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問下雲服務貴嗎
雲伺服器作為一種簡單高效、處理能力可彈性伸縮的計算服務,性價比高,可以按需購買資源,價格並不算貴。
有些用戶覺得雲伺服器比虛擬主機貴,這是因為雲主機是獨立資源,而虛擬主機是共享資源,無論是安全穩定性、訪問速度、資源升級拓展等,雲主機的性能都要比虛擬主機優異很多,所以價格也要相應貴一些。
從成本方面來講,雲計算伺服器所需要付出的也遠比用戶想像的多。
1.硬體設施成本
硬體成本主要是采購伺服器、交換機及其零部件,實力雄厚的大廠還會采購硬體負載均衡和硬體存儲,科研機構還會自研整櫃伺服器。IT基礎設施包括:入門伺服器折舊費、伺服器軟體折舊費、伺服器能耗費用及場地租金、維護管理設備的人力資源費用和保存文件的其它支出等等。
2.機房電力和網路成本
電力是機房實打實的資源,IDC要24小時不間斷供電。大型雲服務商都是自營無利潤IDC、整櫃伺服器、高效散熱系統,高品質機房的電力成本可想而知。網路成本包含IP和帶寬,IP地址資源緊張,費用較貴。帶寬是雲計算運營的硬成本。此外,還有還有ddos攻擊問題、IP段被污染問題、ICP備案問題也在提高網路成本。
3.資源閑置成本
巨大的伺服器采購體量必然會造成極大的資源閑置,假設一次采購上架200櫃伺服器,那就要售出5萬台虛擬機才能充分利用硬體。硬體從上架之時就在不停的折舊。
4.技術人力成本
對雲主機公司來說,高薪招攬技術人才可以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也是客戶後期技術支持的保障。而一般技術員工待遇都比較高,所以技術和人力也是非常大的支出。
雲伺服器怎麼算費用的
雲伺服器是一種簡單高效、處理能力可彈性伸縮的計算服務, 幫助您快速構建更穩定、安全的應用,提升運維效率,降低IT成本。在購買雲伺服器時,費用主要在這些方面:CPU、內存、帶寬,以及硬碟大小,此外輔助的快照功能、安全防護等。
雲伺服器費用支付模式,有包年包月、按時付費。
② 為什麼眾多IT公司要做雲計算
雲計算作為基於互聯網的一項重要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且眾多的IT公司也都在做自己的雲計算平台。單從國內來看,有元老級的阿里、騰訊、華為、網易,也有像京東、七牛這樣的新生力量。我認為促使IT公司做雲計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由自身業務發展需要演變成獨立業務
這類企業的代表那就非阿里莫屬了 ,阿里打造的雙十一購物節,創造出了一個「脈沖計算」的概念,因為在雙11的0點搶購開始的時候,巨大數量的交易請求湧向伺服器。如果沒有計算架構的改變,阿里的伺服器都挺不過第一個「雙11」。阿里正是在那時嘗到了雲計算的甜頭,開始義無反顧的潛心發展雲計算。 這類IT公司發展雲計算,起初都是用於支撐自有業務,但是在業務洪峰過後,大量計算資源閑置,於是就將其包裝成為產品,向其它的企業提供。 慢慢的隨著規模擴大,雲計算便成為一項獨立的業務。
有前期業務積淀,水到渠成佔領市場
這類企業的代表就是華為 ,因為有著OpenStack社區獨到的資源, 華為原來在私有雲市場做的風生水起。於是進軍公有雲的雲計算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畢竟公有雲的市場更加宏大,而且公有雲的應用場景也彌補了私有雲無法提供給客戶的靈活性和彈性。
對雲計算的發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創新發展
我認為此類公司的代表就是網易雲 (阿里雲在這個方向也有不錯的發展)。網易雲就是認識到了傳統雲計算的PaaS(平台即服務)、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SaaS(軟體即服務)的局限性,著眼利用資源構建了面向產品、業務和企業管理的全套解決方案式的雲計算概念,為企業用戶提供了多種信息化問題解決手段。從視頻處理、智能客服、企業業務支撐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特色。
