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路由器、交換器、伺服器等有什麼具體用途
HUB就是 集線器 交換機 已快推出歷史舞台了..
具體看下面...
(多給點分吧....解釋好累哦)
什麼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
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數據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數據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調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體來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軟體來實現,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
多少年來,路由器的發展有起有伏。90年代中期,傳統路由器成為制約網際網路發展的瓶頸。ATM交換機取而代之,成為IP骨幹網的核心,路由器變成了配角。進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規模進一步擴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網又成為瓶頸,路由器東山再起,Gbps路由交換機在1997年面世後,人們又開始以Gbps路由交換機取代ATM交換機,架構以路由器為核心的骨幹網。
附: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協議
近十年來,隨著計算機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型互聯網路(如Internet)的迅猛發展,路由技術在網路技術中已逐漸成為關鍵部分,路由器也隨之成為最重要的網路設備。用戶的需求推動著路由技術的發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僅在本地網路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個地區、各種類型的網路資源。而在目前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有一定規模的計算機網路(如企業網、校園網、智能大廈等),無論採用的是快速以大網技術、FDDI技術,還是ATM技術,都離不開路由器,否則就無法正常運作和管理。
1 網路互連
把自己的網路同其它的網路互連起來,從網路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網路發布自己的消息,是網路互連的最主要的動力。網路的互連有多種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網橋互連和路由器互連。
1.1 網橋互連的網路
網橋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層,即鏈路層。完成數據幀(frame)的轉發,主要目的是在連接的網路間提供透明的通信。網橋的轉發是依據數據幀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來判斷一個幀是否應轉發和轉發到哪個埠。幀中的地址稱為「MAC」地址或「硬體」地址,一般就是網卡所帶的地址。
網橋的作用是把兩個或多個網路互連起來,提供透明的通信。網路上的設備看不到網橋的存在,設備之間的通信就如同在一個網上一樣方便。由於網橋是在數據幀上進行轉發的,因此只能連接相同或相似的網路(相同或相似結構的數據幀),如乙太網之間、乙太網與令牌環(token ring)之間的互連,對於不同類型的網路(數據幀結構不同),如乙太網與X.25之間,網橋就無能為力了。
網橋擴大了網路的規模,提高了網路的性能,給網路應用帶來了方便,在以前的網路中,網橋的應用較為廣泛。但網橋互連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一個是廣播風暴,網橋不阻擋網路中廣播消息,當網路的規模較大時(幾個網橋,多個乙太網段),有可能引起廣播風暴(broadcasting storm),導致整個網路全被廣播信息充滿,直至完全癱瘓。第二個問題是,當與外部網路互連時,網橋會把內部和外部網路合二為一,成為一個網,雙方都自動向對方完全開放自己的網路資源。這種互連方式在與外部網路互連時顯然是難以接受的。問題的主要根源是網橋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網路溝通,而不管傳送的信息是什麼。
1.2 路由器互連網路
路由器互連與網路的協議有關,我們討論限於TCP/IP網路的情況。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層,即網路層。路由器利用網路層定義的「邏輯」上的網路地址(即IP地址)來區別不同的網路,實現網路的互連和隔離,保持各個網路的獨立性。路由器不轉發廣播消息,而把廣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網路內部。發送到其他網路的數據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轉發出去。
IP路由器只轉發IP分組,把其餘的部分擋在網內(包括廣播),從而保持各個網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樣可以組成具有許多網路(子網)互連的大型的網路。由於是在網路層的互連,路由器可方便地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只要網路層運行的是IP協議,通過路由器就可互連起來。
網路中的設備用它們的網路地址(TCP/IP網路中為IP地址)互相通信。IP地址是與硬體地址無關的「邏輯」地址。路由器只根據IP地址來轉發數據。IP地址的結構有兩部分,一部分定義網路號,另一部分定義網路內的主機號。目前,在Internet網路中採用子網掩碼來確定IP地址中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子網掩碼與IP地址一樣也是32bit,並且兩者是一一對應的,並規定,子網掩碼中數字為「1」所對應的IP地址中的部分為網路號,為「0」所對應的則為主機號。網路號和主機號合起來,才構成一個完整的IP地址。同一個網路中的主機IP地址,其網路號必須是相同的,這個網路稱為IP子網。
通信只能在具有相同網路號的IP地址之間進行,要與其它IP子網的主機進行通信,則必須經過同一網路上的某個路由器或網關(gateway)出去。不同網路號的IP地址不能直接通信,即使它們接在一起,也不能通信。
路由器有多個埠,用於連接多個IP子網。每個埠的IP地址的網路號要求與所連接的IP子網的網路號相同。不同的埠為不同的網路號,對應不同的IP子網,這樣才能使各子網中的主機通過自己子網的IP地址把要求出去的IP分組送到路由器上
2 路由原理
當IP子網中的一台主機發送IP分組給同一IP子網的另一台主機時,它將直接把IP分組送到網路上,對方就能收到。而要送給不同IP於網上的主機時,它要選擇一個能到達目的子網上的路由器,把IP分組送給該路由器,由路由器負責把IP分組送到目的地。如果沒有找到這樣的路由器,主機就把IP分組送給一個稱為「預設網關(default gateway)」的路由器上。「預設網關」是每台主機上的一個配置參數,它是接在同一個網路上的某個路由器埠的IP地址。
路由器轉發IP分組時,只根據IP分組目的IP地址的網路號部分,選擇合適的埠,把IP分組送出去。同主機一樣,路由器也要判定埠所接的是否是目的子網,如果是,就直接把分組通過埠送到網路上,否則,也要選擇下一個路由器來傳送分組。路由器也有它的預設網關,用來傳送不知道往哪兒送的IP分組。這樣,通過路由器把知道如何傳送的IP分組正確轉發出去,不知道的IP分組送給「預設網關」路由器,這樣一級級地傳送,IP分組最終將送到目的地,送不到目的地的IP分組則被網路丟棄了。
目前TCP/IP網路,全部是通過路由器互連起來的,Internet就是成千上萬個IP子網通過路由器互連起來的國際性網路。這種網路稱為以路由器為基礎的網路(router based network),形成了以路由器為節點的「網間網」。在「網間網」中,路由器不僅負責對IP分組的轉發,還要負責與別的路由器進行聯絡,共同確定「網間網」的路由選擇和維護路由表。
路由動作包括兩項基本內容:尋徑和轉發。尋徑即判定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由路由選擇演算法來實現。由於涉及到不同的路由選擇協議和路由選擇演算法,要相對復雜一些。為了判定最佳路徑,路由選擇演算法必須啟動並維護包含路由信息的路由表,其中路由信息依賴於所用的路由選擇演算法而不盡相同。路由選擇演算法將收集到的不同信息填入路由表中,根據路由表可將目的網路與下一站(nexthop)的關系告訴路由器。路由器間互通信息進行路由更新,更新維護路由表使之正確反映網路的拓撲變化,並由路由器根據量度來決定最佳路徑。這就是路由選擇協議(routing protocol),例如路由信息協議(RIP)、開放式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和邊界網關協議(BGP)等。
轉發即沿尋徑好的最佳路徑傳送信息分組。路由器首先在路由表中查找,判明是否知道如何將分組發送到下一個站點(路由器或主機),如果路由器不知道如何發送分組,通常將該分組丟棄;否則就根據路由表的相應表項將分組發送到下一個站點,如果目的網路直接與路由器相連,路由器就把分組直接送到相應的埠上。這就是路由轉發協議(routed protocol)。
路由轉發協議和路由選擇協議是相互配合又相互獨立的概念,前者使用後者維護的路由表,同時後者要利用前者提供的功能來發布路由協議數據分組。下文中提到的路由協議,除非特別說明,都是指路由選擇協議,這也是普遍的習慣。
3 路由協議
典型的路由選擇方式有兩種: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
