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伺服器L12是什麼意思

伺服器L12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4-07-27 18:19:09

A. SVN的操作說明以及備份策略

2.1 文件檢出
安裝TortoiseSVN後,SVN會跟Windows的資源管理器完美集成。點擊右鍵,我們可以在菜單欄中選擇「SVN檢出」選項,輸入要檢出代碼的文件庫的URL地址,我們就可以檢出該URL地址下的文件庫的文件。默認情況下是檢出最新版本的代碼,如果需要,我們可以通過瀏覽日誌,根據日誌來找出想要的版本,然後在「版本」選項中指定相應版本就可以檢出相關代碼了 。
之後,對於同一個項目的主幹開發,我們都在這個檢出的代碼文件目錄下操作,而不是每一次提交或更新都重新檢出一次。
2.2 文件添加
我們在本地創建的文件(包括目錄)不會受SVN的控制,為了讓其接受SVN的控制必須將其添加到文件庫中。對於團隊其他成員需要的文件,如代碼文件、某些模塊的.a文件(由於某些需要,該模塊代碼不公開),我們必須讓它們接受SVN的控制,並且保持最新的版本。
2.3 文件刪除
當我們需要刪除無用的文件(包括目錄)時,不能使用Windows的資源管理工具,而必須使用SVN本身的刪除文件功能。這樣該文件被刪除後,其所有修改歷史仍然保存在SVN伺服器中,以後仍然可以獲得該文件的修改歷史。
2.4 文件改名
當我們需要對文件(包括目錄)進行改名的時,不能使用Windows的資源管理工具,而必須使用SVN本身的文件改名功能。這樣該文件被改名後,其改名前的所有修改歷史仍然保存在SVN伺服器中,保持連續的修改信息。
2.5 文件更新
其他團隊成員提交到SVN上的改動不會自動更新到你的本地拷貝中來,我們需要通過更新文件操作來獲取其他成員對項目文件所做的修改。SVN更新文件操作會把文件庫里的文件與本地文件進行合並,從而達到了同時保留其他成員的修改及本地的修改的目的。如果無法自動合並則會發生沖突,需要使用文件比較工具進行手工合並,合並完成後才能提交已解決沖突的文件。沖突的詳細解決方法見第三章——沖突解決。
在團隊開發時,更新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可以保持團隊成員之間的工作內容一致,因此要注意經常更新自己的工作拷貝,以保證自己能夠獲得最新的修改內容。
2.6 改動提交
我們對文件(包括目錄)所做的一切改動,包括添加、刪除、修改文件都必須提交到SVN伺服器文件庫中才能正式生效,之後團隊的其他成員才可以獲取你所作的修改。
提交是很重要的一項操作,要求做到:
 提交代碼之前一定要保證修改後的代碼能編譯通過,不能提交編譯不通過的代碼。
 比較修改前及修改後的代碼,把調試信息或其他不相關的信息去掉,再次確保提交的代碼是正確的並且提交的是需要提交的文件。
 不要等到修改了很多代碼才提交,而是相關小功能完成時就應該提交一次。這樣以後發現問題時就很容易撤銷有問題的代碼——因為撤銷只能針對一次提交,所以在一次提交里涉及過多的功能是不推薦的。
 提交時必須填寫log信息,說明這次提交增加了什麼功能或者修正了什麼bug。這些信息有助於自己和其他團隊成員了解整個項目的歷史。當出現問題時也方便定位到對應的版本代碼,所以log信息必須足夠詳細。
 事務性提交。也就是說提交要麼成功,要麼全部失敗——即提交出現錯誤時會自動回滾,實際上沒有提交任何東西。出現錯誤時,解決錯誤,再次提交上次提交的全部內容即可。
3. 沖突解決
沖突的解決是我們使用SVN過程中的一個棘手問題,所以獨立一節來談論。
3.1 沖突的產生
沖突發生在多個成員同時對同一個文件進行修改的情形下。即當有其他成員已經提交了修改,而自己在本地拷貝中也對該文件進行了修改,而且修改的是同一個地方,那麼在進行本地文件的更新時,SVN會不知道該選擇那個修改(SVN上的修改還是本地的修改)來進行合並,所以沖突就產生了。
舉例說,假如受SVN控制的文件Day.txt在SVN伺服器上的當前內容如下:
圖表 3 Day.txt文件在本地的修改
我們可以看到,在文本的第一行,SVN上及本地都做了修改。這樣當在本地進行更新(提交之前必須先更新),SVN合並時就不知道monday後面到底該是work還是sleep,所以沖突就產生了。
而第三、五行是各自進行了修改,並沒有沖突,所以這兩行可以順利合並,合並後可以看到所有人所做的修改。
3.2 沖突的解決
沖突發生後,SVN會在本地保存該文件的不同修改版本,見下圖藍色圖標:

