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伺服器測試測什麼內容

伺服器測試測什麼內容

發布時間:2024-01-24 14:55:02

㈠ 伺服器性能測試中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標

伺服器性能測試中有以下常用的性能指標:

【吞吐量】 固定時間間隔內的處理完畢事務個數。通常是1秒內處理完畢的請求個數,單位:事務/秒(tps);

【平均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平均值。無法體現吞吐量的瞬間變化;

【峰值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最大值。是用來評估系統容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最低吞吐量】一段時間內吞吐量的最小值。如果最小值接近0,說明系統有「卡」的現象;

【70%的吞吐量集中區間】通過統計15%和85%的吞吐量邊界值,計算出70%的吞吐量集中區間。區間越集中,吞吐量越穩定。

㈡ 如何測試伺服器

伺服器測試方法

伺服器測試方法分為兩個大方面,性能測試與功能測試。

我們在性能測試方面採用了新的測試方法,主要分為文件測試、資料庫性能測試與
Web
性能測試三個
方面。其中,文件性能與資料庫性能採用美國
Quest
軟體公司的
Benchmark Factory
負載測試和容量規劃
軟體,
Web
性能測試則使用了
Spirent
公司提供的
Caw WebAvalanche
測試儀。

一、性能測試

1
、文件性能測試方法

Benchmark Factory
軟體能按照文件讀寫的關鍵指標定製事務。軟體最大支持
1000
個虛擬客戶。

本次測試環境包括
10
台配置為
PIII800/128MB
內存
/20G
硬碟以上的客戶端,它們用來模擬虛擬用戶。
控制台為配置是
PIII 850/128MB
內存
/40G
硬碟的
Acer
筆記本電腦。交換機為帶有兩個千兆
GBIC
介面、
24

10/100M
自適應埠的
Cisco 2950
,客戶端與控制台通過
100M
網卡連到交換機上,被測伺服器則通
過千兆光纖網卡與交換機相連接。

被測伺服器均安裝帶
SP4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操作系統,在所有三項性能測試中都統一
RAID
級別為
5


在具體測試方案設置上,測試軟體把決定文件讀寫操作的關鍵因素設定為:讀
/
寫、隨機
/
順序、操作
塊大小、對象大小四個。在本次測試中,考慮到我們設有單獨的資料庫及
Web
測試項目,所以在文件測試
中,我們把目標確定為測試伺服器基本的
I/O
性能,這主要由網路介面、系統帶寬、磁碟子系統等幾大部
分所決定。同時,從幾部分的作用看,以大操作塊讀寫大對象文件,小操作塊讀寫小對象文件,較能反映
伺服器最基本的
I/O
性能,即「大操作塊讀寫大文件」對系統帶寬、緩存的考察,以及「小操作塊讀寫小
文件」對磁碟子系統、網路介面的考察。最終我們確定的四個事務是:

大文件順序讀寫
(
操作塊
8KB
,對象文件
80% 500KB

20% 1MB)

大文件隨機讀寫
(
操作塊
8KB
,對象文件
80% 500KB

20% 1MB)

小文件隨機讀
(
操作塊
1KB
,對象文件
80% 1KB

10% 10KB

10% 50KB)

小文件順序寫
(
操作塊
1KB
,對象文件
80% 1KB

10% 10KB

10% 50KB)

每個事務的用戶數均以固定步長逐漸增加,
最大可增加到
1000
個虛擬用戶。
其中,
「大文件順序讀寫」
事務的用戶數按照
40
的步長從
1
可增加到
400

(
測試至強伺服器
)

200

(
測試
TUALATIN
伺服器
)
,其
他事務則將用戶數按照
100
的步長從
1
增加至
1000
。我們期望得到其在不同用戶數時被測伺服器的性能表
現。總體上其走勢及峰值反映了該伺服器的性能。每項事務均運行三次,每次之間被測伺服器進行重啟,
最終結果為三次平均值。

2
、資料庫性能測試方法

「乘機安全小貼士」安全出行要重視

資料庫性能測試同樣使用了
Benchmark Factory
軟體,測試環境如同文件性能測試。測試時,在被測
伺服器上安裝
SQL Server 2000
使用企業版。首先在被測伺服器上創建新的資料庫,通過使用
Benchmark
Factory
預定義的
Database Spec
項目向資料庫中創建表,裝載數據。在伺服器端創建以
CPU
計算為主的
存儲過程,通過
10
台客戶機模擬用戶、按照
40
個虛擬用戶的步長遞增到
400
個用戶,執行該存儲過程。
結果是以獲得的每秒事務數
(TPS)
衡量伺服器的資料庫事務處理能力。
整個測試分為三次,
每次之間重新啟
動被測伺服器,最終取三次平均值作為評價結果。

