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雲計算服務商有哪些
阿里雲,創立於2009年,是亞洲最大的雲計算平台和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和亞馬遜AWS、微軟Azure共同構成了全球雲計算市場第一陣營。公開信息顯示,阿里雲在全球21個區域部署了上百個數據中心,管理的伺服器規模在百萬台。阿里雲憑借著自主研發的飛天雲操作系統,占據了國內50%左右的雲計算市場份額,是國內雲計算市場公認的領頭羊和行業巨頭。
騰訊雲,於2013年9月正式對外全面開放,騰訊雲經過QQ、QQ 空間、微信、騰訊游戲等業務的技術錘煉,從基礎架構到精細化運營,從平台實力到生態能力建設,騰訊雲得到了全面的發展,使之能夠為企業和創業者提供集雲計算、雲數據、雲運營於一體的雲端服務體驗。騰訊雲在國內市場占據18%的市場份額,緊隨阿里雲之後。
華為雲,成立於2011年,專注於雲計算中「公有雲」領域的技術研究與生態拓展,致力於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是目前國內大型的公有雲服務與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華為雲在國內市場占據8%左右的市場份額。
『貳』 中國的十大IT企業
1、網路是擁有強大互聯網基礎的領先AI公司。網路願景是:成為最懂用戶,並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
「網路」二字,來自於八百年前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句詞:眾里尋他千網路。這句話描述了詞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叄』 2021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有多大
行業主要企業:東軟集團(600718)、中興通訊(000063)、中國電信(00728.HK)、網宿科技(300017)、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用友網路(600588)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中國細分雲計算市場規模、
目前正處於高速增長階段
2007年以來,中國雲計算的發展先後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市場引入階段,雲計算的概念剛剛在中國出現,客戶對雲計算認知度較低;第二階段為成長階段,用戶對雲計算已經比較了解,並且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踏入這個行業;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這個時候雲計算廠商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廠商們開始從更加成熟優秀的解決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第四個階段是高速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雲計算市場整體規模偏小,落後全球雲計算市場3至5年,且從細分領域來看,國內SaaS市場仍缺乏行業領軍企業。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肆』 你覺得我們伺服器在市場上核心競爭力及劣勢在哪
新興行業帶來大量需求,伺服器市場規模保持增長
2015年各地政府相繼推進大數據和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大數據和智慧城市產業的落地,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能電網等行業對利用大數據先進技術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需求不斷高漲。此外,自建大數據平台也成為眾多企業的選擇之一,由此帶動伺服器產品市場的繁榮。
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上處於初級建設階段,中國大數據細分市場規模佔比中,硬體層規模最大達47%。若伺服器應用規模在大數據硬體層中以25%測算,則2018年,我國伺服器在大數據領域的市場規模約為81.8億元。
2014-2018年我國伺服器在大數據領域的市場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國產伺服器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隨著國內廠商與伺服器巨頭合作的不斷深入,以及在高端伺服器中技術的不斷提升,國內廠商近些年出現國際化的趨勢。聯想收購IBM的X86伺服器業務後,復制其早期收購IBM的PC業務之後的海外拓展成功經驗,將其伺服器業務迅速國際化,同時帶動更多的國內伺服器廠商投身於國際業務布局當中。浪潮、華為等廠商目前隨著「中國製造」和「一帶一路」的推進,國際化進程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前五名中,國內廠商便佔得三席。盡管單個公司體量上而言距惠普、戴爾差距較大,但是就增長率而言,國內廠商遙遙領先,越來越多的國內伺服器廠商開始走出國門,在全球伺服器市場攻城拔寨。
隨著國產伺服器的技術日臻完善,中國伺服器廠商全球領先將成為新常態,未來幾年國產伺服器廠商在國際市場上將具備越來越高的話語權。
『伍』 雲伺服器哪家好
較好的有: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雲、AWS雲、華為雲等。IDC發布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54.2億美元。從IaaS市場來看,阿里、騰訊、中國電信、AWS、華為位居前五,占據總體75.3%的市場份額。
1、阿里雲
阿里雲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節能的綠色數據中心,利用清潔計算為萬物互聯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動力,目前開服的區域包括中國(華北、華東、華南、香港)、新加坡、美國(美東、美西)、歐洲、中東、澳大利亞、日本。
5、華為雲
華為雲是華為公有雲品牌,致力於提供專業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彈性雲伺服器、對象存儲服務、軟體開發雲等雲計算服務,以「可信、開放、全球服務」三大核心優勢服務全球用戶。華為雲成立於2011年,隸屬於華為公司,在北京、深圳、南京、美國等多地設立有研發和運營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