總之,IT公司做雲計算,或者有自身需求,或者為完善產品線,或者因創新而起,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集約利用計算資源,通過為中小型企業的數據存儲、處理業務提供解決方案,實現營收和利潤的增長。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看法。
其實世界上能獨立做雲計算這塊業務的IT公司很少。因為雲計算確實很燒錢,就算自己獨立做給自己公司獨立用的話,那還是很燒錢,不如租的劃算。 所以現在能做雲計算的IT企業都是有實力的 科技 巨頭。大部分小的IT企業還是租用別人的雲計算伺服器。 雲計算已經開始沖擊傳統it企業
第一: 傳統數據中心的絕大多數應用服務都是部署在物理機上的,由於伺服器的長期不間斷運行,設備的老化情況突出,性能逐漸下降,所運行的應用軟體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小的IT企業大部分現在數據都在雲端了。但是並不是這些企業自己的雲伺服器,而是租的別人的。
第二: 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長,傳統的伺服器性能捉襟見肘。那麼對於業務的發展該如何進行呢?傳統方式一般都是購買或增加新的伺服器來應對不斷增長的業務量,而新伺服器的購買、託管機房機位的增加、多路Internet的接入的費用也是水漲船高。
第三: 得益於雲伺服器的發展,企業再也不用花費巨額的資金來購買新的伺服器和託管機房的機位,而且雲計算機的年租金也非常便宜,因此企業將會從中直接受益,當然企業也可以購買高性能的雲伺服器,用來升級和擴展實體伺服器,從而實現小投入大收益。
第四: 引入雲計算技術以後,人們採用新的虛擬化的輔助技術能夠把應用服務與操作系統一起從物理伺服器上遷移到虛擬環境中,管理員不再需要觸及與系統緊密整合的應用的相關代碼,大大提高了系統遷移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首先,雲計算本身是一種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計算資源服務的新模式,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服務需求,所以雲計算的服務也分為了三個層次,分別是IaaS、PaaS和SaaS。
IT企業(互聯網企業)是推動雲計算發展的主要力量,一部分資源整合能力比較強的IT企業會自己搭建雲計算平台,而大部分IT企業主要是使用雲計算平台為用戶提供服務。由於雲計算平台的搭建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同時需要一個龐大的技術團隊,所以有能力做公有雲的IT企業還是比較少的。
雖然搭建雲計算平台需要較高的門檻,但是使用雲計算平台來開發自己的產品卻比較容易,而且有雲計算平台的支撐,很多開發任務正在變得越來越簡單。早期IT公司使用雲計算平台,主要集中在IaaS領域,採用IaaS最直接的好處是降低了伺服器搭建的成本,而且IaaS是可以彈性調整的。
目前隨著PaaS技術的逐漸豐富和成熟,更多的開發企業開始使用PaaS來輔助產品開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軟體開發模式。比如在PaaS的推動下,前端開發開始後端化,整個開發團隊開始小型化,開發人員開始全棧化等等,PaaS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程序員的崗位升級。
最後,雲計算作為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代表技術之一,未來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在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結合下,整個網路的服務體驗度會逐漸提升。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賺錢,即使現在不賺錢,也是為以後賺錢
2019年雲計算發展趨勢怎麼樣?據悉,雲計算產業全面爆發今年規模可達4300億元。那麼,未來中國雲計算發展前景趨勢走向將如何?
