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雲墨劍舞沒有伺服器

雲墨劍舞沒有伺服器

發布時間:2022-04-12 14:39:46

A. 名言名句,和詩

名言名句
16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17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171.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17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
173.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174.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
175.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76.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涉江》)
1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17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
179.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
180.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
18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182.來而不往,非禮也。(《禮記》)
18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18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185.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86.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
187.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188.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18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190.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91.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192.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193.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194.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195.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196.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
19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9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19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20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20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20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
20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20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20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論語》)
20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207.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208.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209.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210.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211.朝聞道,夕死可也。(《論語》)
2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2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21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16.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217.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21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21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
22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21.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2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2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2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22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27.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
228.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墨子》)
229.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孫子》)
230.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
231.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
232.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233.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23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
235.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
236.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
2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
2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23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24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24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24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
24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24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245.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24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
247.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
24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
24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250.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司馬遷《史記》)
25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馬遷《史記》)
25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司馬遷《史記》)
253.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司馬遷《史記》)
25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司馬遷《史記》)
255.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史記》)
256.強弩之末,矢不能穿魯縞。(司馬遷《史記》)
257.項庄舞劍,意在沛公(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司馬遷《史記》)
258.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司馬遷《史記》)
259.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司馬遷《史記》)
260.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班固《漢書》)
26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後漢書》)
262.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范曄《後漢書》)
26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後漢書》)
26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曄《後漢書》)
26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陳壽《三國志》)
266.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陳壽《三國志》)
26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陳壽《三國志》)
26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6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27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海》)
271.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272.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現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273.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7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
27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276.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27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枚乘《上書諫吳王》)
2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279.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80.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28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28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28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28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韓非子》)
285.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司馬遷《史記》)
286.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87.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劉向《說苑》)
288.有志者,事竟成;無志者,事事空。(范曄《後漢書》)
28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讀山海經》)
290.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291.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92.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93.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贈蕭瑀 》)
294.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295.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296.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297.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98.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299.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300.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0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30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30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30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30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306.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307.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30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09.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10.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311.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31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13.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31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31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317.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318.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3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320.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32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2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323.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2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325.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李白《關山月》)
326.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327.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28.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岑參《輪台歌》)
329.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奉入京使》)
330.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33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332.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
33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四首》)
334.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33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33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337.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338.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339.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二首》)
340.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34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342.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34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344.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二韻》)
345.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46.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二首》)
347.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348.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49.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
350.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高駢《山亭夏日》)
351.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35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
353.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54.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庄》)
355.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356.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
357.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調張籍》)
35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調張籍》)
35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60.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36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62.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363.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364.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36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366.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於易水送人》)
367.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上草送別》)
368.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369.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370.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37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白居易《憶江南》)
372.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373.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白居易《賣炭翁》)
374.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白居易《賣炭翁》)
37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76.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
377.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378.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後》)
37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380.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381.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李賀《致酒行》)
382.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
38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
384.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385.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
386.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盧延讓《苦吟》)
387.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388.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389.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390.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39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392.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杜牧《題烏江亭》)
393.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394.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游原》)
395.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396.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晚晴》)
397.身無彩鳳雙飛翼, 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無題》)
398.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399.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400.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不第後賦菊》)
401.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李頎《送魏萬之京》)
402.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403.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
404.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傷田家》)
405.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406.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07.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408.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40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410.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411.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無題》)
412.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41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414.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
415.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416.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
41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4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41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
420.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421.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司馬光《資治通鑒》)
42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42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42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425.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歐陽修《戲答元珍》)
426.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朱淑真《生查子》)
427.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428.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王安石《夜直》)
429.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430.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431.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43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底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433.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434.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惠州一絕》)
43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夜》)
43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437.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
43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
439.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後赤壁賦》)
440.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兄弟。(黃庭堅《竹枝詞》)
441.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黃庭堅《東坡先生真贊》)
44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443.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444.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445.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岳飛《滿江紅》)
44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447.好山好水看不足,馬蹄催征月明歸。(岳飛《池州翠微亭》)
44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449.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45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45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452.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病起抒懷》)
45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陸游《文章》)
454.汝果欲寫詩,工夫在詩外。(陸游《示子遹》)
455.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陸游《沈園》)
456.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457.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陸游《訴衷情》)
45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
45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460.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楊萬里《竹枝詞》)
461.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
462.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463.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464.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465.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偶成詩》)
466.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
467.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468.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
469.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
470.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鷓鴣天》)
471.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472.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高適《塞上聽吹笛》)
473.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揚子江》)
474.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475.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釋志南《絕詞》)
476.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唐庚《文錄》)
477.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478.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張俞《蠶婦》)
479.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早為春。(蘇麟《斷句》)
480.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481.無緣對面不相識,有緣千里能相會。(臧晉叔《元曲選》)
482.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臧晉叔《元曲選》)
483.