3

Web
性能測試方法

Web
性能測試工具是由
Spirent
公司提供的
Caw WebAvalanche

WebAvalanche
模擬實際的用戶發出
HTTP
請求,
並根據回應給出具體的詳細測試結果。
它有以下特點:
能夠模擬成百上千的客戶端對伺服器發
出請求
;
能夠模擬真實的網路應用情況,
比如網站在高峰期的訪問量應該是動態的維持,
有新客戶端的加入,
同時也有原客戶的離去,
訪問量不是固定不變的
;
可以產生
20000
個連接
/
秒請求量,
足以滿足測試的需要
;
測試項目豐富,有訪問請求的成功失敗數,有
URL
和頁面的響應時間,有網路流量數,還有
HTTP

TCP

議的具體情況。

測試時,被測伺服器與
WebAvalanche
上都裝有千兆光纖網卡,兩網卡通過光纖直接連接。監控端
(

置為
PIII 1GHz/128M
內存
/20G
硬碟
)
安裝了帶
SP4

Windows 2000 Server,
該監控端與
WebAvalanche

過交叉線直連。在監控端通過
Web
瀏覽器配置
WebAvalanche
,在被測伺服器安裝了
SQL Server 2000
企業
版,並用微軟的
IIS
建立了
Web
伺服器。

測試分為靜態性能與動態性能兩部分。主要是因為在實際的
Web
應用中,有的站點靜態內容居多,提
供的服務也絕大多數是靜態的,
因此,
他們就會特別的關心伺服器靜態性能
;
同樣,
有的站點提供的服務交
互性的內容居多,他們就會更關心伺服器的動態性能。

被測網站中頁面大小及靜態、動態頁面所佔比例均參照實際網站得出,整個網站靜態、動態頁面所佔
比例是
70%

30%
,使用的動態頁面類型為
ASP
。請求頁面樣本的文件大小分布比例與整個網站的相同。

靜態性能測試模擬發出的均是靜態頁面請求。在測試動態性能時,動態頁面的訪問請求占
20%
,其餘
80%
為靜態頁面請求。我們根據實際的
Web
伺服器一天中的運行情況建立了一個伺服器頁面請求模型,該
模型由
4
個階段組成,第一階段是預熱階段,
WebAvalanche
發出的請求量由
0
慢慢上升到
200;
第二階段
是逐步加壓階段,請求量逐步累加到最大值
8200;
第三階段是動態維持階段
;
第四階段是下降階段,請求量
由最大值迅速下降為
0
。其中,最大請求量略大於實際伺服器能夠提供的事務處理量。

被測伺服器的靜態與動態測試分別測試三遍,每遍之間被測伺服器和測試儀均重啟,結果取三次的平
均值。由此可見,此伺服器測試方法立志於最終結果的准確性。

二、功能測試

在功能測試方面,我們對被測伺服器的可擴展性、可用性以及可管理性進行了綜合評價,其中可擴展
性包括硬碟、
PCI
槽以及內存等的擴展能力,可用性包括對熱插拔、冗餘設備
(
如硬碟、電源、風扇、網卡

)
的支持,可管理性則指的是伺服器隨機所帶的管理軟體。
我們在對伺服器進行總體評價時,綜合了性能、功能和價格三方面因素,依據《網路世界》所做的用
戶調查結果,分別給予不同權重,性能占
50%
,功能占
40%
,而價格則占
10%
。在分析性能時,資料庫性能
占其中的
50%
,而文件性能占
30%

Web
性能占
20%


綜上所述,這種全新的伺服器測試方法更夠更准確更直接的對伺服器進行測試,而且數據更加精確。
希望能給又需要的讀者朋友帶來一定的幫助

謝謝採納。

㈢ 性能測試包含了哪些測試

性能測試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負載測試 -- Load Testing

在一定的軟體、硬體及網路環境下,通過改變系統負載方式來發現系統中所存在的性能問題。測試伺服器的性能指標是否在用戶的要求范圍內,用於確定系統所能承載的最大用戶數、最大有效用戶數。關注不同用戶數下的系統響應時間及伺服器的資源利用率。

壓力測試 -- Stress Testing

在一定的軟硬體及網路環境下,通過模擬大量的虛擬用戶向伺服器產生負載,使伺服器的資源處於極限狀態下長時間連續運行,用以測試伺服器在高負載情況下是否能夠穩定工作,目的是找到系統在哪裡失效以及失效時候的反應。比如CPU達到極限,內存溢出,資源無法回收,系統無響應等,均是失效的表現。

