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遼寧省航測集成伺服器雲主機

遼寧省航測集成伺服器雲主機

發布時間:2022-04-22 17:10:27

㈠ 公司需要采購一批測繪無人機,求大神安利一個好的品牌!

大疆

精靈 PHANTOM 4 RTK

一覽無余 不差毫釐

精靈 Phantom 4 RTK 是一款小型多旋翼高精度航測無人機,面向低空攝影測量應用,具備厘米級導航定位系統和高性能成像系統,便攜易用,全面提升航測效率。

航測新紀元

系統全面升級,將航測精度提升至全新標准,為用戶帶來厘米級精確數據。同時大幅減少傳統航測中所需的地面控制點,簡化作業流程,降低時間成本。

精靈 4 多光譜版

見不同 識天下

精靈 4 多光譜版是一款配備一體式多光譜成像系統的航測無人機,可採集高精度多光譜數據,助力農業監測與環境監察工作高效完成。

㈡ 分析測繪工作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後,在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推動下,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的急需,我國傳統測繪體系迅速向數字化測繪體系轉化、過渡。在近30年中,我國測繪科技實現了劃時代的變革,傳統的模擬測繪生產方式被取代,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從起步到完善,推動了測繪生產和服務方式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測繪科技的革命,提升了測繪對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服務保障能力,曾經深居「象牙之塔」的測繪高新科技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滲透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測繪工作也由此大步邁向信息化測繪新紀元!
1999年11月1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的國家基礎測繪設施項目開工建設,國家測繪局組織實施,全國33個測繪單位共同承建。總投資2.6億元的國家基礎測繪設施項目經過5年建設全面竣工,建立了由航空航天遙感數據處理系統、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產技術體系、基礎地理信息管理服務技術體系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獲取與處理、存儲與管理、分發服務與應用的現代化測繪基礎設施,全面實現了傳統測繪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歷史性跨越,極大地提高了基礎測繪生產效率和信息服務能力。
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進程加快,社會對地理信息資源的需求迅速增長,測繪技術手段和資源配置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測繪部門開始向建立以「地理信息獲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服務網路化和應用社會化」為特徵的信息化測繪體系邁進。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網路化地理信息服務技術以及3S集成技術成為測繪技術體系的核心,測繪服務從標准化、專業化的地圖服務向全方位、高動態、數字化、網路化的地理信息服務轉變。
30年來,測繪部門大力實施「科技興測」戰略,瞄準國際測繪科技前沿領域開展科學研究,針對測繪行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開展科技攻關,推動行業技術升級,為推動測繪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我國大地測量工作改變傳統的作業模式。1978年至今,我國地面大地測量儀器由功能單一的光學儀器進步到多功能的數字化設備。傳統的大地測量工作非常艱苦,外業測量人員需要背負幾十斤重的儀器,在高原大漠等各種環境中艱苦工作。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激光、電子、空間、計算機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地測量的理論和技術已完成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大地測量的作業模式產生了質的變化。
1979年,國家測繪局和總參測繪局共同制定了建立中國衛星多普勒大地網的計劃,並於1980年4至10月,組織進行了全國衛星多普勒網(37個點)的野外觀測工作。然後,對這個全國范圍內布測的整體衛星大地網觀測數據進行全面的科學分析,採取嚴密的數據處理措施。1984年,繼當時僅有的西歐網和北美網之後,圓滿建成了我國衛星多普勒網。該網建成後,及時提交國防、石油、航天等部門使用。應用結果表明,這一成果提高了遠程武器的命中精度;提高了我國火箭和衛星升空的入軌精度,並對衛星測軌、跟蹤和觀測台站提供了精確的站址地心坐標,從而提高衛星的定軌精度;提供了精確的轉換參數,可將地面任意一點測定的地心位置轉化為我國統一的大地坐標系統;為石油勘探、地質找礦、海洋資源調查等以及確定南極長城站與北京之間的距離、方位提供了精確的科學依據。1988年「全國衛星多普勒網布設和平差計算」項目通過鑒定,該網的建立,標志著我國衛星多普勒定位技術在大地測量中的應用已達到8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向西北三大盆地沙漠地區的大規模石油地質勘探提供測繪保障,求定西北地區地心坐標與大地坐標最佳轉換參數,1984年,國家測繪局與青海石油局、新疆石油局等單位合作布測了西北衛星定位網。該網所含39個點均與國家一等大地點重合,布設范圍包括陝、甘、青、新、藏五省區,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出動了17台多普勒衛星定位儀參加同步聯測,定位精度為±0.54米,地心坐標轉換參數精度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西北衛星定位網的建立與應用,為開展全國陸地、海洋衛星定位網的布測和科研工作,提供了經驗,培養了人才。在此基礎上,國家測繪局、石油部、地礦部和國家海洋局等所屬52個單位從1987年8月開始開展了更大范圍的多普勒衛星定位聯合作業。在我國西部、中部、東部和海洋大陸架4個觀測區,出動60台多普勒衛星定位儀進行觀測。到1991年2月底,我國已擁有700多個多普勒衛星定位點,成為當時擁有多普勒衛星定位點最多的國家。
