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伺服器各個硬體之間是如何溝通的

伺服器各個硬體之間是如何溝通的

發布時間:2024-07-12 18:10:00

① 伺服器計算機埠和客戶端計算機埠,如何實現相互通信的呢希望懂網路專業知識的大師指點!

伺服器和客戶端在通信之前會先建立TCP連接,就是常說的三次握手過程。
TCP連接建立之後,伺服器和客戶端就可以互通數據了,可以通過HTTP、FTP、SMTP等等的協議進行各種應用,伺服器有通用的服務埠,例如80是HTTP服務,21是FTP服務,25是SMTP服務,這些埠號是通用的。而用戶的埠號則是不確定的。所以,客戶端需要某種服務時會先訪問伺服器的某個埠,並且通過TCP建立過程,告知伺服器自己的埠號。

正如你所說的,黑客可以對客戶端偽裝成伺服器、對伺服器偽裝成客戶端,分別建立TCP連接,然後獲取用戶和伺服器的信息。現在很多釣魚陷阱就是這樣盜取用戶帳號、密碼的。
木馬攻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木馬主要是把木馬程序載入用戶電腦,然後盜取用戶信息,當然通過中間人攻擊來注入木馬是常用的手段。

② 智能家居中,硬體是如何和伺服器通信的

是通過無線通信技術連接的,比如簡舒的GSM報警器,想要控制家電的開關,就需要通過433射頻來傳達,手機APP遠程式控制制主機,主機控制智能插座,即可實現智能控制家電開關,非常方便實用。

③ 集群伺服器如何通信

一、 集群通信系統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為:Trunking),是一種多用戶共用一組通信信道而不互相影響的技術。集群這一技術概念其實已在雙向的無線通信領域中被廣泛應用。
集群通信系統能使大量的用戶共享相對有線的頻率資源,即系統的所有可用信道可為系統內所有用戶共用,具有自動識別用戶,自動並動態地分配無線信道的功能,是一種多用途,高效率的移動調度通信系統
二、 集群通信系統的特點
1、 集群使用的頻率
集群的工作頻段為800兆頻段,具體的:
· 上行頻段為:806~821(MHz);下行頻段為:851~866(MHz);
· 鄰道之間的頻率間隔為:25KHz;
· 集群系統中,通信的雙方(基站和用戶終端)採用兩個頻率為一組,實現雙向通信;
· 一組頻點的上下行頻率間隔為:45MHz;
2、 集群通信的工作方式
集群系統中基站採用雙頻全雙工的工作方式,用戶終端則根據不同的工作模式採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調度模式下,採用雙頻半雙工方式;
電話模式下,若用戶終端為全雙工類型的終端可採用雙頻全雙工方式;若為單工用戶機,則只能採用雙頻半雙工方式;
雙頻全雙工的定義:通信雙方採用兩個頻率為一組,通信的任何一方在發射的同時也能接收,操作方便,無需進行按鍵通信。
雙頻半雙工的定義:通信的雙方採用兩個頻率為一組,通信的一方(基站)為全雙工方式工作;另一方為單工方式,即在發射的同時無法接收,在接收的同時也無法發射,只能採用按鍵發話,松鍵收聽的方式。
3、 集群系統的組網方式
模擬集群系統一般採用小容量大區制的覆蓋(又稱為單站結構),模擬聯網的集群系統和數字集群系統一般採用大容量小區制的覆蓋(又成為蜂窩網結構);
所謂大區制是指用一個基站覆蓋整個業務區,業務區半徑一般為30km左右,以可大至60km。大區制一般可容納幾千至上萬用戶。
所謂小區制是將整個服務區話分為若干無線小區(有稱基站區),每個小區服務半徑為2~10km。採用該組網方式的系統中頻率可以重復利用,而且根據小區分割模式不同可採用不同的頻率復用方式。
4、 集群系統的基本功能
集群系統所共有的基本功能如下:
1、具有強勁的調度通信功能;
2、兼備有與公共電話網和公共移動通信網互聯的電話通信功能;
3、智能化的用戶移動行管理功能;
5、 智能化的無線信道分配管理、系統控制和交換功能;
三、 集群通信系統分類
1、按控制方式分
有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集中控制是指一個系統中有一個獨立的智能控制器統一控制、管理資源和擁護。分布式控制方式是指每個信道都有一個單獨的控制起,這些控制器分別獨立的控制、管理相應的系統資源和一部分用戶。
2、按信令方式分
有共路信令和隨路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是指基站或小區內設定了一個專門的信道作為控制信道,用以接收用戶機發出的通信、入網等請求信號,同時傳輸系統的控制信令,向用戶下達信道分配信息和用戶通知信息。
3、按通話佔用信道分
有信息集群、傳輸集群和准傳輸集群。信息集群是指用戶完成一次通信後,該信道仍為該用戶保留一段時間(一般為10秒左右),以確保該用戶在這段時間內再次呼叫時仍能成功佔用信道,如此來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傳輸集群是指當用戶完成一次通信後,新道立即釋放,以提供系統再次分配,如此來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准傳輸集群是介於以上兩種之間的一種集群方式,即信道保留的時間略短於信息集群(一般為3秒左右)。
4、按信令占信道方式分
有固定式和搜索式。固定實是指信令信道(控制信道)是系統中固定的一個信道,用戶在入網或業務請求式固定向該信道發起請求;搜索式是指信令信道不固定,由系統隨機指定,用戶每次入網或業務請求均必須搜索信令信道。

模擬集群

一、設備及組織結構
本公司三個集群基站均採用美國MOTOROLA公司生產的集群移動通信系統SMARTNETII,系統組成如圖所示,主要由中央控制器、電話互聯終端、集群信道機、收發天線共用器、天線、系統管理終端、系統監視終端、移動台和手機等設備組成。如圖3-1
中央控制器:
負責控制和管理整個系統的運行,包括:選擇和分配可用信道;監視話音信道活動;監測和報告告警情況;為系統管理提供介面等。
電話互聯終端(CIT):
是集群通信網與有線電話網的介面,供調度台和移動台自動接入有線電話網之用。
集群信道機:
分為控制信道和話音信道,提供中央控制器與用戶設備間的介面。每個信道機要求一部發射機和一部收發信機全雙工工作。
系統管理終端:
提供系統操作員輸入或修改系統運行參數、設備狀態及告警報告、調整系統定時及系統接續參數、報告信道工作狀態及控制用戶接入系統等。
天饋系統:
天饋系統包括從天線到傳輸線接頭為止的所有匹配、平衡、移相或其他耦合裝置,包括天線、發射機合路器、接收機多路耦合器、傳輸線、雷電保護和避雷器及塔頂放大器等。

模擬集群系統組織結構圖
二、功能簡介
1、 用戶終端實現的功能:
組呼:通話小組是集群系統中最基本的通信組織。通過用戶機編碼可以將多個用戶機編在一個通話小組中,用戶機按鍵進行組呼,只有同一組碼的用戶機才能與本小組內的成員進行通信。
私線呼叫(單呼):一個用戶機能有選擇性地指定用戶與其建立單獨通話。
呼叫提示:由一方用戶機發起的對另一方用戶機的尋呼,被叫的一方機器會間隔幾秒鍾發出"嘟嘟"的響聲,直到被叫用戶響應,同時被叫方的機器將會顯示主叫方的用戶ID;被叫用戶此時若直接按鍵,會向主叫方發起一次私線呼叫。
電話互連:集群用戶可以通過系統撥打有線電話(市話、長話),市話用戶也可通過二次撥號與集群用戶建立電話通信。
緊急呼叫:由用戶按緊急呼叫鍵發起,緊急呼叫具有最高等級,當信道遇忙時,通常有兩種方式:隊首式和強拆式。
2、 系統管理實現的功能:
系統對用戶機ID碼的識別和管理
用戶每一次申請,系統都必須對其ID碼進行認別,以辨別其合法性及小組歸屬。
用戶機功能的遙閉、授權、開啟
系統可以根據需要對分散在各處的用戶機進行空中關閉---遙閉或開啟。系統也可以對用戶機優先等級、電話功能等進行遠程授權或取消。
遇忙排隊
當用戶發起呼叫申請時,系統內無空閑信道,則系統記錄下用戶機的ID碼並進行排隊,按一定的程序進行處理。
動態的信道分配
由系統中央控制器根據系統當前的狀態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向用戶提供動態的信道分配。
故障弱化模式
當中央控制器或所有的控制信道故障時,系統會工作在故障弱化模式下,這時所有用戶機以常規模式工作,佔用用戶機編程時設定的故障弱化信道進行通信。
系統的故障診斷和處理、狀態監視、系統參數的調整
· 系統能對於當前發生在信道機或控制器部件上的故障作出響應和處理,將故障的部件自動暫閉,以使系統不再將用戶的通信分配上去。
· 系統對當前的運行狀態進行不斷的監視,如哪些/哪個信道機被佔用,哪些空閑,哪些故障等,以便在信道分配時作出准確的處理。
· 系統內有大量的參數,可以通過系統管理終端進行及時的遠程調整。

