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什麼叫d1ys伺服器

什麼叫d1ys伺服器

發布時間:2023-08-17 03:21:01

⑴ 伺服器和普通電腦在硬體配置上的區別是什麼

伺服器和普通電腦在硬體配置上的區別是什麼?

首先從主板開始說 主板是分層的 伺服器的主板用的多層的 質量要好很多不容易老化 cpu方面首先伺服器的cpu是不要求超頻的 因為伺服器要求最高的就是要穩定 超頻會導致內部數據與外部數據不統一 伺服器不像普通電腦作為終端 所以必須要求數據統一 伺服器的cpu一般用志強系列的 伺服器的主板支持多cpu分擔 相對於周邊的介面也比較多 比如說硬碟線口 pci--e插口

伺服器的硬體配置和普通電腦有什麼區別

CPU:Pc的CPU應用環境一般是解決單個任務,而伺服器面向的應用則是數十甚至數百用戶同時發出請求時,系統能從容地處理這些任務,所以系統內部的多線程運算能力和交換速度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內存:伺服器使用的內存要求很嚴格,必須是具有ECC功能的DRAM、SDRAM或DDRRAM。普通PC由於數據流量小,運算時間短,所以對系統的ECC功能並不十分要求。
硬碟:一般採用SCSI高速硬碟,高檔伺服器上的硬碟還具備熱插拔功能,以便在線更換。

專用的伺服器和普通電腦區別是什麼?

一、梁昌高擴展性
可擴展性是指伺服器的配置(內存、硬碟、處理器等)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很方便地慎衡根據需要增加。
為了實現擴展性,伺服器的機箱一般都比普通的機箱大一倍以上。設計大機箱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機箱內部通風良好;二是機箱設有七八個硬碟托架,可以放置更多硬碟。
伺服器的電源輸出功率比普通PC大得多,甚至有冗餘電源(即兩個電源)。機箱電源的D型電源介面有十幾個之多,普通PC的機箱只有五六個。
伺服器的內存在可以根據需要擴展,一般可以擴展到幾GB
二、高可靠性
因為伺服器在網路中是連續不斷地工作的,因此,伺服器的可靠性要求是非常高的,目前,提高可靠性的普通做法是部件的冗條配置。伺服器可採用ECC內存、RAID技術、熱插撥技術、冗餘電源、冗餘風扇等做法使伺服器具備(支持熱插撥功能)容錯能力和安全保護能力,從而提高可靠性
硬體的冗餘設備支持熱插撥功能,如冗餘電源風扇等,可以在單個部件夾效的情況下自動切換到備用的設備上,保證系統運行的連續性。RAID技術可保證硬碟在出現問題時在線切換,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
三、高處理能力
伺服器可能需要同響應數十、數百、數千台客戶機的請求,因此,伺服器的速度應該比普通的PC快。
決定CPU性能的因素有很多,CPU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其它,如硬碟的速度、內存的大小、網卡的數據吞吐能力等,都是制約伺服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四、高I/O性能
SCSI技術、RAID技術、高速智能網卡、較大的內存擴充能力都是提高IA架構伺服器的I/O能力的有效途徑。
五、高無故障運行時間
一般來說,工作伺服器的要求是工作時間內(每天8小時,每周5天)沒有故障;部門級伺服器的要求是每天24小時,每周5天內沒有故障;企業伺服器要求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沒有故障,伺服器隨時可用,簡稱為7x24。
六、高強管理性
IA架構伺服器主板上集成了各種感測器,用於檢測伺服器上的各種硬體設備。配合相應軟體,可以遠程監測伺服器。
七、運行伺服器操作系統
伺服器是硬體與軟體相結合的系統雖然在一台普通PC上安裝網路操作系統,也可以稱之為伺服器,但這台伺服器不具備真正伺服器的特性。
八、提供網路服務
已經具備了相應硬體平台和操作系統的伺服器還不能發揮它的作用。如果要發揮它的作用,必須在網路伺服器上安裝網路服務軟體。

伺服器和普通電腦的區別

你可以這樣理解
伺服器就是計算機群組
伺服器相當於N多台電腦

伺服器 專門提供網路服務的,如 或者 ftp 等等

普通電腦 一般是 Desk 桌面型的,工作電腦

伺服器和普橡孝扒通PC上的區別

伺服器與PC的區別應該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來看,根據應用的不同兩者的差別很大,打個比方,PC就是那什麼都會的門診醫生,但是醫術不是那麼精湛,而伺服器就應該是某個方面的專家了,處理能力越出
眾,它「專」的就越厲害。我先從硬體上,根據各個組件說說他們的不同:
1.CPU 伺服器CPU的指令一般是採用的RISC(精簡指令集)。根據研究,在大多數的應用中,CPU僅僅使用了很少的幾種命令,於是研究人員就根據這種情況設計了該指令集,運用集中的各種命令組合來實現各種需求。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針對性更強,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專門的優化,處理效更高。相對應的則是CISC(復雜指令集),他的特點就是盡量把各種常用的功能集成到一塊,例如我們常常聽到的MMX,SSE,SSE+,3D!NOW!等等都是這種類型的。另外,伺服器的CPU設計一般都要考慮它的多路功能,說白了就是好幾個甚至上千上萬個CPU一起工作的問題,而PC則簡單多了,這種多路功能用上實在浪費,而它的價錢也的確是上面兄弟說的,不是誰都能受的了的。(補充:伺服器的定址能力很早前就是64位了;APPEL採用的指令集也是RISC,他是個另類,不過現在已經投靠INTEL了)2.內存。內存在伺服器上的原則也上越快越大越好,不過它對糾錯和穩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ECC("錯誤檢查和糾正"好象沒人這么叫的)。我們現在使用的PC上很少有人能夠用到1G的內存(玩游戲的不算),而在伺服器上,這G級的內存有時也會顯著捉襟見肘,記得去年國家發布銀河最新超級計算機時,他的內存更是達到了1個T;相比內存的速度,人們在應用的時候更優先考慮內存的穩定和糾錯能力,只有在保證了這兩條,才能再考慮別的東西。
3.硬碟。硬碟性能無論是在PC上還是伺服器上,性能的提升一直很緩慢,個人認為,依靠機械的發展,硬碟的發展是不可能出現質的飛躍。由於使用伺服器的一般都是企業單位,裡面都是保存了大量珍貴數據,這對硬碟就提出了安全穩定的要求,硬碟上出現的相關技術也基本上圍繞這兩個要求轉。比如:數據冗餘備份,熱插拔等。另外,伺服器硬碟必須能做到24*7不間斷工作的要求。
4.主板.這個我了解的比較少,很少看到伺服器有主板的說法,不過我覺得應該提提伺服器的匯流排設計——多路,就是多個CPU如何能夠協調工作。有興趣建議你看看操作系統方面的書,看老外寫的,很好!
5.顯卡.除了圖形和3D設計(那個人家好象都叫工作站,哪位達人知道請告訴我對不對),伺服器上的顯卡基本上就是你只要能接上顯示器能顯示就行!
接下來我說說軟體,軟體就主要指操作系統,比如我們熟悉的NT,2000 SERVER,2003 SERVER,LINUX,SOLRAIS和UNIX等等,都是專門針對伺服器設計的,比如:負載均衡,多路CPU的支持。

伺服器與普通電腦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1. 穩定性:伺服器要求7x24(x365)不間斷運行,PC只需要5x8;
2. 性能:伺服器需要及時響應眾多客戶端的請求,並提供相應服務,PC一般只由少數人操作;
尤其是網路性能,對PC來講如果不聯網,沒有網卡,PC仍是PC,而對伺服器來講沒有網卡就不是伺服器了,因為,伺服器的定義就是在網路中給其它計算機提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
3. 擴展性:PC一般不需要很多外插卡,對擴展性要求不高,而伺服器一般需要考慮增加網卡、RAID卡、HBA卡等;另外,擴展性還包括,內存、硬碟等存儲位、電源,甚至是CPU的擴展,這些更是伺服器的特性;
4. 網路中的角色:用戶直接操作PC進行,發出服務請求,是客戶端;伺服器工作在後台,只和發出服務請求的客戶機進行通信,是服務提供者;
5. 多機協同:伺服器可由多台構成一個集群,共同提供服務,PC往往獨立工作;
6. 圖形顯示、鍵盤和滑鼠的要求:普通台式機和顯示器、鍵鼠等都是一對一的,而且,一般對顯卡性能有要求,伺服器不直接和用戶交互對顯卡性能基本無要求,一般鍵盤滑鼠顯示器是多台共用的。
希望能幫到你

我們平常所聽說的伺服器,有的是從軟體服務的角度說的,有的是指的真正的硬體伺服器。比如我們說配置一個 Web 伺服器,就是指在操作系統里實現網站信息發布和交互的一個服務,只要機器能跑操作系統,這個伺服器就能在這台機器上實現。有時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我們也確實是用普通 PC 來做硬體伺服器用的。有人可能要說了,我們既然能用普通 PC 來做硬體伺服器用,那為什麼還要花那麼多錢買硬體伺服器呢? 其實,在硬體伺服器和普通 PC 之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任何產品的功能、性能差異,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產生的。 硬體伺服器的沒工作環境需要它長時間、高速、可靠的運行,不能輕易斷電、關機、停止服務,即使發生故障,也必須能很快恢復。所以伺服器在設計時,必須考慮整個硬體架構的高效、穩定性,比如匯流排的速度,能安裝多個 CPU,能安裝大容量的內存,支持 SCSI 高速硬碟及 Raid,支持陣列卡,支持光網卡,能支持多個 USB 設備。有的伺服器設計有雙電源,能防止電源損壞引起的當機。 伺服器的維護和我們普通的 PC 也不相同。伺服器的生產廠家都是國際上大的計算機廠家,他們對伺服器都做了個性化設計,比如伺服器的硬體狀態指示燈,只要觀察一下燈光的顏色就能判斷故障的部位。比如 BIOS,裡面的程序功能要比 PC 完善的多,可以保存硬體的活動日誌,以利於診斷故障、消除故障隱患。有的廠家的伺服器在拆機維修時,根本不需要螺絲刀,所有配件都是用塑料卡件固定的。 稍微好點的伺服器一般都需要配接外部的存儲設備,比如盤陣和 SAN 等,伺服器都有管理外部存儲的能力,以保證數據安全和可靠、穩定的協同工作。 為了提高伺服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伺服器還需要支持集群技術,就是多台機器協同工作,提供負載均衡,只要其中有一台伺服器正常,服務就不會停止! 伺服器的功能還有很多!這些都是它比普通 PC 好的地方,好的東西它的設計和生產就需要消耗技術和生產成本,價格自然就高。 再說到前面的軟體伺服器和硬體伺服器 2 個概念,自然用真正的硬體伺服器來提供我們的軟體服務才是最合適的,才能真正發揮服務的最大性能。哈哈~~ 以後買伺服器不要可惜小錢了吧? 專業做效果圖的簡稱圖型工作站。「圖形工作站」是一種專業從事圖形、圖像(靜態)、圖像(動態)與視頻工作的高檔次專用電腦的總稱。從工作站的用途來看,無論是三維動畫、數據可視化處理乃至cad/cam和eda,都要求系統具有很強的圖形處理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可以認為大部分工作站都用作圖形工作站。當然圖型工作站需要性能比較強悍的電腦來完成任務。顯卡、CPU和內存一樣都不能差。至於你說的高配這個東西真給不出具體的參數,要看你來完成那些工作的。可以流暢快地完成你的專業製作我覺得就可以了,沒有盲目追求高配置的必要。

VPS伺服器和普通電腦有什麼區別?

