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阿里雲怎麼配置高可用ecs伺服器集群
你得明白,你的重點是在高可用上,還有我想給你個建議,在網路知道提問應該是提問一個具體的知識點,你提問的是一整套解決方案有沒有?
首先,你得說說你是做什麼服務的吧?伺服器得有主從吧?得有負載均衡檢查伺服器是否宕機吧?這三點其實你得想到。
⑵ RabbitMQ 進階- 阿里雲伺服器部署RabbitMQ集群
如果RabbitMQ集群只有一個broker節點,那麼該節點的失效將導致整個服務臨時性的不可用,並且可能會導致message的丟失(尤其是在非持久化message存儲於非持久化queue中的時候)。可以將所有message都設置為持久化,並且使用持久化的queue,但是這樣仍然無法避免由於緩存導致的問題:因為message在發送之後和被寫入磁碟並執行fsync之間存在一個雖然短暫但是會產生問題的時間窗。通過publisher的confirm機制能夠確保客戶端知道哪些message已經存入磁碟,盡管如此,一般不希望遇到因單點故障導致服務不可用。
如果RabbitMQ集群是由多個broker節點構成的,那麼從服務的整體可用性上來講,該集群對於單點失效是有彈性的,但是同時也需要注意:盡管exchange和binding能夠在單點失效問題上倖免於難,但是queue和其上持有的message卻不行,這是因為queue及其內容僅僅存儲於單個節點之上,所以一個節點的失效表現為其對應的queue不可用。
為了提高程序的吞吐量,保持消息的可靠性,一台機器掛了後,RabbitMQ能夠正常生產,消費消息。
rabbitmq有三種模式:單機模式,普通集群模式,鏡像集群模式
Demo級別的,一般只是本機測試玩玩而已,生產環境下不會用的。
在多台機器上啟動多個rabbitmq實例,每個機器啟動一個。
但是你創建的queue,只會放在一個rabbtimq實例上,但是每個實例都同步queue的元數據(存放含queue數據的真正實例位置)。消費的時候,實際上如果連接到了另外一個實例,那麼那個實例會從queue所在實例上拉取數據過來。
示意圖
這種方式確實很麻煩,也不怎麼好,沒做到所謂的分布式,就是個普通集群。
普通集群的方式,確實達到了消息的高可用,但沒辦法保證可靠性,沒做到分布式,簡而言之,只是一個普通的集群。
這種模式,才是所謂的rabbitmq的高可用模式,跟普通集群模式不一樣的是,你創建的queue,無論元數據還是queue里的消息都會存在於多個實例上,然後每次你寫消息到queue的時候,都會自動把消息到多個實例的queue里進行消息同步。
上圖中每個節點有一個queue,生產者生產完畢數據後投遞到指定交換機的隊列,交換機的隊列進行消息同步。
每個節點queue都有一個完整的rabbitmq節點,所以這種方式叫做鏡像集群
好處: 任何一個節點宕機後,其它節點不受影響,正常使用
壞處:
確保機器中安裝了Docker,若未安裝,可看:【雲原生】Docker入門 – 阿里雲伺服器Linux環境下安裝Docker
查看拉取的鏡像
成功運行
設置節點1
瀏覽器輸入 您的ip地址:15673
再次測試即可成功~
File —> New —> Project —> Maven —> 直接Next 進入下一步創建普通的Maven工程即可
創建一個默認的Maven聚合工程,將src文件夾刪除,該工程就是一個Maven聚合工程
引入依賴如下:
在項目內,新建一個Moudle,rabbitmq-order-procer 默認Maven工程,下一步即可
在項目內,新建一個Moudle,rabbitmq-order-cousumer 默認Maven工程,下一步即可
Maven聚合工程創建完成圖
Maven依賴圖
自行手寫MainApplication即可
創建完成!
編寫完成!
啟動消費者
交換機
=
15674
15675
成功消費數據!