數字集群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是美國MOTOROLA公司生產的800M數字集群移動通信系統,這個系統是利用了多項先進的數字話技術,能在一部iDEN用戶機上集成了調度、電話、簡訊、數傳四項功能。其先進的無線射頻技術使得一個25kHz的載頻上容納6路話音,從而使得有限的頻點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利用。iDEN數字集群通信網具有大容量、大覆蓋區、高保密和高通話清晰度的特點。
1、 組織結構及設備
iDEN的基本組織結構包含:調度子系統、互聯子系統、操作維護子系統、計費及用戶數據管理子系統和基站子系統;
運行管理中心(MSO):是上層網路控制和交換設備所在的機房,負責執行系統的日常管理,為長期的網路工程系統監控和規劃工具提供資料庫資料。在MSO中包含的子系統為:調度子系統、互聯子系統、OMC子系統、計費及用戶數據管理子系統;
操作維護中心(OMC):承擔對全網設備的管理,對運行參數進行設置和修改,收集運行數據,監控系統運行情況。
計費及用戶數據管理子系統(ADC):實現對用戶進行的開、關、授權、採集計費數據等功能。
基站子系統: 包含了分布在全市各個方向上的基站(EBTS-增強型基站傳輸系統)。各個基站通過E1數字中繼線路與MSO設備聯接。在本公司的iDEN基站系統中目前分布在外環線以內的基站均為3扇區的基站,分布在外環線以外的基站為全向基站。
調度子系統包含以下設備:
調度應用處理器(DAP):為調度通信提供了總體的協調、控制和實時的調度呼叫處理,實現了調度通信時所需的資源管理、用戶訪問控制、位置跟蹤和調度子系統內所有設備的網路管理,同時也為OMC子系統提供介面;DAP包含了D-HLR、D-VLR、i-HLR
· D-HLR:調度歸屬位置寄存器,是一個駐留在硬碟上的用戶資料庫。用以記錄用戶與調度通信相關的身份碼、許可權、通話組號、開設的調度業務類別等;
· D-VLR:調度訪問位置寄存器,是一個駐留在內存上的用戶資料庫,用以記錄在系統中當前一開機的調度用戶狀態、位置以及相關許可權等;
· i-HLR:分組業務歸屬位置寄存器,是一個與分組數傳業務相關的用戶資料庫,用以記錄為用戶的分組數傳業務分配的IP地址;
快速分組交換機(MPS):在DAP的控制下將來自基站的話音分組進行復制,根據DAP的指令在各個基站之間實現話音分組的交換。
移動數據網關(MDG):是一個企業基叫環路由器,通過該介面網關可以建立起與其他intranet或internet的互聯路由
互聯子系統包括以下設備:
移動交換中心(MSC):為iDEN用戶的電話通信提供了控制管理和實時的呼叫處理和話音交換功能。另一方面,又為MSC與公共電話網(PSTN)之間的互聯提供了介面。MSC包含了T-HLR和T-VLR
· T-HLR:電話歸屬位置寄存器,是一個集成在MSC交換機核心內的用戶資料庫。記錄了所有用戶與電話通信相關的身份碼、業務類型和狀態等。
· T-VLR:電話訪問位置寄存器,是一個駐留在交換機核心內存上的用戶資料庫。記錄了當前開機用戶的位置、狀態等。
短消息業務服務中心:(SMS-SC)為用戶的短消息提供接收、存儲和轉發功能。
基站控制器(BSC): 是基站與MSC之間的介面,又稱為A介面。它一方面實現了將電話通信的話音從EBTS接續至MSC進行交換;另一方面也將公共有線電話網內的交換信令轉換為行動電話應用信令,為移動用戶與PSTN之間的通信建立信令握手。BSC包括BSC-CP,和BSC-XCDR
· BSC-CP(基站控制器-處理器):承擔呼叫處理,包括信令轉換、話音接續等。
· BSC-XCDR(基站控制器-話音變碼器): 提供PSTN網內使用的PCM話音編碼和iDEN EBTS系統內使用的VSELP話音編碼之間的轉換

iDEN基本網路結構
二、關鍵技術
· 時分多址TDMA技術:是把時間分割成周期性的幀,每一幀在分割成若干個時隙。然後根據一定的時間分配原則,使各個移動台在每幀內只能按指定的時隙向基站發送信號,在滿足定時和同步的條件下,基站可以分別在各時隙中接受各移動台的信號而不混擾。同時基站發向多個移動台的信號都按順序安排在預定的時隙中傳輸,各移動台只要在指定的時隙內接收,就能在合路的時隙中把發給它的信號區分出來。
iDEN系統把每個25kHz信道分割為6個時隙,每個時隙佔15ms。
· VESLP語音編碼技術(矢量和激勵線性預測編碼技術):將90ms的模擬話音壓縮為15ms的數字信號。以適應其在一個15ms的時隙信道內傳送。
· M-16QAM調制技術(多路復用-16點陣正交振幅調制技術):這是一種專為集群系統設計的調制技術這種調制方式具有線形頻譜,克服時間擴散產生的影響。
三、 承載業務
1、新增的用戶機功能
新增的調度功能:
· 組呼
--本地呼叫(支持用戶在其歸屬的Service Area的小區內進行呼叫)
--選區呼叫(支持用戶選擇某一Service Area進行呼叫)
--廣域呼叫(支持用戶在iDEN區域網路的任何位置進行呼叫)
· 單呼
--私線呼叫
--呼叫提示
· 緊急呼叫-在按下緊急呼叫按鈕後,允許該用戶強拆本組用戶在用的通信,使本組內所有成員均收聽到其話音;
· 單站操作模式(ISO)---- ISO功能支持當一個基站失去與MSO的鏈接後,仍能保持在該機站范圍內的受限的調度功能
· 移動用戶狀態消息----允許有增強功能的MS單機向iDEN增強型調度台或其他有此功能的MS發送預定義的狀態簡訊;
· 多組通信(MSTG)---- MSTG支持調度模式下可訪問一個主要的通話組和3個輔助的通話組;
增強的電話功能:
· 蜂窩小區和雙工漫遊
· 呼叫等待、三方會談、呼叫轉移
· 自動漫遊和越區切換
短消息收發功能-在用戶機不具備接收簡訊的條件下(如:關機、不在服務區或手機存儲器已滿等),信息存儲在簡訊中心內,在用戶可以接受時(如開機並在服務區內等),信息發送給用戶;
分組數傳功能-在16QAM調制技術下,一個載頻的傳輸速率為22Kbit/s;
2、新增的系統管理功能
(1) 配置管理,如:改變顯示基站設備及系統網路管理設備的配置、改變和顯示控制用戶機的資料庫、報告所有資料庫的最新數據、確定用戶機的使用功能等
(2) 計費管理:記錄用戶機在空中的使用時間和時長,輸出記錄的數據到計算機
(3) 錯誤診斷管理:顯示各類設備的故障報告、告警報告、輸出各設備的狀態變化信息、進行環路反饋的測試等。
(4) 安全保密管理:控制有關人員對系統資源的訪問、提供用戶機的無線遙斃、開啟功能等。
(5) 運行管理:對運行著的設備進行有針對性的監控、收集和處理各類運行數據。
四、用戶機編碼結構
·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國際移動終端設備身份碼,這是一台用戶終端再生產過程中有生產廠家根據國際標准給移動台設立的,在國際范圍內唯一的機器編號。該編碼長15個位元組,編寫在移動台硬體晶元(如SIM卡)中。
·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 國際移動台身份碼,這是由服務提供商為移動台設立的,在國際范圍內唯一的身份碼。改編碼長15個位元組,系統首先在上層網路設備中進行分配,在資料庫中建立並存儲起IMEI於IMSI的唯一對應關系,移動台在首次開機注冊時在通過了系統鑒定後,由控制信道上讀取並自動存儲在移動台內存中。
· TMSI(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臨時的移動台身份碼,這是由系統在移動台每次的開機或更新位置區域時分配的編碼,在VLR范圍內唯一。該編碼是為了防止用戶身份的盜用,同時節省呼叫建立的時間。
· MSISDN(Mobile Station ISDN)-移動台ISDN號碼,是一個電話號碼,它唯一地標識了移動它在iDEN網和PSTN網內的身份,iDEN用戶在電話通信時使用該號碼。該號碼長度部超過15個位元組。
· FLEET & MEM-調度大組號及成員號,大組號在整個iDEN系統內唯一的標識了一個單位或團體;成員號則在該大組范圍內唯一的標識了一個調度用戶單機。
· Talkgroup-通話組號,在FLEET范圍內唯一,它將FLEET范圍內的成員組織為一個一個獨立調度的小組。
五、 用戶機與系統之間的部分叫呼過程
1、關於用戶機的身份碼分配過程
? 首先由管理員登錄到系統管理終端連接到系統的HLR(歸屬位置登記器),將記錄在用戶機CPU內存中的串號(IMEI-國際移動設備標識符)登記到HLR中,為其分配一個在系統中有效的且唯一的IMSI(國際移動用戶標識),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參數,包括編組情況。所有這些參數必須確保在HLR內正確地成功注冊。
在HLR中IMEI和IMSI必須都保持唯一,即一個IMEI對應一個IMSI,一個IMSI也只能分配給一個用戶機。
2、 用戶機在系統中的登記過程
用戶機的每次開機時與系統之間相互傳遞數據的過程為登記過程。
用戶機在注冊後的首次登記時將IMEI通過基站傳送至系統中心設備,系統收到後與用戶機之間執行鑒證過程。當鑒證通過後,將IMSI、Indivial ID(一個半固定的身份碼)等通過基站發送給用戶機。
用戶機以後每次的開機時所觸發的登記過程向系統發送IMSI,在鑒證通過後收到Indivial ID等。
用戶機在成功地開機登記後到關機之前,每次位置更新和業務通信申請時,均向系統傳遞Indivial ID。
用戶機的鑒證過程:
系統HLR產生一個隨機數,傳送到系統的CPU上執行一次運算(特定的運算程序)得到與此隨機數相應的結果值,保存在VLR(訪問位置寄存器)中。隨機數通過基站發送給用戶機。
用戶機收到隨機數後由用戶機的CPU進行相關的運算,並將其得到的結果數通過基站傳送給VLR,VLR將此結果數與系統運算的結果數比較,兩數相等,則鑒證正確,通過;反之則鑒證失敗,系統拒絕該用戶機入網。

