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康城是什麼朝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9
㈡ 建康是現在的哪個地方
古代的建康是現在的南京。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朝六代京師之地,是中國在六朝時期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康城范圍東西南北各40里,有宮牆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後湖、鍾山龍蟠、石城虎踞,苑囿主要分布於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游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西南有石頭城、西州城,東南有東府城、丹陽郡城,宣陽門至朱雀門間五里御道兩側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主要分布在御道兩側和秦淮河畔,城內外遍布佛寺,有大小寺廟五百餘所。
建康城是中國傳統禮教制度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範,中國古代都城的傑出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開都城中軸對稱布局的先例,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並深刻影響到東亞各國。六朝皇宮台城,宮殿壯麗巍峨,殿閣崇偉,為北魏都城以及東亞各國爭相效仿,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深遠影響了後世都城建設的形制。
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南京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被歷代所傳誦。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與西方的古羅馬被稱為人類古典文明的兩大中心,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梁大通三年(537年),分建康之同夏里置同夏縣,證明建康城外的里范圍很大,可以劃分為一個縣。南朝的建康城佛寺林立,梁時「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成為建康城的一大特色。這些寺廟都分布在什麼地區,難於備述,而梁武帝捨身的同泰寺(今雞鳴寺),位於雞籠山下,即南朝建康宮以北。另外還有棲霞山的棲霞寺、城南花漉崗的瓦官寺和道場寺也很有名,法顯就曾在道場寺譯經。
史載在梁朝全盛期,建康已發展為人興物阜的國際性大城市,它西起石頭城,東至倪塘(方山北),北過紫金山,南至雨花台,東西南北各四十里(約130平方千米),人口約二百萬。建康未建外郭,只以籬為外界,東南兩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柵,成為外圍防線,設有五十六個籬門,可見其地域之廣,不僅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也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
㈢ 建康是現在的什麼城市
建康是現在的南京。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六代京師之地,三百多年為京輦神皋所在,是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康城的建設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也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開中軸對稱布局的先例,形成了東亞都城特有的以中軸線為基準,主要建築左右對稱的布局和風格,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成為後世都城建設的範本,上承秦漢下啟隋唐,並深刻影響到東亞各國。
建康城東西南北各四十里,宮牆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後湖、西臨長江,苑囿主要分布於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游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四周有石頭城、西州城、東府城、白下城、南琅邪郡城等眾多衛星城圍繞並構成拱衛之勢,成為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孤例。宣陽門至朱雀門的御道兩側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主要分布在御道兩側和秦淮河畔,城內外遍布佛寺五百餘所。
㈣ 建康城的歷史
吳的都城周20里余,南北長,東西略短,位置約在今南京城北部。宮城在城內偏北部分,西為孫權建的太初宮,東為孫皓建的昭明宮和苑城。
東晉和南朝的都城仍沿用吳舊城,增闢九座城門。齊時在土城外包磚。宮城是東晉咸和年間在吳昭明宮、苑城的舊址新建的,稱建康宮,又稱台城。據記載有宮牆三重,外周八里。南面正面是大司馬門,直對都城正門宣陽門,兩門之間是二里長的御道。御道兩側開有御溝,溝旁植槐、柳。大司馬門前東西向橫街,正對都城的東、西正門。苑囿主要分布於都城東北郊。宮城北有華林園,原是東吳的舊宮苑,宋時加以擴建。覆舟山有樂游苑,宋時就東晉葯圃建成。玄武湖在都城北。東晉時築長堤以防水患,並引湖水通入華林園、天淵池和宮內諸溝,再下注南城壕。
建康城極為豪華,風景如畫。
建康無外郭城,但其西南有石頭城、西州城,北郊長江邊築白石壘,東北有鍾山,東有東府城,東南兩面又沿青溪和秦淮河立柵,設籬門,成為外圍防線。都城南面正門即宣陽門,再往南五里為朱雀門,門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橋朱雀橋。宣陽門至朱雀門間五里御道兩側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也主要分布在御道兩側和秦淮河畔。秦淮河南岸的長干里就是著名的居住里巷,北岸的烏衣巷則是東晉王、謝名門巨族累世居住之地。王公貴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東青溪附近風景優美的地帶。
六朝帝王都信仰佛教,建康城內外遍布佛寺,有五百餘所。著名的有同泰寺(今雞鳴寺前身)、瓦官寺、開善寺和城東北棲霞山的石窟寺等。
城中河道以秦淮河通長江,又從秦淮河引運瀆直通宮城太倉,運輸貢賦,北引玄武湖水南注青溪和運瀆,以保證漕運和城壕用水。
建康城作為都城的三百多年中,不斷發展,商業繁華,人才薈萃,文物鼎盛,成為南方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到了五代十國,吳國(史稱南吳),在南朝建康城遺址上建設建康(金陵),以建康為西都,以江都(揚州),為東都,到了南唐,任用建康為都城,北宋滅南唐,設為州。
1129年,宋高宗也曾一度來過金陵,並改江寧府為建康府,表示要在這里領導抗金,恢復北宋的河山。
1135~1162年,建康城先後四次重修。建康城內的布局是:將南唐宮城改為行宮,宮門前的虹橋改名天津橋(今內橋)。行宮的東、北、西三面大多是軍營,官署和學校主要在行宮的東南面,如今的夫子廟就是宋代開始建立的建康府學。商業區和居民區,則集中在行宮南面和西南面的秦淮河兩岸。
到了明朝,朱元璋以南京為都,建立明朝,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
建康城象徵著中華文明,象徵著中國南方的文化!!
