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pp頁面上的數據如何追蹤和統計的現成的工具有哪些
1. Android 渠道追蹤方法
眾所周知 Google Play 無法在中國使用,所以國內 Android 市場被數十家應用商店( 豌豆莢、網路助手、酷市場、360手機助手等等 )佔領,Android 渠道追蹤主要圍繞上述渠道展開。
方法 1:每個渠道打渠道包
具體來說就是開發者為每一個渠道生成一個渠道安裝包,不同渠道包用不同的 Channel ID (渠道標識)來標識;當用戶下載了 App 之後,運營人員就可以通過渠道標識查看各個渠道的數據。
Android 渠道打包機制:
雖然這樣可以統計到不同渠道的來源數據,但是當渠道數量變多、抑或同一渠道在多個平台上做推廣的話,打渠道包的做法就捉襟見肘了。
方法 2:使用平台方提供的數據
部分第三方推廣平台提供渠道數據,然而只依賴平台方的「一面之詞」是很難找到真正的優質渠道。
2. iOS 渠道追蹤方法
和 Android 的開放生態不一樣,iOS 則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除了少部分越獄機器,絕大部分 App 都是從 App Store 中下載。在蘋果一家獨大以及嚴格的審核制度下,Android 打包的做法在這里就完全行不通。
為了追蹤 iOS 渠道數據,開發者們想出了很多黑科技,下面我介紹一下常見的三種做法。
方法 1:通過 IDFA 追蹤渠道
IDFA 的全稱是 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 ,即廣告標識符的含義,這是蘋果專門給各廣告提供商用來追蹤用戶而設的標識。
通過 IDFA 追蹤渠道:
今日頭條作為廣告提供商可以獲取用戶的 IDFA,當你在上面投放的 App 被用戶下載激活,你的 App 也可以獲取用戶的 IDFA。將廣告提供商提供的 IDFA 和自己獲取的 IDFA 匹配,即可追蹤渠道來源。
缺點是 IDFA 只能用於 App 類型的渠道,如果你在網頁上投放廣告是不支持的;同時,用戶可以在iPhone 設置中選擇關掉 IDFA 獲取許可權。
方法 2:通過 Cookie 追蹤渠道
iOS 9 裡面引入了 SFSafariViewController 類,一方面是用戶體驗更好了,同時可跨 App 與 Safari 共享 Cookie。
通過 Cookie 追蹤渠道:
當用戶點擊廣告鏈接時,監控伺服器可以接收到 Cookie 中含有的渠道信息;用戶在 App Store 中下載激活 App,這個時候監控伺服器再次收到 Cookie 信息。系統匹配前後兩次 Cookie ,即可追蹤渠道。
缺點是基於SFSafariViewController 的追蹤必須在 iOS 9 及以上版本才有效,而且微信公眾號廣告、朋友圈廣告仍然無法實現追蹤。
上述方法可以實現部分平台、部分渠道的追蹤監測,然而三大缺點也是顯而易見:
(1)割裂了 Android 和 iOS 兩個平台的渠道數據,難以整合分析;
(2)Android 投放需要重復打包,效率低下;
(3)iOS 渠道範圍限制多,無法大規模推廣。
Part 2 | 基於用戶設備標記的解決方案
下面我們介紹一種快速、靈活的解決方案 ––– 基於用戶設備標識的追蹤方法,它可以同時兼容 Android 和 iOS 兩個平台、適用於大部分投放渠道。
1. 基於用戶設備標記的追蹤原理
上面介紹的基於 IDFA 和 SFSafariViewController 的兩種方法均受到 iOS 的限制,而用戶的設備標記則不受系統的影響。在 GrowingIO【渠道來源】解決方案中,我們將「IP + UserAgent + 設備 ID」組合設置為用戶的設備標記。
通過用戶設備標記追蹤渠道:
用戶點擊含有 UTM 追蹤參數的廣告鏈接後,GrowingIO 伺服器檢測到用戶的設備標記以及 UTM 渠道參數。鏈接跳轉到應用商店( Android 和 iOS 均可以)後,用戶下載安裝並激活 App,此時 GrowingIO 伺服器第二次收到用戶的設備標記。