1、VPS主機是介於虛擬主機和獨立伺服器之間的折中方案。
2、 VPS伺服器還是和其他用戶分享伺服器資源,比如CPU和內存,但文件系統是完全分開的。也就是說從文件系統角度看,VPS用戶完全獨立,看不到這台機器的其他用戶。對VPS用戶來說,其功能和使用方法與真正的整體租用是完全一樣的。
3、 同時,CPU、內存和其他伺服器資源的劃分方法與虛擬主機不同,各個VPS主機用戶有自己固定的CPU、內存和其他資源,互不幹擾。也就是說,VPS上的任何一個用戶只能使用劃分給自己的那部分資源,而不會用完整台伺服器的資源,也就不會影響其他用戶。
4、vps是屬於伺服器,而普通電腦則是針對個人用戶。

同配置的伺服器和普通電腦哪個性能更好

首先 伺服器 的主要作用是處理數據, 它不需要渲染
所以 一般伺服器 都是 多核 低頻 CPU,很多的CPU 組成一個伺服器。
家用普通電腦 要兼顧 影音娛樂, 需要渲染 高頻的CPU。
還要用顯卡來加速 渲染。
所以 你說的性能 主要是幹嘛。

⑵ 伺服器是什麼路由又是什麼

什麼是伺服器啊,有什麼用,製作網站需要它嗎?那交換機又有什麼用啊?
伺服器CPU,顧名思義,就是在伺服器上使用的CPU(Center Process Unit中央處理器)。我們知道,伺服器是網路中的重要設備,要接受少至幾十人、多至成千上萬人的訪問,因此對伺服器具有大數據量的快速吞吐、超強的穩定性、長時間運行等嚴格要求。所以說CPU是計算機的「大腦」,是衡量伺服器性能的首要指標。

目前,伺服器的CPU仍按CPU的指令系統來區分,通常分為CISC型CPU和RISC型CPU兩類,後來又出現了一種64位的VLIM(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長指令集架構)指令系統的CPU。

一、CISC型CPU

CISC是英文「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復雜指令集」,它是指英特爾生產的x86(intel CPU的一種命名規范)系列CPU及其兼容CPU(其他廠商如AMD,VIA等生產的CPU),它基於PC機(個人電腦)體系結構。這種CPU一般都是32位的結構,所以我們也把它成為IA-32 CPU。(IA: 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伺服器CPU和AMD的伺服器CPU兩類。
(1)intel的伺服器CPU
(2)AMD的伺服器CPU

二、RISC型CPU

RISC是英文「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精簡指令集」。它是在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人對CISC機進行測試表明,各種指令的使用頻度相當懸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指令,它們僅占指令總數的20%,但在程序中出現的頻度卻佔80%。復雜的指令系統必然增加微處理器的復雜性,使處理器的研製時間長,成本高。並且復雜指令需要復雜的操作,必然會降低計算機的速度。基於上述原因,20世紀80年代RISC型CPU誕生了,相對於CISC型CPU ,RISC型CPU不僅精簡了指令系統,還採用了一種叫做「超標量和超流水線結構」,大大增加了並行處理能力(並行處理並行處理是指一台伺服器有多個CPU同時處理。並行處理能夠大大提升伺服器的數據處理能力。部門級、企業級的伺服器應支持CPU並行處理技術)。也就是說,架構在同等頻率下,採用RISC架構的CPU比CISC架構的CPU性能高很多,這是由CPU的技術特徵決定的。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普遍採用這一指令系統的CPU,特別是高檔伺服器全都採用RISC指令系統的CPU。RISC指令系統更加適合高檔伺服器的操作系統UNIX,現在Linux也屬於類似UNIX的操作系統。RISC型CPU與Intel和AMD的CPU在軟體和硬體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採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幾類:
(1)PowerPC處理器
(2)SPARC處理器
(3)PA-RISC處理器
(4)MIPS處理器
(5)Alpha處理器

從當前的伺服器發展狀況看,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CISC架構)的PC伺服器憑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和區域網領域,用於文件服務、列印服務、通訊服務、Web服務、電子郵件服務、資料庫服務、應用服務等用途。

最後值得注意的一點,雖然CPU是決定伺服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沒有其他配件的支持和配合,CPU也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性能。

什麼是交換機?交換 switching
是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廣義的交換機switch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交換和交換機最早起源於電話通訊系統(PSTN),我們現在還能在老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場面:首長(主叫用戶)拿起話筒來一陣猛搖,局端是一排插滿線頭的機器,戴著耳麥的話務小姐接到連接要求後,把線頭插在相應的出口,為兩個用戶端建立起連接,直到通話結束。這個過程就是通過人工方式建立起來的交換。當然現在我們早已普及了程式控制交換機,交換的過程都是自動完成。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概念的提出是對於共享工作模式的改進。我們以前介紹過的HUB 集線器就是一種共享設備,HUB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HUB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說,在這種工作方式下,同一時刻網路上只能傳輸一組數據幀的通訊,如果發生碰撞還得重試。這種方式就是共享網路帶寬。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路「分段」,通過對照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隔離廣播風暴,減少誤包和錯包的出現,避免共享沖突。
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對之間的數據傳輸。每一埠都可視為獨立的網段,連接在其上的網路設備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當節點A向節點D發送數據時,節點B可同時向節點C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路的全部帶寬,都有著自己的虛擬連接。假使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乙太網交換機,那麼該交換機這時的總流通量就等於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時,一個HUB的總流通量也不會超出10Mbps。
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交換機的應用
作為區域網的主要連接設備,乙太網交換機成為應用普及最快的網路設備之一。隨著交換技術的不斷發展,乙太網交換機的價格急劇下降,交換到桌面已是大勢所趨。
如果你的乙太網絡上擁有大量的用戶、繁忙的應用程序和各式各樣的伺服器,而且你還未對網路結構做出任何調整,那麼整個網路的性能可能會非常低。解決方法之一是在乙太網上添加一個10/100Mbps的交換機,它不僅可以處理10Mbps的常規乙太網數據流,而且還可以支持100Mbps的快速乙太網連接。
如果網路的利用率超過了40%,並且碰撞率大於10%,交換機可以幫你解決一點問題。帶有100Mbps快速乙太網和10Mbps乙太網埠的交換機可以全雙工方式運行,可以建立起專用的20Mbps到200Mbps連接。
不僅不同網路環境下交換機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同一網路環境下添加新的交換機和增加現有交換機的交換埠對網路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充分了解和掌握網路的流量模式是能否發揮交換機作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使用交換機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和過濾網路中的數據流量,所以如果網路中的某台交換機由於安裝位置設置不當,幾乎需要轉發接收到的所有數據包的話,交換機就無法發揮其優化網路性能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數據的傳輸速度,增加了網路延遲。
除安裝位置之外,如果在那些負載較小,信息量較低的網路中也盲目添加交換機的話,同樣也可能起到負面影響。受數據包的處理時間、交換機的緩沖區大小以及需要重新生成新數據包等因素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簡單的HUB要比交換機更為理想。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認為交換機就比HUB有優勢,尤其當用戶的網路並不擁擠,尚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間時,使用HUB更能夠充分利用網路的現有資源。
交換機的三種交換方式
1.直通式(Cut Through)
直通方式的乙太網交換機可以理解為在各埠間是縱橫交叉的線路矩陣電話交換機。它在輸入埠檢測到一個數據包時,檢查該包的包頭,獲取包的目的地址,啟動內部的動態查找表轉換成相應的輸出埠,在輸入與輸出交叉處接通,把數據包直通到相應的埠,實現交換功能。由於不需要存儲,延遲非常小、交換非常快,這是它的優點。它的缺點是,因為數據包內容並沒有被乙太網交換機保存下來,所以無法檢查所傳送的數據包是否有誤,不能提供錯誤檢測能力。由於沒有緩存,不能將具有不同速率的輸入/輸出埠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丟包。
2.存儲轉發(Store & Forward)
存儲轉發方式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它把輸入埠的數據包先存儲起來,然後進行CRC(循環冗餘碼校驗)檢查,在對錯誤包處理後才取出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轉換成輸出埠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與低速埠間的協同工作。
3.碎片隔離(Fragment Free)
這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位元組,如果小於64位元組,說明是假包,則丟棄該包;如果大於64位元組,則發送該包。這種方式也不提供數據校驗。它的數據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交換機分類
從廣義上來看,交換機分為兩種:廣域網交換機和區域網交換機。廣域網交換機主要應用於電信領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礎平台。而區域網交換機則應用於區域網絡,用於連接終端設備,如PC機及網路列印機等。從傳輸介質和傳輸速度上可分為乙太網交換機、快速乙太網交換機、千兆乙太網交換機、FDDI交換機、ATM交換機和令牌環交換機等。從規模應用上又可分為企業級交換機、部門級交換機和工作組交換機等。各廠商劃分的尺度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來講,企業級交換機都是機架式,部門級交換機可以是機架式(插槽數較少),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組級交換機為固定配置式(功能較為簡單)。另一方面,從應用的規模來看,作為骨幹交換機時,支持500個信息點以上大型企業應用的交換機為企業級交換機,支持300個信息點以下中型企業的交換機為部門級交換機,而支持100個信息點以內的交換機為工作組級交換機。
交換機功能
交換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編址、網路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控。目前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擬區域網)的支持、對鏈路匯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防火牆的功能。
交換機除了能夠連接同種類型的網路之外,還可以在不同類型的網路(如乙太網和快速乙太網)之間起到互連作用。如今許多交換機都能夠提供支持快速乙太網或FDDI等的高速連接埠,用於連接網路中的其它交換機或者為帶寬佔用量大的關鍵伺服器提供附加帶寬。
一般來說,交換機的每個埠都用來連接一個獨立的網段,但是有時為了提供更快的接入速度,我們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網路計算機直接連接到交換機的埠上。這樣,網路的關鍵伺服器和重要用戶就擁有更快的接入速度,支持更大的信息流量。

路由器是什麼

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

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數據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數據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調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體來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軟體來實現,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

多少年來,路由器的發展有起有伏。90年代中期,傳統路由器成為制約網際網路發展的瓶頸。ATM交換機取而代之,成為IP骨幹網的核心,路由器變成了配角。進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規模進一步擴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網又成為瓶頸,路由器東山再起,Gbps路由交換機在1997年面世後,人們又開始以Gbps路由交換機取代ATM交換機,架構以路由器為核心的骨幹網。

附: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協議
近十年來,隨著計算機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型互聯網路(如Internet)的迅猛發展,路由技術在網路技術中已逐漸成為關鍵部分,路由器也隨之成為最重要的網路設備。用戶的需求推動著路由技術的發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僅在本地網路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個地區、各種類型的網路資源。而在目前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有一定規模的計算機網路(如企業網、校園網、智能大廈等),無論採用的是快速以大網技術、FDDI技術,還是ATM技術,都離不開路由器,否則就無法正常運作和管理。

1 網路互連
把自己的網路同其它的網路互連起來,從網路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網路發布自己的消息,是網路互連的最主要的動力。網路的互連有多種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網橋互連和路由器互連。

1.1 網橋互連的網路

網橋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層,即鏈路層。完成數據幀(frame)的轉發,主要目的是在連接的網路間提供透明的通信。網橋的轉發是依據數據幀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來判斷一個幀是否應轉發和轉發到哪個埠。幀中的地址稱為「MAC」地址或「硬體」地址,一般就是網卡所帶的地址。

網橋的作用是把兩個或多個網路互連起來,提供透明的通信。網路上的設備看不到網橋的存在,設備之間的通信就如同在一個網上一樣方便。由於網橋是在數據幀上進行轉發的,因此只能連接相同或相似的網路(相同或相似結構的數據幀),如乙太網之間、乙太網與令牌環(token ring)之間的互連,對於不同類型的網路(數據幀結構不同),如乙太網與X.25之間,網橋就無能為力了。

網橋擴大了網路的規模,提高了網路的性能,給網路應用帶來了方便,在以前的網路中,網橋的應用較為廣泛。但網橋互連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一個是廣播風暴,網橋不阻擋網路中廣播消息,當網路的規模較大時(幾個網橋,多個乙太網段),有可能引起廣播風暴(broadcasting storm),導致整個網路全被廣播信息充滿,直至完全癱瘓。第二個問題是,當與外部網路互連時,網橋會把內部和外部網路合二為一,成為一個網,雙方都自動向對方完全開放自己的網路資源。這種互連方式在與外部網路互連時顯然是難以接受的。問題的主要根源是網橋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網路溝通,而不管傳送的信息是什麼。

1.2 路由器互連網路

路由器互連與網路的協議有關,我們討論限於TCP/IP網路的情況。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層,即網路層。路由器利用網路層定義的「邏輯」上的網路地址(即IP地址)來區別不同的網路,實現網路的互連和隔離,保持各個網路的獨立性。路由器不轉發廣播消息,而把廣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網路內部。發送到其他網路的數據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轉發出去。

IP路由器只轉發IP分組,把其餘的部分擋在網內(包括廣播),從而保持各個網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樣可以組成具有許多網路(子網)互連的大型的網路。由於是在網路層的互連,路由器可方便地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只要網路層運行的是IP協議,通過路由器就可互連起來。

⑶ error:創建到伺服器 (9903) 的連接失敗

游戲伺服器注意事項
一、硬體的安裝
1、保證伺服器風扇正常轉動。
2、保證伺服器各個提示燈是否正常。
3、開機察看伺服器有無報警情況。
4、開機察看伺服器能否正常啟動(不插滑鼠鍵盤的情況下)

二、系統的安裝
安裝RHEL 4.1
選擇自動分區。
分別給2塊網卡配置ip,方便以後配置,其中eth0配內網ip,eth1配外網ip。
不啟用防火牆。
增加中文語言包。
選擇軟體包時,只選擇開發包.