圖表 4 Day.txt文件的不同版本
 Day.txt.r35是版本35的Day.txt文件(本地拷貝最新版本)
 Day.txt.r37是版本37的Day.txt文件(SVN上最新版本)
 Day.txt.mine的是本地修改後的Day.txt文件
 Day.txt文件中包含了合並後的內容
3.2.1 簡單沖突解決
對於簡單的內容沖突,我們可以直接在合並後的文件上修改。在上例中,我們打開Day.txt文件,可以看到SVN合並後的內容:

圖表 5 Day.txt合並後內容
我們看到沒有沖突的修改:(play basketball)及(meeting)順利地合並了,而沖突的部分出現了一些標記。其中標記
<<<<<<< .mine
=======
之間包含的是本地修改的沖突部分的內容,即monday(work)。而標記
=======
>>>>>>> .r37
之間包含的是版本37(SVN上最新版本)該部分內容,即monday(sleep)。
不失一般性,假如我們現在要保留的內容是monday(work),那麼我們只要把標記及monday(sleep)部分內容去掉即可:

圖表 6 Day.txt解決沖突後內容
確保修改正確後,把Day.txt文件設置為「已解決的」。

圖表 7 Day.txt標記為已解決
之後,後綴為mine,r35,r37文件全部消失,僅保留已解決沖突的Day.txt文件,提交到SVN即可。
3.2.2 復雜沖突解決
對於文件內容復雜的文件,上述的解決方法容易漏掉一些要修改的部分,解決起來也耗時耗力。這時要通過SVN提供的工具來解決。
選擇SVN功能「編輯沖突」,打開沖突編輯工具:

