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PP是什麼葯
APP是一種呼吸道寄生菌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診斷及防治新措施
劉建傑,吳斌
(華中農業大學牧醫學院動物病毒室,武漢 430070)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過去曾稱為豬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豬嗜血桿菌胸膜肺炎,英國的Pattison等於1957年首次報道。本病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致死性呼吸道傳染病。急性和亞急性病例以纖維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纖維素性壞死性胸膜肺炎為主要特徵。近年來隨著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本病的發生呈爆發趨勢,對養殖業的危害日益嚴重。本文結合生產實踐,重點介紹了本病的流行病學及診斷防治措施。
1 病原學
本病病原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Actinobacillus P1europeumoniae,APP)。因分離的年代和時間不同,曾稱為副溶血嗜血桿菌(H. parahaemolyticus)和胸膜肺炎嗜血桿菌(H. pleuropneumoniae)。APP是革蘭氏陰性,有莢膜的多形性小球桿菌,在血液瓊脂平板上呈不透明扁平的圓形菌落,其大小為1~1.5mm,周圍呈β溶血,用白金耳觸之有粘性感,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增強其溶血性(CAMP實驗陽性),兼性厭氧,無運動力,生長需要V因子。迄今已發現兩個生物型共15個血清型,其中生物Ⅰ型中的1、5、9、10、11五種血清型致病力最強。生物Ⅱ型(13和14)分布於歐洲及美國,其致病性比生物Ⅰ型要弱。
目前該病已廣泛分布於各主要養殖國,且多數國家為復合型感染。根據近幾年的流行病學調查,我國發現或流行的血清型有1、2、3、4、5、7、8、9、10等型,但以1、3、7型為主。免疫學研究證明,主要血清型間缺乏交叉免疫性[6],這給本病的診斷及疫苗防治帶來困難。
2 流行病學
APP是一種呼吸道寄生菌,主要存在於患病動物的肺部和扁桃體,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的發生受外界因素影響很大,氣溫劇變、潮濕、通風不良、飼養密集、管理不善等條件下多發,一般無明顯季節性。研究表明,細菌在4周齡便可定居在豬的上呼吸道,而發病一般在6~12周齡之後的生長育肥豬,尤其是在應激因素存在的條件下,同一豬群可同時感染幾種血清型。
本病的感染途徑是呼吸道,即通過咳嗽、噴嚏噴出的分泌物和滲出物而傳播,而接觸傳播可能是其主要的傳播途徑。國內外的研究及臨床實踐表明,豬患呼吸系統疾病時,容易發生繼發感染或混合感染。如本病與豬偽狂犬、蘭耳病、多殺性巴氏桿菌、肺炎霉形體、嗜血桿菌等病原的混合感染,應引起高度重視。
發病率視各地的管理和所採取的預防措施不同,但一般較高(8.5~100%),死亡率根據環境和菌株毒力不同,可在0.4%~100%之間。據近幾年各地的發病情況分析,哺乳仔豬發病率與死亡率均高,而生長育肥豬死亡率並不高,僅略高於正常死亡率。
本菌在外界環境生存時間較短,一般常用的化學消毒劑均能達到消毒的目的。
3 主要致病因子
APP引起豬致病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溶血毒素、莢膜多糖、脂多糖、蛋白酶、轉鐵結合蛋白、通透因子及外膜蛋白等。通過對上述毒力因子及其免疫原性成分的分析,發現溶血毒素、莢膜多糖、脂多糖在胸膜肺炎發生過程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也是主要的免疫原性物質。
4 主要臨床症狀
本病的病程可分為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4種。
最急性型:豬群中1頭或幾頭突然發病,並可在無明顯徵兆下死亡。隨後,疫情發展很快,病豬體溫升高達41.5℃以上;精神萎頓、食慾明顯減退或廢食,張口伸舌,呼吸困難,常呈犬坐姿勢;口鼻流出帶血性的炮沫樣分泌物,鼻端、耳及上肢末端皮膚發紺,可於24~36小時內死亡,死亡率高。
急性型:病豬精神沉鬱,食慾不振或廢絕,體溫40.5—41℃;呼吸困難,喘氣和咳嗽,鼻部間可見明顯出血。整個病情稍緩,通常於發病後2~4天內死亡,耐過者可逐漸康復,或轉為亞急性或慢性。
亞急性或慢性:常由急性轉為而來,體溫不升高或略有升高,食慾不振,陣咳或間斷性咳嗽,增重率降低。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隱性感染豬,當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侵害時(如肺炎霉形體、多殺性巴氏桿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藍耳病病毒),則臨床症狀可能加劇。
剖檢病變主要見於胸腔,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肺炎和胸膜炎。
5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和剖檢變化,可作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病原學診斷。
5.1微生物學診斷:新鮮病料能較容易從支氣管、鼻腔分泌物或肺部病變中分離到病原。初次分離可用10%綿羊血液瓊脂平板,與表皮葡萄球菌交叉劃線,10%CO2溫箱過夜培養後,可看到β-溶血的小菌落在劃線的附近(需要NAD)生長。然後挑可疑菌落純培養後作生化鑒定,主要包括CAMP實驗、脲酶活性及甘露糖發酵等。利用加有抗生素的選擇性培養基進行初代分離較容易,特別是混合感染時。
