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曙光5000A的超級伺服器
軟體系統
操作系統
曙光1000的操作系統是以UNIX為基礎的。計算結點上的操作系統是一個微核心操作系統,支持虛存管理、trap處理、作業管理和消息傳遞,而將文件服務作為Client運行於用戶空間。 服務結點的操作系統以Mach2.6為基礎,支持多線機制。它主要用於系統的管理,即節點機的分配。I/O結點運行並行文件伺服器PFS。這兩類結點與計算結點有相同的消息傳遞界面。 曙光1000採用帶流量控制的消息傳遞協議,這種協議既是高效的又是可靠的。
並行優化編譯器及工具
結點程序編譯優化分為源程序級和目標代碼級。對於前者,採用了循環交換、循環合並和循環條塊劃分等措施。對於後者,曙光1000充分利用i860流水線、雙指令與雙操作模式和浮點Load指令實現了循環向量化。這兩種級別的優化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Autopar是我們研製的自動程序並行化工具。它能識別並行循環,進行數據分割,最後得到循環級並行的並行FORTRAN源程序。 並行程序可視化工具是為曙光1000研製的,也可以移植到其他MPP系統。用戶通過它能觀察到程序動態進行狀態,包括通信情況、負載平衡情況以及有無死鎖發生等。
並行編程和調試工具環境
為方便用戶編制和運行並行程序,曙光1000移植改造了NX、EXPRESS和PVM三種主要的界面和工具環境。NX是Paragon系統採用的一種並行用戶程序界面,EXPRESS和PVM是都國際廣泛採用的並行程序編程和運行環境。 並行程序調試器分為源程序級調試器NDB和匯編級調試器ADB。它們的主要功能有顯示、設置和清除指令碼(或數據)斷點,讀寫內存,單步或連續執行程序,以及接收和傳遞當前進程現場內容,還能對多個結點上的程序進行調試。
並行文件系統PFS
曙光1000的多個I/O結點運行PFS文件伺服器,支持用戶讀寫文件的並發操作,增加了讀寫文件操作時同時工作的I/O通道數目,以便提高系統總的I/O帶寬。
曙光2000-I超級伺服器
曙光2000-I超級伺服器是國家863高技術計劃在信息領域的重大成果,於1998年12月通過了國家科學技術部主持的鑒定。它的總體水平達到了90年代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面如機群操作系統、集成化並行編程環境和伺服器聚集軟體等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它的一些關鍵技術如單一系統映象、全局文件系統等有重要創新,是一個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它是繼曙光1000、曙光1000A之後推出的又一高端的面向大規模商業應用、網路信息服務和科學計算的通用並行計算機系統。
㈡ 按計算機的分類國產曙光三千型計算機屬於什麼
曙光3000是一種通用的超級並行計算機系統,目前性能最高的國產超級伺服器,系國內高端高性能計算機的主流產品。
曙光3000具有豐富而完善的軟體系統,包括機群管理系統:通信系統、系統管理、資源管理、文件系統和伺服器聚集系統);系統配置有標準的C、C++、Fortran等主流編譯器,支持串列程序、消息傳遞程序、SMP多線程程序、分布式共享虛存等多種編程模型;系統同時提供了PVM和MPI並行程序設計環境,串列程序自動並行化工具,並行程序監測工具和並行數學庫函數。可支持大量現有的並行程序。
它兼顧大規模科學計算、事務處理和網路信息服務,具有先進的機群體系結構。該系統實際運算速度高,內存容量大,功能強,實現了高性能和通用性的和諧統一。系統提供三套連接網路,用做高速並行計算、文件傳輸、系統管理、接待用戶請求。另外,還有兩套串列網路,用於監控系統的各種狀態。
㈢ 伺服器系統是和普通的電腦系統有什麼區別如題 謝謝了
電腦系統全部是用windows系列(如今主流XP,WIN7,vista),伺服器系統有兩類,一類是windows系列(2003,2008),這兩個系統跟電腦的區別不大,只是更適合作為網站、郵件或者文件伺服器應用,在多媒體方面的功能要少一些,可以說比較專業。而伺服器的另一類系統就是linux,這是最專業的系統,不適用於家用電腦或筆記本。具體的功能可以上網路查閱一下,那裡更專業。
