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資訊 > 江浙小學語文輔導課用什麼APP

江浙小學語文輔導課用什麼APP

發布時間:2025-02-12 08:29:11

①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五篇】

【 #二年級# 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以下是 無 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五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和書寫本課要求認寫的字,做到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3、了解課文內容,學會保護環境,懂得給別人快樂,自己才會得到快樂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識寫生字。

2、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學會保護環境,明白只有你給別人一分愛,你才會得到更多的愛,才會有快樂。

教學准備

教師:教學掛圖,生字詞卡片。

學生:收集有關互敬互愛、保護環境的小故事。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提示課文題目

1、孩子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2、板書課文題目,齊讀課文題目。

3、老師很有感情地講故事,直至講到「沒有比這更美麗的了」。猜猜看,小松鼠耳朵上的綠星星是天上的星星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學了課文就會知道。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把生字讀准了,把課文讀通順了。

3、指名分段讀課文。

4、開展讀書比賽。請學生自己先讀一讀、練一練,然後推薦或自我推薦讀全文。

5、提問:讀了課文,你喜歡誰?為什麼?

三、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學習書寫生字。

(1)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2)全班交流。

(3)選出難寫的字,看筆順表自己書寫。

(4)按正確的筆順在書上描紅。

(5)指導書寫,教師板書示範。

(6)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四、自讀入境,質疑深情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星星為何會掛在耳朵上?顏色怎麼會是綠色的?耳朵上的綠星星到底是什麼樣的?

2、集體交流、評議。

3、小松鼠過生日,它想怎樣打扮才會漂亮呢?(生回答。)

4、指導朗讀:小松鼠是怎麼說的?應該怎麼讀?小草、玫瑰又是怎樣說的?試著讀一讀。

(期間採用各式各樣的讀:抽讀、范讀、齊讀、賽讀等,讓學生從讀中感受小松鼠為何高興,小草、玫瑰為何不願意。)

5、過渡:小松鼠沒摘小草,也沒摘玫瑰,空著手回家了,生日晚會上它會漂亮嗎?

(1)生自讀「晚上……心裡甜滋滋的」這三段。

(2)出示句子:晚上,朋友們都來祝賀小松鼠的生日。大家一見到小松鼠,都叫起來:「啊!小松鼠今天真美麗!」(教師范讀這句話)出示卡片「祝賀」。想想看,朋友們會用什麼方式祝賀小松鼠的生日?誰能用「祝賀」說話?

(3)小松鼠對著鏡子看,她驚訝地發現了什麼?請用「」勾畫出來,出示卡片「驚訝」,引導學生體會「驚訝」的意思。

(4)討論:小松鼠為什麼會驚訝?(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5)學生自己讀小松鼠的發現,體會綠星星的美。

(6)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綠星星的樣子。

學生自己練習,休會怎樣才能把這句話讀美。

(7)通過讀書,你知道「綠星星」是誰嗎?它們為什麼要來打扮小松鼠?引導學生讀最後一段,體會「打扮」、「心地善良」、「甜滋滋」的意思。

(8)你覺得小松鼠美麗嗎?你喜歡小松鼠嗎?為什麼?(引導學生學習小松鼠,做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

五、情景交融,分角色讀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有感情地讀一讀。

2、請學生戴上自己准備的頭飾分角色在小組里讀一讀。

3、抽生分角色朗讀。

六、拓展遷移,積累感悟

課後收集心地善良、關愛他人的小故事。

2.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了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系。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搜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准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注釋等多種方式了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裡哪裡,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像、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像「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像,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像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盪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匯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了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了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布置作業。

3.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蛙、信、每、收、封、鴨、安、傷、今、驚、讀、第、次」13個生字和「爪字頭」「月字旁」兩個偏旁;會寫「非、今、朋、每、安、采、過、送」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懂得好朋友之間需要關心,需要溝通,應當互相幫助,大家才會更快樂。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體會小鴨的話:「看到你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教學過程:

一、這節課我們還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齊讀課題。

1、教學「寄」字。

2、課文中誰寫的信?托誰傳遞的信?打開書,讀全文。

二、思考。

小松鼠托蝸牛大叔給小青蛙送去了一封信,在這封信里,小松鼠對小青蛙說了些什麼?

