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部門明確App收集個人信息范圍,有哪些網路行為會暴露我們的隱私呢
在互聯網上的很多行為都可以暴露自己的隱私信息,接下來我從不同角度上來進行總結:
首先在個人行為上,使用個人賬戶主要是指您的賬戶實名制發表言論或者是評論以及登錄其它非法的,或者是未經許可的網站都可以暴露自己的地理位置,個人信息以及財產信息,因為這些網站主要是通過你的IP地址去查詢定位,然後獲取通過一些非常不起眼的條款來得到你的允許得到你的信息,因此,平時盡量不要去登錄一些非法的網站和小網站。
根據以上我們可以總結到,想要保護個人隱私不被侵犯,幾乎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是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盡量減少我們的信息被暴露,那麼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盡量做到不登錄非法網站和APP在APP注冊,盡量可以用臨時的郵箱,臨時郵箱注冊賬號會最大程度上減少你的信息被泄露出去,盡量減少在各種論壇或者網站上發言或者是下載所謂的綠色資源
② App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加碼,你知道熱門應用收集了我們的哪些信息嗎
熱門APP一定會收集用戶的信息,這是不用質疑的,因為但是我覺得用戶信息有一些是正常的,有一些屬於非正常的信息,比如說它會收集你的手機位置信息,收集你手機儲存空間裡面的一些信息,包括打電話發簡訊的權利等。
如果你平常經常接收到辦理信用卡投股票投資等騷擾電話,或者是垃圾簡訊,那就證明你的個人信息已經泄露了,因為對方已經通過非常低廉的價格從那些經營者的手裡獲得了你的個人信息,然後給你打騷擾電話,自己碰到過不止一次這樣的事情很煩,但是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為他們的電話都是座機電話,你舉報的話也沒什麼用,因為他們已經被舉報過無數次了,根本不差這一次兩次,所以說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要填自己的個人真實信息。
③ 84款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分別是哪些App呢
App是智能手機上必不可少的應用軟體,但是很多人都不會知道,許多App都會在不經意間收集使用者的個人信息。
國家網信部早就出台方案,根據方案中明確的9種行為即可判定個人信息被違法收集。根據檢測發現的各種違法問題,國家網信部已經責令相關App運營商們於通報發布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整改完成,並及時將整改情況上報。如果超過期限未整改者,將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
個人信息的泄露對許多人來說就是各種騷擾電話、騷擾簡訊。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對於國家的整治我們舉雙手贊同。
④ 有33款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這些APP是如何收集個人隱私的
我們現在個人隱私的泄露主要就是在使用手機這一方面,因為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下載很多的APP,這些APP都需要讀取我們的一些許可權才能夠運行,所以我們的一些信息都被這些APP所獲取了,除了正常的獲取我們的信息之外,還有一些APP它們會非法獲取我們的信息,這對於我們每個人的隱私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國家相關部門最近有查出了33款違規 APP,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到底是怎樣獲取我們個人信息的吧。
三、如何避免個人隱私泄露?談了這么多的危害,我們再來談一談如何避免個人隱私泄露吧,首先就是我們下載APP的時候,最好到手機的應用商店去下載,那裡面的軟體都是比較正規的,而且經過平台審核的,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其次就是在授權某個APP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這個APP需要讀取我們的什麼信息,然後再選擇同意或者是拒絕。
⑤ APP是怎麼竊取用戶信息的如何防範
手機APP竊取隱私或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現象,早已不是新問題。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必須品的背景下,人們對智能手機的深度依賴決定著其已成為人們的隨身物品。
工作開會時攜帶手機,居家旅遊時攜帶手機,甚至休息時也將手機放到床頭。那麼,一旦一些APP無視用戶權益,隨意窺探、收集用戶隱私的話,消費者將毫無隱私和安全感而言,淪為被隨意窺視隱私的「裸奔者」。
注銷不使用App的賬號
對於不使用的App,很多人選擇直接卸載,騰出手機內存空間,但後續還可能收到相關的簡訊及電話騷擾。
建議大家在卸載不常使用的App前,首先將個人信息解綁(如銀行卡等),然後再按照流程注銷賬號。
⑥ 現在的應用都要收集我的隱私。和資料。他們收集的都是什麼東西電腦收集的和手機收集的有什麼不同。
身處互聯網的我們經常會接到不少騷擾電話,而詐騙信息也是層出不窮,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被手機應用記錄著,監視著...
