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為海思在中國晶元業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華為的海思處理器,出來這么久了,為什麼沒有有大面積推廣,是費用高,還是企業封閉,還是技術壁壘?媒體也對於華為開發出海思晶元熱度不高。還是華為自吹自擂!其處理器到底是什麼水平,和英特爾,mtk,三星,高通等等比較差距在哪?
就是說華為,三星等處理器不能集成電信3G……,所以華為的手機大都分為全網通版本和雙4G版本(而國內其它廠商大都採用高通的核,就都是全網通了)。有的人說麒麟只是拿了arm的公版架構,然後找一個代工廠加工就出來了。事實是,soc裡面的基帶全世界目前只有高通和海思搞的好,蘋果都是用高通的基帶。
同時,高通也是買基帶送處理器(可以說是暴利)…,對於arm架構,雖然給了你公版,至於各個結構之間的協調,信號傳輸不被干擾,這些都需要解決。反過來想,要是那麼簡單,每個廠家都可以花錢買架構找代工廠加工……事實是,中國只有海思搞得好。
至於海思目前報道少,這可能和華為對於海思的定位有關系(比如僅供自己使用),也有可能就是產能不足……海思處理器和高通,聯發科在性能上有一些差距,但也得承認這些差距在縮小,也不得不說,海思能打破外企,台企在手機晶元市場上的壟斷。友商之所以黑海思,是因為他們知道海思的太厲害了,華為現在勢頭這么強,和海思有很大關系。
華為海思基本上是華為與榮耀的自產自銷,以技術水準來說,麒麟950無疑是世界級的,對比高通驍龍820也是各有得失,總的來說雖然麒麟集成的GPU跑分不如驍龍820,但在功耗控制以及方案優化上華為麒麟950系列無疑是遠遠優於高通的,對於華為麒麟的水準毋庸置疑,已是世界前列!
B. 兩個海思搞暈白宮!晶元源源不斷兵分兩路,英感慨:暗度陳倉之計
根據國內媒體2月19日的最新報道稱,從兩年前開始第45任美國總統就開始對中方的華為公司進行不斷的制裁,由於華為公司本身是屬於中方 科技 領域的天花板企業,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又能夠排到全球前5,因此自然而然成為了美國的重點照顧對象。美國給出的理由是所謂的華為公司5G網路和設備危害他們的國家安全,因此開始的時候是通過行政手段的方式來打壓華為公司的,比如說禁止美國公司對華為公司進行投資,後來發展成為了限制華為公司獲得晶元。
這里必須要說明的是,華為公司在自己的終端設備上使用的,一直是國產晶元,晶元的設計者是華為公司下屬的華為海思半導體公司。華為手機上使用的麒麟系列晶元都是海思半導體公司設計的,但是必須要說明的是,海思只是有晶元的設計能力,卻沒有製造能力,晶元設計出來之後,需要交給台積電進行代工,然後才能生產出成熟的產品。美國正是通過限制台積電給華為公司代工晶元一事,試圖對華為海思進行全方位打壓。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海思半導體公司也分為大海思和小海思。前者做出來的晶元是給華為終端設備自己使用的,比如說手機上的麒麟晶元,電腦端的鯤鵬系列晶元,以及信號基帶的巴龍系列晶元,除此之外還有晟騰晶元專門給人工智慧使用。而後者則是華為公司自己做的晶元銷售給其他的廠商,比如說給一些電視廠商提供的視頻解碼晶元。這同樣是華為公司的重要營收項目之一,在這一領域,華為海思半導體公司扮演的是晶元供應商的角色。
就連白宮的很多所謂高層人士都搞不懂大海思和小海思之間的關系,而美國不僅僅禁止台積電給華為公司代工,而且把國內最大的半導體生產企業中芯國際也拉入了黑名單,這就意味著中芯國際公司可以不用管美國制裁給華為公司進行晶元生產了。目前國內的晶元設計技術已經能夠達到世界領先,但是在生產先進製程的晶元上技術儲備還遠遠不足。然而話說回來,中芯國際目前已經擁有完整生產14納米製程晶元的能力,這種級別的晶元起碼能夠讓華為公司保住自己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業務。要知道如今英特爾公司生產的晶元依然停留在14納米的階段。
如今的華為公司是讓自己的晶元兵分兩路,一路源源不斷提供給自己的終端設備,另外是往外賣。對此有英國媒體分析稱,華為這一招可謂是暗度陳倉,在國內的晶元生產能力沒有達到世界領先的時候,先通過保住自己絕大部分消費者業務的方式來確保營收不出現斷崖式下跌,未來總有麒麟晶元重新回來的時候。
C. 必須用華為海思晶元有什麼秘密