B. 歷史名人的資料

在我的認識里,評價一個君主到底是暴君還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麼事來判斷,亦或者是功大於過亦或者是過大於功來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戰國的末期,當時戰國七雄之間彼此攻伐無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國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時間里,諸侯國之間頻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幾百個諸侯國,發展到最後變成七個諸侯國之間彼此攻打。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秦始皇的功勞絕對大過他的過錯,在我看來,修皇陵確實奢侈了一些,但正因為如此,還給我們留下了足以震懾世人的秦兵馬俑。

總之我認為,秦始皇算是個明君。

C. 有沒有好聽些的網名

花開墨香
踏香而來
訣塵而歸
默雪微涼
詩海旭陽
塵封緣
只能談情
不能說愛
往事如昨
墨塵音
疏樓龍宿
雲濤夢筆
秋月梧桐
瑤琴巧韻
雅瑟風流
風笛妙音
劍舞琴揚
心隨風逝
繁華似錦
淡若如初
望秋而零
經霜彌茂
寒於往昔
漣姿荷映
雲中之月
薄暮
空城
琴音裊裊
梅林落英
--
浮生素描
夜寂靜
寒聲碎
純音留香
羽獍弦歌
琴聲寄語
步雲登月
月靈犀
回首京華
暮色音塵
紫華弦箏
孑然一生成註定,紅顏輕笑已夢遠奈何

D. 推薦和書法有關的古詩詞。

1、《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

宋代:陸游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

譯文:草書如同行軍打仗,書寫前喝酒,好似軍中的旗鼓以壯聲威,手中的筆好似戰士的刀槍,其氣勢如同銀河從天上傾瀉而下。

2、《書》

唐代:李嶠

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河圖八卦出,洛范九疇初。

譯文:池邊鳥雀聲稀環境靜謐閑適,依著欄桿細細品評著書簡上的文字。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起始源頭,洛河的存在才導致了《洛書》的出現。

3、《飲中八仙歌》

唐代: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譯文:賀知章酒後騎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墜入井中,竟在井底睡著了。汝陽王李琎飲酒三斗以後才去覲見天子。路上碰到裝載酒麴的車,酒味引得口水直流,為自己沒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遺憾。

左相李適為每日之興起不惜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常常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飲起酒來常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凈凈。

李白飲酒一斗,立可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飲酒,常常醉眠於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為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書,時人稱為草聖。

他常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若得神助,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4、《草書歌行》