配置測試 -- Configuration Testing

在不同的軟體、硬體以及網路環境配置下,通過運行一種或多種業務在一定的虛擬用戶數量情況下,獲得不同配置的性能指標,用於選擇最佳的設備及參數配置。

容量測試 -- Volume Testing

在一定的軟硬體及網路環境下,向資料庫中構造不同數量級別的數據記錄,通過運行一種或多種業務在一定的虛擬用戶數量情況下,獲取不同數據級別的伺服器性能指標用以確定資料庫的最佳容量。

㈣ web測試中對客戶端和伺服器的性能測試都涉及到什麼

這種就類似於雲計算等後端基礎服務的測試,對於一些大的公司,會有一個專門的團隊來開發這種後端基礎服務,這種服務當然也需要測試人員來保證質量。

這類服務一般都是通過HTTP介面的方式提供給剛才講的WEB/APP的後端使用,所以,第一個要做的也就是介面測試,也就是用Postman等工具做手工測試、用TestNG+HttpClient或者Python的Nose框架做自動化測試。

不過,對於這類後端服務來說,介面只是暴露給外用的部分,內部邏輯通常是非常復雜的,所以,除了針對介面做測試之外,測試人員還需要細致地了解這些服務端產品的技術框架及技術實現,需要了解到模塊的級別,對於系統框架圖、時序圖等都有很好的理解。針對這些理解去設計用例,再跟開發一起討論如何實現用例。

如果這種基礎服務用了某一個開源軟體,那通常也需要測試人員能關注社區的進展,並把我們發現的Bug及解決方案等推到社區,為社區做貢獻。

除了介面測試之外,在我們公司,異常測試、穩定性測試、性能測試也是服務端測試必備的測試類型。
異常測試會模擬各種異常情況,比如硬體異常-機器掛掉的情況下能否啟動備機、硬碟掛掉的情況下是否會丟失數據;網路異常-網路忽然斷掉、或者網路流量變小的情況;系統異常-操作系統忽然掛掉的情況。這些極端的情況出現的時候,我們需要驗證數據有沒有丟、能不能盡快啟動備機對外提供服務、系統狀態有沒有異常等。我們會採用各種方式或者工具來模擬這些異常,比如用TrafficControl工具來控制網路流量。

穩定性測試,就是模擬系統在7*24的運行下會不會出問題,一般會用介面測試或者性能測試用例不斷地跑,在運行期間,我們會模擬各種情況,比如說負載的變化、系統的各種干擾等。可以用ChaosMonkey等工具來進行這類測試。

性能測試,其實細分起來會有各種類型,比如負載測試、壓力測試、配置測試、甚至還有線上壓測、容量規劃等。最常規的性能測試,一般是先規定一個系統需要承受的壓力,比如說,某一個系統,1個小時之內會有1W單的單子,那基於這個需求我們分析伺服器後端需要承受的壓力,分析出來以後,就寫性能測試腳本,然後逐漸增加壓測的力度,直到超過這個預定的壓力。通常在這個測試過程中會發現各種問題,比如資料庫索引沒有建、線程池太小、系統異常等。需要解決了之後再加大壓力測試。也是用Grinder/JMeter等工具來進行性能測試,不過難的不是這些工具的使用,而是發現問題以後的定位。

對於這種後端服務的測試人員來說,技術上的要求是挺高的,需要有較好的編程能力,需要對資料庫、操作系統等機制有很好的了解才行。

閱讀全文

與伺服器測試測什麼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往復式壓縮氣缸過熱的原因 瀏覽:839
4u伺服器機箱怎麼賣 瀏覽:461
如何自學葡萄牙語app 瀏覽:456
擺來擺去的游戲解壓 瀏覽:270
centos注銷命令 瀏覽:859
vue多端編譯 瀏覽:753
程序員qq表白代碼編輯 瀏覽:893
聯想伺服器怎麼進後台 瀏覽:114
安卓定製rom怎麼刷 瀏覽:539
三層交換機的配置命令 瀏覽:110
49演算法公式 瀏覽:790
求最小生成樹演算法代碼及運行圖片 瀏覽:930
python掃雷計數 瀏覽:879
什麼安卓手機品牌最保值 瀏覽:846
編程貓買房子 瀏覽:134
c語言系列編程 瀏覽:742
符合國標加密標准技術 瀏覽:497
加密狗介面會壞嗎 瀏覽:625
javame開發 瀏覽:380
python3偽裝瀏覽器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