④ 伺服器的基本知識

伺服器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它是網路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可用性計算機,它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磁帶、列印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路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表及數據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編輯本段]伺服器分類 一: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
目前,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
非x86伺服器:包括大型機、小型機和UNIX伺服器,它們是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或EPIC處理器,並且主要採用UNIX和其它專用操作系統的伺服器,精簡指令集處理器主要有IBM公司的POWER和PowerPC處理器,SUN與富士通公司合作研發的SPARC處理器、EPIC處理器主要是HP與Intel合作研發的安騰處理器等。這種伺服器價格昂貴,體系封閉,但是穩定性好,性能強,主要用在金融、電信等大型企業的核心系統中。
x86伺服器:又稱CISC(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其它兼容x86指令集的處理器晶元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IBM的System x系列伺服器、HP的Proliant 系列伺服器等。 價格便宜、兼容性好、穩定性差、不安全,主要用在中小企業和非關鍵業務中。
從當前的網路發展狀況看,以「小、巧、穩」為特點的x86架構的PC伺服器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從理論定義來看,伺服器是網路環境中的高性能計算機,它偵聽網路上其它計算機(客戶機)提交的服務請求,並提供相應的服務。為此,伺服器必須具有承擔服務並且保障服務質量的能力。
但是這樣來解釋仍然顯得較為深奧模糊,其實伺服器與個人電腦的功能相類似,均是幫助人類處理信息的工具,只是二者的定位不同,個人電腦(簡稱為Personal Computer,PC)是為滿足個人的多功能需要而設計的,而伺服器是為滿足眾多用戶同時在其上處理數據而設計的。而多人如何同時使用同一台伺服器呢?這只能通過網路互聯,來幫助達到這一共同使用的目的。
我們再來看伺服器的功能,伺服器可以用來搭建網頁服務(我們平常上網所看到的網頁頁面的數據就是存儲在伺服器上供人訪問的)、郵件服務(我們發的所有電子郵件都需要經過伺服器的處理、發送與接收)、文件共享&列印共享服務、資料庫服務等。而這所有的應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面向的都不是一個人,而是眾多的人,同時處理的是眾多的數據。所以伺服器與網路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離開了網路,就沒有伺服器;伺服器是為提供服務而生,只有在網路環境下它才有存在的價值。而個人電腦完全可以在單機的情況下完成主人的數據處理任務。
二:按應用層次劃分
按應用層次劃分通常也稱為"按伺服器檔次劃分"或"按網路規模"分,是伺服器最為普遍的一種劃分方法,它主要根據伺服器在網路中應用的層次(或伺服器的檔次來)來劃分的。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指的伺服器檔次並不是按伺服器CPU主頻高低來劃分,而是依據整個伺服器的綜合性能,特別是所採用的一些伺服器專用技術來衡量的。按這種劃分方法,伺服器可分為:入門級伺服器、工作組級伺服器、部門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
1、入門級伺服器
這類伺服器是最基礎的一類伺服器,也是最低檔的伺服器。隨著PC技術的日益提高,現在許多入門級伺服器與PC機的配置差不多,所以目前也有部分人認為入門級伺服器與"PC伺服器"等同。這類伺服器所包含的伺服器特性並不是很多,通常只具備以下幾方面特性:
·有一些基本硬體的冗餘,如硬碟、電源、風扇等,但不是必須的;
·通常採用SCSI介面硬碟,現在也有採用SATA串列介面的;
·部分部件支持熱插撥,如硬碟和內存等,這些也不是必須的;
·通常只有一個CPU,但不是絕對,如SUN的入門級伺服器有的就可支持到2個處理器的;
·內存容量也不會很大,一般在1GB以內,但通常會採用帶ECC糾錯技術的伺服器專用內存。
這類伺服器主要採用Windows或者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可以充分滿足辦公室型的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文件共享、數據處理、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這種伺服器與一般的PC機很相似,有很多小型公司乾脆就用一台高性能的品牌PC機作為伺服器,所以這種伺服器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價格上都與一台高性能PC品牌機相差無幾,如DELL最新的PowerEdge4000 SC的價格僅5808元,HP也有類似配置和價格的入門級伺服器。
入門級伺服器所連的終端比較有限(通常為20台左右),況且在穩定性、可擴展性以及容錯冗餘性能較差,僅適用於沒有大型資料庫數據交換、日常工作網路流量不大,無需長期不間斷開機的小型企業。不過要說明的一點就是目前有的比較大型的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在後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中也劃分出幾個檔次,其中最低檔的一個企業級伺服器檔次就是稱之為"入門級企業級伺服器",這里所講的入門級並不是與我們上面所講的"入門級"具有相同的含義,不過這種劃分的還是比較少。還有一點就是,這種伺服器一般採用Intel的專用伺服器CPU晶元,是基於Intel架構(俗稱"IA結構")的,當然這並不是一種硬性的標准規定,而是由於伺服器的應用層次需要和價位的限制。
2、工作組伺服器
工作組伺服器是一個比入門級高一個層次的伺服器,但仍屬於低檔伺服器之類。從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它只能連接一個工作組(50台左右)那麼多用戶,網路規模較小,伺服器的穩定性也不像下面我們要講的企業級伺服器那樣高的應用環境,當然在其它性能方面的要求也相應要低一些。工作組伺服器具有以下幾方面的主要特點:
·通常僅支持單或雙CPU結構的應用伺服器(但也不是絕對的,特別是SUN的工作組伺服器就有能支持多達4個處理器的工作組伺服器,當然這類型的伺服器價格方面也就有些不同了);
·可支持大容量的ECC內存和增強伺服器管理功能的SM匯流排;
·功能較全面、可管理性強,且易於維護;
·採用Intel伺服器CPU和Windows/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但也有一部分是採用UNIX系列操作系統的;
·可以滿足中小型網路用戶的數據處理、文件共享、Internet接入及簡單資料庫應用的需求。
工作組伺服器較入門級伺服器來說性能有所提高,功能有所增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但容錯和冗餘性能仍不完善、也不能滿足大型資料庫系統的應用,但價格也比前者貴許多,一般相當於2~3台高性能的PC品牌機總價。
3、部門級伺服器
這類伺服器是屬於中檔伺服器之列,一般都是支持雙CPU以上的對稱處理器結構,具備比較完全的硬體配置,如磁碟陣列、存儲托架等。部門級伺服器的最大特點就是,除了具有工作組伺服器全部伺服器特點外,還集成了大量的監測及管理電路,具有全面的伺服器管理能力,可監測如溫度、電壓、風扇、機箱等狀態參數,結合標准伺服器管理軟體,使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伺服器的工作狀況。同時,大多數部門級伺服器具有優良的系統擴展性,能夠滿足用戶在業務量迅速增大時能夠及時在線升級系統,充分保護了用戶的投資。它是企業網路中分散的各基層數據採集單位與最高層的數據中心保持順利連通的必要環節,一般為中型企業的首選,也可用於金融、郵電等行業。
部門級伺服器一般採用IBM、SUN和HP各自開發的CPU晶元,這類晶元一般是RISC結構,所採用的操作系統一般是UNIX系列操作系統,現在的LINUX也在部門級伺服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前能生產部門級伺服器的廠商通常只有IBM、HP、SUN、COMPAQ(現在也已並入HP)這么幾家,不過現在隨著其它一些伺服器廠商開發技術的提高,現在能開發、生產部門級伺服器的廠商比以前多了許多。國內也有好幾傢具備這個實力,如聯想、曙光、浪潮等。當然因為並沒有一個行業標准來規定什麼樣的伺服器配置才能算得上部門級伺服器,所以現在也有許多實力並不雄厚的企業也聲稱其擁有部門級伺服器,但其產品配置卻基本上與入門級伺服器沒什麼差別,用戶要注意了。
部門級伺服器可連接100個左右的計算機用戶、適用於對處理速度和系統可靠性高一些的中小型企業網路,其硬體配置相對較高,其可靠性比工作組級伺服器要高一些,當然其價格也較高(通常為5台左右高性能PC機價格總和)。由於這類伺服器需要安裝比較多的部件,所以機箱通常較大,採用機櫃式的。
4、企業級伺服器
企業級伺服器是屬於高檔伺服器行列,正因如此,能生產這種伺服器的企業也不是很多,但同樣因沒有行業標准硬體規定企業級伺服器需達到什麼水平,所以現在也看到了許多本不具備開發、生產企業級伺服器水平的企業聲稱自己有了企業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最起碼是採用4個以上CPU的對稱處理器結構,有的高達幾十個。另外一般還具有獨立的雙PCI通道和內存擴展板設計,具有高內存帶寬、大容量熱插拔硬碟和熱插拔電源、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群集性能等。這種企業級伺服器的機箱就更大了,一般為機櫃式的,有的還由幾個機櫃來組成,像大型機一樣。企業級伺服器產品除了具有部門級伺服器全部伺服器特性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還具有高度的容錯能力、優良的擴展性能、故障預報警功能、在線診斷和RAM、PCI、CPU等具有熱插撥性能。有的企業級伺服器還引入了大型計算機的許多優良特性,如IBM和SUN公司的企業級伺服器。這類伺服器所採用的晶元也都是幾大伺服器開發、生產廠商自己開發的獨有CPU晶元,所採用的操作系統一般也是UNIX(Solaris)或LINUX。目前在全球范圍內能生產高檔企業級伺服器的廠商也只有IBM、HP、SUN這么幾家,絕大多數國內外廠家的企業級伺服器都只能算是中、低檔企業級伺服器。企業級伺服器適合運行在需要處理大量數據、高處理速度和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金融、證券、交通、郵電、通信或大型企業。企業級伺服器用於聯網計算機在數百台以上、對處理速度和數據安全要求非常高的大型網路。企業級伺服器的硬體配置最高,系統可靠性也最強。 [編輯本段]伺服器硬體 其實說起來伺服器系統的硬體構成與我們平常所接觸的電腦有眾多的相似之處,主要的硬體構成仍然包含如下幾個主要部分:中央處理器、內存、晶元組、I/O匯流排、I/O設備、電源、機箱和相關軟體。這也成了我們選購一台伺服器時所主要關注的指標。
整個伺服器系統就像一個人,處理器就是伺服器的大腦,而各種匯流排就像是分布與全身肌肉中的神經,晶元組就像是脊髓,而I/O設備就像是通過神經系統支配的人的手、眼睛、耳朵和嘴;而電源系統就像是血液循環系統,它將能量輸送到身體的所有地方。
對於一台伺服器來講,伺服器的性能設計目標是如何平衡各部分的性能,使整個系統的性能達到最優。如果一台伺服器有每秒處理1000個服務請求的能力,但網卡只能接受200個請求,而硬碟只能負擔150個,而各種匯流排的負載能力僅能承擔100個請求的話,那這台伺服器得處理能力只能是100個請求/秒,有超過80%的處理器計算能力浪費了。
所以設計一個好伺服器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平衡各方面的性能,使得各部分配合得當,並能夠充分發揮能力。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衡量伺服器是否達到了其設計目的;R:Reliability——可靠性;A:Availability——可用性;S:Scalability——可擴展性;U:Usability——易用性; M:Manageability——可管理性,即伺服器的RASUM衡量標准。
由於伺服器在網路中提供服務,那麼這個服務的質量對承擔多種應用的網路計算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承擔這個服務的計算機硬體必須有能力保障服務質量。這個服務首先要有一定的容量,能響應單位時間內合理數量的伺服器請求,同時這個服務對單個服務請求的響應時間要盡量快,還有這個服務要在要求的時間范圍內一直存在。
如果一個WEB伺服器只能在1分鍾里處理1個主頁請求,1個以外的其他請求必須排隊等待,而這一個請求必須要3分鍾才能處理完,同時這個WEB伺服器在1個小時以前可以訪問到,但一個小時以後卻連接不上了,這種WEB伺服器在現在的Internet計算環境里是無法想像的。
現在的WEB伺服器必須能夠同時處理上千個訪問,同時每個訪問的響應時間要短,而且這個WEB伺服器不能停機,否則這個WEB伺服器就會造成訪問用戶的流失。
為達到上面的要求,作為伺服器硬體必須具備如下的特點:性能,使伺服器能夠在單位時間內處理相當數量的伺服器請求並保證每個服務的響應時間;可靠性,使得伺服器能夠不停機;可擴展性,使伺服器能夠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不斷提升性能。因此我們說不能把一台普通的PC作為伺服器來使用,因為,PC遠遠達不到上面的要求。這樣我們在伺服器的概念上又加上一點就是伺服器必須具有承擔服務並保障服務質量的能力。這也是區別低價伺服器和PC的差異的主要方面。
在信息系統中,伺服器主要應用於資料庫和Web服務,而PC主要應用於桌面計算和網路終端,設計根本出發點的差異決定了伺服器應該具備比PC更可靠的持續運行能力、更強大的存儲能力和網路通信能力、更快捷的故障恢復功能和更廣闊的擴展空間,同時,對數據相當敏感的應用還要求伺服器提供數據備份功能。而PC機在設計上則更加重視人機介面的易用性、圖像和3D處理能力及其他多媒體性能。 [編輯本段]伺服器內存 制約伺服器性能的硬體條件中,內存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其性能和品質也是考核伺服器產品的一個重要方面。可是對於伺服器內存,相信由於大多數人接觸不多,還是缺乏了解。本文主要給讀者朋友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何謂伺服器內存?它與台式機的內存存在著什麼本質的差別?
伺服器內存重要性闡述
伺服器運行著企業關鍵業務,一次內存錯誤導致的宕機將使數據永久丟失。本身內存作為一種電子器件,很容易出現各種錯誤。
因此,面臨著企業事實的壓力和本身的不足,各個廠商都早已積極推出自己獨特的伺服器內存技術,像HP的「在線備份內存」和熱插拔鏡像內存;IBM的ChipKill內存技術和熱更換和熱增加內存技術。而隨著企業信息系統的擴展所需,內存的密度和容量也將會得到相應的發展。