已成功同步消息~
⑶ 阿里雲伺服器是如何實現每台伺服器都是公網IP的呢
根據我所知道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利用公有雲(比如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部署了應用之後,為了訪問申請的雲伺服器,需要使用公網IP,公有雲服務商不僅提供了固定的公網IP,更多採用的是彈性公網IP。
彈性公網IP
申請了彈性公網IP之後,可以將期綁定到雲伺服器實例,用於通過公網訪問自己申請的雲主機。
總結
騰訊雲、阿里雲、華為雲均支持彈性公網IP。隨著公有雲業務的不斷發展,雲服務提供商的公網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目前通過運營商上網也採用了運營商級別的NAT。將來有可能所有的雲主機均得採用彈性公網IP。
對於公有雲服務商提供的雲伺服器的公網IP,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需更多幫助,請私信關注。謝謝
瞎回答的很多。實質上,並沒有魔術。阿里雲的ip就是買的,是一大段一大段ip范圍買下的。
那些說類似專線獨立ip的人,都是瞎掰,專線實質上是電信買下的ip范圍里租一個給你用,電信那端通過調整路由表把對應的ip報文轉發到你那根物理線路上。
阿里雲的技術方式完全不一樣。
首先阿里和電信一樣,都是購買巨大的一段ip地址范圍,它的地址范圍不比電信小多少。ipv4的地址范圍就是這些大佬買光的,國外aws,google,微軟的ip范圍更大。
其次,阿里雲內部,不是簡單的改路由器,而是當有bgp能力的核心路由把全網路里屬於阿里雲的ip報文導入數據中心後,通過伺服器進行報文數據軟交換,也就是常說的sdn(軟體定義的網路)技術把ip分配給具體的虛擬機。這樣確保虛擬機綁ip可輕松的自動綁定。當你在界面上點一下申請彈性ip的時候,阿里雲就從它的ip池裡空餘的ip中,分一個給你,注意,這個ip池比阿里的機器數量,甚至虛擬機數量要大很多。當你分配了彈性ip後,如果要綁定彈性ip到具體某個虛擬機時候,背地裡,阿里雲就簡單的把這個ip和虛擬機的路由關系告訴它的軟交換伺服器集群,然後所有進入阿里雲中的報文里,屬於這個ip的報文被投遞給這台虛擬機。
下面有很多瞎回答的,NAT是可以減少公網IP地址的使用,但還是需要公網IP。
公網IP只可能是雲服務商自己向電信或移動等運營商買的。
阿里雲有很多伺服器,但是並不是所有伺服器都需要公網IP,比如資料庫伺服器,負載均衡伺服器等,只需要內網IP就夠了。實際需要使用公網IP的伺服器就是直接面對用戶的那幾台而已。
藉助內網IP和彈性公網IP,以及IP回收等,實際需要使用的公網IP數量是可控的。
那麼,阿里雲到底有多少公網IP呢?可以看下這里的不精確統計
http://as.chacuo.net/companyview/s_alibaba
大概是 860萬個公網IP。
這裡麵包含了阿里在國內、美國、新加坡的IP地址統計,應該還不完整。
一句話回答:就是買的。
通過BGP自治號(AS)查詢,阿里雲大約有3千萬個公網IP,AS名稱為「CNNIC-ALIBABA-CN-NET-AP」,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
另外這么多IP當然不可能是運營商分配的,事實上運營商的公網IP還沒阿里雲多,這些IP是阿里雲向CNNIC申請,APNIC審核並最終由ICANN分配的。
在邏輯上阿里實際就是一個運營商,它和移動聯通電信的網路連接,和移動聯通電信三網互通原理完全一樣,都是基於邊界網關協議BGP,搞一次地址廣播的花費至少就要花好幾百萬
沒啥特別的實現方法,就是大批量買IP地址,通過廣域網路由協議發布。
原來IPV4地址還不值錢,阿里早就大段大段地買,囤積了非常多的IPV4地址資源。
國內的BAT,從IPV4資源來看,阿里比騰訊多一個數量級,騰訊比網路多一個數量級,網路比其他廠商多一個數量級。
查了下阿里的AS信息,大概有十來個B段地址。