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10月,前身是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海思公司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和瑞典設有設計分部。 海思的產品覆蓋無線網路、固定網路、數字媒體等領域的晶元及解決方案,成功應用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數字媒體領域,已推出SoC網路監控晶元及解決方案、可視電話晶元及解決方案、DVB晶元及解決方案和IPTV晶元及解決方案。
晶元產品
移動處理器
麒麟950、麒麟935、麒麟930、麒麟928、麒麟925、麒麟920、麒麟910T、Hi3789MK3V2
D. 華為海思cpu晶體管那麼多卻性能不如
華為海思處理器確實做的不如國外的好,畢竟起步晚,但是我們總是要經歷這個過程的,要不我們永遠不會有自己的東西
E. 華為有麒麟和海思晶元為什麼還要買晶元
各國在全球化競爭中,為保護各自既得利益,力圖維護對本國公司利益而實施的各種法律行為。某些國家以侵犯國家安全為由,勸說或禁止別國使用華為的產品,這是政治決策,但從長遠來看,政治的權力不可能深入到所有領域,最後扼殺商業的機會。
如果中國企業要推全球化,就要相信互惠互利的商業決策是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在全球化退潮的時候,中國和中國企業要扛起合作、共贏的全球化旗幟,而不是保護主義的旗幟。
「合作、共贏」是每家企業的社會責任,億光聯扛起「合作、共贏」的大旗,肩負中國企業責任,通過「異業聯盟」即共享櫥窗廣告,打造一個屬於億光聯櫥窗的生態商業圈,和廣告主一起開創「共創·共享·共贏」新格局。
F. 華為海思晶元那麼強 為什麼不像高通一樣賣給別的國產
既然是自主研發的晶元,所以華為在相關的優化以及黑科技的設計上會更加的得心應手,然後以此來不斷提高手機的特色和差異化。如果賣給了友商,那麼這種優勢就會不復存在。
4.保持華為產品定價優勢
華為Mate10之所以比其他國產手機賣得貴,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於使用了自家的處理器。別人用不到只有自己用這就顯示出了產品的獨一無二。如果所有人都在用就好比驍龍835,那麼產品的價格會被不斷壓低導致惡性循環。
5.別的廠商不願意用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其他廠商可能也不願意用。新的晶元意味著要重新開始,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而很多廠商已經和高通、聯發科建立了很多年的合作關系,在晶元的優化上輕車熟路,完全沒有道理使用一個自己還不熟悉的產品。
Thanks♪(・ω・)ノ~~~
G. 大部分手機廠家不用麒麟海思的晶元,其原因是什麼
一方面是麒麟晶元的產量不足以供應其他的廠商。另一方面麒麟晶元也是華為的一項核心技術,並不是可以外出出售的。
華為手機的麒麟晶元是我國國產晶元當中目前可以量產使用的核心處理器之一,對華為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核心技術。由於華為公司本身的技術差距以及沉澱實力,因此他們本身的晶元產量不足以供應其他的廠家。同時華為對於自己的晶元技術也是非常看重並且嚴格保密的。
一:在同等價格下,麒麟晶元的價格非常高昂。
麒麟海思晶元是華為沉澱了許多年,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所生產出來的國產研發晶元。由於華為本身的技術實力肯定要比高通和聯發科等其他廠商要遜色許多,因此麒麟晶元的單個晶元造價以及研發價格是非常高昂的。因此許多廠商為了保證自己的手機生產的利潤,購買麒麟晶元就是一種非常不劃算的做法。
H. 為什麼國內晶元這么多年就海思還可以
海思也不是中國芯,是ARM公司技術授權 直接採用ARM公司設計好的公版架構晶元。GPU也是直接採用ARM公司提供。
另外晶元指令集 和 底層系統支持 被國外巨頭壟斷。所以中國晶元發展緩慢。海思只是英國ARM公司的一個分支。
I. 同是我國自研晶元,華為海思正在崛起,龍芯為何默默無聞
晶元的研發目前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由於我國對晶元的研發起步較晚,在前期主要是購買外國現成的晶元,這樣免去自研晶元的研發費用,像聯想電腦起初就是使用intel與AMD公司的處理器,起步早,賺得盆滿缽滿。
在我國目前自研晶元方面,最成功的兩個例子就是華為海思系列晶元和龍芯晶元了,海思晶元目前主要用在可移動設備上,龍芯則是用在電腦上,所以大家對海思晶元的了解要遠多於龍芯。說到這兩家公司的晶元研發模式,實際上也還是有很多的不同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