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伺服器為什麼降溫

伺服器為什麼降溫

發布時間:2022-08-29 15:33:41

㈠ 有的伺服器為啥放水裡或者山洞

一、騰訊把伺服器裝進山洞

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兩座山的山體上,是要存放30萬台伺服器的災備數據中心。整個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的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准足球場還有富餘。

騰訊方面透露,利用山洞建數據中心,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

一是山洞結構可以散熱。山洞特殊的結構,就像一個巨大的空調。山洞外的冷空氣從主洞口進入,經過製冷模塊與IT設備熱回風進行間接換熱後,從豎井排出。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自然冷源,又避免了外界空氣對設備的影響。

更主要的是安全。騰訊稱,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是參照我國高等級人防標准建設,具備突發防護能力,可防相應級別常規打擊和核打擊。發生突發事件時,它將自動切換到防護模式不間斷運行。(來~UPS了解一下)

而且利用最新AI技術,該數據中心還能實現網路、主機、業務3級雲安全布防,人臉識別、安防機器人等均被應用其中,此外騰訊還在計劃部署無人機入侵防控系統。

二、微軟把數據中心建到海底的項目

在人們對網路和計算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的今天,已有的數據中心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微軟在2014年開啟了代號為「Natick」的海底數據中心項目,旨在滿足世界人口密集區域對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

微軟宣布,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附近的一片海域,一個集裝箱大小的海底數據中心已經開始運轉。

在雲計算中,數據中心擔任著不可取代的角色,為了降低運營數據中心帶來的大量能耗,微軟於2014年開啟了Natick項目, 探索 在深海底部建立數據中心的可能。如今這個項目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微軟嘗試運用潛艇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新型海底數據中心,為沿海城市提供高速度、低能耗的雲服務。

海底數據中心的想法最初是在2013年的微軟的年度創新活動「ThinkWeek」中提出的,希望可以利用海水冷卻伺服器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除此之外,這個項目還具有多重優勢,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約193公里以內的區域,將數據中心部署在沿海城市的附近水域可以極大地縮短數據與用戶的距離,使得網速提升,沿海居民打 游戲 、看視頻的流暢度相應提升。

最重要的是,還能加快AI任務,使AI驅動技術能夠為人們營造更加流暢、真實的用戶體驗,滿足人口密集區域對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

經過了105天在海底的平穩運行,原型機在可行性上驗證了海底數據中心的設想。Natick項目團隊深受鼓舞,開始了項目的下一階段,嘗試在蘇格蘭附近的歐洲海洋能源中心部署一個完整的、五年免維護的數據中心。

海底數據中心可以藉助大洋深處提供的不間斷免費冷卻系統節省大量的成本,同時還可以促進海上風力發電場、潮汐渦輪機組等海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共同發展。

三、阿里巴巴把伺服器泡進「水裡」

阿里的工程師研發出了液冷伺服器技術。

他們把伺服器「泡在水裡」——這是一種極其高效的散熱方式:浸沒式液冷。伺服器被浸泡在特殊冷卻液里,產生熱量可被冷卻液直接帶走進入外循環,全程用於散熱的能耗幾乎為零,整體節能70%。

這個問題,可以跟大家科普一下。伺服器里放的是什麼?是數據,數據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那麼那麼多大批量的伺服器運行,會有什麼效果?伺服器是全天 24 小時不停的在運行,會釋放大量的熱,上萬台伺服器在一起,得釋放多少熱量,是不是很費電?

在正式回答問題之前,給大家看段視頻,長長見識。

山洞是陰涼的,一般數據中心都建在貴州的大山洞裡,因為貴州的溫度也比較低,又加上山洞陰涼,有利於伺服器的散熱,貴州的電費也低,省錢。放到山洞或者水裡,本身就有利於降溫,本身就容易散熱,這樣對於一些通風散熱設備來講,可以使用的少一些,這樣就少運行一些散熱設備,也省電,省錢,省成本。

其實放到山洞裡,也有利於安全性,山洞本身都是比較堅固的,安全性比較容易保障,其實放到水裡在降溫層面來講肯定是比放到山洞裡更好,但是放到水裡那就要求密封性比較好,在安全性的考慮上就不如放到山洞裡。放到水裡在降溫省電方面,能夠節省成本,但是在安全保障方面,可能要特殊處理,成本就會上去。