現在的IPV4地址,基本上已經分配完了,現在要拿到新的IP網段,基本上只能找ISP買,或者收購其他有IPV4資源的公司。
全世界所有的公網IP地址都源自ICANN這個組織,這個組織掌握著全球「互聯網地址簿」
互聯網協議(IP)地址的空間分配、協議標識符的指派、通用頂級域名(gTLD)、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ccTLD)系統的管理、根伺服器系統的管理等都是由ICANN負責管理。
ICANN先分配給亞太互聯網信息中心(APNIC)、歐洲IP資源網路協調中心(PIPE NCC)、美洲互聯網號碼注冊機構(ARIN)、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互聯網信息中心(LACNIC)、非洲互聯網路信息中心(AfriNIC),再由這些地域性的組織分配給所在區域的ISP。
IPV4最多可以提供約42.9億個IP地址,這么多年過去了,用著用著就發現不夠用了。雖然全世界的各個分配機構都相繼宣告了IPV4地址已經耗盡,但還是有大量的ISP私藏了大量的IPV4的IP地址。
絕大多數人對IPV4地址枯竭這件事都理解有偏差宣告枯竭的對象是IPV4地址分配組織,它只是告訴大家我手裡所有的IPV4地址已經全部發放完畢了,至於已經從分配組織獲得的IP地址,分配組織才不管你用還是不用。假如還想從分配組織手裡申請新的IPV4地址就必須要等別人不用歸還,稀缺的資源往往需要排隊走關系。
所以但凡稍微有點實力的ISP運營商都不會傻傻地將IPV4地址退回去,而是大批量的囤貨,即使不用也會攥著手裡。假如真有那些堅持不下去的ISP運營商,退了多少IPV4地址立馬就會被瓜分掉。IPV6在不斷的普及當中,當簡短的IPV4地址註定會變成一種稀缺資源。
ISP手裡囤積的IPV4地址是完全足夠日常使用
IPV4地址就像海綿里的水,你擠擠它就會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伺服器的運營商和網路運營商能夠保證公網IP地址的供應。
IPV4地址到目前為止還能游刃有餘,很大程度上歸功於NAT技術,即網路地址轉換。NAT技術能夠將當前地址空間中的IP地址映射到另一個地址空間,可以理解成一個轉換表,其中存儲著外部地址/埠到內部地址/埠的轉換關系。通過NAT技術就無需每台設備都擁有一個獨立唯一的IP地址,可以很多台設備共用一個公網IP地址,而區域網內使用私網不重復的IP地址即可。
NAT技術不僅可以緩解IP地址短缺的問題,還可以有效地保護私有網路。現在申請寬頻已經很難再申請到公網IP地址了,甚至於運營商可以實現一個地區都使用內網IP地址。那麼問題就來了,絕大多數人並不喜歡NAT轉換技術,希望設備能夠獲得公網的IP,便於遠程管理。所以很多「攻城獅們」會嘗試通過各種NAT穿透技術來解決NAT轉換技術所帶來的問題,比如:SOCKS、UPNP、ALG等等。
實際上伺服器對於公網IP地址的需求量也並沒有那麼大,比如:很多網站、域名可以存放在一台伺服器上,共用一個公網IP地址。理論上伺服器的配置足夠、帶寬足夠可以同時存放N多個網站,應用類的APP伺服器也是同樣的道理。
公網IP地址的配置和區域網的IP地址配置並無二致互聯網內很多組織都共同維護著一本類似「114」的地址查詢薄,IP地址由分配組織分配給ISP後,分配組織就會更新地址簿,其他組織就會同步更新。
這就好比快遞,收快遞的人也許並不知道送到具體哪個地方,他只需要將包裹收好貼上地址後統一放到快遞站點,再由快遞站點送到區域中轉站,再由區域中轉站送到市級以上的大型中轉站,大型中轉站就知道如何層層下發,最終有派件員送到收快遞的人手中。
IP地址分配組織會標識每個IP地址具體是屬於哪個ISP運營商,至於ISP運營商是想很多個網站或者應用用一個公網IP地址、還是一個伺服器用多個公網IP地址、還是一個伺服器使用彈性的公網IP地址,就不是IP地址分配組織會管的事情了。
阿里雲伺服器是如何實現每台伺服器都是公網IP的呢?伺服器那麼多,不應該每台伺服器都去運營商購買公網IP吧。難道是使用NAT轉換的嗎?