1988年,國家測繪局利用多普勒衛星定位技術開展了南沙群島定位網與全國天文大地網之間的聯測工作。同年,國家測繪局、國家海洋局等單位共同組織的中國大陸架GPS衛星定位網開始布設,共布設定位點52個,這是我國首次應用GPS於大地測量,填補了我國衛星大地測量定位的空白。
1990年以後,測繪部門開始利用GPS布設國家空間控制網,GPS技術在測繪工作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1990年,國家測繪局組織了國家高精度GPS網和GPS軌道跟蹤站的方案論證和前期規劃。從1991年起,國家測繪局組織實施國家高精度GPS網的布測。1992年,國家測繪局、地礦部等8個部門聯合開展了全國GPS大會測,使中國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高精度的GPS骨幹控制網——'92 A級GPS網,標志著中國GPS技術的應用和研究進入了聯合攻關的階段。1992年,我國還參加了國際GPS地球動力學服務局(IGS)組織的1992年國際GPS會測,用4台GPS接收機在北京、上海、武漢、南京進行了規定時間的觀測。1993年,完成GPS衛星跟蹤站的組建,並在北京建立了GPS檢定場。1995年,完成高精度GPS B級網的外業施測。1996年,完成高精度 GPS A 級網的復測,共復測和增測A級網點55個。1995—1997年,基本完成GPS A級網和GPS B級網的數據處理。
1998年,國家高精度GPS B級網通過國家級驗收及鑒定,宣告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大規模骨幹空間控制網並公布啟用。國家高精度GPS網達到同類網國際先進水平。
國家高精度GPS網包括GPS永久性跟蹤站和A、B級高精度GPS網,其中已建立永久性跟蹤站8個;A級網點33個,並於1996年進行復測;B級網點818個。
國家高精度GPS網是我國首次在全國范圍內(除台灣外)利用現代大地測量手段布設的空間控制網。這項工作不僅為精化我國的大地水準面提供了可靠的成果,而且使我國的GPS定位應用技術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培養了人才,積累了經驗。
此外,國家測繪局還初步建成了全國GPS衛星服務體系,從1996年底開始正式運行,向社會提供GPS精密星歷服務;建立了北京、拉薩、武漢、烏魯木齊等8個GPS永久跟蹤站,形成連續觀測、長期穩定運行的GPS衛星跟蹤網。測繪部門向用戶提供的星歷服務屬於衛星通過後的軌道參數,是一種事後處理和事後信息,適用於大地定位和各種精度要求較高的非實時定位。
——攝影測量走上全數字化自動測圖之路。傳統的模擬測繪儀器,精度比較高,但是特別笨重,佔地面積大,維修困難,不僅作業勞動強度大,而且效率較低。1981年,國家測繪局測繪科學研究所研製的數控測圖儀通過國家鑒定,性能穩定,精度較高。1982年又研製出數控正射投影儀。為滿足測繪生產的需要,1984年國家測繪局下達科研攻關項目,研製測圖型解析測圖儀。經過艱苦的努力,國家測繪局測繪科學研究所1988年成功研製出集光機電計算機技術於一體的JX-1解析測圖儀、JX-3解析測圖儀和配套軟體,填補了國內該類儀器的空白,佔領了國內市場。
JX-3型解析測圖儀,是攝影測量與遙感領域的主力儀器,是集精密光學機械、自動控制、計算機軟硬體及測繪科技為一體的綜合系統。這種儀器過去全部依靠進口,每台售價高達150萬人民幣。1988年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產航測儀器——JX-3解析測圖儀展現在人們面前。同年即投入批量生產,1990年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199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並先後售出105台套,在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測繪、地質、交通、水利、冶金、城市建設等專業領域得到應用,佔領了國內80%的市場,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標志著我國精密攝影測量儀器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JX-3解析測圖儀的推廣應用不僅減輕了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而且提高了航測作業的現代化水平,為全數字化航測儀器的研製與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造就了一批人才。
1998年6月,JX-4A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通過鑒定。JX-4A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是國家「863」計劃信息獲取與處理技術主題中的子項目和國家測繪局測繪科技發展基金項目。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先林為首的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的課題組,根據測繪行業尋求更為先進的1∶5萬、1∶1萬比例尺及更大比例尺地圖修測手段和設備這一市場需求,在JX-3解析測圖儀的基礎上,採用目前最新的硬體和軟體平台,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開發研製成功了JX-4A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
這一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選用微型計算機為主機,通過專用的攝影測量立體顯示卡實現了雙圖形、雙圖像漫遊,快速圖像縮放,為國內外首創,它的立體編輯功能強,具有全漢化界面,內定向、相對定向、絕對定向、影像相關、數字地面模型生成、數字正射影像製作和人機交互的數字測圖功能,以及有效的質量控制手段,操作簡便、靈活,能滿足當前4D產品生產的基本要求。
JX-4A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是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中的關鍵技術,已用於數字化測繪產品的規模化生產,佔領大半中國市場,並銷往日本、芬蘭、巴基斯坦等國。該成果獲得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它實現了從傳統的模擬測繪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轉變,是現代測繪高新技術發展的重大突破。
