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伺服器端
簡單的說,伺服器端是為客戶端服務的,服務的內容諸如向客戶端提供資源,保存客戶端數據等等.客戶端可以是任意的一台電腦,只要它和伺服器端存在連接,並且得到了伺服器端的授權,就可以使用伺服器端的服務.象現在就可以理解為網路的網站是伺服器端,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就是客戶端.我們可以使用它的服務.
通常的伺服器端都是伺服器級的高級PC,以便多客戶訪問時不會造成延時甚至數據溢出.
⑵ 伺服器端和客戶端有什麼區別
伺服器端和客戶端的區別:
1、定義不同:
客戶端:客戶端(Client)或稱為用戶端,是指與伺服器相對應,為客戶提供本地服務的程序。
伺服器端:伺服器端,從廣義上講,伺服器是指網路中能對其它機器提供某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如果一個PC對伺服器端外提供ftp服務,也可以叫伺服器)。
2、程序編寫:
客戶端:客戶端程序不需要我們編寫,可以使用IE或者FireFox等瀏覽器。
伺服器端:需要編寫Server服務端程序。
3、組成不同:
客戶端:瀏覽器既是客戶端。
伺服器端:中央處理器、內存、晶元組、I/O匯流排、I/O設備、電源、機箱和相關軟體。
4、儲存方式不同:
客戶端:不需要儲存。
伺服器端:包括SAS/SATA、PCIe快閃記憶體卡、NVMe快閃記憶體和雙列直插式內存插槽的實現在內有多種方式部署伺服器端快閃記憶體。
5、服務對象不同:
客戶端:使用客戶服務。
伺服器端:為客戶端服務。
⑶ 伺服器端什麼意思
伺服器相對於客戶機而言
⑷ 想問快速迭代什麼意思
以互聯網為例,快速迭代就是指的在互聯網中迅速更新產品以達到互聯網需求,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出新的需求,增設新的功能,就是迭代。
互聯網(Internet)是指21世紀之初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些標準的網路協議相連,連接全世界幾十億個設備,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與萬維網(WWW)不同,互聯網帶有范圍廣泛的信息資源和服務,點對點網路,文件共享,以及IP電話服務等。互聯網(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即廣域網、城域網、區域網及單機按照一定的通訊協議組成的國際計算機網路。互聯網是指將兩台計算機或者是兩台以上的計算機終端、客戶端、服務端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手段互相聯系起來的結果,人們可以與遠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發送郵件、共同完成一項工作、共同娛樂。同時,互聯網還是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的定義,物聯網是當下幾乎所有技術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結合,讓信息更快更准得收集、傳遞、處理並執行。
更多關於快速迭代什麼意思,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489f85161583444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⑸ c++中迭代器是什麼意思