唐代:李白

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

譯文:小小少年,小小和尚,名號懷素。你的草書堪稱風格迥異,獨步天下。

5、《石蒼舒醉墨堂》

宋代:蘇軾

何用草書誇神速,開卷惝恍令人愁。

譯文:更何況用草書來誇耀書法的神奇和快速,讓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發愁。

E. 李白的資料

李白
[編輯本段]【生平概述】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賀知章評李白,李白亦自詡)。他是繼屈原以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身長七尺有餘(約1.83米),漢族,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一說生於四川江油青蓮鄉),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於裴旻的。與李商隱、李賀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干關於這方面的記載。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因避亂(一說被流放)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集詩人、神仙家、驢友、縱橫家為一身的偉大天才。
民間流傳,高力士曾為他脫靴,楊貴妃曾為他磨墨。
杜甫贊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編輯本段]【史書傳記】
《新唐書·卷202·李白傳》
興聖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頲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並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塗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餘。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傳》
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於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於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於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卧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白在宣州謁見,遂辟為從事。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於時。
《唐才子傳·李白》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長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卧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游並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興聖皇帝]
興聖皇帝是十六國時西涼武昭王李暠。李暠是漢代前將李廣的第16代世孫,又是唐朝李世民的世祖,唐王朝在修撰史書時,追謚他為「興聖皇帝」。
[編輯本段]【詳細生平】
一、好任俠,喜縱橫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後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岩子的隱者隱居於岷山,潛心學習,多年不進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做了動物飼養員。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於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裡啄食穀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最後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ruí]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於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治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後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有三個老婆,第一個是許宰相的孫女,姓許。第二個,不詳其姓。第三個宗宰相的孫女,姓宗。此外還有一個姓劉的。他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許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陽 ;另一子名:天然,小名「頗黎」。李白之所以為子女取名如此,是與他家曾居碎葉有關。西亞、中亞當時盛行拜火教和明教,祀天地日月水火。
第一個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陸經過兩個朋友胡紫陽和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其實也談不上娶,就是當了個倒插門女婿。由於在婚後長達十年的時間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裡,寄人籬下的滋味本來就使他非常的郁悶了,哪兒還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還是抱著很負責的心態去對待的,並且從婚後得育一男一女兩子這個情況來看,雙方的婚姻生活還是十分和諧的。
第一個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結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後,李白娶了一個姓劉的女人。李白帶著這個女人曾經到安徽買了一套房子,但不久兩人就分開了。
第二個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東任城,與一當地婦人結婚。這時候的李白剛從首都長安出來,背著一大布袋金銀財寶和杜甫、高適一路取道河南商丘,並在此逗留很久。與他二人分手之後,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籙,路過任城,寂寞的他結識了這位婦人,兩人情投意合,當下便領了結婚證。李白的這個老婆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並且李白在山東兗州置下了大批田產,在此後他雲游在外的生活中,這些田產就交給了妻子。可見,李白對該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這個妻子在他們結婚五年後,不幸亡故。
第三個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開封結識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要說起兩人的結識還頗有點浪漫的味道,說是李白酒醉梁園,詩興大起,便揮筆在牆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園吟》,寫完了可能還找個牆角撒過尿,然後提起長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後不久,宗氏就和僕人來到了這,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保潔員看見了,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潔員,不擦掉是會被扣工錢的。無奈,宗氏實在是被這首才華橫溢的詩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買下了這面牆壁。於是也就留下了這段「千金買壁」的佳話。在很多史料的記載中,都描述這個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閨秀,唉,羨慕啊。並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實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現在的這個妻子應該和李白有著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學道德情操,應該算有記載的李白的第一次愛情,注意是愛情。但是,也可能是信仰這個東西太重要了,有時候甚至會超過愛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鄺山學道去了。於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後便不復再娶,男人要是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之後,便視天下女人如無物了。但是由於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從磷冤案時多次施救。得一此女為妻,足矣。
二、仗劍遠游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乘舟沿江出峽,漸行漸遠,家鄉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了,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推送著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馬承禎 :李白沒有想到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的司馬承禎。天台道士的司馬承禎不僅學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玄宗對其非常尊敬,曾將他召至內殿,請教經法,還為他造了陽台觀,並派胞妹玉真公主隨她學道。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自然十分開心,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器宇軒昂,資質不凡,司馬承禎一見已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於當世的榮祿仕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贊美他。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後來賀知章贊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這便是李白的風度和詩文的風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承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遊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興奮之餘,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喻,誇寫大鵬的龐大迅猛。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從江陵起,他開始了他鵬程萬里的飛翔。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經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當泛舟洞庭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毆打致死)。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於他哭得過於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於洞庭湖邊,自己繼續東游,決心在東南之游以後再來搬運朋友的屍骨。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詩。