2007年我國又成功研製出SWDC系列數字航空攝影儀等高解析度航空攝影設備,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航空攝影測量一直依賴國外膠片和數字航空攝影儀的局面,作為自動化、智能化的空間信息獲取與更新的重要技術手段,填補了國內空白。
近30年來,我國在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領域可謂成績斐然,在數據獲取能力方面,成功研製一系列感測器,發射50多顆對地觀測衛星,組成風雲、海洋、資源和環境減災四大民用系列對地觀測衛星體系;積累了總存貯容量超過660TB的影像數據,覆蓋全國陸地、海域以及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1500萬平方公里的地球表面;組建起一支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隊伍,160多家院校和科研院所設置3S相關專業;誕生一批空間信息企業並研製成功大量軟體產品。同時,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地理空間信息管理制度、標准規范開始建立。
——地圖生產邁向信息化測繪時代。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地圖生產逐步擺脫了傳統手工編繪方式,地圖制圖與出版一體化的數字制圖系統已成為地圖生產的基本技術手段。隨著測繪科技的升級換代,地圖作為測繪的終端產品,正發生著一場深刻的變化。
在製作工藝上,由計算機制圖代替了人工制圖。不僅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極大地豐富了表現效果:靜態變成動態、無聲變成有聲、二維變成多維等。特別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以數字地圖為背景,通過人性化的設計,可向人們提供傳統地圖無法與之媲美的信息科技地圖精品。
在表現形式上,模擬地圖發展為數字地圖。數字地圖是一種虛地圖,它是一組地理空間數據的集合。數字地圖通過可視化處理,例如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就是通常說的電子地圖,在計算機繪圖儀上可輸出紙質地圖。數字地圖具有靈活性,它不受地形圖傳統分幅的限制,並且顯示或輸出的比例尺可以調整;數字地圖便於修改與更新,有利於保持其現勢性;數字地圖易於保存(如光碟)和攜帶,方便使用。
在信息獲取上,呈現出手段多、自動化、全天候及周期短為特徵的信息快速獲取勢頭。在提高了地面測繪信息採集自動化程度的同時,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的開發,特別是對地觀測衛星的發射和航空航天遙感技術的發展,使得空間地理信息的快速獲取(更新)、加工與提供成為現實。衛星遙感影像的空間解析度不斷提高,時間解析度不斷縮短。
在表示內容上,不僅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可擴展性。模擬地圖上測繪信息的含量受到了產品表現形式的極大局限和制約,只能在照顧圖面清晰、一覽性等條件下,表示出地物目標少數最基本的有限特性。例如,1∶500的模擬地圖中一幢房屋一般只能注記樓房層次、建築材料等。而在數字地圖理論上可在同一地物目標的數據上附加無限的地理相關信息(稱為屬性),如用戶名、樓房高、建築面積、建造年代、設計單位等。
在數據質量上,因數學關系嚴密、數學精度恆定而提高了數學質量。數字地圖不會因為輸出設備的不同或輸出比例的改變而影響其數據的質量。
在產品類型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除了4D產品外,各類以4D產品為基礎和利用GIS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生產出的專題應用系統、專題地圖與多媒體地圖不勝枚舉。
——3S技術集成走在世界前列。3S技術集成即為全球定位系統(GPS)、攝影測量與遙感(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的集成,是近幾年來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發展的前沿技術。3S集成包括空基3S集成與地基3S集成。空基3S集成是實現航空航天遙感信息的直接對地定位、偵察、制導測量等;地基3S集成是實現車載、航載定位導航和地面目標的定位、跟蹤、測量等實時作業。我國在此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GPS與GIS結合,開展了城市公安、交通、消防及導航等領域的應用研究,並投入應用。RS與GIS的結合,一方麵包括從遙感數據中為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專題信息或進行資料庫更新,另一方面從地理信息系統中提取必要的輔助信息和知識,以實現智能化的遙感圖像處理分類和解譯。我國在此領域緊跟國際發展的總趨勢,其研究和應用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並已在洪水災害動態監測與信息傳輸等領域投入實際應用。
進入21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3S技術逐步與計算機、網路、通信等高新技術集成,並得到廣泛應用,從而使地理信息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網路化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車載導航、個人移動定位、互聯網地圖等新型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與服務蓬勃興起,涌現出一大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地理信息企業,有力地促進了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以3S技術為支撐、以空間信息資源為核心的地理信息產業現已成為現代服務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並為測繪事業開拓了更加廣闊的服務領域和發展空間。