㈤ 古代的建康是現在的哪裡,是什麼時候命名的
建康,南京古稱.東晉和南朝皆建都於此. 三國時孫權改秣陵為建業,在此建都.西晉統一,仍名秣陵。太康三年 (282),分秣陵北另置建鄴縣。公元313年為避西晉愍帝司馬鄴諱更名建康。東晉南朝相承不改。故城在今江蘇南京市。
避諱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現象,大約起於周,成於秦,盛於唐宋,至清代更趨完密。那時,人們對皇帝或尊長是不能直呼或直書其名的,否則就有因犯諱而坐牢甚至丟腦袋的危險。避諱常見的方法是用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別的字來代替要避諱的字。這樣一來,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稱改頭換面的奇怪現象。比如:
陰歷一月古時本來又叫「政月」,這是因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個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並決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於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政」,就把「政月」改為「正月」。「正月」的「正」 不再讀政而讀作「征」了。
㈥ 三國時的健康城是今天的哪個城市
古代建康是南京。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東吳、東晉、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六代京師之地,三百多年為京輦神皋所在,是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康城東西南北各四十里(約130平方千米),宮牆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後湖、西臨長江,苑囿主要分布於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游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四周有石頭城、西州城、東府城、白下城、南琅邪郡城等眾多衛星城圍繞並構成拱衛之勢,成為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孤例。宣陽門至朱雀門的御道兩側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主要分布在御道兩側和秦淮河畔,城內外遍布佛寺五百餘所。
古代健康是哪個城市 古代健康指的是哪個城市
建康城的建設遵循中國傳統禮教制度,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開中軸對稱布局的先例,形成了東亞都城特有的以中軸線為基準,主要建築左右對稱的布局和風格,其平面布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成為後世都城建設的範本,上承秦漢下啟隋唐,並深刻影響到東亞各國。從南朝建康起,各代宮城基本呈南北長的矩形,宮前道路兩側布置官署,隋、唐、宋、金、元均如此。
㈦ 建康城的簡介
建康城在今南京市,是三國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五代京師的名稱,六朝時期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
六朝時期的建康城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與西方的古羅馬被稱為人類古典文明的兩大中心,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吳時名建業,西晉末改稱建康。自公元229年吳建都建業到589年陳亡,除去西晉和梁元帝時外,作為都城前後歷時322年。建康城東北依鍾山,西北瀕長江,沿江丘陵起伏,東、南有青溪和秦淮河環繞,歷來稱形勝之地。
㈧ 建康城是哪個朝代的都城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朝六代京師之地,是中國在六朝時期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康城范圍東西南北各40里,有宮牆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後湖、鍾山龍蟠、石城虎踞,苑囿主要分布於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游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西南有石頭城、西州城,東南有東府城、丹陽郡城,宣陽門至朱雀門間五里御道兩側布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主要分布在御道兩側和秦淮河畔,城內外遍布佛寺,有大小寺廟五百餘所。
相關內容:
七大古都中,南京是唯一做過大一統王朝首都的南方城市。它看起來就像中國的很多獨生子女,一降生就被「望子成龍」,背負著整個家庭的期望而活。唯一不同的是,它承擔了一種至高無上的願景,也因此一直被中國最強大的權力塑造著。
南京地處長江及其支流秦淮河形成的小塊沖積平原,但是轄境內多山,可以說是一個地貌綜合體。以鍾山為首,城內外散布著富貴山、覆舟山、雞籠山、清涼山、鼓樓崗、雨花台、牛首山、燕子磯、湯山、棲霞山等等高矮不一的低山、丘陵、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