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加強幼師職業道德自身的修養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全身心的愛孩子,這就是教師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是必須熱愛幼教事業,熱愛幼兒,尊重幼兒,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關心集體,團結互助並正確處理好領導和家長的關系。 我們幼兒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的需求是幼兒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作為一名新世紀的教師,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首先就要做到愛崗敬業,喜歡自己的選擇,熱愛自己的職業和學生。作為一名具有8年教齡,至今還工作在一線的幼兒教師的我來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來談一談如何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 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理論學習,豐富專業知識。 作為一名教師,不管平時的工作多麼繁雜,多麼忙碌都要靜下心來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學習前沿的教育教學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對於我們教師來說,終身學習是我們最好的發展形式之一。教師要以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斷自我激勵,自我鞭策,磨練修養毅力,確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奮斗目標,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和自身的修養,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會跟上時代步伐。俗話說:「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後」。 二、刻苦鑽研業務知識,提高教學能力。 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以高度的責任感、事業心;以勤奮、扎實的態度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項聽課、教研活動、教師培訓、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使自己更上一個新台階。 三、勇於實踐,增強情感體驗 。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在於形成良好的師德素質、提高教育實踐能力。教師實踐也是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和歸宿。教師不僅要通過理論性學習來分清是非善惡,更重要的是要求身體力行。教師道德品質修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教育實踐中不斷認識、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在瑣碎的日常教學中,需要老師用耐心和信心來教育學生,給孩子們燃起希望的火苗,鼓勵孩子的進步,細心的發現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動態。在生理和心理上了解學生的發展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保證學習的效率。 四、虛心好學,團結協作 。 虛心向優秀教師學習。優秀教師的教育實踐和先進事跡,生動地體現了新時代教師道德的特點,是教師職業道德理論的具體化。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教師加強團結協作,這點是十分必要的。教師之間的團結合作,也是師德修養的一個好方法,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打破師生間的隔閡和距離,師生關系和諧、民主,真正的把師德修壓落實到實處。 總之,教師要想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就必須明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修養,通過修養,增加道德認識,豐富道德情感,樹立道德理想和道德信念,堅定道德意志,並在實踐中進行道德行為選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師德素質,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B. 簡述國外近代現代有哪些學前教育理論流派
簡述國外近代現代有哪些學前教育理論流派的書籍有:
1、歐文學前教育理論流派。
2、福祿培爾學前教育理論流派。
3、蒙台梭利學前教育理論流派。
4、進步主義學前教育理論流派。
