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二年級學生音樂課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學生音樂課教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復習與整理新聞訪談的相關知識,了解新聞訪談的特點。
2、了解傅聰對音樂的認識和追求,理解他對藝術家怎樣做音樂家怎樣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的見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音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放鬆形式、審美樂趣。音樂與人生聯系太緊密了,音樂並非像有些人認為的那樣,是茶餘飯後有個響頭,聽起來很高興。音樂其實從它的產生到發揮作用,跟人生,甚至跟社會都有很密切的聯系。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片有關「音樂」的文章。
二、走進傅聰
傅聰,1934年生於上海,8歲半開始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了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隻身馳騁於國際音樂舞台,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
傅聰在國際樂壇受尊敬的程度,遠遠勝於其他大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曾是美國《時代周刊》以及許多重要音樂雜志的封面人物;直到現在,世界上很多鋼琴家仍常常向他求教;世界重要的國際鋼琴大賽,他是理所當然的評委。傅聰說:「只要我多活一天,就越發現音樂的高深。我覺得,60歲以後才真正懂得音樂!」
三、有關訪談
1、定義:訪談是以談話為主要方式來了解某人、某事、某種行為或態度的一種調查方法。
2、一般程序:由訪問者訪問訪談對象,把要交流、了解或調查的問題向訪談對象一一提出,訪談對象根據訪問者的要求逐一作答。然後,訪問者將訪談對象的觀點、意見及訪談記錄進行匯總分析,從而得出訪談結論。
3、過程:查詢相關資料、列出訪談提綱、了解訪談對象,記錄訪談、引導訪談,撰寫訪談文。
四、研習課文
在這篇訪談中,訪問者多米尼克夏代爾和訪談對象傅聰的談話圍繞著「音樂與人生」這一話題展開,統觀這篇訪談,除了訪談正文之前對傅聰的介紹之外,采訪者所提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 傅聰的基本情況。
在這部分里,主要談了傅聰從小學習鋼琴的經歷,基本靠自學、堅持每天練琴等情況,
參加鋼琴比賽的獲獎情況,還有舉辦音樂會前一直會感受壓力等內容。這部分的內容與訪談正文之前對傅聰的介紹側重點有所不同。對傅聰的介紹著眼於對傅聰的身份和成就做一般性介紹,而這部分的所談內容從屬於「音樂與人生」這個話題,是夏代爾個性化的訪談內容之一,並且與後面談音樂的內容存在有機聯系,有助於人們對傅聰談音樂的觀點的全面理解。
第二方面: 傅聰對音樂的認識和追求。
在這部分里,有傅聰談他對音樂的認識:他喜愛的作曲家,他在演奏肖邦方面取得的成就,他的文化背景與音樂成就的關系,他對演奏作品的選擇及原因等。還有談他的音樂追求,這主要是通過談對自己所喜愛的藝術家的理解來表達的。
第三方面: 傅聰談怎樣成為一個藝術家。
在這部分里,傅聰從藝術家怎樣做人、音樂家怎樣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兩方面來闡釋的。首先,傅聰牢記父親的話:「做人,才做藝術家。」他認為藝術家應該做到能摒棄追求名利的世俗觀念,有「大愛之心」,有獻身藝術的精神;有堅持原則的勇氣;有真誠的「赤子之心」。其次,音樂家要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就要經歷一個「師今人,師古人,師造化「的過程,在音樂上不斷追求更高的造詣;演奏家要對音樂原作的內容有真正的理解,領悟到作曲家的精神世界;演奏家把個人經驗和追求融入作品,從而使作品具有個性和創造性,不斷地對作品進行演繹、闡釋和再創造。在這部分里,他還談了對中國與鋼琴的一些問題的看法,他希望中國孩子放棄把學鋼琴作為追求名利捷徑的錯誤做法,也肯定中國年輕人在學習鋼琴上付出的努力及中國文化帶給他們的天分,這些內容體現了這篇訪談的現實針對性價值。