三、系統的簡單設置
1、防火牆的簡單設置:
vi /etc/rc.d/forward
內容:(例子)
#!/bin/bash
echo 1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if [ -e /proc/sys/net/ipv4/tcp_ecn ]
then
echo 0 > /proc/sys/net/ipv4/tcp_ecn
fi
/sbin/iptables -F
/sbin/iptables -F -t nat
/sbin/depmod -a
/sbin/modprobe ip_tables
/sbin/modprobe ip_conntrack
/sbin/modprobe ip_nat_ftp
/sbin/modprobe ip_conntrack_ftp
/sbin/iptables -A INPUT -i lo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i eth0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i eth0 -p tcp -j REJECT --reject-with tcp-reset
/sbin/iptables -A INPUT -i eth0 -p udp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port-unreachable

#sshd
/sbin/iptables -A INPUT -s 218.80.198.234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s 218.80.198.250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s 210.22.188.21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ftp server
#/sbin/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1 -j ACCEPT

#game server
/sbin/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6020 -j ACCEPT

#db server
/sbin/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s 218.80.198.234 -d 203.110.165.30 -p tcp --dport 3306 -j DNAT --to 192.168.102.158:3306
/sbin/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s 218.80.198.234 -d 203.110.165.30 -p tcp --dport 3307 -j DNAT --to 192.168.102.159:3306

/sbin/iptables -P INPUT DROP

/sbin/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1 -s 192.168.102.0/24 -j MASQUERADE
保存後退出。
chmod 744 /etc/rc.d/forward
然後運行防火牆腳本,以後根據需求修改腳本。

再vi /etc/rc.d/only_forward
#!/bin/bash
echo 1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if [ -e /proc/sys/net/ipv4/tcp_ecn ]
then
echo 0 > /proc/sys/net/ipv4/tcp_ecn
fi
/sbin/iptables -F
/sbin/iptables -F -t nat
/sbin/depmod -a
/sbin/modprobe ip_tables
/sbin/modprobe ip_conntrack
/sbin/modprobe ip_nat_ftp
/sbin/modprobe ip_conntrack_ftp
/sbin/iptables -A INPUT -i lo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i eth0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i eth0 -p tcp -j REJECT --reject-with tcp-reset
/sbin/iptables -A INPUT -i eth0 -p udp -j REJECT --reject-with icmp-port-unreachable

#sshd
/sbin/iptables -A INPUT -s 218.80.198.234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s 218.80.198.250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sbin/iptables -A INPUT -s 210.22.188.21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2 -j ACCEPT

#ftp server
#/sbin/iptables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21 -j ACCEPT

#game server
/sbin/iptables -A INPUT -s 218.80.198.234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6020 -j ACCEPT

#db server
/sbin/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s 218.80.198.234 -d 203.110.165.30 -p tcp --dport 3306 -j DNAT --to 192.168.102.158
/sbin/iptables -t nat -A PREROUTING -s 218.80.198.234 -d 203.110.165.30 -p tcp --dport 3307 -j DNAT --to 192.168.102.159:3306

/sbin/iptables -P INPUT DROP

/sbin/iptables -t nat -A POSTROUTING -o eth1 -s 192.168.102.0/24 -j MASQUERADE

此防火牆只允許公司的電腦可以登錄游戲。

2、設置系統自動啟動防火牆
vi /etc/rc.d/rc.local
增加一行
/etc/rc.d/forward
保存後退出
3、設置文件打開數
1) 修改/etc/security/limits.conf 增加2行:

* soft nofile 4096
* hard nofile 65535

2) 修改/etc/pam.d/login 增加1行

session required pam_limits.so
可用:
echo 「* soft nofile 4096」 >>/etc/security/limits.conf
echo 「* hard nofile 65535」 >>/etc/security/limits.conf
echo 「session required pam_limits.so」 >>/etc/pam.d/login
4、修改默認語言
vi /etc/sysconfig/i18n 修改

LANG="zh_CN.GB2312"

新建游戲運行用戶ztgame,設置密碼
useradd ztgame
passwd ztgame

用ztgame用戶登錄伺服器,修改vi /home/ztgame/.bash_profile增加一行
ulimit –c unlimited
保存後退出。

四、游戲環境的搭建(按照4台網關伺服器,5台場景伺服器,1台資料庫伺服器的構架)
1、伺服器IP設置
4台網關伺服器配置外網ip和內網ip,5台場景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只配置內網ip,並且伺服器默認網關為第一台網關伺服器的內網ip。
伺服器以伺服器應用-序號-機房序號命名(例GWServer01-CHJ01)。
修改/etc/hosts。
例子:
127.0.0.1 GWServer01-CHJ01 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
192.168.100.101 GWServer02-CHJ01
………
192.168.100.104 ScenServer01-CHJ01
………
192.168.100.109 DBServer-CHJ01

2、公鑰的生成
在ztgame的用戶下登陸第一台網關伺服器,輸入ssh-keygen -t dsa
接受 ~/.ssh/id_dsa 的默認位置。輸入一個與你的帳號口令不同的口令句,再輸入一次來確認。公鑰被寫入 ~/.ssh/id_dsa.pub。密鑰被寫入 ~/.ssh/id_dsa。
使用以下命令改變你的 .ssh 目錄的許可許可權:
chmod 755 ~/.ssh
把 ~/.ssh/id_dsa.pub用scp命令傳到其它剩餘9台伺服器
scp~/.ssh/id_dsa.pub [email protected]:~/.ssh/authorized_keys
在其它9台伺服器下使用以下命令改變你的 authorized_keys 文件的許可許可權:
chmod 755 ~/.ssh
chmod 644 ~/.ssh/authorized_keys

3、資料庫伺服器的安裝
#首先確定你是root用戶
#確定你有以下包
perl-DBD-MySQL-2.9004-3.1
perl-DBI-1.40-5
mysql-4.1.7-4.RHEL4.1
獲得mysql-4.1.*.tar包,用tar –zxvf mysql-4.1.*tar解開壓縮包,然後進入mysql-4.1.*目錄
#根據體統類型選擇編譯方式
#i386體系結構的
CFLAGS="-O3 -mcpu=pentiumpro" CXX=gcc CXXFLAGS="-O3 -mcpu=pentiumpro -felide-constructors -fno-exceptions -fno-rtti" ./configure --with-raid --enable-thread-safe-client --enable-assembler --with-server-suffix =" for >>>MySQL Database of Zebra by Yhc<<<" --without-debug --with-extra-charsets=none --without-isam --disable-shared --with-mysqld-ldflags=-all-static --prefix=/usr/local/mysql --without-bench
#64位系統,x86_64
CFLAGS="-O3 -m64" CXX=gcc CXXFLAGS="-O3 -m64 -felide-constructors -fno-exceptions -fno-rtti" ./configure --with-raid --enable-thread-safe-client --enable-assembler --with-server-suffix =" for >>>MySQL Database of Zebra by Yhc<<<" --without-debug --with-extra-charsets=none --without-isam --disable-shared --with-mysqld-ldflags=-all-static --prefix=/usr/local/mysql --without-bench

#然後根據CPU數量進行編譯
make -j 2 && make install

#添加用戶
groupadd mysql && useradd -g mysql mysql

#創建目錄
mkdir /usr/local/mysql/data && mkdir /usr/local/mysql/run && mkdir /usr/local/mysql/log && mkdir /usr/local/mysql/var

#更改mysql目錄所有者
chgrp mysql -R /usr/local/mysql && chown mysql -R /usr/local/mysql

#增加打開文件數量
ulimit -n 4096

#添加PATH
echo "PATH=\"/usr/local/mysql/bin:\$PATH\"" >> /etc/profile && export PATH="/usr/local/mysql/bin:$PATH"

#strip可執行文件
strip /usr/local/mysql/libexec/mysqld

#添加LIB PATH
echo "/usr/local/mysql/lib" >> /etc/ld.so.conf && ldconfig

#將my.cnf文件cp到/etc目錄下
cp support-files/my-huge.cnf /etc/my.cnf

#修改my.cnf
datadir=/db/mysql

#創建資料庫存放路徑
mkdir /db
chown mysql.mysql /db -R

#初始化Mysql表
su - mysql -c "mysql_install_db"

#啟動伺服器
su - mysql -c "mysqld_safe --skip-name-resolve --open-files-limit=4096&"

#創建資料庫和用戶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email protected].% IDENTIFIED BY WITH GRANT OPTION;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ztgame@localhost IDENTIFIED BY WITH GRANT OPTION;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email protected] IDENTIFIED BY WITH GRANT OPTION;

4、資料庫配置
用mysql進入,然後用create database dbname創建資料庫。分別創建SuperServer、RecordServer、Bill資料庫,然後用安裝包目錄下的*.sql的文件建立相應的表。(SessionServer.sql也導入到RecordServer庫中)。
在SuperServer資料庫SERVERLIST表內添加伺服器配置信息。
例子: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 (1,1,SuperServer,192.168.104.109,10000,192.168.104.109,10000);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0,20,SessionServer,192.168.104.109,6000,192.168.104.109,6000);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1,21,SceneServer,192.168.104.104,6010,192.168.104.104,6010);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2,21,SceneServer,192.168.104.105,6011,192.168.104.105,6011);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3,21,SceneServer,192.168.104.106,6012,192.168.104.106,6012);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4,21,SceneServer,192.168.104.107,6013,192.168.104.107,6013);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5,21,SceneServer,192.168.104.108,6014,192.168.104.108,6014);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200,22,GatewayServer,192.168.104.100,6020,210.51.23.132,6020);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201,22,GatewayServer,192.168.104.101,6020,210.51.23.133,6020);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202,22,GatewayServer,192.168.104.102,6020,210.51.23.134,6020);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2203,22,GatewayServer,192.168.104.103,6020,210.51.23.135,6020);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11,11,RecordServer,192.168.104.109,7010,192.168.104.109,7010);
INSERT INTO `SERVERLIST` VALUES(12,12,BillServer,192.168.104.109,7020,192.168.104.109,7020);
在RecordServer資料庫上初始化某些表格,目前有ANSWER,TECH,COUNTRY,NPCDARE,ACCPRIV。
資料庫伺服器上跑SuperServer、SessionServer、RecordServer、BillServer四個服務,4個網關伺服器分別跑4個網關服務,5個場景伺服器分別跑5個場景服務。場景伺服器對應的ID就是國家配置的ID號,這個ID號決定場景伺服器上面跑幾個國家。

五、服務端的配置和安裝
1、獲得安裝包:
release-version.tar.bz2
map-version.tar.bz2
在/home/ztgame下建立以時間為名字的目錄(game20050928),壓縮包放入此目錄,然後用tar –jxvf release-version.tar.bz2 和tar –jxvf map-version.tar.bz2解開壓縮包

進入release目錄,cp –rf ../map .
按照config.xml.example格式創建文件config.xml
配置文件主要定義了伺服器的各種參數:
[global]這段主要定義了通用參數,如伺服器本地網路設備名稱,擴展網路設備名稱,日誌級別,SuperServer的伺服器地址,埠等參數。