系統匹配前後兩次的標記,可以確定用戶的渠道來源,同時 UTM 參數含有的詳細渠道信息一並呈現。
2. 用戶設備標記方法的特點
當然,基於用戶設備標記的方法也有一定不足。當小部分用戶所處的網路環境前後變化時(如從 WiFi 切換到 4G),此時 IP 前後不一致就會導致匹配失敗。
但是相比於前面的 4 種方法,基於用戶設備標記的渠道追蹤方法顯然更有優勢:
第一點,打通了 iOS 和 Android 的渠道來源,可以將【操作系統】加入用戶屬性整合分析;
第二點:避免了 Android 平台重復打渠道包的工作;
第三點:規避了 iOS 原有諸多限制,適用於更加廣泛的推廣渠道;
第四點:只需修改推廣鏈接中的參數、無需改動安裝包,適合大規模、多渠道、敏捷的推廣需求。
同時,廣告鏈接中含有的渠道參數( 廣告來源、廣告媒介、廣告名稱、廣告內容、廣告關鍵字 )可以一同加入用戶屬性數據中,方便後期對用戶數據進行多維度的對比、交叉分析。
Part 3 | App 渠道數據分析兩大思路
有了 App 渠道追蹤數據後,我們可以將 UTM 的五個參數作為維度,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思路出發,進行 App 渠道數據分析。
1. 數量:找到獲客成本最低的渠道
根據業務需要,我們選取廣告來源( utm_source )和廣告關鍵詞 ( utm_term ) 兩個維度,計算出不同渠道的獲客數量並評估獲客成本。
某 O2O 類 App 先後在 3 個渠道上進行了 2 次投放,投放內容先後是「美食」和「外賣」。通過 UTM,我們監測到每個渠道、每次投放的 「App 新增用戶量」,然後計算出平均獲客成本。
從廣告來源上看,渠道 1 的平均獲客成本最低;從廣告關鍵詞上看,「外賣」主題的廣告平均獲客成本最低。從客單價的角度出發,接下來可以針對性優化投放渠道和投放內容,大幅度降低投放成本、提高拉新效率。
2. 質量:找到獲客價值最高的渠道
「App 新增激活用戶量」和「獲客成本」這兩個指標是從數量的角度進行分析,但是數量大、價格低並不一定代表渠道用戶質量高。我們還需綜合考慮用新用戶在接下來的表現,以及新用戶所能帶來的價值。
方法 1:用戶行為數據分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重點參考用戶留存指標,包括次日留存率、三日留存率、七日留存率、三十日留存率等等。
我們按訪問來源(utm_source)分析新用戶的留存度,發現渠道 2 的三十日留存率高達 14%,而渠道 1 為 8%、渠道 3 為 6%。從留存度上來看,渠道 2 獲取的新用戶價值顯著更高。
方法2:用戶價值分析
除了用戶行為指標,財務指標也非常具有參考性。按照廣告來源(utm_source)我們統計出不同渠道獲取到的新用戶的財務價值,如新用戶在第一個月的月付費率(MPR)和用戶平均收益(ARPU)。
通過分析發現,渠道 2 獲取的新用戶首月付費率(42%)最高,用戶平均收益(30 元)也是最高的。雖然渠道 2 的獲客成本略高於渠道 1,但是從收益的角度來說,投資渠道 2 顯然是一種更加明智的選擇。
綜合上述指標,該 O2O 類 App 在下個月的市場投放中將資源集中到了渠道 2,同時主打「外賣」主題內容。還是和上個月同樣的市場預算,但是新增用戶卻提高了 150%、新用戶留存率提升了 240%,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
② app渠道推廣收入數據怎麼監測
App接入SDK就可以,一般輔助開發某一類軟體的相關文檔、範例和工具的集合都可以叫做SDK,SDK被開發出來是為了減少程序員工作量的。
比如——
有公司開發出某種軟體的某一功能,把它封裝成SDK(比如數據分析SDK就是能夠實現數據分析功能的SDK),出售給其他公司做開發用,其他公司如果想要給軟體開發出某種功能,但又不想從頭開始搞開發,直接使用服務商封裝的SDK就可以。
想要監測App渠道推廣收入,集成openinstall SDK就可以,在下載落地頁收集必要的渠道參數,用戶打開App後就能獲取渠道參數,對應充值消費等數據就能對接API完整獲取。
