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豆瓣被工信部下架這件事
國家對用戶的保護越來越重視,然而豆瓣APP觸碰了超范圍收集用戶信息,導致被下架。這是國家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督,也是保護人民權益的一種方式,更是明確表示國家對信心保護堅硬的態度。用戶信息的重要性,從小的說是個人隱私,從大的說是國家信息安全,是絕不能觸碰的。
豆瓣被工信部下架是一個警示,是國家加強對網路的監管,是國家對用戶安全的保護,也是對國家信息安全的保護。只要涉及用戶信息收集都不是小事,更何況豆瓣APP超范圍收集用戶信息,更是不允許的事情。
B. 關於豆瓣APP被部分應用商店下架這件事,豆瓣是如何回應這件事的
豆瓣APP表示將會積極整改,同時也會進一步調整自己的管理方式。
對於豆瓣APP來說,在早期的時候,豆瓣APP上確實有很多值得大家學習的內容。隨著豆瓣APP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多半APP上經常會有不負責任的言論出現,有些人甚至會在豆瓣APP上發布違反法律的信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互聯網時代確實可以方便每一個人的生活,但各個互聯網公司也需要進一步把控互聯網信息,同時也需要做到對用戶負責。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是關於豆瓣APP的新聞,在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入駐豆瓣APP之後,豆瓣APP需要對此進行相應的整改。在此之後,豆瓣APP在很多應用商店被下架,用戶如果想下載豆瓣APP的話,系統會提示暫無此軟體。
C. 豆瓣是什麼軟體
豆瓣APP是一款書籍閱讀類軟體,主要提供圖書、電影、音樂唱片的推薦、評論和價格比較,以及城市獨特的文化生活。以書評和影評為特色,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用戶。豆瓣是以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生活和文化為內容的創新網路服務。演示機型:華為P40 系統版本:Android 11 APP版本:豆瓣7.0.0
以華為P40,Android 11,豆瓣7.0.0為例,豆瓣APP是一款書籍閱讀類軟體,主要提供圖書、電影、音樂唱片的推薦、評論和價格比較,以及城市獨特的文化生活。以書評和影評為特色,吸引了一大批忠實的用戶。豆瓣是以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生活和文化為內容的創新網路服務。一直致力於幫助都市人群發現生活中有用的事物,通過桌面和移動產品來服務都市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D. 豆瓣APP體驗報告
從阿北創建豆瓣已經近11年了,豆瓣從最開始的影書音交流標記的小眾網站開始,到現在已經發展為一個日PV過億的基於興趣愛好的交流分享社區和知識共享平台。豆瓣APP從2014年8月初發布至今的1年多以來,也已經經過3次大版本的更新。更新的側重點各不相同,至今已經是比較成熟的版本了。豆瓣APP在iPhone、iPad、Andriod上的設計完全相同,不會增加用戶更換設備的成本(其實是懶得各個適配吧~)。下面我將對基於iOS的豆瓣APP在各個層面上分析學習,探究豆瓣在功能、交互、外觀等方面設計。
基本體驗信息:
操作系統:iOS 9.3
APP版本:豆瓣3.7.0
設備:iPhone 5s
日期:2016年4月16日
定位:
用戶特質:
用戶需求:
戰略目標:
商業模式:
豆瓣使用基礎的影書音信息將各種喜好的人吸引召集起來,然後通過不同的條目種類將不同喜好的用戶細化區分開來,形成一個個的興趣小組,用戶可以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產生社交屬性,擁有社交屬性的豆瓣會進一步促進用戶對內容的創作,用戶創作的內容會增加使用者的碎片化瀏覽時間和使用粘性。豆瓣則需要通過這種良性循環,積累內容和用戶,實現戰略目標。