靜態路由是在路由器中設置的固定的路由表。除非網路管理員干預,否則靜態路由不會發生變化。由於靜態路由不能對網路的改變作出反映,一般用於網路規模不大、拓撲結構固定的網路中。靜態路由的優點是簡單、高效、可靠。在所有的路由中,靜態路由優先順序最高。當動態路由與靜態路由發生沖突時,以靜態路由為准。
動態路由是網路中的路由器之間相互通信,傳遞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過程。它能實時地適應網路結構的變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發生了網路變化,路由選擇軟體就會重新計算路由,並發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這些信息通過各個網路,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啟動其路由演算法,並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動態地反映網路拓撲變化。動態路由適用於網路規模大、網路拓撲復雜的網路。當然,各種動態路由協議會不同程度地佔用網路帶寬和CPU資源。
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因此在網路中動態路由通常作為靜態路由的補充。當一個分組在路由器中進行尋徑時,路由器首先查找靜態路由,如果查到則根據相應的靜態路由轉發分組;否則再查找動態路由。
根據是否在一個自治域內部使用,動態路由協議分為內部網關協議(IGP)和外部網關協議(EGP)。這里的自治域指一個具有統一管理機構、統一路由策略的網路。自治域內部採用的路由選擇協議稱為內部網關協議,常用的有RIP、OSPF;外部網關協議主要用於多個自治域之間的路由選擇,常用的是BGP和BGP-4。下面分別進行簡要介紹。
3.1 RIP路由協議
RIP協議最初是為Xerox網路系統的Xerox parc通用協議而設計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協議。RIP採用距離向量演算法,即路由器根據距離選擇路由,所以也稱為距離向量協議。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達目的地的不同路徑,並且保存有關到達每個目的地的最少站點數的路徑信息,除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丟棄。同時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協議通知相鄰的其它路由器。這樣,正確的路由信息逐漸擴散到了全網。
RIP使用非常廣泛,它簡單、可靠,便於配置。但是RIP只適用於小型的同構網路,因為它允許的最大站點數為15,任何超過15個站點的目的地均被標記為不可達。而且RIP每隔30s一次的路由信息廣播也是造成網路的廣播風暴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OSPF路由協議
80年代中期,RIP已不能適應大規模異構網路的互連,0SPF隨之產生。它是網間工程任務組織(1ETF)的內部網關協議工作組為IP網路而開發的一種路由協議。
0SPF是一種基於鏈路狀態的路由協議,需要每個路由器向其同一管理域的所有其它路由器發送鏈路狀態廣播信息。在OSPF的鏈路狀態廣播中包括所有介面信息、所有的量度和其它一些變數。利用0SPF的路由器首先必須收集有關的鏈路狀態信息,並根據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出到每個節點的最短路徑。而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協議僅向其鄰接路由器發送有關路由更新信息。
與RIP不同,OSPF將一個自治域再劃分為區,相應地即有兩種類型的路由選擇方式:當源和目的地在同一區時,採用區內路由選擇;當源和目的地在不同區時,則採用區間路由選擇。這就大大減少了網路開銷,並增加了網路的穩定性。當一個區內的路由器出了故障時並不影響自治域內其它區路由器的正常工作,這也給網路的管理、維護帶來方便。
3.3 BGP和BGP-4路由協議
BGP是為TCP/IP互聯網設計的外部網關協議,用於多個自治域之間。它既不是基於純粹的鏈路狀態演算法,也不是基於純粹的距離向量演算法。它的主要功能是與其它自治域的BGP交換網路可達信息。各個自治域可以運行不同的內部網關協議。BGP更新信息包括網路號/自治域路徑的成對信息。自治域路徑包括到達某個特定網路須經過的自治域串,這些更新信息通過TCP傳送出去,以保證傳輸的可靠性。
為了滿足Internet日益擴大的需要,BGP還在不斷地發展。在最新的BGp4中,還可以將相似路由合並為一條路由。
3.4 路由表項的優先問題
在一個路由器中,可同時配置靜態路由和一種或多種動態路由。它們各自維護的路由表都提供給轉發程序,但這些路由表的表項間可能會發生沖突。這種沖突可通過配置各路由表的優先順序來解決。通常靜態路由具有默認的最高優先順序,當其它路由表表項與它矛盾時,均按靜態路由轉發。
4 路由演算法
路由演算法在路由協議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採用何種演算法往往決定了最終的尋徑結果,因此選擇路由演算法一定要仔細。通常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個設計目標:
——(1)最優化:指路由演算法選擇最佳路徑的能力。
——(2)簡潔性:演算法設計簡潔,利用最少的軟體和開銷,提供最有效的功能。
——(3)堅固性:路由演算法處於非正常或不可預料的環境時,如硬體故障、負載過高或操作失誤時,都能正確運行。由於路由器分布在網路聯接點上,所以在它們出故障時會產生嚴重後果。最好的路由器演算法通常能經受時間的考驗,並在各種網路環境下被證實是可靠的。
——(4)快速收斂:收斂是在最佳路徑的判斷上所有路由器達到一致的過程。當某個網路事件引起路由可用或不可用時,路由器就發出更新信息。路由更新信息遍及整個網路,引發重新計算最佳路徑,最終達到所有路由器一致公認的最佳路徑。收斂慢的路由演算法會造成路徑循環或網路中斷。
——(5)靈活性:路由演算法可以快速、准確地適應各種網路環境。例如,某個網段發生故障,路由演算法要能很快發現故障,並為使用該網段的所有路由選擇另一條最佳路徑。
路由演算法按照種類可分為以下幾種:靜態和動態、單路和多路、平等和分級、源路由和透明路由、域內和域間、鏈路狀態和距離向量。前面幾種的特點與字面意思基本一致,下面著重介紹鏈路狀態和距離向量演算法。
鏈路狀態演算法(也稱最短路徑演算法)發送路由信息到互聯網上所有的結點,然而對於每個路由器,僅發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鏈路狀態的那一部分。距離向量演算法(也稱為Bellman-Ford演算法)則要求每個路由器發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僅發送到鄰近結點上。從本質上來說,鏈路狀態演算法將少量更新信息發送至網路各處,而距離向量演算法發送大量更新信息至鄰接路由器。
由於鏈路狀態演算法收斂更快,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比距離向量演算法更不易產生路由循環。但另一方面,鏈路狀態演算法要求比距離向量演算法有更強的CPU能力和更多的內存空間,因此鏈路狀態演算法將會在實現時顯得更昂貴一些。除了這些區別,兩種演算法在大多數環境下都能很好地運行。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路由演算法使用了許多種不同的度量標准去決定最佳路徑。復雜的路由演算法可能採用多種度量來選擇路由,通過一定的加權運算,將它們合並為單個的復合度量、再填入路由表中,作為尋徑的標准。通常所使用的度量有:路徑長度、可靠性、時延、帶寬、負載、通信成本等
5 新一代路由器
由於多媒體等應用在網路中的發展,以及ATM、快速乙太網等新技術的不斷採用,網路的帶寬與速率飛速提高,傳統的路由器已不能滿足人們對路由器的性能要求。因為傳統路由器的分組轉發的設計與實現均基於軟體,在轉發過程中對分組的處理要經過許多環節,轉發過程復雜,使得分組轉發的速率較慢。另外,由於路由器是網路互連的關鍵設備,是網路與其它網路進行通信的一個「關口」,對其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路由器中各種附加的安全措施增加了CPU的負擔,這樣就使得路由器成為整個互聯網上的「瓶頸」。
傳統的路由器在轉發每一個分組時,都要進行一系列的復雜操作,包括路由查找、訪問控製表匹配、地址解析、優先順序管理以及其它的附加操作。這一系列的操作大大影響了路由器的性能與效率,降低了分組轉發速率和轉發的吞吐量,增加了CPU的負擔。而經過路由器的前後分組間的相關性很大,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組往往連續到達,這為分組的快速轉發提供了實現的可能與依據。新一代路由器,如IP Switch、Tag Switch等,就是採用這一設計思想用硬體來實現快速轉發,大大提高了路由器的性能與效率。
新一代路由器使用轉發緩存來簡化分組的轉發操作。在快速轉發過程中,只需對一組具有相同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的分組的前幾個分組進行傳統的路由轉發處理,並把成功轉發的分組的目的地址、源地址和下一網關地址(下一路由器地址)放人轉發緩存中。當其後的分組要進行轉發時,茵先查看轉發緩存,如果該分組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與轉發緩存中的匹配,則直接根據轉發緩存中的下一網關地址進行轉發,而無須經過傳統的復雜操作,大大減輕了路由器的負擔,達到了提高路由器吞吐量的目標。
------------
集線器,英文名又稱Hub,在OSI模型中屬於數據鏈路層。價格便宜是它最大的優勢,但由於集線器屬於共享型設備,導致了在繁重的網路中,效率變得十分低下,所以我們在中、大型的網路中看不到集線器的身影。如今的集線器普遍採用全雙工模式,市場上常見的集線器傳輸速率普遍都為100Mbps。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集線器的幾個概念:共享型
