㈠ 樂跑配速是什麼意思
樂跑配速是指跑步時的平均速度。步道樂跑一款主打校園運動健康的跑步鍛煉APP。
單次跑步有效標准為:男生里程達到1.5公里,跑步配速在4-10分鍾/公里范圍內;女生里程達到1.2公里,跑步配速在4-10分鍾/公里范圍內。
步道樂跑晨跑是六點半到七點四十,上述時間段范圍外,跑步不納入軟體有效晨跑次數。
跑步注意事項:
1、姿勢:
跑步姿勢要合理。上身應挺直並略前傾,雙肩放鬆,雙肘自然彎曲,雙臂有力的在身體兩側前後擺動。跑步過程中,雙足有彈性的全足著地的跑動,步幅無須大,但步頻與步幅要基本保持均勻。注意身體重心穩定,不要有大幅度起伏。
2、呼吸:
跑步中的呼吸問題很重要。呼吸要有一定節律,用鼻、嘴同時呼吸時,嘴不必張得太大,可將舌捲起,延長空氣在口腔里的時間,減少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初跑者可採用兩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式。每一次呼吸要注意盡可能將氣體從肺中呼盡,以增大有效的換氣量。
㈡ 跑步配速是怎麼算的
跑步的配速計算方法就是,用跑步的總時間除以跑步的公里數,得出的就是配速。
比如五十分鍾跑了十公里的話,配速就是五分鍾,這是最簡單的計算方法。通過了解了這些,平時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配速來進行有針對性的鍛煉,做到心中有數,科學運動。
跑步配速注意事項
(1)如果是5000及以下的比賽,目標速度應該是比較快的,必須要讓你的全身肌肉做好准備。短距離快速間歇跑能有效幫助你在比賽中堅持目標速度。
(2)長跑賽事(以小時計算,如半程、全程馬拉松),就不能用快速跑的方式了。在比賽中你可以將前幾公里算作熱身准備。
(3)不光是比賽,在日常的跑步訓練中,也有很多人會不經意中「走調」,即速度忽快忽慢。當然在實際比賽中,受到地形的影響,如爬坡、下坡連續彎道等,對速度也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4)最忌諱的是以加速突然趕上,而後又逐漸慢下來,這樣的後果是,你的身體也會越來越疲憊,被別人趕超的可能性增加。
㈢ 問跑步的配速公式是怎樣計算的
配速是針對長跑來說的,對短跑和中跑是不採用這個概念的。
馬拉松運動講究勻速,在勻速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實力。很多跑步愛好者很注意控制速度。他們根據自己的萬米成績乘以馬拉松耐力系數(每個人的差別不是太大),算出自己的馬拉松預計成績。再把馬拉松成績對應上配速,努力在全程以這個同樣的配速來跑。
呼吸節奏:
跑步時,有意識地把雙腳步伐節奏與呼吸節奏協調起來,一般來說,根據自己體力狀況和跑步速度變化,可以採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
當呼吸節奏與跑步節奏相適應並形成習慣後,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淺和節奏紊亂,對加深呼吸的深度極為有利。同時還可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和減輕跑步中「極點」出現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跑步時採用鼻子吸氣。跑步時採用鼻子呼吸並與跑步節奏相協調,能滿足體內氧氣要求。隨著跑步距離和強度加大,氧氣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氣和呼氣時要做到慢、細、長,嘴微張呼氣,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跑步
㈣ 跑完步以後,跑步軟體咕咚,裡面會有配速!然後多少多少……,這個配速說的是你跑步的平均速度,還是什麼
配速的意思是你走完一公里所用的時間,平均配速就是你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每公里所用的時間。
㈤ 運動世界校園APP上的配速是什麼意思
每公里所需要的時間,單位是分鍾/公里,正常配速范圍:2分11秒/公里-10分/公里。
㈥ 華為手機自帶的運動健康跑步配速會不會比實際的慢
測速上面相對來說會不太准,不做太大的參考價值。