⑤ 串口伺服器的工作原理

一、串口伺服器的定義及簡介:

串口伺服器是為RS-232/485/422到TCP/IP 之間完成數據轉換的通訊介面轉換器。提供RS-232/485/422終端串口與TCP/IP網路的數據雙向透明傳輸,提供串口轉網路功能,RS-232/485/422轉網路的解決方案。可以讓串口設備立即聯接網路。

隨著Internet的廣泛普及,「讓全部設備連接網路」已經成為全世界企業的共識。為了能跟上網路自動化的潮流,不至於失去競爭優勢,必須建立高品位的數據採集、生產監控、即時成本管理的聯網系統。利用基於TCP/IP的串口數據流傳輸的實現來控制管理的設備硬體,無需投資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進行管理、更換或者升級。

串口伺服器就使得基於TCP/IP的串口數據流傳輸成為了可能,它能將多個串口設備連接並能將串口數據流進行選擇和處理,把現有的RS 232介面的數據轉化成IP埠的數據,然後進行IP化的管理,IP化的數據存取,這樣就能將傳統的串列數據送上流行的IP通道,而無需過早淘汰原有的設備,從而提高了現有設備的利用率,節約了投資,還可在既有的網路基礎上簡化布線復雜度。串口伺服器完成的是一個面向連接的RS 232鏈路和面向無連接乙太網之間的通信數據的存儲控制,系統對各種數據進行處理,處理來自串口設備的串口數據流,並進行格式轉換,使之成為可以在乙太網中傳播的數據幀;對來自乙太網的數據幀進行判斷,並轉換成串列數據送達響應的串口設備。

二、串口伺服器的特點:

內部集成 ARP,IP,TCP ,HTTP,ICMP,SOCK5,UDP,DNS等協議。RS-485/422轉換提供數據自動控制。RS-232/422/485三合一串列介面 , 300-230.4KBPS波特率。支持動態IP(DHCP)和靜態IP,支持網關和代理伺服器,可以通過Internet傳輸數據。提供數據雙向透明傳輸,用戶不需要對原有系統做任何修改。所有串口內置600W防雷 。10/100M乙太網、自動偵測直連或交叉線。可以同時支持多個連接。

三、串口伺服器工作方式及通訊模式:

工作方式:

1.伺服器方式:在該工作方式下,串口聯網伺服器作為TCP伺服器端, 轉換器在指定的TCP埠上監聽平台程序的連接請求,該方式比較適合於一個轉換器與多個平台程序建立連接(一個轉換器不能同時與多個平台程序建立連接)。
2.客戶端方式:在該工作方式下,串口聯網伺服器 作為 TCP 客戶端,轉換器上電時主動向平台程序請求連接,該方式比較適合於多個轉換器同時向一個平台程序建立連接。

通訊模式:

1.點對點通訊模式:該模式下,轉換器成對的使用,一個作為伺服器端,一個作為客戶端,兩者之間建立連接,實現數據的雙向透明傳輸。該模式適用於將兩個串口設備之間的匯流排連接改造為 TCP/IP 網路連接。
2.使用虛擬串口通訊模式:該模式下,一個或者多個轉換器與一台電腦建立連接,實現數據的雙向透明傳輸。由電腦上的虛擬串口軟體管理下面的轉換器,可以實現一個虛擬串口對應多個轉換器, N 個虛擬串口對應 M 個轉換器( N<=M )。該模式適用於串口設備由電腦控制的 485 匯流排或者 232 設備連接。
3.基於網路通訊模式: 該模式下,電腦上的應用程序基於SOCKET 協議編寫了通訊程序,在轉換器設置上直接選擇支持 SOCKET 協議即可。

四、串口伺服器應用領域:

它主要應用在門禁系統、考勤系統、售飯系統、 POS 系統、樓宇自控系統、自助銀行系統電信機房監控,電力監控等。

五、硬體系統及其模塊:

1.硬體系統

硬體系統是實現整個系統功能的基礎,是整個設計實現的關鍵。

整個串口伺服器的關鍵在於串口數據包與TCP/IP數據報之間的轉換以及雙方數據因為速率不同而存在的速率匹配問題,在對串口伺服器的實現過程中,也必須著重考慮所做的設計和所選擇的器件是否能夠完成這些功能。