5.2血清學診斷:血清學試驗主要用於篩選試驗和流行病學的研究。國內外建立了許多血清學方法廣泛用於該病的檢測。如平板凝集試驗,協同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乳膠凝集試驗,補體結合反應,間接血凝試驗,熒光抗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常用的有補體結合反應、ELISA、間接血凝試驗等。
在我國,已建立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有:補體結合反應, ELISA,間接血凝等,其中間接血凝基層應用較為廣泛。我們實驗室利用表達的毒素已經建立了胸膜肺炎的毒素ELISA檢測方法,敏感、快速,適用於大規模的流行病學調查。
5.3 分子生物學診斷: 主要是PCR方法在診斷上的應用,該方法發展迅速,目前國外已建立了多種PCR的檢測方法。有的可用於細菌分離物的鑒定,有的也可直接從病料中擴增出病原,特異、敏感、快速,無疑是診斷此病的最佳選擇。我們實驗室目前建立的一種PCR方法,病料經處理後能直接進行PCR擴增,極大縮短了診斷周期,方便了該病的診斷。
5.4 鑒別診斷:主要與豬支原體肺炎、肺炎型巴氏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及偽狂犬、藍耳病相區別。支原體肺炎一般表現為咳嗽與氣喘,剖檢主要表現為肺部兩側對稱性的肉樣變或胰變,一般不引起死亡;而多殺性巴氏桿菌肺部感染病變多在前下部,而胸膜肺炎的肺部感染部位多在後上部且有局灶性的纖維素性胸膜炎;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發病有多系統性。偽狂犬及藍耳病的診斷要結合豬群的發病的流行病學及血清學病原學的檢測。
6綜合防制
6.1免疫接種:疫苗是控制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感染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場上有亞單位苗和滅活苗出售,每種疫苗都有不足之處,不能抵抗所有血清型的攻擊,不能消除患病動物的帶菌狀態。近來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基因缺失弱毒苗對胸膜肺炎的保護效果,有望取代目前的滅活苗,因為基因缺失弱毒苗的交叉保護力更強,初步的動物實驗表明可抵抗多數血清型的攻擊。
在我國,根據近幾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病原分離工作,華中農業大學研製出APP 1、7兩種血清型加上地方流行菌株的多價滅活苗,免疫豬保護率達85%以上,有效免疫持續半年以上,在規模化養豬場應用效果顯著。同時華中農業大學根據各場家的要求做的自家苗或組織苗,配合葯物,能很好的控制該病,對血清型不明的場家尤為有效。
6.2葯物預防:根據近來國內外的用葯情況及我們實驗室的葯敏實驗結果,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對Ceftiofur(頭孢噻夫)、Tilmicosin(地米考星)、Florfcnicol(氟甲碸黴素)、先鋒黴素、環丙沙星、單諾沙星、恩諾沙星、四環素、氯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較敏感。金黴素與泰樂菌素的聯合用葯在臨床上使用也較多。對有明顯臨床症狀的發病豬,可用首選葯物進行口服和注射同時給葯,具有良好的效果。對未發病豬群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給葯,先用治療劑量給葯數天後,改用預防量給葯數周或數月可控制此病的發作。根據資料報道,細菌會產生抗葯性,且不同的菌株產生的耐葯性也不相同。因此,在本病的防治過程中,對用於預防的葯物應有計劃地定期輪換使用,最好做葯敏實驗。
6.3綜合防治:注意預防偽狂犬、豬瘟、蘭耳病、支原體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等疾病。這些疾病或破壞豬的免疫系統,或破壞豬肺臟的防禦功能,從而使豬只對APP的易感性增加,因而一定要做好這些疾病的免疫預防工作。豬舍及環境均定期消毒,減少病原微生物的生存。減少豬的應激,改善和加強飼養管理,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感染前兩周免疫,使用對應血清型。總之,對於呼吸道疾病的控制應以免疫預防為主,並結合綜合性的防治措施。
B. APP卷材防水中的APP是指什麼意思
無規聚丙烯
無規聚丙烯(簡稱APP),是生產聚丙烯(等規聚丙烯)的副產物。室溫下為無定形微帶粘性的白色蠟狀固體,200 ℃開始分解。溶於烷烴、芳烴和酯類等有機溶劑,不溶乙醇、丙酮和水。由於分子量小,結構不規整、內聚力低,故機械性能和耐熱性較差。
用途
(1)、用於APP(塑性體)改性瀝青以及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生產。它的特點是
改性瀝青的瀝青制口高溫性優越。用它們改性的制口應用范圍廣,利用率較高,改變了製成品在高溫下抗流延性、低溫下的龜裂,提高了瀝青自身的曲撓性、韌性和內聚力。
(2)、用於APP填充母料:無規聚丙烯中混入一定量的碳酸鈣製成的APP填充母料在聚丙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加工中都能起很好的作用,添加量一般可達20%左右。提高了被填充塑料的塑性、韌性和彈性,又降低丁生產成本。用APP填充母料作填充劑的聚丙烯可以用來生產打包帶、撕裂薄膜、扁絲、編織袋、周轉箱、中空容器等。
(3)、用於生產熱熔膠、改性塗料、橡塑、密封材料、紙張包裝及電子絕緣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