③ App推廣出去之後,有效快速統計推廣數據的工具有哪些
第三方的數據統計平台,比較好用的是友盟和talkingdata,需要先在App里接入第三方的SDK,之後就可以利用第三方的平台統計數據了,友盟是免費的,tlkingdata是付費的,二者各有優勢,擇優而用即可
④ App推廣營銷中需要統計哪些數據
營銷流程中的統計數據指標是:
用戶進入落地頁(訪問量)->落地頁點擊下載按鈕(點擊量)->應用商店下載 App(下載量)->首次打開 App(安裝/激活量)->注冊賬號(注冊量)
而目前國內的Xinstall可以做到該流程推廣時候的用戶行為全路徑統計,使用時集成一下App就能使用了。
涵蓋了app推廣運營中所有的關鍵節點數據,以及用戶後續對app的貢獻值,如活躍程度,1、7、30日留存率等等,xinstall後台數據看板清晰直觀。網路也查得到的
⑤ APP推廣的數據怎麼篩查
很多APP運營推廣人員都會採用多渠道推廣的方式來量化推廣效果,但是每個渠道的質量是參差不齊的,所以我們需要對每一個渠道進行評估。根據不同的需求篩選出適合產品的、高效的推廣渠道,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數據指標的對比,來篩選渠道。
1. 數量——找到獲取用戶最多的渠道
要篩選一個優質的渠道,其用戶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是必不可少的前提。通常我們會觀察對比以下指標:
下載量:指通過渠道下載安裝的用戶數。
注冊量:指的是通過下載安裝的用戶中,存在注冊行為的用戶數。
活躍用戶數:活躍用戶數指的是在某個統計周期內啟動過APP的用戶數量,活躍用戶是用來衡量APP用戶規模和產品現狀的重要數據。根據不同的統計周期一般可以分為:日活躍用戶、周活躍用戶、月活躍用戶。活躍用戶是衡量渠道用戶質量的重要數據。
用戶留存率:指的是新增用戶在經過某個時間段之後留存下來的比率。大致分為次日留存率、周留存率、月留存率。
新增用戶數(激活用戶):新增用戶是指安裝APP後,首次啟動應用的用戶,也就是激活用戶,用戶只下載不使用APP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在評估渠道的用戶質量的時候不能只關注用戶的下載量,還需要關注用戶的實際激活量,用戶下載了APP並啟動使用APP才能算是真正的用戶。這是衡量渠道推廣效果的重要指標。
2. 質量:找到用戶質量最高的渠道
可以從用戶的行為指標和收益指標兩個維度,來判斷哪個渠道的用戶質量最高。
用戶的行為指標:
一般運營人員會從用戶的操作行為來判斷用戶的粘度,粘度越高說明用戶的質量越高。通常我們會觀察對比以下指標:
啟動次數:指的是在某一個統計時段的用戶打開APP的次數,一般有日啟動次數、周啟動次數、月啟動次數、還有對應周期的人均啟動次數。
在線使用時長:指在統計周期內用戶從打開APP到關閉APP的時長。從使用時長還可以延伸平均使用時長、單次使用時長,平均使用時長=統計周期內使用的總時長/統計周期內的活躍用戶數;單次使用時長=統計周期內使用總時長/啟動次數。這個指標是衡量用戶粘度高低,以及產品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使用時長一般會結合啟動次數一起分析。
訪問頁面數:指的是在某個統計周期內用戶訪問產品的頁面數。比如訪問1~2頁的活躍用戶數、3~5頁的活躍用戶數等,根據不同的統計周期來判斷訪問頁面數的等級。通過訪問頁面數的差異,來判斷頁面質量和用戶體驗。
收益指標:
衡量收益的指標主要有兩種,一種是APP內能夠變現的流量,一種是APP的付費用戶數,具體看哪些數據指標取決於APP的核心業務是什麼。
通常我們會觀察對比以下指標:
PR(付費率):付費用戶數占導入總用戶數量的比例。付費用戶和免費用戶行為差別很大的,建議將付費用戶和免費用戶區別對待,單獨跟蹤付費用戶的行為,流失率以及營收。服務好付費用戶,提高付費用戶支付的金額,就可以提升收入。
