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資訊 > 概念app怎麼落地

概念app怎麼落地

發布時間:2022-11-03 19:18:34

㈠ 數字建築大概是一個什麼概念,有具體的落地應用APP嗎

上網百 度了一下,數字建築是指以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實現全要素和全參與方的數字化,而在此過程里就包括了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運維的整個全生命周期。據我所知,目前市面上還是有專注於數字建築領域的app的,我同事現在就有用【全球共德4.0】app來進行智慧工地項目的管理,多個項目同時管理真的省心了不少。

㈡ dapp區塊鏈應用有哪些,區塊鏈有哪些落地應用

你好,我是區塊鏈藍海小編淘氣包,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您的表述上,共提出了2個問題,我們就來逐一回答。

可以說,我們還處於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階段,有些技術原理如何應用?或者說,怎麼實現落地價值?還需要個人通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來提高對區塊鏈的全面認識,才能徹底把握機遇。

建議提問者可以去類似「區塊鏈藍海「這種專業的教育平台,通過科普、行業發展趨勢等方方面面,來全面提升自己。

㈢ 我有一個 App 創意,如何將其實現

如果只是有一個創意,那還需要進行以下步驟,才具備開發的可能。


第一步:需要梳理、分析

對於有了一個創意,並且已經明細到了細節,就有一個從內部到外部的梳理,假設用戶需求分析已經確定,那麼產品的需求是根據實際的用戶需求來確定的。

產品經需要根據溝通中的相關信息將邏輯語言翻譯成word、PPT、JPG等。最簡單的方法是生成產品功能腦圖或函數列表。

針對目前的安卓和蘋果,需要確認需要app實現的平台,究竟是兩個平台都需要,還是只需要在某一個平台上實現。

第四步:項目經理和技術主管對接需求。

為了滿足這些要求,項目管理人員首先要細化需求,將其轉化為能夠更好地理解技術語言,以原型圖紙或設計稿件組織技術會議,並以統一的方式解釋新項目的需要。

第五步:技術方案與建築設計

在了解整個項目的需求之後,技術總監將開始概念化項目的技術解決方案,並根據產品需求提供可擴展和可持續的技術框架。


達到以上步驟後,還需要更多細致的工作,那就是真正開始開發了。

㈣ 網路營銷具體要怎麼進行如何將概念落地

怎麼會有概念無法落地的情況呢?

那我描述一下一個網路營銷方案是如何制定出來的,又如何去具體實施,尤其是我把我常用的數據思維貫穿到裡面,我認為所有的方案都要數字化,明確化,這樣才能具體的實施落地!

一市場分析·競品調查

做方案的第一步一定要對行業所在的市場進行調查一番,尤其是競爭對手,要把主要的幾家競爭對手分析透了,整體行業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市場競爭對手有幾家,都發展到什麼規模了,他們的營銷方式事怎樣的等等。

二自身產品和企業分析

自己做什麼產品,產品的賣點是什麼,賣點在現有市場上是否有競爭力,以及現在要在市場營銷上投放多少資金等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三確定營銷目標

在知己知彼之後,一定要確定營銷的目標是什麼,大概花多長時間實現這個目標,目標一定要和自己的企業實力和資金實力匹配,有了目標才能制定靠譜的營銷方案。

四制定詳盡的方案

對目標進行分解,然後根據目標去尋找合適的方法,整個方法實施的過程就是制定方案了,這么說也許太理論化了,我舉例來形象的說一下。

假如2017年要實現100萬新增用戶,這是營銷目標,分解到每天都要3萬新增用戶,那麼只有10萬的營銷費用,如果判斷這個營銷費用能完成這個目標的話,那就要分析怎麼做了。

如果拿這些預算投放廣告根本不可能的,現在的一個新用戶成本至少在幾十元,這些錢杯水車薪,所以只能用新媒體營銷,用新媒體去傳播,利用新媒體至少做30個營銷大事件,一個營銷大事件至少帶來3萬用戶,而且至少要找幾個新媒體方面策劃的高手,費用不夠只能拿創意來湊,團隊,營銷方案的具體內容和年度排期全出來了。

