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資訊 > 怎麼判斷app是否在侵犯我們的隱私

怎麼判斷app是否在侵犯我們的隱私

發布時間:2022-08-21 06:01:55

『壹』 抖音等app監聽我們說話,是否侵犯了我們的隱私權

是侵犯隱私權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隱私也更加容易泄漏。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既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也帶來了各種各樣涉及個人隱私安全的問題。

《民法典》人格權編設專章(第1032條至第1039條)對隱私權保護進行詳細規定,對隱私權的概念和保護范圍首次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足見新法對該權利保護的重視,折射出國家法典對公民權利和生命的尊重,也體現我國「以人為本」的法治理念。

在我國,與隱私相關的最早的條文出現在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 (試行)》第140條,該條文依託名譽權保護隱私。

隱私權被正式明確列為獨立的權利始於2010年實施的《侵權責任法》,2017年施行的《民法總則》中再次被提及。《民法典》設專章明確隱私權的含義並列舉了侵犯隱私權的行為類別,與之前相比,對隱私權的保護可謂濃墨重彩。

《民法典》法條依據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第九百九十條 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

第九百九十四條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遺體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死者沒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經死亡的,其他近親屬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章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一、隱私及隱私權的含義

1、隱私

在我國,隱私自古亦有之,稱為「陰私」,最早出自《漢書》,指隱秘不可告人之事。

2、隱私權

法律中的隱私權指的是自然人就其隱私所享有的不受侵害的權利。

《民法典》第1032條第二款對隱私作了明確的法律界定: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同時,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隱私權的內涵也應該是開放性的,具體表現形式變得更為豐富。

3、相關概念:個人信息、名譽權

與個人信息的聯系

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形成草案稿,《民法典》第1034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個人信息與隱私權是密不可分的。隱私權側重保護的是個人及信息的私密性,不為外界所干擾,個人信息強調的是每個人作為在社會生活中個體的獨特性、可識別性,民法典中規定個人信息意在保護個人對自己的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權利。

與名譽權的聯系

隱私權與名譽權在主體、客體、侵害的方式、內容、保護方式等都有所不同。侵犯自然人的名譽權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其社會評價降低,被披露的具體內容可能是某個人不願意透漏的隱私,所以,侵犯名譽權可能會侵犯隱私權。然而,侵犯隱私權不一定會侵犯名譽權,例如,監聽電話侵犯了別人的隱私權,但並不必然導致受害者社會評價降低。

『貳』 有的APP可能侵害我們的權益,下載應用時該如何辨別

經常會在網上看到有許多APP被揭光侵犯私自收集了使用者的個人信息,並且有很多APP也會私自給你推廣告,並且還附帶著超鏈接,如果你一旦點擊就會跳躍到其他應用上。這讓使用者的使用體驗和心情都變得非常的差,那麼如何才能避免下載到這樣的APP呢?

其實現在在手機上下載APP是很簡單的事情,你只需要點擊一個下載,它一會兒就給你下載完了,所以下載是很容易的,但是下載完之後的事情。你就需要注意了,因為有的APP確實存在某些不正當的信息收取,所以如果你真的下載了這樣的APP,那麼請盡快刪除它,並且提醒其他使用者,該APP存在問題,避免其他人也掉入坑中。

『叄』 APP是怎麼竊取用戶信息的如何防範

手機APP竊取隱私或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現象,早已不是新問題。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必須品的背景下,人們對智能手機的深度依賴決定著其已成為人們的隨身物品。

工作開會時攜帶手機,居家旅遊時攜帶手機,甚至休息時也將手機放到床頭。那麼,一旦一些APP無視用戶權益,隨意窺探、收集用戶隱私的話,消費者將毫無隱私和安全感而言,淪為被隨意窺視隱私的「裸奔者」。

注銷不使用App的賬號

對於不使用的App,很多人選擇直接卸載,騰出手機內存空間,但後續還可能收到相關的簡訊及電話騷擾。

建議大家在卸載不常使用的App前,首先將個人信息解綁(如銀行卡等),然後再按照流程注銷賬號。

『肆』 如何判別APP是否在侵犯我們的個人隱私

法制晚報訊(記者王崗張麗)昨天,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江蘇省消保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針對「網路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及相關問題」已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使用一部安卓手機在「應用市場」下載手機網路APP,在安裝過程中,「手機網路」只彈出了兩個許可權詢問窗口,一個是位置許可權,另一個則是存儲許可權。但當記者打開手機上許可權管理,卻發現,除了位置和存儲許可權,其他包括手機網路自啟動許可權、讀取本機識別碼、讀取聯系人許可權、獲取上網記錄許可權、讀取已安裝應用列表等5個許可權都是對其「允許訪問」的,而這些許可權在安裝過程中並沒有詢問過用戶。