集線器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共享型模式,就是指在有一個埠在向另一個埠發送數據時,其他埠就處於「等待」狀態。為什麼會「等待」呢?舉個例子來說,其實在單位時間內A向B發送數據包時,A是發送給B、C、D三個埠的(該現象即緊接下文介紹的IP廣播),但是只有B接收,其他的埠在第一單位時間判斷不是自己需要的數據後將不會再去接收A發送來的數據。直到A再次發送IP廣播,在A再次發送IP廣播之前的單位時間內,C,D是閑置的,或者CD之間可以傳輸數據。如圖1,我們可以理解為集線器內部只有一條通道(即公共通道),然後在公共通道下方就連接著所有埠。
IP廣播
所謂IP廣播(也稱:群發),是指集線器在發送數據給下層設備時,不分原數據來自何處,將所得數據發給每一個埠,如果其中有埠需要來源的數據,就會處於接收狀態,而不需要的埠就處於拒絕狀態。舉個例子來說:在網內時,當客戶端A發送數據包給客戶端B時,集線器便將來自A的數據包群發給每一個埠,此時B就處於接收狀態,其它埠則處於拒絕狀態;在網外也如此,當客戶端A發送域名「www.163.com」時,通過集線器,然後經過DNS域名解析把IP地址(202.108.36.172)發回給集線器。此時,集線器便群發給所有接入的埠,需要此地址的機器便處於接收狀態(客戶端A處於接收狀態),不需要則處於拒絕狀態。
單位時間
這應該是最簡單的一個名詞了,也可以理解為Hub的工作頻率,比如工作頻率為33MHz的Hub,那麼在單位時間內Hub能做什麼事呢?上面在解釋共享型的時候已經舉了個例子,但是有一點在這需要解釋的是,比如我們有的時候會看到A在向B發送數據的「同時」,C也在向D傳送數據,這看起來似乎有點矛盾,也確實是這樣,那為什麼會看起來2者同時在進行呢?因為A在第一個單位時間內發送數據給B的時候,由於廣播的原因,B、C、D在第一個單位時間內會同時接受廣播,但是C,D會從第2個單位時間開始拒絕接收A發來的數據,因為C和D已經判斷出這些數據不是他們需要的數據。而且在第2個單位時間的時候C也發送一個數據廣播,A,B,D都接受,但是只有D會接收這些數據。這些操作只用2到3個單位時間,但是我們卻很難察覺到,感覺上就是在同時「進行」一樣。
-----
交換」和「交換機」最早起源於電話通訊系統(PSTN)。我們以前經常在電影或電視中看到一些老的影片時常看到有人在電話機旁狂搖幾下(注意不是撥號),然後就說:跟我接XXX,話務接線員接到要求後就會把相應端線頭插在要接的端子上,即可通話。其實這就是最原始的電話交換機系統,只不過它是一種人工電話交換系統,不是自動的,也不是我們今天要談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但是我們現在要講的程式控制交換機也就是在這個電話交換機技術上發展而來的。
自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電話以來,隨著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話交換技術處於迅速的變革和發展之中。其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人工交換、機電交換和電子交換。
早在1878年就出現了人工交換機,它是藉助話務員進行話務接續,顯然其效率是很低的。15年後步進制的交換機問世,它標志著交換技術從人工時代邁入機電交換時代。這種交換機屬於「直接控制」方式,即用戶可以通過話機撥號脈沖直接控制步進接續器做升降和旋轉動作。從而自動完成用戶間的接續。這種交換機雖然實現了自動接續,但存在著速度慢、效率低、雜音大與機械磨損嚴重等缺點。
直到1938年發明了縱橫制(cross bar)交換機才部分解決了上述問題,相對於步進制交換機,它有兩方面重要改進:1.利用繼電器控制的壓接觸接線陣列代替大幅度動作的步進接線器,從而減少了磨損和雜音,提高了可靠性和接續速度;2.由直接控制過渡到間接控制方式,這樣用戶的撥號脈沖不在直接控制接線器動作,而先由記發器接收,存儲,然後通過標志器驅動接線器,以完成用戶間接續。這種間接控制方式將控制部分與話路部分分開,提高了靈活性和控制效率,加快了速度。由於縱橫制交換機具有一系列優點,因而它在電話交換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直到現在,世界上相當多的國家和我國少數地區的公用電話通信網仍在使用縱橫交換機
隨著半導體器件和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迅速發展,猛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機電式交換結構,使之走向電子化。美國貝爾公司經過艱苦努力於1965年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存儲程序控制的電子交換機(No.1 ESS),這一成果標志著電話交換機從機電時代躍入電子時代,使交換技術發生時代的變革。由於電子交換機具有體積小、速度快、便於提供有效而可靠的服務等優點,引起世界各國的極大興趣。在發展過程中相繼研製出各種類型的電子交換機。
二、交換機的分類
就控制方式而論,主要分兩大類:
1、布線邏輯控制(WLC,Wired Logic Control)它是通過布線方式實現交換機的邏輯控制功能,通常這種交換機仍使用機電接線器而將控制部分更新成電子器件,因此稱它為布控半電子式交換機,這種交換機相對於機電交換機來說,雖然在器件與技術上向電子化邁進了一大步,但它基本上繼承與保留了縱橫制交換機布控方式的弊端,體積大,業務與維護功能低,缺乏靈活性,因此它只是機電式向電子式演變歷程中的過度性產物。
2、存儲程序控制(SPC,Stored Program Control)它是將用戶的信息和交換機的控制,維護管理功能預先變成程序存儲到計算機的存儲器內。當交換機工作時,控制部分自動監測用戶的狀態變化和所撥號碼,並根據要求執行程序,從而完成各種交換功能。通常這種交換機屬於全電子型,採用程序控制方式,因此稱為存儲程序控制交換機,或簡稱為程式控制交換機。
程式控制交換機按用途可分為市話,長話和用戶交換機;
按接續方式可分為空分和時分交換機。
程式控制交換機按信息傳送方式可分為:模擬交換機和數字交換機。
由於程式控制空分交換機的接續網路(或交換網路)採用空分接線器(或交叉點開關陣列),且在話路部分中一般傳送和交換的是模擬話音信號,因而習慣稱為程式控制模擬交換機,這種交換機不需進行話音的模數轉換(編解碼),用戶電路簡單,因而成本低,目前主要用作小容量模擬用戶交換機。
程式控制時分交換機一般在話路部分中傳送和交換的是模擬話音信號,因而習慣稱為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隨著數字通信與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世界各先進國家自60年代開始以極大的熱情競相研製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經過艱苦的努力,法國首先於1970年在拉尼翁(Lanion)成功開通了世界上第一個程式控制數字交換系統E10,它標志著交換技術從傳統的模擬交換進入數字交換時代。由於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技術的先進性和設備的經濟性,使電話交換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而且對開通非話業務,實現綜合業務數字交換奠定了基礎,因而成為交換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隨著微處理器技術和專用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程式控制數字交換的優越性愈加明顯的展現出來。目前所生產的中大容量的程式控制交換機全部為數字式的。
90年代後,我國逐漸出現了一批自行研製的大中型容量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數字程式控制局用交換機,典型的如深圳華為公司的C&C08系列、西安大唐的SP30系列、深圳中興的ZXJ系列等等,這些交換機的出現,表明在窄帶交換機領域,我們國家的研發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隨著時代的發展,目前的交換機系統逐漸融合ATM、無線通信、接入網技術、HDSL、ASDL、視頻會議等先進技術。可以想像,今後的交換機系統,將不僅僅是語音傳輸系統,而是一個包含聲音、文字、圖象的高比特寬頻傳輸系統,並深入到千家萬戶之中。IP電話就是其應用一例。世界上傳統交換機廠商目前正努力研製,並通過與計算機廠商的合作和交流,來達到這一目的。
三、交換機的現在與將來——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特點與技術動向
程式控制數字交換機是現代數字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與大規模集成電路(LSI)有機結合的
⑵ 通訊埠的作用是什麼
不同通訊埠的作用:
埠:0
服務:Reserved
說明:通常用於分析操作系統。這一方法能夠工作是因為在一些系統中「0」是無效埠,當你試圖使用通常的閉合埠連接它時將產生不同的結果。一種典型的掃描,使用IP地址為0.0.0.0,設置ACK位並在乙太網層廣播。
埠:1
服務:tcpmux
說明:這顯示有人在尋找SGIIrix機器。Irix是實現tcpmux的主要提供者,默認情況下tcpmux在這種系統中被打開。Irix機器在發布是含有幾個默認的無密碼的帳戶,如:IP、GUESTUUCP、NUUCP、DEMOS、TUTOR、DIAG、OUTOFBOX等。許多管理員在安裝後忘記刪除這些帳戶。因此HACKER在INTERNET上搜索tcpmux並利用這些帳戶。
埠:7
服務:Echo
說明:能看到許多人搜索Fraggle放大器時,發送到X.X.X.0和X.X.X.255的信息。
埠:19
服務:CharacterGenerator
說明:這是一種僅僅發送字元的服務。UDP版本將會在收到UDP包後回應含有垃圾字元的包。TCP連接時會發送含有垃圾字元的數據流直到連接關閉。HACKER利用IP欺騙可以發動DoS攻擊。偽造兩個chargen伺服器之間的UDP包。同樣FraggleDoS攻擊向目標地址的這個埠廣播一個帶有偽造受害者IP的數據包,受害者為了回應這些數據而過載。
埠:21
服務:FTP
說明:FTP伺服器所開放的埠,用於上傳、下載。最常見的攻擊者用於尋找打開anonymous的FTP伺服器的方法。這些伺服器帶有可讀寫的目錄。木馬DolyTrojan、Fore、InvisibleFTP、WebEx、WinCrash和BladeRunner所開放的埠。