在訪談中,訪問者是話題的提出者及展開話題的組織者,在這方面,多米尼克夏代爾的提問是成功的,他所提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上述三個方面,但他不是僵化處理的,而是通過許多具體的,有的是角度很小的問題來展開的。他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對話題的討論走向深入與拓展,並能在與傅聰的談話中生發出新的問題,實現了雙方的互動,體現了高超的提問技巧。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金蛇狂舞》,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習興趣。能用動作表現音樂的情緒,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2.通過欣賞,感受音樂中的速度、力度、節奏、情緒,以及不同音樂元素所表達的不同音樂情境;
3.通過欣賞本課樂曲,使學生了解「螺絲結頂」、「對答呼應」等民族音樂表現手法;
4.通過本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聽賞樂曲《金蛇狂舞》,讓學生初步了解民族打擊樂器堂鼓和鑼營造熱烈氣氛的表現力,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氣氛,探索、表現樂曲表現的情境。
教具准備:
鑼、堂鼓、主旋律掛圖、「龍舟頭飾」、彩旗、
教學過程:
課前把學生分成兩組,分發彩旗;並要求搜集關於「賽龍舟」的資料。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小朋友,你們誰知道端午節是哪一天?有哪些主要活動?(學生回答)
師歸納小結: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相傳人們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然後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蝦吃飽了而不去傷害屈原的屍體。所以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就成了主要活動。下面老師請小朋友提前來感受一下這個場面。
三、新課教學
A、初步完整感受
師:請小朋友邊聽邊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課件出示:聽這首樂曲你聯想到什麼場面?心中激起了怎樣的情緒?播放樂曲,生靜聽
師:說的好!《金蛇狂舞》這首樂曲展現的正是端午節賽龍舟時歡騰的場面。課前老師請大家搜集關於「賽龍舟」的資料,現在誰先展示一下!
師:大家搜集的資料非常豐富,證明咱們班同學已經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了,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你們自己高興嗎?
師:下面請大家再次聽賞聶耳的民樂合奏曲《金蛇狂舞》,聽時,請留意曲子的速度,(學生可跟隨音樂的節奏做一些動作)並大膽想像「金蛇」和「狂舞」分別指的什麼意思?
播放全曲,課件中出示畫面。
師:對「金蛇」指的是江面上比賽的龍舟;「狂舞」指的是龍舟隊爭先恐後競賽的場面。那麼大家認為最能體現熱烈氣氛的是那兩件樂器?
師:大家音樂感覺非常好啊,老師也認為是這兩件樂器。下面我們就用鑼和堂鼓做一個經常玩的「對擊游戲」好不好?
師:好,馬上找到自己的音源,准備好了嗎?
師:看老師左手拿鑼,右手拿椎子!
B、分段聆聽
a、第一樂段
師:我們的鑼鼓聲已經響了起來,在急促熱烈的鑼鼓聲中龍舟比賽開始了,小朋友,你們聽!
播放第一段音樂,及課件圖片
師:好!那位同學講一下,第一段音樂描繪的是一個怎樣的場面?
師:音樂中是怎樣表現的?
師:第一段中樂曲通過整齊有力的節奏,表現出了一個熱烈的比賽開始時的場面。下面同位兩個討論一下,合作為這段音樂設計一個奮力劃船的動作。
師:准備好了嗎,下面來聽第一段音樂。
播放音樂,生加入動作再次聽賞感受。
b、第二樂段
師:好,第一段聽賞完畢。我們要隨著音樂進入比賽的第二階段了。這時又出現了什麼樣的場面呢?請欣賞——
播放第二段音樂,及圖片
師:音樂中是怎樣表現的?
師:對一個是56 56| 54 5|,另一個是12 12| 56 1……像兩條船怎樣?
師:大家看,這種句子越說越短,最後只剩下一個音在音樂中就叫「螺絲結頂」;一問一答就是「對答呼應」。我們來跟琴唱一下主旋律。
生隨琴用「嗨喲」哼唱
師:你們的聲音真好聽,老師都被你們吸引住了,再唱一邊給我聽好不好!左邊加了跺腳唱問,右邊加了拍手唱答,大家合作來一個「對答呼應」。
c、第三樂段
師:第二段音樂中運用「螺絲結頂」和「對答呼應」這兩種手法,生動的表現出了龍舟賽中你追我趕的場面,可到底誰取得了勝利呢?請大家繼續欣賞第三樂段!
播放第三段音樂,
教師指著旋律說明:
這里通過明快、流暢的節奏和熱情、高漲的曲調使音樂更加熱烈了。
尤其是最後25 52 |43 212|44 61 |24 46 |5 - |5 - |66 50 ||把整個音樂推向了高潮!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一分鍾,討論一下設計一個勝利的動作,把它加上去好嗎?可以利用身邊的小旗。
播放第三段音樂
C、完整體驗
師:同學們,聶耳叔叔寫的《金蛇狂舞》精彩嗎?喜歡不喜歡?那好,咱們再聽一遍,把你感受到的和學到的知識都表現出來!