阿里雲的ip就是買的,是一大段一大段ip范圍買下的。
那些說類似專線獨立ip的人,都是瞎掰,專線實質上是電信買下的ip范圍里租一個給你用,電信那端通過調整路由表把對應的ip報文轉發到你那根物理線路上。
阿里雲的技術方式完全不一樣。
首先阿里和電信一樣,都是購買巨大的一段ip地址范圍,它的地址范圍不比電信小多少。ipv4的地址范圍就是這些大佬買光的,國外aws,google,微軟的ip范圍更大。
其次,阿里雲內部,不是簡單的改路由器,而是當有bgp能力的核心路由把全網路里屬於阿里雲的ip報文導入數據中心後,通過伺服器進行報文數據軟交換,也就是常說的sdn(軟體定義的網路)技術把ip分配給具體的虛擬機。這樣確保虛擬機綁ip可輕松的自動綁定。當你在界面上點一下申請彈性ip的時候,阿里雲就從它的ip池裡空餘的ip中,分一個給你,注意,這個ip池比阿里的機器數量,甚至虛擬機數量要大很多。當你分配了彈性ip後,如果要綁定彈性ip到具體某個虛擬機時候,背地裡,阿里雲就簡單的把這個ip和虛擬機的路由關系告訴它的軟交換伺服器集群,然後所有進入阿里雲中的報文里,屬於這個ip的報文被投遞給這台虛擬機。
阿里雲有很多伺服器,但是並不是所有伺服器都需要公網IP,比如資料庫伺服器,負載均衡伺服器等,只需要內網IP就夠了。實際需要使用公網IP的伺服器就是直接面對用戶的那幾台而已。
藉助內網IP和彈性公網IP,以及IP回收等,實際需要使用的公網IP數量是可控的。
人家阿里有自己的as號好吧,bgp互聯的,有自己ip段,nat個錘子
很正常,開過專線的就知道,給錢,一條線路,所有內網電腦全可以分配外網ip。
當然是向運營商買ip了,不可能是NAT,至於為什麼不是,你需要了解NAT的工作原理,NAT其中一個必要條件是NAT轉換必須有一方是公網地址
⑷ 阿里雲ECS集群伺服器時間同步解決方案
阿里雲ECS實例已經提供了NTP伺服器支持,直接啟動已配置好的NTP服務即可。
《阿里雲NTP伺服器》
《配置Linux實例NTP服務》
在開啟服務前,先確保環境配置:
文檔 《配置Linux實例NTP服務》 中介紹了CentOS環境下開啟NTP服務。
由於本人購買的Ubuntu伺服器,下面總結Ubuntu環境下的配置。
執行命令查詢所有服務,看ntp服務是否已開啟(+號:已開啟;-號:未開啟):
發現香港地區的服務默認都沒有開啟ntp服務;但深圳地區的伺服器默認已經開啟了ntp服務。
執行命令查詢ntp進程,發現深圳伺服器默認已經開啟了ntp服務:
如果未開啟ntp服務,執行命令開啟ntp服務:
開啟成功後,如圖:
或者查詢ntp相關的進程:
重啟後通過如下命令觀察NTP的運行狀態:
這個命令可以列出目前我們的 NTP 與相關的上層 NTP 的狀態,上頭的幾個欄位的意義為:
driftfile /etc/ntp/drift
語法為: restrict IP地址 mask 子網掩碼 參數
其中IP地址也可以是default ,default 就是指所有的IP
參考 《ubuntu安裝和使用NTP》
⑸ 如何在阿里雲部署coreos集群
CoreOS集群的架設比架設一個傳統伺服器集群更加容易。一方面因為 CoreOS 使用了 Cloud-init 自動化了集群信息的配置,另一方面則是受益於 etcd 分布式存儲實現的消息分發和伺服器自發現機制。這些便利性正是 CoreOS 系統設計充分為集群架構考慮帶來的效率提升。
安裝 CoreOS
CoreOS 的安裝方法和傳統 Linux 系統有很大的不同。鑒於是基礎教程,在這一篇中,我們會使用官方的Vagrant鏡像一步一步的構建CoreOS的VirtualBox虛擬機集群。本文使用了Linux/Mac作為測試環境,Vagrant從1.6版已經支持Windows,但需要安裝Putty作為登錄工具,略有不同,具體使用方法見 鏈接。
需要順帶說明一點,比較仔細的使用者可能已經發現官方提供的鏡像中有一個是「 ISO鏡像文件」,然而這個鏡像實際上只是一個 Live CD,也就免安裝的試用鏡像,直接使用這個ISO啟動的系統是不具備服務自發現和分布式消息分發的能力的。通過ISO鏡像安裝集群的方式我們會放到專題篇的內容裡面詳述。好,現在進入正題吧。