5、蘇聯的學前教育流派。
一、古希臘的幼兒教育
希臘各城邦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政體格局又不盡相同。古代雅典是典型的民主邦國家,其文學、史學、哲學、教育等方面都有了高度的發展。斯巴達遵循著與雅典不同的發展道路,二者在教育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和幼兒教育做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從而形成了兩種各具特色的奴隸制教育模式。他們的幼兒教育實踐理論也是西方國家幼兒教育史上一份最早的寶貴遺產。
1.斯巴達的幼兒教育
斯巴達人認為:兒童是國家的財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國家的職責。為了確保新生兒的體質強壯,國家只准許身體和情緒正常的成年男女結婚生育。當嬰兒出生後,他的生命和養育權並不取決於父母的意志,而要受到兩次嚴格的檢查:第一是父母要用烈酒給嬰兒洗澡,以此來對新生兒的體質作初步的考驗。如果嬰兒發生抽搐等經受不了的情況,就讓他死去;凡經得起檢驗的才能活下來。第二步就是要把嬰兒送到國家官員那裡接受檢查,如果發現身體孱弱或畸形殘疾的也是不準許養育的,而被凍餓至死,拋進深淵。只有身體健壯的嬰兒才被保留下來,由父母撫養到7歲。7歲後就要進入國家教育場接受嚴格的訓練。
在7歲前兒童主要是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育。教育者是母親。主要是培養兒童從小不哭不鬧、聽話服從的習慣,兒童稍大一些,就要他們不計較食物的品種和好壞,不挑剔衣物,經受艱難的生活、吃苦耐勞和鍛煉身體的種種考驗,提高兒童的適應能力。此外還要從品德和性格方面進行教育,要他們始終保持知足和愉快,還要不怕孤獨、不怕黑暗,並經常帶他們到娛樂場所去觀賞和聆聽英雄事跡的演出和講解,以便學習英雄們的偉大言行,以便他們逐漸形成勇敢、堅韌、順從和愛國的思想品德,並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雅典的幼兒教育
雅典的教育目標是多方面的,它不僅包括了要培養英勇的戰士,更要把年輕人培養成為有文化知識的政治家、能說善辯的思想家、精明能乾的商人和國家的上層統治人才。因此,雅典教育無論在組織形式上還是內容、方法上,都比斯巴達的教育更具有廣泛性、靈活性和多樣性。對年輕人不僅強調體育和德育,也十分重視智育和美育。對兒童實施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教育,奠定了西方教育發展的基礎。
雅典的幼兒教育也是根據以上總的要求和原則進行的。7歲以前的兒童,一般由父母養育。初生的嬰兒同樣要經過嚴格的檢查,只有強壯的孩子才可以讓父母帶回家中;凡不符合要求的嬰兒都要棄置野外,或是由奴隸撫養,長大後成為奴隸。貴族兒童主要由母親村他們進行合理的喂養,並創設適宜的環境,注意飲食衛生,並挑選有經驗的奴隸來照看他們。幼兒可以玩木偶、皮球、小狼等玩具。翼話、故事和伊索寓言在他們的教育中佔主導地位。幼兒可以從中
得到粗淺的行為道德觀念和日常生活的小常識。兒童在家中還常常聽到母親和女僕唱悅耳的歌曲。7歲前的男孩子在婦女們的閨房裡享受和女孩同樣的教育。7歲後的男孩,由教仆陪同入學同時進文法和音樂學校。而女孩則一直被留在家裡接受家庭教育,學習讀寫、演奏樂器、紡織、縫紉、烹飪和刺綉等。
古代希臘幼兒教育的特點是:國家對幼兒的體質都十分重視,並採取「優選法」等具體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進行的,母親是天然的教師;對兒童從小就開始進行道德行為的熏陶,灌輸奴隸主階級思想意識;整個幼兒教育還處在自發的萌芽狀態。
二、近代學前教育思想
1640年至1688年,英國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進入了近代時期。此後的兩個世紀,是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美洲、亞洲一些國家形成、確立和鞏固時期。歐美日等國家的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必然要求一種新的教育制度的出現,這些國家幾乎都在這一歷史階段建立了包括學前教育在內的體制。但由於各國社會條件和教育傳統不同,各國在創辦幼兒教育機構的形式、內容、方法、速度和特點等方面也各有所異。
(一)誇美紐斯的大教育觀
誇美紐斯,捷克人,是17世紀偉大的教育家。他自幼失去雙親,但在「捷克兄弟會」的資助下完成了中等和高等教育。他在總結了長期的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新興資產階級的教育要求,為近代西方教育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對幼兒教育的理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誇美紐斯先後出版過《誇美紐斯教育論著全集》、《母育學校》、《世界圖解》等著作。
誇美紐斯對於o~6歲兒童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並把幼兒教育看作是整個學制系統的最初階段。他認為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提出「整個國家的基礎在於童年的正確教育」。他認為兒童有非常強的可塑性,早期教育對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細心地和正確地組織好兒童的早期教育,是防止幼兒沾染不良惡習和預防人類墮落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幼兒及早獲得一些必要的粗淺知識,可以為入學以後的教育奠定成功的基礎。
