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哪些好用的音樂APP
2016年,中國音樂產業進入一個被認為是「最好的時代」:各音樂平台或是購買、轉授版權,或是合並、打通曲庫,終於在2017年基本形成了在線音樂市場新的BAT陣營:網路音樂、阿里音樂(蝦米音樂)、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隨著音樂付費下載漸成趨勢,對於用戶來說,究竟買哪家音樂APP的音樂包最值?能聽到的歌更多呢?筆者試從各家音樂APP的曲庫優勢做一分析。
先從3月28日的一則新聞說起:網路音樂宣布與原本由阿里音樂獨家的滾石國際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用戶表示擔心「李宗盛的歌還能聽嗎?」「原來花錢買的蝦米會員是不是白搭了?」也有人表示「趕緊把歌曲下載到本地,防止以後聽不到了」。面對網路音樂的高調發聲、用戶的普遍擔憂,蝦米趕緊稱「月初就和滾石簽訂了續約協議,依舊享有滾石的獨家授權。」雖然一邊是「續約協議」,另一邊是「深度合作」,讓人看得撲朔迷離,但很明顯的是:一邊是阿里音樂強調和滾石的關系依舊,另一邊滾石已經在尋求新的合作平台。
從艾瑞、艾媒等多項第三方報告可以看到,TME(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占據了大部分用戶體量;而阿里音樂自從被高曉松、宋柯接手後,任性的「獨家」政策,讓音樂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失去了大量資源推廣,尤其是伴隨天天動聽的「退場」,大批量老用戶的流失,蝦米音樂也漸漸少了聲息。在多份第三方排名報告中,蝦米音樂的排行屢屢靠後,可見阿里音樂堅持的「獨家」實難符合唱片公司的需求,即使是背靠「阿里」這顆大樹,也讓滾石少了安全感,這才有了牽手網路的故事。
那麼,為什麼滾石此番選擇牽手網路,而並非TME?我們都知道TME無論在用戶體量還是在合作廠牌數量方面都具有優勢。筆者認為,既然網路與滾石的合作只是強調「深度」,並非強調獨家,那麼下一步和TME的牽手也並非毫無可能。
重新梳理「洗牌」後的音樂平台版權分布,結論如下:網路音樂擁有滾石的深度合作,以及太合麥田、海蝶音樂、大石版權、The Orchad的版權;阿里音樂則擁有滾石、華研、相信、寰亞、BGM、SM;TME除了擁有華納、索尼、傑威爾、天娛、福茂、英皇、YG、JYP等版權,還有多檔音樂綜藝、影視OST的版權資源,如《歌手2017》、《蒙面歌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等。
不可否認,以用戶服務為基礎的數字音樂產業,版權仍然是立身之本,只有豐富、高質量的曲庫,才能得到更多用戶。隨著國內版權環境的好轉、人們版權意識加強,平台數字專輯的銷售逐漸從免費升級到付費。數字音樂平台之間的競爭,除了拼版權之外,在拼服務、拼玩法方面也在不斷升級,為的是能最終實現版權變現。變現成績如何?從數字專輯的銷售量、銷售額可見一斑:根據公開數據,截至目前,周傑倫、李宇春、鹿晗等藝人在QQ音樂、酷狗酷我均賣出了千萬銷量,三家平台數字專輯總銷售額已經突破2億;阿里音樂平台發行數字專輯的有張藝興、EXO、泰妍、五月天等歌手,總銷售額約3000萬元;而網路音樂則幾乎沒有對外公布過數字專輯的銷量。
那麼對於用戶來說,究竟買哪家APP的音樂包才最保值,聽到的歌才最多?你是否有答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