㈢ ContextCapture/Smart3D建模軟體 可以使用網路雲計算嗎,不行話伺服器又該如何配置呢

是要在雲端運行這些軟體嗎? 應該是可以的,雲計算支持運行三維軟體的。而且雲計算特別擅長做這些計算的需求,能夠充分利用集中的計算能力。

建議看一下UZER.ME,能夠在雲端運行各種軟體,包括三維軟體。你這款雖然目前還沒有看到支持,應該是可以支持的。

㈣ 遼寧本溪大台溝鐵礦

大台溝鐵礦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橋頭鎮,距本溪市南16km,行政區劃屬於本溪市平山區橋頭鎮。礦區距橋頭火車站約2km,距橋頭鎮4km,距沈丹高速公路橋頭站5km,交通十分方便(圖2-2-1)。

圖2-2-1 大台溝鐵礦區交通位置示意圖

1935~1938年日本侵華初期,以日本人為首的滿鐵地質調查所、滿鐵調查部在該區進行過區內金屬礦、非金屬礦的地質調查工作。

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1960年),地質部沈陽地質局、遼寧煤田系統和冶金系統所屬地質隊及長春地質學院先後在工作區內開展了鐵礦的普查工作。1958~1959年地質、冶金部門在長白山南部地區開展過1∶10萬航空磁法測量,為鐵礦找礦工作奠定了基礎。

1970年,遼寧省地質局物測大隊在本溪橋頭地區針對大台溝磁異常(88號航磁異常)進行地面檢查工作,完成了1∶1萬地面磁測46.8km2,推斷88號航磁異常是由鞍山式磁鐵礦引起。經定量計算,礦體上緣埋深為800m左右,中心埋深為2000m左右,寬度為1600m,沿走向長2500m左右,傾向北東,傾角近於直立。建議布置4個驗證孔,孔深1500m。1974年,本溪地質大隊先後施工3個孔驗證,均未達到見礦目的。最深的ZK1孔孔深1213.96m,終孔於遼河群浪子山組絹雲母千枚岩中。經該隊物探組再推斷,認為異常中心處平均深度在1150m左右。ZK1孔附近礦體上緣埋深為1300m。