(1)硬體系統組成模塊

在制定設計方案和選定器件時遇到的技術難點是如何利用處理器對串口數據信息進行TCP/IP協議處理,使之變成可以在互聯網上傳輸的IP數據包。目前解決這個問題很多時候採用32位MCU + RTOS方案,這種方案是採用32位高檔單片機,在RTOS(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的平台上進行軟體開發,在嵌入式系統中實現TCP/IP的協議處理。它的缺點是:單片機價格較高,開發周期較長;需要購買昂貴的RTOS開發軟體,對開發人員的開發能力要求較高。

借鑒上述方案的優缺點,我們決定把串口伺服器的硬體部分分為幾個模塊設計,這就是主處理模塊、串口數據處理模塊和乙太網介面及控制模塊等幾大模塊來共同完成串口伺服器的功能。

在器件的選擇上,選用Intel公司的801086晶元作為主處理模塊的處理器晶元,它是一種非常適合於嵌入式應用的高性能、高集成度的16位微處理器,功耗低。由於考慮到串口數據速率較低而乙太網的數據傳輸速率高所造成的兩邊速率不匹配的問題,我們決定採用符合匯流排規范的大容量存儲器來作為數據存儲器;由於主處理模塊還涉及到數據線/地址線復用、串並轉換、器件中斷信號解碼、時鍾信號生成、控制信號接入等功能,若是選用不同的器件來完成,勢必會造成許多諸如時延不均等問題,我們選用了一片大容量的高性能可編程邏輯器件來完成上述所提到的功能,這樣的優點在於,我們保證了穩定性和高可靠性,並且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可編程功能使得對於信號的處理的空間更大,且具有升級的優勢。

乙太網介面及控制模塊在串口伺服器的硬體裡面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它所處理的是來自於乙太網的IP數據包,考慮到通用性的原則,我們採用一片乙太網控制晶元來完成這些功能,並在主處理模塊中添加了一片AT24C01來存儲乙太網控制晶元狀態。通過主處理模塊對於乙太網控制晶元數據及寄存器的讀/寫,我們可以完成對IP數據包的分析、解/壓包的工作。

串口數據處理模塊主要完成的是對於串口數據流的電平轉換和數據格式的處理,判斷串列數據的起始位及停止位,完成對數據和校驗位的提取。一般的設計採用的是MAX232和一片UART的設計思想,這里我們也是遵從這種設計理念,不過我們採用的是集成了MAX232+UART功能的晶元,小尺寸、低成本、低功耗,而且採用與SPITM/QS-PITM/MICROWIRETM兼容的串列介面,節省線路板尺寸與微控制器的I/O埠。

這種模塊化的方案的優點在於:採用高速度的16位微控制器,外圍器件少,系統成本低;並且採用Intel公司的開發平台,可以大幅度地縮短開發周期並降低開發成本。

(2)硬體工作流程及應用架構

主處理器首先初始化網路及串口設備,當有數據從乙太網傳過來,處理器對數據報進行分析,如果是ARP(物理地址解析)數據包,則程序轉入ARP處理程序;如果是IP數據包且傳輸層使用UDP,埠正確,則認為數據報正確,數據解包後,將數據部分通過埠所對應的串口輸出。反之,如果從串口收到數據,則將數據按照UDP格式打包,送入乙太網控制晶元,由其將數據輸出到乙太網中。可以知道,主處理模塊主要處理TCP/IP的網路層和傳輸層,鏈路層部分由乙太網控制晶元完成。應用層交付軟體系統來處理,用戶可以根據需求對收到的數據進行處理。

2.硬體系統模塊

根據硬體系統的具體結構和不同功能,我們可以將硬體系統劃分為下述的幾大模塊。

(1)主處理器模塊

該模塊是串口伺服器的核心部分,主要由主處理器、可編程邏輯器件、數據及程序存儲器等器件構成。

主處理模塊完成的功能主要有:在串口數據和乙太網IP數據之間建立數據鏈路;通過對乙太網控制晶元的控制讀寫來實現對IP數據包的接收與發送;判別串列數據流的格式,完成對串口設備的選擇以及對串列數據流格式的指定;控制串口數據流與IP數據包之間的速率控制,對數據進行緩沖處理;對UART和乙太網控制晶元的寄存器進行讀寫操作,並存儲轉發器件狀態;完成16位匯流排數據的串並行轉換;完成匯流排地址鎖存功能;完成對各個串口以及各個存儲器件的片選功能;完成對各個串口的中斷口的狀態判別等功能。

(2)乙太網介面及控制模塊

這個模塊主要由乙太網介面部分和乙太網控制部分構成。

乙太網介面部分完成的是串口伺服器與乙太網介面電路的功能,控制器對所有模塊均有控製作用,使整個介面電路能協調地配合後續電路完成乙太網的收發功能。

乙太網控制部分由收端和發端組成,在他們之間還有乙太網狀態檢測和控制單元,以及收發協調控制器,見圖5。由於乙太網是半雙工工作的,所以這個部分必須隨時地監視乙太網的狀態,並且要根據需要對乙太網進行控制,同時還要協調好內部收發端電路的工作狀態。乙太網檢測單元和收發協調控制器就是完成這樣的功能的。乙太網狀態檢測單元與乙太網介面的控制器介面,將介面的狀態送到收發協調控制器,同時將協調控制器的控制信號進行處理,並送到乙太網介面的控制器,以控制介面的狀態。

在收端,接收到的串列數據流信號通過主處理模塊進行串並轉換和編碼,乙太網控制單元控制各部分協調,將產生的地址、數據、寫信號送到RAM讀寫控制單元進行處理。相應的,發端的工作流程和收端相反。

⑥ 串口伺服器如何工作

在USB協議發明之後,我們生活中很少見到串口設備。由於現代傳輸系統的這個原因,大多數製造商不再在筆記本電腦、台式計算機或現代設備上添加串列埠。因此,比如串列列印機、電子秤、條形碼掃描儀、串列消費/工業設備、GPS、監控攝像頭等設備通常都有一個串口連接的功能,如RS232、RS422或RS485串口與計算機交互。

從遠程計算機建立對這組設備的遠程訪問問題需要串口伺服器的幫助。 一個串口伺服器 可以把大多數串列設備連接到一個乙太網埠,這樣就可以直接在計算機或交換機或網路路由器上使用,並遠程式控制制這個設備。

串口伺服器是一種小型設備,有時稱為 串口聯網轉換器 、串列TCP/IP伺服器或簡單的終端伺服器。然而,所有這些名稱只是對同一種設備的不同稱呼而已,這種設備是將串口(RS232、RS422或RS485)數據轉換為乙太網數據包,乙太網數據包雙向轉換為串口(RS232、RS422或RS485)數據。如果IP/TCP數據包通過ieee802.11a/b/g網路鏈路傳輸,它也可以用作無線串口伺服器。串口伺服器通過網路重定向串列設備。因此,它消除了與計算機物理連接的必要性。串口伺服器有其唯一的IP地址。這就是它通常被稱為伺服器的原因。

首先,當你購買一個串口伺服器時,需要先在計算機上安裝驅動軟體。該程序用於在計算機上創建虛擬COM埠,方便連接了硬體。所有虛擬串列埠都是通過設備軟體的助手創建的,這些軟體作為本地項到達計算機的設備管理器中。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需要植入串列到乙太網硬體的COM埠上,就好像它是自己的物理埠一樣。現在,每次將串列設備連接到串口伺服器的COM埠時,外圍設備都會重定向到計算機的虛擬串列埠。它會被計算機識別為本地設備。

大多數串口伺服器系統都添加了虛擬COM埠驅動程序。在開始使用轉換器之前,必須先將其安裝在計算機上。安裝過程完成後,當硬體連接到計算機時,虛擬COM軟體將立即能夠在計算機的設備管理器中創建虛擬COM埠。

要設置串口伺服器,只需連接乙太網電纜、串列電纜和電源適配器。

在完成前面提到的所有步驟之後,您就可以開始配置串口伺服器了。幾乎所有的串口伺服器都是直接開箱即用的,因為它會自動檢測你正在使用的串列介面和所有其他設置。但是,如果需要配置默認設置,則可以登錄到串口伺服器的設置界面進行設置。有時,您可以通過訪問虛擬COM軟體登錄到「單元管理」面板,但大多數情況下,使用web瀏覽器會更快、更簡單。只需在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該轉換器的默認IP地址,您將看到串口伺服器的管理登錄頁面。現在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配置串口伺服器了。

原文出自: https://www.usr.cn/News/1667.html

⑦ 關於伺服器與主機之間的關系

伺服器與PC主機是根本不同的。在信息系統中,伺服器主要應用於資料庫和Web服務,而PC主要應用於多媒體技術和網路終端,根本應用上的差異決定了伺服器具備比PC更強大的存儲能力、更快捷的故障恢復功能和更廣闊的擴展空間,同時伺服器還必須提供PC主機所不具備的數據備份功能。這些技術指標都是一台伺服器所必備的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區分PC與伺服器的標准。這些區別也就體現在伺服器所具備的4性(「Scalability」(可擴展性)、「Usability」(可用性)、「Managbility」(可管理性)、「Availability」(實用性))上,伺服器的這4性通常縮寫成「SUMA」,它是公認的衡量伺服器性能的標准。伺服器和PC主機之間的根本區別也可從這4性中一一體現。