㈣ 伺服器是什麼 伺服器有哪些類型
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是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為網路環境里的客戶機提供(如PC) 共享資源(包括查詢、存儲、計算等)的高性能計算機,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CPU 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I/O 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伺服器的構成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和通用的計算機架構類似,但是由於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務,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
在網路環境下,伺服器主要為客戶機提供:Web應用、資料庫、文件、列印、存儲、計算等服務。簡單的說,伺服器就是在網路中為其他客戶機提供服務的計算機。
伺服器類型:
按照外形結構劃分:塔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刀片式伺服器、高密度伺服器、機櫃式伺服器,五種類型。
按照應用層次劃分: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
㈤ 資料庫系統體系結構除了早期的主機-終端結構外,還有什麼、什麼和分布式三種
軟體系統的體系結構經歷了主機終端模式、客戶機/伺服器(C/S)模式、瀏覽器/伺服器(B/S)和多層分布式結構。
主機/終端結構:
早期計算機系統多是單機系統,多個用戶是通過聯網終端來訪問的,沒有網路的概念。即所謂的主機分時系統。連接的終端完成沒有事務處理的能力,只是輸入和顯示信息。所有的事務處理功能完全放在主機上進行。因此主機的負載很重,整個系統的事務處理能力全部取決於主機。目前主機/終端模式逐漸被淘汰。
兩層結構——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
早期的C/S結構是一種典型的兩層結構,按照各自實現功能的不同,將應用程序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用於處理資料庫,稱其為伺服器部分;另一部分用於處理應用程序、請求服務,被稱為客戶部分。客戶部分負責執行前台功能,如管理用戶介面、數據處理和報告請求等,而伺服器部分執行後台服務,如管理外設、控制對共享資料庫的操縱、接受並應答客戶機的請求等。
C/S結構的工作原理是:用戶通過應用程序向客戶機提出數據請求,客戶機通過網路將用戶數據提交給伺服器,伺服器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執行數據處理任務,然後把經過處理後的用戶需要的那部分數據,傳輸到客戶機上,最後由客戶機完成對其數據的加工,並將加工結果提交的伺服器。
瀏覽器/伺服器結構(B/S結構):
B/S本質上也是一種C/S結構,它是傳統的兩層C/S結構在Web上的發展。相對於C/S結構而言,B/S結構是把原來在客戶機一側的應用程序模塊與顯示功能分開,將應用程序模塊放在Web伺服器上,客戶端只需要安裝瀏覽器就可以了,這樣將系統業務處理部分統一放在Web伺服器上,客戶端只起到與用戶交互的作用。
B/S結構的工作原理是:Web伺服器接受瀏覽器的Web請求,並處理Web頁面請求,同時將數據請求通過資料庫介面轉換成資料庫伺服器能接受的形式(如SQL),只會送到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根據數據請求執行相應的資料庫操作(如查詢、統計、修改)
㈥ 伺服器是什麼
常見的1U伺服器
什麼是伺服器?