1973年,冶金航測二隊在鞍本地區開展1∶2.5萬航空磁法測量工作,於1974年12月提交了「鞍本地區航空磁測報告」,對1959年發現的1∶10萬航磁異常進行了分解,提出多處有意義的磁異常。1973年、1974年遼寧省鞍鋼地質公司四○一隊對其中歪頭山-北台地區航磁異常進行了普查和詳查工作,發現了一大批鐵礦床和礦點。

1976年冶金部冶金地質會戰指揮部第二物探大隊對大台溝磁異常開展了綜合研究工作,完成磁異常測量204.8km2的數據處理、800m×100m網度的重力剖面測量11條,圈定磁異常面積10km×5km,強度Za高達6000nT。根據重磁同源異常特徵,推斷異常由鞍山式鐵礦引起,其埋深1450m,異常南部塊段具高磁性、高密度特徵,可能為富礦部位,並布設了兩個驗證孔,當年沒有實施。

1980年冶金地質勘查局利用引進的日本新型深孔鑽機在大台溝鐵礦4線基線部位施工了ZK3號鑽孔,在1525.15m深度見到了隱伏的鞍山式鐵礦,鑽進172.55m仍未穿透礦體;但礦體品位不高,一般TFe在16%~22%之間,個別可達26%。證實了大台溝航磁異常由鞍山式鐵礦引起。由於埋藏太深,沒有進一步工作。

事隔20年後,進入21世紀。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鐵礦資源需求量的增加,鐵礦勘查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給深部找礦帶來了機遇,此地區鐵礦勘查工作才有新的發展。2005年成立了項目組,組織專家認真分析研究了遼寧省鐵礦資源狀況,選定鞍山-本溪-遼陽地區為尋找深部盲礦體重點區域。通過大面積的地質調查、磁法檢查驗證和篩選工作,最終選擇了本溪橋頭地區作為重點驗證地段。2006年國土資源大調查在該區設立了《遼寧鞍山吳家台-遼陽孫家營一帶鐵礦評價》項目,通過對本溪大台溝磁異常的深部驗證,進一步證實了大台溝鐵礦的存在。

一、大台溝鐵礦地質特徵

大台溝鐵礦位於鞍山—本溪鐵礦成礦帶上,地處新太古代鞍山—本溪火山-沉積盆地的南西端。在區域上分布有櫻桃園組、大峪溝組含鐵礦層位,是目前已知鞍山式鐵礦床規模最大、資源量最多的地區,也是我國特大、大型鐵礦床聚集區。已探明齊大山、東西鞍山、南芬、弓長嶺等大型礦床10處,中型礦床2處,礦點數十處。在該區只要對航磁異常區驗證,就會發現鐵礦床,是尋找大型鐵礦床理想區域。

礦區出露的地層主要為新元古代細河群釣魚台組、南芬組、橋頭組,震旦系康家組,寒武系鹼廠組、饅頭組等。太古宙鞍山群含鐵岩系地表沒有出露,含鐵岩系及礦體頂部埋藏於地表以下1100~1200m。已竣工的17個鑽孔所見層位岩性(自上而下)綜合如下:

1)鹼廠組:灰岩夾薄層粉砂岩,厚27~102m;

2)康家組:薄—中厚層泥灰岩、灰岩,厚17~48m;

3)橋頭組:含海綠石石英砂岩與黑色頁岩互層,厚約100m;

4)南芬組:蛋青色泥(灰)岩、紫色泥岩,厚約500m;

5)釣魚台組:石英砂岩、石英岩、石英砂岩夾黑色頁岩,厚約200m;

6)遼河群浪子山組:硅化大理岩、綠泥絹雲石英片岩,厚300~700m;

7)鞍山群櫻桃園組:條帶狀磁鐵石英岩、赤鐵石英岩、赤鐵磁鐵石英岩、綠泥片岩。

從各鑽孔見到的鐵礦層岩(礦)石組合特徵,與鞍本地區已知鐵礦類比,大台溝鐵礦礦石特徵、夾石特徵等與鞍山齊大山鐵礦相似;其層位應屬鞍山群櫻桃園組,為受變質沉積-火山沉積鐵礦,即「鞍山式」鐵礦。