其他各個段定義了具體的服務參數,主要是指定該服務對應的資料庫,資料庫的連接地址,埠,用戶名,密碼等資料庫連接字元串。每個服務可以定義日誌文件的存放位置,如果沒有指定,預設放置在/tmp/目錄下面。
如SuperServer服務
<SuperServer>
<!--MySQL database connection[mysql://user:passwd@host:port/dbName]-->
<mysql>mysql://test:[email protected]:3306/SuperServer</mysql>
<logfilename>/home/test/tmp/superserver.log</logfilename>
</SuperServer>
上面配置指明SuperServer服務,採用連接串用戶名test,密碼123456,訪問192.168.2.14伺服器上3306埠下SuperServer資料庫,日誌文件存放在/home/test目錄下。其他服務配置類似。
例子: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所有各種伺服器參數-->
<Zebra>
<global>
<!-- Specify the log level[debug,info,warning,error,fatal,always]. -->
<log>debug</log>
<!--MySQL database connection[mysql://user:passwd@host:port/dbName]-->
<!-- Use the specified local network device. -->
<ifname>eth0</ifname>
<!-- Connected to the specified supserserver, property port default value is 10000. -->
<superserver port="10000">192.168.104.109</superserver>
</global>
<SuperServer>
<!-- 統一用戶平台登陸伺服器列表文件 -->
<loginServerListFile>loginServerList.xml</loginServerListFile>
<!-- 角色名稱唯一性驗證伺服器的地址 -->
<RoleregServer port="9901">218.80.198.252</RoleregServer>
<!-- 伺服器信息採集的伺服器地址 -->
<InfoServer port="9903">218.80.198.252</InfoServer>
<!--MySQL database connection[mysql://user:passwd@host:port/dbName]-->
<mysql>mysql://ztgame:[email protected]:3306/SuperServer</mysql>
<!-- 如果要編碼mysql連接字元串請使用工具,配置如下面的例子
<mysql encode="yes">lmOf.
</mysql>-->
<logfilename>/log/superserver.log</logfilename>
</SuperServer>
<RecordServer>
<!--MySQL database connection[mysql://user:passwd@host:port/dbName]-->
<mysql>mysql://ztgame:[email protected]:3306/RecordServer</mysql>
<logfilename>/log/recordserver.log</logfilename>
</RecordServer>
<BillServer>
<!--MySQL database connection[mysql://user:passwd@host:port/dbName]-->
<mysql>mysql://ztgame:[email protected]:3306/Bill</mysql>
<logfilename>/log/billserver.log</logfilename>
</BillServer>
<BillClient>
<!-- 交易記錄log文件路徑 -->
<tradelogfilename>/log/clienttrade.log</tradelogfilename>
</BillClient>
<SessionServer>
<!--MySQL database connection[mysql://user:passwd@host:port/dbName]-->
<mysql>mysql://ztgame:[email protected]:3306/RecordServer</mysql>
<logfilename>/log/sessionserver.log</logfilename>
<dare_active_time>3600</dare_active_time>
<offlineMsgPath>/log/offlineMessages</offlineMsgPath>
</SessionServer>
<ScenesServer>
<sceneinfofile>scenesinfo.xml</sceneinfofile>
<npctradefile>npctrade.xml</npctradefile>
<messageSystemFile>messageSystem.xml</messageSystemFile>
<charinitinfoFile>initcharinfo.xml</charinitinfoFile>
<magicrangeFile>magicrangefile.xml</magicrangeFile>
<questdir>quest/</questdir>
<mapdir>map/</mapdir>
<tbldir>map/</tbldir>
<gm_logfile>/log/gm_log.log</gm_logfile>
<!--回寫檔案平率(單位是秒) -->
<writebacktimer>300</writebacktimer>
<ossdir>/log/</ossdir>
<logfilename>/log/scenesserver.log</logfilename>
</ScenesServer>
<GatewayServer>
<!-- 國家排序方式 0:不排序 , 1:在線人數排序 , 2:注冊人數排序 -->
<countryorder>2</countryorder>
<logfilename>/log/gatewayserver.log</logfilename>
<sceneinfofile>scenesinfo.xml</sceneinfofile>
<rolereg_verify>1</rolereg_verify>
<forbidWordsFile>forbidWords</forbidWordsFile>
</GatewayServer>
</Zebra>
注意存放日至的目錄是否建立,以及建立session服務所要求的日誌存放子目錄offlineMessages。

修改loginServerList.xml,填入平台中心的FLServer伺服器ip以及埠。
例子: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2312"?>
<LoginServerList>
<server ip="218.80.198.252" port="7001"/>
<server ip="210.22.188.20" port="7001"/>
</LoginServerList>

然後將修改好的版本傳至其它9台伺服器。並啟動服務

六、伺服器的啟動,停止和更新
1、將運行腳本傳至各個伺服器。

2、開啟游戲服務

通過ssh使用ztgame用戶遠程連接至第一台網關伺服器,再通過網關伺服器連接其他9台伺服器,

10個窗口內分別進入最新的服務端存放目錄/home/ztgame/game200508**/release/

資料庫伺服器 啟動服務./SuperServer -d 和 ./SessionServer -d 和 ./RecordServer -d 和 ./BillServer -d
場景伺服器 啟動服務./ScenesServer -d
網關伺服器 啟動服務./GatewayServer -d

以上操作可以通過/home/ztgame/tools/allstart game200508**來啟動(由於程序是後台運行,所以如發現程序運行時間過長,可以CTRL+c中斷,並不影響程序的正常運行。)

3、停止游戲服務

通過ssh使用ztgame用戶遠程連接至第一台網關伺服器,運行/home/ztgame/tools/allstop,中止所有服務

,此腳本是並不是強行殺進程,所以如果發現進程無法kill的情況,用/home/ztgame/tools/allstop_9來強行殺死進程。

4、查看游戲服務

通過ssh使用ztgame用戶遠程連接至第一台網關伺服器,運行/home/ztgame/tools/allview,查看所有服務運行狀態。

5、更新游戲服務

通過ssh使用ztgame用戶遠程連接至第一台網關伺服器,再通過伺服器連接其他9台伺服器,

分別在/home/ztgame目錄下面建立最新的服務端存放目錄game200508**.

然後將伺服器端安裝包通過scp傳到第一台網關伺服器,在game200508**下解壓
tar jxvf zebra-release-*****
tar jxvf zebra-release-*****
cp map release/ -rf
然後從上一個版本里拷貝出一些配置文件覆蓋源文件
cp /home/ztgame/game_old/release/config.xml /home/ztgame/game_new/release/
cp /home/ztgame/game_old/release/loginServerList.xml /home/ztgame/game_new/release/
cp /home/ztgame/game_old/release/messageSystem.xml /home/ztgame/game_new/release/

以上工作準備好後就可以將網關伺服器上的版本傳到其他伺服器
scp -r /home/ztgame/game_new/* [email protected]:/home/ztgame/game_new

以上操作可以通過shell腳本來實現
/home/ztgame/tools/installPackage game_new game-old

七、伺服器數據的備份
1、數據備份
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造成數據的丟失,關鍵數據或整個系統或對有選擇的系統部分,在本地和異地進行定時備份,以保證系統全部或部分在災害出現時也能持續運行。
2、具體方案
1)、資料庫每日備份
每天4:00,將RecordServer資料庫拷貝至/root/back後進行壓縮,然後上傳至192.168.1.9伺服器上,/root/back留有壓縮版本。
運行腳本/root/scripts/back.sh
例子:
#!/bin/bash
rm /root/back/RecordServer/* -rf
/usr/local/mysql/bin/mysqlhot RecordServer /root/back/RecordServer -u ztgame -p yS29wahvCH
sleep 5
cd /root/back
tar zcf `hostname`-RecordServer`date +%Y%m%d`.tar.gz RecordServer
sleep 5
echo "tar ok!"
/usr/local/bin/ncftpput -u gamebak -p gamebak@ztgame 218.80.198.234 / /root/back/`hostname`-RecordServer`date +%Y%m%d`.tar.gz
sleep 20
echo "upload RecordServer ok!"
2)、資料庫即時備份
每隔1小時,將RecordServer資料庫拷貝至/root/back/hour目錄進行備份,然後將壓縮文件傳給特定伺服器。
例子:
#!/bin/bash
hottime=`date +%Y%m%d%H%M`
mkdir /root/back/hour/RecordServer"$hottime"
/usr/local/mysql/bin/mysqlhot RecordServer /root/back/hour/RecordServer"$hottime" -u ztgame -p yS29wahvCH
sleep 5
cd /root/back/hour
tar zcf `hostname`-RecordServer"$hottime".tar.gz RecordServer"$hottime"
sleep 5
echo "tar ok!"
/usr/local/bin/ncftpput -u backupdb -p backupdb 192.168.102.119 / /root/back/hour/`hostname`-RecordServer"$hottime".tar.gz
sleep 20
echo "upload RecordServer ok!"
rm `hostname`-RecordServer"$hottime".tar.gz -f
3)、日誌備份
每天02:00,將/log/下前一天的日誌,進行壓縮,然後上傳至192.168.1.9伺服器。
運行腳本/root/scripts//upload_daily
例子:
#!/bin/bash
cd /log/
mkdir log`date --date 1 days ago +%Y%m%d`
mv *.log.`date --date 1 days ago +%y%m%d`-* log`date --date 1 days ago +%Y%m%d`
sleep 10
tar zcvf `hostname`-log`date --date 1 days ago +%Y%m%d`.tar.gz log`date --date 1 days ago +%Y%m%d`
/usr/local/bin/ncftpput -u log -p log@ztgame 218.80.198.234 / /log/`hostname`-log`date --date 1 days ago +%Y%m%d`.tar.gz
rm `hostname`-log`date --date 1 days ago +%Y%m%d`.tar.gz

註:計劃任務通過/etc/crontab –e來進行設置

4)、即時日誌備份
直接運行/home/ztgame/tools/upload 將最新日誌上傳至192.168.1.9伺服器,方便研發部門查看。
運行腳本/home/ztgame/tools/upload,(

⑷ 伺服器與普通電腦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目前使用伺服器的站長和企業也比較多,也許有人會覺得二者差不多。從表面上看,伺服器和我們日常用的PC電腦都是由CPU、內存、硬碟等部分組成,那麼,伺服器與普通電腦有什麼區別呢?
1、伺服器CPU設計的可連續運行時間長,基本都是設計為能常年連續工作的,而普通桌面級CPU是按72個小時連續工作而設計的。
2、伺服器CPU支持多路互聯,簡單的說就是1台機器可裝很多CPU,普通桌面級CPU不支持這種工作方式。
3、伺服器CPU往往首先運用先進的技術如近期才在普通桌面級CPU出現L3緩存,伺服器CPU很早就運用了。
4、內部指令集二者也會根據不同有所差異。
5、二者介面也不同,一般PC電腦放在自己家裡,拉的普通寬頻;而伺服器都放在機房,大帶寬接入。
6、性能:伺服器需要及時響應眾多客戶端的請求,並提供相應服務,PC一般只由少數人操作;尤其是網路性能,對PC來講如果不聯網,沒有網卡,PC仍是PC,而對伺服器來講沒有網卡就不是伺服器了,因為,伺服器的定義就是在網路中給其它計算機提供服務的計算機系統。
7、圖形顯示、鍵盤和滑鼠的要求:普通台式機和顯示器、鍵鼠等都是一對一的,而且,一般對顯卡性能有要求,伺服器不直接和用戶交互對顯卡性能基本無要求,一般鍵盤滑鼠顯示器是多台共用的。
8、擴展性:PC一般不需要很多外插卡,對擴展性要求不高,而伺服器一般需要考慮增加網卡、RAID卡、HBA卡等;另外,擴展性還包括,內存、硬碟等存儲位、電源,甚至是CPU的擴展,這些更是伺服器的特性。
伺服器CPU入門級的一般是對普通CPU做了伺服器化,支持多路互聯和長時間等,性能沒有提升,價格更高。高端則是運用大量的先進技術,價格貴。在機房進行伺服器租用和伺服器託管業務的伺服器CPU一般不適合家用和娛樂,由於其自身特性,價格高反而游戲等性能低,日常家用也不會連續運行一周以上吧。

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是網路中一種為客戶端提供不同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它是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磁帶機、列印機、Modem及昂貴的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路上過得客戶端共享,也能為網路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布及數據管理等服務。

從功能上講: 伺服器,簡單地說就是為別的電腦提供服務的電腦,任何配置的電腦都可以做伺服器,比如說你的電腦上共享了一個文件夾,所有其他電腦的文件都保存在這個文件夾里,那你的電腦就是一個文件伺服器;而專業的伺服器所提供的服務就很多了,如資料庫服務、DHCP服務、DNS服務、RAS服務、活動目錄服務等等。

從硬體上講,所謂伺服器,就是一台為提供服務優化了的PC,比如伺服器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開機狀態,這就需要伺服器具有良好的散熱性能。普通PC你開一個月不關機試試……伺服器的好壞不在於配置的高低,而在於運行的穩定性,大內存、高性能CPU、高性能主板、電源,外加一個UPS不間斷電源,基本就組成了一台實用的伺服器。

任何電腦都可以做伺服器,就好象任何人都可以唱歌一樣,只不過業余的沒有專業的唱得好,同時,也沒有歌星出名罷了,要把你的電腦配置成一台網路上的伺服器,需要有足夠的帶寬,內存;帶寬不夠的話,人一多就掉線;內存不夠的話,人一多機器就癱瘓。 個人計算機和伺服器都是計算機,但,兩者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前者稱個人PC機,後者以伺服器自稱!

