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很多國內外的科技巨頭都要把資料庫放在貴州
因為貴州的電力資源豐富,斷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貳』 貴陽市聯通DNS伺服器
211.92.136.81是貴州省貴陽市聯通DNS伺服器,首選和備用都填寫此項即可。
『叄』 貴陽市聯通的DNS伺服器地址是多少
貴州聯通寬頻DNS伺服器地址:221.13.30.242;221.13.28.234。
『肆』 蘋果雲服務飄落貴州的三大原因是什麼
北京1月11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蘋果公司近日正式宣布,從今年2月28號起,中國內地的iCloud服務將轉由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也就是說,從那天開始,中國內地的iCloud用戶將享受雲上貴州公司提供的雲存儲服務。
陳金橋:貴州省是中國最早把大數據和雲計算作為戰略性產業來對待的一個國家級的一個示範省,貴州本身是以它的地理條件和當地的政府的政策的吸引。包括他產業比較集聚,越多的科技巨頭在那匯聚,後來者就越容易參考,就越願意去這些地方,它會形成一個大數據的一個生態。
其實,早在幾年前,以亞馬遜、微軟為代表的雲計算廠商就已經紛紛宣布入華。隨著近幾年國際巨頭的加入,中國雲計算市場越來越熱鬧,對於信息安全的監管需求也越來越大。那麼,把這些原本都飄在國外的雲服務都置於我國的監管體系之下有何現實意義呢?
在去年的可信雲大會上,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張建華對雲服務監管政策進行了解讀,重點說明了雲服務企業持證經營的必要性。此外對於外資企業是否可以在境內經營雲服務業務也給出了回復,他表示,這項業務原則上不對外資企業開放,但歡迎外資企業以開展技術合作的形式參與我國的雲服務市場。對此,陳金橋分析,蘋果等公司雲服務入華各大公司一方面是基於對市場的判斷和對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態勢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了政策和法規的要求。
陳金橋:中國其實可以說是現在雲服務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現在企事業單位和我們公民個人對雲服務的使用,就是我們所謂的公有雲和私有雲,跟老百姓關系很密切,他的個人信息包括通訊錄、照片等相當個人化的一些信息都會以加密數據的方式存儲在雲端伺服器上。這種服務本身按照國內的網路安全法和其他的政府的監管政策的要求,其實是必須要有一個境內數據的留置和保護的要求,必須符合法律監管。這是一個國際慣例,並不是中國一個國家這么規定的,國際社會也是這么規定的。
陳金橋說,蘋果公司將雲服務轉由雲上貴州來經營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案例。它只不過是國家和企業加強數據保護、提高雲服務能力、改善客戶需求一個自然的反映。
『伍』 大數據引領貴州邁向新時代
大數據引領貴州邁向新時代_數據分析師考試
大數據是什麼?
大數據概念的提出,至今已過去35年,但是限於數據採集和分析水平的制約,真正的大數據時代,是伴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成熟而來臨的。
簡單說,世間萬物真實的實體,皆可以被採集為數據,變成讓計算機能夠看懂的語言,通過計算機的運算分析,這些摸不著的虛擬數據又能夠服務於人。數據本身成為生產力要素,是大數據時代最典型的特徵。隨著採集能力的不斷提升,雲計算平台的不斷成熟,這個世界的數據化的過程越來越快,顛覆著我們的生活。
所謂發展大數據產業,通俗的理解就是通過多維度採集、存儲、分析和應用數據,找到新的賺錢方式,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
這其中用存儲數據,最容易理解。比如三大通信商數據中心,就是為海量數據提供房子,要住這些房子,就需付出租金。
數據採集,則是通過各種各樣的終端設備獲取原始數據信息,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電子警察,就是採集司機違法行為數據的終端。再比如蘋果公司即將在4月8日推出Iw atch手錶,也是數據採集終端。數據採集可以通過銷售採集終端賺錢,也可以通過海量採集,多維採集等等不同方式賺錢。
數據分析,即按照需求對所採集並存儲的數據,按照需求進行分析,得出相對准確的結果。比如騰訊微信中的廣告推送系統,就是通過採集微信使用者發信情況,行動軌跡,好友組成情況等等數據,分析出哪一類信息更適合向他推送,實現廣告的更有效的投放。
數據應用涉及方面及其廣泛,它可能經過兩次轉化後,變成O2O的線上線下銷售模式,也可能是通過可穿戴設備採集人體數據並分析後,應用為新興的互聯網醫院……
總之,當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傳統產業、行業以及人類的生產生活模式,都將出現重大的變革,舊有格局將被打破,全新的世界就在眼前。
2
大數據改變貴州
貴州發展大數據,是自然給予貴州的厚贈,也是貴州後發趕超的必然抉擇。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讓數據成為必須的生產要素,這給群山環抱的貴州一個重大機遇。只要走在時代的前列,市場會向這里靠攏,機遇如潮般涌動。
當然,也必須承認,自然資源的獨占性這讓貴州搶得了先機。三大通信公司的數據基地選址貴州,給了貴州發展大數據信息產業最初期的平台。那麼問題來了,貴州為何獨受青睞呢?