ARPU:即每個活躍用戶給產品帶來的平均收入,計算的是每個用戶在某個時間段內給產品帶來的收入。
ARPPU:指的是在某個時間段內,付費用戶給產品帶來的平均收入,其主要衡量的是付費用戶的付費情況和整體的付費趨勢等。
首次付費時間:用戶激活後多久才會開始付費,有助於把握付費轉化用戶的時間點。比如發現大部分用戶在激活7天就開始付費的話,那麼對於激活6天的用戶我們就可以考慮引導付費,比如說給用戶發一些優惠券等,引導用戶付費。
通過各種數據指標來對每一個渠道的用戶數量以及用戶質量進行評估,從而選取優質的推廣渠道,這能為App的推廣策略提供強有力的優化依據。
注意!根據不同的統計口徑,其統計的方案也不同,大致可分為:基於賬號的統計方案以及基於設備的統計方案,可以根據自身產品的業務需求確定統計方案。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用第三方渠道統計工具,APP應用的統計工具有很多,通過集成SDK的方法,直接接入第三方統計工具,這樣就可以快速的獲取渠道數據。
一個好的渠道統計工具,必須要保證服務的穩定,數據指標、維度的全面和完整,以及數據的精準等。介紹一款國內常用的統計工具:友盟、talkingdata、openinstall。
友盟:是國內最早涉足統計分析領域的平台,產品鏈豐富,在數據穩定性和功能完整性上的表現是比較優秀的。
TalkingData:主要做游戲統計分析起家,互聯網大數據領域,產品趨向於數字化服務。
openinstall:專注於APP安裝來源追蹤領域,能夠精準的識別用戶的來源渠道,在渠道統計方面是做的比較專業的,如果有用戶邀請綁定關系、地推統計、廣告監測的需求可以使用。
任何時候的推廣都是離不開數據,要學會從數據中找的問題。雖然數據指標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數據指標的推廣是萬萬不能的。在推廣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產品和需求來制定相關的篩選方法,從而鑒別渠道的好壞,選取適合產品的優質渠道。
當然,打鐵還需自身硬,除了要做好運營推廣的工作外,產品本身的質量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產品本身不夠優秀,再好的運營和推廣也留不住用戶。
⑥ 如何分析APP後台數據,把控APP推廣方向
第一步,要做 App 數據分析,首先要了解 App 的核心作用,簡單來說,App 的核心作用是為特定人群提供特定的服務,換句話說也可以是,特定的人群通過你的 App 使用或者獲取 特定服務。
第二步,了解完 App 的核心作用以後就要知道分析什麼了,基本上是圍繞著 App 核心作用的幾大模塊,我們來看看需要分析哪些內容。
基本上也分為三大塊,特定人群、使用過程、特定服務。對於特定人群,我們需要了解如下幾個指標
1、來源,用戶從哪裡來的,每個來源渠道比例怎麼樣,每天新增多少
2、活躍,用戶來了活躍程度如何,對整個App每天/周/月有多少人使用
3、留存,用戶下載以後,後續還是否繼續使用,1天/3天/7天 後還有多少人使用
4、檔案,用戶從開始下載使用,基本信息是什麼,一共打開了幾次App,付費多少次,他的所有行為軌跡是什麼等等
5、分組,用戶使用後,我們是否需要對用戶劃分不同組,比如,付費用戶組,非付費用戶組,一個月付費100塊以上的用戶組,等等,只要滿足一定條件的都劃分一個組,區別查看不同組的行為數據
對於使用過程,基本兩個指標
1、時長,用戶單次使用App時長情況,不同使用時長分布情況,大部分人一次使用多久,是幾秒、還是幾分鍾等等
2、頻率,用戶每天打開App多少次,每 1/3/7 天打開App 1/5/10/50次以下的有多少人等等
對應 App 提供的特定服務,大概也是如下幾個指標
1、營收,如果是游戲收費類型App,營收是個重要的指標,每天總付費金額/次數/人數,首日/周/月付費率;平均每用戶收入、平均每付費用戶收入;付費頻次/金額分布等
2、事件,App 主要功能觸發統計,每天觸發次數/人數等,比如電商類的加入購物車、收藏、下單等;