伺服器與PC的區別應該從硬體和軟體兩方面來看,根據應用的不同兩者的差別很大,打個比方,PC就是那什麼都會的門診醫生,但是醫術不是那麼精湛,而伺服器就應該是某個方面的專家了,處理能力越出
眾,它「專」的就越厲害。我先從硬體上,根據各個組件說說他們的不同:
1.CPU 伺服器CPU的指令一般是採用的RISC(精簡指令集)。根據研究,在大多數的應用中,CPU僅僅使用了很少的幾種命令,於是研究人員就根據這種情況設計了該指令集,運用集中的各種命令組合來實現各種需求。這種設計的好處就是針對性更強,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專門的優化,處理效更高。相對應的則是CISC(復雜指令集),他的特點就是盡量把各種常用的功能集成到一塊,例如我們常常聽到的MMX,SSE,SSE+,3D!NOW!等等都是這種類型的。另外,伺服器的CPU設計一般都要考慮它的多路功能,說白了就是好幾個甚至上千上萬個CPU一起工作的問題,而PC則簡單多了,這種多路功能用上實在浪費,而它的價錢也的確是上面兄弟說的,不是誰都能受的了的。(補充:伺服器的定址能力很早前就是64位了;APPEL採用的指令集也是RISC,他是個另類,不過現在已經投靠INTEL了)2.內存。內存在伺服器上的原則也上越快越大越好,不過它對糾錯和穩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ECC("錯誤檢查和糾正"好象沒人這么叫的)。我們現在使用的PC上很少有人能夠用到1G的內存(玩游戲的不算),而在伺服器上,這G級的內存有時也會顯著捉襟見肘,記得去年國家發布銀河最新超級計算機時,他的內存更是達到了1個T;相比內存的速度,人們在應用的時候更優先考慮內存的穩定和糾錯能力,只有在保證了這兩條,才能再考慮別的東西。
3.硬碟。硬碟性能無論是在PC上還是伺服器上,性能的提升一直很緩慢,個人認為,依靠機械的發展,硬碟的發展是不可能出現質的飛躍。由於使用伺服器的一般都是企業單位,裡面都是保存了大量珍貴數據,這對硬碟就提出了安全穩定的要求,硬碟上出現的相關技術也基本上圍繞這兩個要求轉。比如:數據冗餘備份,熱插拔等。另外,伺服器硬碟必須能做到24*7不間斷工作的要求。
4.主板.這個我了解的比較少,很少看到伺服器有主板的說法,不過我覺得應該提提伺服器的匯流排設計——多路,就是多個CPU如何能夠協調工作。有興趣建議你看看操作系統方面的書,看老外寫的,很好!
5.顯卡.除了圖形和3D設計(那個人家好象都叫工作站,哪位達人知道請告訴我對不對),伺服器上的顯卡基本上就是你只要能接上顯示器能顯示就行!
接下來我說說軟體,軟體就主要指操作系統,比如我們熟悉的NT,2000 SERVER,2003 SERVER,LINUX,SOLRAIS和UNIX等等,都是專門針對伺服器設計的,比如:負載均衡,多路CPU的支持。

伺服器首先穩定性極高,寄放在電信空調房裡,可以整個一年都不關機,不重啟的。一般CPU都是用至強處理器,頻率相同的話,要比普通CPU高出N倍的價錢,速度很快。硬碟一般都用10000轉的,而且基本上都有磁碟陣列,讀寫速度高出許多。

⑸ 空間和伺服器有什麼區別

空間和伺服器有區別,具體如下:

1、IP上的區別

(1)伺服器:伺服器是獨立的一個主機,有獨立的IP地址。

(2)空間:網站空間是通過虛擬手段在伺服器上劃分出來的有伺服器的固定IP。

2、擁有的資源上的區別

(1)伺服器:遠程登陸管理,對伺服器上面的C,D,E各盤有全部的管理許可權,但相對來講資源多,有獨立的主機。

(2)空間:網站空間是在伺服器上的一小部分資源,那麼它的許可權相對來講沒有伺服器的許可權和資源多。

3、特點上的區別

(1)伺服器:伺服器的組成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與一般的計算機體系結構相似,是物理實體的存在。

(2)空間:將真實的物理伺服器主機分為多個邏輯存儲單元,每個邏輯單元沒有物理實體。

⑹ 伺服器有什麼功能,用途 ,什麼樣的公司需要伺服器呢希望有個朋友能幫我詳細的講解一下··謝謝

伺服器伺服器是指在網路環境下運行相應的應用軟體,為網上用戶提供共享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的一種高性能計算機,英文名稱叫做SERVER。

伺服器既然是一種高性能的計算機,它的構成肯定就與我們平常所用的電腦(PC)有很多相似之處,諸如有CPU(中央處理器)、內存、硬碟、各種匯流排等等,只不過它是能夠提供各種共享服務(網路、Web應用、資料庫、文件、列印等)以及其他方面的高性能應用,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是網路的中樞和信息化的核心。由於伺服器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又與微機(普通PC)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區別。而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上。用PC機當作伺服器的用戶一定都曾經歷過突然的停機、意外的網路中斷、不時的丟失存儲數據等事件,這都是因為PC機的設計製造從來沒有保證過多用戶多任務環境下的可靠性,而一旦發生嚴重故障,其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難以預料的。但一台伺服器所面對的是整個網路的用戶,需要7X24小時不間斷工作,所以它必須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高速以滿足眾多用戶的需求,伺服器通過採用對稱多處理器(SMP)安裝、插入大量的高速內存來保證工作。它的主板可以同時安裝幾個甚至幾十、上百個CPU(伺服器所用CPU也不是普通的CPU,是廠商專門為伺服器開發生產的)。內存方面當然也不一樣,無論在內存容量,還是性能、技術等方面都有根本的不同。另外,伺服器為了保證足夠的安全性,還採用了大量普通電腦沒有的技術,如冗餘技術、系統備份、在線診斷技術、故障預報警技術、內存糾錯技術、熱插拔技術和遠程診斷技術等等,使絕大多數故障能夠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得到及時的修復,具有極強的可管理性(man ability)。
通常,從所採用的CPU(中央處理器)來看,我們把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構架:
一部分是IA(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我們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伺服器,HP公司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這類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伺服器憑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和區域網內更多的完成文件服務、列印服務、通訊服務、WEB服務、電子郵件服務、資料庫服務、應用服務等主要應用,一般應用在中小公司機構或大企業的分支機構。目前在IA架構的伺服器中全部採用Intel(英特爾)公司生產的CPU,從Intel生產CPU的歷史來看,可以劃分成兩大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及現在的Pentium系列。早期的80x86系列可以包括:8088、8086、80286、80386、80486。自80486之後,Intel對自己的產品進行了重新命名,並進行注冊,因此80486以後的產品形成了Pentium(奔騰)系列的CPU。Pentium系列的CPU目前包括:Pentium、Pentium MMX、Pentium Pro、PII、PII Xeon(至強)、PIII、PIII Xeon、P4 Xeon、Celeron2(賽揚)等。

另一部分是比IA伺服器性能更高的伺服器,即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種RISC型號的CPU一般來講在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腦中是根本看不到的,它完全採用了與普通CPU不同的結構。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惠普)公司的PA-RISC、DEC公司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等。這類伺服器通常價格都很昂貴,一般應用在證券、銀行、郵電、保險等大公司大企業,作為網路的中樞神經,提供高性能的數據等各種服務。

目前,伺服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外有IBM、HP(惠普)、DELL(戴爾)、SUN等著名廠商,國內有聯想、浪潮、曙光等一線廠商都提供不同級別的伺服器產品,滿足不同的用戶的需求。 1.按應用層次劃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和企業級伺服器四類。

入門級伺服器
入門級伺服器通常只使用一塊CPU,並根據需要配置相應的內存(如256MB)和大容量IDE硬碟,必要時也會採用IDE RAID(一種磁碟陣列技術,主要目的是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恢復性)進行數據保護。入門級伺服器主要是針對基於Windows NT,NetWare等網路操作系統的用戶,可以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列印服務、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小范圍內完成諸如E-mail、 Proxy 、DNS等服務。

工作組級伺服器
工作組級伺服器一般支持1至2個PⅢ處理器或單顆P4(奔騰4)處理器,可支持大容量的ECC(一種內存技術,多用於伺服器內存)內存,功能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具備了小型伺服器所必備的各種特性,如採用SCSI(一種匯流排介面技術)匯流排的I/O(輸入/輸出)系統,SMP對稱多處理器結構、可選裝RAID、熱插拔硬碟、熱插拔電源等,具有高可用性特性。適用於為中小企業提供Web、Mail等服務,也能夠用於學校等教育部門的數字校園網、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等。

部門級伺服器
部門級伺服器通常可以支持2至4個PⅢ Xeon(至強)處理器,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擴展性和可管理性。首先,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此外,結合伺服器管理軟體,可以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當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可保護用戶的投資。目前,部門級伺服器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適合中型企業(如金融、郵電等行業)作為數據中心、Web站點等應用。

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屬於高檔伺服器,普遍可支持4至8個PIII Xeon(至強)或P4 Xeon(至強)處理器,擁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具有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這類產品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異的擴展性能和系統性能、極長的系統連續運行時間,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護用戶的投資。可作為大型企業級網路的資料庫伺服器。

目前,企業級伺服器主要適用於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大型企業和重要行業(如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等行業),可用於提供ERP(企業資源配置)、電子商務、OA(辦公自動化)等服務。如Dell的PowerEdge 4600伺服器,標准配置為2.4GHz Intel Xeon處理器,最大支持12GB的內存。此外,採用了Server Works GC-HE晶元組,支持2至4路Xeon處理器。集成了RAID控制器並配備了128MB緩存,可以為用戶提供0、1、5、10四個級別的RAID,最大可以支持10個熱插拔硬碟並提供730GB的磁碟存儲空間。

由於是面向企業級應用,所在在可維護性以及冗餘性能上有其獨到的地方,例如配備了7個PCI-X插槽(其中6個支持熱插拔),而且不需任何工具即可對冗餘風扇、電源以及PCI-X進行安裝和更換。

2.按伺服器按用途劃分為通用型伺服器和專用型伺服器兩類。

通用型伺服器
通用型伺服器是沒有為某種特殊服務專門設計的、可以提供各種服務功能的伺服器,當前大多數伺服器是通用型伺服器。這類伺服器因為不是專為某一功能而設計,所以在設計時就要兼顧多方面的應用需要,伺服器的結構就相對較為復雜,而且要求性能較高,當然在價格上也就更貴些。

專用型伺服器
專用型(或稱「功能型」)伺服器是專門為某一種或某幾種功能專門設計的伺服器。在某些方面與通用型伺服器不同。如光碟鏡像伺服器主要是用來存放光碟鏡像文件的,在伺服器性能上也就需要具有相應的功能與之相適應。光碟鏡像伺服器需要配備大容量、高速的硬碟以及光碟鏡像軟體。FTP伺服器主要用於在網上(包括Intranet和Internet)進行文件傳輸,這就要求伺服器在硬碟穩定性、存取速度、I/O(輸入/輸出)帶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E-mail伺服器則主要是要求伺服器配置高速寬頻上網工具,硬碟容量要大等。這些功能型的伺服器的性能要求比較低,因為它只需要滿足某些需要的功能應用即可,所以結構比較簡單,採用單CPU結構即可;在穩定性、擴展性等方面要求不高,價格也便宜許多,相當於2台左右的高性能計算機價格。HP的一款Web伺服器HP access server,它採用的是PIII1.13Gbit/s左右的CPU,內存標准配置也只有128MB/256MB,與一台性能較好的普通計算機差不多,但在某些方它還是具有PC機無可替代的優勢。

4.按伺服器的機箱結構來劃分,可以把伺服器劃分為「台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機櫃式伺服器」和「刀片式伺服器」四類。

台式伺服器
台式伺服器也稱為「塔式伺服器」。有的台式伺服器採用大小與普通立式計算機大致相當的機箱,有的採用大容量的機箱,像個碩大的櫃子。低檔伺服器由於功能較弱,整個伺服器的內部結構比較簡單,所以機箱不大,都採用台式機箱結構。這里所介紹的台式不是平時普通計算機中的台式,立式機箱也屬於台式機范圍,目前這類伺服器在整個伺服器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