記者用另一部安卓手機下載手機網路APP後,安全檢測軟體提示,安裝該應用,需獲得「定位、電話、發送簡訊、開關移動網路、錄音、拍照和錄像、懸浮窗、讀取手機狀態和身份、讀取通訊錄、讀取訊息、接受訊息、修改或刪除USB存儲設備中的內容、修改系統設置、查找設備上的賬戶以及讀取USB存儲設備中的內容」共計15個許可權,點擊安裝後,發現三個許可權申請,分別是允許手機網路使用電話、允許使用此設備的位置信息、允許訪問設備上的照片、媒體內容和文件。

多次重新安裝後發現,如果選擇拒絕「手機網路使用電話」的許可權,安裝可以正常進行,但如果選擇拒絕「位置信息」「訪問照片、媒體內容和文件」,安裝則無法繼續,並提示「存儲許可權是必需的,否則我們無法為你下載小說,視頻,圖片等內容」,必須開通這兩個許可權後,安裝才能繼續進行。

此外,記者注意到,手機網路官方網站宣稱其「是一款有7億用戶在使用的手機 搜索+資訊 客戶端」。

「一個搜索瀏覽器為什麼要獲取我的簡訊和通訊錄信息,看到這些心裡一驚,這些功能都涉及到我的個人信息。」江蘇省消保委法援部傅錚解釋稱,以讀取簡訊為例。「理論上,獲取這個許可權後,APP可以獲取手機里所有的簡訊,比如銀行卡消費簡訊、我和別人的聊天,都是個人隱私。」傅錚說,雖然手機APP運營方表示,不會作為其他用途,但是可能會有第三方不法分子竊取這些信息。

據介紹,在這些許可權中,手機網路自啟,可能會影響手機的流暢性;讀取本機識別碼應該涉及侵犯用戶隱私,而如果能夠讀取、甚至修改通訊錄,就可以畫出該用戶的社交網路,曝光「朋友圈」。

「作為一個搜索及瀏覽器類的應用,這些許可權並不是提供正常服務所必需的,已超出合理范圍。」傅錚表示,而且法律有明確規定,經營者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符合正當、合法、必要原則。

看法

『伍』 四部門明確App收集個人信息范圍,有哪些網路行為會暴露我們的隱私呢

在互聯網上的很多行為都可以暴露自己的隱私信息,接下來我從不同角度上來進行總結:
首先在個人行為上,使用個人賬戶主要是指您的賬戶實名制發表言論或者是評論以及登錄其它非法的,或者是未經許可的網站都可以暴露自己的地理位置,個人信息以及財產信息,因為這些網站主要是通過你的IP地址去查詢定位,然後獲取通過一些非常不起眼的條款來得到你的允許得到你的信息,因此,平時盡量不要去登錄一些非法的網站和小網站。

根據以上我們可以總結到,想要保護個人隱私不被侵犯,幾乎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是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盡量減少我們的信息被暴露,那麼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盡量做到不登錄非法網站和APP在APP注冊,盡量可以用臨時的郵箱,臨時郵箱注冊賬號會最大程度上減少你的信息被泄露出去,盡量減少在各種論壇或者網站上發言或者是下載所謂的綠色資源

『陸』 如何正確辨別手機APP,避免SDK插件盜取用戶信息

如何正確辨別手機APP,避免SDK插件盜取用戶信息?

在信息傳播快速的今天,人們普遍使用上了智能手機,在享受智能手機所來的便利的同時,隱患同樣存在,如今智能手機各式各樣的APP在方便用戶生活中使用的同時,也有許多的APP利用SDK插件盜用用戶信息。那麼如何才能正確的辨別手機的APP,避免SDK插件盜取用戶的信息?今天便來盤點一下正確辨別手機APP的方法。

定時對手機進行殺毒體檢、軟體掃描。並且對手機中某些APP的敏感操作進行檢查,防止自身信息的泄露。

大家還有什麼正確辨別手機APP,避免SDK插件盜取用戶信息的方法?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


『柒』 如何檢測手機中是否存在偷流量偷隱私的APP

如何檢測手機中是否存在偷流量偷隱私的APP?在「設置→許可權與隱私」中找到應用行為記錄功能入口,默認包含使用麥克風、使用攝像頭、讀取位置信息、讀取聯系人四種行為,點擊對應的圖標可以切換,然後點擊「全部應用行為記錄」,可以通過「全部」、「行為」和「應用」分類查看詳情。如果看到僭越的APP,那就是偷流量偷隱私的APP。