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偉,虎踞龍盤,六朝宮閱歷歷在目。這既引起李白許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豪感。他認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頹之氣,沒有什麼好觀賞的了,根本不及當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現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氣雖己消亡,但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當李白告別金陵時,吳姬壓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頻頻舉杯勸飲,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李白告別金陵後,從江上前往揚州。揚州是當時的一個國際都市。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與同游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到了盛夏,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卧病他鄉,思緒很多,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惟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便是遠地友人的書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後,又到了姑蘇。這里是當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懷古有感,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這首詩後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贊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來,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卻多別出新意。姑蘇的歷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贊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現今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美的速寫。李白由越西歸,回到了荊門。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雖然思鄉心切,但功業沒有一點成就,他自覺難於回轉家園。最後,他決定再度漫遊。首先,他來到洞庭湖,把吳指南的屍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結識了僧行融,又從他那裡了解到孟浩然的為人,於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贈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陸,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然而,隱居於此並非長久之計,他仍然想尋找機會,以求仕進。在隱居壽山時,李白以干謁游說的方式結交官吏,提高自己的聲譽。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後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便將其招為女婿。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並沒有令李白外出漫遊以圖功業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地,又幾次出遊,結識了一些官吏和貴公子,並於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三、一進長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獵。唐玄宗即位後,己有過多次狩獵,每次都帶外國使臣同去,耀武揚威,以此震懾鄰國。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因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李白西來的目的是獻賦,另外,也趁此游覽一下長安,領略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光。他居住在終南山腳下,常登臨終南山遠眺。當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眼前呈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貌。他深感生存在這樣的國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頗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這興旺發達的帝國內部己產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何時人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還在送衛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希望引薦,願為朝廷效勞。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極宮,不料竟在那裡遇見了賀知章。他早就拜讀過賀老的詩,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嘯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一年快過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長安,沒有機會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喪。好友誠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陽的別業幽居,但李白無意前往。這次去長安,抱著建功立業的理想,卻毫無著落,這使李白感到失望並有點憤懣。往王公大人門前干謁求告,也極不得意,只有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了長安。
四、賜金放還的詳情:
42歲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薦(一說由道士吳筠引薦)到了長安,唐玄宗對李白的才華很賞識,禮遇隆重。李陽冰《草堂集序》謂:「降輦步迎,如見綺皓(秦漢間「商山四皓」之一)」。「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但唐玄宗只讓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學侍從。三年後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
三年長安生活,使李白對朝中種種腐敗、黑暗有了更多的認識。被唐玄宗「賜金放還」,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嶺。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現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那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如烏雲一般籠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
與此同時,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士張坦所誹謗,兩人之間產生了一些嫌隙。
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 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表示有意歸山。誰料就在此時,倒被賜金放還,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這次被賜金放還似乎是李白說了不合時宜的話。
五、再次遠游
1.漫遊梁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這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准備重訪江東。
2.東去吳越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於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會稽,於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靜湖,往來剡溪等處,徜徉山水之中,即興描寫了這一帶的秀麗山川和美麗婦女。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遊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於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吳越漫遊了幾年,漂泊不定。這時國家混亂,情況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心情引導下,他決計去幽燕(今北京一帶),以探虛實。到了幽燕之後,李白親眼看到安祿山秣馬厲兵,形勢己很危急,自己卻無能為力。安史之亂前兩三年,李白漫遊於宣城、當塗、南陵、秋浦一帶,仍然衣食依人,經常賦詩投贈地方官,以求幫助。在此次漫遊期間,李白因夫人許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變,國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學道,一面企圖為國建功,對於國家安危,頗多關切,雖然仍事漫遊,已與過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策發,李白避居廬山。那時,他的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李白入幕後,力勸永王勤王滅賊,而對於政治上的無遠見,他也作過自我檢討。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文、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此免禍,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將吳兵三千軍駐扎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並讓他參加了幕府。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麼原因,後來不但未見任用,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因為當時永王幕下的武將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發生變故,可能與崔渙、張鎬這批人的失勢有關。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為所判的罪是長流,即將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覺憂傷。由於李白在海內素負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請,大家都很尊重他,並沒有把他看做一個遭流放的罪人。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這樣,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上元二年,已六十齣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F. 軒轅劍4<黑龍舞兮雲飛揚>三個人有哪些技能幾級能學到