容器就是數據結構的泛指,迭代器就是指針的泛指,可以指向元素。容器相當於一個儲藏櫃,裡面裝的許多不同的物品就像是儲存的元素,比如麵包、啤酒、蘋果、現金。要取得各個物體就得用與各個物體向匹配的工具,如取出麵包要用盤子、取出啤酒要用杯子、取出蘋果要用籃子、取出現金要用錢包。迭代器的作用就相當於取出物品的工具的抽象,通過迭代器泛指現實生活中從貯藏室中取出物體的工具。C++迭代器是一種檢查容器內元素並遍歷元素的數據類型。1 Iterator definitionsIn C++, an iterator is any object that, pointing to some element in a range of elements (such as an array or a container), has the ability to iterate through the elements of that range using a set of operators (at least, the increment (++) and dereference (*) operators). The most obvious form of iterator is a pointer: A pointer can point to elements in an array, and can iterate through them using the increment operator (++). But other forms of iterators exist. For example, each container type (such as a vector) has a specific iterator type designed to iterate through its elements in an efficient way.C++迭代器Interator就是一個指向某種STL對象的指針。通過該指針可以簡單方便地遍歷所有元素。 C++中的iterator為STL中的重要概念。iterator的概念源自於對遍歷一個線性容器工具的抽象,即如何你能訪問這個容器的某個元素。對於最簡單的數組,當然可以用數組的索引值,因為數組是連續存放在內存中的;但對於鏈表,就必須用指針。除此之外,還有還有很多種數據結構需要提供一個方便的工具來訪問其中的元素,方法有ID,關鍵字等等。為了統一所有的容器的這種工具的使用,一般提供一整套容器的開發者就會用一種方式來表示各種容器的訪問工具。例如C++ STL就是使用iterator。MFC自己的容器使用position。C#和java也有自己的方法,但方法是不變的。 iterator的用法可以被統一,但不同的底層容器實現其iterator的原理是不一樣的。例如iterator++你可以理解為移動到容器的下一個元素,如果底層如果是數組,把索引值加一就行;如果底層是鏈表,就得執行類似於m_pCurrent = m_pCurrent-> pNext;的操作。因此每種容器都有自己的iterator實現方法。 C++ STL iterator的常用方法有: iterator++ 移到下個元素 iterator-- 移到上個元素 *iterator 訪問iterator所指元素的值 < > == != iterator之間的比較,例如判斷哪個元素在前 iterator1 + iterator2 iterator之間的加法運算,類似於指針加法 2 容器的 iterator 類型每種容器類型都定義了自己的C++迭代器類型,如 vector:vector<int>::iterator iter;這符語句定義了一個名為 iter 的變數,它的數據類型是 vector<int> 定義的 iterator 類型。每個標准庫容器類型都定義了一個名為 iterator 的成員,這里的 iterator 與迭代器實際類型的含義相同。begin 和 end 操作每種容器都定義了一對命名為 begin 和 end 的函數,用於返回迭代器。如果容器中有元素的話,由 begin 返回的迭代器指向第一個元素: vector<int>::iterator iter = ivec.begin();上述語句把 iter 初始化為由名為 vector 操作返回的值。假設 vector 不空,初始化後,iter 即指該元素為ivec[0]。由end 操作返回的C++迭代器指向 vector 的「末端元素的下一個」。「超出末端迭代器」(off-the-end iterator)。表明它指向了一個不存在的元素。如果 vector 為空,begin 返回的迭代器與 end 返回的迭代器相同。由 end 操作返回的迭代器並不指向 vector 中任何實際的元素,相反,它只是起一個哨兵(sentinel)的作用,表示我們已處理完 vector 中所有元素。a)使用迭代器讀取vector中的每一個元素vector<int> ivec(10,1); for(vector<int>::iterator iter=ivec.begin();iter!