四、綜合游戲
師:大家積極性這么高呀!那我就再領大家做一個「賽龍舟」游戲。我們分成紅、黃兩隊,那隊在劃龍舟時最團結,把主旋律唱的整齊流暢,便為勝利。開始活動後,各組先選出小組長把樂器和頭飾領走。
第一步:分組准備
第二步:比賽
第三步:生生互評
五、小結
師:今天的音樂課大家都有什麼收獲?
師:看來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獲,老師真為大家感到高興。今天我們通過聽賞歡快、熱烈的《金蛇狂舞》,共同感受了聶耳叔叔樂觀、向上的作品風格。有機會我們再共賞他的更多作品,同學們再見!
教學內容:
1、聽《唱大戲》
2、拓展綜合表演本單元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大戲》和念念白,了解戲曲的打擊伴奏樂器,初步接解與了解戲曲鑼鼓經。
2、綜合拓展本單元的內容,說出在生活中的其它「巧嘴巴」,在老師的`幫助下,在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
教學重點:
跟著《唱大戲》的音樂准確地念念白。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方式來表演本單元中的「巧嘴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唱大戲》進教室入座
2、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二、學習《唱大戲》
1、情境導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跟很多的動物巧嘴巴做了好朋友。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聽聽它的嘴巴巧不巧。
教師拿出一件戲曲打擊樂器,如鑼、釵等,敲出豐富的節奏,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這件樂器在什麼情況下用得比較多?
欣賞舞蹈《姥姥門前看大戲》,引出歌曲題目《唱大戲》
師:你們有沒有看過唱大戲?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唱大戲吧!
2、聽聽《唱大戲》,感受樂曲中蘊含的戲曲元素。
3、跟著《唱大戲》的音樂念一念歌曲中的念白。
三、綜合拓展
師:在這一單元中,我們認識了那麼多的巧嘴巴,同時你們的嘴巴也越來越巧了,那你們還記得這些巧嘴巴都唱了些什麼呢?(生回憶所學過的內容)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很多的巧嘴巴,這要靠同學們不斷地去尋找、去發現。
師:呀,所有的巧嘴巴都到這兒來了,我們一起來開個聯歡會吧。現在請同學們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內容,可以自己一個人獨自表演,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老師給你們一點時間准備一下,要拿出最好的水平來哦!老師這里還准備了小小的獎勵呢!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賞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加強對音樂節奏、旋律的感受能力;能主動搜集與樂曲相關的知識,培養合作意識,積累和豐富課外學習成果,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
2、學會用輕柔的聲音演唱《蒲公英》,體驗歌曲所營造的夢境,並能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用各種方式表現歌曲。
3、能根據自己的想像,創編動作,創設畫面,創作游戲,嘗試創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不同樂曲的節奏、旋律、情緒,讓學生發揮想像,大膽創作,選擇各種表演方式演繹樂曲。
教學難點:
理解樂曲所表現的意境,能大膽表達內心對音樂的感受,豐富肢體語言,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聽:《夢幻曲》
2、認:小提琴與大提琴
3、動:音樂游戲《都睡著啦》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夢幻曲》,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學習興趣。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音樂的情緒,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
2.通過欣賞,感受音樂中動人的抒情風格和芬芳的幻想以及每一段落所表達的不同音樂情境;能區別樂器小提琴和大提琴。
3.通過音樂游戲《都睡著啦》,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及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聽賞樂曲《夢幻曲》,讓學生初步了解西洋樂器大提琴獨奏營造謐靜甜美的表現力,感受樂曲跌宕起伏,婉轉流連,探索、表現樂曲表現的情境。
2、難點:能隨著樂曲的情緒把自己的幻想用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過程:
課前把學生分成四組,分發四塊粘貼板;並要求學生給自己組里起個好聽的名字,如:「夢幻隊」「夢想隊」等等。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課件,閉著眼睛的小姑娘)可是這個小客人不理我們,她在干什麼呢?(引導說出聽音樂)對,她在聽音樂,是什麼音樂這么好聽,讓我們也來聽一下。
(三)新課教學
A、初步完整感受
師: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課件出示:聽這首樂曲你聯想到什麼?心裡有怎樣的想法?