正如系列的第一篇所提到的,Cloud-init 通常依賴於具體平台的實現定製,將其直接在物理機上使用並不是主流的使用方法。對於這種安裝方法, 官方有一篇文檔提供了詳細的步驟,這里不再進行詳細討論。
首先來看一下 CoreOS 原生支持的平台。截止到目前,最新版本的CoreOS v540已經支持的平台如下圖。
可以看到除去安裝到本地的 Bare Metal,其餘基本是針對主流的雲服務平台定製的版本。這里的定製主要是 Cloud-init 等啟動服務的配置,那麼如何知道 CoreOS 已經支持自動化的集群部署的平台有哪些呢?我們可以從 CoreOS 源代碼的 coreos-base 目錄里得到答案。
這些 oem 開頭的目錄就是平台定製的實現。其中每個目錄中的 files/cloud-config.yml 文件,就是 Cloud-init 的配置文件。在每一種平台安裝 CoreOS 的方式各有不同,可以從官方網站相應的頁面找到相應步驟。這里乎缺我們選擇其中的 Vagrant 作為演示的目標平台。
在 Vagrant 上部署 CoreOS 集群
使用 Vagrant 建立 CoreOS 集群可以說是最簡單且經濟的方式了,使用本地虛擬機構建,特別適合快速驗證 CoreOS 的功能。
預備
需要准備的東西,包括一台連接到互聯網的 Mac 或者桌面 Linux 電腦,安裝好 Git、VirtualBox 和 Vagrant。
通過 Git 下載官方的 Vagrant 倉庫: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oreos/coreos-vagrant.git
下載完成後,我們接下來配置 CoreOS 集群。
配置
為了使用集群伺服器的自發現缺握功能,我們需要一個能用來唯一標識一個集群並提供集群信息的地址。CoreOS 官方提供了這個服務,當然我們也可以使用自己搭建的私有集群標識伺服器。鑒於搭建私有標識伺服器屬於比較進階的內容,我們會在這個系列的後續文章詳述。
通過瀏覽器或命令行 curl 訪問地址 https://discovery.etcd.io/new可以得到一個新的集群標識 URL(如果是在Windows下,可以直接使用瀏覽器訪問這個URL地址),這個 URL 會在配置 user-data 時候使用到。
curl https://discovery.etcd.io/new
進入 coreos-vagrant 目錄,將 user-data.sample 和 config.rb.sample 兩個文件各備份一份,並去掉 .sample 後綴。得到 user-data 和 config.rb 文件。
首先修改 user-data 文件,它將作為啟動的配置文件提供給 CoreOS 操作系統。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配置中,可以使用兩個變數 $private_ipv4 和 $public_ipv4,它們會歲扮辯在實際運行的時候被自動替換為主機的真實外網 IP 和內網 IP 地址。
這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將其中 discovery所在行前面的注釋符合「#」去掉,然後替換它的值為我們剛剛獲得的集群標識 URL 地址。簡單來說,所有使用了同一個標識 URL 的主機實例都會在 CoreOS 啟動時自動加入到同一個集群中,這就實現了無需人工干預的集群伺服器自發現。
#cloud-config
coreos:
etcd:
# generate a new token for each unique cluster from https://discovery.etcd.io/new
# WARNING: replace each time you 'vagrant destroy'
discovery: <集群標識URL地址>
addr: $public_ipv4:4001
peer-addr: $public_ipv4:7001
... ...