這時候你去判斷這個方案是否靠譜,如果靠譜就去堅定的執行就好了,如果不靠譜,調整裡面的指標,例如增加預算費用,配置更多人員,降低年度目標等等。

這樣的方案出來後一下子就能落地,該找人找人,該要錢要錢,具體能不能達到效果預期就看你的執行能力了。

㈤ app是什麼概念

app的意思在手機中的意思就是application的簡稱,也就是應用的意思,通常用於iphone手機,也可以是安卓等其他手機應用。App 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由於iPhone智能手機的流行,現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app的作用:
第一、APP用戶增長速度快、經濟能力強,思維活躍。
第二、App可整合LBS、QR、AR等新技術,帶給用戶前所未有的用戶體驗。
第三、App基於手機的隨時隨身性、互動性特點,容易通過微博、SNS等方式分享和傳播,實現裂變式增長。
第四、APP的開發成本,相比傳統營銷手段成本更低。
第五、通過新技術以及數據分析,APP可實現精準定位企業目標用戶,實現低成本快速增長成為可能。
第六、用戶手機安裝APP以後,企業即埋下一顆種子,可持續與用戶保持聯系。
商聯網推出的移動App,更是具備了「在線訂位,點餐,邀請,分享,優惠」等功能。

㈥ 新概念英語app怎麼下載

以蘋果手機為例子:

1、首先打開手機,點擊蘋果商店APP。如下圖所示:

㈦ 如何自己開發一個app軟體

如何自己開發一個app軟體

如今,不少企業都想擁有屬於自己企業或產品的手機APP,但其中最困擾企業主的問題就是:開發一款手機APP到底需要多少錢?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如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的開發公司開發成本費用就會比較高,因為當地開發人員的薪資和其他支出相對更高。

㈧ 國內落地的區塊鏈概念APP有哪些

網路的萊茨狗,小米的加密兔,萬家樂的點滴信用,阿里巴巴的麻吉寶。
預計會越來越多的項目落地

㈨ 如何開發一個新的App

小程序APP開發公司服務商選擇的4大要點
微信小程序在上線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來,我們見證了它的快速發展,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在微信上每個月的用戶活躍度在12億左右,依賴於微信的小程序更是吸引了眾多的創業者。游戲、電商、餐飲等都在其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想要進入這片藍海的話,選到一家可靠的小程序APP開發公司服務商是很重要的,重慶魔女科技有限公司monvkeji.com建議大家可通過下面的幾點進行檢測。
一、要有實戰案例
我們在選擇一家小程序APP開發公司服務商的時候需要事先關注該公司以前的相關案例,通過這些案例可以很好的了解到商家過往的服務風格,整體實力。可以下載他們的一些體驗產品實際的感受一下,不管是評價多麼的好,只有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之後才更加的真實、可靠。如果我們找到的一家公司案例不是很多,甚至於根本沒有案例的話,那麼這家公司的資歷是很淺的,不管是剛成立的新公司還是剛開始做這塊的業務,都說明了他們的經驗是比較少的,對於他們的實力無法很好的進行判斷,因此選擇小程序開發公司服務商就必須慎重,風險指數會比較高。
二、要有專業的團隊實力
選擇小程序APP開發公司服務商的時候還需要看下這個公司有沒有專業的團隊,了解一下團隊的組成人員是怎樣的,擁有專業的團隊的話才能夠保證為我們提供成熟、專業、穩定的服務,小編建議大家在合作之前需要實地的考究一下,看下這家公司的實力團隊規模如何。服務商的團隊實力是很關鍵的,我們在進行合作的時候必須要保證服務商非常的專業,如果一家服務商沒有自己專門的團隊的話我們最好是不要去選擇,因為還存在一定的可能他們進行了外包。此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下這家公司是否在小程序服務方面已經有過相關的經驗,這個是可以很好的體現出一家公司的實力。
三、是否具有良好的售後服務
小程序APP開發公司服務商售後服務方麵包括很多個內容,比如小程序運營支持,策劃及推廣等等,有不少的企業在小程序的應用上都不是非常的熟練,如果小程序開發公司服務商可以為我們提供專業、系統的培訓和指導的話就能夠更好的幫助小程序的上線,使其發揮更優勢的作用。如果售後服務不好的話,在日後出現問題的時候就無法起到很好的幫助了。
四、價格方面
開發公司服務商合作的時候都非常的在意價格問題,多少錢都是根據功能多少,這個小程序的復雜程度如何,在配置上需要達到何種的程度等決定的,並沒有統一的定價,目前市面上簡單的小程序模版僅幾百元,而小程序定製開發則比較復雜,而且在微信小程序開發的時候從最開始的需求對接到產品規劃、原型設計等等整個流程走一遍下來在費用上通常是比較高的。畢竟這些環節裡面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成本。
說了那麼多,企業到底要選擇哪種小程序APP開發公司服務商?花多少錢來開發?還是要結合我們的實際情況來做出選擇。