首先伺服器應該是高度可擴展的,可擴展是指伺服器的硬體配置,如內存、適配器、硬碟、處理器等,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很方便根據需要來增加。伺服器具有較多的PCI、PCI-X之類的插槽,較多的驅動器支架及較大的內存擴展能力。提供冗餘電源、冗餘風扇,使得用戶的網路擴充時,伺服器也能滿足新的需求,保護用戶的投資。在伺服器的擴展性方面現在有許多品牌都提出「按需擴展」的概念,當然這主要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才有。如在IBM 企業級x架構伺服器技術中所提出的「XpandOnDemand」就是這樣一種技術 。在中、低檔伺服器中通常要求主板能提供多處理器支持特性,雖然目前企業只需要用到單CPU,但最好能提供一個以上CPU插座升級餘地。對於這些小型企業和新興企業,較快的業務成長性是其突出特點,這就對其使用的伺服器的擴展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伺服器的可用性其實就是要求伺服器具有高的可靠性,具有高穩定性,不要時不時死機、出故障,盡量少出現停機待修現象。伺服器因為多數情況下是要求連續工作的,所以它的可靠非常重要,在發生故障時需要一種快捷的方式來恢復服務。PC發生系統故障時,一般採用恢復注冊表、重新安裝系統等方式來排除故障並恢復系統的正常運行,數據的丟失損失也僅限於單台電腦。伺服器則完全不同,許多重要的數據都保存在伺服器上,許多網路服務都在伺服器上運行,一旦伺服器發生故障,將會丟失大量的數據,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計的。因此,對伺服器可靠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目前,提高可靠性的一個普遍做法是部件的冗餘配置和內存查、糾錯技術。如伺服器一般採用具有查、糾錯能力的ECC內存,IBM的伺服器有的還採用了專門的具有ChipKill超強查、糾錯能力的內存、RAID技術、熱插拔技術、冗餘電源、冗餘風扇、等方法使伺服器具備容錯能力、安全保護能力,從而提高可靠性。當然,最讓人想起的「大機箱」也是必需的,因為伺服器中的設備多,發熱多,有大的機箱才有足夠的空間散熱,確保系統的穩定性。

另外伺服器還需要具備系統、數據備份功能,所以也就至少需要提供數據存儲設備所需的介面。目前數據備份最常採用的是磁帶,而目前的磁帶機所用介面通常都是SCSI介面的,所以這就要求伺服器主板上留有SCSI介面,以備安裝磁帶機用(中、高檔伺服器通常是已自配磁帶機的),實現企業系統、數據有效備份。使企業通過最可靠的單鍵災難恢復技術,在伺服器故障發生時用最短的時間恢復整個系統,為伺服器的順利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當然系統、數據備份還可採用光碟庫等媒體。

伺服器的實用性是從伺服器的處理能力上來講的,多數情況下講伺服器要求具有高的運算處理能力,處理效率要高,所以所選配置通常是為伺服器專門開發的,特別是CPU和主板,要選擇伺服器專用的。伺服器是為網路上其他計算機提供服務的,由於伺服器要將其數據、硬體提供給網路共享,在運行某些應用程序時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很有可能需要同時響應幾十台、幾百台甚至上千台計算機的請求,因此伺服器的運算速度應該比普通PC快得多,帶寬也要寬許多。這時對硬碟的運行速度也就有更高的要求,所以伺服器硬碟通常要選擇SCSI介面的。容量當然是比普通PC大許多了。

目前最主要的技術是通過採用對稱多處理技術和群集技術來實現的。在匯流排帶寬技術上通常也採用了特殊的技術,當然這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更能體現。

伺服器的可管理性方面不僅指軟體方面,在伺服器的硬體方面同樣需要具備一定的可管理性能,如預報警功能、系統監視功能等。伺服器硬體方面的管理性能可以通過ISC(Intel Server Control,Intel伺服器控制)技術來實現。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應急管理埠)技術也是一種伺服器管理技術。這也是PC主機所不具備的。

通過以上的對比不難看出,伺服器和PC是有著嚴格界定的,而且伺服器的功能也是PC所不可能替代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伺服器說到底其實也是一種計算機,它也是由PC主機發展過來的,在早期網路不是很普及的時候,並沒有伺服器這個名稱,當時在整個計算機領域只有大型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兩大類,只不過隨著網路,特別是區域網的發展和普及,「伺服器」這個中間層次的計算機開始得到業界的接受。

⑧ 求伺服器硬體資料詳細介紹

不知道你指什麼網路哦

那有伺服器,路由,交換機,工作站,客戶端,還有網線

1、網路硬體組成

伺服器:為客戶機提供服務,用於網路管理、運行應用程序、處理客戶機請求、連接外部設備等。
客戶機:直接面對用戶,提出服務請求,完成用戶任務。
傳輸介質:傳輸網路數據。按傳輸方式可劃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常用有線傳輸介質分雙絞線和光纜。
通信連接設備:引導網路信息准確到達目標節點。主要有網卡、中繼器與接線器、網橋與交換機、路由器等。

2、網路軟體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常用的有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2003、Unix、Linux

網路應用軟體:網路媒體播放器、文件上傳與下載工具、企業網路信息管理系統等P42~43和教材P13~15或者知識拓展欄目中的文章。

更詳細的如下:
一個基本的計算機網路由下列硬體組成:伺服器,工作站,網路介面卡,電纜系統,共享的資源與外圍設備。

一、伺服器

為網上用戶提供服務的結點稱為伺服器(Server),在伺服器上裝有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驅動器,它能處理分組的發送和接收以及網路介面的處理。而使用這個伺服器的稱為該伺服器的客戶(Clients)或用戶。

常見的伺服器類型有以下幾種。

(1)文件伺服器

文件伺服器給用戶提供了操作系統中文件系統的各種功能,例如生成文件、刪除文件、共享文件等。文件伺服器涉及的很多問題和操作系統、資料庫設計涉及的問題是類似的。所不同的是,這些問題要在網路環境下處理。

一般的文件伺服器除了文件管理外還包括用戶管理、安全管理、網路管理、系統管理等功能。

(2)列印伺服器

列印伺服器上接有列印機,網上其他結點和該伺服器通信,並使用與其相連的列印機列印文件。

(3)終端伺服器

終端伺服器又稱為終端集中器,終端通過終端集中器再接到網上,終端到其他結點之間的通信都通過終端集中器。

二、工作站

使用伺服器提供的功能的網路結點就是工作站。工作站可以是基於DOS、Windows 95/98的PC機,Apple Macintosh系統、運行OS/2的系統以及無盤工作站。無盤工作站沒有軟碟機和硬驅,而是使用網路介面卡上固化在引導晶元中的特殊引導程序直接從伺服器上引導。

絡介面卡的後部。

三、網路介面卡

(1) 網卡驅動程序

驅動程序文件包含有卡的配置與診斷、其電纜訪問法及其通信特點的信息。

(2)網卡線速度

網卡線速度表示能夠多快地產生物理信號,例如:10Mbit/s、100Mbit/s和1000Mbit/s。如果想使網卡的適應性更廣,也可以考慮10/100M等多速自適應的網卡。

(3)網卡匯流排類型

10M乙太網卡的匯流排體系結構仍是工業標准體系結構(ISA)。ISA匯流排的特點是:匯流排只有16位寬;工作時鍾頻率只有8MHz;不允許猝發式數據傳輸;大多數ISA匯流排為I/O映射型,從而降低了數據傳輸速度。

ISA匯流排的理論帶寬是5.33MB/S或42.67Mbit/s。網卡實際可用的ISA匯流排帶寬大約只是1/4的理論帶寬值,即約為11Mbit/s,剛夠覆蓋10Mbit/s的信道。

外部設備互連(PCI)匯流排可提供132MB/S的理論帶寬和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PnP)的特點,極像SUN的S-BUS。

PCI匯流排是得到計算機廠家廣泛支持的高性能的與處理器無關的匯流排。

四、傳輸介質

常用的傳輸介質包括雙絞線、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另外,還有通過大氣的各種形式的電磁傳播,如微波、紅外線和激光等。

1、雙絞線

雙絞線是把兩根絕緣銅線擰成有規則的螺旋形。雙絞線的抗干擾性較差,易受各種電信號的干擾,可靠性差。若把若干對雙絞線集成一束,並用結實的保護外皮包住,就形成了典型的雙絞線電纜。把多個線對扭在一塊可以使各線對之間或其他電子雜訊源的電磁干擾最小。

用於網路的雙絞線和用於電話系統的雙絞線是有差別的。

雙絞線主要分為兩類,即非屏蔽雙絞線(UTP,Unshielded Twisted-Pair)和屏蔽雙絞線(STP,Shielded Twisted-Pair)。

EIA/TIA為非屏蔽雙絞線制定了布線標准,該標准包括5類UTP。

1類線:可用於電話傳輸,但不適合數據傳輸,這一級電纜沒有固定的性能要求。

2類線:可用於電話傳輸和最高為4Mbit/s的數據傳輸,包括4對雙絞線。

3類線:可用於最高為10Mbit/s的數據傳輸,包括4對雙絞線,常用於10BaseT乙太網。

4類線:可用於16Mbit/s的令牌環網和大型10BaseT乙太網,包括4對雙絞線。其測試速度可達20Mbit/s。

5類線:可用於100Mbit/s的快速乙太網,包括4對雙絞線。

雙絞線使用RJ-45接頭連接計算機的網卡或集線器等通信設備。

2、同軸電纜

同軸電纜是由一根空心的外圓柱形的導體圍繞著單根內導體構成的。內導體為實芯或多芯硬質銅線電纜,外導體為硬金屬或金屬網。內外導體之間有絕緣材料隔離,外導體外還有外皮套或屏蔽物。