然後修改 config.rb 文件,這里包含了 Vagrant 虛擬機的配置。通過這個文件實際上可以覆寫任何 Vagrantfile 里的參數,但是目前我們只需要關注 $num_instances 和 $update_channel 這兩個參數的值。
$num_instances 表示將啟動的 CoreOS 集群中需要包含主機實例的數量; $update_channel 表示啟動的 CoreOS 實例使用的升級通道,可以是 『stable』,』beta』 或 『alpha』。
$num_instances=3
$update_channel='stable'
CoreOS 沒有跨越式的版本發布,而是使用與 Arch Linux 類似的平滑的滾動升級,確保用戶任何時候下載到的版本都是最新發布的系統鏡像,並且從根本上解決了伺服器系統在運行幾年後,由於無法平滑升級而被迫重新安裝的情況。此外 CoreOS 提供了 Stable、Beta 和 Alpha 三種升級通道,用於滿足不同用戶對系統新特性和穩定性的平衡。關於升級通道的切換,可參考官方的文檔。
啟動
啟動集群,執行:
vagrant up
查看集群運行狀態,所有的集群實例都已經啟動。
vagrant up
Current machine states:
core-01 running (virtualbox)
core-02 running (virtualbox)
core-03 running (virtualbox)
此時,在 CoreOS 集群的內部正發生著許多故事,集群的實例之間通過自發現服務,相互認識了對方並建立了聯系。它們具備了在集群中任意一個實例節點控制整個集群的能力。是的,一個功能完備的 CoreOS 伺服器集群已經完全運行起來了。
我現在使用的是小鳥雲,他們目前官網有活動,3折優惠,建議去看看!
⑹ 兩台伺服器如何實現集群
創建集群
在伺服器上安裝群集軟體、添加共享設備;
形成集群
設置某個節點可以控制仲裁資源
啟動集群
在系統啟動或進入一個運行級別時,由init守護程序啟動
加入節點
景安河南最大的多線伺服器託管商!提供專業伺服器租用、伺服器託管,同時還為企業提供雙機熱備、負載均衡等集群服務。
⑺ 怎樣構建一個容器集群 dockone
通過容器服務一分鍾創建WordPress博客
目標
熟悉Docker的基本知識和容器服務的基本功能
在容器服務中成功通過一個編排模板創建WordPress博客
准備工作
產品基本介紹( )
注意事項:
容器服務目前在公測期間,需要提前申請公測資格
容器服務創建的按量計費伺服器,需要保證現金賬戶余額不得少於100元
步驟
進入容器服務控制台
創建第一個集群
搜索並查看WordPress鏡像
選擇模板創建應用
以下是具體的操作步驟
1.進入容器服務控制台
1.1 進入容器服務產品介紹頁面
在阿里雲首頁的導航"產品"下浮列表中,選擇"彈性計算"分類下的"容器服務(公測中)",如下圖:
點擊後進入產品介紹頁面:
1.2 申請公測
點擊"獲取使用資格"(首次進入需要申請公測資格)或者直接進入"管理控制台"
1.3 查看指南
進入容器服務的控制台。點擊左側的"指南",進入介紹頁面,了解容器服務的基本概念.
