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很多賬號都需要手機號來注冊
現在手機都是實名制的,很多app的賬戶都需要手機號來注冊,就是因為間接性的也是實名制注冊的。
⑵ 哪些app必須用手機號注冊
在的很多APP都開辟了QQ、微信、微博等第三方登錄方式,讓用戶不必注冊也能快速登錄使用。記者在安卓應用市場隨機下載了十幾個安裝量均在1000萬以上的APP,其中只有幾個APP是必須通過手機號或郵箱賬號進行注冊後方能登陸,另外一大半則都可以通過QQ、微信、微博等方式直接登錄(一些APP既能選擇注冊後登錄,也能通過QQ、微信、微博等方式直接登錄)。
使用app竟會讓自己行為隱私暴露給朋友們!這種方式登錄app時要注意!
■圖片來源:朱影影
在使用QQ、微信、微博等第三方登錄方式直接登錄APP時,APP會提示用戶其將獲取哪些許可權。例如通過QQ登陸某款APP會提示「訪問你的基礎資料」、「發表」以及「關注該網站認證空間」,又如通過微信登陸某款APP會提示「獲得你的公開信息(昵稱、頭像等)」以及「尋找與你共同使用該應用的好友」,而通過微博登錄某款APP則會提示「將訪問你的公開資料、好友信息」以及「關注該APP的微博」。
使用app竟會讓自己行為隱私暴露給朋友們!這種方式登錄app時要注意!
不過,有很大一部分網友都表示,即使APP有獲取許可權的相關提示,他們也基本不會去留意。他們覺得自己的隱私很安全。
APP借第三方登錄的「方便」來拿下用戶
那麼,究竟為什麼會有這么多APP都接入了QQ、微信、微博等第三方登錄方式呢?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由於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本身較為普及,可以方便很多APP在大流量渠道中進行傳播,再加上其對於用戶好友關系鏈的打造已經十分成熟,有利於讓這些APP通過社交推薦及分享的方式獲取更多用戶,促使很多APP都接入了通過這些平台賬號一鍵登錄的功能。
⑶ 為什麼有些App只支持手機注冊和登錄
因為有些公司在開發的時候還沒有開發同線的PC端app,所有暫時只支持手機注冊和登陸,應該隨後他會出。
⑷ 為什麼現在幾乎每個app注冊都需要手機號
注冊某產品時,你是否為創建用戶名和密碼設置而苦惱?如果可以直接通過「手機號碼+簡訊驗證碼」的方式注冊登錄,你是否願意接受?用手機號碼注冊登錄又有何利弊?
1、 一鍵注冊/登錄,就是這么便捷
WhatsApp 在廣泛使用之前,都稱不上是通訊 app。其創始人 Jan Koum 的初衷,只是想讓用戶無論在健身房,還是在會議中,都能通過簡潔的界面輕松查找聯系人,並在眾多對話列表中查看信息。
基於其之前的用戶體驗,他深知注冊時需要創建不重復的用戶名和各種密碼設置要求的麻煩。於是在 WhatsApp 的開發過程中,Koum 充分考慮了這一因素,允許用戶通過手機號碼一鍵登錄。他還將手機通訊錄與之關聯,用戶登錄後可查看已在使用 WhatsApp 的好友。
這種『吸』粉方式,實在是高,關鍵是可以自動推薦通訊錄里『躺屍』的聯系人,重敘舊情。『其實我也很懶,記不住 Skype 密碼,』Koum 說,『每次都只有再注冊新的賬戶,從頭再來。一個暑假,我可以創建至少 3 個賬戶,有一句話真的不知當不當講。』
這么看來,通過手機號碼一鍵注冊/登錄是 WhatsApp 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有過傳統通訊 app 的痛苦體驗,再看看如此簡潔的界面。』Koum 補充,『你就明白我們的初衷了。只需要簡訊就能解決的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做呢?』
WhatsApp 是最早將手機號碼和賬戶綁定在一起的 app 之一。如今有很多社交媒體平台,比如 Snapchat, Twitter 和 Facebook Messenger 都採取了這種方式。這種據稱非常安全的注冊登錄方式,方便得無話可說,它的核心就是以簡訊形式發送到用戶手機上的驗證碼。
一串普通數字組成的手機號碼,取代了用戶名和密碼,從此上網更加輕松無阻。既然它幫了你這么大個忙,那就一定要用生命守護它,因為它就是你的生命。
⑸ 為什麼有的軟體非要手機號注冊才能用