目前在異常中心部位,共施工20個鑽孔,鑽孔控制礦體延長2000m,控制礦體走向長2000m,礦體頂界面埋深1100~1200m(標高-900~-1000m),寬度578~1152m,平均寬度870.68m,控制礦體最大垂直延伸809m。礦體呈單斜層狀產出,厚度變化小,變化系數19.67%。礦石成分簡單,礦石礦物主要為磁鐵礦、假象赤鐵礦和赤鐵礦,脈石礦物主要是石英,含鐵礦物粒度呈中細粒-微細粒不均勻嵌布;垂向上,上部為赤鐵礦、中部為復合礦、下部為磁鐵礦,礦石品位均勻,礦化連續,品位變化系數20.2%。礦床勘查類型屬第Ⅰ勘查類型,基本控制網度為400m×400m。

三種礦石類型實驗室選礦試驗表明,礦石屬易選礦石,選礦指標較好。推薦選礦試驗流程為:階段磨礦-弱磁-強磁-反浮選工藝,鐵精礦品位可達65%以上,回收率大於70%。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中等—復雜。礦床采選工程可行性預研究表明,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進行地下規模化開采是經濟可行的。

此次大台溝礦區15~4線估算鐵礦石量339493萬t,礦體平均品位TFe33.07%。其中赤鐵礦石62293萬t,復合礦石152144萬t,磁鐵礦石125057萬t。其中(332)類資源儲量佔15%。根據磁異常特徵,預測整個礦區鐵礦資源量可達100億t。

二、地球物理特徵

(一)區內航磁異常特徵

大台溝1∶20萬航磁異常具有明顯正負異常(圖2-2-2),以大台溝為中心,北側為負異常,南側為正異常,異常形態呈北西向橢圓狀展布,具明顯的異常中心,異常值很高(ΔT最高>4000nT)。該異常以1000nT等值線圈定,異常形態的主體部分呈橢圓形,異常北西走向,長軸約7000m,短軸約4500m。

1976年冶金部冶金地質會戰指揮部第二物探大隊,根據大台溝1∶5萬磁異常形態、產狀和場源埋深特點,採用「三度體選擇法」在電子計算機上對磁異常進行了正演計算,並將磁異常劃分為三個磁性體;對每個磁性體賦予不同的形態參數和磁參數後,模擬地面磁測異常值。當其模擬值與實測值在一定的允許誤差范圍內時,該模型體的大小就代表了磁性體的大小。通過正演後,礦區Ⅰ號磁性體位於大台溝磁異常中心部位,即3線~12線之間,異常中心部位磁場強度為3000~6000nT,推斷磁性體中心點埋深1755m,寬度1315m,長度1670m,延深3500m。Ⅱ號磁性體位於Ⅰ號磁性體的北端,分布於2線~23線之間,其南端與Ⅰ號磁性體中心部位相重疊,異常強度為2000~6000nT,推斷磁性體中心點埋深1430m,寬度1266m,長度2760m,延深350m。Ⅲ號磁性體位於大台溝磁異常的北西端,即19~47線部位,異常中心部位磁場強度為1000~1400nT,推斷磁性體中心點埋深1352m,寬度935m,長度2563m,延深300m(圖2-2-2)。

圖2-2-2 大台溝鐵礦區磁異常等值線ΔT(nT)模擬推斷磁性體參數圖(據杜維本、黃仲湘)

前人通過地面檢查對該異常進行計算和分析認為,該異常是由磁性體(「鞍山式」鐵礦)引起,上緣埋深800m左右,寬度1600m左右,沿走向長2500m左右。該異常主要分布在古生界地層及震旦系、青白口系地層之上,推斷深部可能存在太古宙鞍山式鐵礦。

(二)物性測量結果

物性測定依據高精度磁法測量、電法測量中關於岩礦石物性測定的相關規定進行。本次物性測定有磁化率κ、剩磁強度Mr、視電阻率ρS、視極化率ηS四個參數。這一地區的物性資料,從遼寧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地質勘查研究所收集的岩性(見表2-2-2)及對ZK001鑽孔岩心樣測量(見表2-2-1),除磁鐵石英岩磁性較強、鑽孔岩心礦樣具有一定磁性外,其餘磁性較弱或無磁性,所以具備用磁法尋找鐵礦的地球物理前提。