=ivec.end();++iter){*iter=2; //使用 * 訪問迭代器所指向的元素}b)const_iterator只能讀取容器中的元素,而不能修改for(vector<int>::const_iterator citer=ivec.begin();citer!=ivec.end();citer++){cout<<*citer; //*citer=3; error}3 vector 迭代器的自增和解引用運算C++迭代器類型定義了一些操作來獲取迭代器所指向的元素,並允許程序員將迭代器從一個元素移動到另一個元素。迭代器類型可使用解引用操作符(dereference operator)(*)來訪問迭代器所指向的元素:*iter = 0;解引用操作符返回迭代器當前所指向的元素。假設 iter 指向 vector 對象 ivec 的第一元素,那麼 *iter 和ivec[0] 就是指向同一個元素。上面這個語句的效果就是把這個元素的值賦為 0。迭代器使用自增操作符向前移動迭代器指向容器中下一個元素。從邏輯上說,C++迭代器的自增操作和int 型對象的自增操作類似。對 int 對象來說,操作結果就是把 int 型值「加 1」,而對迭代器對象則是把容器中的迭代器「向前移動一個位置」。因此,如果 iter 指向第一個元素,則 ++iter 指向第二個元素。由於 end 操作返回的迭代器不指向任何元素,因此不能對它進行解引用或自增操作。
⑹ dns中遞歸查詢與迭代查詢有什麼區別
兩者區別如下:
遞歸是用戶只向本地DNS伺服器發出請求,然後等待肯定或否定答案。而迭代是本地伺服器向根DNS伺服器發出請求,而根DNS伺服器只是給出下一級DNS伺服器的地址,然後本地DNS伺服器再向下一級DNS發送查詢請求直至得到最終答案。
⑺ DNS解析原理:遞歸 VS 迭代
DNS解析流程分為 遞歸查詢 和 迭代查詢 ,遞歸查詢是以本地名稱伺服器為中心查詢, 遞歸查詢是默認方式,迭代查詢是以DNS客戶端,也就是客戶機器為中心查詢。 其實DNS客戶端和本地名稱伺服器是遞歸,而本地名稱伺服器和其他名稱伺服器之間是迭代。
「遞歸解析」(或叫「遞歸查詢」,其實意思是一樣的)是最常見, 也是默認的解析方式 。在這種解析方式中,如果客戶端配置的本地名稱伺服器, (又稱Local DNS, 可以是默認的運營商提供的Local DNS 或者自己設置的DNS) 不能解析的話,則後面的查詢全由本地名稱伺服器代替DNS客戶端進行查詢,直到本地名稱伺服器從權威名稱伺服器得到了正確的解析結果,然後由本地名稱伺服器告訴DNS客戶端查詢的結果。
下圖是windows下默認獲取的運營商Local DNS或者 自己設置的Local DNS
在這個查詢過程中,一直是以本地名稱伺服器(Local DNS)為中心的,DNS客戶端只是發出原始的域名查詢請求報文,然後就一直處於等待狀態的,直到本地名稱伺服器發來了最終的查詢結果。此時的本地名稱伺服器就相當於中介代理的作用。如果考慮了本地名稱伺服器的緩存技術(也就是在DNS伺服器上對一定數量的以前查詢記錄保存一定時間,這樣後面查詢同樣的域名信息時就可直接從緩存中調出來,以加速查詢效率)的話,則遞歸解析的基本流程如下:
(1)客戶端向本機配置的本地名稱伺服器(在此僅以首選DNS伺服器為例進行介紹,所配置其它備用DNS伺服器的解析流程完全一樣)發出DNS域名查詢請求。
(2)本地名稱伺服器收到請求後,先查詢本地的緩存,如果有該域名的記錄項,則本地名稱伺服器就直接把查詢的結果返回給客戶端;如果本地緩存中沒有該域名的記錄,則本地名稱伺服器再以DNS客戶端的角色發送與前面一樣的DNS域名查詢請求發給 根名稱伺服器 。
(3)根名稱伺服器收到DNS請求後,把所查詢得到的所請求的DNS域名中 頂級域名所對應的頂級名稱伺服器 地址返回給本地名稱伺服器。
(4)本地名稱伺服器根據根名稱伺服器所返回的頂級名稱伺服器地址,向對應的頂級名稱伺服器發送與前面一樣的DNS域名查詢請求。
(5)對應的頂級名稱伺服器在收到DNS查詢請求後,也是先查詢自己的緩存,如果有所請求的DNS域名的記錄項,則相接把對應的記錄項返回給本地名稱伺服器,然後再由本地名稱伺服器返回給DNS客戶端,否則向本地名稱伺服器返回所請求的DNS域名中的二級域名所對應的二級名稱伺服器地址。