1.誇美紐斯十分重視兒童的體育
他要求家庭要注意兒童身體健康,生活與學習要有規律,有節制、合理安排運動與休息,只有這樣才可以形成健康的身體、促進其智慧發展的良性循環。因此,他懇切地要求每一位母親應該首先關心的是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
2.強調德行的培養
誇美紐斯在重視幼兒體育的同時還強調了兒童道德的培養,希望德行的實踐能夠成為兒童的第二天性。誇美紐斯要求教師要做到『德行應該在邪惡尚未佔住心理之前,極早就去叮嚀」。
3.智力是無價之寶
誇美紐斯在強調幼兒德育的同時還要求進行智力的培養。他認為智慧勝過價值連城的珠寶。他風趣地說過,智慧的右手握著永恆與幸福,左手握著財富和榮譽,但必須通過勤奮、努力和學習來取得。因此誇美紐斯認為,父母的明智不僅在於使兒童健康地生活,而且也要盡力做到使他們的頭腦充滿智慧,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他還指出,成人不應該以為兒童無需多大的努力就自行獲得知識,就能使智力發展起來。父母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啟發兒童養成學習的習慣,並對他們進行初步的智力教育。
4.擬定了網路全書式的啟蒙教育大綱
關於幼兒初步智力教育的內容,誇美紐斯為學前兒童擬定了一個網路全書式的啟蒙教育大綱。要求幼兒從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光學、年代學、修辭學、數學以及經濟學等方面逐步去了解和掌握一些初步的概念。
5.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他主張發展兒童的感覺,讓兒童在大自然中通過觀察學習。他把感覺形象地比喻為「記憶的最可靠的僕役」,認為人只有通過感覺的直觀,才會獲得深刻的印象,從而有助於記憶的發展。因此他要求教師在可能的范圍內,把一切事物都盡可能地放到兒童的感官面前。以期讓兒童真正地看到、聽到、接觸到外部世界。如果有一種東西能夠同時被幾種感官所接觸,就讓兒童同時運用這幾種感官去接觸好了。誇美紐斯還把這一要求定為教師進行教學工作所必須遵守的教學原則。
6.提出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他要求教師不僅在教學內容方面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而且要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按其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導,啟發兒童的學習願望與主動性。他認為知識的獲得在於求知的志願,這是不可以強迫的。如果強迫。如果強迫兒童學習,不僅不能達到成人所期望的成果,而且對兒童還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教師應該採取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發兒童的求知願望:循循善誘;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注意教學的藝術,使課程富有吸引力;利用教具進行教學,以引起兒童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從而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學習。
7.教學要徹底與鞏固
他以鞏固地掌握知識,並達到隨時可以應用的程度,作為衡量教學是否徹底的標准。他要求教師要在兒童理解的基礎上再多做復習,這樣不僅可以使兒童的記憶力得到磨練、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有益於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
(二)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
盧梭,1712年6月生於日內瓦,父親是個鍾表匠。由於生活貧困,盧梭在12歲就停學,開始獨立謀生。他當過學徒、僕役、家庭教師。但他卻通過自學獲得了廣博的知識。他出版過很多著作,但以《愛彌爾》最為著名。在這部書中他明確地闡述了自己的教育觀點,
1.人的發展和教育分四個階段
盧梭在自然教育的基礎上把人的發展和教育分為四個階段:
(1)0至2歲的嬰兒期。成人的主要任務是保障嬰兒的身體健康,讓他們有充分的活動自由。嬰兒的自由活動不僅有益於身體的生長發育,而且這也是嬰兒的一種學習方式。嬰兒正是在不停的活動中,通過觸摸四周的物體而獲得最初的一切觀念,而進行必要的學習的。
(2)2歲到12歲期。成人應繼續進行體育方面和其他各種感覺的發展。盧梭認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在認識上以形象記憶為主,還不能形成概念更沒有達到理智的階段,因此要發展兒童的感覺器官使兒童得到學習的工具,積累豐富的經驗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打下基礎,而不是灌輸他們知識與道德。在感官訓練方面,盧梭提出了許多有益的主張。他主張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訓練兒童的觸覺,通過圖畫、幾何形體和制圖來訓練視覺的觀察力,利用唱歌和聽音樂發展兒童的聽覺能力等。除感官外,•盧梭對於兒童的身體健康也十分重視,因為他認為感覺器官只有生長在健康強壯的身體上,才有可能充分利用感官和四肢這些智慧的工具,去獲得豐富的知識。