從根本上看,數據基地是高耗能產業,不僅要求有充足的電力供應,對散熱也有苛刻的要求。建設數據基地有四個必要條件,即豐厚的能源資源,涼爽的氣候條件,匹配的技術和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在我國南方,既能夠滿足能源供給,同時也有涼爽氣候的地區,唯有貴州。雖然,在技術和人才方面,貴州有所欠缺,但這些條件屬於可以改變的軟體條件,而能源和氣候,則是獨占性資源。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看,自然稟賦本身倒逼著貴州走進了大數據時代。
值得慶幸的是,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層決策者們,敏銳的捕捉到時代的氣息,在最初平台開始搭建時,貴州的變革也在悄然發生。
全國最早的大數據發展規劃,全國第一部促進大數據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全國第一家省級政府部門開放政府數據,全國第一個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等等一系列政策的相應出台,讓貴州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奔跑在先,貴州怎麼做,其他地方跟著學,歷史上從未領先的貴州在大數據元年,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榮光。
如今,貴州大數據產業方興未艾,大數據帶給貴州什麼?我們將為您逐一盤點。
3
貴州答卷
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總量突破千億。2014年,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實現規模總量1460億元,同比增長62%。
市場主體加快發展。2014年,電子信息企業共1721家,較2013年底增加400餘家,新增大數據及關聯產業注冊企業263家。以貴州朗瑪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業加快轉型成長,朗瑪取代茅台成為滬深兩市單股股價最高的上市企業。
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電子信息產業中佔比19.3%,較2013年底提高了4.2個百分點。
不斷增加就業,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現有從業人員數約7萬人,2015年全省從業人員可實現同比翻番。
信息消費高速增長。在電商方面,貴州淘寶用戶數近三年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貴州網民微博微信使用率、農村地區網民比例、社交網站應用比例、手機上網普及率等數據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貴陽市手機擁有率超過100%。全省全年信息消費規模375億元,同比增35%。
出省帶寬能力迅速提升。2014年出省帶寬達到2100Gbps,比2013年700Gbps擴大1倍多,超出預定目標300Gbps。今年有望達到3000Gbps。
貴陽、遵義、安順、貴安新區本地網並網升位,實現通信同城化。
貴州成為大數據產業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區域。網路、惠普、浪潮、神州數碼、中國普天等信息產業龍頭企業也紛紛與貴州省開展合作,包括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中國普天董事長邢煒、惠普中國區董事長毛渝南、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戴爾全球副總裁黃陳宏等到貴州開展專題考察調研及合作洽談,加大了在貴州投資的意向和力度。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電訊國際、屈臣氏到貴州洽談擬選址建數據中心。
貴州大數據產業開始引領全國。工信部同意貴州創建國家級貴陽·貴安大數據集聚發展示範區,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正在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交通部、水利部、國家旅遊局等部委到貴州考察選址,有意將多個國家級大型資料庫落戶貴州。浙江、河北、新疆、吉林、青海、湖北等六省區和英國領事館來貴州考察交流大數據產業發展相關經驗。
大量電商平台項目啟動建設。億贊普跨境電子商務、北京恆言觀山湖電子商務創業基地、九州通醫葯集團西南醫葯流通行業電子商務平台、北京電商置業電子商務(北京)總部基地、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西部工業基礎件電子商務交易中心等電商平台落地建設。
互聯網數據中心加快建設。三大運營商貴安數據中心一期機房將於今年6月通電,陸續投入使用。申黔互聯、中電翼雲、翔明科技、中安永恆等企業自建數據中心投入使用。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與貴陽高新區簽署協議,投資120億元共建大數據產業園,其中IDC數據中心規模為20萬台伺服器,投資100億元。