㈩ 從雲計算到雲原生:從概念到落地

雲計算最近幾年已經火得不行, 雲原生 (Cloud Native)這個概念又來了,如果上雲不「原生」,那就等於白上雲。究竟什麼是雲原生?雲原生有何優勢?怎麼從「不原生」一步一步做到雲原生?本文將給出切實可行的雲原生落地指南。

我們先從雲計算說起 。在雲計算普及之前,一個應用想要發布到互聯網,就需要企業自己先買幾台伺服器,找一個IDC機房,租幾個機架,把伺服器放進去。接下來就是裝Linux系統,部署應用。我們就假定用Java寫了Web應用,怎麼部署上去呢?先配置Tomcat伺服器,在把編譯好的war包上傳到伺服器,有用FTP的,安全意識高一點的會選SCP,然後配置Nginx、MySQL這些服務,最後一通調試,把應用跑起來,就算齊活。

這種物理機配合自搭網路環境、自搭Linux、自配環境的方式,有很多缺點,但最主要的問題有這么幾個:

解決方案是上雲 。上雲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部分解決了前兩個問題:

但是如果僅僅滿足上雲,把物理機換成虛擬機,把物理網換成虛擬專用網(VPC),是遠遠不夠的。這些是計算資源和網路資源層面的簡化。應用方面,如果延續舊的一套開發、測試、部署流程,做不到快速迭代。

要做到快速迭代,敏捷開發,就需要DevOps,即開發運維由一個團隊負責,開發階段,就要把部署、運維的工作考慮進去,而不是發布一個war包或者jar包後扔給運維不管了。

重開發、輕部署,直接後果就是缺少自動化發布流程。想要把部署規范化,就需要整體考慮一系列問題。

還是以Java應用為例,如果是手動部署,那麼就上傳war包到伺服器,覆蓋原有的版本,重啟Tomcat,再測試。如果發現有嚴重問題要回滾怎麼辦?把老版本再傳一遍,然後重啟Tomcat。

手動部署,每次部署都是一次生死考驗,所以最好不要安排在半夜,以免手抖敲錯了命令,本來中斷10分鍾的服務,變成了災備恢復,中斷3天。

稍微靠譜一點的是寫腳本部署,但各家寫出來的腳本都有各家特色,不通用,不易維護,所以更好的方式是用成熟的部署方案,比如Ansible,把腳本標准化,比如做成藍綠發布,把伺服器分組,比如A、B兩組,先把流量切到B組,升級A組伺服器,有問題就回滾,沒問題了,再把流量切到A組,升級B組伺服器,最後,恢復正常流量,整個部署完成。

但是回滾這個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做過開發的同學都知道,升級新版本,一般要加配置,改配置,如果回滾到舊版本,忘了把配置改回去,那舊版本可能也不能正常工作。

上雲,除了物理變虛擬,簡化運維外,最重要的特點——彈性計算,一定要充分利用。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完善理論。如果我們分析大多數基於互聯網的應用,可以看到,一個應用,通常用到的資源如下:

上雲後,雲服務商通常都提供託管的資料庫,以及大規模存儲系統(S3),可解決存儲資源問題。通過雲服務商提供的負載均衡(Load Balancer),也無需自行部署Nginx等網關,免去了運維的問題。各種標準的業務組件如Redis、Kafka等,均可直接租用雲服務商提供的資源。