首先我們來看專業上伺服器是怎麼樣定義的,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也可以這樣講,伺服器指一個管理資源並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軟體,通常分為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和應用程序伺服器。運行以上軟體的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也被稱為伺服器。相對於普通PC來說,伺服器在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計算機有所不同,在質量與處理器數據性能上更出色。
專業數據機房伺服器中心
如果覺得以上專業講述伺服器是什麼不好理解,沒關系,筆者這里通俗的為大家再介紹下,簡單的說,伺服器和電腦功能都是一樣的,我們也可以講伺服器稱之為電腦,只是伺服器對穩定性與安全性以及處理器數據能力有更高要求,比如我們每天瀏覽一個網站,發現這個網站每天24小時都能訪問,為什麼呢,原因在於網站伺服器不能關閉,要保證長時間穩定運行,並且要承受很多人同時訪問,因此伺服器在穩定性、質量以及性能方面要比普通電腦有更苛刻要求。比如我們電腦如果一年四季不關機,可能很容易壞掉,但針對個人計算機,不可能這樣做,因此電腦硬體的設計要求相比伺服器要低不少。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其實伺服器就是比我們一般電腦更高級的電腦,再各個硬體上擁有更高標準的做工,伺服器內部硬體和一般電腦一樣,均是由CPU、內存、主板、顯卡、硬碟等組成,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伺服器由於偏向處理器處理器數據能力,因此很多伺服器主板均可以安裝多個處理器、多條內存以及更多硬碟,因此看起主板、機箱等均比較龐大,最後伺服器由於對於顯示性能不是很重要,很多伺服器都不需要顯示器,遠程管理即可,因此一般伺服器均使用的是集成顯卡。
伺服器內部結構(與普通電腦相似,只是配置更高,硬體質量更好)
不過伺服器與普通電腦的區別也不僅僅是硬體性能指標不同,在系統方面也很不相同,一般我們電腦是使用windows XP或者windows7等系統,但伺服器一般使用windows 2000、windows 2003、windows 2008以及Linux等伺服器系統,內部界面與windows xp類似,只是裡面多了一些伺服器應用軟體。其中Linux系統更復雜,多數採用dos命令操作,今後我們將為大家詳細講解到。
關於什麼是伺服器是什麼?筆者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伺服器就是電腦,只是在穩定性、安全性、以及處理數據上更強的電腦,一般我們個人電腦也可以做伺服器,只需要安裝伺服器系統即可,但伺服器對硬體穩定性與質量等要求很高,因此一般電腦可能無法長時間勝任,要知道的是伺服器上一般均是存放重要數據,一點都不能馬虎的,因此普通電腦是不適合做伺服器的,只是具備功能。
㈦ 伺服器是什麼
從廣義上講,伺服器是指網路中能對其它機器提供某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如果一個PC對外提供ftp服務,也可以叫伺服器)。
從狹義上講,伺服器是專指某些高性能計算機,能通過網路,對外提供服務。相對於普通PC來說,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PC有所不同。
伺服器解析
伺服器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它是網路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它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磁帶、列印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路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表及數據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 ————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伺服器分類
目前,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
非x86伺服器:包括大型機、小型機和UNIX伺服器,它們是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或EPIC處理器,並且主要採用UNIX和其它專用操作系統的伺服器,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 POWER和PowerPC處理器,SUN與富士通公司合作研發的SPARC處理器、EPIC處理器主要是HP與Intel合作研發的安騰處理器等。這種伺服器價格昂貴,體系封閉,但是穩定性好,性能強,主要用在金融、電信等大型企業的核心系統中。
x86伺服器:又稱CISC(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處理器晶元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IBM的System x系列伺服器、HP的Proliant 系列伺服器等。價格便宜、兼容性好、穩定性差、不安全,主要用在中小企業和非關鍵業務中。