配速的作用:馬拉松運動講究勻速,在勻速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實力。很多跑步愛好者很注意控制速度。他們根據自己的萬米成績乘以馬拉松耐力系數(每個人的差別不是太大),算出自己的馬拉松預計成績。再把馬拉松成績對應上配速,努力在全程以這個同樣的配速來跑。
配速的把握可以靠速度感,在平時跑步的時候就要注意計時,把實際速度和配速聯系起來。當然也可以在訓練和比賽時使用運動手錶或手機里的運動軟體,這些手錶或軟體有GPS定位功能,根據GPS的數據直接算出你的即時配速,供你調節自己的跑步速度。很多跑步愛好者很注意控制速度。他們根據自己的萬米成績乘以馬拉松耐力系數(每個人的差別不是太大),算出自己的馬拉松預計成績。再把馬拉松成績對應上配速,努力在全程以這個同樣的配速來跑。
㈦ 跑步配速怎麼算
配速是在馬拉松運動的訓練中常使用的一個概念,配速是速度的一種,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時間。比如:如果甲在標准跑道上跑一圈(400米)需要3分鍾的時間,那麼甲每跑一千米就需要7分30秒的時間。這也就是甲的配速7分30秒。
2、配速的作用:
馬拉松運動講究勻速,在勻速的狀態下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實力。很多跑步愛好者很注意控制速度。他們根據自己的萬米成績乘以馬拉松耐力系數(每個人的差別不是太大),算出自己的馬拉松預計成績。再把馬拉松成績對應上配速,努力在全程以這個同樣的配速來跑。
配速的把握可以靠速度感,在平時跑步的時候就要注意計時,把實際速度和配速聯系起來。當然也可以在訓練和比賽時使用運動手錶或手機里的運動軟體,這些手錶或軟體有GPS定位功能,根據GPS的數據直接算出跑步者的即時配速,供跑步者調節自己的跑步速度。
跑步的方法有很多,每種方法都有自己固定的強度,但是由於跑友們的能力不同,這個固定的強度就需要因人而異,很多初跑者並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究竟該用什麼樣的配速跑步。每一個跑步的老手都知道,跑步的能力強弱並非看一個人跑的有多快,而是看他跑步過程中配速的控制能力。正確的配速可以幫我們降低身體的負擔,同時達到最大效率的燃脂效果。那,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跑步的最佳配速呢?
配速:跑步的節奏
在說最佳配速之前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配速的概念:
配速,每跑1公里/1英里(國內通常指每公里)所需時間,用來形容速度的快慢,用時間單位來表示,一般以「X分X秒」來描述。
對於經常跑步的人來說並不難理解,但對於剛開始跑步的小夥伴來說,可能就有點疑惑了,要了解跑的快慢,用速度就行啦,為什麼還要造一個配速的概念出來?
雖然兩者都是描述跑步快慢的,但速度是單位時間內經過的距離,而配速則是單位距離所消耗的時間。採用配速的原因在於,在日常跑步或一般的長跑比賽中,跑者的跑步距離一般是固定的,以公里或英里為單位,用配速來描述快慢可以讓跑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自己跑完1公里/英里的距離,從而來估算跑完全程所需的時間。
比如一個人跑10公里用了1小時5分鍾,那麼他的平均配速就是6分30秒,也可以省略單位記為配速630。不過,配速並不需要我們去費心計算,可以通過手機APP結合手環數據測得。
不同人群的參考配速
了解完什麼是配速之後,我們來聊聊最佳配速。無論對於減肥還是想增強體質的人來說,跑步速度都不易過快,過高的跑步強度會增加無氧代謝的比例,反而燃脂的效率,還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過重的負擔,進而引起肌肉損傷、酸痛等結果;而如果跑得太慢,又很難達到期待的鍛煉效果。
因此,控制好跑步時的配速,是每個想通過跑步改善身體狀況的人必學的一課。而由於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各不相同,在選擇配速的時候,要根據實際的身體狀況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