未來中國雲計算發展前景趨勢分析 2019年雲計算發展怎麼樣
2019年雲計算發展趨勢怎麼樣?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雲計算與傳統行業的結合會進一步深入,雲計算領域將會針對於不同的行業推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為傳統企業賦能。2019年雲計算將伴隨著5G標準的落地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雲計算領域也將會圍繞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要求而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近年雲計算服務在中國越來越熱,不管是傳統軟體公司,還是IT巨頭,連眾多互聯網公司和創業企業都紛紛涌進這塊市場,意欲掘金。雲計算產業已全面爆發,就國內市場來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 年)》,計劃目標到2019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
隨著雲計算步入第二個發展1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趨於穩定增長,我國雲計算市場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日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下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超40億美元,其中IaaS市場增速再創新高,同比增長88.4%,PaaS市場增速更是高達124.3%。
在雲計算產業充滿巨大前景的激勵下,巨頭們也紛紛加碼雲計算。報告顯示,從IaaS和PaaS整體市場份額來看,除阿里、騰訊、中國電信、AWS外,網路首次躋身前五;從IaaS市場份額來看,阿里、騰訊、中國電信、AWS和金山雲依然占據前五,持續保持領先優勢。2018年,公有雲市場後發廠商頻頻發力,華為、網路、浪潮、京東等均得力於其強大的研發和生態實力,實現了高達市場平均水平2-8倍的迅猛增長。
作為雲市場的頭兩把交椅,阿里雲、騰訊雲近年強勢崛起,已經具備和微軟雲、亞馬遜等頂級雲計算巨頭「掰手腕」的實力。在阿里巴巴公布2019財年三季度(2018年四季度)財報顯示,2018年阿里雲營收規模達到213.6億元,四年間增長約20倍,成為亞洲最大的雲服務公司。
據媒體整理,阿里雲各季度營收數據顯示,近兩年阿里雲營收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四個季度的營收分別達到43.85億、46.98億、56.67億和66.11億元,全年總營收213.6億元,比2017年阿里雲全年營收111.7億元增長91.3%。過去十年間,阿里巴巴對阿里雲累計投入超過430億元人民幣。這些投入的成果正在日漸顯現。
騰訊 游戲 業務現在面臨著線上紅利見頂、版號停發後增量 游戲 無法變現的壓力,但支付和雲計算已成為騰訊增長最快的兩個業務。騰訊雲作為ToB業務的重要戰略工具,其全年業務收入首次在財報中公布。騰訊雲服務收入在2018年同比增長超過100%達91億元。2018年第四季度,雲服務的付費客戶也同比增長逾一倍,「支付+雲」的收入也首次趕上 游戲 ,達到242億元。在騰訊各項業務季度營收中, 游戲 大幅放緩,社交網路穩健增長,廣告、「支付+雲」快速增長。
首次躋身前五的網路雲也表現不俗。今年2月,網路公布了2018財年第四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公布之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網路雲也首次公布了其業績數據,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11億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網路雲該季度在邊緣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財報顯示,網路雲推出了開源計算平台OpenEdge,幫助開發者構建輕量、安全、可擴展性強的邊緣應用程序,將AI應用於智能家居設備、可穿戴設備以及其他物聯網設備。2019年美國CES期間,網路雲還面向全球發布中國首款智能邊緣計算產品BIE,並與英特爾和恩智浦(NXP)分別聯手推出了搭載網路智能邊緣技術的硬體產品。
相比阿里、騰訊這些互聯網公司,華為決策發力公有雲市場雖然較晚,但發展速度不容小覷。市場調研公司Forrester在2018年公有雲報告中把華為雲評為強勁表現者,歸屬於領導力象限。在華為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中,雲業務的業績和進展在最後被重點提及。華為披露,截至目前,超過100萬企業用戶和開發者選擇華為雲。華為業績公告中說,華為雲立足創新,致力於打造最佳混合雲,提供全棧AI解決方案,使能行業智能化升級,實現普惠AI。
上述報告總結稱,2018年,中國公有雲市場發展熱情空前高漲,雲產品迭代創新快、雲與智能的強融合、混合雲成發展常態、行業 探索 逐漸落地等特點使得雲市場的亮點迭出。其中,在公有雲產品上,2018年發布了主要圍繞高性能計算、異構計算、容器和無伺服器、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應用、IoT平台、自研雲原生資料庫、混合雲七大關鍵詞展開。
IDC中國公有雲服務研究經理諸葛蘭表示,2019年,公有雲IaaS市場仍有望保持80%以上的高速增長,公有雲服務商先進入者和後發力者將展開激烈交鋒,更多傳統IT分銷商、獨立軟體開發(ISV)、系統集成商(SI)等將悉數轉型進場,助推公有雲服務商攻城略地。
那麼,未來雲計算的發展將呈現哪些趨勢呢?
