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資訊 >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1-17 02:00:51

⑴ 春節傳統風俗有哪些

春節放鞭炮啊,磕頭啊!收行五拜年等等。這都是春節傳統的。風俗性。

⑵ 春節最重要的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最重要的七項習俗
1.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2.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4.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5.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7.包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⑶ 春節還有哪些民間習俗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打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

春節的民間習俗

1、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已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如今的人們除了沿襲以往拜年的方式外,又興起了網路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2、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是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3、貼畫雞

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⑷ 春節民間風俗有哪些

春節的風俗有很多,在這一天主要的傳統的風俗有:開門炮仗、拜歲、祈年、拜年、占歲、聚財。春節早晨開門先燒爆竹,寓意開門炮仗送舊迎新。爆竹聲後滿地紅,則稱為滿堂紅。
春節也叫新春、年節、大年,它是中國十大傳統節日之一,時間是農歷正月初一,也就是農歷一月的第一天。從這一天開始,就會進行一些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豐年的活動。
春節有什麼風俗
春節早晨開門先燒爆竹,寓意開門炮仗送舊迎新。爆竹聲後滿地紅,則稱為滿堂紅。正月初一迎新歲,拜歲。早上家家戶戶還要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拜歲神。還要早早起床穿戴整齊出門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春節有什麼風俗
正月初一是掃帚生日,所以這一天是不可以使用掃帚的,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即使是非掃不可,也要從外掃到屋子裡裡面。而且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和倒垃圾,通常都是在大年夜,也就是除夕夜進屋子掃干凈,年初一就不會掃了。

⑸ 春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小年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傳統習俗:祭灶、蒸花饃、寫春聯、吃灶糖、掃塵
除夕
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歷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由於農歷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的習俗、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里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傳統習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飯、接神、踩祟、接財神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傳統習俗:開門炮仗、拜年、占歲、飲屠蘇酒、聚財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北方地區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傳統習俗:祭財神(北方)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傳統習俗: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貼「赤口」、送年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招財進寶。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兩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古時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傳統習俗:祭財神(南方)、送窮、開市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傳統習俗:熏天、吃七寶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傳統習俗:順星、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傳說此日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正月初十
十,諧音「石」,因此初十為石頭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月十二
十二搭燈棚:從即日起人們開始准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的節俗非常有特色。節期與節俗活動,也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新年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⑹ 春節的風俗有什麼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春節的風俗

3、吃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農歷十二月初八,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作為節俗來講,過了臘八節,「過年」就由此拉開了序幕。

臘月二十三 ,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⑺ 介紹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1、新春掃塵

據《呂氏春秋》記載,早在堯舜時代,我國就已經有春節掃塵的習俗。因為「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有「除陳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壓歲錢是小孩子和晚輩最喜歡的習俗。除夕吃過年夜飯後,長輩會向晚輩分別贈送錢幣,並用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在小孩胸前,說是能夠壓邪驅鬼。這個習俗自漢朝開始就已經流行,當然,現在已經沒有銅錢了,一般都是拿個紅包裝現金了。

⑻ 春節有哪些習俗,各有什麼寓意

春節的習俗及其寓意:

1、掃塵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是年前除舊布新習俗之一。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其寓意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辟邪除災、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2、守歲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合家歡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也有部分地區將通宵守夜(熬年夜)稱為守歲,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

3、壓歲錢

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春節習俗之一。壓歲錢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

4、年夜飯

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

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蚝豉(寓好市)、發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5、拜年

拜年,即是新年期間走訪親朋好友互賀新年的一種方式,拜年是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們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

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願。

⑼ 春節習俗有哪些

1、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⑽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的習俗有貼對聯、放爆竹、除夕守夜、吃年夜飯、收壓歲錢等等。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民俗象徵,採用大紅紙張書寫祝福詞語,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除夕夜放爆竹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寓意嚇走年獸,一年順意,而年夜飯則象徵著一年團圓,家庭和美。

春節簡介:

春節(Spring Festival),即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閱讀全文

與春節的風俗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去加密oppo 瀏覽:787
如何編譯pjsip 瀏覽:217
有沒有正規的加密軟體 瀏覽:181
怎麼才能使安卓手機不卡頓 瀏覽:589
阿里伺服器如何使用教程 瀏覽:397
怎麼防止微信加密 瀏覽:795
網路連接不上顯示加密是怎麼回事 瀏覽:331
25歲做程序員好嗎 瀏覽:505
程序員稱呼it 瀏覽:692
單片機的控制寄存器 瀏覽:977
sp在單片機 瀏覽:880
主力資金紅綠指標源碼 瀏覽:458
一般手機的伺服器地址 瀏覽:493
凱迪拉克atsl安全防盜系統未編程 瀏覽:257
伺服器上怎麼安裝net35 瀏覽:37
安卓這個字念什麼 瀏覽:500
eclipse安裝android插件 瀏覽:954
iPhone12所有配件都加密 瀏覽:63
陳修園pdf 瀏覽:1000
伺服器怎麼連公網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