三、延伸。

小松鼠為什麼給小青蛙寫這樣一封信呢?讀課文的1、2、3自然段。

1、小松鼠為什麼給小青蛙寫這樣一封信呢?

2、教學「天天」。

3、一隻小青蛙坐在井邊,一臉不高興,這回你知道「一臉不高興」什麼樣?

師:小松鼠看到小青蛙一臉不高興的樣子,聽了他傷心的話,於是馬上回到家,決定給小青蛙寫了這樣一封信。(齊讀)

4、教學生什麼是對話。

四、小松鼠把信寫好了,就要送出去了,請誰幫忙呢?讀4、5兩個自然段。

1、誰幫的忙?

2、出示小松鼠說的話。(齊讀)

3、教學「請您」、「好嗎」兩個詞。

4、帶上這兩個詞,你們再讀一讀這句話。

5、教學「媽媽,請您?」(練習說話)

五、我們學習了兩次對話,還有幾個自然段,看看它們還說了些什麼呢?

邊讀邊找,同桌研究交流。

1、教學「別難過,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來信!」「不,不會的!」

2、「難過」是什麼意思?

3、小松鼠為什麼說小青蛙一定能收到信?

4、指導朗讀第三次對話。

5、教學「高興極了」。

六、小青蛙終於盼來了朋友的信,我們和小青蛙一起大聲地讀信。

1、在這封信中,小松鼠想告訴小青蛙什麼?

2、你們看,後面有個省略號,是說小青蛙沒有念完,那後面還會寫什麼呢?

3、你覺得小松鼠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嗎?

4、還有誰會感到快樂?

總結:小青蛙得到的幫助是幸福的,而小松鼠和蝸牛幫助了小青蛙是快樂的。它們給小青蛙寄去了一封什麼樣的信?

4.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課前透 視】

《玲玲的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活動的小故事。玲玲准備參加比賽的畫,不小心弄上了墨漬,在爸爸的`啟發下,墨漬被「變「成了小花狗。課文中爸爸的話揭示了主題,引人思考。課文內容簡單,主題明確,寓深刻的生活哲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對於啟發學生處理生活中的類似事件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本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朴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教者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啟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及「樓梯」「腦筋」兩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讀文,讓學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動腦筋,壞事往往能變成好事。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插圖、符合課文內容的兩幅畫。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談話激趣:

同學們,今天我又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興的事,我們願意幫助她嗎?(相機板題)

2、觀察揭題:

教師分別出示准備的兩幅畫。啟發:這兩幅畫有什麼不同?你認為哪幅畫更好一些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兩幅畫的來歷。(板題)

對話平台

一、初讀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

課文里寫了一件什麼事?並劃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准字音。

2、同桌合作識字:

互讀、互聽、互糾,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

3、游戲鞏固識字:

可以根據課文設計「蜜蜂采蜜」、「幫小蜜蜂找家」等。組織學生識字,或者引導學生說出平時的一些識字游戲,由學生組織進行識字練習。

4、分段指讀課文,師生評議,正音。

以讀文為基礎,以識字為重點,以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為手段,突出低年級的教學重點。

二、朗讀

1、組內讀文,互相評議,思考: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組織學生交流讀書感受: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對文章主要內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文章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起因:畫弄臟,來不及畫。(壞事)

經過:在弄臟的地方畫了只小花狗。(積極動腦思考)

結果:得了一等獎。(好事)

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引導他們自讀自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叭、玲、狗、糟、樓梯」:

引導學生觀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組交流。

2、重點范寫:

「糟、樓梯」,邊寫邊提醒這幾個字詞各組成部分要緊湊及個別筆畫的書寫。

3、學生練寫,引導學生評議。

5.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文壇巨匠蘇東坡有"菊花萎而不落"的笑談,萬世敬仰的孔夫子也有無法解答"兩小兒辯日"的尷尬,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崇高與偉大。戴嵩身為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贊美聲中,面對一個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聲炸雷,那他是怎麼表現的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畫家與牧童間的故事吧!