同軸電纜可以用於長距離的電話網路,有線電視信號的傳輸通道以及計算機區域網絡。50Ω的同軸電纜可用於數字信號發送,稱為基帶;75Ω的同軸電纜可用於頻分多路轉換的模擬信號發送,稱為寬頻。在抗干擾性方面,對於較高的頻率,同軸電纜優於雙絞線。

有5種不同的同軸電纜可用於計算機網路。

3、光導纖維

它是採用超純的熔凝石英玻璃拉成的比人頭發絲還細的芯線。一般的做法是在給定的頻率下以光的出現和消失分別代表兩個二進制數字,就像在電路中以通電和不通電表示二進制數一樣。光纖通信就是 通過光導纖維傳遞光脈沖進行通信的。

A、光導纖維

光導纖維導芯外包一層玻璃同心層構成圓柱體,包層比導芯的折射率低,使光線全反射至導芯內,經過多次反射,達到傳導光波的目的。

每根光纖只能單向傳送信號,因此光纜中至少包括兩條獨立的導芯,一條發送,另一條接收。一根光纜可以包括二至數百根光纖,並用加強芯和填充物來提高機械強度。

光導纖維可以分為多模和單模兩種。

只要到達光纖表面的光線入射角大於臨界角,便產生全反射,因此可以由多條入射角度不同的光線同時在一條光纖中傳播,這種光纖稱為多模光纖。

如果光纖導芯的直徑小到只有一個光的波長,光纖就成了一種波導管,光線則不必經過多次反射式的傳播,而是一直向前傳播,這種光纖稱為單模光纖。

在使用光導纖維的通信系統中採用兩種不同的光源:發光二極體(LED)和注入式激光二極體(ILD)。

發光二極體當電流通過時產生可見光,價格便宜,多模光纖採用這種光源。

注入式激光二極體產生的激光定向性好,用於單模光纖,價格昂貴很多。

B、光纖的特點

光纖的很多優點使得它在遠距離通信中起著重要作用。光纖與同軸電纜相比有如下優點:

(a)光纖有較大的帶寬,通信容量大。

(b)光纖的傳輸速率高,能超過千兆位/秒。

(c)光纖的傳輸衰減小,連接的范圍更廣。

(d)光纖不受外界電磁波的干擾,因而電磁絕緣性能好,適宜在電氣干擾嚴重的環境中應用。

(e)光纖無串音干擾,不易被竊聽和截取數據,因而安全保密性好。

目前,光纜通常用高速的主幹網路。

4、無線傳輸介質

通過大氣傳輸電磁波的三種主要技術是:微波、紅外線和激光。這三種技術都需要在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有一條視線通路。

由於這些設備工作在高頻范圍內(微波工作在109-1010Hz,激光工作在1014-1015Hz),因此有可能實現很高的數據的傳輸率。

在幾公里范圍內,無線傳輸有幾Mbit/s的數據傳輸率。

紅外線和激光都對環境干擾特別敏感,對環境干擾不敏感的要算微波。微波的方向性要求不強,因此存在著竊聽、插入和干擾等一系列不安全問題。

第二節、網路互連設備

一、網路互連設備的分類

網路互連設備通常分成如下4種:

1、中繼器:在物理層上透明地復制二進制位,以補償信號的衰減。它不與更高層次的協議交互作用。

2、網橋:在不同或相同類型的區域網之間存儲並轉發幀,必要時進行鏈路層上的協議轉換。可連接兩個或多個網路,在其中傳送信息包。

3、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在不同的網路間存儲並轉發分組,根據信息包的地址將信息包發送到目的地,必要時進行網路層上的協議轉換。

4、網關(協議轉換器):指對高層協議(包括傳輸層及更高層次)進行轉換的網間連接器。

5.2 10Base5網路

10Base5網路也採用匯流排拓撲和基帶傳輸,速率為10Mbit/s,也稱為標准

5、中繼器

中繼器主要用於擴充區域網電纜線段的距離限制。值得注意的是,中繼器不具備檢查錯誤和糾正錯誤的功能,中繼器還會引入延時,一些中繼器可以濾除雜訊。

1)、中繼器的特性

(A)中繼器主要用於線性電纜系統,如乙太網。

(B)中繼器工作在協議層次的最低層,即物理層。兩段必須使用同種的介質訪問法。

(C)中繼器通常在一棟樓中使用。

(D)擴展段上的結點地址不能與現行段上的結點地址相同。

2)、注意事項:

使用中繼器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A)用中繼器連接的乙太網不能形成環。

(B)必須遵守MAC協議定時特性,即不能用中繼器將電纜段無限連接下去。

6、網橋

多個區域網可以通過一種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連接起來,這種設備叫做網橋。它並不對網路層的頭部進行檢查,因此,可以同等地復制IP,IPX或OSI分組。

網橋的基本特點

(A)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

它可以實現不同類型的區域網的互連。

(B)網橋獨立於網路層協議

對互不兼容的網路層協議,如IP,IPX,DECnet或Apple talk等都能以無意義的數據封裝在幀內經網橋運行。所以網橋各埠分別連接的各網段屬於同一個邏輯網路號/子網號。例如,所有網段都應有同一個IP網路號/子網號。

網橋是一個存儲轉發設備

網橋是一個有源的幀存儲轉發設備,這使網橋能具有如下功能:

①能匹配不同埠的速度

②對幀具有檢測和過濾的作用

③網橋能擴大網路地理范圍

④提升網路帶寬

7、路由器

隨著網路的擴大,網橋在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容錯及網路管理等方面遠遠不能滿足要求。路由器則加強了這方面的功能。

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因而能獲得更多的網路信息,為來到的信息包找到最佳路徑。路由器與協議有關,利用互連網協議,它可以為網路管理員提供整個網路的信息以便於管理網路。1.路由器與網橋的區別

路由器和網橋的一個重要區別是:網橋獨立於高層協議,它把幾個物理網路連接起來後提供給用戶的仍然是一個邏輯網路,用戶根本不知道有網橋存在;路由器則利用互連網協議將網路分成幾個邏輯子網。

使用了路由器,便開始進入廣域網和遠程通信鏈路的范疇。

如果存在以下原因,可考慮使用路由器來代替網橋。

(A)需要高級的信息包篩選。

(B)互連網路具有多重協議,且需要使用特殊的協議將業務篩選到特殊的區域。

(C)需要智能路由選擇來改進性能。

(D)當使用速度慢、造價高的遠程通信線路時,帶有高級過濾功能的路由器很重要。

有協議專用的路由器,也有運用多重協議的路由器。

路由器允許網路分割成易於管理的邏輯網路。分段可以用來防止網路「廣播風暴」的事故。當結點連接不當,而使網路中的廣播信息達到飽和時,就會引起廣播風暴。這種情況最初發生在TCP/IP網路上。

購置路由器時,要保證路由器之間的路由選擇方法和協議相適合。在所有位置使用相同的路由器可以避免麻煩,盡管路由選擇方法一般是標准化的,但失配仍會妨礙區域網之間的連接。

8、交換機

隨著客戶/伺服器結構的興起,網路應用越來越復雜,區域網上的信息量迅猛增長,要求速率高、延遲小、有服務質量保證的業務大量出現,對主幹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路由器解決方法成為網路通信不可逾越的瓶頸。

(A)第二層交換

交換機通常將多協議路由嵌入到了硬體中,因此速度相當高,一般只限幾十微秒。此類交換機稱為第二層交換機。第二層交換機是真正的多埠網橋。

第二層交換機的弱點是處理廣播包的方法不太有效,當一個交換機收到一個廣播包時,便會把它傳到所有其他埠去,可能形成廣播風暴,降低整個網路的有效利用率。

對區域網來說,路由器速度慢,並且價格昂貴。區域網中使用路由器的局限性,促進了交換技術的發展,並最終導致了區域網中交換機代替路由器。

(B)第三層交換

路由器是工作在第三層的,它通過軟體交換信息包。它將網路分為幾個管理方便的廣播域,在工作組中設置獨立的廣播域,減少了廣播流量並保證了網路的安全。但是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技術復雜,成本昂貴,而且它的接入增加了數據傳輸的時間延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路的性能。

第三層交換機是實現路由功能的基於硬體的設備。它能夠根據網路層信息,對包含有網路目的地址和信息類型的數據進行更好地轉發,還可選擇優先權工作,交換MAC地址,從而解決網路瓶頸問題。

第三交換機的運行速度通常要比路由器快得多,它還可以運行像RIP這類傳統的路由協議。

目前,盡管第三層交換機通常僅支持IP或IPX,但第三層路由交換機要比傳統的基於軟體的多協議路由器快一個數量級。

路由器的地位:現在路由器的應用已經被擠到網路的邊緣上去了,在廣域網中需要使用路由器。在區域網中盡量使用交換機,必要時才使用路由器。

第三節、乙太網組網配置

乙太網。10Base5網路並不是將結點直接連接到網路公用電纜上,而是使用短電纜從結點連接到公用電纜。這些短電纜稱為附加裝置介面(AUI)電纜或收發電纜。收發電纜通過一個線路分接頭(AUI或