(3)12歲到15歲期。兒童從好動變為好奇,若引導得法,好奇心會成為兒童求知的動力。從這時開始,兒童就應該進行學習了,作為教育者就要對兒童進行三方面的教育:有關兒童關心的、可以理解的、自然方面的知識教育;有通過教授兒童掌握研究的方法培養兒童的判斷能力,培養兒童對學習的興趣,培養兒童學習的獨立性的能力教育;更包括了勞動方面的教育;因為勞動是社會每一個人的責任,而且只有自食其力的人才是一個獨立的自由人。
(4)15歲到成人期。盧梭認為,這個年齡的兒童感情已經發展起來,作為教育者必須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這里的道德教育包括培養兒童善良的感情、正確的判斷和良好的意志,盧梭還指出這些品質的培養並不是靠說教而是讓兒童通過觀察社會了解社會達到目的的。
2.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自然成長規律
他主張教育應遵循自然,順應人的本性,反對成人不顧兒童的特點,按照傳統偏見強制兒童接受違反自然的教育方式,讓兒童得不到自由的發展。要想讓兒童得到發展,就要讓兒童受到三個方面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來自周圍人的教育和來自外界事物的教育。而且,只有當三種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相互配合的時候,兒童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還主張愛護兒童,珍視兒童的短暫的童年生活。他要求教育者關心兒童游戲,讓兒童有充分的自由活動的時間與空間,而不是讓兒童不斷的讀書。在教養兒童道德時,也要從兒童的天性出發,處處從兒童的年齡特點出發進行教育,而不只是說教、說教、再說教,只有遵循自然的自由教育才能使兒童得到一個完滿的發展。
3.教育原則
盧梭教育理論體系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兒童當作兒童來看待,把兒童看作教育中的一個積極因素;教育要適合兒童天性的發展,保持兒童的天性。因此盧梭強調指出,幼兒教育應當遵循自然的原則。具體來說那就是:(1)必須讓兒童充分使用大自然賦予他們的一切力量,相信他們也不會隨便濫用這些力量。(2)考慮到兒童的一切身體的需要,包括智慧方面和體力方面的需要,對他們進行幫助,使這些方面的需要得到滿足。(3)只有當兒童真正需要的時候,才去幫助他們,也不能依從他們胡亂的想法和沒有道理的慾望。(4)應當仔細研究兒童的語言和動作,真正地辨別他們的慾望究竟是直接由自然產生的,還是從心裡想出來的。
以上這些原則的精神是:「多給孩子以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養成駕馭他人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多動手,少要別人替他們做事。」
4.教育方法
(1)給予行動的自由。為了使兒童的身體能夠得到自然的發展,從兒童一出生就要給予他們充分的活動自由。但是在給兒童的身體以絕對自由的同時,必須小心地照顧他們、觀察他們、跟隨他們,以防出現意外。
(2)合理的養護和鍛煉。對兒童的養護與鍛煉也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在飲食上要合乎自然;衣著要以便於兒童活動為原則;睡眠要充足。在養護的同時還要讓兒童進行鍛煉,使他們可以生活在一,切的環境中,經受自然的考驗;也包括在品質上的鍛煉,使他們養成忍受痛苦的本領,具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
(3)注意語言的發展。盧梭認為,人的教育是同人的生命一起開始的。嬰兒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受到自然的教育。他們一生下來就聽到人們在說話,因此,為了使兒童的語言得到更好的發展,成人要發一些使兒童聽得懂的聲音;此外,成人在兒童面前說話應當是正確的,使他們覺得成人談話很高興,不要孩子一出現錯誤就出面糾正。
(4)感覺教育。在人的自然發展中最先成熟的就是感覺器官,因此首先要對感官進行訓練。在感覺教育中,應當同時發展兒童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器官。
(5)模仿。盧梭認為這是人的一種本能,教育者應該利用這』一點,使兒童在各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
(6)自然後果法。所謂「自然後果法」,盧梭說過:「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孩子而懲罰孩子,應該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後果。」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食其果的道理。
(三)福祿貝爾的教育理論