然後本地名稱伺服器繼續按照前面介紹的方法一次次地向三級、四級名稱伺服器查詢,直到最終的對應域名所在區域的 權威名稱伺服器 返回到最終的記錄給本地名稱伺服器。然後再由本地名稱伺服器返回給DNS客戶,同時本地名稱伺服器會緩存本次查詢得到的記錄項。
DNS客戶端和本地名稱伺服器是遞歸,而本地名稱伺服器和其他名稱伺服器之間是迭代。
DNS遞歸名稱解析 : 在DNS遞歸名稱解析中,當所配置的本地名稱伺服器解析不了時,後面的查詢工作是由本地名稱伺服器替代DNS客戶端進行的(以「本地名稱伺服器」為中心),只需要本地名稱伺服器向DNS客戶端返回最終的查詢結果即可。
DNS迭代名稱解析 :(或者叫「迭代查詢」)的所有查詢工作全部是DNS客戶端自己進行(以「DNS客戶端」自己為中心)。在條件之一滿足時就會採用迭代名稱解析方式:
通過圖片看看他們的不同:
權威 DNS 是特定域名記錄(例如「example.com」)在域名注冊商處所設置的 DNS 伺服器,用於特定域名本身的管理(增加、刪除、修改等)。
權威 DNS 伺服器只對自己所擁有的域名進行域名解析,對於不是自己的域名則拒絕訪問。比如,向「example.com」的權威 DNS 伺服器查詢「test.com」的域名肯定會查詢失敗。
遞歸 DNS(也稱本地 DNS 或者緩存 DNS)用於域名查詢。遞歸 DNS 會迭代權威伺服器返回的應答,直至最終查詢到的 IP 地址,將其返回給客戶端,並將請求結果緩存到本地。
對用戶發出的域名解析請求,遞歸 DNS 必須給出一個最終的 IP 地址結果。完整的遞歸DNS 查詢流程需要 DNS 伺服器從根域名 「.」 伺服器,頂級域名伺服器(例如「.com」),一級域名伺服器(例如「example.com」)等一級一級遞歸查詢,直到最終找到權威伺服器取得結果,並返回給客戶。同時,遞歸伺服器根據域名 TTL,緩存查詢結果,便於相同域名重復查詢。
遞歸 DNS 伺服器大多數在運營商端,負責網路接入終端的 DNS 查詢,即網路訪問設備上配置的 DNS 伺服器 IP。
遞歸 DNS 的訪問過程如下圖所示(遞歸 DNS 在圖中表示為 Local DNS):
https://www.alibabacloud.com/help/zh/doc-detail/60303.htm
https://www.hu.com/question/36891472
⑻ DNS 遞歸和迭代的區別
默認情況下,DNS伺服器使用遞歸方式來解析名字。遞歸的含義就是DNS伺服器作為DNS客戶端向其他DNS伺服器查詢此解析請求,直到獲得解析結果,在此過程中,原DNS客戶端則等待DNS伺服器的回復。
如果你禁止DNS伺服器使用遞歸方式,則DNS伺服器工作在迭代方式,即向原DNS客戶端返回一個參考答復,其中包含有利於客戶端解析請求的信息(例如根提示信息等),而不再進行其他操作;原DNS客戶端根據DNS伺服器返回的參考信息再決定處理方式。但是在實際網路環境中,禁用DNS伺服器的遞歸查詢往往會讓DNS伺服器對無法進行本地解析的客戶端請求返回一個伺服器失敗的參考答復,此時,客戶端則會認為解析失敗。
所以遞歸和迭代的不同之處就是當DNS伺服器沒有在本地完成客戶端的請求解析時,由誰扮演DNS客戶端的角色向其他DNS伺服器發起解析請求。
⑼ 並發與迭代
例如在LR里,我要測100個用戶同時並發登陸所用時間,那我是不是在錄制好腳本後,需要參數化「用戶名」,
「密碼」以及在那個記事本里構造100個真實的用戶名和密碼? 然後運行Controller,
設置用戶數為100?那麼這里的迭代次數該怎麼設啊,設成1和設成10有什麼區別啊?
我老是搞不清測試並發用戶,「迭代」和「並發用戶數」(就是controller里設的虛擬用戶數)的區別。
ZEE的回答:
用比喻的方式來回一下:
四車道的馬路,如果只有四輛車並排走過就是並發;
如果四輛車排成一縱隊走過就是迭代;
如果有100輛車排成25行依次走過就是並發加迭代。
在以上說法中,只有並排的車是我們設置的用戶數。
通過用lr做負載壓力測試過程發現,如果設定不同的action迭代次數,每次得出的結果是不同的,曲線的表現形式也是不同的。
這點就使我們會感覺困惑,為什麼要設置action的迭代次數?以及對於不同的應用系統應該怎樣設置迭代次數呢?
首先你要理解性能測試是在干什麼?
性能測試是模擬系統一段時間內真實的壓力情況,以考察系統的性能。
再看怎麼模擬系統真實的壓力情況?比如在半個小時內,用戶都在進行登錄操作,且平均分布在這半個小時內。我們要做的是什麼?