一、未來雲計算將讓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變得觸手可及,加快新技術的驗證和實際交付,同時以AI等新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的智能雲將成為新的賽道。AI與機器學習、IoT與邊緣計算都有雲計算廠商積極參與投入的身影。
二、雲計算將順應產業智能化大潮,下沉行業場景,向垂直產業縱深發展。雲計算將自然地滲透進入更多垂直領域,提供更貼近行業業務與典型場景的基礎能力,雲廠商正迎來一個追求老牌客戶、大訂單時期。
三、雲的生態建設重要性不斷凸顯,成為影響雲間競爭的關鍵因素。當某個雲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和階段後,恐怕不能僅僅考慮技術和產品,同樣重要的是建立和培育具有生命力的繁榮生態和社區。
四、5G時代的來臨,5G走向商用的步伐也在逐漸加快,隨著5G+AI等技術走向融合,雲服務廠商將有更多機會推動工業、醫療、 娛樂 等領域實現智能化升級。
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正推動著傳統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在這場以產業智能化為主線的To B大勢下,雲廠商的道路和基因都在接受時代的考驗,但不可否認的是,智能將成為雲計算廠商激戰的新王牌。
數據創造更龐大的價值
雲計算的好處可以有效的提高計算的效率,因為本地的計算資源是有限的。比如你搞人工智慧,本地需要很好的gpu來進行模型的訓練,而個人往往只能購買一塊或者兩塊gpu,而通過雲計算可以在相應公司的gpu集群上進行訓練。
不做就要落後別人
輕資產管理模式 更靈活,易用,廉價
③ 在公有雲伺服器市場中,浪潮伺服器表現怎麼樣
伺服器行業主要上市企業:浪潮信息(000977)、聯想集團(00992.HK)、神州數碼(000034)、廣電五舟(831619)、北京太速(873283)等。
本文核心數據:營業收入、營業利潤、資產負債、專利數量
——發展歷程對比:浪潮成立時間早
新華三集團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致力於成為客戶業務創新、數字化轉型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作為紫光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新華三通過深度布局「芯-雲-網-邊-端」全產業鏈,不斷提升數字化和智能化賦能水平。新華三擁有晶元、計算、存儲、網路、5G、安全、終端等全方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整體能力,提供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智能聯接、邊緣計算等在內的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端到端的技術服務。同時,新華三也是HPE®伺服器、存儲和技術服務的中國獨家提供商。
浪潮集團是中國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商,擁有浪潮信息、浪潮軟體、浪潮國際三家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涉及雲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新一代通信及若干應用場景。已為全球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IT產品和服務。
——公司規模對比:浪潮信息公司整體規模更大,資產負債率更低
從兩家公司的整體規模來看,浪潮信息的總資產及凈資產水平都比新華三要高,且浪潮信息資產負債比較新華三低,反映浪潮信息舉債經營規模處於相對合理范圍,新華三舉債經營規模相對較高,風險相對較大。
——經營情況對比:2021年浪潮信息營業收入略勝一籌
從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來看,2017-2021年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均呈上升趨勢,浪潮信息的營業收入整體高於新華三。2021年浪潮信息營業收入為億670.48億元,同比增長6.4%;新華三營業收入為443.51億元,同比增長20.5%。
——營業利潤對比:新華三營業利潤整體更高
從兩家公司營業利潤對比來看,2017-2021年新華三營業利潤整體高於浪潮信息。2021年,浪潮信息營業利潤為21.53億元,同比增長23.52%;新華三營業利潤為36.63億元,同比增長17.55%。整體來看,浪潮信息營業收入高於新華三,但營業利潤低於新華三,主要原因新華三產品毛利相對較高,公司主要以伺服器銷售及應用解決方案銷售為主;而浪潮信息主要以伺服器產品銷售為主。
——伺服器產品布局:浪潮信息處理器以英特爾為主
從兩家公司的伺服器產品類型對比來看,浪潮信息的伺服器產品處理器及其他部件主要以英特爾核心產品為主,新華三使用的處理器包括英特爾、AMD,以及國產化的瀾起津逮和鯤鵬處理器。兩家公司均有邊緣計算伺服器產品,邊緣計算伺服器的處理器以英特爾為主。
——伺服器應用案例對比:新華三更加註重AI伺服器業務