3.1 影書音的查看/標記/評論
豆瓣永遠的吸引力和內容產生源泉是豆瓣作為影書音的查看/標記/評論的工具,這時豆瓣對用戶的基本的吸引力。但是工具類影書音的內容更新速度較慢,用戶的使用時間很難保持連續性。
3.2 日記
豆瓣用戶的主要內容創作方式之一,是一個博客式的功能,用戶可以創作和閱讀
用戶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里閱讀,增加對用戶的粘性,豆瓣依次作為重點,單編輯方便去非常簡陋,用戶只能使用默認的字體,添加圖片是除此之外的唯一功能。這種形式的簡化,可以使用戶集中於文字內容,可以說是豆瓣對於內容的一種堅持,但是對於一個越來越以此為重點的豆瓣來說,似乎越來越捉襟見肘了。
3.3 今日精選
時來自於豆瓣內所有內容(包括小事/小組話題、長文評論、攝影、讀書專欄、廣播等)的精選,內容主要根據設定好的興趣推送的,也會有部分興趣之外的文章推送,每天更新35篇左右,內容偏向於文藝,滿足用戶的閱讀需求。
3.4 小事和熱門小事話題
小事是一個比較新的功能,用戶對小事的出現和突然占據的重要位置持有的不同的意見,小事在一些形式和功能上看和小組是相近的,而內在氛圍與即時聊天又比較像,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生活化的交流社區。吸引用戶在無聊的碎片化時間里瀏覽感興趣的話題,發現興趣,主要的目的是促進用戶同認識或不認識的具有相同愛好人的交流。我們在「小事」下的「發現」中可加入的小事並不多,但其實每個作品/活動的交流中就會自動生成小事主題。所以對於各個條目來說小事是自然存在的,這時小事同小組的區別之一。通過豆瓣對小事的重視,可以看出豆瓣對將自己的工具屬性和社交屬性結合在一起急切嘗試。
3.5 小組
小組作為豆瓣的代表性功能之一,是豆瓣上歷史悠久的功能,是為了解決豆瓣交叉條目間討論的需求發展而來的交流社區,用戶基於話題興趣建立小組,將相同興趣的用戶聚集起來,一起交流討論,發現更過感興趣的內容。
小組和小事存在著一些功能上的重合,通過下面的表格對比,稍作了解兩者的區別。
3.6 廣播
廣播是豆瓣的一個類似於微博式的功能,可以按時間順序查看關注的用戶的動態。是熟悉的用戶之間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
3.7 聊天
用戶之間可以通過私信的模式發起聊天,可以發送文字/表情/圖片來交流。也可以根據興趣自建群聊,每個作品條目下也有默認的群聊討論,用戶可以瀏覽之前的討論內容,即時發表自己的看法。
豆瓣現在是一個非常大而全的應用,出於自身商業和發展上的需求,在基於興趣愛好的交流討論等社交功能上在各個方向做了一些嘗試,功能之間甚至存在著重合交疊之處。以至於其功能產生一種比較混亂龐雜的感覺,給用戶認知上增加了一些壓力。
本版本的豆瓣,在TAB BAR上「影書音」居中放置,左側「首頁」和「小事」分別基於興趣提供長內容和簡訊息,內容的創作者基本為陌生人,右側「圈子」和「我的」提供的是圍繞於用戶自身的功能,包括小組/廣播/聊天/日記/標記信息等。
豆瓣的整體結構方面是一致的,通常為上方Banner/封面/標題信息,接下來是分類標簽(影書音可以滑動切換,小事/小組等無法滑動切換),然後是各標簽下的詳細條目信息。接下來我們大致選幾個典型頁面討論下。
5.1 首頁和影書音
首頁搜索框是豆瓣所有內容的搜索入口,包含最為常用的影書音的工具屬性內容,處於首頁頂部的醒目位置。影書音頁的功能在於影書音的熱門推薦,其搜索功能則沒有那麼突出。
首頁位置方banner/欄目按鈕/下方內容為主,同影書音的邏輯大致一致,頁面結構簡單、清晰。
5.2 小事和小組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為小事和小組是大體很像,又在一些定義和范圍上有所區分的,我們來看下兩者界面結構的區別。
小事頁面中加入的小事,每頁顯示6個,如果加入的再多一些的話,就會遮掩到下一頁里,超過11個,就會折疊在一個「全部小事」里。由於單個作品條目都存在小事,且用戶必須加入其中才能參與討論,再加上每個用戶感興趣的小事數量可能很多,這樣的設計就不利於用戶重新回到曾加入過的話題里繼續參與討論。小事頁面下部分是「熱門小事話題」,主要內容是更具用戶的興趣和加入的小事做的推薦,每小時更新2-3條的樣子。(小問題:「熱門小事話題」、首頁的「今日精選」放置方式不同一 )