福祿貝爾出生於德國的一個牧師家庭中。他自幼喪母,父親因忙於教區的工作,繼母待他非常冷酷,這對他日後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影響。少年時期,進入鄉村中學學習,受到了很深的宗教與神學的影響。17歲時進入耶拿大學學習,後因經濟困難而輟學。1805年夏天,福祿貝爾到法蘭克福的一所裴斯泰洛齊式的學校任教,兩年裡他對裴斯泰洛齊的教育思想進行了認真的學習與深入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這也成為他一生中的轉折點。後來他又進入大學學習,教育思想和哲學觀點逐漸形成。1837年福祿貝爾在勃蘭根堡開設德國第一所幼兒學校,專收3~7歲的幼兒。1840年正式將此學校取名衛幼兒園,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福祿貝爾的代表作是《人的教育》(1826),這本書主要論述了有關嬰兒期、幼兒期及少年期的發展和教育,展示了福祿貝爾的學前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在於喚醒人的內在精神本性
他認為,人同自然界的萬物是一樣的,是在發展中表現出其內在的精神本性的。因此,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於喚醒人的內在精神本性。這樣不僅僅使人類了解自己,同時也培養受教育者形成有膽識、有智慧的個性,使其具有和諧統一的人格。
2.人的發展應該是循序漸進的
福祿貝爾認為,人的發展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在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個階段的延續,前一個階段並不阻礙後一個階段,而是後一個階段發展的基礎。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必須按兒童不同的發展階段,去輔助兒童學習一促進兒童的發展。如果不遵循兒童發展的階段,盲目的促進兒童的早熟,這樣做不但不能促進兒童的發展,相反,「會從根本上危害、妨礙甚至破壞人的繼續發展,沒有任何教育價值可言。
3.兒童發展三段論
福祿貝爾認為教育的使命以及人的全部生活,都處在不斷發展的歷程之中,這種發展是無限的、永恆的。而兒童的發展則是由「自然兒童」出發經由「人類兒童」最終成為「神的兒童」。兒童發「自然的方面」,只有通過教育力量,才能把原來潛伏的「人類的」和「神的」兩方面顯現出來。這里所說的「神的兒童」是指:以聖經上所界定的做人標準的兒童,而不是一個抽象的目標。這里包括信仰神,以神的言行為楷模,為神服務等等。
4.兒童的四種本能
福祿貝爾認為兒童共有四種本能,第一為活動的本能(即是—種創造的本能),第二為認識的本能(即揭示萬物的本能),第三為藝術的本能(即進行藝術創作的本能),第四為宗教的本能.是前三類本能的歸宿。教育的任務在於促進兒童內在本能的發展,以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由此,他把課程分為宗教及宗教教育、自然教育及數學、語言及語言教育、藝術及藝術教育四大領域。
5.教學即生活
福祿貝爾在對待家庭與教學科目時,認為「教學即生活」,強調只有當家庭與學校生活一致時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課程與教育目的問題上,福祿貝爾有一段話至今仍發人深思,他說:「幼兒時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確定,如幼兒繪畫並不是為未來成為畫家做准備,教幼兒音樂並非以將來成為音樂家為目的,這些活動仍然為發展幼兒時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個體需食物來補充營養一般。我們要幫助兒童真正過著完美的兒童期,為達到這個目的,即使兒童的學校生活需要延後一年或兩年來完成,還要比誤導他們的人生目標要好一些。」
6.福祿貝爾的教育方法
(1)在游戲中獲得發展。福祿貝爾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承認游戲的教育價值。有系統地把游戲活動列入教育過程的教育家。他認為,兒童的游戲,其意義和價值就在游戲的本身,只是為游戲而游戲,游戲活動過程即是目的,同時也是動機。
他認為,兒童通過游戲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其自身地內在需要和沖動,同時也可以認識未知地世界;游戲活動一方面可以發展兒童地自主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兒童地責任感和義務感。所以游戲是一種正確而有效地教育方法。
(2)恩物引起幼兒地活動。恩物是福祿貝爾為兒童設計地一系列活動玩具材料,是根據自然界地法則、性質、形狀等用簡易明白地物體製成地,作為人類了解自然、認識自然地初步訓練。福祿貝爾設計地恩物有20種,前10種是分解恩物,著重於引導兒童的發現,是帶有游戲性的恩物;後10種為綜合恩物,著重於引導兒童的發明與創造,是帶有作業性的恩物。恩物教學的主要宗旨,就是從恩物的游戲中訓練兒童的感覺,讓兒童形成整體和統一的觀念。
作為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的創立者,福祿貝爾是近代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奠基人。盡管他的理論與實踐帶有宗教神秘主義和形式主義,但是,他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的幼兒園運動的興起和發展,而被世人譽為「幼兒教育之父」。在20世紀初期,他所制定的幼兒園教育體系也是國際最流行的。他創立的幼兒園作為一種教育機構的形式一直沿用到現在;他的幼兒園教育理論,至今對世界各國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仍有啟迪的作用。