模擬這半個小時用戶的行為。怎麼模擬?估算出同時操作的人數,並用LoadRunner不斷的發送登錄請求,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迭代。
至於迭代次數,只要能夠模擬出真實情況,多少次都無所謂,不過10次8次估計是模擬不出來。
迭代次數至少要保證壓力達到一個穩定值後再運行一段時間,這樣我們得到的數據才是有效的。
所以我們除非是特別要求,一般不用迭代次數,而是用運行時間。
1,迭代和並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沒有什麼關系。
比如,一個用戶迭代十次,還是一個用戶的壓力。
10個用戶執行一次,就是10個用戶的壓力。10個用戶迭代10次,還是10個用戶的壓力。但他們都和參數化的數據有關系
(也要看參數化是如何設置的,以及系統如何判斷提交值的)。
2,你要是想知道,LR是如何實現迭代和並發:
說一個比較容易理解的層面:迭代就是不停的反復調用同一腳本,反復執行,注意,
對1個用戶執行10次來說,只會分配一塊內存。
10個用戶執行一次,是調用同一腳本10次,會分配10塊內存。
LR調用腳本,編譯後,運行,按腳本發送數據。
比如:web_url這樣的函數,執行就會發HTTP request。
如果你還想知道更細節的進程和函數的實現,只能側面驗證(具體方法看各人的能力和擅長),因為我們都不是LR的開發者。
3,太顯然的問題了,參數化時選擇每次出現唯一,只要參數夠用就OK,不夠用,就設置相應的規則。
action在場景運行中iteration只對其起作用,對vuser_init和vuser_end都不起作用,
action是一個可以被重復使用的最小單位其實你可以將所有腳本錄制到一個action里,只是不方便管理罷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像lr自帶的例子——訂票系統,你如果把所有腳本都錄制到一個action里,
那回放的時候,每個用戶登錄就只能買一張票,而如果想一個用戶買多張票的話,這樣就行不通了。
那你就要設多個action,並把登錄和結束各錄制在一個action里,把買票錄到一個action中,
這樣,將買票的action迭代多次,而用戶登錄和結束只運行一次,這不就模擬了現實中的情況了嗎?
其實LoadRunner 是以客戶端的角度來定義「響應時間」的,
當客戶端請求發出去後, LoadRunner 就開始計算響應時間,一直到它收到伺服器端的響應。
這個時候問題就產生了:如果此時的伺服器端的排隊隊列已滿,伺服器資源正處於忙碌的狀態,
那麼該請求會駐留在伺服器的線程中,換句話說,這個新產生的請求並不會對伺服器端產生真正的負載,
但很遺憾的是,該請求的計時器已經啟動了,因此我們很容易就可以預見到,
這個請求的響應時間會變得很長,
甚至可能長到使得該請求由於超時而失敗。
等到測試結束後,
我們查看一下結果,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很不幸的現象:
事務平均響應時間很長,最小響應時間與最大響應時間的差距很大,
而這個時候的平均響應時間,其實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也就是說,由於客戶端發送的請求太快而導致影響了實際的測量結果,
設置步長則可以緩解這一情況,這樣,應該試試設置pacing,再運行看看情況。
並發用戶數量,有兩種常見的錯誤觀點。
一種錯誤觀點是把並發用戶數量理解為使用系統的全部用戶的數量,理由是這些用戶可能同時使用系統;
還有一種比較接近正確的觀點是把用戶在線數量理解為並發用戶數量。
實際上,在線用戶不一定會和其他用戶發生並發,例如正在瀏覽網頁的用戶,對伺服器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但是,用戶在線數量是統計並發用戶數量的主要依據之一。
並發主要是針對伺服器而言,是否並發的關鍵是看用戶操作是否對伺服器產生了影響。
因此,並發用戶數量的正確理解為:在同一時刻與伺服器進行了交互的在線用戶數量。
這些用戶的最大特徵是和伺服器產生了交互,這種交互既可以是單向的傳輸數據,也可以是雙向的傳送數據。
比如說:有一個這樣的場景,系統在線用戶是100個,但是同時操作某一個事物(比如說登陸操作)的人是20個那麼場景怎麼設計了?