埠:22
服務:Ssh
說明:PcAnywhere建立的TCP和這一埠的連接可能是為了尋找ssh。這一服務有許多弱點,如果配置成特定的模式,許多使用RSAREF庫的版本就會有不少的漏洞存在。
埠:23
服務:Telnet
說明:遠程登錄,入侵者在搜索遠程登錄UNIX的服務。大多數情況下掃描這一埠是為了找到機器運行的操作系統。還有使用其他技術,入侵者也會找到密碼。木馬TinyTelnetServer就開放這個埠。
埠:25
服務:SMTP
說明:SMTP伺服器所開放的埠,用於發送郵件。入侵者尋找SMTP伺服器是為了傳遞他們的SPAM。入侵者的帳戶被關閉,他們需要連接到高帶寬的E-MAIL伺服器上,將簡單的信息傳遞到不同的地址。木馬Antigen、EmailPasswordSender、HaebuCoceda、ShtrilitzStealth、WinPC、WinSpy都開放這個埠。
埠:31
服務:MSGAuthentication
說明:木馬MasterParadise、HackersParadise開放此埠。
埠:42
服務:WINSReplication
說明:WINS復制
埠:53
服務:DomainNameServer(DNS)
說明:DNS伺服器所開放的埠,入侵者可能是試圖進行區域傳遞(TCP),欺騙DNS(UDP)或隱藏其他的通信。因此防火牆常常過濾或記錄此埠。
埠:67
服務:BootstrapProtocolServer
說明:通過DSL和Cablemodem的防火牆常會看見大量發送到廣播地址255.255.255.255的數據。這些機器在向DHCP伺服器請求一個地址。HACKER常進入它們,分配一個地址把自己作為局部路由器而發起大量中間人(man-in-middle)攻擊。客戶端向68埠廣播請求配置,伺服器向67埠廣播回應請求。這種回應使用廣播是因為客戶端還不知道可以發送的IP地址。
埠:69
服務:TrivalFileTransfer
說明:許多伺服器與bootp一起提供這項服務,便於從系統下載啟動代碼。但是它們常常由於錯誤配置而使入侵者能從系統中竊取任何文件。它們也可用於系統寫入文件。
埠:79
服務:FingerServer
說明:入侵者用於獲得用戶信息,查詢操作系統,探測已知的緩沖區溢出錯誤,回應從自己機器到其他機器Finger掃描。
埠:80
服務:HTTP
說明:用於網頁瀏覽。木馬Executor開放此埠。
埠:99
服務:MetagramRelay
說明:後門程序ncx99開放此埠。
埠:102
服務:Messagetransferagent(MTA)-X.400overTCP/IP
說明:消息傳輸代理。
埠:109
服務:PostOfficeProtocol-Version3
說明:POP3伺服器開放此埠,用於接收郵件,客戶端訪問伺服器端的郵件服務。POP3服務有許多公認的弱點。關於用戶名和密碼交換緩沖區溢出的弱點至少有20個,這意味著入侵者可以在真正登陸前進入系統。成功登陸後還有其他緩沖區溢出錯誤。
埠:110
服務:SUN公司的RPC服務所有埠
說明:常見RPC服務有rpc.mountd、NFS、rpc.statd、rpc.csmd、rpc.ttybd、amd等
埠:113
服務:AuthenticationService
說明:這是一個許多計算機上運行的協議,用於鑒別TCP連接的用戶。使用標準的這種服務可以獲得許多計算機的信息。但是它可作為許多服務的記錄器,尤其是FTP、POP、IMAP、SMTP和IRC等服務。通常如果有許多客戶通過防火牆訪問這些服務,將會看到許多這個埠的連接請求。記住,如果阻斷這個埠客戶端會感覺到在防火牆另一邊與E-MAIL伺服器的緩慢連接。許多防火牆支持TCP連接的阻斷過程中發回RST。這將會停止緩慢的連接。
埠:119
服務:NetworkNewsTransferProtocol
說明:NEWS新聞組傳輸協議,承載USENET通信。這個埠的連接通常是人們在尋找USENET伺服器。多數ISP限制,只有他們的客戶才能訪問他們的新聞組伺服器。打開新聞組伺服器將允許發/讀任何人的帖子,訪問被限制的新聞組伺服器,匿名發帖或發送SPAM。
埠:135
服務:LocationService
說明:Microsoft在這個埠運行DCERPCend-pointmapper為它的DCOM服務。這與UNIX111埠的功能很相似。使用DCOM和RPC的服務利用計算機上的end-pointmapper注冊它們的位置。遠端客戶連接到計算機時,它們查找end-pointmapper找到服務的位置。HACKER掃描計算機的這個埠是為了找到這個計算機上運行ExchangeServer嗎?什麼版本?還有些DOS攻擊直接針對這個埠。
埠:137、138、139
服務:NETBIOSNameService
說明:其中137、138是UDP埠,當通過網上鄰居傳輸文件時用這個埠。而139埠:通過這個埠進入的連接試圖獲得NetBIOS/SMB服務。這個協議被用於windows文件和列印機共享和SAMBA。還有WINSRegisrtation也用它。
埠:143
服務:InterimMailAccessProtocolv2
說明:和POP3的安全問題一樣,許多IMAP伺服器存在有緩沖區溢出漏洞。記住:一種LINUX蠕蟲(admv0rm)會通過這個埠繁殖,因此許多這個埠的掃描來自不知情的已經被感染的用戶。當REDHAT在他們的LINUX發布版本中默認允許IMAP後,這些漏洞變的很流行。這一埠還被用於IMAP2,但並不流行。
埠:161
服務:SNMP
說明:SNMP允許遠程管理設備。所有配置和運行信息的儲存在資料庫中,通過SNMP可獲得這些信息。許多管理員的錯誤配置將被暴露在Internet。Cackers將試圖使用默認的密碼public、private訪問系統。他們可能會試驗所有可能的組合。SNMP包可能會被錯誤的指向用戶的網路。
埠:177
服務:
說明:許多入侵者通過它訪問X-windows操作台,它同時需要打開6000埠。
埠:389
服務:LDAP、ILS
說明:輕型目錄訪問協議和共用這一埠。
埠:443
服務:Https
說明:網頁瀏覽埠,能提供加密和通過安全埠傳輸的另一種HTTP。
埠:45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HACKERSPARADISE開放此埠。
埠:513
服務:Login,remotelogin
說明:是從使用cablemodem或DSL登陸到子網中的UNIX計算機發出的廣播。這些人為入侵者進入他們的系統提供了信息。
埠:544
服務:[NULL]
說明:kerberoskshell
埠:548
服務:Macintosh,FileServices(AFP/IP)
說明:Macintosh,文件服務。
埠:553
服務:CORBAIIOP(UDP)
說明:使用cablemodem、DSL或VLAN將會看到這個埠的廣播。CORBA是一種面向對象的RPC系統。入侵者可以利用這些信息進入系統。
埠:555
服務:DSF
說明:木馬PhAse1.0、StealthSpy、IniKiller開放此埠。
埠:568
服務:MembershipDPA
說明:成員資格DPA。
埠:569
服務:MembershipMSN
說明:成員資格MSN。
埠:635
服務:mountd
說明:Linux的mountdBug。這是掃描的一個流行BUG。大多數對這個埠的掃描是基於UDP的,但是基於TCP的mountd有所增加(mountd同時運行於兩個埠)。記住mountd可運行於任何埠(到底是哪個埠,需要在埠111做portmap查詢),只是Linux默認埠是635,就像NFS通常運行於2049埠。
埠:636
服務:LDAP
說明:SSL(SecureSocketslayer)
埠:666
服務:DoomIdSoftware
說明:木馬AttackFTP、SatanzBackdoor開放此埠
埠:993
服務:IMAP
說明:SSL(SecureSocketslayer)
埠:1001、101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ilencer、WebEx開放1001埠。木馬DolyTrojan開放1011埠。
埠:1024
服務:Reserved
說明:它是動態埠的開始,許多程序並不在乎用哪個埠連接網路,它們請求系統為它們分配下一個閑置埠。基於這一點分配從埠1024開始。這就是說第一個向系統發出請求的會分配到1024埠。你可以重啟機器,打開Telnet,再打開一個窗口運行natstat-a將會看到Telnet被分配1024埠。還有SQLsession也用此埠和5000埠。
埠:1025、1033
服務:1025:networkblackjack1033:[NULL]
說明:木馬netspy開放這2個埠。
埠:1080
服務:SOCKS
說明:這一協議以通道方式穿過防火牆,允許防火牆後面的人通過一個IP地址訪問INTERNET。理論上它應該只允許內部的通信向外到達INTERNET。但是由於錯誤的配置,它會允許位於防火牆外部的攻擊穿過防火牆。WinGate常會發生這種錯誤,在加入IRC聊天室時常會看到這種情況。
埠:117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treamingAudioTrojan、PsyberStreamServer、Voice開放此埠。
埠:1234、1243、6711、677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ubSeven2.0、UltorsTrojan開放1234、6776埠。木馬SubSeven1.0/1.9開放1243、6711、6776埠。
埠:1245
服務:[NULL]
說明:木馬Vodoo開放此埠。
埠:1433
服務:SQL
說明:Microsoft的SQL服務開放的埠。
埠:1492
服務:stone-design-1
說明:木馬FTP99CMP開放此埠。
埠:1500
服務:
說明:RPC客戶固定埠會話查詢
埠:1503
服務:NetMeetingT.120
說明:NetMeetingT.120
埠:1524
服務:ingress
說明:許多攻擊腳本將安裝一個後門SHELL於這個埠,尤其是針對SUN系統中Sendmail和RPC服務漏洞的腳本。如果剛安裝了防火牆就看到在這個埠上的連接企圖,很可能是上述原因。可以試試Telnet到用戶的計算機上的這個埠,看看它是否會給你一個SHELL。連接到600/pcserver也存在這個問題。
埠:1600
服務:issd
說明:木馬Shivka-Burka開放此埠。
埠:1720
服務:NetMeeting