二、識字寫字

1、初讀課文找出生字。

2、交流識記的生字。

(1)偏旁歸類識字:抹-批-拱慚-愧

(2)加偏旁識字:區-驅共-拱

(3)換偏旁識字:溝-購繩-蠅漸-慚瑰-愧

(4)看字形識字:"墨"-墨是黑色的。

(5)聯系生活識字:"價"超市裡寫有"天天平價"。"購"鎮上的糧站牆上寫有"收購玉米"幾個字。

3、交流生詞。如:誇贊稱贊贊揚和藹慚愧觀賞沉思濃墨塗抹輕筆細描4。交流收集的好句子。如:

(1)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3)"畫得太像了,畫得太像了,這真是絕妙之用!

(4)"畫活了,畫活了,只有神筆才能畫出這樣的畫!"

(5)"畫錯啦,畫錯啦!"……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三、寫字指導。

(1)"我的發現"。"抹、擠、拱、批"這四個字都有提手旁。寫"抹"字,把提手旁和"周末"的"末"字合起來;寫"擠"字,把提手旁和"整齊"的"齊"合起來;寫"拱"字,把提手旁和"共同"的"共"合起來;寫"批"字,把提手旁和"比賽"的"比"合起來。"商"字很像"摘"字的右半邊,但同字框裡面不一樣。"價"字有三個撇,最後一撇一前兩撇寫法不同。"錢"字和"淺"只是左邊的偏旁不同。

(2)示範指導。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寬下窄;"兄"的最後一筆要圓潤舒展;"呆"下面部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錢:左短右長,重點指導金字和斜鉤的寫法。購:"寶貝"的"貝"字和"勾畫"的"勾"字都寫得瘦長一點。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寫課題"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誰知道老師為什麼這樣寫課題?學生自由發表看法。教師設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麼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1)自讀。課前自主朗讀課文,勾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並用簡短的話寫下你的朗讀體會(可以在課文中批註)。

(2)朗讀展示。向大家展示人的朗讀和讀書體會。

(3)根據以上交流,再讀全文,想想故事中誰給你留下的深刻印象?為什麼?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課文的人物對話描寫得很生動,文中還有一幅很形象的插圖。要充分利用課本,調動學生的眼、耳、口、腦,發揮學生的聯想,想像來感悟課文,品讀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2)圖上的哪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4)對比,感悟人物品質。戴嵩——牧童年齡不一樣: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畫家,一個是牧童。生活不一樣:一個畫畫,一個放牛。品質不一樣:一個謙虛,一個勇敢、實事求是。

3、領悟內容,誦讀全文。

(1)學了課文,聯系你的體會,你想對誰說什麼?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我想對牧童說: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你也很會觀察,鬥牛的情形你記得清清楚楚。

(2)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誦讀全文。

三、積累運用

1、"一"的本領真大。自然數中的"1"表示最小,而我們漢語中的"一"的本領可大了。它在句中和別的詞語組合在一起,表示的意思豐富極了,不信,你讀讀下面的句子:

(1)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說明畫家的動作很快。)戴嵩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說明他的畫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請你舉出這樣的例子,也來誇誇我們漢語中的"一"吧。

2、"我知道"。"我知道"中的小朋友知道我國好多有名的畫家。你知道嗎?讀一讀,看一看,欣賞一下名畫家徐悲鴻畫的馬,你會感覺到什麼呢?給他的圖配幾句話吧。

四、實踐活動

開一個"人無完人"的故事會。課外懼能說明"任何人都不會是完人,都需要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故事,自己讀一讀,並和同學交流交流。

如:1、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

2、華羅庚的故事(《自學成材的華羅庚》)小時候的華羅庚,有一次,讀了一本數學書後,問他的老師:"這本書中有站不住腳的地方,我能批評書中的錯誤嗎?"老師說:"當然可以,就是聖人也有錯誤。"

3、漫畫。一位雕塑家公開展出他的藝術品——馬,並懸賞給他指出錯誤的人。許多人紛紛前去,都敗興而歸。一位盲人上前去摸,發現這匹馬的頭是向後轉的,可是馬的脖子上卻沒有"皺紋"。他的發現讓雕塑家大吃一驚!