「雲上貴州」系統平台上線運行,數據交換交易機制正在探索。
7朵雲」第一批41個應用系統已全部遷上「雲上貴州」,實現了應用。電子政務雲將省政府、省經信委、畢節市政府、南明區政府等共26家單位門戶網站以及貴陽、遵義、安順等五套辦公系統已遷入「雲上貴州」平台。
30萬坐席的「黔中聲谷」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建設。貴陽呼叫中心產業和服務外包示範基地、貴陽呼叫中心教育培訓體系與呼叫中心實訓基地、黔北縣域「務川、正安、道真」呼叫中心示範基地等一批呼叫項目啟動建設,貴陽市已形成2.2萬席規模。
3D列印在貴州首次生產。「土生土長」的高新翰凱斯(Flexbot)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產的3D列印多旋翼飛行器,產品銷往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富士康貴安廠區產品已下線,實現了平板電腦等多個「貴州造」零突破。
5
解密7+N朵雲
7朵雲,N多雲,每天電視,報紙,廣播輪番轟炸,7+N朵雲到底是什麼呢?它是基於「雲上貴州」雲服務系統,助推貴州大數據產業大發展的分項雲平台。
「雲上貴州」系統平台是貴州省委省政府為推進政府數據資源整合、共享、開放和利用,推動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自主搭建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同時也是全國首個省級政府主導搭建的數據統籌管理、交換、共享的雲服務平台。
平台依託貴州聯通IDC機房,購置國產伺服器、交換機等設備,採用阿里飛天雲技術構建的彈性計算集群、開放存儲集群、負載均衡集群和關系型資料庫集群。平台單個基本集群具備超過12萬核計算資源、100PB存儲資源、500TB內存資源的服務能力。
「雲上貴州」系統平台主要面向省內外政務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提供雲計算、雲存儲和寬頻資源等服務。服務范圍包括:基於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各類政務應用系統、基於互聯網公共服務的各類應用系統。目前平台已正式為貴州省電子政務雲、貴州省工業雲、貴州省智能交通雲、貴州省食品安全雲、貴州省智慧旅遊雲、貴州省環保雲、貴州省電子商務雲等「7+N」雲工程提供雲服務。
7+N朵雲就是大數據信息產業每個領域的龍頭,收集、儲存、分析相對應領域的所有數據,解決一個領域的大數據應用。按照規劃今年7朵雲每朵雲至少應該培育10家以上的大數據企業,助推貴州經濟社會發展。
6
貴州大數據企業正在創造新世界
初中生的傑作— 建築工程智能安全監管平台
遵義市有1500多家建築企業,每年發生的建築安全事故,讓政府很頭痛。只有初中文化的孫驍研製了一套全新的大數據建築工程智能安全監管平台,該平台採取在工地安裝多個多種安全探測器,採集大數據並分析報警至三層監管系統。平台去年在遵義700多家建築工地試用後,取得令人震驚的成績,凡安裝這套大數據系統的工地,沒有出現一起嚴重的安全事故。
北斗雲— 基於北斗導航技術的交通雲感知與位置服務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工程是我國國家層面上的戰略部署,去年中安永恆(北京)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貴州建設北斗雲系統,並用於中石油貴州片區油罐車定位管理,取得良好成效。不僅創造了經濟價值,也符合國家戰略需求。
夠近— 國內首個傳統商超電商化一站式服務平台
雖然網路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跨區域購物的需求,但是我們身邊的便利店,卻變化不大,它和發達地區的便利店還有很大差距。夠進公司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誕生的。公司由三個年輕人投資100萬創立,他們的先期目標是通過大數據分析,並集中采購優質商品,讓更多更好的品牌進入貴州的便利店,讓品牌和消費者變的夠進。當夠進做到足夠大的時候,產品生產企業通過夠進就能夠直接和消費者對接,大眾消費的實體店面臨重新洗牌。
淘數— 讓數據分析簡單化
數據交換或交易的價值怎麼確定?目前國際上有一套公認的分析系統和標准,不過可惜的是,這系統對於外行人來說簡直如天書。貴州淘數公司,就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將數據分析體系變成簡單化的軟體,讓使用者很快就能學會使用,並分析數據。該軟體的推出,其意義就好比微軟把basic語言變成dos,再把dos變成了windows窗口界面。
朗瑪— 致力打造首家互聯網醫院