三、現代學前教育理論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論
蒙台梭利(1870一1952),是20世紀義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家。早年,作為一名醫生,她關注於智障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為他們設計出一套訓練的方案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後,她將進一步完善了的方案運用於正常兒童,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教育信念和幼兒教育方法。
1909年《蒙台梭利方法》一書的出版,使其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在各國幼教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一個世紀中,蒙台梭利教育雖幾經沉浮,但至今仍活躍在世界教育舞台上,成為國際幾個著名的早期教育模式之一,或者滲透到其他各種模式之中。
(一)蒙台梭利的兒童觀
兒童觀是對兒童的本質看法,它是建構教育理論的基礎和進行教育實踐的前提。蒙台梭利結合自己的觀察與研究,提出了自己對兒童的獨特看法。
1.兒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蒙台梭利認為6歲之前的兒童本身具有一種吸收知識的自然能力,即所謂的「吸收的心智」。藉助於這種能力,兒童能通過與周圍環境的密切接觸和情感聯系,於下意識、不自覺中獲得各種印象和文化,從而塑造自己,形成個性和一定的行為模式。因而沒有人是被別人所教導的,每個人都是自我教育而成的。
2.兒童發展具有敏感期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對於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時期,這種敏感時期與生長現象密切相關,並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她認為敏感是生物在發展時期所具有的一種特殊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力量。但這只限於對某一特定的感受能力的獲得,一旦獲得之後,這種特殊的感受活動便消失了。根據長期的觀察和研究,蒙台梭利指出了一些心理現象的敏感時期。
感覺發展敏感期:出生到5歲,這時期,兒童不僅能有選擇地注意周圍的環境,而且開始建立並完善各種感覺功能。
語言發展敏感期:出生後3個月即對人的聲音產生極大興趣,然後對詞,最後才對語言產生興趣,並逐漸掌握復雜的人類語言。語言發展的顛峰期在1歲半至3歲左右,而敏感期則延續到5歲左右。
秩序感發展敏感期:這里的秩序感(Order)指的是對物體擺放的空間位置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未滿l歲的兒童就有一種藉助於某些可預測的事物秩序來了解和掌握外在世界的需要。2歲左右是兒童秩序感發展的高峰期9並延續到3歲。
肢體協調發展敏感期:1—4歲,似乎有一種不可抗拒的沖動驅使幼兒去不斷重復同樣的動作,目的只在於充分掌握自己的肌體控制。
群性發展敏感期:2歲半一5歲,兒童產生對社會團體生活的興趣,希望被別人接納、肯定,也開始學習與人相處的方法。
蒙台梭利要求在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時期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和幫助。從而促進幼兒心理的正常發展,並避免延誤時機帶來的兒童心理發展障礙。
3.兒童發展是在工作中實現的
蒙台梭利認為活動在兒童心理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她在《教育中的自我活動》一書中指出,兒童由於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和心理的需要產生一種自發性活動,這種自發性活動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使兒童獲得有關經驗,從而促進兒童心理的發展。
但是,蒙台梭利不認為兒童最主要的活動是游戲,她認為游戲,特別是假想游戲會把兒童引向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可能培養兒童嚴肅、認真、准確、求實、責任感和嚴格遵守紀律的精神和行為習慣。在她看來,只有工作才是兒童最主要和最喜愛的活動,而且只有工作才能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能力並促進兒童心理的全面發展。
從以上的論述中可知,蒙台梭利相信孩子具有天賦的發展潛力(「吸收性心智」),以及依次出現的內在需求(內在敏感性),當這些需求得到環境的配合,孩子的天賦的潛力便得以發揮,進而乎完整的個體。既然孩子是主動與環境互動,進而自我修正及發展,那麼,教師能做些什麼?蒙台梭利認為,教師要向兒童學習,從孩子身上去找到可以配合他們內在需求的互動環境,然後為孩子准備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正是遵循這樣的思想來設計和組織的。