在Controller中設置100個虛擬用戶執行這個腳本,然後登陸操作之前放一個集合點,然後設置集合點的策略(20個用戶到達時即執行集合點)
對於多個業務場景, 只要錄制多個腳本放在同一個場景內, 然後分配不同比例的虛擬用戶就可以了,
如果不想跑哪個業務場景, 那就不選中這個腳本即可.
追問
並發用戶數,我可不可以在採集的時候理解為最大的允許vuser值
回答
某個腳本設置的vuser值, 可以理解為這個業務場景的並發用戶數,但如果要測試具體某個業務的並發操作, 那就需要設置集合點,
而且集合點數目不能大於vuser值.
LoadRunner是怎麼重復迭代和怎麼增加並發運行的呢?
另外,在參數化時,對於一次壓力測試中均只能用一次的資源應該怎麼參數化呢?就是說這些資源用了一次就不能在用了的。
--參數化時,在select next row選擇unique,update value on選擇 each occurence,
1. 迭代跟虛擬用戶數沒什麼必然聯系
迭代是這樣的:
迭代1次 迭代2次 迭代3次
用戶1 X1 X2 X3
用戶2 Y1 Y2 Y3
其中的X1-3 Y1-3是參數,參數規則就是二樓說的
這么兩個用戶是根據你的rump up 上來的,比如5秒上兩個用戶,那麼用戶1和2就在5秒之內載入進來的,不知道說清楚了沒。
第二個問題就簡單了,只能用一次的參數,首先確保你的參數足夠,另外規則選擇的時候,注意選擇唯一
迭代次數只是對你設置了迭代次數的action進行迭代,而用戶數可以理解為對整個錄制過程的迭代(只是各個用戶不同)
而且增加並發量可以通過增加用戶來達到還可以設置集合點來增加某個操作的並發量
假如一個腳本,設置最大並發量為10,每5秒中增加2個並發用戶,而Action設置的迭代為10次:
當開始至2秒時,載入了2個用戶,這2個用戶分別開始運行,並都運行10次,不管這個2個用戶運行10次是否結束,當下一個2兩秒到來時,
即開始至第4秒時又載入了2個用戶,這2個又運行10次;就這樣一直載入到10個並發用戶,然後當每個用戶都運行完10次時就結束。
這樣中間最大並發是10個,但不一定能達到10個,因為在載入最後幾個時,前面的有可能已經運行結束,
所以如果要真正達到最大並發10就必須設置集合點來完成
不過也不一定非要設置集合點才能實現同時處在running的狀態有10個用戶。
設置ration也是可以的。不過那就不只每個用戶運行10次了。
如果想實現用戶迭代10次,並且想同時running為10個用戶,就應該設置集合點。
迭代(Iterate)設計,或者我們稱之為增量(Incremental)設計的思想和XP提倡的Evolutionary Design有異曲同工之妙。
⑽ 服務端是什麼
一般性理解
伺服器端就是讓所有的遠程客戶端連接到伺服器上進行游戲,(概念就是集中國內所有的玩家在一個地方進行同一個游戲)每個網路游戲都有伺服器端的,需要1-N台伺服器.不同的游戲不同的安裝方法!
以上是游戲服務端的說法。
另外,我們可以打開自己的網路連接,一般來說,在詳細信息里都可以看到一個服務端IP對不對?那個服務端IP,籠統的解釋一下,就是你所在的IP系。意思就是,你的IP其實就是它IP系大集合中的一個部分。
舉個例子吧
比如,你家買了一幢新房子,你的房子,就是客戶端IP了,而服務端IP,就是你房子所在的小區。
這樣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也就是說,服務端IP其實就是一個IP段的管理。
另外,服務端還有解釋,那就是你租用的FTP空間等。假設你租用了一個FTP個人空間,那麼,為你提供空間的那家公司或網站就是你的服務端,而相對來說,你就是它的客戶端。總體說來,服務端就是提供服務的意思。
再舉個例子吧
比如,你在酒店住宿,提供服務的就是酒店,也就是說酒店是服務端,而你是受到服務的人,也就是酒店的客戶,就叫做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