總之,是各有特色。

最後解釋一下伺服器,其實放數據的地方,運行的伺服器說白了就是電腦的主機。大家在軟體上的數據,互聯網上的數據都存放在了伺服器里,也就是電腦主機里,成千上萬台的伺服器組合在一起,運行著大家的數據。另外,數據都是有備份的,分布式存的,比如:在上海存放的數據,可能在貴州有備份,一旦上海的伺服器有問題,被炸毀了,那麼就會啟用貴州備份的數據。所以,一般伺服器的數據都是有保障的,不會丟失。

隨著雲概念的興起伺服器在現在 科技 領域佔比已經越來越重要的了,雖然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是看不見伺服器存在的,但是組為運營者卻需要考慮實際伺服器的如何存放以及如何才能節省的成本的運行,由於伺服器本身的屬性功率高而且發熱量也大,所以能夠存儲伺服器要求必須是低溫的地方,未來的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都離不開伺服器的存在,於是國家響應 科技 發展的大趨勢就找到一塊非常適合存放伺服器的地方,就是貴州省目前大多數的互聯網企業基本都在貴州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像騰訊華為,都給自己在貴州找到了存放伺服器的地盤,貴州是天然的存放伺服器最佳的地點,首先貴州的氣溫整體偏低非常適合存放伺服器,同時由於國家政策的傾向在貴州的電費也是非常低。

正是由於擁有如此多的優勢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紛紛跑向貴州給自己的伺服器找個窩,對於集群的伺服器來講最重要的散熱能力,撒熱不好消費的電費也高對於機器的壽命也是一種考驗。所以為了解決伺服器散熱的問題,已經有很多公司做過試驗,國內放在貴州的伺服器地點基本上是選擇在山洞裡面,這樣的能夠達到極好的散熱效果,有能力的企業基本上買下幾座山然後把山內部挖空然後在裡面放置伺服器,如果是散熱好的伺服器只是在電費這一塊就把修建的費用非節省出來了,加上當地政府的政策電費本身就比較低,所以在貴州設置數據中心是一個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當然也有很多企業嘗試別的方案,像微軟的伺服器放置在海底,由於海底的溫度更低所以也是放置伺服器的絕好位置,但是放在海底需要保證伺服器的密封性,總之在效果上要優於山洞中但是在安全性能的保障上可能要比在山上花費的成本要高一些,當然放置在海底還有幾項優勢,可以充分利用海浪來發電,這樣還能節省電力的成本,另外微軟放置在海底的伺服器可不僅僅只是在一個地方,因為美國很多發達的區域都靠海,所以靠近用戶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不過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還是傾向於在山洞中放置伺服器。

未來伺服器的重要性還會繼續加強,所以特別 雲計算的發展很多中小企業已經不是自己在設置自己的伺服器了直接在大公司的雲計算體系裡面租借一個伺服器維護自己的雲計算功能,省錢還能省心畢竟伺服器的安全維護都是交給大企業去做了,國內從事雲計算的企業不在少數,當然最強還是阿里巴巴的阿里雲,屬於自主研發的在全球已經能夠排到前四的位置,並且和谷歌的雲計算市場佔比差距很小,人工智慧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背後的數據計算依然會放在伺服器去完成。

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存儲伺服器的方式進化出來,但是存放伺服器的首要條件是散熱能力,要不然幾萬個伺服器同時堆積在一起熱量將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電費的費用也會非常大,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相信會有更加 科技 化的存儲方式產生,但無論怎麼折騰首先要考慮的都是散熱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個是散熱問題,電子元器件在電流通過的時候都會產生熱量,尤其是CPU,大量的伺服器聚集在一起長期工作會產生大量熱量致使伺服器溫度升高,伺服器過熱就要降溫,這就跟平時我們玩電腦一樣,有的公司把伺服器放在了南極,有的花費了巨額的代價來買空調,但是這些成本太大,實在有些浪費了,伺服器選擇放在海底,可以利用冰冷的海水來為伺服器散熱,而同時又能利用海浪來發電,為數據中心提供電量,從而降低維護成本。放在山洞同樣是為了利用山洞的低溫環境來給伺服器降溫,降低維護成本。