播放樂曲,生靜聽
師:噢,有些小朋友說聽了想打瞌睡,有些小朋友說想睡覺,那小朋友你們平時是怎樣睡覺的呀?
師:你是倒在床上就睡著的嗎?
師:噢,有的小朋友上床了還要想想今天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才睡覺,有的小朋友友睡不著要翻幾個身,那你能聽著音樂表現一下你是怎樣准備睡覺的嗎?
B、分段聆聽
a、第一樂段
師:天色暗了下來,四周靜悄悄的,小朋友要睡覺了,你是怎樣睡覺的嗎?
播放第一段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演准備睡覺。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這段音樂是怎樣的感覺?很吵鬧嗎?(平靜,柔和)
師:小朋友你能把這段音樂用線條或顏色畫出來嗎?(在課本上練習)
b、第二樂段
師:好,現在有好多小朋友「睡著」了,老師想知道小朋友你們平時睡著了會怎樣?
生:做夢
師:你會夢見什麼嗎?假如你現在睡著了,你會想些什麼?
師:我們來看看我們那位小客人,她在做什麼夢?
播放第二段音樂,及課件圖片(小姑娘變成了一隻小鳥,在森林裡快樂的飛翔舞蹈,看見美麗的花朵,摘了幾朵,飛去送給了她喜愛的媽媽和老師,祝她們節日快樂)
師:恩,原來這個小客人是個很細心的小姑娘,我們一起站起來學習一下小姑娘好嗎?
師:小朋友你們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會做怎樣的夢?請小朋友聽音樂表演,可帶上自己喜歡並相配的頭飾,要求學生站起來自由表演,給有創新的組分別粘上彩旗。
師:小朋友都表演的非常好,那你們知道這首樂曲叫什麼名字嗎?(請學生為樂曲起名字)
師:舒曼叔叔也給這個樂曲起了一個名字叫《夢幻曲》(讓學生讀課題),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看黑板出示主旋律彩頁
師:大家看,這幾句句子音比較多,旋律有較大的起伏(教師手勢上下演示),我們一起來聽音樂哼唱一下,好嗎?
師生聽音樂哼唱,教師要做相應的上下手勢,表現旋律的跌宕起伏。
師:你們的聲音真好聽,老師都被你們吸引住了,再唱一遍給我聽好不好!
師:好,小朋友想想我們這一段音樂用哪一種線條或顏色來表現呢?學生練習。
師:老師已經看到了小朋友的好多夢想,你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偉大的!但夢想不能光靠想,只有夢想醒後勤奮的人才能將夢想變為現實。小朋友你們能做個勤奮的人嗎?
C、完整體驗
師:舒曼叔叔寫的《夢幻曲》好聽嗎?喜歡不喜歡?那好,咱們再聽一遍,把你感受到的和學到的知識都表現出來!
師:你知道這么好聽的音樂是用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嗎?(大提琴)
介紹大提琴:(用課件對比認識)出示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圖片,主要讓學生看圖片和聽聲音來區別和掌握認識大、小提琴。
大提琴琴身:木製結構,以槭木和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
琴弦:金屬絲
琴弓:馬尾
小提琴琴身:木製結構,以槭木和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
琴弦:金屬絲
琴弓:馬尾
樂器特色:屬提琴族樂器里的下中音樂器,音色渾厚豐滿,具有開朗的性格,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復雜的感情。
樂器特色:屬提琴族樂器中的高音樂器,藝術表現力豐富,音色優美、表達含蓄、變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力。
師:這首樂曲好聽嗎?它還有用鋼琴來演奏的,你們想聽嗎?
欣賞鋼琴演奏的《夢幻曲》。
(四)綜合游戲
師:大家積極性這么高呀!那我就再領大家做一個《都睡著啦》游戲
教師帶學生跟音樂做音樂游戲,在游戲中要節奏練習「他睡著啦」
(五)小結
師:今天的音樂課大家都學到了什麼?
師:看來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獲,老師真為大家感到高興。今天我們通過聽賞優美的《夢幻曲》,共同感受了舒曼叔叔抒情、遐想的作品風格。有機會我們再共賞他的更多作品,同學們再見!