手機隱藏的透明App,是某購物軟體的小插件。一般會通過是點擊微信上發來的鏈接之後下載的。而這款透明App捆綁在購物軟體,在購物軟體中輸入的商品信息和瀏覽記錄就會被記錄下來。打開其他購物軟體,頁面中會出現瀏覽過的同類別商品。這個透明App里被嵌入了第三方SDK功能包,會收集用戶的行為數據,甚至可能將收錄的信息內容賣給其他服務商。這類App不僅推送廣告獲取收益分紅,還會竊取個人信息,成為實施電信詐騙等違法活動的工具。

因此,手機最好是將系統更新到最新版本;惡意應用就能很少的能通過應用商店的審核,用戶也不要點擊不明的鏈接,一定要通過系統自帶的應用商城下載應用,手機還要在系統設置中打開「禁止安裝未知來源軟體」,這樣才能避免不小心安裝上惡意程序。

『捌』 手機上某些APP檢測到我們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涉嫌侵犯隱私

我們生活在一個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手機上某些APP可以檢測到我們實時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實時的更新,我覺得這沒有涉嫌侵犯個人隱私,反而可以更好的通過大數據來建設到我們的軌跡,當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得到解救。

一、我覺得手機上某些定位信息,可以更好的保護我們的人身安全。

位置服務(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又稱定位服務,位置服務是無線運營公司為用戶提供的一種與位置有關的服務。位置服務使運營公司又增加了一項深受用戶歡迎的新的增值服務,增添了新的收入。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麻煩給我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我,萬分感謝。另外你覺得手機上某些APP監測到我們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否涉嫌侵犯隱私呢?歡迎您到下面的評論區發表您的寶貴意見。

『玖』 警方調查發現多款"偷窺"app,這些app是如何偷窺隱私的

一些軟體對我們進行偷窺應該是我們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在現在我們的互聯網是是十分發達的,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可以說也是十分多的,但是就是這樣,在我們下載很多應用的時候都會被窺探到隱私。所以我們就會默認允許這些軟體進行許可權訪問,這也就給了他們後台窺探數據的機會。特別是一些非應用商店安裝的軟體,可能你在不允許他訪問這些許可權的前提下這些軟體就會自動停止運行,所以很多人依舊會選擇同意進行許可權訪問。這也就告訴我們平時在安裝手機軟體的時候,一定要從正規的渠道進行下載,在使用軟體的時候,遇到軟體訪問許可權的時候,我們也一定要多思考之後再去決定自己是否需要允許軟體進行許可權訪問。

『拾』 APP偷窺用戶隱私,是否違法和侵犯用戶權利了

其實很多APP都有窺探用戶隱私記錄的嫌疑,包括我們常玩的游戲、軟體。可是這也不能說他們違法,畢竟是我們自己操作給的許可權,也怪不得別人。准確的來說應該是侵犯,是強制性的一種行為。我們不給許可權就無法使用,給了許可權就私自竊取信息。官方部門對此只能勒令更改,無法對其進行處罰。

3、下令更改

關於APP竊取用戶信息的事情,在很早之前就有了,工信部也是下令其進行更改。可是這樣的行為一直都存在,他們只是暫時的修改,最終還會進行這樣的操作。在當前這個時代,用戶信息已經被完全透明化,想要保護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閱讀全文

與怎麼判斷app是否在侵犯我們的隱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里雲郵smtp伺服器地址 瀏覽:250
解壓館認知理解 瀏覽:239
為什麼使用非官方伺服器會封號 瀏覽:9
佛山加密文檔軟體 瀏覽:813
港式5張梭哈源碼 瀏覽:241
數據中心pdf 瀏覽:524
crf源碼解析 瀏覽:853
伺服器軟體開發是什麼意思 瀏覽:941
刪除彩信android 瀏覽:862
元宵節猜燈謎h5源碼 瀏覽:69
樂培生app怎麼綁定 瀏覽:762
視頻壓縮不清楚怎麼說 瀏覽:525
加好友伺服器繁忙是怎麼回事 瀏覽:381
怎麼解綁app的支付寶賬號 瀏覽:912
ip地址伺服器不可用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185
為什麼軟體需要伺服器 瀏覽:64
redis操作命令大全 瀏覽:597
python字元串重復索引 瀏覽:963
為什麼香信新版本連接不上伺服器 瀏覽:51
元旦程序員打羽毛球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