去年年末,朗瑪公司全資並購國內最大的醫療服務互聯網平台— 39健康網。這是朗瑪公司著力於大數據健康產業的發端。基於39健康網線上平台,朗瑪公司將推出線下可穿戴醫療監測設備,通過設備搜集病人的血壓、血糖、睡眠、飲水情況等諸多信息後,反饋至線上進行數據分析,根據分析結果,提醒病人是否需要就醫,以及該注意的情況。當然,完全的線上醫療是不可能的,畢竟醫療和人息息相關,必須有線下的醫院進行服務支撐。朗瑪公司正在積極對接相關單位和醫院,希望在今年內創辦貴陽第一家互聯網醫院。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引領貴州邁向新時代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陸』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貴州被稱為中國的大數據「矽谷」,三大運營商、華為、騰訊、蘋果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為什麼這些 科技 巨頭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數據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高能耗」 ,電力成本是整個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來自於伺服器等設備的供電,另一半來自於機器設備散熱的「空調費」。
從氣溫和能源來說,貴州是公認的中國南方最適合建立數據中心的地方。貴州常年氣溫保持在14℃到16℃,即便最炎熱7月份,平均氣溫也只有23.7℃,是伺服器等設備運行最合適的溫度。
根據華為的說法「大數據基地建在北京需要1塊錢1度電,貴陽只需要4毛。 我們不需要什麼優惠政策,放在貴州,建成運行後一年可以節約上億的電費 」。
2013年是中國「大數據元年」,大數據的到來,貴州和北上廣的等一線發達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貴州專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用於支持貴州大數據的發展。2014年開始,貴州鼓勵獎政府部分的數據遷移到雲端,即「雲上貴州」,除了特殊需求,不再自建機房,這個在全國范圍內都是超前的。
貴州通過政策上的引導,明確了兩大基礎工程: 一個是數據中心,一個是呼叫中心 。數據中心方面,三大運營商、華為、阿里巴巴、騰訊、蘋果等紛紛將南方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呼叫方面,華為、螞蟻金服等都將客服中心放在了貴州,貴陽的呼叫中心坐席達到了30多萬席。
總之,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貴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精準有利的政策支持是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兩大法寶。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微軟2018年6月搞了一個名為 Natick的實驗性項目。這個項目非常有意思,微軟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海岸線附近的水域中,部署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在一艘長 40 英寸的船內部署了12個機架和864 台伺服器。
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是,VerneGlobal公司和Advania公司在冰島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冰島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首選,冰島正在打造零碳的綠色數據中心產業
不知道有沒有人路過華為的數據中心,在華為的一些數據中心,冬天路過的時候,數據中心上雲蒸霞蔚,蔚為壯觀。所以,對於數據中心而言,選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散熱。數據中心所處的位置,如果氣候常年涼爽,對於數據中心而言,可以顯著降低整體能耗,節約大量散熱所需的能源費用。
如果有朋友去過運營商的機房也可以看到,運營商的機房一般都是沒有窗戶的,這是為了避免夏天太陽直射產生的熱量,所以散熱是數據中心的基本需求。微軟之所以做實驗把數據中心建在水下,也是看重了水下良好的散熱條件
數據中心的能耗需求也是剛需,因為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轉。冰島為何成為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的熱門地點,是因為冰島的天氣涼爽,而且冰島的地熱非常豐富,冰島的地熱發電滿足了全冰島的用電需求並且還有所富餘。所以能耗一向是數據中心的剛性需求。以前傳說四川大渡河畔是比特幣的礦機的挖礦聖地,也是看重了四川富餘的水電資源
我們再看看貴州,當地常年氣溫涼爽,在夏天幾乎不用空調,可利用自然條件冷卻伺服器;而且貴州水電裝機量排在全國第四,有充足且便宜的電力資源提供,這些都為貴州作為數據中心建設的最佳地點提供了絕佳的支持
華為在貴州的數據中心,甚至挖空了一座小山,在山腹里建設數據中心,將會更加涼爽,很有可能採用自然散熱方式,就可以滿足數據中心伺服器的散熱訴求。所以貴州建設數據中心,是得天獨厚的
大家好!