至於黑龍舞兮雲飛揚的技能,總之都是靠等級上去了才能學到,至於多少級學到,你可以自行體會,或者網路查閱,總之技能數量還是相當多的,但是實用的就那麼幾招。
水鏡的最實用招式是聚勁+驚天動地拳,好像是30-40級左右能學到驚天動地拳,配合天仙酒可以打出6個9999的傷害。
姬良配合天書里的仙術工廠,可以學習非常豐富的法術,不過要抓到妖怪放工廠里然後積累學習經驗才能學習,最厲害的就是在天書玄冥宮里的99級的水魚民,學到後一出手就是傷害9999.
疾鵬不提也罷。。。攻擊雖然最高,但是技能傷害只有前期比較高,後期。。。

G. 劍俠情緣三 雙夢服是什麼意思是一個伺服器的名字么但是我今天上去看沒有這個伺服器的名字啊

宋上聽誦為您專業解答劍網3疑問(純手打,復制可恥)
雙夢服解釋:
因為運營商數據互通(俗稱合服,就是把兩個伺服器合並在一起)
2010年8月2日,原電信五區夢江南伺服器與原電信五區如夢令伺服器正式進行數據互通。
數據互通後統入電信五區,夢江南/如夢令 伺服器。
因為是兩個區合並的,而且兩個區都帶夢字,所以被稱為雙夢服。
適合老區還是新區:
老區優勢:專業人士較多。新人進入容易找師傅。發展速度快,可以迅速完成出師任務。從此笑傲江湖。
老區劣勢:出師快,但是想要拉近與其他人的差距,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新區優勢:人數基數大,各種新鮮的血液以及老服轉服而來的人員魚龍混雜。所有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也許有天賦與運氣的你,可以從此叱吒風雲!
新區劣勢:不熟悉的玩家很容易落後。千人同時升級的場景經常出現,可能一個怪剛刷出來,還沒來得及動手,就被別人殺了。
點卡區新開伺服器問題:
最近最新的一個電信點卡區是2011年5月19日開啟的電信五區——華山論劍伺服器。
最近無新開點卡區的消息,小道消息放出。起碼7月份不會開。
萬花與七秀:
萬花,
「春蘭秋菊夏清風,三星望月掛星空。
不求獨避風雨外,只笑桃園非夢中。」
所謂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萬花的飄逸,如雲四散彌空。因為你不喜歡打架,我們單從其他說,如同詩中所說,萬花代表了一種世外隱居的心境。剛玩劍網3的時候,很多人選擇了萬花,就是因為這一句,「不求獨避風雨外,只笑桃園非夢中。」的豁達情懷。萬花衣服更是以黑色為主調,其間紅,白,藍,相間,給人以寧靜,和舒心。
瀟灑指數:★★★★★☆ 飄逸的手法,水墨風格的技能,總是很迷人。
上手指數:★★★★★☆ 玩萬花容易,玩好一個萬花難。不會的萬花很容易死。
推薦指數:★★★★★★ 頂萬花,帥氣瀟灑不解釋。
七秀,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七秀,昔有公孫氏一曲名動四方,開辟七秀坊。劍舞歌酒生平,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江湖高手,都以能觀得七秀劍舞為榮。小宋在這里斗膽用一首詩附和下,「舞姬揮袖天下聞,三千秦淮月相垂。輕扇素骨仙音出,獨得一曲鵲踏梅。」在歌舞生平中長大的七秀,世人只知其台上婀娜多姿,卻不知其背後心酸苦辣。
瀟灑指數:★★★★☆☆ 雖然不想說,但是必須說,七秀的衣服= =就是唱戲的.....
上手指數:★☆☆☆☆☆ 小宋曾經人妖過一次玩了2個月,相當好上手,容易,簡單。
推薦指數:★★★★★☆ 為的不是人前的繁華,為的是背後的夜涼。

H. 唐代書法家和東晉書法家有哪些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其源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其他書體,也無一不佳,唐張懷瓘《書斷》中說.

褚遂良 (596~658)
唐初大臣,書法家。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晉末南遷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636),由秘書郎遷起居郎。精於書法,以善書由魏徵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有一定規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為黃門侍郎,參預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句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為中書令,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為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為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史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復為宰相。四年,為尚書右僕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後,立武昭儀為皇後。他認為王皇後出自名家,並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為潭州都督,轉桂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於任所。
褚遂良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他傳世的書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聖教序》、《伊闕佛龕記》、《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墨跡相傳有《倪寬贊》。

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蘇州人曾任常熟縣尉。唐代大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國發出了一道罕見的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斐旻的劍舞可成為天下的「三絕」。 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