新聞爆出有百款APP過度收集用戶信息,其中有不少手機應用不僅收集用戶的地址,通訊錄,還涉及到一些隱私信息,一起看看哪些手機應用最不安全,趕快卸載吧!
天天P圖收集用戶的位置信息,但未說明提供的是何種相關服務。現在這個大透明的數據時代,能有一點自己的隱私可謂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了。
咪咕視頻收集用戶的地理位置、手機號碼、銀行卡號等信息涉嫌過度收集。
作為修圖功能為主的App,美圖秀秀不聚焦主業,卻天天盯著用戶"錢包"。
支付寶App未在收集的信息種類中註明個人敏感信息,且未對核心和附加功能進行區分,導致用戶易認為所收集的信息均為必需項。應該很多人有這個經歷吧,剛搜完一件商品,然後網頁也好App也好,全是類似商品的廣告。
部分App還設置霸王條款,出現讓用戶"自行承擔風險"等不合理免責條款。這其中金融理財類App突出。例如,悟空理財App存在"您須對您本人在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服務時的一切行為、行動(不論是否故障)負全部責任" 等不合理免責條款。
很多APP設置許可權的,你不開就不讓用,一開了就成你自願共享信息了,但其實不管你同不同意,它都會獲取你的信息。設置許可權只是個幌子,其實它偷的信息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可悲的是,幾乎沒有哪個軟體不收集用戶的隱私,這似乎已經成了app必須要做的事項之一,太多APP侵犯用戶隱私了,已經不管泄不泄露消息了,APP他們耍流氓,咱們沒辦法,使用APP就得同意或者是卸載
⑦ 一些APP收集用戶的信息是用於做什麼
現在所有的APP剛下載完都會有一個注冊登錄的過程,雖然有些也可以遊客登錄,但是對於我們的信息其實是已經被了解到的,對於APP來說手機用戶的信息我覺得是為了更好的為用戶推薦用戶所想了解的信息和推薦合適的產品。
⑧ 為什麼現在很多app進去都要查看我們通訊錄,通話記錄
這種APP,如果不是通訊類的還必須要允許訪問通訊錄聯系人等,那麼多半就是個流氓軟體!
一般來說正規的APP只會建議開啟通訊錄,這些APP對我們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它們無非是先根據你的通訊錄幫你找到其他也正在使用這款軟體的朋友,或是「自作主張」的推薦給通訊錄中的其他人,這種許可權我們完全可以選擇不開啟,對正常使用該軟體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如果以後需要開啟也可以自己手動打開。
除了正規APP,其他的流氓軟體不但會要求開啟通訊錄、通話記錄,有些甚至會要求必須打開地理位置、允許刪除通話記錄、讀取簡訊等,如果不允許,軟體就無法使用一直閃退,這個時候建議大家還是直接刪掉這個軟體吧,否則你就會像「裸奔」一樣暴露在這款APP面前。
舉個例子,網路地圖也會要求打開地理位置許可權,但不打開同樣可以進入軟體,大不了就是無法獲取當前位置沒辦法導航,手動輸入位置後就可以查看路線了,在這種大數據時代,很多APP都在通過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賺錢,如果允許了惡意APP查看通訊錄,他們很有可能會根據你的通話記錄和通訊錄找到你的家人朋友然後把這些電話號捆綁出售。
下載APP時,最好選擇正規的應用商店或官網,下載之前先查看軟體有沒有非常過分的許可權要求以及下載人數和有沒有廣告,並不是說應用商店的軟體就一定是非常安全和正規的,凡事沒有絕對,他們完全可以不帶任何病毒或捆綁插件只需要開啟你的手機許可權,然後販賣。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放在以前,各類APP安裝時需要的許可權其實沒有多少。而現在,哪怕是一款簡簡單單的APP,我們在安裝時會發現它申請的許可權也很多。這是為啥呢?我是 科技 和軟體行業的工作者,所以對這一塊還是比較了解的,現在將一些原因告訴大家:
1、 收集手機號資源 :
其實很多時候,APP安裝時提示需要通訊錄許可權,這個許可權可能和它本身的功能並沒有什麼關系,而是 APP服務商為了收集客戶的資料,為後續的營銷助力 。
2、 風控要求 :
其實很多APP是涉及風控的,比如像金融類APP、小額借貸類的APP,它們 為了風控需要,是要讀取你的通訊錄的,以便必要時能聯繫到你或者你的家人朋友。
所以我們經常在網路上看見,不少年輕人經歷了網路借貸,然後遭到電話轟炸。我們了解了這個原理,其實就可以避免了,比如在安裝這類APP時,通過手機手機嚴格禁止此APP讀取通訊錄許可權,或者做個假的通訊錄即可。
3、 實名制要求 :
隨著工信部對於固話和手機的實名制要求, 現在的手機號已實現全面實名制了 。不像以前在大街上可以買到未實名的臨時手機號,現在行不通了。
因為手機號是實名制的,所以一些 APP就可以通過用戶的手機號綁定來實現實名認證流程,這樣對於用戶而言更加便捷 。按現在的趨勢,未來手機號可能能證明一個人的身份。
綜上,現在各類APP之所以要讀通訊錄,主要原因就是: 收集信息+實名制要求 。為了避免我們信息的泄露,建議大家在安裝APP時拒絕此許可權申請。當然了,有些APP如果讀不了通訊錄許可權,甚至都無法正常運行,對於這類APP,如果必要則開啟通訊錄許可權即可。
安裝app後初次使用都會要求各種各樣的許可權,其中申請通訊錄和通話記錄的許可權是經常出現的。那麼,app獲取到這些信息能夠干什麼呢?有些不相乾的app又為什麼要獲取這些信息呢?
第一,收集用戶信息。現在是數據為王的時代,用戶信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金錢。這些信息進可以做推廣,退可以交換出售。技術可以的,再加上別的信息去分析重組,就能夠通過技術手段變現,比如探針盒子。還有些是本著大家都搜集那我也搜集好了的目的去的。
第二,某些功能確實需要這個許可權。通過簡訊的方式讓用戶去推廣;通過讀取通訊錄,當時用戶撥號,比如觸寶電話等;通過讀取通訊錄,匹配使用該app的賬號,推薦添加好友,比如微信等。
第三,風控的需要。主要是現金貸一類,未按時還款或者不還款的用戶,瘋狂騷擾該用戶的通訊錄聯系人
接觸過相關的工作,過來說兩句。
以前做過某個不知名的APP的數據分析工作,主要乾的說白了就是採集使用APP用戶的手機號碼,然後給他們發活動促銷簡訊。。為啥現在很多app進去都要查看咱們的通訊錄?不用想,肯定是對公司那邊有用阿。發簡訊的過程也叫做「拉活」也就是當你使用APP的頻率變少後,可以通過發簡訊的形式,向你推薦新的活動,如果你看到簡訊後成功進入APP操作,那麼你就又屬於APP的活躍用戶了。
這些用戶群的電話號碼,對用戶來說,基本上都不屬於隱私了,因為你現在只要玩手機的話,到處都需要電話號碼,很多APP,要想登陸的話,都需要電話號碼作為登陸賬號,微信qq什麼的都不行。
但是這個用戶的號碼集,對公司來說那就是相當有用了。我舉個例子,比如有兩家APP,同樣都是做直播的,然後兩家公司各有各的用戶手機號碼集。有一天,甲家APP的數據分析員決定跳槽,那麼他就可以帶著甲家公司的用戶手機號碼集跳槽到乙家公司,這些數據就值錢了,因為兩家是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並且受眾群體有著相似的特徵。如果你平時看的是甲家的直播APP,然後某一天收到了乙家的直播推薦簡訊,你又從來沒有使用過乙家的直播APP,這其中有人牟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早在2014年,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就曝光過大量安卓手機應用在安裝時需要開放通訊錄、地理位置等許可權,從而嚴重威脅用戶隱私安全的情況。彼時有業內人士分析,這一現象的背後是販賣隱私信息的利益鏈已形成,不法手機應用廠商通過手機許可權獲得用戶的隱私信息後再轉賣,從而獲得不菲的灰色收入。
朋友們,雖然現在用戶上網普遍會泄露自己的手機號碼,但是如果有人以此牟利販賣號碼集卻是犯法的!大家可要記住了!