C. 幼兒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通過交流,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根據幼兒的知識經驗來確定談話的主題。幼兒的知識經驗越多,談話的內容便越豐富。開展主題活動《夏天》時,就必須在夏天特徵明顯的時候,在幼兒對夏天特徵進行了長期觀察和充分了解後才能進行。談話時可從氣候、植物、動物以及人的服飾和活動等方面的變化著手,將夏天的特徵准確地描述出來,將夏天的知識系統化。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概括力、記憶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通過游戲,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主題活動中,游戲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游戲是兒童的本能,是幼兒生活的基本活動。這是由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特點決定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提出了「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和指導游戲,應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環境……」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游戲中幼兒完全是無拘無束、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動,同時語言交往作為思維工具,自始至終伴隨著游戲的進行。如,經典兒歌《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通過語言表述,幼兒可以想像出具體形象,還可以表演、游戲,這樣的內容最容易被孩子接受。
三、通過幼兒實際體驗,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綱要》精神,我經常在主題活動中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觀察、交談。在開展主題活動《昆蟲》時,組織幼兒到草叢中觀察實踐:「你發現草叢中有什麼?」,「找一找,有哪些小蟲子躲在草叢中」,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通過文學作品,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它帶有口頭語言的特點,卻又不同於口頭語言;它是藝術語言的集合體,對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特別的意義。《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兒童文學意境奇幻迷離,詞句清新明麗,幼兒能夠從中吸取豐富的美的滋養。文學作品通過營造情感氛圍,能夠促使幼兒體驗和理解作品,輕松、自然地接受情感教育。欣賞中採用多種活動,能有助於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D. 幼師職業生涯與規劃800字
寫作思路:開頭要簡潔,入題要快,語言要有文采,能使人一看開頭就有想往下讀的慾望。結合實際(寫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藝術修養的實際與題材和表現對象的實際)進一步思考。
正文:
一定要學習領會教師道德行為規范,並在工作中不斷地鞭策自己,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到工作中去,時刻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准來要求自己。認真做到熱愛幼兒,勤奮工作,不遲到、不早退,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熱心於幼兒園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並能參與其中。同班上的老師共同協作搞好班級工作,與同事關系融洽。在思想上,我積極要求上進,嚴格要求自己,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時時刻刻以嚴格的標准要求自己,衡量自己。
平時嚴格遵守幼兒園的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項活動,努力學習政治業務知識和幼教改革的新動態。能做到顧全大局,關心集體,維護集體的利益,正確處理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工作中能迅速有質量地完成領導布置的任務,不計較個人得失,敬業奉獻,克己奉公,在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同時為幼兒園的發展獻計獻策重視、關心幼兒,把幼兒看作學習的主人,科學、全面的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
我將認真學習新的《規程》與《綱要指南》,領會他們的精神,用新的思想指導新的工作,理論結合並指導實際,適應幼教發展的新的局面。認真閱讀教學雜志,虛心向老教師和新教師請教,及時做好學習筆記的摘抄,並把點滴體會寫入教學反思。