圖表 8 沖突編輯工具
上半部分的兩個內容欄分別顯示的是版本37的內容及本地修改的內容。
下半部分的內容欄顯示的是合並後的內容。
每個內容欄左邊的標記清楚地標識了該文件做了那些修改。
文件沖突的部分用紅色顯眼地表示了出來。在合並欄,點擊沖突部分,點擊右鍵,我們可以選擇用哪個內容(SVN上最新內容或者本地修改內容)來解決沖突部分,也可以選擇兩個內容都使用,同時選擇它們出現的先後順序。
逐一解決各個沖突。確保所有沖突都解決後,保存文件,並標記為「已解決」的,退出該工具即完成沖突的解決。
4. 加鎖策略
事實上,解決沖突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嚴格加鎖」。
「嚴格加鎖」要求在編輯文件之前必須先對文件加鎖,然後才能進行編輯。此時團隊其他成員不能對該文件進行編輯,即保證了同一時刻只有一個人在編輯該文件,因此避免了沖突的出現。
那麼,什麼類型的文件我們應該採取「嚴格加鎖」呢?
 Excel、圖片等不可合並的文件,我們必須對其「嚴格加鎖」。「嚴格加鎖」的文件都標記為「可讀」的,即不可編輯。要編輯這些「嚴格加鎖」的文件,必須先對其加鎖,加鎖後文件更改為「可讀可寫」。編輯完這類文件後要第一時間提交。提交完成時,SVN會自動解開任何你擁有的鎖 。
 文本文件,比如程序代碼,SVN通常可以為我們合並改動,無須「嚴格加鎖」。對於一些大家都頻繁改動的重要源代碼文件,可能會引起大量沖突,我們也不推薦「嚴格加鎖」,因為加鎖會導致大家持續得走來走去去詢問加鎖情況。正確做法是把文件分成數個邏輯單元,大家都修改各自的單元,減少合並時的沖突。
5. 標簽&分支
一個項目最初存放的目錄我們稱之為主幹(trunk)。下面我們討論除了主幹之外其他存放項目的目錄——標簽(tag)和分支(branch)。
5.1 標簽(tag)
版本號可以區分多次的代碼修改,我們可以使用版本號來檢出需要的代碼,但對於重要版本的代碼,如第三版發布代碼,我們不希望記住r37這樣的數字。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創建標簽來對SVN中這個發布版本的文件的這個時刻的狀態創建一個「快照」,以後就可以通過這個標簽名字來檢出第三發布版本的代碼。
標簽其實是當前項目文件的簡單拷貝,保存在標簽所在的目錄下。創建標簽也是挺簡單的,不過要注意:
 標簽的名字一定要有描述性,可以僅憑名字就知道為什麼要創建標簽。
 不能過多地使用標簽,只有在重要時刻或者發布版本時才可以創建標簽。
 標簽是項目文件在某個時刻的狀態,不能對其進行修改 。
5.2 分支(branch)
分支跟標簽一樣,也是當前項目文件的簡單拷貝,保存在分支所在的目錄下。
分支跟標簽的根本區別在於,標簽不能對其進行修改,而分支就是為了某種目的的修改而建立的。在檢出代碼時檢出指定分支即可,分支的操作跟主幹上的操作完全相同。
5.2.1 何時創建
遇到下述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創建分支來解決問題:
 發布分支
當我們快要發布一個版本了,一個開發小團隊要為這次發布做好准備,比如說修改一些收尾的bug。這時他們需要的是項目的穩定性,而同時我們還有其他團隊要開發預計下次發布才會添加進去的功能,顯然他們不能在同一份代碼上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從主幹中建立出一個發布分支,發布團隊都從這個發布分支檢出及提交代碼。當程序被發布之後,這個分支依然是活動的。這樣,如果客戶報告了一些bug,團隊會在這個發布分支中修正它們並視情況合並到主幹中去。
 試驗分支
當我們需要對項目做大范圍的改動,並且這改動對系統的其餘部分有深遠的影響,而我們又不能保證這次改動一定能成功的時候就可以建立試驗分支。如果試驗失敗了,可以廢棄這個分支;成功了我們只要把分支的改動合並到主幹代碼中去就可以了。
其他情況,我們不建議創建分支,更不推薦在分支上創建分支,因為分支過多,合並時的沖突將會是一種難於解決的災難。
5.2.2 合並分支
我們在分支上所修正的bug很可能在主幹上或者其他分支上也存在,因為它們往往來自同一份代碼,所以我們在分支上所做的改動有必要合並到主幹或者其他分支中去。
對於簡單的bug,一次提交就能解決問題的,那麼我們只要記住提交新版本號,然後使用新版本號把改動合並到其他的受影響的主幹及分支中去就可以了。
對於復雜的bug,可能需要多個開發者花幾天的時間提交多次才能修好。這時光用版本號來記住修改的內容就有點勉為其難了。因此,我們可以使用標簽來標記我們修正過程的開始和結束,然後使用這些標簽幫助我們把修正的代碼合並到主幹和其他分支中去。整個過程如下:
① 給分支打個標簽,標記bug修改開始。
② 測試重現bug,修正代碼讓新測試通過。
③ 提交你的改動到SVN上。
④ 重復步驟2、3,直到確定bug已經修正。
⑤ 再給分支打個標簽,標記bug修正結束。
⑥ 使用兩個標簽來把修正的代碼合並到所有其他受影響的主幹和分支上。
6. 注意事項
經常更新
 由於文件可能有多個人修改,應該經常更新你的工作拷貝中的文件,這樣能降低發生沖突的可能性。
測試提交
 提交前先在本地進行測試。不允許將有錯誤的文件提交到SVN伺服器上。
填寫備注
 提交時一定要寫備註:備注有助於其他人(包括三個月後的你自己)理解你對文件所做的修改。
整體提交
 提交文件時注意要提交一項改動所對應的所有文件,不要一次提交一個文件或者一次提交修改了很多功能的一堆文件。
發布標簽
 對於每一個發布的版本都要建立標簽:當用戶告訴你發生某個問題時,你可以迅速地追蹤到問題是在哪個版本引入的 。

附:測試自動化小組SVN使用指導原則
1. Project的構建
Project在SVN伺服器上的目錄架構如下:

SVN上的項目文件:
1. 必須保證Trunk上的代碼是最新的!定期對Trunk上的代碼進行更新,各小組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自己把握
2. Tag是根據項目需要所打的標簽,每一個發布的版本都要打Tag,主要是方便有需要時可以直接根據Tag返回到之前的狀態,以便於分析、測試;Tag中必須包含相應的release文件及當時編譯或發布時的源代碼,必須有相關的文檔註明項目背景、發布情況等。
3. Branch文件夾可以用作備份用,可以用個人名字命名文件夾;此外,Branch分支主要用來進行短暫或者探索性的開發使用,最終的軟體版本必須更新、合並到Trunk主幹上。
4. 關於同一項目組開發環境的建議:同一項目組成員的開發環境最好一致,軟體安裝路徑和Project文件存放路徑最好一致。
2. 版本號
關於版本號命名規則:主版本號.子版本號.修正版本號
1. 項目初版本時,版本號為0.1.0;
2. 當項目在進行了局部修改或 bug 修正時,主版本號和子版本號都不變,修正版本號加 1;
3. 當項目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部分功能時,主版本號不變,子版本號加 1,修正版本號復位為 0;
4. 當項目在進行了重大修改或局部修正累積較多,而導致項目整體發生全局變化時,主版本號加 1,子版本號和修正版本號復位為0;
5. 編譯版本號一般是編譯器在編譯過程中自動生成的,我們只定義其格式,如果編譯器不能自動生成,人手添加,數值代表為當前的系統時間。
例子:V1.0.1 Build090305 Rel111123
其它版本使用規則:
1. α(alphal)內部測試版
此版本表示該軟體僅僅是一個初步完成品,只在組內內部交流,該版本軟體的 bug 較多,限內部測試使用。
例子:V0.1.1 Build090305 alphal1
2. β(beta)外部測試版
該版本相對於α版已有了很大的改進,經過組內的測試,消除了嚴重的錯誤,但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陷,需要經過大規模測試來進一步消除。
例子:V0.1.2 Build090305 beta1
3. demo 演示版
僅限評審或講解時做介紹使用。
例子:V0.1.3 Build090305 demo1
4. release 最終版
該版本意味「最終釋放版」,在出了一系列的測試版之後,終歸會有一個正式版本,一般情況下,release不會以單詞形式出現在軟體封面上,取而代之的是符號 (Rel) 。release版本發布時,必須將待發布的軟體和相應版本更新記錄打包在一起發出。
例子:V1.0.1 Build090305 Rel111123
3. 許可權限制
如果項目本身需要對項目組成員作不同的許可權控制,可以考慮維護兩個工程:一個工程裡面有相應的源文件,一個則只有編譯後的文件。
4. 模塊的版本維護
1. 文件一般不需要版本,但要有詳細的更新歷史記錄;
2. 模塊可以以版本來維護,具體可以不同的文件夾區分。

B. 如何將電腦當成雲終端使用

首先進行伺服器虛擬化,我們知道雲桌面的工作模式就是進行集中管理和統一維護的,也就是把桌面所有的數據和計算都集中在伺服器進行統一管理,終端不在進行數據的存儲和計算的。即通過伺服器強大計算和存儲能力,在伺服器上進行伺服器和桌面虛擬化的配置,給終端桌面分配比就電腦更高配置的虛擬桌面的,舊的電腦不在進行計算和存儲的,而是通過分配好的虛擬桌面來進行計算和通過伺服器來說進行存儲的。



其次安裝雲桌面軟體和協議,那麼在伺服器上安裝好虛擬桌面好,舊的電腦是不是就可以直接連接使用了的呢?顯然不是的,第二步我們要做的是在這些舊電腦上安裝好雲桌面軟體的客戶端,我們需要通過這個雲桌面軟體和協議去連接伺服器上已經安裝和分配好的虛擬桌面進行使用的。

最後登錄使用,最後我們只需要打開電腦通過在舊電腦上已經安裝好的雲桌面軟體和協議,然後去連接在伺服器上安裝好的虛擬機就可以使用到一個比舊電腦更優的桌面體驗的了。


為什麼要使用雲桌面對舊電腦進行利舊升級的,進行利舊升級後它具有哪些意義的呢?


1、實現了統一管理,通過對舊電腦的利舊升級,不僅使得終端桌面的性能得到了提高,同時數據和計算都集中在伺服器上,使得管理和維護變得更加集中的,實現了統一管理和統一維護的。


2、節省了升級成本,我們知道這些舊電腦大多數都用了比較久,配置很多已經跟不上現在辦公的需求,采購新的電腦不僅成本高而且不易管理的,而使用雲桌面後只需購買伺服器或者對原有伺服器進行硬體的升級即可,節省了采購上的成本。

C. 內存知識

內存的基本知識<---->
什麼是內存的「金手指」?
即內存的電路板與主板內存插槽的插腳,因其表面鍍金且為手指型故名「金手指」,而我們一般所說的168線等就是這些金屬插腳的數目。

什麼是PCB?
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稱為」印刷電路板」,由環氧玻璃樹脂材料製成,按其信號層數的不同分為4、6、8層板,以4、6層板最為常見。晶元等貼片元件就貼在PCB上.