說明:NetMeetingH.233callSetup。
埠:1731
服務:NetMeetingAudioCallControl
說明:NetMeeting音頻調用控制。
埠:1807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pySender開放此埠。
埠:198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hockRave開放此埠。
埠:1999
服務:ciscoidentificationport
說明:木馬BackDoor開放此埠。
埠:200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GirlFriend1.3、Millenium1.0開放此埠。
埠:200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Millenium1.0、TrojanCow開放此埠。
埠:2023
服務:xinuexpansion4
說明:木馬PassRipper開放此埠。
埠:2049
服務:NFS
說明:NFS程序常運行於這個埠。通常需要訪問Portmapper查詢這個服務運行於哪個埠。
埠:2115
服務:[NULL]
說明:木馬Bugs開放此埠。
埠:2140、315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DeepThroat1.0/3.0開放此埠。
埠:2500
服務:
說明:應用固定埠會話復制的RPC客戶
埠:2583
服務:[NULL]
說明:木馬Wincrash2.0開放此埠。
埠:280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PhineasPhucker開放此埠。
埠:3024、4092
服務:[NULL]
說明:木馬WinCrash開放此埠。
埠:3128
服務:squid
說明:這是squidHTTP代理伺服器的默認埠。攻擊者掃描這個埠是為了搜尋一個代理伺服器而匿名訪問Internet。也會看到搜索其他代理伺服器的埠8000、8001、8080、8888。掃描這個埠的另一個原因是用戶正在進入聊天室。其他用戶也會檢驗這個埠以確定用戶的機器是否支持代理。
埠:3129
服務:[NULL]
說明:木馬MasterParadise開放此埠。
埠:315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TheInvasor開放此埠。
埠:3210、432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choolBus開放此埠
埠:3333
服務:dec-notes
說明:木馬Prosiak開放此埠
埠:3389
服務:超級終端
說明:WINDOWS2000終端開放此埠。
埠:370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PortalofDoom開放此埠
埠:3996、406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RemoteAnything開放此埠
埠:4000
服務:QQ客戶端
說明:騰訊QQ客戶端開放此埠。
埠:4092
服務:[NULL]
說明:木馬WinCrash開放此埠。
埠:459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ICQTrojan開放此埠。
埠:5000、5001、5321、50505服務:[NULL]
說明:木馬blazer5開放5000埠。木馬SocketsdeTroie開放5000、5001、5321、50505埠。
埠:5400、5401、5402
服務:[NULL]
說明:木馬BladeRunner開放此埠。
埠:555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xtcp開放此埠。
埠:5569
服務:[NULL]
說明:木馬Robo-Hack開放此埠。
埠:5632
服務:pcAnywere
說明:有時會看到很多這個埠的掃描,這依賴於用戶所在的位置。當用戶打開pcAnywere時,它會自動掃描區域網C類網以尋找可能的代理(這里的代理是指agent而不是proxy)。入侵者也會尋找開放這種服務的計算機。,所以應該查看這種掃描的源地址。一些搜尋pcAnywere的掃描包常含埠22的UDP數據包。
埠:5742
服務:[NULL]
說明:木馬WinCrash1.03開放此埠。
埠:6267
服務:[NULL]
說明:木馬廣外女生開放此埠。
埠:640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ThetHing開放此埠。
埠:6670、667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DeepThroat開放6670埠。而DeepThroat3.0開放6671埠。
埠:6883
服務:[NULL]
說明:木馬DeltaSource開放此埠。
埠:6969
服務:[NULL]
說明:木馬Gatecrasher、Priority開放此埠。
埠:6970
服務:RealAudio
說明:RealAudio客戶將從伺服器的6970-7170的UDP埠接收音頻數據流。這是由TCP-7070埠外向控制連接設置的。
埠:700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RemoteGrab開放此埠。
埠:7300、7301、7306、7307、7308
服務:[NULL]
說明:木馬NetMonitor開放此埠。另外NetSpy1.0也開放7306埠。
埠:7323
服務:[NULL]
說明:Sygate伺服器端。
埠:762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Giscier開放此埠。
埠:7789
服務:[NULL]
說明:木馬ICKiller開放此埠。
埠:8000
服務:OICQ
說明:騰訊QQ伺服器端開放此埠。'
埠:8010
服務:Wingate
說明:Wingate代理開放此埠。
埠:8080
服務:代理埠
說明:WWW代理開放此埠。
埠:9400、9401、9402
服務:[NULL]
說明:木馬Incommand1.0開放此埠。
埠:9872、9873、9874、9875、10067、10167
服務:[NULL]
說明:木馬PortalofDoom開放此埠
埠:9989
服務:[NULL]
說明:木馬iNi-Killer開放此埠。
埠:1100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ennaSpy開放此埠。
埠:11223
服務:[NULL]
說明:木馬Progenictrojan開放此埠。
埠:12076、6146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Telecommando開放此埠。
埠:12223
服務:[NULL]
說明:木馬Hack'99KeyLogger開放此埠。
埠:12345、1234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NetBus1.60/1.70、GabanBus開放此埠。
埠:1236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Whack-a-mole開放此埠。
埠:13223
服務:PowWow
說明:PowWow是TribalVoice的聊天程序。它允許用戶在此埠打開私人聊天的連接。這一程序對於建立連接非常具有攻擊性。它會駐扎在這個TCP埠等回應。造成類似心跳間隔的連接請求。如果一個撥號用戶從另一個聊天者手中繼承了IP地址就會發生好象有很多不同的人在測試這個埠的情況。這一協議使用OPNG作為其連接請求的前4個位元組。
埠:16969
服務:[NULL]
說明:木馬Priority開放此埠。
埠:17027
服務:Concent
說明:這是一個外向連接。這是由於公司內部有人安裝了帶有Concent"adbot"的共享軟體。Concent"adbot"是為共享軟體顯示廣告服務的。使用這種服務的一種流行的軟體是Pkware。
埠:1919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藍色火焰開放此埠。
埠:20000、2000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Millennium開放此埠。
埠:20034
服務:[NULL]
說明:木馬NetBusPro開放此埠。
埠:21554
服務:[NULL]
說明:木馬GirlFriend開放此埠。
埠:22222
服務:[NULL]
說明:木馬Prosiak開放此埠。
埠:2345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EvilFTP、UglyFTP開放此埠。
埠:26274、47262
服務:[NULL]
說明:木馬Delta開放此埠。
埠:27374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ubseven2.1開放此埠。
埠:30100
服務:[NULL]
說明:木馬NetSphere開放此埠。
埠:30303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ocket23開放此埠。
埠:30999
服務:[NULL]
說明:木馬Kuang開放此埠。
埠:31337、31338
服務:[NULL]
說明:木馬BO(BackOrifice)開放此埠。另外木馬DeepBO也開放31338埠。
埠:31339
服務:[NULL]
說明:木馬NetSpyDK開放此埠。
埠:3166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BOWhack開放此埠。
埠:33333
服務:[NULL]
說明:木馬Prosiak開放此埠。
埠:34324
服務:[NULL]
說明:木馬TinyTelnetServer、BigGluck、TN開放此埠。
埠:40412
服務:[NULL]
說明:木馬TheSpy開放此埠。