很簡單啊,人家要你的數據,要你的關系鏈,進行推廣和二次營銷,從而獲得更多的用戶或者收益!
APP讀取通訊錄後就可以知道你這個當前用戶有哪些聯系人,是怎樣一個關系鏈情況,同時通過其後台的大數據進行分析統計,然後再有針對性的對你通訊錄上的人進行騷擾營銷,最簡單的方式可能就是發一條簡訊。
這里我舉個例子,之前我經常收到脈脈的簡訊,上面寫的是這樣的:xx,某某對你很期待!ta向你發出邀請,希望添加你為最重要的職場人脈等等。
我一看,這某某就是我以前的同事,第一反映就想點簡訊中的鏈接。你看,脈脈這營銷手段是可以的吧!其實這就是讀取對方的通訊錄後,系統自動根據通訊錄上的手機號進行自動發送,從而誘導你來安裝他的APP。由於通訊錄上的聯系人,基本上都是和你相關和認識的人,利用這種關系來進行營銷,人們的戒備心理會不自然的下降,很容易上鉤。而脈脈這種方式,還算 是 簡單粗暴的,完全還可以更精準更隱蔽。
所以你知道現在為什麼詐騙電話、垃圾簡訊這么多嗎?很大程度就是我們把自己的信息交出去了,然後人家APP廠商再進行二次開發,好點的廠商就自己用,惡心點的就將你的信息在轉手出去,然後咱們的信息就在黑色產業鏈中被充分利用。
看了評論我真的是,獲取手機許可權並不是真的一定會獲取手機號碼,那隻是許可權,獲取手機設備信息,也就是手機本身的信息,而不是獲取手機號碼,獲取手機號碼是非法的,而且樓下說實名制問題,實名製表示你在APP開通賬戶需要實名制,需要簡訊驗證,而不是自動獲取手機號碼,金融風控APP一樣的道理,入過APP獲取不到手機許可權那就連不了網,有些功能用不了,比如拍照,語音等這些都是需要獲取許可權的,為什麼現在需要許可權以前不需要,因為以前不需要是因為國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都是默認開通的,現在是需要手機持有人主動給APP賦許可權,表明現在國家對數據安全問題更加註重了,人對自己的數據信息也更加註重保護隱私了。
現在的APP在安裝的時候,獲取用戶的許可權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最少的也得獲取三四項手機許可權,而且在這些獲取的權利裡面大概可以非常三類,一類是必要許可權,比如儲存許可權,沒有這些許可權應用是無法正常運營的,或者應用內的某些服務是無法提供的;二類是非必要許可權,通常是為了更好的為用戶服務的許可權,比如網路地圖APP需要獲取用戶的位置信息,這類許可權用戶不同意可以關了,只不過網路APP無法定位到你的位置信息了,但找地方、查路線這些服務還都是可以享受的;三類就是一些流氓要求,有些app提供的服務和想要獲取的許可權完全不相干,這其中大部分是為了或許用戶數據,方便自己進行營銷、創新,還有一部分則是更加明顯的兜售用戶的個人信息。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講,我們在安裝APP的時候很難去一一辨別哪些許可權是必要的,哪些許可權又是非必要的,而且把這種辨別的工作劃分給用戶去做,我認為本身這就是不太合理的,就相當於讓一個非專業人士去做專業的工作,這樣既不利於效率也不利於安全。而且這種隨意獲取手機許可權的情況,多數是發生在安卓手機上面,比如蘋果的AppStore,應用開發者上傳app的時候,涉及獲取用戶許可權,就必須說明為什麼要獲取這項許可權,理由不成立就不能上架,這也是為什麼IOS系統更加安全和干凈的原因。
只是對於安卓系統來講,由於其本身就是開源系統,所以很難去鑒別應用的質量和正規性,目前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相對於早期來講已經做了很大的改進了,一般非本應用商店上架的APP,在用戶安裝的時候都會有格外提醒,當然沒有辦法進行強制攔截,不過這也只是對APP的監控上,對於每個應用需要獲取哪些用戶許可權,以及許可權獲取的是否正當,目前所有的安卓應用商店都沒有做到這一點。
