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投訴app侵犯個人隱私權
摘要 公民個人隱私依法受到法律保護,如果您認為自己的隱私受到APP侵犯。請運用合法手段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貳』 個人信息泄露找什麼部門投訴
個人信息泄露找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投訴。
個人信息的泄露主要有以下途徑:
1、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搜索個人信息,匯集成冊,並按照一定的價格出售給需要購買的人;
2、旅館住宿、保險公司投保、租賃公司、銀行辦證、電信、移動、聯通、房地產、郵政部門等需要身份證件實名登記的部門、場所,個別人員利用登記的便利條件,泄露客戶個人信息;
3、個別違規打字店、復印店利用復印、打字之便,將個人信息資料存檔留底,裝訂成冊,對外出售;
4、借各種「問卷調查」之名,竊取群眾個人信息,他們宣稱只要在「調查問卷表」上填寫詳細聯系方式、收入情況、信用卡情況等內容,以及簡單的「勾挑式」調查,就能獲得不等獎次的獎品,以此誘使群眾填寫個人信息;
5、在抽獎券的正副頁上填寫姓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可能會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6、在購買電子產品、車輛等物品時,有的商家填寫非正規的「售後服務單」 被人利用了個人信息;
7、超市、商場通過向群眾郵寄免費資 申辦會員卡時掌握到的群眾信息,通 過個別人向外泄露。
違反相關規定處理個人信息,或者處理個人信息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的,由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對違法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用程序,責令暫停或者終止提供服務;拒不改正的,並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活動,適用本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自然人個人信息的活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適用本法:
(一)以向境內自然人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為目的;
(二)分析、評估境內自然人的行為;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叄』 個人信息泄露找什麼部門投訴
個人信息遭泄漏後,公民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維權:
一、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 《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遭遇信息泄漏的個人有權立即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信息或者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二、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
三、依據 《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八條信息處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但是經過加工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
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告知自然人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 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
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
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肆』 個人信息被泄露如何舉報
個人信息泄露可以通過電話舉報、信函舉報、當面舉報等方式進行投訴。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泄漏後,要第一時間換賬號。由於現在網路十分發達,信息泄露之後如果不換賬號,那麼在這個賬號下登陸的各種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因此,一旦發現了泄露的源頭,就要立刻終止使用這個賬號,從源頭切斷泄漏源。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應該報警。報案的目的一來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來也是可以備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類似的情況,就可以一起處理。這樣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隱私權,還可以避免更多的經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八條 信息處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但是經過加工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告知自然人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個人信息泄露有什麼危害
個人信息泄露危害會收到很多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騙子還會利用你的個人信息進行電信詐騙、網路詐騙,不法分子還會利用個人信息進行敲詐勒索。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伍』 個人信息泄露找什麼部門投訴
個人信息泄露可以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防止泄露措施:
1、手機、電腦安裝安全軟體,每周進行一次病毒查殺並及時更新軟體;
2、來路不明的軟體不要隨便安裝;
3、設置高保密強度密碼;
4、在網路上留電話號碼,數字之間可以用「-」隔開,避免被搜索引擎搜到;
5、有個人信息的證件一定要保存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陸』 軟體泄漏個人信息投訴
法律分析:遭遇信息泄漏的個人有權立即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信息或者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個人還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柒』 個人信息被泄露如何舉報
個人信息泄露可以通過電話舉報、信函舉報、當面舉報等方式進行投訴。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泄漏後,要第一時間換賬號。由於現在網路十分發達,信息泄露之後如果不換賬號,那麼在這個賬號下登陸的各種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因此,一旦發現了泄露的源頭,就要立刻終止使用這個賬號,從源頭切斷泄漏源。個人信息一旦泄露,應該報警。報案的目的一來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來也是可以備案。一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你類似的情況,就可以一起處理。這樣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隱私權,還可以避免更多的經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八條 信息處理者不得泄露或者篡改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未經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個人信息,但是經過加工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告知自然人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個人信息泄露有什麼危害
個人信息泄露危害會收到很多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騙子還會利用你的個人信息進行電信詐騙、網路詐騙,不法分子還會利用個人信息進行敲詐勒索。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捌』 個人信息被泄露如何舉報
個人信息被泄露可以通過電話舉報、信函舉報、當面舉報等方式進行投訴。
如果行為人明知不能公開、泄露或用作其他用途,卻仍出售或非法公開、泄露、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有可能構成犯罪,將追究其刑事責任。
公民個人信息如下:
1、與公民個人直接相關,能夠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體特點;或是一經取得、使用即具有專屬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紋等,後者如身份證編號、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護價值,公民個人信息承載了公民的個體特徵,甚至各項權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獲取,必然導致公民時刻處於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險狀態。
3、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不以信息所有人請求為前提,除非基於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願,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泄露、獲取其個人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第二百五十三條 【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盜竊罪】郵政工作人員私自開拆或者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前款罪而竊取財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
『玖』 個人信息泄露怎麼投訴找誰投訴
法律分析:遭遇信息泄漏的個人有權立即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信息或者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個人還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五條 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
(三)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
(四)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
『拾』 個人信息泄露找什麼部門投訴
個人信息遭泄漏後,公民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維權:
1、按照 《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遭遇信息泄漏的個人有權立即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信息或者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2、個人還可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
3、消費者還可依據 《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通過法律手段進一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等。
資料擴展:
個人信息泄露,實質上是一些IT技術人員利用技術手段和工具進行的技術性竊取,有別於一般的偷盜。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和人們對互聯網的依賴,互聯網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惡意程序、各類釣魚和欺詐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黑客攻擊和大規模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與各種網路攻擊大幅增長相伴的,是大量網民個人信息的泄露與財產損失的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