從兩家公司伺服器應用案例對比來看,浪潮信息更加註重以高算力高存儲能力的伺服器支持企業進行大量業務,而新華三公司則更加註重AI伺服器在雲計算、人工智慧方面的業務,為應用企業提供智能服務。此外,兩家公司都有超融合一體機業務。
——伺服器研發情況對比:浪潮信息伺服器在研項目數量更多
從兩家公司伺服器研發項目來看,浪潮信息在研伺服器項目數量比新華三更多在研項目覆蓋通用伺服器、高端伺服器,以及AI伺服器,新華三主要是伺服器產品更新迭代。
——浪潮信息專利數量對比:浪潮信息專利數量是新華三專利數量3倍以上
從專利技術數量來看,根據「智慧芽」搜索的記錄,浪潮信息與伺服器相關的專利技術多達13000項,新華三伺服器相關的專利數量為3740項,浪潮信息的專利數量是新華三的專利數量3倍以上。
——浪潮信息V.S.新華三對比總結
整體看來,盡管兩家企業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當前綜合公司規模、業務收入、研發項目和專利技術的層面來看浪潮信息更勝一籌,但從產品布局及應用案例上看,新華三產品相對更豐富,同時新華三營業利潤較高且保持穩定增長,未來企業發展應當會穩步前進。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伺服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④ 雲計算有怎樣的發展前景
目前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
2007年以來,中國雲計算的發展先後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市場引入階段,雲計算的概念剛剛在中國出現,客戶對雲計算認知度較低;第二階段為成長階段,用戶對雲計算已經比較了解,並且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踏入這個行業;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這個時候雲計算廠商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廠商們開始從更加成熟優秀的解決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第四個階段是高速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雲計算市場整體規模偏小,落後全球雲計算市場3至5年,且從細分領域來看,國內SaaS市場仍缺乏行業領軍企業。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⑤ CDN行業的利潤如何
——以下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內容分發網路(CDN)行業市場競爭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2007-2018年中國CDN業務市場規模逐年上升,2018年達到180億元,同比增長32.3%。2019年6月6日,工信部發布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5G商用後,大量高流量消耗應用,如8K視頻、
VR
等將得到廣泛普及,全社會對流量的消耗將暴增。未來幾年中,國內對CDN服務的需求將有巨幅提升,CDN行業將獲得更多發展機遇。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2019年,中國CDN市場容量將接近250億元,增長率將保持在35%以上。
2007-2019年中國CDN業務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4年市場規模增速為16.7%)
降價幅度持續收窄,CDN價格戰已觸底
CDN行業價格戰始於2015年5月,阿里雲率先發起攻擊,宣布大幅下調旗下「極速CDN」的產品價格,降價後的價格,僅相當於網宿科技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騰訊雲也宣布旗下CDN服務最高下調25%。2015年6月,迅雷旗下網心科技的星域CDN以9999元/G/月的定價將CDN徹底顛覆至透明冰點價,僅為市面主流價格的1/4,超額兌現了價格「腰斬」的預測,並引發CDN廠商跟風降價。
2016年的亞太CDN峰會上,騰訊雲提出「雲+CDN」,之後又以0.01元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雲服務項目。2017年3月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布完成對優酷CDN及視頻雲業務和團隊的整合,並且宣布CDN業務降價35%,流量單價最低只需0.17元/GB,這是阿里雲向全球同行正式宣戰的信號。
從2018年起,整個CDN行業價格戰幅度持續收窄,幾大CDN廠商,包括網路、阿里、騰訊,在CDN收費上相差的幅度都不大。截至2018年底,整個市場價格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2019年CDN市場價格戰的方式應該不會出現特別大的變化,整個CDN市場價格基本上已經收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