埠:40421、40422、40423、4042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MastersParadise開放此埠。
埠:43210、54321
服務:[NULL]
說明:木馬SchoolBus1.0/2.0開放此埠。
埠:44445
服務:[NULL]
說明:木馬Happypig開放此埠。
埠:50766
服務:[NULL]
說明:木馬Fore開放此埠。
⑶ 串口伺服器一般用在什麼地方起什麼作用
串口伺服器提供串口轉網路的功能,能夠實現RS-232/485/422串口到TCP/IP網路介面的轉換,還能實現RS-232/485/422串口之間的雙向透明傳輸和TCP/IP網路介面。串列設備可以立即具有TCP/IP網路介面功能,可以訪問網路以進行數據通信,並大大擴展了串列設備的通信距離。
簡而言之,串列設備Web伺服器允許傳統的RS-232/422/485設備立即連接到網路。串列設備網路伺服器就像具有CPU,實時操作系統和TCP/IP協議的微型計算機。它通過串列埠和網路設備傳輸,用戶可以遠程統一操作RS-232/422/485設備。
⑷ 計算機網路的三大功能是什麼
數據通信、資源共享、分布處理。
1、數據通信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它用來快速傳送計算機與終端、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各種信息,包括文字信件、新聞消息、咨詢信息、圖片資料、報紙版面等。
2、資源共享 :「資源」指的是網路中所有的軟體、硬體和數據資源。「共享」指的是網路中的用戶都能夠部分或全部地享受這些資源。
3、分布處理 :當某台計算機負擔過重時,或該計算機正在處理某項工作時,網路可將新任務轉交給空閑的計算機來完成,這樣處理能均衡各計算機的負載,提高處理問題的實時性。
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4)伺服器通訊通道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就是通過線路互連起來的、自治的計算機集合,確切的說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終端及其附屬設備用通信設備和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並配置網路軟體,以實現計算機資源共享的系統。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
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下面簡要介紹這幾種計算機網路。
⑸ 伺服器有什麼功能,用途 ,什麼樣的公司需要伺服器呢希望有個朋友能幫我詳細的講解一下··謝謝
伺服器伺服器是指在網路環境下運行相應的應用軟體,為網上用戶提供共享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的一種高性能計算機,英文名稱叫做SERVER。
伺服器既然是一種高性能的計算機,它的構成肯定就與我們平常所用的電腦(PC)有很多相似之處,諸如有CPU(中央處理器)、內存、硬碟、各種匯流排等等,只不過它是能夠提供各種共享服務(網路、Web應用、資料庫、文件、列印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高性能應用,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是網路的中樞和信息化的核心。由於伺服器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又與微機(普通PC)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別。而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上。用PC機當作伺服器的用戶一定都曾經歷過突然的停機、意外的網路中斷、不時的丟失存儲數據等事件,這都是因為PC機的設計製造從來沒有保證過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而一旦發生嚴重故障,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難以預料的。但一台伺服器所面對的是整個網路的用戶,需要7X24小時不間斷工作,所以它必須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高速以滿足眾多用戶的需求,伺服器通過採用對稱多處理器(SMP)安裝、插入大量的高速內存來保證工作。它的主板可以同時安裝幾個甚至幾十、上百個CPU(伺服器所用CPU也不是普通的CPU,是廠商專門為伺服器開發生產的)。內存方面當然也不一樣,無論在內存容量,還是性能、技術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另外,伺服器為了保證足夠的安全性,還採用了大量普通電腦沒有的技術,如冗餘技術、系統備份、在線診斷技術、故障預報警技術、內存糾錯技術、熱插拔技術和遠程診斷技術等等,使絕大多數故障能夠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得到及時的修復,具有極強的可管理性(man ability)。
通常,從所採用的CPU(中央處理器)來看,我們把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構架:
一部分是IA(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我們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伺服器,HP公司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這類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伺服器憑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和區域網內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務、列印服務、通訊服務、WEB服務、電子郵件服務、資料庫服務、應用服務等主要應用,一般應用在中小公司機構或大企業的分支機構。目前在IA架構的伺服器中全部採用Intel(英特爾)公司生產的CPU,從Intel生產CPU的歷史來看,可以劃分成兩大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及現在的Pentium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可以包括:8088、8086、80286、80386、80486。自80486之後,Intel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了重新命名,並進行注冊,因此80486以後的產品形成了Pentium(奔騰)系列的CPU。Pentium系列的CPU目前包括:Pentium、Pentium MMX、Pentium Pro、PII、PII Xeon(至強)、PIII、PIII Xeon、P4 Xeon、Celeron2(賽揚)等。
另一部分是比IA伺服器性能更高的伺服器,即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種RISC型號的CPU一般來講在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它完全採用了與普通CPU不同的結構。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惠普)公司的PA-RISC、DEC公司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等。這類伺服器通常價格都很昂貴,一般應用在證券、銀行、郵電、保險等大公司大企業,作為網路的中樞神經,提供高性能的數據等各種服務。
目前,伺服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外有IBM、HP(惠普)、DELL(戴爾)、SUN等著名廠商,國內有聯想、浪潮、曙光等一線廠商都提供不同級別的伺服器產品,滿足不同的用戶的需求。 1.按應用層次劃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和企業級伺服器四類。
入門級伺服器
入門級伺服器通常只使用一塊CPU,並根據需要配置相應的內存(如256MB)和大容量IDE硬碟,必要時也會採用IDE RAID(一種磁碟陣列技術,主要目的是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恢復性)進行數據保護。入門級伺服器主要是針對基於Windows NT,NetWare等網路操作系統的用戶,可以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列印服務、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小范圍內完成諸如E-mail、 Proxy 、DNS等服務。
工作組級伺服器
工作組級伺服器一般支持1至2個PⅢ處理器或單顆P4(奔騰4)處理器,可支持大容量的ECC(一種內存技術,多用於伺服器內存)內存,功能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具備了小型伺服器所必備的各種特性,如採用SCSI(一種匯流排介面技術)匯流排的I/O(輸入/輸出)系統,SMP對稱多處理器結構、可選裝RAID、熱插拔硬碟、熱插拔電源等,具有高可用性特性。適用於為中小企業提供Web、Mail等服務,也能夠用於學校等教育部門的數字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等。
部門級伺服器