表2-2-1 井中岩(礦)物性參數表

表2-2-2 收集的鄰區岩(礦)石物性參數表

磁參數採用高斯第一位置進行測量。經計算得出磁化率κ和剩磁強度Mr的平均值、變化范圍。電性參數測量得出視電阻率ρS、視極化率ηS的平均值,及其變化范圍。

大台溝勘查區以往物性資料較少,本次工作物性參數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勘查區鑽孔岩心採取一定數量的礦體和圍岩的標本進行參數測定(表2-2-1),二是收集鄰區以往物探工作中所測的物性數據。資料來源主要是遼寧省冶金地質勘查局地質勘查研究所(表2-2-2)。

1.磁性參數特徵

分析表2-2-1、表2-2-2物性參數特徵可見,無論井中還是鄰區磁性參數變化具有一致性,總體上磁鐵石英岩的磁性較強外,其他均為弱磁或無磁性。因此,判定勘查區引起磁異常的因素比較單一,由鐵礦產生的可能性最大。這一明顯的磁性差異為磁法尋找鐵礦提供了有效的地球物理依據。

2.電性參數特徵

分析電性參數(表2-2-1)認為:條帶狀磁鐵石英岩和赤鐵石英岩具有明顯的低阻高極化特徵,其他岩性之間視極化率相差不大;而電阻率變化較大,平均變化范圍1843~13362Ω·m之間,顯示出良好的電性差異,為電法(剖面)測量確定斷裂構造形態提供了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

三、物探勘查方法技術運用

(一)高精度地面磁測

通過2008年、2009年兩個年度的工作,共完成地面高精度磁測剖面57條,總長度40km,測量面積28.5km2,物理點7402個。工作目的是通過地面高磁測量,圈出磁異常范圍,為進一步工程勘查提供依據。

1.磁異常特徵

由ΔT異常平面等值線圖可見(圖2-2-2),異常呈橢圓狀,中心部位異常值近6000nT,以1500nT等值線范圍算,其長軸為約6000m,短軸4000m,長短軸之比為3∶2;異常走向為北西。異常兩側較對稱,梯度變化不大,北部出現負值,並向北西方向逐漸變窄,異常值逐漸降低。

2.地面高精度磁測解釋與推斷

從物性數據分析,該區除磁鐵石英岩和磁赤鐵礦具有較強磁性外,其他岩礦石為弱磁或無磁性,故推斷磁異常為鐵礦所致。從異常的總體形態和往年解釋結果認為,引起異常的磁性體是一近厚板狀體,以延深較大、產狀較陡為主要特徵。

為了解磁性體的特徵,對132剖面、140剖面、148剖面和156剖面採用切線法做了定量計算。這里只對140線做定量解釋圖(圖2-2-3)。其他剖面的計算結果如下表(表2-2-3)。由上述各剖面計算可以得出:推斷礦體頂端平均埋深1103m,平均寬1029m,由異常形態推斷礦體長1440m。

圖2-2-3 大台溝鐵礦140線ΔT切線法計算磁性體埋深剖面圖

表2-2-3 磁性體切線法定量計算結果表

(二)地面重力測量解釋

本區重力資料來源於1976年冶金部冶金地質會戰指揮部第二物探大隊。對橋頭磁異常區開展800m×100m網度10條重力剖面測量。經地形校正和區域地質背景校正後,重力異常形態與磁異常形態相吻合,均為橢圓形分布,認為屬於一個高磁性(κ,Mr均高)高密度的異常體,常稱之為重磁同源異常(圖2-2-4)。這表明深部存在鐵礦體,重磁異常中心部位也是礦體的中心部位。

圖2-2-4 大台溝鐵礦地面磁異常與重力異常對比圖

(三)EH-4電磁剖面測量

EH-4連續電導率剖面儀是美國EMI公司和Geometrics公司聯合研製的雙源型電磁-地震系統。利用地球這個大的天然電磁發射源,EH-4是一個接收器。高頻時接收的是淺地表地質信息,低頻時接收深部地質信息。本次共布設3條剖面,分別為0線、3線、7線,測線方向為NE45°。