為什麼長期以來沒有什麼發展機遇的貴州,能夠成為中國大數據中心。
世界各大巨頭公司紛紛把自己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這塊自古以來就荒涼落後的西部山區中。
作為在貴州呆了很長時間的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核心點符合建造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裡的設備都是極其昂貴的設備,那可是公司的真金白銀。更何況比設備更貴重的核心數據、科研成果,更是無價之寶。作為一個公司戰略級資產,最核心的考慮點應該是天災原因。天災面前人人平等,天災面前,一切白費。而貴州省在下面幾個可以說在世界上都是得天獨厚的:
1.地震:地震應該是對數據中心,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但,有史料記載以來,貴州好像沒有發生過地震活動。不像現在四川和雲南地震頻發。
2.水災:貴州林密,溝深,只要選址得當,完全不用擔心像長沙那樣被水漫金山。
1.貴州地處中國內陸,東挨湖南,北接重慶四川,西連雲南,南抵廣西。屬於中國的內陸地區。
2.貴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被群山環抱,交通閉塞,很少有戰亂,非常穩定、孤僻、獨立的地方。如,席捲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貴州就幾乎沒有受到炮彈的打擊。解放戰爭更是一個地區,一個團就解放了。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分平」,一直是貴州寫照,地處亞熱帶,但有處於雲貴高原中心地帶,而且高原也不太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氣溫常年維持在10℃~30℃之間。對高耗電的大數據中心來說,無形中降低了大量的電費成本。
大自然的空調房,溶洞
貴州是一個資源缺乏的省,煤炭,鋼鐵,石油等都幾乎沒有,但唯獨水資源豐富。烏江,清水江,赤水河,盤江等等。有高原帶來的巨大落差,非常便於水電站的建立。在70十年代,很多農村都是通過自建水電站,發電自給自足。
這是貴州擺脫落後的機會,騰飛的起點。由衷為故鄉高興。
2015年,首個國家級數據中心——災備中心落戶貴州。之後,富士康、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在貴州省建設了數據儲存中心。中國電信雲計算貴州信息園、中國移動(貴州)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貴安雲數據中心,都在貴州建成並運營。
直到去年蘋果公司還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在貴州建立一座用於儲存蘋果用戶上傳信息的數據中心。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大佬們究竟是看上了貴州的什麼?這當中究竟有什麼奧秘呢?
首先要建立數據中心的話,就要有相當多的計算機設備,如果要全部運行電費將成為一個龐大的開支。這些公司雖說不差錢,但是也要省錢呀!貴州被稱為南方電網的「電池」,這里的電費相當便宜。
數據中心高耗能的特點不僅僅對電力要求高,對散熱能力也有要求。電力成本中還有一半的支出是空調費,要藉助空調給電子設備散熱。而貴州的地理優勢就出來了,貴州常年氣溫保持在14℃到16℃,數據設備運行最為合適的溫度,這又給省了一筆空調費了。
因此不僅僅是網路安全很重要,數據中心所處的地理方面也要很安全才可以。像四川盆地這種地震頻發的地區,或者是沿海一些台風頻發的城市,就非常不適合建立數據中心。貴州地區一般不怎麼發生自然災害,所以國家和各大企業都將目光投向了這片「福地」。
第一,省錢。
數據中心常年都有機器在運轉,為了保證這些機器正常運轉,需要及時給機器散熱,不然很有可能被燒壞。而貴州天氣適宜,常年氣溫在20℃以下,給機器散熱並不需要用很多電,甚至不需要空調,用自然風就能讓機器的溫度降下來,可替公司節省一大筆電費。
機器的防塵處理也非常重要,貴重環境很好,污染程度並不重,公司還可節省一大筆防塵費用。所以在貴州建造能夠為公司生下一大筆開銷,雖然說這些公司每年賺的錢都有很多,但也不能用在明明可以節約的地方。
『柒』 為什麼微軟要把數據中心設在水下數據中心製冷有多花錢
數據中心和普通的電腦不同,發熱量是十分巨大的,為了保證數據中心穩定運行,數據中心需要配置強大的散熱系統,而散熱系統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一個正常運行的數據中心,電力成本就要佔到總成本的20%,而散熱系統正常運行消耗的電力成本佔到總耗電成本的40%左右,所以數據中心的散熱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微軟將數據中心設置在水下,可節省大量的電力成本,大幅提升數據中心的經濟效益,另外減少了對於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更有利於環境的保護。
一個數據中心的成本中,電力成本佔了20%左右,其中電力成本中的42%是用來散熱的。因此,谷歌、facebook、IBM等 科技 巨頭將數據中心建在了冰島、芬蘭等國家。微軟為了減少數據中心的散熱成本,嘗試將數據中心建在水下。
數據中心製冷有多花錢?