② 長春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春曉》教案設計【三篇】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認識「曉、眠、啼、啼」4個字。

3、背誦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解題:同學們,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去觀察自然景物的變化,你們都觀察了嗎?能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一說嗎?(同學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你們說的都很好。把你們的所見、所聞、所感都寫出來的話,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詩人就是這么做的。他的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首詩就是《春曉》。(板書課題)

你們知道題目的意思嗎?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剛亮的時候。

2、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遊江浙,徜佯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長於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准字音,畫出生字。

2、教師出示生詞卡片,檢查字詞讀音。

3、指名朗讀,正音。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放課件,整體感受詩的意境。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談談對詩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師做重點指導。

眠:睡眠、睡覺。

聞:聽到。

啼:叫。

(四)練習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讀詩的語氣和停頓。

2、指名朗讀,讀後評議。

3、教師說詩意,學生念出詩句。

4、同桌互背古詩。

5、學生扮演詩人吟誦古詩。

小結: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的季節,我們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時光,愛惜時間。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課後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記住哪些字,用什麼方法記的。

2、班內交流。

重點指導: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筆是豎,不是豎彎鉤。

夜:第四筆是豎,不是堅提。

3、指導書寫。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習書寫。

三、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課下背誦古詩,下節課提問。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學會課文的2個生字,進一步鞏固對形聲字造字律的認識。

2、自主、探究學習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課件創設情景,指導練習說話。

1、出示畫面:春天,百花盛開,蜜蜂在花叢中飛舞,枝頭,不時有小鳥飛來,唧唧喳喳地叫著,到處春意盎然。

2、看畫面引導學生練習說話。

3、是呀!春天多麼美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

春天景色的古詩。(課件出示古詩)

(二)自主學習生字,初步了解古詩。

1、自由誦讀古詩,說說這首詩給你的第一印象。

2、讀通古詩,自己找合作夥伴學習生字。

3、交流反饋:你對哪個生字最感興趣?有什麼好辦法識記。

初擬交流重點如下:

(1)曉:「曉」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曉」字在書寫時不要在右上角多一點。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邊是皇帝的「帝」。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把交流的話語組織好。

4、娃娃教學,拓展學字。

小朋友們學會了「曉」字,你們還認識和「曉」字長相很像的姐妹嗎?請你把「它」介紹給大家。

學生回答情況例舉:

(1)我來給大家介紹認識「曉」的姐妹「燒」,(學生隨即把「燒」板書在黑板上)這個「燒」字,我是昨天剛認識的,因為昨天我媽媽買來了一隻「不粘燒鍋」,很特別,我就把商標上的「燒」字記住了。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曉」和「燒」哪兒像,哪兒不像?你還能給「燒」組個詞嗎?

(2)我也來給大家介紹「曉」的另一個姐妹「澆」。(學生也把「澆」字板書在黑板上)這是澆花的「澆」,請小朋友一起跟我讀。(齊讀「澆」。)這個「澆」字,我在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因為我家陽台上種了很多花,我天天給它們澆水。哪個小朋友能運用辦法很快記住它?

(3)老師,我還有呢!(邊說邊走到黑板跟前板書「繞」)我認識「繞」字。咱么學校附近前幾天施工,那兒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前方施工,請繞道而行。」我就把這個「繞」字介紹給大家,你們知道這「繞」為什麼用了「絞絲旁」?
教師對學生的交流作適時的點撥。

5、指名誦讀古詩。

6、教師簡介作者。

7、理解題意,重點理解「曉」的意思。

(三)提出研讀專題,研究學習古詩。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難看出全詩描寫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麼整首詩寫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詩句中用圓圈加以表示。(鳥、風雨、花)

1、引出研讀專題: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讀讀詩句,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說說詩人在描寫這景物時的感情。

2、提出研讀的要求:

(1)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圈圈點點,或塗塗畫畫。

(2)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問題,可以採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師合作學習。

3、學生圍繞專題自由研讀全詩,教師參與學習。

(四)交流研讀成果,落實訓練目標。

1、明確交流要求:大膽表述,認真傾聽,及時補充,學會交流。

2、學生自由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點撥,並隨機落實訓練目標。

(以下各部分內容的先後順序及互動過程,均以學生的實際研讀情況作出彈性處理。學生解釋一處,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來。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交流的質量,並適時教給正確的交流方法。)