第二個是房租問題,數據中心往往佔地面積比較大,比如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兩座山的山體上,存放30萬台伺服器的災備數據中心。整個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的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准足球場還有富餘。這么大的面積在城市房租也是很貴的。

放在水裡是因為省錢+降溫。

伺服器/電腦發熱是很嚴重的問題,長時間高溫高負荷運作會影響伺服器壽命,因此需要降溫。而一般的風冷降溫用風扇噪音大且耗電。大的伺服器群用在降溫上的電費是很高的,因此很多廠商會把伺服器建到水廠電廠旁邊,原因就是電費便宜。

如果伺服器放到水裡就省去了散熱電費成本。

我猜想放山洞是因為山洞基礎溫度低,散熱所要降的溫度差小,這樣用一些節能的散熱方案也是可以行的。

[靈光一閃]

伺服器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了節約成本便於散熱,所以會考慮講伺服器放下水下或者山洞裡。

例如前段時間,微軟公司就成功地蘇格蘭奧克群島的海岸附近,安裝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的原型。實際上,數據中心裡的耗電量很大一部分是用來散熱的,而用於伺服器計算的能耗只佔約15%,所以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都想盡辦法降低數據中心的散熱降溫成本。

將數據中心搬到海里是目前成本較低又有效的方法,微軟水下數據中心Project Natick的方向是用冰冷的海水來為伺服器散熱,而同時又能利用海浪來發電,為數據中心提供電量。

阿里雲伺服器放在千島湖湖底,騰訊將伺服器搬到貴州山洞裡,都是為了降低散熱成本。

服務區屬於24小時全年運行配備,電器設備運行都有自發熱,放在深山,水中能降低設備發熱,發燙,從而提高設備運行,

水裡和山洞裡可以更有效的進行散熱,伺服器平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散熱,散熱還不能用空調,空調有冷凝,會傷害電子元器件,普通的伺服器機房只能風冷,噪音大,維護麻煩

誰說的伺服器放水裡?那還不短路了?阿里是把它們放在一種特製溶液里,那可不是水啊。

不管放在哪,目的是找一個溫度較低的地方,省空調電呀。

主要是降溫,安全,節約能源。

㈡ 為什麼要把伺服器放到機房裡呢

1、伺服器需要恆溫和不斷電運行環境
伺服器需要24小時全天開著機,365天從不間斷的工作,散熱更為重要,因而伺服器需要放置在一個相對穩定適宜的環境中,恆溫、恆濕、防塵、供電等必不可少。普通公司沒有這個條件專門為伺服器建立一間機房,用空調保證恆溫恆濕防塵供電。即時有,那費用一定遠遠高於託管的費用。如果突發停電,沒有UPS(不間斷供電)系統,那有可能伺服器所有資料全部丟失。
2、伺服器輻射、噪音很大
伺服器開啟時較大噪音,如果是放在公司辦公室里,會影響公司人員的工作。一台伺服器輻射遠遠高於其他設備,專業的ICD機房都是通過監控系統來觀察伺服器運行。工作人員不能呆在機房裡面的,只有伺服器出現故障時才進機房操作。
3、伺服器需要24小時有人值守
如果一台伺服器遭受網路攻擊如何處理?如果造成數據損壞如何恢復,如果造成系統崩潰如何處理?如果發生大規模的DDOS攻擊如何應付?如果遭受病毒如何保證數據不丟失?如何保證24小時專人照管?如何保證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排除響應?
也許你會說聘請兩個人守著伺服器,如果這樣做,那兩個工程師一年的工資少說也要10來萬。如果碰到的是流量攻擊,那就無法處理了,更換IP還是購買硬防?硬防價格昂貴,更換IP時間很長。
4、自己搭建的機房不能辦理備案
從2010年國內開辦網站必須備案,才能上線運行。自己搭建的機房沒有IDC提供商,你的網站不能正常備案。
5、伺服器託管比自己搭建機房費用更低
託管一台伺服器,如果選擇100M共享費用在5000-7000元之間,如果是獨享費用1萬到幾萬不等,具體看帶寬需求。如果帶寬需求較大可以使用CDN加速來減少帶寬使用費。如果自己的一個簡易機房一年的費用少者幾萬到10幾萬,多者幾十萬上百萬,而且效果無法與專業IDC機房相比。
6、伺服器保證網路連接
你的伺服器要保證來自全國各地訪問者的訪問速度,伺服器能即時相應,這必須需要一個公網靜態IP地址。辦公室或家用寬頻一般都是動態IP。而且辦公室或家用帶寬都是經過N層ISP轉換,所以速度上無法保障全國各地都能正常訪問。
以上就是伺服器為什麼要託管IDC機房的原因。