根據IDC的統計,數據中心的平均使用年限是9年,一個數據中心的電力能耗成本占據了所有成本的20%。這些消耗的電能,大約有47%進入了伺服器,是有效的能耗,而42%的被散熱能耗消耗了。
這里了解一個數值,PUE(電能使用效率)是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消耗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PUE=總體能耗/IT設備能耗
可以看出,這個數值越接近1,能源效率越高。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新建的大型雲計算數據中心的PUE值小於1.5。其中,製冷消耗的電力占據了伺服器電力消耗相當大的比重。
微軟的水下數據中心
微軟的水下數據中心,由很多白色的鋼桶組成,外表覆蓋熱交換器,內部是一個數據中心計算機架,裡面加註了氮氣。這種「海底膠囊」可以停留在海底長達5年的時間,期間不需要維護。
還要一點,它可以從海水運動中收獲電能,而且這種海底膠囊散發的熱量也很少,不會影響到海洋環境。
總之,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企業IT基礎設施建設飛速發展,伺服器機櫃不斷增加、機房動力系統、空調系統等設施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時能源效率低,耗電量大,電費支出高等。如何能夠降低PUE,是數據中心建設需要考慮的,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花式降溫法。
數據中心放在水下,似乎解決了散熱問題,可是投資大,維護困難,微軟是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得不償失呢?
圖源來自NYTimes:
早在2014年,微軟就有此設想,2015年微軟將伺服器塞進了一個「圓柱體的膠囊」,在10米深的海水裡,時間超過了大家的預期。
之所以放入海底,真的能夠帶來好處嗎?
不可否認:維修成本,故障突擊都會對於微軟有不小的影響。
在2018年,微軟將Northern Lsles數據中心投入到蘇格蘭奧克尼群島,並且使用風能潮汐能以及太陽能解決用電問題。
而在伺服器中通過使用散熱管,注入海水,完成冷卻效果。
現在我們對於微軟的這台水下伺服器的表現如何還是會比較期待的,畢竟這確實有助於微軟開創全新的散熱模式,雖然維護和外殼耐久度都會成為問題。
其實,國內大部分企業將數據中心放在了貴州,就是看重貴州的均衡氣候和電力資源等等,所以散熱和電力確實是一個數據中心的難點。
關於微軟公司在IT領域所獲得的成就,想必大家也都了解,比如最讓人耳祥能熟的就是windows系統和Surface筆記本電腦了,用戶在使用這些產品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核心資產),所以微軟就有必要建立數據中心,但是對於數據中心來說,也是由大型伺服器組成的,所以它們在運轉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溫度,而溫度又是硬體的「第一殺手」,因此必須要解決散熱問題!
曾經有數據表示,微軟數據中心的 電力成本為20%,而熱耗就占電力成本的42% ,所以說這個花費是巨大的,但把數據中心建立在水下,就可以通過專門的散熱設備,來減少成本的支出了,而且是一勞永逸的事!
再比如騰訊公司的數據中心,為了減少成本的支出,就把它們建立在了貴州省貴安新區的兩座山體上(預計存放30萬台伺服器),因為 山洞結構可以散熱,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也是為了散熱),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准足球場還有富餘。
微軟要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附近沉沒一個像集裝箱一樣大的數據中心,不僅需要廉價的電力,免費的散熱設備,還需要接近世界一半人口的居住地。建在這里的最大希望是,能夠有一個真正低溫且成本便宜的數據中心,運行更頻繁且發生故障的次數更少。
更節省資源
為伺服器建造潛水艇聽起來可能很昂貴,但是考慮到總體擁有成本,其中大部分是前期准備,管理微軟研究項目的本·卡特勒在接受采訪時對數據中心知識說。他說:「我們認為該結構可能比今天的數據中心更簡單、更統一。雖然所有這些都仍然是假設的,但是最終期望實際上可能會有成本優勢,更便宜。」
將計算機置於水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僅對於Microsoft而言。海洋科學家已經做了很長時間了,但是還沒有大規模地這樣做。海洋工業在建造大型結構,冷卻船舶發動機以及處理在水下表面堆積的藤壺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卡特勒說:「與人們幾十年來在海洋中所做的事情相比,我們所做的事情相對溫和。我們處於相對較淺的深度,而且這數據中心相對較小。」