懷素(737~799)
中國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永州)人。自幼出家為僧。擅草書,好飲酒,每至酒酣興發必揮毫書之,筆走龍蛇,人稱醉僧。其草書筆法瘦勁圓轉,飛動自然,法度完備。時稱他作書時「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與當時草書大家張旭合稱顛張狂素。今有墨跡《自敘帖》、《藏真帖》、《苦筍帖》、《論書帖》、《食魚帖》、《律公帖》、《小草千字文》等傳世。

孫過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禮,其籍貫有二說:一說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一說富陽(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稱富陽人,可是他自稱吳郡(今江蘇蘇州)人。陳子昂為其作墓誌銘,謂過庭「四十見君,遭讒慝之議。」他是唐高宗、武則天時人,官右衛胄曹參軍、率府錄事參軍。擅長書法和書法理論,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書尤工。草書師法「二王」。「工於用筆,俊拔剛斷」(《書斷》),如「丹崖絕壑,筆勢堅勁」(唐韋續《續書品》)。以草書擅名,尤妙於用筆,雋拔剛折,尚異好奇。他又善於臨摹古帖,往往真贗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謂過庭小字足以迷亂羲、獻,其逼真可知。陳子昂《祭率府孫錄事文》說:「元常既歿,墨妙不傳,君之遺翰,曠代同仙。」把孫書跡,比作魏的鍾繇,可見對孫氏的書法造詣推崇備至。過庭又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著有《書譜》,深得書法之旨趣。至今流傳,成為學習草書的楷范。宋高宗評述:「《書譜》匪特文詞華美,且草法兼備。」可見此《書譜》不但書法濃潤圓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闢的獨到見解,可以說是書文並茂的典範。他還書有《千字文》、《景福殿賦》等。他的名跡《書譜》,墨跡本,孫過庭撰並書。書於垂拱三年(687),草書,紙本。縱27.2厘米,橫898.24厘米。每紙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餘字。衍文70餘字,「漢末伯英」下闕30字,「心不厭精」下闕30字。《書譜》在宋內府時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後,現傳世只上卷。孫氏在數十年的書法實踐中,認為漢唐以來論書者「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內迷其理。」因撰《書譜》一卷,於運筆評加闡述,故唐宋間亦稱為《運筆論》。《書譜》真跡,流傳有緒,原藏宋內府,鈐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題簽。後歸孫承澤,又歸安岐,後歸清內府,舊藏故宮博物院,現藏台灣,俗稱真跡本《書譜》。有影印本出版。《書譜》是中國書學史上一篇劃時代的書法論著,提出他著名的書法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為書法美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是與他在書法理論上的成就相統一的。孫過庭書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為一體,並出之己意,筆筆規范,極具法度,有魏晉遺風。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由於他也被皇帝封為河東郡公,因此後人也稱他「柳河東」。他是顏真卿的後繼者,後世以「顏柳」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也由於他作品獨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權的書法有「柳體」之稱。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遷殿中侍御史,為楊國忠所惡,出為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 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美譽。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楷書有 《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宋歐陽修評雲:「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朱長文也贊其書:「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顏體書對後世書法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唐以後很多名家,都從顏真卿變法成功中汲取經驗。尤其是行草,唐以後一些名家在學習二王的基礎之上再學習顏真卿而建樹起自己的風格。顏真卿的主要作品有:

1、東方朔畫像贊:《東方朔畫像贊》的楷書作品有兩件,其一傳為王羲之小楷,另一為顏真卿的大楷。此碑額篆「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並序」,唐天寶十三年十二月立於德州,時年顏真卿四十六歲。蘇東坡曾學此碑,並題雲:「顏魯公平生寫碑,唯此碑為清雄。字間不失清遠,其後見王右軍本,乃知字字臨此書,雖大小相懸,而氣韻良是。」明人有雲:「書法峭拔奮張,固是魯公得意筆也。」