1、10Base5網路的組成部件

(1)網卡:網卡背面應帶有DIX(AUI)型插座,以連接收發電纜。

(2)收發器:收發器是粗乙太網電纜上的接線盒,工作站可與之連接。

(3)收發電纜:收發電纜通常與收發器在一起。

(4)粗乙太網電纜:用於粗乙太網的電纜是50Ω,直徑0.4英寸的RG-8或RG-11型的較粗的同軸電纜。

(5)N系列插頭:這種插頭連接在所有粗纜段的端頭上,用於將粗纜與收發器相連。

(6)N系列桶型插頭:它用來將兩段電纜連接在一起。

(7)N系列終端連接器:每個電纜段都必須使用50Ω的N系列終端連接器接在兩個端頭上。每個電纜段都需要一個接地終端連接器和一個不接地終端連接器。

(8)中繼器:可選。中繼器通過收發電纜與每條電纜中繼線上的收發器相連。

2、10Base5網路的一些物理限制

(1)一個網段(中繼線段)的最大長度為500米。

(2)收發電纜最大長度為50米。

(3)兩站收發器之間的最小距離為2.5米。

(4)可使用4個中繼器連接5段中繼線。只有3段允許連有工作站,其餘用於擴展距離的遠程連接。

(5)網路最大長度為2500(500x5)米。

(6)每個網段上最多可有100個結點。中繼器也算作一個結點。

(7)每個網段的一端必須裝有終端連接器,另一端的終端連接器必須接地。

3、10BaseT網路

10BaseT網路不採用匯流排拓撲,而是採用星狀拓撲。10BaseT網路也採用基帶傳輸,速率為10Mbit/s,T表示使用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

4、10BaseT網路的部分組成部件

(1)網卡:網卡背面應帶有雙絞線介面(RJ-45介面),以連接雙絞線。

(2)集線器:集線器(HUB)實際上起著中繼器的作用。它可有多個RJ-45埠,如8、12、16、24個埠,用於連接雙絞線,還可以有一個用於連接同軸電纜或光纖的埠。

(3)雙絞線電纜:10BaseT網路可使用屏蔽雙絞線(STP)或非屏蔽雙絞線(UTP)電纜作為傳輸介質。

(4)RJ-45接頭:用於連接在一段雙絞線的兩個端頭。要使用專門的壓接工具才能將RJ-45接頭接在雙絞線上。

5、10BaseT網路的一些物理限制

(1)工作站到集線器和集線器之間雙絞線的最大長度為100米。

(2)一般使用RJ-45連接器。引線1、2用於傳送,引線3、6用於接收。

(3)集線器相互級連時,最多隻允許有4級。

(4)不使用網橋,網路總共可有1024個工作站。

6、100BaseX網路

100BaseX網路也稱為快速乙太網,採用星狀拓撲,使用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為基帶傳輸,速率為100Mbit/s,採用集線器連接,和10BaseT網路一樣。在物理層上,100BaseX網路的安裝可以使用3種不同介質標准中的任何一種,即100BaseTX,100BaseT4和100BaseFX。

(1)站點數量小於30,速率不超過10M,但每個站點要求獨享10M帶寬,只是將HUB換成10M的交換機即可。

(2)站點數量大於30,速率不超過10M的共享網路

(1)使用細纜加中繼器。

(2)使用雙絞線加HUB,只是要多級連幾個HUB。

(3)混用細纜和雙絞線,利用HUB背面的BNC插座,用細纜將各HUB串聯起來,在細纜上的每一個HUB算細纜上的一個結點。

(4)速率不超過100M的共享網路

使用5類雙絞線加100M或10/100M的HUB,參見圖4-12,只是要多級連幾個HUB或使用可堆疊的HUB。

(5)速率不超過100M,各埠獨享100M帶寬的網路

使用5類雙絞線加100M或10/100M的交換機,也可使用可堆疊的交換機。

交換式乙太網是在結點之間沿指定路徑轉發報文。

交換式乙太網是個並行系統。

交換式區域網是高度可擴充的,其帶寬隨著用戶的增加而擴張。

交換技術適用於升級任何共享型區域網。

你可以看下這頁:

⑨ 伺服器內部硬體結構

伺服器的cpu是最核心的運算部件。伺服器的性能如果,都是由伺服器cpu來決定的。在選擇cpu的時候,需要考慮cpu的主頻、核心以及線程。

主頻:伺服器cpu的主頻主要是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一般來說,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的速度也就越快。

核心:一般情況下,每個核心都會有一個線程。幾核心就會有幾核心。但隨著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超線程的技術,可以使單核心具備兩個線程,既雙核四線程。

線程:伺服器的線程數越大,就表明速度也就越快,但相應的消耗功能也就越大。

2.伺服器內存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伺服器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3.伺服器硬碟
伺服器的硬碟主要是用來存儲各類數據。硬碟的容量直接影響到數據信息量的存儲。目前伺服器的硬碟主要分為SATA硬碟、SCSI硬碟、SAS硬碟以及SSD硬碟。

⑩ 紜浠墮氳鍜屾湇鍔″櫒閫氳鍖哄埆

1銆佺‖浠墮氳鏄鎸囬氳繃紜浠惰懼囦箣闂寸殑浜や簰鏉ヨ繘琛屾暟鎹浼犺緭鍜岄氫俊鐨勮繃紼嬨傝繖鍖呮嫭鍚勭嶇‖浠惰懼囦箣闂寸殑閫氫俊鏂瑰紡錛屾瘮濡傝$畻鏈轟箣闂寸殑緗戠粶閫氫俊銆佷紶鎰熷櫒涓庢帶鍒跺櫒涔嬮棿鐨勬暟鎹浼犺緭銆佽懼囦笌澶栭儴璁懼囩殑榪炴帴絳夈傜‖浠墮氳閫氬父娑夊強鍒扮墿鐞嗗眰闈㈢殑榪炴帴鍜屼紶杈撳崗璁錛屽備互澶緗戙佷覆鍙c乁SB絳夈
2銆佹湇鍔″櫒閫氳鍒欐槸鎸囧湪璁$畻鏈虹綉緇滀腑錛岄氳繃鏈嶅姟鍣ㄨ繘琛屾暟鎹浜や簰鍜岄氫俊鐨勮繃紼嬨傛湇鍔″櫒鏄涓縐嶄笓闂ㄧ敤浜庡瓨鍌ㄥ拰澶勭悊鏁版嵁鐨勯珮鎬ц兘璁$畻鏈猴紝瀹冩彁渚涗簡鍚勭嶆湇鍔″拰璧勬簮錛屽傜綉絝欍佺數瀛愰偖浠躲佹暟鎹搴撱佹枃浠跺叡浜絳夈傛湇鍔″櫒閫氳鍙浠ユ槸瀹㈡埛絝涓庢湇鍔″櫒涔嬮棿鐨勯氫俊錛屼篃鍙浠ユ槸鏈嶅姟鍣ㄤ箣闂寸殑閫氫俊銆傚湪鏈嶅姟鍣ㄩ氳涓錛屼嬌鐢ㄧ殑閫氫俊鍗忚涓昏佹湁HTTP銆丗TP銆丼MTP絳夈
3銆佹葷粨鏉ヨ達紝紜浠墮氳鏄鎸囩‖浠惰懼囦箣闂寸殑鏁版嵁浼犺緭鍜岄氫俊錛屾秹鍙婄墿鐞嗚繛鎺ュ拰浼犺緭鍗忚錛涙湇鍔″櫒閫氳鏄鎸囬氳繃鏈嶅姟鍣ㄨ繘琛屾暟鎹浜や簰鍜岄氫俊錛屾秹鍙婂埌璁$畻鏈虹綉緇滃拰鐩稿叧鐨勯氫俊鍗忚銆備袱鑰呭湪鎶鏈鍜屽簲鐢ㄤ笂鏈夋墍宸寮傦紝浣嗕篃瀛樺湪浜ゅ弶鍜屼簰鐩稿叧鑱旂殑鎯呭喌錛屾瘮濡傛湇鍔″櫒閫氳鍙鑳介渶瑕佸熷姪紜浠惰懼囪繘琛屾暟鎹浼犺緭銆

閱讀全文

與伺服器各個硬體之間是如何溝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usb供電單片機 瀏覽:571
解壓筆壞了拿什麼粘 瀏覽:11
怎麼給pdf文件解密 瀏覽:138
浙江微樂麻將源碼 瀏覽:275
安卓10月7號復刻什麼 瀏覽:138
hexstring加密 瀏覽:69
創造捷徑顯示未指定文件夾 瀏覽:980
編譯和文學的區別 瀏覽:594
openssl安全加密協議 瀏覽:477
如何看一款車的好壞app 瀏覽:935
pic24是什麼編譯器 瀏覽:934
預解估計演算法怎麼回事 瀏覽:311
壓縮空氣過濾器等級 瀏覽:334
演算法庫STL手冊 瀏覽:700
文件夾照片下載教程 瀏覽:947
編譯原理控制流翻譯 瀏覽:49
華為無線控制器命令 瀏覽:881
androidh264解碼 瀏覽:886
app如何製作品牌 瀏覽:49
軟考程序員真題word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