從當前的網路發展狀況看,以「小、巧、穩」為特點的x86架構的PC伺服器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從理論定義來看,伺服器是網路環境中的高性能計算機,它偵聽網路上其它計算機(客戶機)提交的服務請求,並提供相應的服務。為此,伺服器必須具有承擔服務並且保障服務質量的能力。
但是這樣來解釋仍然顯得較為深奧模糊,其實伺服器與個人電腦的功能相類似,均是幫助人類處理信息的工具,只是二者的定位不同,個人電腦(簡稱為 Personal Computer,PC)是為滿足個人的多功能需要而設計的,而伺服器是為滿足眾多用戶同時在其上處理數據而設計的。而多人如何同時使用同一台伺服器呢? 這只能通過網路互聯,來幫助達到這一共同使用的目的。
我們再來看伺服器的功能,伺服器可以用來搭建網頁服務(我們平常上網所看到的網頁頁面的數據就是存儲在伺服器上供人訪問的)、郵件服務(我們發的所有電子郵件都需要經過伺服器的處理、發送與接收)、文件共享&列印共享服務、資料庫服務等。而這所有的應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面向的都不是一個人,而是眾多的人,同時處理的是眾多的數據。所以伺服器與網路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離開了網路,就沒有伺服器;伺服器是為提供服務而生,只有在網路環境下它才有存在的價值。而個人電腦完全可以在單機的情況下完成主人的數據處理任務。
伺服器硬體
其實說起來伺服器系統的硬體構成與我們平常所接觸的電腦有眾多的相似之處,主要的硬體構成仍然包含如下幾個主要部分:中央處理器、內存、晶元組、I/O匯流排、I/O設備、電源、機箱和相關軟體。這也成了我們選購一台伺服器時所主要關注的指標。
整個伺服器系統就像一個人,處理器就是伺服器的大腦,而各種匯流排就像是分布與全身肌肉中的神經,晶元組就像是脊髓,而I/O設備就像是通過神經系統支配的人的手、眼睛、耳朵和嘴;而電源系統就像是血液循環系統,它將能量輸送到身體的所有地方。
對於一台伺服器來講,伺服器的性能設計目標是如何平衡各部分的性能,使整個系統的性能達到最優。如果一台伺服器有每秒處理1000個服務請求的能力,但網卡只能接受200個請求,而硬碟只能負擔150個,而各種匯流排的負載能力僅能承擔100個請求的話,那這台伺服器得處理能力只能是100個請求/秒,有超過80%的處理器計算能力浪費了。
所以設計一個好伺服器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平衡各方面的性能,使得各部分配合得當,並能夠充分發揮能力。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衡量伺服器是否達到了其設計目的;R:Reliability——可靠性;A:Availability——可用性;S:Scalability——可擴展性;U: Usability——易用性; M:Manageability——可管理性,即伺服器的RASUM衡量標准。
由於伺服器在網路中提供服務,那麼這個服務的質量對承擔多種應用的網路計算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承擔這個服務的計算機硬體必須有能力保障服務質量。這個服務首先要有一定的容量,能響應單位時間內合理數量的伺服器請求,同時這個服務對單個服務請求的響應時間要盡量快,還有這個服務要在要求的時間范圍內一直存在。
如果一個WEB伺服器只能在1分鍾里處理1個主頁請求,1個以外的其他請求必須排隊等待,而這一個請求必須要3分鍾才能處理完,同時這個WEB伺服器在1 個小時以前可以訪問到,但一個小時以後卻連接不上了,這種WEB伺服器在現在的Internet計算環境里是無法想像的。
現在的WEB伺服器必須能夠同時處理上千個訪問,同時每個訪問的響應時間要短,而且這個WEB伺服器不能停機,否則這個WEB伺服器就會造成訪問用戶的流失。
為達到上面的要求,作為伺服器硬體必須具備如下的特點:性能,使伺服器能夠在單位時間內處理相當數量的伺服器請求並保證每個服務的響應時間;可靠性,使得伺服器能夠不停機;可擴展性,使伺服器能夠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不斷提升性能。因此我們說不能把一台普通的PC作為伺服器來使用,因為,PC遠遠達不到上面的要求。這樣我們在伺服器的概念上又加上一點就是伺服器必須具有承擔服務並保障服務質量的能力。這也是區別低價伺服器和PC的差異的主要方面。
在信息系統中,伺服器主要應用於資料庫和Web服務,而PC主要應用於桌面計算和網路終端,設計根本出發點的差異決定了伺服器應該具備比PC更可靠的持續運行能力、更強大的存儲能力和網路通信能力、更快捷的故障恢復功能和更廣闊的擴展空間,同時,對數據相當敏感的應用還要求伺服器提供數據備份功能。而PC 機在設計上則更加重視人機介面的易用性、圖像和3D處理能力及其他多媒體性能。
伺服器內存
制約伺服器性能的硬體條件中,內存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其性能和品質也是考核伺服器產品的一個重要方面。可是對於伺服器內存,相信由於大多數人接觸不多,還是缺乏了解。本文主要給讀者朋友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何謂伺服器內存?它與台式機的內存存在著什麼本質的差別?