我們重點討論計算資源,也就是雲上的虛擬機資源。對於應用來說,可以設計成有狀態和無狀態兩種。一個應用在一台虛擬機內跑著,如果有本地文件的修改,它就是有狀態的。有狀態的應用既不利於擴展,也不利於部署。反過來,如果一個應用在運行期數據總是存在資料庫或者緩存集群,本地文件無任何修改,它就是無狀態的。

無狀態的應用對應的虛擬機實際上就是不變的計算資源。這里的「不變」非常重要,它是指,一台虛擬機通過一個固定的鏡像(預先內置好必要的支持環境,如JRE等)啟動後,部署一個應用(對應一個war包或者jar包),該虛擬機狀態就不再變化了,直接運行到銷毀。

有的同學會問:如果給這台虛擬機重新部署一個新的應用版本,它的狀態不就發生了變化?

確實如此。為了確保虛擬機的不變性,一旦啟動後部署了某個版本,就不允許再重新部署。這樣一來,對虛擬機這種計算資源來說,就具有了不變性。不變性意味著某個虛擬機上的應用版本是確定的,與之打包的配置文件是確定的,不存在今天是版本1,明天變成版本2,後天回滾到版本1的情況。

計算資源不變,能確保啟動一台虛擬機,對應發布的應用版本和配置是確定的且不變的,對於運維、排錯非常重要。

那麼如何在保持計算資源不變的前提下發布新版本?

我們以AWS的CodeDeploy服務為例,假設一組正在運行的某應用v1集群包含3台虛擬機:

現在,我們要把應用從v1升級到v2,絕不能直接把現有的3台虛擬機的應用直接升級,而是由CodeDeploy服務啟動3台新的一模一樣的虛擬機,只是部署的應用是v2。現在,一共有6台虛擬機,其中3台運行v1版本,另外3台運行v2版本,但此刻負載均衡控制的網路流量仍然導向v1集群,用戶感受不到任何變化:

v2集群部署成功後,做一些自動化冒煙測試和內網測試,如果有問題,直接銷毀,相當於本次部署失敗,但無需回滾。如果沒有問題,通過負載均衡把流量從v1集群切到v2,用戶可無感知地直接訪問v2版本:

穩定一段時間(例如15分鍾)後,銷毀v1集群。至此,整個升級完成。

上述的藍綠部署就是CodeDeploy的一種標准部署流程。CodeDeploy也支持灰度發布,適用於更大規模的應用。

把計算資源不可變應用到部署上,實際上是充分利用了彈性計算這個優勢,短時間創建和銷毀虛擬機,只有上雲才能做到,並且針對雲計算,把部署流程變得更加簡單可靠,每天發幾個版本甚至幾十、幾百個版本都變得可能,DevOps能落地,有點「雲原生」的味道了。

說到AWS的CodeDeploy,最早我使用AWS時,對於它的計費採用Reserved Instance預付模型感到很不理解,租用一台虛擬機,按國內阿里雲、騰訊雲包年包月預付享折扣不是更直觀嗎?如果僅僅把上雲變成租用虛擬機,那就完全喪失了彈性計算的優勢,相當於租用了一台虛擬機在裡面自己折騰。AWS的Reserved Instance計費並不綁定某一台虛擬機,而是一種規格的虛擬機。

我們還是舉例說明,如果我們有1台2v4G規格的虛擬機,並購買了1年的Reserved Instance,那麼,我隨時可以銷毀這台虛擬機,並重新創建一台同樣規格的新的虛擬機,Reserved Instance計費會自動匹配到新的虛擬機上,這樣才能實現計算資源不變,頻繁實施藍綠部署,真正把部署變成一種雲服務。最近阿里雲終於推出了節省計劃的付費模式,有點真正的雲計算的付費味道了,但是騰訊雲、華為雲還停留在包年包月和按量付費這兩種原始租賃模型。

講了這么多自動化部署,實際上一個指導思想就是如何充分利用雲的彈性計算資源。從充分利用雲的彈性資源為出發點,設計一整套開發、部署、測試的流程,就是雲原生。彈性資源利用得越充分,雲原生的「濃度」就越高,就越容易實施小步快跑的快速迭代。