什麼是DRAM?
DRAM(Dynamic RAM): 動態隨機存儲器。

什麼是SDRAM?
SDRAM(Synchronous DRAM): 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目前的168線64bit帶寬內存基本上都採用SDRAM晶元,工作電壓3.3V電壓,存取速度高達7.5ns,而EDO內存最快為15ns。並將RAM與CPU以相同時鍾頻率控制,使RAM與CPU外頻同步,取消等待時間。所以其傳輸速率比EDO DRAM更快。

什麼是DDR SDRAM?
DDR(Double Data Rate)SDRAM。其核心建立在SDRAM的基礎上,但在速度上有了提高。SDRAM僅在時鍾信號的上升沿讀取數據,而DDR在時鍾信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讀取數據,因此,它的速度是標准SDRAM的2倍。

什麼是RDRAM?
RDRAM(Rambus DRAM):匯流排式動態隨機存儲器,是由RAMBUS公司與INTEL公司合作提出的一項專利技術,它的數據傳輸率最高可達800MHZ,而它的匯流排寬度卻僅為16bit,遠遠小於現在的SDRAM的64bit。

什麼是SPD?
SPD(Serial Presence Detect): SPD是一顆8針的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 電可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容量為256位元組,裡面主要保存了該內存的相關資料,如容量、晶元廠商、內存模組廠商、工作速度等。SPD的內容一般由內存模組製造商寫入。支持SPD的主板在啟動時自動檢測SPD中的資料,並以此設定內存的工作參數。

什麼是內存的峰值帶寬?
峰值帶寬=工作頻率*內存匯流排寬度,如PC100內存峰值帶寬=100MHz*64bit=800MByte,DDR266內存峰值帶寬=266MHz*64bit=2.1GByte,PC800的Rambus內存峰值帶寬=800MHz*16bit=1.6GByte。
1. 內存的單面與雙面,單Bank與雙Bank的區別?

單面內存與雙面內存的區別在於單面內存的內存晶元都在同一面上,而雙面內存的內存晶元分布在兩面。而單Bank與雙Bank的區別就不同了。Bank從物理上理解為北橋晶元到內存的通道,通常每個通道為64bit。
一塊主板的性能優劣主要取決於它的晶元組。不同的晶元組所支持的Bank是不同的。如Intel 82845系列晶元組支持4個Bank,而SiS的645系列晶元組則能支持6個Bank。如果主板只支持4個Bank,而我們卻用6個Bank的話,那多餘的2個Bank就白白地浪費了。雙面不一定是雙Bank,也有可能是單Bank,這一點要注意。

2. 內存的2-2-3通常是什麼意思?

這些電腦硬體文章經常出現的參數就是在主板的BIOS裡面關於內存參數的設置了。通常說的2-2-3按順序說的是tRP(Time of Row Precharge),tRCD(Time of RAS to CAS Delay)和CL(CAS Latency)。tRP為RAS預充電時間,數值越小越好;tRCD是RAS到CAS的延遲,數值越小越好;CL(CAS Latency)為CAS的延遲時間,這是縱向地址脈沖的反應時間,也是在一定頻率下衡量支持不同規范的內存的重要標志之一。

3.內存的雙通道技術和單通道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雙通道DDR技術呢?需要說明的是,它並非我前面提到的D D R I I,而是一種可以讓2條D D R內存共同使用,數據並行傳輸的技術。雙通道DDR技術的優勢在於,它可以讓內存帶寬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一倍,這對於P 4處理器的好處可謂不言而喻。400M H z 前端匯流排的P 4 A處理器和主板傳輸數據的帶寬為3.2G B /s,而533 M Hz 前端匯流排的P4B處理器更是達到了4.3G B/s,而P4C處理器更是達到了800MHZ 前端匯流排從而需要6. 4 G的內存帶寬。但是目前除了I850E支持的R ambus P C10 66規范外,根本沒有內存可以滿足處理器的需要,我們最常用的DDR333本身僅具有2.7G B/s的帶寬。DDR400也只能提供3.2G /s的帶寬。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搭建雙通道DDR400的內存,理論上提供2倍DDR400的帶寬。將從而根本的解決了CPU和內存之間的瓶頸問題。

4.DDR-Ⅱ和現在的DDR內存有什麼不同?