如有有更詳細的了解,可以查看頁面最下方的文檔及幫助
2. 創建第一個集群
2.1 進入創建集群頁面
點擊上圖中的"創建集群"鏈接
2.2 設置集群配置
填寫集群名稱:yunqi-test2
選擇地域(杭州)和可用區(杭州可用區D)
選擇操作系統:Ubuntu 14.04 64 位
選擇網路類型:經典網路
容器服務為每個集群會默認創建一個按量計費的公網SLB,用於外部訪問。
容器服務創建的雲伺服器和負載均衡目前均為按量計費。
2.3 設置實例配置
選擇實例規格:2核4GB(ecs.s2.large)
選擇實例數量:1
選擇數據盤容量:20G (會被掛載到/var/lib/docker目錄,用於Docker鏡像和容器的存儲。)
設置雲伺服器密碼
2.4 創建集群並查看日誌
點擊"創建集群"按鈕,自動跳轉到集群列表頁面,集群的狀態顯示"初始化中"。
點擊"查看日誌",查看創建集群的過程日誌
等待集群狀態變化為"運行中"
ps:如果集群創建失敗,有可能是當前選擇的地域和可用區沒有庫存,請換可用區或雲伺服器規格嘗試。
2.5 查看節點信息
點擊集群名稱,展開節點列表信息
點擊ip地址(120.55.183.83)的鏈接,進入節點頁面
這個頁面描述了當前節點下的容器列表,其中帶"system"標簽的容器代表是容器服務的系統容器,用來管理每台雲伺服器:
acs-agent:用於管理docker daemon
tunnel-agent:用於管理容器服務和雲伺服器的通信
acsrouting_routing:用於管理路由轉發
點擊左側的節點監控,查看監控信息
3. 搜索並查看WordPress鏡像
3.1 瀏覽鏡像列表
點擊左側菜單"鏡像和模板"里的"鏡像",如下圖
常用鏡像:是容器服務挑選的一些最常用的鏡像列表
Docker官方鏡像:是容器服務從Docker Hub同步過來的Docker官方鏡像列表
阿里雲鏡像:是阿里雲提供的容器Hub的鏡像列表,按照下載量排序
3.2 搜索一個鏡像
在右上角的搜索框,搜索wordpress
3.3 查看鏡像詳情
點擊acs-sample/wordpress鏡像的"詳情"鏈接,跳轉到阿里雲容器hub的鏡像詳情頁面
右側的"版本信息"展示了該鏡像的tag列表
⑻ 如何將阿里雲OSS的海量文件傳輸到本地伺服器集群上。
1、Sync4oss的文件同步工具不走FTP協議,利用操作系統的監測機制,高效獲取磁碟文件變化情況,然後實時同步到OSS,直接從Sync4oss工具傳到OSS,無需中轉,性能效率高;
2、您的圖片不能顯示,我個人分析是你的配置不正確(軟體配置或者網站配置),和FTP應該是沒有關系的,因為FTP只是一個幫你把圖片傳到OSS的工具而已;(基於我們的FTP雲工具分析)
⑼ hadoop集群搭建在阿里雲伺服器上 雲伺服器配置要求是多少
如果是集群的話,我考慮需要流暢運行的話,2核4G配置是可以滿足的。因為這個集群形式,用於適用於物聯網、車聯網、監控、安全風控、即時通訊、消息存儲等行業場景,所以數據量是比較大的,所以配置太低了跑不動,會卡死的。
因為hadoop是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所以伺服器一定不能太小配置了,跑不動了就沒實際用途了。最好使用4核8G內存及以上配置。
因為這方面內容較多,這里也寫不開那麼多內容,所以你可以留言或到我的博客上搜索相關內容,老魏有寫過教程,還不止一篇,都挺詳細的內容,可以幫助你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