部門級伺服器通常可以支持2至4個PⅢ Xeon(至強)處理器,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擴展性和可管理性。首先,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此外,結合伺服器管理軟體,可以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當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可保護用戶的投資。目前,部門級伺服器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適合中型企業(如金融、郵電等行業)作為數據中心、Web站點等應用。
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屬於高檔伺服器,普遍可支持4至8個PIII Xeon(至強)或P4 Xeon(至強)處理器,擁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具有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這類產品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異的擴展性能和系統性能、極長的系統連續運行時間,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用戶的投資。可作為大型企業級網路的資料庫伺服器。
目前,企業級伺服器主要適用於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大型企業和重要行業(如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等行業),可用於提供ERP(企業資源配置)、電子商務、OA(辦公自動化)等服務。如Dell的PowerEdge 4600伺服器,標准配置為2.4GHz Intel Xeon處理器,最大支持12GB的內存。此外,採用了Server Works GC-HE晶元組,支持2至4路Xeon處理器。集成了RAID控制器並配備了128MB緩存,可以為用戶提供0、1、5、10四個級別的RAID,最大可以支持10個熱插拔硬碟並提供730GB的磁碟存儲空間。
由於是面向企業級應用,所在在可維護性以及冗餘性能上有其獨到的地方,例如配備了7個PCI-X插槽(其中6個支持熱插拔),而且不需任何工具即可對冗餘風扇、電源以及PCI-X進行安裝和更換。
2.按伺服器按用途劃分為通用型伺服器和專用型伺服器兩類。
通用型伺服器
通用型伺服器是沒有為某種特殊服務專門設計的、可以提供各種服務功能的伺服器,當前大多數伺服器是通用型伺服器。這類伺服器因為不是專為某一功能而設計,所以在設計時就要兼顧多方面的應用需要,伺服器的結構就相對較為復雜,而且要求性能較高,當然在價格上也就更貴些。
專用型伺服器
專用型(或稱「功能型」)伺服器是專門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功能專門設計的伺服器。在某些方面與通用型伺服器不同。如光碟鏡像伺服器主要是用來存放光碟鏡像文件的,在伺服器性能上也就需要具有相應的功能與之相適應。光碟鏡像伺服器需要配備大容量、高速的硬碟以及光碟鏡像軟體。FTP伺服器主要用於在網上(包括Intranet和Internet)進行文件傳輸,這就要求伺服器在硬碟穩定性、存取速度、I/O(輸入/輸出)帶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E-mail伺服器則主要是要求伺服器配置高速寬頻上網工具,硬碟容量要大等。這些功能型的伺服器的性能要求比較低,因為它只需要滿足某些需要的功能應用即可,所以結構比較簡單,採用單CPU結構即可;在穩定性、擴展性等方面要求不高,價格也便宜許多,相當於2台左右的高性能計算機價格。HP的一款Web伺服器HP access server,它採用的是PIII1.13Gbit/s左右的CPU,內存標准配置也只有128MB/256MB,與一台性能較好的普通計算機差不多,但在某些方它還是具有PC機無可替代的優勢。
4.按伺服器的機箱結構來劃分,可以把伺服器劃分為「台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機櫃式伺服器」和「刀片式伺服器」四類。
台式伺服器
台式伺服器也稱為「塔式伺服器」。有的台式伺服器採用大小與普通立式計算機大致相當的機箱,有的採用大容量的機箱,像個碩大的櫃子。低檔伺服器由於功能較弱,整個伺服器的內部結構比較簡單,所以機箱不大,都採用台式機箱結構。這里所介紹的台式不是平時普通計算機中的台式,立式機箱也屬於台式機范圍,目前這類伺服器在整個伺服器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
對於信息服務企業(如ISP/ICP/ISV/IDC)而言,選擇伺服器時首先要考慮伺服器的體積、功耗、發熱量等物理參數,因為信息服務企業通常使用大型專用機房統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伺服器資源,機房通常設有嚴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卻系統、多重備份的供電系統,其機房的造價相當昂貴。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部署更多的伺服器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服務成本,通常選用機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業標準的機架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也有多種規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機架式伺服器最節省空間,但性能和可擴展性較差,適合一些業務相對固定的使用領域。4U以上的產品性能較高,可擴展性好,一般支持4個以上的高性能處理器和大量的標准熱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廠商通常提供人相應的管理和監控工具,適合大訪問量的關鍵應用,但體積較大,空間利用率不高。
機櫃式伺服器
在一些高檔企業伺服器中由於內部結構復雜,內部設備較多,有的還具有許多不同的設備單元或幾個伺服器都放在一個機櫃中,這種伺服器就是機櫃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是一種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伺服器平台,是專門為特殊應用行業和高密度計算機環境設計的,其中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母板,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個母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母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可以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當前市場上的刀片式伺服器有兩大類:一類主要為電信行業設計,介面標准和尺寸規格符合PICMG(PCI In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來還將推出符合PICMG 3.x 的產品,採用相同標準的不同廠商的刀片和機櫃在理論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類為通用計算設計,介面上可能採用了上述標准或廠商標准,但尺寸規格是廠商自定,注重性能價格比,目前屬於這一類的產品居多。刀片式伺服器目前最適合群集計算和IxP提供互聯網服務。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意思是「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有時也簡稱磁碟陣列(Disk Array)。
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數據備份的功能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備份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速度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動數據備份。
RAID技術的兩大特點: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於這兩項優點,RAID技術早期被應用於高級伺服器中的SCSI介面的硬碟系統中,隨著近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PC機的CPU的速度已進入GHz 時代。IDE介面的硬碟也不甘落後,相繼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碟。這就使得RAID技術被應用於中低檔甚至個人PC機上成為可能。RAID通常是由在硬碟陣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電腦中的RAID卡來實現的。
RAID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了從 RAID 0 到 6 七種基本的RAID 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與RAID 1的組合),RAID 50(RAID 0與RAID 5的組合)等。不同RAID 級別代表著不同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但我們最為常用的是下面的幾種RAID形式。
(1) RAID 0
RAID 0又稱為Stripe(條帶化)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