㈢ 機房伺服器降溫

你問的太籠統了,我不知道怎麼回復你。一般機房都是不需要加窗戶的,而且要做到恆溫恆濕防塵。你現在的溫度是多少,歷史記錄是什麼情況,比如在室外溫度什麼數值的情況出現了大范圍死機等現象。最好的降溫方法就是+專用空調。其他都是應急措施。比如液氮製冷之類的。

㈣ 風冷和液冷有什麼不同GPU伺服器用它降溫有什麼好處

傳統的風冷散熱:通過散熱器將CPU發出的熱量轉移至散熱器塊,然後通過風扇將熱氣吹走。因此還需要空調給環境降溫。

液冷散熱:指通過液體來替代空氣,把CPU、內存條、晶元組、擴展卡、GPU 等器件在運行時所產生的熱量帶走

液冷散熱運行相比於風冷散熱更安靜(沒有風扇產生的噪音);同體積液體比同體積空氣帶走的熱量更多,導熱更強,也就是降溫效率更高;功耗也更低;而且採用液冷技術後,還可減少空調機的投入,節省空間。但液冷散熱的成本高,維護比較困難。

目前國內有很多企業像藍海大腦、聯想、華為、浪潮等都在從事研究液冷散熱這一領域。個人比較喜歡藍海大腦,主要是因為有次和他們合作,感覺他們做事情很職業很負責,溝通也比較順暢。是異構計算的高性能超算平台公司,專注為企業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生命科學等領域的高性能服務商。

㈤ 為什麼華為要把伺服器放在深山裡,原因是什麼

科技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在全力發展的一個領域,我們也能感受到科技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科技樹也是不斷有新的分岔出現,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再說了,科學家精力畢竟有限,數量更是有限,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在所有領域都做到科技領先。

其實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微軟選擇將伺服器沉入海底,是為了能夠解決伺服器散熱的問題,上千台伺服器同時運轉,伺服器製冷費用是一筆天文數字,所以微軟克服萬難將伺服器放置海中,用「水冷」的方式解決問題。

而華為則是為了「省電」,全球數據重心的電力能耗佔全球總耗電量的2%,「電老虎」的名頭可見一斑,如果在城市當中建立一個數據中心的話,很難做到為它供電。建在貴州大山中是因為一方面便於散熱,另一方面是因為貴州的喀斯特地貌能很好的保護大數據中國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貴州有非常多富餘的電量能夠供給給華為。

兩項比較一下,看似好像是微軟的操作難度更高,然而實際上,微軟的選擇的海岸地區限制條件更多,總的來說,微軟贏在了操作技術,華為的大山數據中心建設方案無疑是更為成熟,並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並且規模遠比微軟更大,整體上是華為更勝一籌,不過微軟的二期試驗已經開始了,不排除微軟可能會逆襲超越華為!

㈥ 伺服器放在家裡怎麼散熱

伺服器放在家裡散熱採用風冷式降溫方法。目前,機房內的伺服器散熱方式通常採用風冷式降溫方法。但是,在大型的數據中心,僅靠風冷已經不足以滿足高熱流密度伺服器的散熱要求。傳統的風冷模式均採用間接接觸冷卻的方式進行,其具有傳熱過程復雜。