及時總結了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經驗與教訓,注重研究如何啟迪學生智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揚長避短,更好地教書育人。並能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文字方面的功底,把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制訂課題,作出研究的計劃,及時進行階段反饋。
更新觀念,以《綱要》和《規程》為指導,自覺遵守園的規章制度,服從上級領導安排,做好本職工作,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質,樹立良好的形象和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積極認真研讀幼兒教育的相關書籍,認真准備、組織每一次教育活動,按新《綱要》的理念創設適合幼兒發展的環境....反思,多聽,多做,勤於實踐,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與發展。
在新的學期里一定要學習領會教師道德行為規范,並在工作中不斷地鞭策自己,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到工作中去,時刻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幼兒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然而幼教工作無小事,我們要具有老鷹一樣。
敏銳的觀察力,注意觀察幼兒的言行、舉止、神態,並且要永遠用一顆童心去感受幼兒心靈的深處,在尊重、理解幼兒的同時,用- -顆平常心去與每一位幼兒交流,這是我自己做好幼兒教育工作的前提。以上,是我本學期的計劃及目標,我一定努力去完成,也希望各位同事及領導加以督導和指正。
E. 初中畢業學什麼專業比較好
如果你初中畢業想學習專業
技術的話。那我建議你可以
選擇美業。因為美業的門檻
比較低是沒有任何的年齡和
學歷要求的。比如說學習化妝
美容美發。半永久紋綉。美甲
等專業技術。也都是當下比
較流行的。技術行業。也是比
較賺錢的。學習以上專業也是
沒有任何的年齡和學歷要求的。
只要是你喜歡想學習都是可以
學習的哦。畢業後也可以自己
獨立就業創業。都是很不錯的。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F. 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幼兒教師自身實踐經驗運用不足、幼兒教育方法過於傳統、教學內容欠規范化。
1、幼兒教師自身實踐經驗運用不足
個別教師不習慣運用幼兒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觀察幼兒,開展個別教育,將知識應用的教學中去,缺乏基本的學科學識和經驗,教學活動過於簡單,沒有很好的引起學生興趣,,不善於創造性應用誘導的方式啟發幼兒從小培養學習意識,使幼兒教育質量達不到有效的提高。
2、幼兒教育方法過於傳統,沒有針對性
現在的幼兒教育中普遍存在著一種「注入式」的教學現象,教與學之間沒有一個良好的互動過程,教師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和啟發作用,機械化的教學課程扼殺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使之思維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
3、教學內容欠規范化
在教學上出現隨意性和「小學化」現象。幼兒規規矩矩地坐在課室內識字、算術、寫作業的情況比比皆是,再加上戶外游戲活動的欠缺,完全把小學教育提前教育了。這些現象都嚴重損害了幼兒的身心健康。
幼兒教育的特點:
1、生活化。
對於幼兒來講,除了認識周圍世界、啟迪其心智的學習內容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和「做人」所需要的基本態度;和能力,如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都需要學習。但是這樣廣泛的學習內容不可能僅僅依靠教師設計、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完成,兒童只能在生活中學習生活。
因此幼兒園課程具有濃厚的生活化的特徵——課程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課程實施貫穿於幼兒的每日生活。
2、游戲化。
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能夠滿足幼兒的各種身心需要,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之一。游戲從本質上來看,是幼兒自身的一種自由自發的主體性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多方面的價值。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所以,游戲在幼兒園課程當中居於非常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