DDR-II內存是相對於現在主流的DDR-I內存而言的,它們的工作時鍾預計將為400MHz或更高。主流內存市場將從現在的DDR-400產品直接過渡到DDR-II。目前DDR-II內存將採用0.13微米工藝,將來會過度到90納米,工作頻率也會超過800MHZ。

大家總是碰到種種故障,而內存的故障也經常偽裝成軟體的故障,比如開機總是顯示注冊表載入錯誤等等,以下羅列幾種常見故障:
一、最常見故障:內存損壞,導致開機內存報警

這種故障大家經常遇到,多數是頭天晚上還好好的,第二天早晨一開機,聽到的不是平時「嘀」的一聲,而是「嘀,嘀,嘀...」響個不停,顯示器也沒有圖像顯示。這種故障多數時候是因為電腦的使用環境不好,濕度過大,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內存的金手指表面氧化,造成內存金手指與內存插槽的接觸電阻增大,阻礙電流通過,因而內存自檢錯誤。表現為一開機就「嘀嘀」的響個不停,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內存報警」。

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取下內存,使用橡皮將內存兩面的金手指仔細的擦洗干凈,再插回內存插槽就可以了。

注意:在擦洗金手指時,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金手指,因為手上汗液會附著在金手指上,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再次造成金手指氧化,重復出現同樣的故障。

不過,此類內存報警還有其他幾種原因:

1.內存與主板兼容性不好

把內存插在其他主板上,長時間運行穩定可靠;把其他內存插在故障主板上也運行可靠穩定,沒有報警出現。但是把二者放在一起,就出現「嘀嘀」的報警聲。此類故障只能更換內存來解決。

2.主板的內存插槽質量低劣

表現為更換多個品牌內存都出現「嘀嘀」的報警聲,偶爾有某一個內存不報警,但可能關機重啟後又會報警。此類故障的主要出現在二三百元的低檔的主板上,原因是主板的價格低,使用的內存插槽質量也差,只能更換主板解決。

3.內存某晶元故障

此類故障相對比較嚴重,在開機自檢時主機能夠發現內存存在錯誤缺陷,不能夠通過自檢,發出「嘀嘀」的報警聲,提示用戶檢查內存。這種故障要把內存插在其他主機上,檢查是否有同樣的「嘀嘀」聲。如果有,就可以斷定是內存有問題;如果沒有,就可能屬於上述第1個或每2個原因。

4.其他故障造成的內存報警

這類故障不常見,有可能是主板故障或CPU故障,造成內存報警,只能用排除法逐一替換解決。

二、常見故障1:內存損壞導致系統經常報注冊表錯誤

這類故障比較常見,表現為能夠正常啟動系統,但是在進入桌面時,系統會提示注冊表讀取錯誤,需要重新啟動電腦修復該錯誤,但是再次啟動電腦後,仍舊是同樣的故障。對於此類問題,我們可以進入安全模式,在運行中敲入「MSCONFIG」命令,將「啟動」項中的ScanRegistry前面的「V」去除,然後再重新啟動電腦。如果故障排除,說明該問題真的是由注冊表錯誤引起的;如果故障仍然存在,基本上就可以斷定該機器內存有問題,這時需要使用替換法,換上性能良好的內存條檢驗是否存在同樣的故障。

有時候,長時間不進行磁碟碎片整理,沒有進行錯誤檢查時,也會造成系統錯誤而提示注冊表錯誤,但對於此類問題在禁止運行「ScanRegistry」後,系統就可以正常運行,但速度會明顯的變慢。對於此類問題,解決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備份重要資料,然後重新安裝系統。 :)

三、常見故障2:內存損壞導致安裝系統時出錯。

提示「解壓縮文件時出錯,無法正確解開某一文件」

這類故障常見於安裝系統過程中,會經常意外的退出安裝。實際上這也經常是因為內存的質量不良或穩定性差造成的,多數問題在更換內存後故障解決。此類問題無論是直接從光碟安裝還是從硬碟安裝都會出現同樣的提示信息。雖然有點類似於我們在安裝WIN98、WIN2K及XP過程遇到的無法正常讀取某一文件,請選擇「忽略,終止,放棄」,但那類問題多數是因為光碟的質量差或光碟機的使用時間過久,讀盤性能下降造成的,同時還會有光碟機燈慢閃,並伴隨著間斷讀盤時的「嘩嘩」聲。