對於信息服務企業(如ISP/ICP/ISV/IDC)而言,選擇伺服器時首先要考慮伺服器的體積、功耗、發熱量等物理參數,因為信息服務企業通常使用大型專用機房統一部署和管理大量的伺服器資源,機房通常設有嚴密的保安措施、良好的冷卻系統、多重備份的供電系統,其機房的造價相當昂貴。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部署更多的伺服器直接關繫到企業的服務成本,通常選用機械尺寸符合19英寸工業標準的機架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也有多種規格,例如1U(4.45cm高)、2U、4U、6U、8U等。通常1U的機架式伺服器最節省空間,但性能和可擴展性較差,適合一些業務相對固定的使用領域。4U以上的產品性能較高,可擴展性好,一般支持4個以上的高性能處理器和大量的標准熱插拔部件。管理也十分方便,廠商通常提供人相應的管理和監控工具,適合大訪問量的關鍵應用,但體積較大,空間利用率不高。

機櫃式伺服器
在一些高檔企業伺服器中由於內部結構復雜,內部設備較多,有的還具有許多不同的設備單元或幾個伺服器都放在一個機櫃中,這種伺服器就是機櫃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
刀片式伺服器是一種HAHD(High Availabil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伺服器平台,是專門為特殊應用行業和高密度計算機環境設計的,其中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母板,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個母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可以使用系統軟體將這些母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可以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當前市場上的刀片式伺服器有兩大類:一類主要為電信行業設計,介面標准和尺寸規格符合PICMG(PCI In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1.x或2.x,未來還將推出符合PICMG 3.x 的產品,採用相同標準的不同廠商的刀片和機櫃在理論上可以互相兼容;另一類為通用計算設計,介面上可能採用了上述標准或廠商標准,但尺寸規格是廠商自定,注重性能價格比,目前屬於這一類的產品居多。刀片式伺服器目前最適合群集計算和IxP提供互聯網服務。

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意思是「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有時也簡稱磁碟陣列(Disk Array)。

簡單的說,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備份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數據備份的功能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備份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速度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自動數據備份。

RAID技術的兩大特點:一是速度、二是安全,由於這兩項優點,RAID技術早期被應用於高級伺服器中的SCSI介面的硬碟系統中,隨著近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PC機的CPU的速度已進入GHz 時代。IDE介面的硬碟也不甘落後,相繼推出了ATA66和ATA100硬碟。這就使得RAID技術被應用於中低檔甚至個人PC機上成為可能。RAID通常是由在硬碟陣列塔中的RAID控制器或電腦中的RAID卡來實現的。

RAID技術經過不斷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了從 RAID 0 到 6 七種基本的RAID 級別。另外,還有一些基本RAID級別的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與RAID 1的組合),RAID 50(RAID 0與RAID 5的組合)等。不同RAID 級別代表著不同的存儲性能、數據安全性和存儲成本。但我們最為常用的是下面的幾種RAID形式。

(1) RAID 0
RAID 0又稱為Stripe(條帶化)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

如圖所示:系統向三個磁碟組成的邏輯硬碟(RADI 0 磁碟組)發出的I/O數據請求被轉化為3項操作,其中的每一項操作都對應於一塊物理硬碟。我們從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通過建立RAID 0,原先順序的數據請求被分散到所有的三塊硬碟中同時執行。從理論上講,三塊硬碟的並行操作使同一時間內磁碟讀寫速度提升了3倍。 但由於匯流排帶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的提升速率肯定會低於理論值,但是,大量數據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比較,提速效果顯著顯然毋庸置疑。
RAID 0的缺點是不提供數據冗餘,因此一旦用戶數據損壞,損壞的數據將無法得到恢復。

RAID 0具有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於對性能要求較高,而對數據安全不太在乎的領域,如圖形工作站等。對於個人用戶,RAID 0也是提高硬碟存儲性能的絕佳選擇。

(2) RAID 1
RAID 1又稱為Mirror或Mirroring(鏡像),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

當讀取數據時,系統先從RAID 0的源盤讀取數據,如果讀取數據成功,則系統不去管備份盤上的數據;如果讀取源盤數據失敗,則系統自動轉而讀取備份盤上的數據,不會造成用戶工作任務的中斷。當然,我們應當及時地更換損壞的硬碟並利用備份數據重新建立Mirror,避免備份盤在發生損壞時,造成不可挽回的數據損失。

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因而Mirror(鏡像)的磁碟空間利用率低,存儲成本高。

Mirror雖不能提高存儲性能,但由於其具有的高數據安全性,使其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伺服器和資料庫存儲等領域

(3) RAID 0+1
正如其名字一樣RAID 0+1是RAID 0和RAID 1的組合形式,也稱為RAID 10。

以四個磁碟組成的RAID 0+1為例,其數據存儲方式如圖所示:RAID 0+1是存儲性能和數據安全兼顧的方案。它在提供與RAID 1一樣的數據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提供了與RAID 0近似的存儲性能。

由於RAID 0+1也通過數據的100%備份功能提供數據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與RAID 1相同,存儲成本高。

RAID 0+1的特點使其特別適用於既有大量數據需要存取,同時又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嚴格的領域,如銀行、金融、商業超市、倉儲庫房、各種檔案管理等

(4) RAID 3
RAID 3是把數據分成多個「塊」,按照一定的容錯演算法,存放在N+1個硬碟上,實際數據佔用的有效空間為N個硬碟的空間總和,而第N+1個硬碟上存儲的數據是校驗容錯信息,當這N+1個硬碟中的其中一個硬碟出現故障時,從其它N個硬碟中的數據也可以恢復原始數據,這樣,僅使用這N個硬碟也可以帶傷繼續工作(如採集和回放素材),當更換一個新硬碟後,系統可以重新恢復完整的校驗容錯信息。由於在一個硬碟陣列中,多於一個硬碟同時出現故障率的幾率很小,所以一般情況下,使用RAID3,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與RAID0相比,RAID3在讀寫速度方面相對較慢。使用的容錯演算法和分塊大小決定RAID使用的應用場合,在通常情況下,RAID3比較適合大文件類型且安全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如視頻編輯、硬碟播出機、大型資料庫等
(5) RAID 5
RAID 5 是一種存儲性能、數據安全和存儲成本兼顧的存儲解決方案。 以四個硬碟組成的RAID 5為例,其數據存儲方式如圖4所示:圖中,P0為D0,D1和D2的奇偶校驗信息,其它以此類推。由圖中可以看出,RAID 5不對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而是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碟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一個磁碟數據發生損壞後,利用剩下的數據和相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去恢復被損壞的數據。

RAID 5可以理解為是RAID 0和RAID 1的折衷方案。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數據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碟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

RAID級別的選擇有三個主要因素:可用性(數據冗餘)、性能和成本。如果不要求可用性,選擇RAID0以獲得最佳性能。如果可用性和性能是重要的而成本不是一個主要因素,則根據硬碟數量選擇RAID 1。如果可用性、成本和性能都同樣重要,則根據一般的數據傳輸和硬碟的數量選擇RAID3、RAID5

⑺ DNS伺服器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DNS伺服器的主要作用是將域名與ip地址進行交換。

DNS中保存了一張域名(domain name)和與之相對應的IP地址 (IP address)的表,以解析消息的域名。 域名是Internet上某一台計算機或計算機組的名稱,用於在數據傳輸時標識計算機的電子方位。

(7)什麼叫d1ys伺服器擴展閱讀:

DNS簡單介紹:

域名系統(DomainName System縮寫DNS,Domain Name被譯為域名)是網際網路的一項核心服務,它作為可以將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個分布式資料庫,能夠使人更方便的訪問互聯網,而不用去記住能夠被機器直接讀取的IP數串。

Internet域名系統是一個樹型結構,其形式如下:com(企業)、net( 網路運行服務機構)、 gov(政府機構)、org(非贏利性組織)、 e(教育)域由 InterNic管理,其注冊、運行工作由Network Solution公司負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DNS伺服器

⑻ 什麼是伺服器,伺服器是軟體還是硬體

在技術意義上,伺服器是計算機程序或設備的實例(本質可以說是一種計算機),用於處理請求並通過Internet或本地網路將數據傳送到另一台計算機。

伺服器是用於管理網路資源。例如,用戶可以設置伺服器以控制對網路的訪問,發送/接收電子郵件,管理列印作業或託管網站。他們也擅長執行激烈的計算。

某些伺服器還致力於特定任務,通常稱為專用任務。但是,如今的許多伺服器都是共享伺服器,在Web伺服器的情況下,它們可以承擔電子郵件,DNS,FTP甚至多個網站的責任。

(8)什麼叫d1ys伺服器擴展閱讀:

常見的伺服器類型:

1、Web伺服器:

Web伺服器通過Web瀏覽器顯示頁面和運行應用程序。我們的瀏覽器現在連接的伺服器就是一個Web伺服器,它提供此頁面以及您在其上看到的任何圖像。

在這種情況下,客戶端程序很可能是Internet Explorer,Chrome,Firefox,Opera或Safari等瀏覽器。除了提供簡單的文本和圖像之外,Web伺服器還可用於各種事物,例如通過雲存儲服務 或在線備份服務在線上載和備份文件 。

2、電子郵件伺服器:

電子郵件伺服器便於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如果我們的計算機上有電子郵件客戶端,則該軟體將連接到IMAP或POP電子郵件伺服器以將郵件下載到您的計算機,而SMTP伺服器則通過電子郵件伺服器發回郵件。

⑼ 什麼是網路伺服器

什麼是網路伺服器?

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網路伺服器其實就是平常說的伺服器(伺服器如果不在網路中其實意義不大),這里說的網路可以是區域網,也可以是互聯網,根據伺服器的用途而定。 伺服器其實就是一個配置比較牛X的計算機而已,沒別的特別的。上面裝的操作系統可能一般都是windows server 版以及Linux等。以下是國外網站對網路伺服器的原版定義,請參考
Definition: A neork server is a puter designed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other (client) puters over a local neork or the Inter.
Neork servers typically are configured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memory and storage capacity to handle the load of servicing clients.

網路伺服器是指具有固定的地址,並為網路用戶提供服務的節點,它是實現資源共享的重要組成部分.