●處處聞啼鳥

(1)理解「處處」的意思。練習給「處處」找近義詞。

(2)課件播放鳥叫聲,理解「聞」的意思。區別平時句子中的「聞」和詩句中的「聞」的不同,進行練習。

說說下列句子中聞的意思。

放學回家,我剛進家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從廚房中飄來。

居里夫人是世界聞名的女科學家。

(3)理解「啼」的意思,說說別的動物叫又可為什麼?例如:馬嘶、虎嘯、雞鳴、獅吼等。

(4)自由交流對整句詩的理解。

(5)交流詩人聽到鳥叫聲時的心情,並指導感情朗讀。

●夜來風雨聲

(1)課件播放風雨聲,進入情境想像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2)理解「夜來」的意思。

(3)交流整句詩的理解。

(4)交流詩人在詩句中的感情。
(5)在自己體會到的詩人感情中朗讀詩句。

●花落知多少

(1)感知詩句中詩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憂傷。

(2)交流對整句詩的理解。

(3)指導讀出那份淡淡的憂傷感。

3、在理解了後三句的基礎上學習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覺曉

(1)「眠」是什麼意思?「春眠」指的是什麼?

(2)這里的「曉」與題目中的「曉」有什麼不同?

(3)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4、交流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背誦全詩,延伸課外學習。

1、播放音樂,自主背誦全詩。

(短短的四句詩描繪了這么多的景物,包含詩人復雜的感情變化,古詩的藝術魅無窮!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背下來。看誰背得快?看誰背得好?)

2、孟浩然帶著淡淡的憂傷描寫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詩人

在春天的夜晚聽到了風雨聲後,寫下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中詩人的心情。(課件出示古詩: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詩的色彩,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每首詩中都浸透著詩人的感情。

3、提出課外學習任務:找幾首描寫春景的古詩,並背誦下來。

篇三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本首詩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é。

2、能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觀察、想像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學會說和寫,課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並寫下來。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並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

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第一課時使學生能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理解圖意,明確字詞的意思。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第二課時學會生字,讓學生練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這篇講讀課文是一首古詩。有一幅插圖,畫的是幾只鳥站在開滿桃花的枝頭上,春燕和鳥在空中飛翔,正是詩的意境。

這首唐詩有四行兩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後春天早晨鳥語花香的絢麗圖景。第一句講春天的夜裡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地天已亮了,窗外傳來了一片婉轉悅耳的鳥叫聲,這是通過所聞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講朦朧中想起昨天夜裡聽見刮風下雨的聲音,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這是通過所想來描述春天夜裡的情景。

(三)導入、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
板書3.春曉(齊讀)。

(四)看圖,了解圖意:

1、啟發想像:從圖上看這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干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只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五)初讀課文,讀准字音,介紹作者。

1、藉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

2、教師范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遊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於寫山水詩,字里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六)學習古詩、理解內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麼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麼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麼?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麼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麼?(齊讀後兩句)

(七)學習後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麼?作者想到了什麼?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裡又刮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八)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擴展: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六、教學結束:

布置作業:抄寫字詞、背誦、默寫課文。

閱讀全文

與江浙小學語文輔導課用什麼AP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片機高吸收 瀏覽:427
怎麼區分五代頭是不是加密噴頭 瀏覽:244
hunt測試伺服器是什麼意思 瀏覽:510
2013程序員考試 瀏覽:641
畢業論文是pdf 瀏覽:736
伺服器跑網心雲劃算嗎 瀏覽:471
單片機定時器計數初值的計算公式 瀏覽:801
win7控制台命令 瀏覽:567
貓咪成年app怎麼升級 瀏覽:692
360有沒有加密軟體 瀏覽:315
清除cisco交換機配置命令 瀏覽:751
華為刪除交換機配置命令 瀏覽:473
shell打包命令 瀏覽:827
加密狗插上輸不了密碼 瀏覽:187
大學單片機相關科目 瀏覽:23
自己建了伺服器地址 瀏覽:698
命令按鈕的屬性設置 瀏覽:965
證券技術分析pdf 瀏覽:779
linux命令連接oracle 瀏覽:202
墊江停車收費樁怎麼上App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