那麼虛擬機是不是彈性最好的計算資源呢?從應用的角度看,顯然容器是一種比虛擬機更具彈性,更加抽象,也更容易部署的計算資源。

容器和虛擬機相比,它實際上是一種資源隔離的進程,運行在容器中的應用比獨佔一個虛擬機消耗的資源更少,啟動速度更快。此外,容器的鏡像包含了完整的運行時環境,部署的時候,無需考慮任何額外的組件,比其他任何部署方式都簡單。使用容器,開發部署流程就變成了開發,生成鏡像,推送至Docker Hub或雲服務商提供的Registry,直接啟動容器,整個過程大大簡化。

使用容器比使用CodeDeploy部署還要更加簡單,因為CodeDeploy需要在虛擬機鏡像中預置Agent,由於沒有統一的發布標准,還需要配置CodeDeploy,告訴它去哪拉取最新版本,這又涉及到一系列許可權配置。而容器作為標準的部署方案,連發布系統都以Registry對各個鏡像版本進行了有效管理,所以部署非常簡單。

容器作為一種彈性計算資源,也應遵循計算不變性,即不要給容器掛載可變的存儲卷。一組不變的容器集群才能更容易地升級。容器的運行方式本身就遵循了不變性原則,因為通過一個鏡像啟動一個容器,在運行過程中,是不可能換一個鏡像的。容器本身也強烈不建議應用寫入數據到文件系統,因為重啟後這些修改將全部丟失。

容器的啟動和銷毀非常容易,不過,容器的管理卻並不簡單。容器的管理涉及到創建、調度、彈性擴容、負載均衡、故障檢測等等,Kubernetes作為事實上的容器編排標准平台,已經成為各個雲服務商的標配。

如果要直接使用K8s,在雲環境中首先要有一組虛擬機資源作為底層資源,然後搭建K8s環境,定義好容器編排並啟動容器。雲服務商幾乎都提供託管的K8s服務,但直接管理K8s仍然需要非常熟悉K8s的工程師。

還有一種更簡單的使用容器的方式,即完全將底層虛擬機和K8s託管給雲服務商,企業客戶只需關心如何部署容器,底層的K8s和虛擬機對企業不可見或者無需關心。AWS的Elastic Container和阿里雲的彈性容器均為此類服務。對於中小規模的應用來說,計算資源直接使用容器,再配合雲服務商提供的負載均衡,託管的資料庫、消息系統、日誌系統等組件服務,應該是目前最「雲原生」的一種方案。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雲原生的特點:

所謂雲原生,就是在上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雲平台的彈性計算、彈性存儲的優勢,盡量把應用設計成適合雲計算的架構,把部署設計成簡單易用的流程,這樣才能實現業務快速上線,快速迭代。

雲原生是一個大方向,在上雲的過程中,逐步改造應用架構和部署流程,從手動往自動轉,逐步增加計算資源的彈性,就能把雲原生一步步落地。

閱讀全文

與概念app怎麼落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hp保留兩位小數不四捨五入 瀏覽:290
黑馬程序員路徑大全 瀏覽:1000
saas平台PHP 瀏覽:333
雲伺服器科學計算配置怎麼選 瀏覽:649
jar解壓命令 瀏覽:609
php正則問號 瀏覽:299
無線已加密不可上網是怎麼了 瀏覽:464
什麼app可以免費做手機 瀏覽:375
異性下載什麼app 瀏覽:680
51單片機程序單步視頻 瀏覽:241
家庭寬頻如何連接伺服器 瀏覽:119
汽車高壓泵解壓 瀏覽:772
上門正骨用什麼app 瀏覽:761
安卓為什麼免費使用 瀏覽:398
加密貨幣都有哪些平台 瀏覽:629
python和matlab難度 瀏覽:391
python爬蟲很難學么 瀏覽:575
小米解壓積木可以組成什麼呢 瀏覽:818
為什麼滴滴出行app還能用 瀏覽:568
怎麼升級手機android 瀏覽: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