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代網路以( )為中心。 A.中心計算機 B.通信子網 C.資源子網 D.服務
C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資源子網為中心的計算機網路,是繼第一代網路後新出現的網路資源交換模式。以分組交換為主。
分組交換網 ARPANET 就是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可以使負載均衡,單機的響應速度提高
為什麼會出現第二代計算機網路?
1964 年美國蘭提出了存儲轉發概念;1966 年英國戴維斯提出了分組的概念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的特點: ① 以通信子網為中心 ② 數據處理與數據通信兩功能分開 ③ 使用分組交換技術
參見:網路
2. 客戶機/伺服器網路的概念是什麼
就是C/S結構,是一種編程的方法。就是用戶通過安裝客戶端與伺服器相連接。
3. 以伺服器為中心,這種網路稱
一般就可以叫做數據中心
4. 什麼叫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Client/servermodel) 簡稱C/S系統。是一類按新的應用模式運行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
在這個應用模式中,用戶只關心完整地解決自己的應用問題,而不關心這些應用問題由系統中哪台或哪幾台計算機來完成。在C/S系統中,能為應用提供服務(如文件服務,列印服務,拷貝服務,圖象服務,通信管理服務等)的計算機或處理器,當其被請求服務時就成為伺服器。
與伺服器相對,提出服務請求的計算機或處理器在當時就是客戶機。從客戶應用角度看,這個應用的一部分工作在客戶機上完成,其他部分的工作則在(一個或多個)伺服器上完成。
(4)客戶伺服器網路是以什麼為中心擴展閱讀
客戶機/伺服器模式的特點:
可快速進行信息處理。由於在 C/S 結構中是一種基於點對點的運行環境,當一項任務提出請求處理時,可以在所有可能的伺服器間均衡地分布該項任務的負載。這樣,在客戶端發出的請求可由多個伺服器來並行進行處理,為每一項請求提供了極快的響應速度和較高的事務吞吐量。
可實現資源共享。C/L結構中的資源是分布的,客戶機與伺服器具有一對多的關系和運行環境。用戶不僅可存取在伺服器和本地工作站上的資源,還可以享用其他工作站上的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
5. 計算機網路中客戶伺服器方式和對等方式有什麼異同
1、網路結構不同:
伺服器-客戶機,即Client-Server(C/S)結構。C/S結構通常採取兩層結構。伺服器負責數據的管理,客戶機負責完成與用戶的交互任務。對等網路是一種網路結構的思想,與客戶端/伺服器(Client/Server)結構的一個本質區別是,整個網路結構中不存在中心節點(或中心伺服器)。
2、數據請求方式不同:
伺服器-客戶機方式中,客戶機通過區域網與伺服器相連,接受用戶的請求,並通過網路向伺服器提出請求,對資料庫進行操作。伺服器接受客戶機的請求,將數據提交給客戶機,客戶機將數據進行計算並將結果呈現給用戶。
對等方式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既能充當網路服務的請求者,又對其它計算機的請求做出響應,提供資源、服務和內容。
3、去中心化能力不同:
網路中的資源和服務分散在所有節點上,信息的傳輸和服務的實現都直接在節點之間進行,可以無需中間環節和伺服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頸。P2P的非中心化基本特點,帶來了其在可擴展性、健壯性等方面的優勢。
6. 什麼是客戶/伺服器式網路
區域網上使用的一種組織方 案,它充分利用了分布式智能,並將伺服器和各個工作站都視為智能化的、可 編程的設備,從而充分開發出它們各自的計算能力。具體的實現方法是:將應 用程序的運行分為「前端」客戶程序和「後端」伺服器。客戶端組件是一台完 整的、獨立的個人計算機(而不是一台「啞」終端),用戶能夠利用它所有的 能力和特性來運行應用程序。伺服器組件可以是個人計算機、小型機或大型機, 只要它能提供在分時環境下小型機和大型機所具有的傳統功能:數據管理、客 戶間的信息共享、以及復雜的網路管理和安全性特性。與舊的體系結構相比, 這種客戶機和伺服器同時工作的方式不僅提高了處理能力,而且也能更加有效 地使用這些功能。原因在於:應用程序的客戶端被優化成更適合於與用戶進行 交互,而伺服器端則提供集中式的、多用戶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