如圖所示:系統向三個磁碟組成的邏輯硬碟(RADI 0 磁碟組)發出的I/O數據請求被轉化為3項操作,其中的每一項操作都對應於一塊物理硬碟。我們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通過建立RAID 0,原先順序的數據請求被分散到所有的三塊硬碟中同時執行。從理論上講,三塊硬碟的並行操作使同一時間內磁碟讀寫速度提升了3倍。 但由於匯流排帶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的提升速率肯定會低於理論值,但是,大量數據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比較,提速效果顯著顯然毋庸置疑。
RAID 0的缺點是不提供數據冗餘,因此一旦用戶數據損壞,損壞的數據將無法得到恢復。
RAID 0具有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於對性能要求較高,而對數據安全不太在乎的領域,如圖形工作站等。對於個人用戶,RAID 0也是提高硬碟存儲性能的絕佳選擇。
(2) RAID 1
RAID 1又稱為Mirror或Mirroring(鏡像),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
當讀取數據時,系統先從RAID 0的源盤讀取數據,如果讀取數據成功,則系統不去管備份盤上的數據;如果讀取源盤數據失敗,則系統自動轉而讀取備份盤上的數據,不會造成用戶工作任務的中斷。當然,我們應當及時地更換損壞的硬碟並利用備份數據重新建立Mirror,避免備份盤在發生損壞時,造成不可挽回的數據損失。
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因而Mirror(鏡像)的磁碟空間利用率低,存儲成本高。
Mirror雖不能提高存儲性能,但由於其具有的高數據安全性,使其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伺服器和資料庫存儲等領域
(3) RAID 0+1
正如其名字一樣RAID 0+1是RAID 0和RAID 1的組合形式,也稱為RAID 10。
以四個磁碟組成的RAID 0+1為例,其數據存儲方式如圖所示:RAID 0+1是存儲性能和數據安全兼顧的方案。它在提供與RAID 1一樣的數據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提供了與RAID 0近似的存儲性能。
由於RAID 0+1也通過數據的100%備份功能提供數據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與RAID 1相同,存儲成本高。
RAID 0+1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於既有大量數據需要存取,同時又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嚴格的領域,如銀行、金融、商業超市、倉儲庫房、各種檔案管理等
(4) RAID 3
RAID 3是把數據分成多個「塊」,按照一定的容錯演算法,存放在N+1個硬碟上,實際數據佔用的有效空間為N個硬碟的空間總和,而第N+1個硬碟上存儲的數據是校驗容錯信息,當這N+1個硬碟中的其中一個硬碟出現故障時,從其它N個硬碟中的數據也可以恢復原始數據,這樣,僅使用這N個硬碟也可以帶傷繼續工作(如採集和回放素材),當更換一個新硬碟後,系統可以重新恢復完整的校驗容錯信息。由於在一個硬碟陣列中,多於一個硬碟同時出現故障率的幾率很小,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RAID3,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與RAID0相比,RAID3在讀寫速度方面相對較慢。使用的容錯演算法和分塊大小決定RAID使用的應用場合,在通常情況下,RAID3比較適合大文件類型且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如視頻編輯、硬碟播出機、大型資料庫等
(5) RAID 5
RAID 5 是一種存儲性能、數據安全和存儲成本兼顧的存儲解決方案。 以四個硬碟組成的RAID 5為例,其數據存儲方式如圖4所示:圖中,P0為D0,D1和D2的奇偶校驗信息,其它以此類推。由圖中可以看出,RAID 5不對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而是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碟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一個磁碟數據發生損壞後,利用剩下的數據和相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去恢復被損壞的數據。
RAID 5可以理解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數據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碟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
RAID級別的選擇有三個主要因素:可用性(數據冗餘)、性能和成本。如果不要求可用性,選擇RAID0以獲得最佳性能。如果可用性和性能是重要的而成本不是一個主要因素,則根據硬碟數量選擇RAID 1。如果可用性、成本和性能都同樣重要,則根據一般的數據傳輸和硬碟的數量選擇RAID3、RAID5
⑹ 伺服器有什麼作用(簡單點)伺服器相當於電話通信的什麼設備
一、所謂計算機通信網就是將若乾颱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及傳輸介質互連起來,在通信協議的支持下進行數據通信,以實現資源共享的系統。
二、從硬體方面看,計算機通信網由兩部分組成:
1、資源子網:主機、終端、各種I/O設備等組成,負責全網的數據處理業務,向網路用戶提供各種網路資源與網路服務。
2、通信子網:由網路節點(即交換機)及連接它們的傳輸鏈路組成,負責主機或終端之間的數據信息傳輸與交換。
三、網路伺服器屬於資源子網的范疇,是指為網路提供服務、進行管理的計算機系統。
上面提到,我們之所以要建設計算機網路,目的是要在各終端用戶間實現資源的共享。而網路伺服器正是網路資源共享和管理的核心!!!
它提供資源和服務,並管理終端用戶對該資源的多重並發訪問。
實際上,用戶依靠不同的伺服器提供不同的網路服務。比如:
文件伺服器:大容量的磁碟供客戶使用,接受客戶提出的數據處理、存取請求。
資料庫伺服器:提供資料庫操作,以資料庫檢索、更新為基礎。
應用伺服器:提供某種特定的服務。(郵件伺服器、游戲伺服器、視頻伺服器......)
計算伺服器:提供科學計算等需要大量計算和特定計算服務。
列印伺服器:接受來自客戶的列印任務,並將列印內容存入列印隊列,送到列印機輸出。
四、在電話通信網中,似乎還真的很難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設備。因為電話網本身在計算機通信中扮演的只是通信子網的角色,僅僅起著信息傳輸和交換的作用。如果真的要比喻的話,我把伺服器和電話查號台做一類比。後者面向所有電話用戶提供查號服務,並且有相應的措施(排隊機)來管理用戶對於查號台的並發訪問。
⑺ ibmmq svrconn 伺服器連接通道 能幹什麼用
伺服器連接通道就是給MQ客戶端連接進來的一個標識入口,它和其他通道不一樣,它是不需要啟動的,如果有MQ客戶端成功地通過這個伺服器連接通道連接進來,它的狀態就是活動的了.
其他的通道類型可能需要執行啟動命令來變成活動,這種通道活動以後,有一個真實的通道進程啟動起來,伺服器連接通道是沒有相應的通道進程的.
⑻ 計算機通信網路中伺服器的作用是什麼
C/S (Client/Server,客戶機/伺服器)模式又稱C/S結構,是20世紀80年代末逐步成長起來的一種模式,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的一種。C/S結構的關鍵在於功能的分布,一些功能放在前端機(即客戶機)上執行,另一些功能放在後端機(即伺服器)上執行。功能的分布在於減少計算機系統的各種瓶頸問題。C/S模式簡單地講就是基於企業內部網路的應用系統。與B/S(Browser/Server,瀏覽器/伺服器)模式相比,C/S模式的應用系統最大的好處是不依賴企業外網環境,即無論企業是否能夠上網,都不影響應用。 伺服器通常採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機,並採用大型資料庫系統,如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客戶端需要安裝專用的客戶端軟體。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 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台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 效率低。如我院使用的上海超蘭公司「案件統計」管理軟體就是典型的C/S體系結構管理軟體。
⑼ 在網站上啟用安全通道(ssl)有什麼作用
一、通俗角度來說,啟用安全通道後,網站的域名會和普通網站的域名不一樣,
如:普通網站的域名開頭為:http:// ,啟用安全通道(ssl)後就為:https:// 。舉個實際例子:在網路上輸入「支付寶」,登錄支付寶網站後看看域名的開頭。
這是因為SSL採用了不同的協議,即https與http為兩個不同的協議。而https協議相較http老說要更安全,因為它支持「數字證書」認證,客戶通過認證伺服器的「數字證書」可以防止被伺服器欺騙,伺服器通過認證客戶的「數字證書」可以阻止假冒的客戶進行訪問。
二、專業角度來說,安全通道(ssl)是運行在傳輸層上的一個協議,全稱為「安全套接層協議」。
它通過底層和上層兩層協議實現兩個應用實體之間安全可靠的通信,如客戶機和伺服器之間。SSL(安全套接層)通常是與HTTP協議一起使用,通過在客戶機與Web伺服器之間實行加密和交換密鑰(數字證書)從而實現雙方的安全通信。由於採用了SSL,HTTPS的埠為443,與HTTP的80埠不同,這樣也保證了Web伺服器的安全。
這里只是,詳細的資料可以在網路中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