更為客氣的是,目前還有很多比較正規的APP都開始非常強勢的索要用戶許可權,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獲取通訊錄跟該APP提供的服務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如果我們不同意這項許可權的話,APP方就直接宣布「由於沒有開通某個許可權,APP無法安裝」,簡直就是耍流氓啊。
因此對於安卓系統來講,我認為確實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監管,以更好地保護用戶隱私,應用的開發者這一方幾乎是指望不上的,有利益需求怎麼可能放棄這塊蛋糕的,縱然從監管的角度來講這將非常困難,但確實非常有必要的,否則在互聯網時代每個用戶的數據都可以花幾十塊錢就能買到的話,這對個消費者來講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對於整個 社會 來講也將會有巨大的安全風險。
手機現在已經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的東西了!現在的手機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了,電話簡訊基本都被弱化了。現在手機基本都靠下載各種app來體現自己的價值。而我們現在下載很多軟體剛進去都需要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也就是含有通訊錄,這樣我們的隱私也就被盜了!放在一起也沒有下載app也不要多少許可權,但是現在開始,沒有手機號碼沒有通訊錄基本用不了app,這樣是為什麼呢?
在15年的時候,全國開始實名制手機號碼,也就是一個號碼就能查到你!而有的軟體就需要實名制例如支付寶、微信、qq、淘寶等,這樣一個手機號碼就可以解決實名制問題而去更加方便快捷。
而app獲取我們的通訊錄里的信息可以說就是一個霸王條款!為什麼要獲取通訊錄呢?這是因為app後台可以查看到你的大量信息。由此可以收集客戶資料,這樣app就更懂你,知道你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
現在的 社會 叫大數據 社會 ,什麼叫大數據時代,就是了解你的各種信息。而我們可能不經意間就會泄露自己的隱私。我們在下載軟體時要在正規商店裡下載,一些不需要手機號和通訊錄的最好都拒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點隱私!
經常會收到很多垃圾簡訊,比如,各種App所提供的「找伴侶」,貸款等等一些垃圾信息,煩不勝煩。可是,你又退訂不了,因為即使它給你提供了什麼發送「字母」退訂,實際上反而中了它的圈套,可能它設定的是「你默認」。
為什麼你的手機號碼被泄露呢?被這些App知道呢?究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下載一些App的時候,它會要我們進行手機驗證,注冊。
除了這些之外,它們還會題主提到的內容「讀取通訊錄等等」,原因有兩種:
我們不排除有些App,讀取通訊錄是為了更方便我們找到朋友,能夠更好的為用戶服務,比如,支付寶,QQ以及微信通過讀取,獲得用戶信息,能夠更好的推薦朋友等等。
建議:有甄別App的能力,一些大企業App也應該盡量不讓它們讀取你的聯系人信息,定位等等。
其實很多APP並非出於本身功能需要要求通訊錄和通話記錄許可權,這兩項信息都屬於隱私級別很高的許可權,但是很多人為了使用APP而不得不選擇妥協或者忽視。
很多平台為了自身收集大數據和關聯用戶推廣的需求,強行要求通訊錄許可權而不詳細說明用途,這本身就是不合規的,侵犯了用戶的選擇權。只是目前我們國家針對這方面的立法不健全,也沒有人去主張這個許可權。李彥宏也因為說了一句真話:中國人愛用隱私換方便,而被很多人噴,真相本來就是這樣,只是都不願意承認罷了。