伺服器內存重要性闡述
伺服器運行著企業關鍵業務,一次內存錯誤導致的宕機將使數據永久丟失。本身內存作為一種電子器件,很容易出現各種錯誤。
因此,面臨著企業事實的壓力和本身的不足,各個廠商都早已積極推出自己獨特的伺服器內存技術,像HP的「在線備份內存」和熱插拔鏡像內存;IBM的 ChipKill內存技術和熱更換和熱增加內存技術。而隨著企業信息系統的擴展所需,內存的密度和容量也將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伺服器內存性能探討
*伺服器內存也是內存,它與我們平常在電腦城所見的普通內存在外觀和結構上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它主要是在內存上引入了一些新的技術,僅從外觀上是不得出什麼結論的。這樣或許你就擔心了,如果別人拿普通PC機的內存條當伺服器內存條賣給你,咋辦?這一般來說可以放心,其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普通PC機上的內存在伺服器上一般是不可用的,這也說明伺服器內存不能隨便為了貪便宜而用普通PC機的內存來替代就可了事。
*如今常用的伺服器內存主要有SDRAM和DDR二類,還有另一種RAMBUS內存,是一種高性能、晶元對晶元介面技術的新一代存儲產品。現在剛興起的DDR2,也逐漸延伸到伺服器內存。現代Hynix在去年六月份已經開始量產供伺服器和工作站使用的DDR2內存了。
*而從技術層面來說,之所以與普通內存有著區別,都是因為ECC。這是 ErrorChecking and Correcting的簡寫。它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的計算機指令中。ECC和奇偶校驗(Parity)類似。然而,在那些Parity只能檢測到錯誤的地方,ECC實際上可以糾正絕大多數錯誤。經過內存的糾錯,計算機的操作指令才可以繼續執行。這在無形中也就保證了伺服器系統的穩定可靠。但ECC技術只能糾正單比特的內存錯誤, 當有多比特錯誤發生的時候,ECC內存會生成一個不可隱藏(non-maskable interrupt)的中斷 (NMI),系統將會自動中止運行。
產品了解
對於一般內存而言,用戶很注重他們參數,如帶寬、內存匯流排速度、等待周期、CAS的延遲時間等參數。但對於伺服器而言,我們考慮往往是內存的製作工藝,伺服器內存一般都採用8層PCB板,完美的電源層和布線層完全體現著穩定性的差距;以及內存的封裝技術,它不僅能夠給內存帶來體積的理想性、容量的擴展性,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散熱、可靠性和密度的問題。在這些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廠商產品,比如:
Kingston伺服器內存。金士頓kingston作為目前全球最大、最專業的內存製造廠商,憑借長期積累下的經驗,使得在高端伺服器內存製造中同樣出色,有著其它內存製造廠商所無法比擬的生產技術優勢。它以極高的品質和嚴密的測試為您的伺服器提供高效而穩定的產品,為保證每塊伺服器內存的產品質量,Kingston公司對所有的內存產品實行全面的品質控制流程,對每一塊伺服器內存產品上的每個晶元的每個存儲單元都進行了嚴格的測試,從而使得 Kingston伺服器內存的可靠性接近於100%。下圖是Kingston的一款主流產品512MB(PC-133/SDRAM/E)Samsung單條1GB PC2100 ECC DDR。這款條子主要面對的是入門級別伺服器市場,它採用Samsung自己生產的內存晶元,型號為K4H510638E-TCB0。該晶元容量高達 64M,4 Bank架構設計,SSTL2介面界面,66針TSOP2封裝形式,默認工作電壓2.5V,默認工作頻率當CL=2時為DDR200、當CL=2.5以上時為DDR266。 晶元的物理結構與我們平時使用的DDR內存晶元有所不同,由兩層晶元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