什麼是無盤網路伺服器

1、無盤簡介
什麼是無盤網路?簡言之,就是一個網路中的所有工作上都不安裝硬碟,而全部通過網路伺服器來啟動,這樣的網路就是無盤網路,這些工作站被稱為無盤工作站。沒有接觸過無盤網路的人可能會很快對這樣的網路產生應趣,每台工作站省掉一個硬碟,一套三四十台機器的網路省掉的錢就相當可觀,這可能是每個剛接觸無盤網路的人的第一印象。的確,省錢是無盤網路的一大優點,而實際上無盤網路的最主要優點卻並不是省錢,而是"管理和維護"。負責網路管理的管理員們對"管理和維護"應該有比較深的認識,網路管理員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保證一個網路能正常運行。一個普通的有盤網路,例如一個網路教室,如果網路中的工作站出了什麼問題,開不了機、上不了網,或者網路中的軟體需要升級,把Offce97升級為Office2000,這時網路管理員就要忙起來了,他要負責把每台機器都調整好,安裝上新的軟體,甚至每台機器的硬碟都要重新格式化、分區、安裝好系統等。也許過不了多久,系統又被學生不小心破壞掉,於是又是繁瑣的安裝、調試等,麻煩不說,還要耽誤工作、影響用戶的正常使用。
因此,一種新的網路結構:無盤網路出現了。無盤網路的本意一個是為了降低工作站的成本,但主要卻是為了管理和維護的方便。試想,如果把工作站要用到的操作系統的文件和軟體文件都放到伺服器上,系統的管理和維護都在伺服器上完成,軟體升級只需要配置一次,網路中的所有計算機就都能用上新軟體,這對網路管理員來說的確是福音。但事實上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微軟最初推出的傳統無盤Window95己經使人們對"無盤網路"失去了信心,無盤網路配置的繁瑣比之有盤網路配置更加麻煩、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傳統無盤網路系統不穩定、軟體運行不正常甚至很多軟體無法運行,這些使無盤技術幾乎己經走到了盡頭,正是在這個時候,無盤Windows98、Windows2000終端網路系統應運而生了。
應用范圍
無盤網路系統可以應用在網路教室,企業內部區域網、網吧、酒店、點歌娛樂行業及一切無盤網路的組建和改造。
1、 適用於學校無盤網路教室的組建或改造
2、 適用於大中小型公司、企事業單位、營業廳等辦公室
3、 適用於游戲吧及Inter 網吧
4、 適用於酒店、KTV歌廳等以VCD 為主的網路
無盤的好處:
省銀子每個工作站都不用硬碟,節約大量資金。但這不是無盤的主要優點。
易管理工作站10秒自動還原,由於無硬碟,所以不怕隨意關機或人為破壞。
速度快12秒進WIN98, 這是有盤無法想像的。伺服器用高速磁碟陣列,加上大內存,大緩存,高速CPU,所以響應速度極高,使普通工作站性能大幅提升。
內容豐富每個工作站都共享240G或更多節目,比有盤多6倍。2000多首MP3,1000多集電影,上1000個游戲,足以讓每個網民樂不思蜀,網吧財源滾滾。
安全性好獨一無二的超級保護功能足以讓有盤工作站相形見拙,不怕惡意攻擊和破壞,實現無人值守及零維護,再也不用整天手忙腳亂地Ghost硬碟了。
游戲升級快升級伺服器游戲相當於同時升級幾百台工作站的游戲。
安裝快速簡單原有網路原封不動,100台改無盤只要3個小時左右
2、 [推薦]BXP3.0無盤系統安裝指南 【字體:小 大】
BXP3.0無盤系統安裝指南
作者:寂寞de情郎 文章來源:黃瓜軍團 點擊數:738 更新時間:2005-4-2
無盤Windows XP的安裝軟體為Ventur出品的BXP,目前的最高版為BXP3.0,它是Boot-NIC的升級版本,其工作原理及安裝方法與Boot-NIC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將簡述無盤Windows XP的安裝過程,對於與Boot-NIC不同之處,本文將作詳細說明。
1 BXP 3.0概述
1.1 BXP 3.0簡介
BXP支持可遠程引導的基於網路的虛擬磁碟,使工作站無盤啟動到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它不需要特殊硬體設備 , 也不需要專用BIOS系統,就可以使用無盤工作站擁有類似於IP/iSCSI的適配器,並要連接伺服器的虛擬磁碟映象,生成一個虛擬的本地硬碟,從而使無盤工作站完全象有盤站一樣工作。
BXP是利用伺服器的硬碟空間,通過網路存儲虛擬映射的純軟體的無盤解決方案,與傳統的無盤網路大不相同。所有的處理都在工作站系統上完成,伺服器只提供啟動和存取服務,也就是說在無盤工作站運行軟體時,所消耗的資源(主要指CPU和內存資源)都是工作站自身提供的,這點與Windows 2000 終端是完全不同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因素,使得無盤Windows XP對工作站的要求較高,因為本身Windows XP對系統硬體的要求就比較高。
BXP的工作原理與Boot-NIC基本類似,它們都是基於網路存儲,為了實現從網路上遠程引導, BXP工作站端大多使用了 PXE(預置執行環境)的引導技術。 PXE技術不僅可以用於前面介紹的無盤Windows 98系統,還可以用於較新的一些無盤軟體,目前已成為是一種定義網路客戶如何自動地下載啟動映象和結構參數的開放工業規格。 BXP 使用 PXE 下載一個帶引導程序映象文件,然後裝載Windows 2000 或Windows XP操作系統。 較新的網卡基本上都支持PXE。
BXP伺服器由一些服務和管理模塊所組成,主要的服務包括:輸入/輸出 (IO) 服務和登錄服務,這些服務和模塊我們將在後續章節中作詳細的介紹。。
一個工作站系統被分配一個位於BXP伺服器相關目錄下的虛擬磁碟文件,IO 服務負責處理從BXP客戶機傳送過來的的IO請求,並負責存取這些虛擬磁碟映象文件,對於較大型的無盤網路,可以適當增設一些IO伺服器,以分擔數據流量,提高運行速度。登錄服務用於驗證工作站帳號, 且提供此帳號的工作站分配的虛擬磁碟的系統數據。
1.2 較Boot-NIC的改進之處
BXP為Boot-NIC的升級版本,在系統功能、性能及穩定性方面都有所提高。
Ø Ø BXP無盤工作站支持Windows XP操作系統和Windows 2000操作系統,而Boot-NIC只能支持Windows 2000 操作系統。
Ø Ø BXP的虛擬磁碟最大限制為8GB,Boot-NIC最大隻能支持2GB。
Ø Ø 在工作站/虛擬磁碟的使用模式增加了伺服器緩沖方式。
1.3 對系統的要求
Ø Ø BXP對伺服器的要求
操作系統: Windows XP 、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Windows 2000 Server、或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Service Packs: 安裝最新的升級補丁,對於Windows 2000,應用安裝Service packs 2 或以上的版本。可以到微軟的網站去下載更新補丁(: windowsupdate.microsoft.)。
磁碟空間: BXP 伺服器應有有充足的硬碟空間,以保證虛擬磁碟映象文件的存放。
伺服器有固定的IP地址。
安裝IE4或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安裝DHCP或BOOTP伺服器,可以為工作站提供IP地址。
Ø Ø BXP 客戶
工作站的硬體配置應用超過Windows XP的最低要求,最好能高於推薦的配置。
每個工作站的網卡,必須安裝PXE或BOOTP晶元。
共享一個虛擬磁碟文件的多台工作站的硬體配置應用完全相同。
1.4 工作站/虛擬磁碟的使用模式
根據虛擬磁碟文件是否能被多個工作站共享可分為專用模式和共享模式,根據緩沖方式又可分為:無緩沖方式、內存緩沖方式和伺服器緩沖方式。由上述兩種方式可以組合成五種工作站/虛擬磁碟的使用模式,以下將分別介紹。
1.無緩沖專用映象模式
這種工作模式為系統的默認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每個BXP工作站分配一個專用的虛擬磁碟,如圖1所示。客戶可以任意修改系統的數據,並可以得到保存。
優點:
每個工作站獨立地使用自己的磁碟映象,且可以保存文件。
工作站的可以使用不同的硬體 (若要使用一樣的虛擬磁碟映象,則硬體配置要求是相同的)。
缺點:
增加網路負荷。
每個工作站要使用獨立的磁碟映象,所以佔用伺服器硬碟空間很大。
2.帶內存緩沖的專用映象模式
在這一模式下,每一個工作站分配一個專用虛擬磁碟,結構示意如圖2所示。若用戶向虛擬磁碟寫內容或修改虛擬磁碟的內容, 那麼寫入的內容將自動保存到工作站內存中,而客戶所看到結果是寫入了磁碟中,當工作站重新啟動的時候,虛擬磁碟的所有變化被全部消失,就象在有盤工作站上安裝了還原卡的效果一樣。
優點:
虛擬磁碟可以通過重新啟動來恢復最初的狀態,抗病毒和防黑客能力強,對公共機房來說可以使用軟體的維護量大大降低。另外,由於緩沖區在工作站本機內存中,所以運行速度較快。
缺點:
無法保存客戶數據。
工作站的部分內存將會被當作工作站磁碟隱藏使用,因此在這種使用模式下,系統的工作站的內存要求較高,在運行一些較大型軟體時,系統常會因緩沖內存不夠,而無法正常運行。
3.帶伺服器緩沖的專用映象模式
這種模式從操作無盤站的客戶角度來看,完全等同於「帶內存緩沖的專用映象模式」,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緩沖區的位置不是工作站的內存而是服務伺服器的一個文件,這個文件用於暫存工作站的所作的數據修改,當BXP工作站重新啟動時, 暫存在伺服器的這個臨時文件將被刪除。
優點:
虛擬磁碟可以通過重新啟動恢復初始狀態,對公共機房來說可以使用軟體的維護量降低,由於緩沖區設置中伺服器上,所以對無盤工作站的內存容量的要求較低,且在運行大型軟體時不會出現內存不夠的現象。
缺點:
客戶無法保存數據。
由於緩沖區與工作站間有較大的數據流量,使用網路的負荷加大。
4.帶內存緩沖的共享映象模式
在這一使用模式中,多個的無盤工作站同時使用相同的虛擬磁碟映象。為使共享磁碟映象不被破壞,映象文件的使用必須採用緩沖方式,在這種使用模式下緩沖區設置在工作站本機的內存中,緩沖的大小可以在伺服器上指定,工作站在修改虛擬磁碟時,被透明地傳入BXP IO 伺服器的緩沖區中作暫時的儲藏。當BXP工作站重新啟動時, 暫存的文件在伺服器上將被自動清除。
優點:
軟體的維護量小,虛擬映象文件被多個工作站共享使用,大大地節省了伺服器硬碟空間。
缺點:
客戶無法將數據保存到虛擬磁碟中。
緩沖區要佔用部分工作站本機內存。
5.帶伺服器緩沖的共享映象模式
在這一使用模式中,多個的無盤工作站同時使用相同的虛擬磁碟映象。為使共享磁碟映象不被破壞,映象文件的使用必須採用緩沖方式,在這種使用模式下緩沖區設置在伺服器的特定目錄中, 工作站在修改虛擬磁碟時,被透明地傳入BXP IO 伺服器的緩沖區中作暫時的儲藏。當BXP工作站重新啟動時, 暫存的文件在伺服器上將被自動清除
優點:
軟體的維護量小,虛擬映象文件被多個工作站共享使用,大大地節省了伺服器硬碟空間。緩沖區要不佔用工作站本機內存。
缺點:
客戶無法將數據保存到虛擬磁碟中。
網路負荷較重。
3 BXP伺服器的安裝
安裝BXP之前必確定以下兩點:
Ø Ø 確定伺服器的網路協議已安裝配置,本實例中,添加了TCP/IP、NetBOIS和IPX等協議,設置伺服器的IP地址為198.168.0.1。
Ø Ø 若在安裝Windows 2000 Server時沒有安裝DHCP服務,則應在「控制面板」→「添加/刪除程序」中添加DHCP服務組件,並設置其作用域,本實例設置作用域的范圍為198.168.0.20~198.168.0.100。若准備使用BXP提供的DHCP伺服器,則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不用添加DHCP服務。若使Windows XP等不帶DHCP服務的操作系統,則只能使用BXP自帶的DHCP組件。
具體安裝過程:
BXP 3.0 破解版使用說明
a. 把伺服器的名字改為「DONGAN」,需重啟;這一步可以放在第7步前;
b. 安裝Windows 2000 Server/Server 2003 自帶的DHCP服務程序,
運行「PxeReg60.exe」或「DHCP60 for xp.exe」,為DHCP服務
添加設置60選項;添加作用域並啟用;如果你的系統是Windows
2000/XP 專業版,那這一步省略,但在安裝BXP 3.0時必須選擇
BXP系統自帶的DHCP代理程序;
c. 將「BXP_CR.EXE」和「BXP_RS.EXE」兩個文件拷貝到桌面上;
d. 安裝BXP 3.0,到了輸入注冊信息的時候,按取消;
e. 在「服務」里,將與BXP系統有關的服務的啟動類型改為「手動」,
然後重啟計算機;
f. 運行桌面上的「BXP_CR.EXE」,覆蓋system32Mylicense.dll文件;
執行這一步時,要保證BXP的相關服務都沒有啟動,而且系統啟動後
沒有運行過其他程序,尤其不能打開「我的電腦」之類的目錄,否
則就會覆蓋不了system32Mylicense.dll文件;
g. 打開「我的電腦」,用右鍵單擊「My Licenses」,選擇
「Import License」導入DongAn.vlf文件,注冊成功;
執行這一步時,必須保證計算機名為「DONGAN」;
h. 你喜歡的話,可以將伺服器的名字改回你想要的名稱,重啟計算機;
i. 運行桌面上的「BXP_RS.EXE」,可恢復原許可,執行這一步時,要保證BXP的相關服務都沒有啟動,而且系統啟動後沒有運行過其他程序,尤其不能打開「我的電腦」之類的目錄,否則就會覆蓋不了system32Mylicense.dll文件;可以不執行這一步;
1.雙擊BXP的自解壓安裝文件,開始安裝。出現一個「Wele」的歡迎安裝界面。
2.若需要查閱BXP的英文安裝文檔,則可以單擊「View」按鈕;若不需查閱則單擊「Install」按鈕開始安裝。
3.在閱讀產品授權協議書並表示同意之後,便可以繼續安裝,後面的幾個步驟可以按默認值設置,當出現「Setup Type」時選擇第一項,即「Full Server」,
4 配置BXP伺服器組件
配置BXP伺服器組件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Ø Ø 配置BXP相關的服務
Ø Ø 配置DHCP服務(在使用BXP3.0自帶DHCP情況下)
Ø Ø 建立並管理BXP客戶登錄
4.1 配置BXP相關的服務
在配置一個BXP伺服器之前,必須確定以下服務組件已正確安裝在伺服器:
Ø Ø 3Com BOOTP 服務 或3Com PXE 服務
Ø Ø BXP TFTP 服務
Ø Ø BXP IO 服務
Ø Ø BXP LOGIN服務
4.1.1.引導方式的選擇
BXP工作站的引導方式有兩種,一種為PXE方式,另一種為BOOTP方式;PXE是通過DHCP服務動態地為工作站分配IP地址
在PXE的網路結構DHCP伺服器和BXP伺服器可以作到一台計算機上。
在BOOTP 引導方式下,工作站的IP地址是固定的,每個工作站必須在伺服器上手動地指定。
無盤系統採用何種啟動方式,取決於不同的應用環境,在小型的較單一的網路中建立使用PXE方式,對於較大型的網路,尤其是多種網路混合組網時,應用採用BOOTP方式。以下的設置以PXE為例進行說明。
4.1.2.配置PXE服務
在伺服器上,打開「控制面板」,雙擊「3 COM PXE」圖標。如果出現警告信息,說明 PXE服務還沒有啟動,單擊「是」按鈕,若已安裝Windows 2000 自帶的DHCP,系統將提示已安裝DHCP,將禁用BXP內置的DHCP,單擊「確定」,此時出現「3COM PXE」對話框。在「Options」標簽中的Data files框中,輸入BOOTPTAB文件及其正確的路徑,也可以單「Browse」找到此文件,由於事先已安裝了Windows 2000自帶的DHCP,所以「Proxy DHCP」為不可用狀態,單擊「Neork Adapters」標簽,在伺服器IP地址列表中,選中要綁定的IP地址,本例為198.168.0.1,單擊「OK」按鈕,完成PXE伺服器設置。
3.配置 Ventur TFTP 服務
打開伺服器的「控制面板」,雙擊「Ventur TFTP Service」圖標,出現「TFTP Settings」對話框,單擊「TFTP Option」標簽,在「Tran *** it (GET) directory」框中為啟動引導文件 Vldrmi13.bin所在路徑,若在在安裝期間是以默認的路徑安裝的BXP,則此文件的路徑為 C: Program FilesVenturBXP Tftpboot),設置好後單擊「TFTP Neork」標簽,將TFTP服務綁定到相關的IP地址上,本例為198.168.0.1,單擊「確定」按鈕,結束BXP的TFTP的設置。
4.配置 BXP IO 服務
在伺服器上,建立一個用來存放所有的虛擬磁碟映象文件的文件夾,例如:D:VLD,請確定此文件夾所在的磁碟有足夠的硬碟空間。單擊「開始」菜單→選擇「程序」→ Ventur BXP→ 「BXP IO Service Preferences」,出現「BXP IO Service Preferences」對話框,單擊「Virtual disks directory」框後面的「Browse」按鈕,在彈出的「Select Directory」對話框中選擇我們在前面建立的用以存放虛擬磁碟映象文件的文件夾D:VLD,在「IP Settings」的列表中,選中「198.168.0.1」,其它選項可以按默認值設置,完成後如圖15所示。最後,單擊「OK」按鈕,完成配置 BXP IO 服務的配置。
5.配置BXP LOGIN服務
在伺服器上,單擊「開始」菜單→選擇「程序」→ Ventur BXP→ BXP Login Service Preferences,出現「Login Service Preferences」 對話框,檢查資料庫路徑是否正確定(默認情況下在C: Program 文件VenturBXP VLD.MDB),單擊「Browse」按鈕可以選擇一個不同的資料庫。在「IP Settings」列表中綁定「198.168.0.1」,其它的選項可以按默認值進行設置,完成後如圖16所示。
單擊「OK」按鈕,完成登錄服務的配置。
如使用BXP3.0自帶DHCP,則需使用「開始」—>程序-->bxp的Bxp Configuration Wizard進行設置,配置完畢後在控制面板中的服務里啟動DHCPdNT 服務
默認租約是120天,最大也是120天,舉例如下:
sub 10.0.0.0 子網
mask 255.0.0.0 0 子網掩碼
option routers 10.0.0.2 網關
range 10.0.0.20 IP分配范圍
range 10.0.0.120
4.2 啟動BXP相關的服務
打開伺服器「控制面板」,雙擊「管理工具」圖標,打開管理工具窗口,雙擊「服務」圖標,出現「服務」對話框,按以下順序啟動各項服務並將它們設置為自動運行。
Ø Ø 3Com BOOTP 或 3Com PXE
Ø Ø BXP TFTP Service
Ø Ø BXP Adaptive Boot Server (此服務無需配置)
Ø Ø BXP IO Service
Ø Ø BXP Login Service
Ø Ø BXP Write Cache I/O Server (此服務無需配置)
4.3 配置DHCP服務
如果使用Windows 2000 系統的自帶的DHCP,那麼配置DHCP服務的方法與PXE無盤Windows 98完全相同,詳細情況請參見本叢書基礎篇的第7章相關內容。若伺服器採用Windows 2000 Workstion 或Windows XP等不帶DHCP的操作系統,則可以設置BXP的DHCP,以完成PXE的啟動過程。
5 配置BXP管理程序
5.1 管理程序概述
BXP 管理程序有管理IO伺服器、工作站帳號、虛擬磁碟和配置啟動文件路徑等功能。使用管理程序對數據的修改都被儲存在BXP資料庫中(VLD.MDB)。
單擊「開始」菜單→程序→ Ventur BXP→BXP Administrator就可以打開BXP管理程序,當BXP的各項伺服器都啟動時,
由於還沒有建立工作站帳號、虛擬磁碟,及沒有添加IO伺服器,所以在列表中只有一個登錄伺服器的圖標,在後繼章節設置完成後,就會出現在列表中。
5.2 管理程序的使用
1. 1. 配置自引導文件
單擊「開始」菜單→程序→ Ventur BXP→BXP Administrator就可以打開BXP管理程序。單擊「Tools」菜單,選擇「Configure Bootstrap」命令,在「Path」框中,輸入引導文件及其路徑,也可以單擊「Browse」按鈕,在「打開」窗口中找到此文件,默認情況下引導文件為:C: Program FilesVenturBXP TFTPBootVLDBMI13.BIN。其它選項均按默認值設置