小組里存在的「最新話題」的Tab,可以不進入各個小組就能查看各小組內的所有新話題,倒是一個比較好的功能,熱門的內容自會在話題出現在前列。
進入某個小事/小組後顯示的頁面大致如下:
小事和小組內部界面設置相近,但是各個標簽所代表的含義卻差別很大,小組通常只包含3個標簽「話題」「群聊」「推薦」,而小事的標簽則是對話題進行分類,不同標簽分別是在該小事不同類別的話題。小事和小組間的頁面不能滑動切換,只能點擊頂部標簽,增加了用戶切換的難度。
5.3 作品/活動詳情頁
電影/音樂/圖書/活動/電視詳情頁都採用了相同的布局方式,封面占據頁面最大的面積,封面的底部有一個快速訪問,之下是名字/信息/標記/圖片/評論等信息。這里談一下快速訪問(Quick track)的功能設置的問題。在電影頁面此處功能主要為電影預告片(有時包括在線播放源),圖書則為電子書/紙質書購買,應該是同電影票購買功能相近的功能,兩者體驗有偏差。
豆瓣在圖片/封面使用很多,整體結構很簡潔,體驗比較統一,用色審慎克制,主要使用的色彩是嫩綠色,和一些飽和度較中間偏下,亮度較高的輔助用色,營造一種清晰自然,簡約雅緻的氛圍。
7.1 影人頁的變更
當我們查看某個感興趣的影人時,我們想看到的是:
現在豆瓣電影的影人頁,影人的作品按照評分的高低由高到低已卡片的形式依次排列,沒有其他的排序方式,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看到2/3兩點,只有根據評分的高低來預估該影人的代表作品。所以增加篩選和排序是有必要的。
7.2 小事頁面小事列表
用戶的對小事列表的數量需求是比較高的,但小事頁面中加入的小事,每頁只能顯示6個基本按照(即使在iPad上,豆瓣小事列表也只有6個,長長的一片白),而且頁面看起來非常生硬嚴肅,相對於小事這個輕松明快的功能來說,有些不搭。
7.3 日記編輯
豆瓣的日記和評論的編輯器是使用較多的功能,豆瓣日記也想著個人博客的方向發展,提供一個更加強大格式的編輯器是需要的。
豆瓣是一個有情懷的產品,曾有人說,「豆瓣是一家大家都希望他成長賺錢的網站」,在近幾年,豆瓣在各個方向上做了很多嘗試,走了不少彎路,希望豆瓣在接下來能堅持自己的「慢」,創新嘗試,去適應互聯網的「快」。
從4/16(正好是注冊豆瓣6周年^^)開始准備,這周末(4/24)在電腦前寫了兩天,終於要完成了。作為一個初入門檻的UX學習者,分析像豆瓣這樣的APP多少有些力不從心,很多地方仍然感覺模模糊糊,有些分析也只是趨於表面的膚淺認識,希望各位大神同仁不吝指教,謝謝。
E. 豆瓣怎麼評分
豆瓣是給影視作品、書籍排名評分非常客觀的一個平台,在豆瓣上對作品進行評分方法。
手機:華為p30
系統:EMUI 9.1
軟體:豆瓣APP2.0
1、第一步,新購打開豆瓣APP。
F. 豆瓣APP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應用商店會下載豆瓣APP)應用歌商店
<strong>網評因為軟體檢測不合格而下架</strong>
Tech星球3月15日消息,據悉,目前,豆瓣App在包括華為、OPPO和vivo等部分應用商店已被下架,但目前在蘋果App Store還能正常搜索下載。此前據媒體報道,針對當前豆瓣網存在的嚴重網路亂象,3月15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督導組,進駐豆瓣網督促整改。
G. 如何評價豆瓣推出的新 App「豆瓣」
第一眼對這個圖標沒什麼印象,只是4個小圖標的堆積,沒有一個整體的設計或者形象。第一印象不過關。仔細查看,4個小圖標應該分別代表電影、書籍、電視、收藏,是說這個App主打這些功能嗎。跟其他應用的圖標設計相比,「豆瓣」完全是瞎糊弄。
點開應用,直接進入,沒有歡迎頁。我對歡迎頁有期待,因為想看看「豆瓣」這個應用的理念是什麼,也跟現在很多應用都做了很炫的界面和動效的歡迎頁有關。
進入應用後,首先注意到的是「電影」「電視」這些和「近期熱門」的圖像,有很多空白,整體感覺簡潔,略顯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