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曹操是哪裡人啊具體點
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和文學家。年二十,舉孝廉,為郎,歷任洛陽北部尉、濟南相等職。曹操。曹操在鎮
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了自己的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據兗州,
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
許(今河南許昌東)。後用其名以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
破元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進位為丞相,率軍二十餘
萬南下,展開了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被孫權和劉備聯軍擊敗。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封魏王。死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為魏武帝。曹操生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
,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門
弟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在所統治的地區內,社會經
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法接要》等書。曹操不僅在政
治、經濟、軍事上表現了傑出的才能,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曹操的和他的兒子
曹丕、曹植都是當時文壇上的領袖人物。在他們提倡、帶動之下,這個時期的創作成
為我國文學史上光采奪目的一章——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建安文學」。曹操的詩今存
二十餘首,較完整的散文四十多篇。他的詩都是採用樂府古題,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
優良傳統,又有所創造,對五言詩的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蒿里行》、《觀滄
海》等篇,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向為後人傳頌。散文亦清峻整潔。他善於以質朴剛
健的語言直抒胸臆,無典雅浮華之弊。魯迅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散文代表作
有《讓縣自明本志令》等。遺著《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
『貳』 曹操是三國時期哪國人
曹操是三國時期魏國人。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權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曹操善詩文,知兵法,開建安文風。有詩文多篇。另有注《孫子》傳世。今人整理其詩文成排印本《曹操集》。同時亦擅長書法,被唐朝張懷瓘《書斷》評為「妙品」。
曹操為政舉措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
屯田以國家投資的方式保證再生產,工作效率高於普通的自耕農。因此短時間內就使地方「農官兵田,雞犬之聲,阡陌相屬」。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曹操
『叄』 古代曹操是哪裡人
曹操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3)曹操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他熟讀兵法,知人善用,率領部隊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歷史上很多著名的戰役就是出自曹操之手,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更是傳為佳話。他在軍事上的運籌帷幄,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善於發現人才,並能很好的提拔重用。經濟方面,在北方大興水利,保障了農業的生產,實行屯田制,鞏固了國家政權,正是因為他的一系列的措施,保證了國家的安定。
曹操更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他是建安風骨的開創者,對中國的詩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的詩歌中,短句子為主,有很好的韻律,善於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運用了大量的寫實主義,一方面體現了東漢末年的社會動態,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他樂觀的生活態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操
『肆』 曹操是哪裡人
◆曹操和華佗是河南永城人
現代行政區劃變更 曹操、華佗都變河南人專家最新考證發現:曹操和華佗故里均在河南長期以來,關於曹操和華佗的故里的,史書上都稱是在「沛國譙郡」,即今天的安徽亳州。但在剛剛於河南永城市閉幕的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12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卻提出:曹操和華佗的家鄉原來確屬譙郡(安徽亳州)管轄,但按照現今的行政區域劃分,兩人的家鄉已經被劃在河南省境內。
◆曹操的家鄉在今天的永城市新橋鄉
河南省永城市往南14公里的新橋鄉政府北側,有一條澮河,在今天的澮河附近,古時有一個亭子名費(音同畢)亭,所以這里原來叫費亭集,因河上有一石橋,費亭集又名費橋集。清光緒24年,河上增修了一座磚橋——新橋,所以漸稱新橋集。
永城市漢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繼彪告訴記者,如今,新橋鄉的老年人仍稱自己所在的鄉為「費集」或「費橋集」。東漢時曹操的祖父曹騰曾被封為費亭侯,這里就是他的封地。清《永城縣志·古跡志》中記載:「費亭,在城南費橋集。漢建和元年封中常侍、沛國曹騰為侯國,此城即其食邑。」
曹操曾在他的著名散文《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按照今天的行政區域劃分,亳州往東二三十里即進入河南永城境內,所以曹操文中所說的「譙東五十里」,即其老家費亭所在地。
8月18日,記者來到永城市新橋鄉澮河岸邊,雖經歷了近2000年的風風雨雨,但大橋東邊的曹操點將台舊址依然清晰可辨,其夯土層與旁邊的自然土層明顯不同。陪同的永城市漢文化研究會另一位副會長曹長春介紹,在大橋的西邊,南北兩岸有兩個村莊分別叫前營和後營,傳說是以前曹操的兩個兵營駐扎地。
◆華佗故里在永城市龍崗鄉華佗村
據原來的亳縣老縣志記載,同為「沛國譙郡人」的神醫華佗的故里就在城東北45里處,而今天從亳州往東北行23公里,即來到了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華佗村,所以這里確定就是華佗的故里,它原本屬於安徽亳州,1952年,連同整個永城一起被劃歸了河南省。
華佗村原來建有佔地幾十畝的華佗廟,但不幸在文革期間被拆毀,記者8月18日在該村僅見到一塊破裂的方磚,華佗廟舊址上已蓋起了民房。但該村野生的蔓陀羅卻依然很生長得很好,這種植物具有鎮痛、麻醉等作用,相傳是華佗配製麻沸散的原料。而該村關於華佗醫病的各種傳說,更是多不勝數。
◆專家聲音:應按照行政區域變化還原歷史真實
對於曹操和華佗故里如今均在河南境內的說法,參加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年會的大多數專家給予了肯定。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顧問、原副會長朱紹侯教授說,歷史是歷史、現實是現實,曹操和華佗的故里此前屬於安徽亳州固然不錯,但既然行政區域發生了變化,現在劃給了河南,那麼就應該尊重現實,所以今後可以認為曹操和華佗就是河南人。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專家熊鐵基也認為,由於區域劃分和發現新證據等原因,推翻過去的結論是很正常的,歷史研究就是這樣不斷向前發展的。
來自安徽省的專家又是怎麼看的呢?安徽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陳立柱表示,「曹操和華佗的故里今屬河南」這個觀點很新穎,特別是「譙東五十里即屬河南」這樣的論據,有一定的價值。
◆亳州歷史沿革及古代所轄范圍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上古時,「亳」地屬古豫州,秦置譙縣,西漢時,譙縣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東漢時,沛郡改為沛國。建安末年,拆沛國之一部置譙郡,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置南兗州,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改南兗州為亳州。
1993年黃山書社出版的《亳州市志》記載:「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亳州為譙郡,譙縣與谷陽、城父、山桑、臨渙、永城、酇為其屬縣」「唐武德四年(621年),改譙郡為亳州」「唐開元年間(713-741年)亳州所轄8個縣(譙、臨渙、酇、城父、鹿邑、蒙城、永城、真源)」其中的「酇」,就是今天的永城市酇城鎮和酇陽鄉一帶,「永城」仍是今天的河南永城市。1952年,原屬安徽的永城劃歸河南,位於永城的曹操和華佗故里也一並列入河南省的管轄范圍
『伍』 曹操是現在的哪裡人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人(現安徽亳州市),漢族,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其為魏武帝。曹操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兵法,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還有注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2009年,河南省安陽市對外宣稱發現曹操墓,引起轟動和爭議。2012年底,復旦大學用DNA技術確認了曹操家族DNA。
『陸』 曹操是哪裡人
沛國譙人(今安徽亳縣),「譙國譙縣人」是誤寫。
『柒』 曹操哪裡人
譙郡鄪亭(譙郡是今亳州;鄪亭是今永城新橋)
亳州永城鄪(bi四聲)亭(新橋鄉)是曹操故里。
("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
譙東五十里正是今永城市境。
永城劃離亳州引發曹操故里歷史與現代的爭議。曹操是亳州人,更是永城人。
以上河南永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