2、祭侄文稿: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後魯公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時年魯公五十歲。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本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元代張敬晏題跋雲:「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鮮於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3、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史華刻字,現藏西安碑林。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今靜夜誦讀《法華經》時,彷彿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眼前,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為現實,天寶元年選中千福寺興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菩薩戒經》,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義。此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而又有與唐人寫經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說明顏真卿在向前輩書法家學習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從民間的書法藝術吸取營養。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是他繼承傳統的作品。《書畫跋》:「此是魯公最勻穩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4、麻姑仙壇記:全稱《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楷書。顏真卿撰文並書。時顏真卿在撫州刺史任上,正值其仕途失意之際,故時有問道向禪之心。當年四月游覽南城縣麻姑山並撰文記述麻姑得道成仙之事,即是此時心情的反映。此碑庄嚴雄秀,歷來為人所重,是顏體代表作之一,為顏真卿六十多歲時的作品。此時顏真卿楷書風格已臻完善,歐陽修《集古錄》中說:「此碑遒峻緊結,尤為精悍,筆畫巨細皆有法。」

5、顏勤禮碑:此碑全稱《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公神道碑》。顏勤禮乃顏真卿曾祖父,顏真卿撰並刊立此碑時,年七十一歲。除《集古錄》、《金石錄》著錄外,他書無言及者。現藏於西安碑林。此碑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損,歷歷如新,雄邁遒勁能傳顏書之本來面目。

6、中興頌:全稱《大唐中興頌》,楷書。元結撰文,顏真卿書於摩崖,時年六十三歲,現在湖南祁陽縣浯溪。元結是唐代著名文學家,罷官後居於浯溪,溪邊山岩峰巒疊障,石壁嶙峋。《中興頌》就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塊石壁上。此文記平安祿山之亂,頌唐中興之事。此刻石書風磊落奇偉,石質堅硬,經千年尚保存完整。《集古錄》稱贊此摩崖刻石「書字尤奇偉而文辭古雅。」《廣川書跋》評為:「太師以書名,中興頌尤瑰瑋,故世貴之。」

7、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右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並序》,顏真卿撰文並書。唐建中元年(780)七月立,碑在陝西西安。明趙涵《石墨鐫華》雲:「此書結法與《東方贊》正同,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王世貞雲:「余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華骨格,庄密挺秀。真書家至寶。」

8、爭座位帖:亦稱《論座帖》、《與郭僕射書》,行草書。是唐廣德二年(764)顏真卿與郭英之書信稿。宋時曾歸長安安師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現在陝西西安碑林,墨跡不傳。蘇軾曾於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此帖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通觀全篇書法,一氣貫之,字字相屬,虎虎有生氣。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故通篇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朴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餘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於詞句間,本不著意於筆墨,卻寫得滿紙鬱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後世以此帖與《蘭亭序》合稱「雙璧」。

9、自書告身帖:楷書。書法蒼勁謹嚴,結銜小字亦一絲不苟,清淡絕倫。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此帖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體的微妙變化,是後人學習楷書不可多得的良范。

李邕(678~747)
中國唐代書法家。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曾任左拾遺、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因遭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殺。擅行書,師法王羲之,後自創一體。以行書寫碑文,書風豪挺,結體茂密,筆畫雄勁。無墨跡流傳,今有《葉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東林寺碑》、《法華寺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李秀碑》傳世。
東晉的就知道:王羲之,王獻之了

I. 誰有伊格賽聽的《謫仙》mp3,給我一個,謝謝

《謫仙》mp3

鏈接: https://pan..com/s/1ELZLs9UluBUswtLj_ELQ_A

提取碼: ex2e

《謫仙》收錄於專輯《七不詩》,由銀臨作曲、王爽冰作詞、黃雨勛編曲。

閱讀全文

與雲墨劍舞沒有伺服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eb程序員開發網址 瀏覽:639
微盟程序員刪庫原因 瀏覽:733
伺服器怎麼設置五小時後關機 瀏覽:118
單片機下層 瀏覽:28
app算什麼端 瀏覽:284
拍美食用什麼app 瀏覽:644
伺服器優劣怎麼判斷 瀏覽:15
湖北dns伺服器ip地址 瀏覽:668
linuxphp創建文件 瀏覽:901
idea不能編譯web項目 瀏覽:959
百度導航怎麼看伺服器 瀏覽:57
python部署機器學習模型 瀏覽:214
離心式壓縮機控制 瀏覽:914
linuxphp全局 瀏覽:954
程序員接私單聊天記錄 瀏覽:554
phpjson解析錯誤 瀏覽:492
演算法加速工程師 瀏覽:498
內網不能訪問公網伺服器地址 瀏覽:643
程序員在廈門做什麼工作 瀏覽:685
linuxmatlab卸載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