如果我們在維修電腦故障過程中遇到此問題時,最好直接更換內存檢測,看是否仍舊出現同樣的故障。如故障消失,說明原來內存有問題;如果故障依舊,多數是因為光碟質量差或光碟機讀盤下降造成的,也可能是硬碟上的系統安裝文件損壞。

四、內存短路導致主機無法加電

這種情況內存損壞得比較嚴重,但是內存晶元表面,金手指、阻容並不一定有明顯的燒灼痕跡,有時和完好的內存條子一模一樣。不過將此內存插入主板後,主板無法加電。當把電源插入電源插頭後,按下電源開關,主機無任何反應,CPU風扇和電源風扇都不工作,電源指示燈也不亮,和沒有加電時一模一樣。

故障的判別也很簡單,使用排除法和最小系統法。如果遇到一台主機是此類的故障現象,第一步是排除電源故障,如果手中有其他正常電源最好,直接替換。如果沒有,可將電源取下,用導線直接短路綠線和黑線,觀察電源風扇是否工作,並用耳朵仔細聆聽電源內部是否有吱吱的異響。如果有說明電源有問題,質量不穩定,需要更換。第二步是將音效卡、Modem、硬碟、光碟機、軟碟機、顯卡、內存、CPU全部去除,只留下CPU風扇,再插入DEBUG卡(如果沒有,那需要觀察CPU風扇和電源風扇是否轉動),開始對主板加電,觀察DEBUG卡的指示燈和數碼管是否有指示;然後再插入CPU,加電試機;接著再插入內存,一步一步的添加其他部件。如果到某一部件時出現上述的故障現象,那就說明是該部件有問題,需要更換或維修。此方法對於排除系統啟動速度慢,死機等也適用。

五、內存損壞導致系統運行不穩定

經常出現藍屏或無法正常順利安裝系統,總無規律的提示文件讀取或解壓錯誤

對於此類問題,首先應排除軟體問題。第一步,先對C盤的重要數據進行備份,然後使用「Format C:/u /c /s」命令對C盤進行強制完全格式化,並仔細觀察格式化過程,是否格式化順利,硬碟是否有壞道。因為硬碟壞道會使系統文件被破壞,造成系統運行不穩定,容易死機。第二步,重新安裝操作系統,並注意觀察在安裝過程中是否有文件無法打開,文件找不到之類的錯誤。如果沒有,基本上就說明硬體方面沒有問題,系統不穩定,容易死機,很有可能是系統長時間使用,沒有定期進行磁碟掃描和碎片整理,造成系統文件過多的丟失或破壞,而導致系統無法正常穩定的工作。如果在安裝過程中出現藍屏,就需要使用排除法,對內存和CPU進行替換排除。在對CPU和內存替換後故障依舊時,那就必須更換主板進行查驗。

說明:有些光碟機的讀盤性能非常好,在使用兩三年後,還是「嗚嗚」的高速讀盤,但是此時因其糾錯率下降,使光碟機讀入的錯誤數據過多。這些數據如果是用來播放VCD,那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但是這類光碟機讀入的數據用於安裝系統就極可能會出現上面的類似錯誤,報文件找不到或解壓錯誤,即使偶爾安裝成功,也經常出現「非法操作」,系統非常的不穩定。這類故障比較難於判斷,會被判別為內存和CPU的問題,而耽誤好多維修時間。

六、內存損壞,導致計算機頻繁重啟,無法正常運行

對於此類故障,先直接更換內存,看故障是否還仍然出現。如果故障消失,就可以直接判斷是內存故障。如果故障依舊,那就需要按第五種故障的排除方法,重新安裝操作系統,檢查是不是由於系統的原因造成的。

計算機自動重啟的故障原因比較多,較常見的是電源功率不足。當計算機滿負荷工作,消耗的電力大時,就容易自動重啟。還有就是市電電壓不穩,變化范圍太大或者市電的電源插座接觸不良也會產生計算機自動重啟故障。但內存損壞後造成計算機自動重啟的故障並不多見。