存在接觸熱阻及對流換熱熱阻,熱阻總和大,換熱效率較低,換熱過程高低溫熱源間溫差較大,需要較低的室外低溫熱源引導換熱過程進行等多種弊端。

伺服器簡介

在技術意義上,伺服器是計算機程序或設備的實例本質可以說是一種計算機,用於處理請求並通過Internet或本地網路將數據傳送到另一台計算機。

伺服器是用於管理網路資源。例如,用戶可以設置伺服器以控制對網路的訪問,發送/接收電子郵件,管理列印作業或託管網站。

他們也擅長執行激烈的計算。某些伺服器還致力於特定任務,通常稱為專用任務。但是,如今的許多伺服器都是共享伺服器,在Web伺服器的情況下,它們可以承擔電子郵件,DNS,FTP甚至多個網站的責任。

㈦ 騰訊伺服器為什麼在海里

因為把伺服器放到海里能實現自然降溫,冷卻伺服器,不會讓伺服器過熱,產生爆炸等危險。

要知道,騰訊支持著全國各種業務、軟體的使用,所需要用到的伺服器可想而知有多少,為了使這么多伺服器可以盡量節約成本的情況下冷卻,放在海里是最好的選擇。

2014年微軟開始著手將伺服器放置於水下的計劃,同年開始在海里做投放實驗,他們將300台電腦的伺服器,放置進一個重約十七噸的密封艙內,該密封艙是全鋼制的。而且密封艙內同時還裝載著100多個感測器。岸上的工作人員隨時可以通過這些感測器感知到水壓和溫度,便於及時發現並處理特殊情況。

一切就緒後微軟的團隊將這個密封艙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區。第一次試驗結束後,為證明海底數據中心是可行的。2019年微軟又進行了第二次海底數據試驗,這次的實驗規模更大,裝載的電腦伺服器更多,一共有864台電腦伺服器,相比較第一次的鋼制密封罐。

這次試用的密封設備更像一艘小型潛艇,它的長度超過十米。而這次的實驗周期為期五年。同樣將伺服器放在水裡的還有阿里巴巴,阿里將自家伺服器藏在了千島湖裡面,去過旅遊的遊客應該有聽導游介紹過吧。伺服器在運行過程中會散發大量熱氣,此時必須做好散熱,不然可能會有燒壞的風險。

㈧ 什麼是浸沒式液冷伺服器用它降溫有什麼好處

液冷散熱是指通過液體來替代空氣,把CPU、內存條、晶元組、擴展卡等器件在運行時所產生的熱量帶走。那麼浸沒式液冷就是利用冷卻液,將一排排的伺服器等浸泡在絕緣冷卻液里,更好的達到保護電子元器件低溫運行的效果,也能更好地提升伺服器的使用壽命。

綜合來說,浸沒液冷大幅降低傳熱溫差,利用浸沒式液冷整個數據中心的生態和運算能力都能得到良好優化,也更有助於提高高密度運算性能,計算密度和性能能實現新的突破。

冷伺服器是一款具備綜合性能更穩定、部署環境更綠色、能源損耗更低、幾乎無噪音等超多優點的新型高效節能產品。

㈨ 風冷CPU的溫度為什麼會低於室溫

空氣中永遠存在水蒸汽,因為冷的東西放室溫里不一會兒表面會有水。水蒸汽被手機散熱背夾風扇吹聚在散熱片上並且散熱片表面風速加速小水滴蒸發,小水滴蒸發吸熱使散熱片降溫可低於室溫,從而使手機降溫。

閱讀全文

與伺服器為什麼降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器人編程方法 瀏覽:990
表盤編程gt 瀏覽:7
java源代碼閱讀 瀏覽:734
程序員用什麼鍵盤羅技 瀏覽:167
為什麼安卓手機每天都要更新app 瀏覽:705
java怎麼成為程序員 瀏覽:288
西門子s7200編程電纜怎麼連接 瀏覽:530
下載網頁中的pdf文件 瀏覽:87
音樂緩存文件夾的軟體 瀏覽:394
Dkms編譯列印機驅動 瀏覽:992
解壓縮文件操作異常 瀏覽:556
等待代碼編譯時你會幹嘛 瀏覽:493
單片機c語言中變數右移8位 瀏覽:81
解壓的一個小短片 瀏覽:831
二級壓縮空壓機哪家好排行 瀏覽:743
基於單片機超聲波測距 瀏覽:130
模擬隨機紅包演算法 瀏覽:387
程序員接外包網站 瀏覽:136
哪裡可以買拆車件app 瀏覽:992
限流演算法漏桶和令牌桶區別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