網路伺服器

極不穩定是什麼表現,如果業務量不大的話,現在機器的配置應該是夠用了,
所以不一定是硬體的問題,可能是應用程序自己的問題,程序寫的不好,也是不穩定的。

你好!我系統學習過網路技術,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首先,網路伺服器實質上就是一台電腦,只不過它的功能比我們一般的電腦強大好多,比如說:我們的電腦CPU有四核就算不錯了,但伺服器的CPU人家不用奔騰也不用酷睿,而是用4組內核64位安騰四核至強CPU,注意是四組至強四核啊!相當於我們常用的最強的32個CPU都不止。當然在對伺服器要求不高也就是它所需要處理或存儲的數據不多時,你也可以用我們一般的電腦作為伺服器。
它的硬碟也是相當怕人,人家不用GB來衡量而是用TB。
網路服務有很多種,有刀片式,機架式等等。
它之所以這么強大,是因為它要保存好多數據,比如說我們的QQ空間,那些資料不是說在在網路線上,而是在伺服器上,伺服器就是用來保存這些諸多數據的。包括你所瀏覽的所有網頁、下載的數據,那個數據源也就是在伺服器上的。所以伺服器是很多的,一個大一點的單位也會有它自己的伺服器。
連接互聯網之後就可以共享資源了!
不知道我說得好還是不好?呵呵!

紅域網路伺服器怎麼樣?紅域網路伺服器速度快嗎?紅域網路伺服器穩定嗎?

個人感覺紅域網路虛擬主機還不錯!速度快!穩定!尤其是服務態度,令我非常滿意!

開設網路伺服器和經營網路伺服器

嗯,這樣也是不錯的
現在網路里有很多朋友,他們用的是小量空間,還不足自己去買一台伺服器。而您可以做這樣的業務,您購買整台伺服器,再把您的伺服器的空間零售出去,從中獲得豐厚的利潤。這樣您只在家裡,其實就做了業務的,呵呵,很不錯
很高興為您解答,需要發租用伺服器的話,歡迎與我咨詢,海騰數據---中尉

網路伺服器是什麼?

伺服器
伺服器(Server)指一個管理資源並為用戶提供服務的計算機,通常分為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和應用程序伺服器。運行以上軟體的計算機或計算機系統也被稱為伺服器。相對於普通PC來說,伺服器在穩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晶元組、內存、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PC有所不同。

例如我們打開。這個時候你打開的不是公司也不是其他的東西。而是伺服器上的文件。伺服器就是網路服務的。伺服器可以做很多事情。
打開網頁是伺服器的協議(協議可以理解為服務類型)
文件傳輸是伺服器的ftp協議
收發郵件是 *** tp 和pop3協議
再總的來說如果你不是專業的。你就可以理解為一台為訪客服務的電腦。

⑽ IP地址和DNS伺服器地址有什麼區別

Internet的地址是用數字來表示的,稱為IP地址。連到internet上的每台計算機都有一個唯一的IP地址。IP地址含4個位元組,32個二進制位。在書寫時,通常每個位元組用十進製表示,而每個位元組之間用小黑點「.」來分開。例如:IP地址可以是128.5.1.0或35.1.7.48。IP地址共分為5類:A類,B類,C類,D類和E類。大量使用的僅為A,B,C3類。A類地址中第一個位元組表示網路地址,而後3個位元組表示網路內計算機的地址;B類地址中的前兩位地址表示網路地址,後2位表示網路內計算機的地址;C類地址中的前三位地址表示網路地址,後1位表示網路內計算機的地址;A類地址用於非常巨大的計算機網路,B類地址次之,C類地址則用於小網路。現在已經在考慮新的IP協議,包括新的編址方法(如IPV6協議)。
因為接入INTERNET的某台計算機要和另位一台計算機通芯就必須確切的知道對方的IP地址。人們要記住這么多枯燥的數字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人們習慣用字母來表示計算機名字。INTERNET上的每台計算機都必須具有唯一的名字才能區分開來,因此,INTERNET上的計算機名通常由許多域構成,域間也用小黑點「.」分隔。例如,例如:vacuumweb.cc.eu.ede
可能表示美國電子大學計算機中心的一台名叫vacuumweb的計算機,而中國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可能也有名叫vacuumweb的計算機,但它的全字則為vacuumweb.ee.tsinghua.e.cn。這種名字也稱為域名(domain
name).域名中的最後一個域有約定,可以區分組織或機構的性質。常用的有:
e
教育機構
com
商業機構
mil
軍事部門
gov
政府機關
org
其他機構
在美國,通常就同它們作為最後一個域。而在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則用標准化的兩個字母的代碼來作為最後一個域,如cn表示中國,hk表示中國的香港地區等。
名字僅是為了幫助人們便於記主和輸入網址使用的,在IP分組中使用的還是IP地址。在INTERNET中的許多稱為域名伺服器(DNS,dimain
name
server)的系統可以幫助用戶自動地從域名來找到其相應地址。當某個本地域名伺服器找不到相應地址時還會與其他的域名伺服器聯系來進行查找,而這個操作對用戶是透明的。
通常採用TCP/IP協議組中ARP協議和RARP協議進一步進行IP地址與主機(網卡)物理地址的轉換。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d1ys伺服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拍賣房價的演算法 瀏覽:436
linux內核編譯視頻教程 瀏覽:881
程序員厚黑 瀏覽:187
如何在閑魚淘二手安卓機 瀏覽:175
怎麼下載晨星app 瀏覽:132
兩台伺服器如何同步內容 瀏覽:808
伺服器共用一個ip有什麼壞處 瀏覽:461
go加密exe 瀏覽:606
pdf改分欄 瀏覽:123
python執行怎麼寫 瀏覽:766
遇見她app怎麼加好友 瀏覽:548
手機怎麼設置app強制提醒 瀏覽:77
怎樣不用海綿做解壓玩具 瀏覽:81
為什麼遠程伺服器復制不了文件 瀏覽:715
打開app閃退怎麼回事 瀏覽:752
bcrpt加密原理 瀏覽:401
女程序員寫的小說 瀏覽:774
華為路由器ip設置命令 瀏覽:552
如何打開軟體伺服器 瀏覽:756
單片機介面技術及應用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