供應鏈已基本到位
微軟可以利用其硬體專業知識和供應鏈,用商品伺服器填充水下數據中心。實際上,「 Northern Isles數據中心」中的12個機架,864個伺服器和FPGA板是來自旱地上的Microsoft Azure數據中心。圓柱形外殼是由一家知名的海洋工程公司Naval Group製造的,如果這個想法得以流行和可實施,就可以批量生產和運輸。
卡特勒說,時間框架和經濟性與在陸地上建立數據中心大不相同。「不是建設項目,而是製造產品,它在工廠中製造,就像我們放入其中的計算機一樣,現在我們使用標準的物流供應鏈將它們運送到任何地方。 然後還需要乘坐渡輪穿越英吉利海峽,穿越英國,再乘另一艘渡輪到奧克尼群島,然後將其裝在駁船上進行部署。
能夠更快地部署不僅意味著更快地擴張,還意味著沒有提前花錢。卡特勒說:「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18個月或2年的時間才能建立新的數據中心。想像一下,如果我只是將它們作為標准庫存,那麼我可以在90天內迅速將它們送到任何地方。現在資金成本有很大不同,因為不必像現在這樣提前建造東西。只要我們處在這種模式下,我們的Web服務以及隨之而來的數據中心都將呈指數級增長,那就是巨大的杠桿作用。」
停機也可以節省保修
在將所有伺服器替換為新伺服器之前,一次將數據中心停機5到10年與許多雲伺服器的生命周期沒有太大區別,隨著新硬體的出現,雲伺服器可能會重新用於不同的服務。五年的承諾意味著可以節省更多的預付款。
卡特勒指出:「如果還是維持舊的方案,保修成本可能很高。就我們而言,也許我們會把它退回給供應商,但這種維持不下去。」因為這些保修成本很高,每個組件供應商都必須保持所售組件的庫存,以保證產品使用壽命。他解釋說,英特爾可能每年都會推出一種新晶元,但是它必須保持五年來的庫存。「就我們而言,一切麻煩都消失了。我們將其放到那裡,我們就完成了任務。我們永遠不會再找供應商說更換該磁碟驅動器,因為到了五年後,我們也不用管理這些東西。」
規模可大可小
盡管Orkney數據中心是單個模塊,但Cutler設想將多個模塊連接在一起以實現規模化,也許需要一個用於連接和配電的中央節點,將它們像常規數據中心中的機架排一樣對待。容器間延遲將類似於大型數據中心網路中的延遲。一些較大的Azure數據中心相距一英里。
Microsoft數據中心中的每個機架頂交換機都連接到骨幹交換機,這些骨幹交換機在該行的所有機架上串擾。下一級,主幹交換機彼此交叉連接。「這些東西之間可能有相當大的距離。如果我們在水中放很多,那就沒什麼不同了。」
在邊緣部署中,單個模塊可能是Azure Stack的理想選擇,該Azure Stack可為越來越多地部署在海底的勘探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平台處理地震數據。
綠色資源潛力
一旦水下數據中心啟動並運行,電力和冷卻成本就會降低。Project Natick的第一個小得多的版本(Microsoft研究工作的代號)具有一個帶有不同閥門的歧管,以使團隊可以嘗試不同的冷卻策略。PUE為1.07(Microsoft最新一代數據中心的PUE為1.125)。據卡特勒估計,如果沒有歧管,該成本將低至1.3。
另外,這一次沒有外部熱交換器。他說:「我們正在通過機架後部的熱交換器將原海水吸入並再次排出。」他指出,這是用於冷卻船舶和潛艇的相同技術。水流的速度應阻止藤壺的生長。該冷卻系統可以應對非常高的功率密度,例如用於重型高性能計算和AI工作負載的裝有GPU的伺服器所需的功率密度。
北島數據中心利用了歐洲海洋能源中心的潮汐發生器。Microsoft設想將海洋數據中心與這些離岸能源一起使用。但是未來的版本也可能擁有自己的發電能力。
「潮流是一種可靠的,可預測的東西;我們知道何時會發生。」卡特勒說。「想像一下,我們有潮汐能,我們有電池存儲,因此您可以在整個24小時周期和整個月球周期內保持平穩行駛。」
代替備用發電機和裝滿電池的房間,Microsoft可以過量提供潮汐發電量以確保可靠性(例如,潮汐渦輪機由13台代替了10台)。「最終您會得到一個更簡單的系統,該系統是完全可再生的,並且具有最小的佔地面積。」
沒有增加本地資源的負擔
這種設備使用海洋供電和製冷的環境影響相對較小,這使得在更多地方部署數據中心變得更加容易。
現代數據中心的製冷更多地依靠水而不是電力。卡特勒解釋說:「過去用於冷卻的功率令人難以置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已經能夠將功率大幅降低。但是水被用來增強冷卻效果。」
數據中心通常有一條通往城市供水的管道,這在發達國家的許多地方都可以,但在其他地方則沒有。卡特勒和他的團隊喜歡這樣的想法:將數據中心帶到發展中國家的某個地方,而不會對當地的水或電力供應施加任何限制。「對電力網沒有壓力,對供水沒有壓力,但是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計算機資源。」
微軟的海底數據中心就有點像谷歌在南極的數據中心,這些地處特殊地理環境的數據中心都有很多的優勢,比如:
1、海底擁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和土地面積,在海底建設數據中心根本不用擔心以往在陸地上建設數據中心遇到的種種問題。
2、節能節電,這應該是海底數據中心最大的優勢,畢竟一座數據中心最大的運營成本就是電費,如果溫度高還需要更多的散熱空調產生的電費,但是在海底,不僅基礎溫度低,而且水冷散熱也能大大降低數據中心的溫度,所以把數據中心建在海底,對於微軟的製冷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這也有利於客戶。
3、運輸成本低,海運是最廉價的運輸方式,建設過程中物流成本較低。
4、很多人可能覺得海底數據中心維護起來很麻煩,還得潛水,但是實際上維護成本並沒有想像的高,因為機房可以升出海面維護,並不需要潛水。
所以說,數據中心如今根本不需要在大城市或者發達地區建設,就像貴州大數據把機房放在山上,除了安全戰略以外,海拔高的地方溫度低,散熱方便,而且還有便宜的水電可供使用,微軟把數據中心放在海底也是處於類似的考慮,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在海底部署數據中心的公司也可能越來越多。
現在的眾多的高 科技 企業都在做一個共同的新方向,就是在數據中心業務上將屬於本企業的核心數據來說,都是將本企業的數據中心沉入海底,那麼下面和大家一起來說一說為何這些高 科技 企業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利用海水的低溫來為數據中心來散文,從而能夠減少電能的消耗,很多用戶可能對於這個原因是比較模糊的,認為這些高 科技 企業的收入都是非常的高的,而對於這些電能的資金消耗又會有怎麼樣的在乎的,其實這個還是有一定的理由的,因為這些龐大的數據中心所能夠產生的熱量是非常的大的,如果是建設在陸地上的話,那麼必須要有一個專門為之散熱的裝備。
而且這些專門散熱的裝備來說,其實每年所要消耗的電能來說,其實無疑是巨大的,即便是對於收入很多的高 科技 企業來說,其實一筆不菲的支出,所要想辦法能夠減少支出,也是這些企業要想的辦法。
曾經有這樣的一組數據說,這類型的數據中心來說,其總共包含有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還有重要的就是能源成本,而其中的電力損耗的成本就需要達到所有成本的20%左右的份額,所有這就是為何眾多高 科技 企業將自己的數據中心放在水中的重要原因。
從這方面就能夠看到,其實企業的數據中心的製冷消耗的電力所佔據的比重也是很大的,而將數據中心放到水中,一方面能夠降低電能的耗損,另外一方面還能夠使得自己的數據中心更加安全。
最後,對於說高 科技 企業將自己的數據中心放到水中的這樣的做法來說,在這里給大家做一個總結,其實本質的原因就是為了能夠給企業節省費用,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更加能夠保護器安全性,那麼大家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們一起探討!
微軟每天都要運行大量的數據,所以數據中心就是微軟的大腦。隨著計算能力的提高和運營速度的加快,公司的數據中心可以正常運行。良好的散熱條件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做好熱處理工作外,還必須考慮降低能耗和降低企業成本。
研究發現,運行一個單一的數據至少佔電力成本的20%,而熱耗散占電力成本的42%。如果你每年投入資金來處理操作數據所產生的熱量,其成本無疑是巨大的。散熱不好,機器會出故障,整個系統會癱瘓,散熱是必要和重要的。
讓我們看看一些最常見的散熱方法,風冷,液體冷卻,半導體和化學製冷。其中,空冷和液冷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半導體和化學製冷成本高、大量使用成本高、耗電量大等優點。與公司利潤的目的相沖突。因此,最好選擇一種低成本的散熱方式。在液體冷卻的情況下,水是最好的冷卻工具。水的蒸發吸收熱量,這是眾所周知的物理原理,也就是說,微軟把數據中心放在水裡,而不是電里來散熱。同時帶走大量的熱量,節能環保,操作簡單方便。
作為冷卻工藝這碗飯吃了快20年的專業人士,毫不客氣地說,專家在數據中心冷卻方面過於幼稚,當然也包含微軟與臉書在內。
一、對數據安全的恐懼,導致能源浪費:馬雲提到,阿里數據中心停用一分鍾可能有幾個億的損失。
實際伺服器核心發熱件正常工作溫度是80度,即使按60度控制,仍然遠遠達不到強制製冷的工藝條件。這個溫度是自然冷能就可以控制的范圍。自然冷能的合理能耗小於發熱量的2%,對應PUE為1.02。再低已經沒有意義,不如在伺服器方面挖潛。伺服器晶元之外降耗10%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
二、沉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