3、轉化,轉化主要是指 App 提供的核心服務,用戶使用行為流程,例如電商類型的查看商品、加入購物車、下單、結算、評價等,將這些行為做成一個漏斗形式來分析,比如1000個人查看了商品,但加入購物車的只有500人,下單可能就只有100,但最終結算的估計只有50,評價的可能就更少了。那我們就需要在各個環節做對應的優化,提供轉化率。
⑦ 國內APP推廣渠道都有哪些
推廣渠道如下:
1、機鋒。
機鋒是中國最大的Android安卓平台之一,是一家定位在手機機友玩家、手機發燒友的服務平台。作為安卓手機玩家基地,機鋒堅持為中國對手機最熱愛、最發燒的機友們提供最專業、最人性化、最全面的手機玩機服務。
2、安智網
安智網創辦於2010年2月份是集用戶交流、問題解答、軟體下載、開發討論、ROM製作、信息發布為一體的專業Android中文論壇。
3、應用匯
「AppChina應用匯」是一款基於Android系統的本土化應用商店,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Web端、Wap端以及Pad版等多個途徑使用,每月的應用下載量超過1億。
「應用匯」是國內唯一一家承諾對用戶進行第三方賠付的Android應用商店。
4、91助手
91助手是最受廣大智能手機用戶喜愛的中文應用市場,是國內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智能終端管理工具,也是全球唯一跨終端、跨平台的內容分發平台。智能貼心的操作體驗,最多最安全可靠的資源讓其成為億萬用戶的共同選擇。
5、木螞蟻
木螞蟻是專注於Android應用下載和分享平台,以及應用開發的網路平台, 旗下擁有:木螞蟻應用市場、木螞蟻手機樂園、木螞蟻電子市場、木螞蟻ROM。
木螞蟻已收錄數十萬款適合國內用戶使用的應用及游戲,囊括國內幾大安卓資源站的數據及民間漢化組大量漢化作品,而且,每天都有大量創作者向木螞蟻提交收錄。
6、優億市場
優億市場,原為eoemarket,是北京浩游網訊科技旗下的一個開放式的平台,市場以開放的態度迎接開發者將自己的軟體上傳到市場中,協助開發者經營。並且藉助於用戶的力量,優億市場還會為開發者的軟體提供一些合理的改善意見。
⑧ app渠道推廣怎麼統計
這個需要做渠道統計功能,從展現,點擊,注冊,下載, 登陸,留存等數據維度來分析渠道的質量。一般APP產品都會有這樣的後台功能的,方便市場人員看渠道成本和轉化,及時調整優化渠道和投放策略。 還有一種通過第三方的解決辦法就是加數據埋點。這個更多是來檢測產品的流程問題。比如哪個環節的流失率比較高等,以此來優化產品和設計。
⑨ APP推廣時,不同渠道帶來的用戶量數據是怎麼統計的
不同渠道對應的推廣下載方式也不同,推薦使用openinstall等第三方數據統計平台提供的全渠道數據統計功能進行統計。
⑩ 想做一個推廣app 怎麼獲取數據
1、應用商店推廣
如:360手機助手憑借移動端的分發能力,成為國內最大的手機軟體游戲下載平台。目前360手機助手已經擁有超過4億用戶,累計下載應用數量超過320億次,占總下載量的40%。而且360手機助手2014年首發的軟體超過1500款,即平均每月有250款軟體版本在360手機助手上發布,每周首發軟體數量高達60款。
2、APP換量
內容合作,通過優質的內容,吸引到精準的客戶和潛在客戶,從而實現營銷的目的。如「匯搭」通過為消費者提供實實在在的搭配技巧,吸引有服飾搭配需求的用戶,並向其推薦合適的商品,這不失為一種商家、消費者雙贏的營銷模式。
3、網盟
網盟帶來的量比較大,而且見效很快,成本適中,但是卸載率高,沉默用戶多。
banner ,又叫橫幅廣告、通欄廣告、廣告條。是目前最普遍的廣告展現形式,通常出 現在頂部和底部,絕大多數廣告平台都支持,比如帷千、多盟等。此種形式的廣告身量小,收益也比較平穩,大多數開發者也會選擇此種類型的廣告。Banner優點在於展示量大、媒體覆蓋面廣,缺點是點擊率轉化率相對其他廣告形式較差。
沒事可以到 [酷傳 - 推廣手冊] 去看看,我也是沒事看各種介紹推廣的網站學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