互聯網時代,普通用戶在平檯面前就是處於裸奔的狀態,沒有人會為用戶隱私負責。之前發生過的大量的用戶隱私泄露事件,最終也只是幾句道歉了事。所以希望大家應該有安全意識,不要輕易使用一些來路不明的APP,盡量拒絕獲取通訊錄的APP。
⑨ 手機是如何收集個人信息的都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1,首先我們來看一張圖,這張圖顯示了某app所需要的所有許可權,也就是說只要你安裝了該app並且允許使用這些許可權的話,那麼它即可獲取到這些信息或者硬體許可權,比如獲取你的地理位置、錄音等等。
2,這張圖是抓包獲取到的某次請求的UA信息,可以看到該次請求是帶著你的Android系統版本號,手機型號,瀏覽器版本等信息的。
3,app還可以根據用戶的行為喜歡打一些日誌定期上傳到伺服器來做數據分析。
4,這讓我想起來了前段時間vivo的nex手機,當打開QQ 瀏覽器搜索任一景點門票,點開詳情頁,QQ 瀏覽器會跳轉到攜程 APP,在跳轉的瞬間,NEX 的攝像頭會迅速升起一半再降下。這個場景很像是人類偷偷露個頭,然後又藏起來。
⑩ 為何所有的app 都試圖收集使用者各類信息包括電話號碼,位置信息
按照行內的說法,在手機上安裝的應用軟體App,要求用戶授權的許可權大抵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讀取本機識別碼」許可權,每個手機識別碼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用於確定用戶;一類「讀取位置信息」許可權,可搜集用戶的活動范圍;一類是「讀取已安裝應用列表」許可權,可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及分析同行情況。
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商場如戰場,商家最想知道的信息,就是作為「彼方」的消費者以及競爭者的心思和信息。從上述App要求用戶授權的三大類許可權來看,其想獲取的,正是消費者以及競爭者的信息。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全面,越真實,對市場各個層面的需求越了解,也就越能有針對性地提供產品和服務,找對了人,自然更容易將產品和服務賣出去;市場上競爭者眾多,一個商家該如何行動,也要視競爭對手而定。競爭對手的信息知道得越多,越全面,越真實,也就越能有針對性地制定策略應對競爭,也自然更容易在競爭中勝出。
應用軟體App的開發運營者想方設法要知道消費者以及競爭者的信息,其行為並不讓人意外。但最為外界詬病的,是其「收集服務所必需以外的用戶個人信息」。譬如說,有一款「手電筒」軟體要求用戶開放存儲、位置信息、電話,甚至還要求開通訪問通訊錄的許可權。它們為什麼要這么做?其實也不難理解,核心的要義,是跑馬圈地,盡可能多地佔據數據資源。
在今天,人人皆言「大數據」,但迄今為止,對數據的開發利用相當的簡單粗暴。譬如說,今天在新聞客戶端上看了一篇養生的文章,明天打開一看,推送的滿是養生內容,養生產品廣告也來了;譬如說,今天在購物網站預訂了一份大閘蟹禮包,明天再上網站,各種品牌的大閘蟹禮包不斷地在你眼前晃悠……低級幼稚無疑。盡管如此,數據資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未來市場開發上的重要性,成了當下一致的預期。也就是說,雖然還分不清哪些數據重要哪些數據不重要,還不知道數據該怎麼開發利用,但人們相信,數據資源終有一天會派上大用場,因此當務之急,是盡可能多地收集、占據數據資源。而擁有越多數據資源的公司,在當下的市場上也會獲得越高的估值。
獲取消費者的信息,獲取競爭者的信息,以及未雨綢繆盡可能多地佔據數據資源,此乃是互聯網企業費盡心思收集用戶個人信息之三大目的所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