說的哲學一點,以前互聯網產業不成熟不規范的年代,其實網路上很多數據是泡沫化的,一個人可以注冊無數個賬號,但對網路公司來說都是垃圾數據,既沒有分析價值,又對原干凈數據有干擾,後來互聯網發展飛速,伴隨著手機,筆記本等硬體的更新,安全問題浮出水面,其實對於散人用戶,賬號安全問題沒那麼嚴重,但是互聯網公司藉此契機順利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借口,藉由賬號安全為用戶考慮的角度,強制綁定手機,郵箱,甚至實名身份證等信息,這種數據是貨真價實的有價值數據,對一個網路公司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無論是分析市場,規劃產品,與同行競爭,增加客戶黏度都有非常大的優勢。類似的功能就是 各個APP的消息推送,除了APP推送,還會簡訊和郵箱時不時給你發信息。這其實就是強制推廣的一種廣告軟暴力,你用我的東西,你就得關注我,你就得把我需要的信息給我,不然你憑什麼白用?這是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的理念。
⑹ 為什麼現在任何一個平台app注冊賬號都要手機號碼
因為要與你的手機綁定,並且只有手機才有驗證碼。
⑺ 為什麼國外app賬號都用郵箱注冊,而國內App主要用手機號來注冊
為什麼國外的App賬號都是郵箱注冊的,而國內的App賬號都是用手機號注冊?
美國是PC互聯網已經很發達了,才發展的移動互聯網,我國是PC互聯網普及還不夠的時候,就迎來了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尤其在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美國在經濟、科技等眾多方面確實要更強,這讓他們有了更好發展PC互聯網的基礎,而PC互聯網時代大家都有一個電子郵箱賬戶,國內則是完全不一樣,很多網民之前並沒有接觸PC互聯網,他們也沒有郵箱賬戶,但是他們有手機號碼,用智能手機就有手機號碼,於是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為了降低這些人的使用門檻,直接提供了手機號注冊賬號的方式。
互聯網分為兩大幫派,一個是美國互聯網、一個是中國互聯網。美國當然是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搖籃,互聯網也是在美國開始興起的,網景、貝爾實驗室、IBM、微軟、蘋果、Google、Facebook、Amazon等等,這些IT互聯網史上大名鼎鼎的名字,構建了一部宏偉的美國IT互聯網創客歷史,矽穀神話更是深入人心。
幾千塊的電腦很多人買不起,但是1000多塊的手機還是很多人買得起的。高性價比智能機普遍進入消費者市場,本質上也就意味著有更多人有了一個「迷你型」掌上計算機,就相當於大家已經多了一個上網設備,於是在我國就出現了一種完全不同於美國的互聯網發展模式,PC還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但是手機已經普及到幾億人的手中,中國幾乎是在兩三年的時間,通過智能手機,迅速增長到9億網民的規模,有了這樣的上網設備的硬體基礎之後,才有了互聯網的普及,因為屏幕終端的不同,我國相當於直接跳過PC互聯網,直接跨越到了PC互聯網。
上網終端的不同,PC催生了傳統互聯網,傳統互聯網時代郵件才是基礎賬戶,智能手機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號才是基礎賬戶,中美互聯網賬號體系的差異,本質上就是對應互聯網不同的發展形式而產生的。早期國內的互聯網其實也是沿用郵箱注冊的方式,比如我的淘寶賬戶、支付寶賬戶等等很多賬戶,都是用郵箱注冊的,更不用說很多早期基於PC的網站,大家用PC互聯網的標配就是有一個電子郵箱賬戶。移動互聯網在我國普及時,這些互聯網用戶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他們也沒有郵箱賬號,而智能手機跟PC不同的一點是,智能手機本身就有一個手機號碼,為了方便這些用戶,降低這些網民的使用門檻,就直接用手機號來注冊賬號。
⑻ 一般PC端注冊都是使用郵箱注冊的方式,為什麼APP上更多的是手機號注冊呢
因為一般pc端都是在電腦上操作,在電腦上的一般人都會登qq,所以一般郵箱注冊
而app一般都是手機操作,手機當然是手機號最直接有效且最方便的,所以這個就是原因……
願這個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