七、內存損壞導致系統啟動後不能正常運行,快進入桌面時就自動關機

此問題也需要採用第五類故障中的排除方法解決。

提示一點:因為WIN98系統本身的問題,該操作系統很容易遭到破壞。如果我們把C:\WINDOWS\FONTS的目錄名改為其他字母,這時當你再啟動系統時,系統就會在出現藍天白雲後,快進入桌面時自動關機。解決的方法也很簡單,在啟動時按住「CRTL」進入DOS狀態,使用REN命令將該目錄名改為「FONTS」就可以了。如果是人為的破壞系統,那將會使計算機維修人員費很大的周折,浪費好多的時間,所以做為計算機的服務人員,也應該了解一些操作系統的啟動原理和主要文件。

其餘幾種故障

八、內存損壞導致光碟機狂讀

此類問題我遇到過兩次,都是一模一樣的表現。只要一開機,自檢過後,快進入系統時,光碟機開始「嗚嗚」的高速旋轉。即使你不放入光碟它也照轉,挺嚇人的。在自檢過程中也沒有任何錯誤提示,但是在使用替換法更換內存後故障消失。把故障內存放在別的機器上(主板不一樣),開機就「嘀嘀」的報警。

九、內存損壞但加電後主機不報警,也不能正常啟動

故障機器:主板為碩泰克SL-85DR-C(845D),CPU為PIV1.6G,顯卡為GForce2 Ti 64M,內存為Kingston DDR 128M,硬碟為邁拓40G。

故障現象:主機能夠加電,按下電源開關後,CPU風扇,顯卡風扇轉動,電源指示燈,硬碟指示燈亮,但是沒有正常啟動時「嘀」的一聲,顯示器顯示「請檢查信號線連接」字樣。

故障排除:仔細觀察發現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插入DEBUG卡,加電後,顯示「03」,大約4秒鍾時,主機斷電,電源指示燈熄。再過大約2秒鍾,主機再次得電,此時「DEBUG」指示由00經03再跳至「AD」後停止,CPU風扇一直轉動,但是始終主機不啟動。

對於此類黑屏不啟動的故障,採用最小系統逐一排除法最有效,首先去掉內存,加電試機,這時主機會叫了,連續報「嘀嘀嘀」三短聲一組的報警聲。查知:3短系統基本內存(第1個64K)檢查失敗。這不同於一般內存報警的連續「嘀」聲,但可以估計是內存出現問題。

於是把內存插到驗機台上,一開機就是連續的「嘀嘀」聲,果真內存壞了。

十、內存有問題,但開機後卻是連續的八聲短「嘀」報警

我們平時遇到的內存報警都是「嘀嘀」的斷續長音,但是在華擎主板ASROCK M266A主板上,內存損壞時,報警聲卻是連續的八聲短「嘀」,八聲一組。在我第一次遇到此類故障時,也不知道原因所在,因為系統不啟動,只有使用DEBUG卡,發現錯誤代碼指示的是內存,就再用替換法,發現是內存問題。把該內存插在其他主板上,提示的錯誤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連續短「嘀」了。

因為PC機使用的是通用插卡,維修起來也非常簡單,只要遵循「先軟後硬,最小系統,逐一排除,望聞問切」這十六個字,所有的問題我們都可以解決。再有就是在維修過程中,我們必須經常總結,把平時自己遇到的問題寫下來,發現其規律,就能獲得新的知識,更加進步。
呵呵,DDR2(也寫作DDRII),與雙通道不是一回事。
雙通道其實是一種技術,需要兩根內存條來實現,
而且要求主板支持此項技術;
而DDRII則是指內存類型,與SD、DDR相區別,也可以理解為
「第二代DDR」,所以與「雙通道」一點關系也沒有。

閱讀全文

與伺服器L12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程序員摸底考試考什麼 瀏覽:525
如果編譯器是中文 瀏覽:515
程序員升職怎麼談 瀏覽:109
android機頂盒ui 瀏覽:359
tb編譯器 瀏覽:728
怎麼壓縮圖片和視頻在一起 瀏覽:563
gcc編譯win 瀏覽:229
單片機定時器t1初值怎麼算 瀏覽:642
android保存聯系人 瀏覽:196
菜雞app里的聯機游戲怎麼聯機 瀏覽:263
文件伺服器怎麼做許可權控制 瀏覽:952
壓縮機電機軸承 瀏覽:973
lol台服對戰伺服器延遲高怎麼辦 瀏覽:301
java路徑斜杠 瀏覽:381
java問號泛型 瀏覽:150
手動添加編譯參數 瀏覽:462
java圖像編程實例庫 瀏覽:163
java程序員2017 瀏覽:903
簡答題編譯快捷鍵的功能是什麼 瀏覽:361
quincy壓縮機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