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浜戞湇鍔″櫒鐨勭綉緇滃彲浠ュ彂鍑簑ifi鍢
浜戞湇鍔″櫒鐨勭綉緇滃彲浠ュ彂鍑簑ifi銆傛牴鎹鏌ヨ㈢浉鍏沖叕寮淇℃伅鏄劇ず錛屽湪浜戞湇鍔″櫒涓婅幏鍙朩i-Fi緗戠粶榪炴帴錛屽彲浠ラ氳繃鍦ㄤ簯鏈嶅姟鍣ㄤ腑瀹夎呮棤綰跨綉鍗″苟榪炴帴Wi-Fi璺鐢卞櫒鏉ュ疄鐜般備簯鏈嶅姟鍣ㄦ湰韜鏄涓縐嶈櫄鎷熺殑璁$畻璧勬簮銆
② azure雲伺服器的網卡被禁用無法遠程連接如何解決
登錄Azure管理界面,點擊網路,找到需要修改虛擬機DNS的虛擬機所在的虛擬網路
點擊配置,在DNS伺服器中填寫DNS伺服器信息
該問題也可以說是如何正確修改Azure虛擬機DNS配置或者說是修改Azure虛擬機DNS的正確方法
③ 雲伺服器cloud-init初始化工具的使用與配置
[TOC]
在雲平台中,創建雲主機的時候希望能夠對主機進行一些初始化操作,如配置ip,主機名,密碼,ssh登錄等。openstack上可以使用cloud-init進行初始化。
OpenStack虛擬機鏡像指南
cloud-init 原理(執行的整個過程)
Cloud-init的認識和應用
cloud-init 是 linux 的一個工具,當系統啟動時,cloud-init 可從 nova metadata 服務或者 config drive 中獲取 metadata,完成包括但不限於下面的定製化工作:
cloud-init官方文檔
官方配置參數參考
阿里雲官方文檔 安裝cloud-init
前提條件
• 准備一台KVM機器,用於製作初始的centos7鏡像
• 已為Linux雲伺服器綁定彈性IP。
• 已登錄Linux雲伺服器。
• Linux雲伺服器的網卡屬性為DHCP方式。
網卡配置文件為動態IP獲取
配置ssh文件
在需要免密碼登錄的機器上執行下面命令,產生密鑰對(controller節點上)
編輯配置文件 /etc/cloud/cloud.cfg
用微秒生成隨機密碼的命令
如果希望能夠修改 instance 的 hostname(默認 instance 每次重啟後 cloud-init 都會重新將 hostname 恢復成初始值),將 cloud_init_moles 列表中下面兩項刪除或注釋掉:
(可選配置)在 /etc/cloud/cloud.cfg 文件中自定義網路配置
在cloud.cfg文件增加該配置之後,cloud-init不會管理/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下網路配置,需要自行管理。
建議提前配置好網卡配置文件為dhcp獲取,否則在私有雲上創建的實例可能會導致獲取不到IP地址;原因是cloud-init中的自動配置網卡文件可能會導致mac地址不一致。
(可選配置)設置root用戶密碼
修改以下配置使得鏡像創建的雲伺服器主機名不帶.novalocal後綴且主機名稱中可以帶點號。
a. 執行如下命令,修改 __init__.py 文件
執行如下命令進入cloudinit/sources文件夾。
執行以下命令編輯Cloud-Init日誌輸出路徑配置文件,設置日誌處理方式handlers
檢查Cloud-Init工具相關配置是否成功
執行以下命令,無錯誤發生,說明Cloud-Init配置成功
設置完成後關閉虛擬機,准備下一階段生成鏡像
如果對接ceph存儲。可以把qcow2格式轉換為raw格式的鏡像再上傳
Ceph缺點是不支持從qcow2格式的鏡像引導,所以需要轉換raw格式的鏡像
將鏡像上傳到openstack的glance節點上(在controller節點上)
在ceph上查看鏡像和glance池的數據
創建實例並查看cloud-init配置是否成功
虛擬機鏡像需要確保安裝了 cloud-init
OpenStack 提供了命令行參數--config-drive 用於配置是否在創建虛擬機時使用 config drive 機制
在/etc/nova/nova.conf中配置,直接使OpenStack計算服務在創建虛擬機時默認使用config drive 機制
注意
④ 雲計算對伺服器配置有什麼要求
要了解雲計算對伺服器的要求首先要對雲計算有一定的了解,現在對於雲計算伺服器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與傳統伺服器相比,傳統伺服器中,包含處理器摸塊、存儲模塊、網路模塊、電源、風扇等設備,當然工業伺服器除外,比如研祥工業伺服器,其介於雲伺服器與傳統伺服器之間。
雲伺服器關注的是高性能吞吐量計算能力,關注的是在一段時間內的工作最總和。因此,雲伺服器在架構上和傳統的伺服器有著很大的區別。
架構上,雲伺服器體系架構包含雲處理器模塊、網路處理模塊、存儲處理模塊與系統件理模塊等。這種架構的優勢使得雲伺服器可以大大提高了利用率,採用多個雲處理器完成系統設計,引入低功耗管理理念完成對系統的集中冗餘管理,同時在系統中省去了很多重復的硬體。
雲伺服器一般包括線程、核、處理器、網路、加速器等功能單元全部計算的總和。因此,雲計算一般都有著龐大的數據輸入量或海量的工作集。那麼伺服器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我們詳細的來說一說。
高密度
高密度低成本基本上已經是雲伺服器的基本要求了,按照雲計算中心本身的特點,雲伺服器應該和雲計算中心高密度、低功耗、低成本的特點相符,即主要面向大規模部署的雲應用。高密度伺服器能夠減少延遲、提高反應速度。目前高密度伺服器主要分為多路機架和刀片伺服器。
虛擬化
伺服器虛擬化的能力,可以說直接影響雲計算的效果。由於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實現了將高負載節點中的某些虛擬機實時遷移到低負載的節點,把多個低負載的虛擬機合並到一個物理節點,並將多餘的空閑物理節點關閉,以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使負載達到均衡,從而使上層應用的性能得到了保障,同時還達到了減少能耗的目的。
因此雲計算利用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可實現對虛擬機的部署和配置,通過對虛擬機的快速部署和實時遷移能大大提高系統的效能,還可通過對虛擬機資源的調整來實現軟體系統的可伸縮性,確保系統能迅速從故障中恢復並繼續提供服務,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所以在購買雲伺服器的時候,伺服器硬體虛擬化的支持程度是考量伺服器的一個重要因素。
橫向擴展
根據雲計算的第一個特點「超大規模」來說,雲計算伺服器的橫向擴展能力就變得至關重要,可以對這種大量的文件訪問提供更高資料庫和更好的可擴展性,為整個雲計算的中心提供更高效、更安全以及更簡化的方式,保證了雲數據中心的靈活性。
並行計算
雲計算在某種形式上來說就是分布式計算、並行計算、網格計算等一脈相傳的技術路線,從概念上來說,可以把雲計算看成是「存儲雲」+「計算雲」的有機結合,而計算雲就是指並行計算,因此,雲計算的基礎架構首先是要確保能實現並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