教學目標
1.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知道波爾卡這種樂曲的體裁及風格特點。
2.能隨樂進行動作與體態、打擊樂器等參與表現,體驗樂曲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
3.了解、認識單簧管這種樂器,能隨樂模仿演奏參與。
教學重難點
1、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能隨樂進行動作與體態的參與表現,體驗樂曲歡快、活潑的音樂情緒。
2、能隨樂用自己的方式與他人合作進行動作與體態的參與表現。
教學過程
一、聽賞導入
1.播放樂曲《閑聊波爾卡》片段,隨樂參與體態律動。
2.播放樂曲《鐵匠波爾卡》片段,隨樂參與畫圖譜。活動:總結音樂情緒,揭示樂曲名稱。師:從這些樂曲的名稱你發現了什麼?生:...課件總結:波爾卡的基本音樂情緒:歡快地、活潑的、有趣地、詼諧幽默地。
二、介紹「波爾卡」
師:你們知道音樂名《波爾卡》中,「波爾卡」是什麼嗎?大家看一看就知道了。
生:...師小結:波爾卡最初是歐洲的一種舞蹈形式。這種舞蹈是19世紀歐洲流行的一種輕快活潑的男女對舞,舞蹈速度快舞步小,而且舞者常會以圓圈的隊形進行表演。而這種舞蹈的音樂也被稱為稱為「波爾卡」。後來有很多偉大的音樂家,喜歡這種活潑歡快的音樂風格,用「波爾卡」這種音樂體裁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
三、聽賞樂曲《單簧管波爾卡》
師:聽過這么多好聽的波爾卡音樂片段之後,我們該怎樣記住一首好聽的波爾卡音樂呢?接下來,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聆聽老師最喜歡的一首《波爾卡》樂曲,學習完之後,也許你會掌握好聽賞音樂的好方法。
1.初聽全曲。帶問題聆聽:你能記住音樂中的某一個片段嗎?生:...
2.聽第一主題旋律。
①隨樂律動。
②隨樂選擇不同的方式參與律動。
③師生隨樂參與律動接龍。
3.復聽全曲。師:當你聽到第一主題旋律出現時,請你做踏步拍手的律動,聽到不熟悉的旋律時,請你隨樂點點頭。
4.聽第2、3主題旋律。
①當你聽到長音或者舒展的音樂時候,請你和老師一塊用一個舒展而優美的動作來表示。
②當你聽到長音或者舒展的音樂時候,請你自己用一個舒展而優美的動作來表現音樂。
③隨琴哼唱第三主題旋律。
5.復聽主題1旋律。師:這段音樂與剛剛聽到的哪一段音樂相同?請你用動作參與體驗。生:...
6.再聽全曲。
①隨圖譜畫一畫。師:看同學們表現得這么帶勁,動作做得這么好,老師也想來表現一下,請你跟著老師畫一畫音樂圖譜。
②請一學生隨音樂在黑板上指揮音樂圖譜,其餘學生參與體態律動。
7.打擊樂器參與隨樂演奏。(三角鐵、鈴鼓、響板)師:小樂器也想加入到小朋友的表演當中,請大家拿出你的樂器,看看它有幾種演奏方式?老師播放音樂,請你嘗試即興隨樂敲一敲。活動:師指導每組小樂器的演奏方式。
①、隨音樂即興演奏:生評價:你覺得剛才我們演奏的效果怎樣?師評價:我們應當和諧的參與演奏,要仔細聆聽音樂,要隨音樂進行演奏,力度要稍微弱一點。
②、組建小樂隊:活動:老師當指揮,指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進行短音、長音的演奏。學生隨指揮的手勢參與演奏。
四、介紹樂曲名
1.師:如果要你給這首好聽的音樂取個名,你會取什麼名?課件:()波爾卡生:...
2.師揭示曲名,介紹演奏樂器。(單簧管)波爾卡,因為這首音樂非常歡快好聽,人們又取名為《歡樂波爾卡》。單簧管又叫黑管,是西洋木管組的一種樂器。
3.模仿演奏姿勢參與表現。活動:播放音樂主題1旋律,學生隨樂參與演奏姿勢的模仿。
五、拓展與延伸
師生隨樂曲參與集體舞表現全曲。
六、結束
師:今天我們欣賞了歡快好聽的音樂波爾卡,這都是作曲家根據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些音樂元素創作出來的。由此,我們也明白了,音樂其實離我們一點也不遙遠,就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與學習中去盡情的享受音樂的美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