採用EH-4方法對該區部分地段進行勘測。通過電阻率的空間分布,結合地質資料,對可能的礦體產狀、空間展布特徵進行研究,為鑽探工程設計、施工提供依據。

綜合分析本區地質資料,繪制了本區的地質解釋成果圖(圖2-2-5、圖2-2-6、圖2-2-7)。說明該方法能較好地確定隱伏礦體頂面的邊界問題,而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技術關鍵是如何根據物性資料和剖面異常特徵確定頂面邊界電阻率值。對此通過三個剖面 ( 0 號,3 號,7 號線) 的情況予以分析。

圖 2 -2 -5 大台溝鐵礦區 0 號勘探線控制礦體邊界與 EH -4 推斷礦體邊界對比圖

「0 線」剖面 ( 圖 2 -2 -5) : 在深部 ( >1000m) ,電阻率在縱向上逐漸變小,在橫向上向北東變大,反映有礦體存在的可能。異常較寬大,其頂部向北東緩傾,呈現出一種不規則厚板狀體趨勢,並向南西陡傾,寬度 800m 左右。推斷的邊界與礦體的實際鑽孔控制的邊界有一定的差別。

從縱向看,礦體的頂界面上為硅化白雲質大理岩和灰白色石英砂岩層,其岩石電阻率分別為7918Ω·m 和 12229Ω·m,而赤鐵礦體電阻率為 3165Ω·m 為相對低電阻率,因此在剖面圖上,上部出現高阻區,下部出現低阻區,分界處就應是礦體的頂界面,在此剖面上反映得較清楚。同樣,礦體的南西邊界為太古宙混合花崗岩,也為相對高電阻率區域,在高、低電阻率過渡區應為礦體的分界線。如按 3500Ω·m 值作為判斷礦與非礦的邊界可能更好。礦體的北東邊界圍岩為綠泥石英片岩,電阻率為 13362Ω·m,也為相對高阻區,如果按小於 4500Ω·m 值推斷的礦體邊界,則與礦體的實際邊界相差較大。如何確定邊界電阻率值,是推斷的礦體邊界准確性的關鍵。另外,從 EH -4 連續電導率剖面曲線分布形態看,如果曲線形態走向呈水平分布,表明地質體在垂向上電阻率有差異,該區地質體呈近水平層狀分布; 如呈直立的曲線分布,表明地質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差異性大於垂向方向,反映出地質體的產狀較陡。如 0 線上的 ZK003、ZK002、ZK004 號 3 個鑽孔 1300m 以下見礦部位曲線,其特徵就很好地反映出深部鐵礦體 ( 條帶狀磁鐵石英岩) 這一產狀 ( 見圖 2 -2 -5) 。

圖 2 -2 -6 大台溝鐵礦區 3 號勘探線控制礦體邊界與 EH -4 推斷勘探邊界對比圖

圖 2 -2 -7 大台溝鐵礦區 7 號勘探線控制礦體邊界與 EH -4 推斷勘探邊界對比圖

3 線剖面 EH - 4 連 續 電 導 率 剖 面 ( 圖 2 - 2 - 6 ) ,總體 上 反 映 了 礦 體 的 大 致 邊 界,在 深 部( 1000m 左右以下) 反映可能有礦體異常。異常頂部近水平,南西陡傾。厚度在 800 ~ 1000m 。礦體的南西邊界如果按 2000 ~3500Ω·m 值確定,其邊界更接近實際控制位置。但此線上的南西邊界與 0線剖面上的南西邊界其異常變化特徵很相近,低阻區為礦體邊界線分布位置; 而北東邊界與 0 線剖面也很相似,電阻率有逐漸增高趨勢。如以小於 4500Ω·m 圈定礦體邊界,能更切合實際。

7 線 EH - 4 剖面 ( 圖 2 - 2 - 7) ,其淺部橫向變化較大,明顯反映有斷層存在; 在深部有低阻異常區存在,反映有疑似礦體異常,異常頂部近水平,略向南西方向緩傾,推斷礦體總體厚度比 0 線、3 線減小,600m 左 右。推斷的礦 體 南西、北 東 邊 界 與 實 際 控 制 相 差 較 遠。但 南西 邊 界 的 低阻 區( 2000 ~ 4000Ω·m) 曲線特徵卻能很好地反映出礦體邊界,尤其是向東電阻率曲線陡傾斜,而礦體南西邊界有緩傾斜的特徵。推斷礦體邊界位置與實際控制 ( 如 ZK709、ZK705) 礦體的空間位置有一定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受礦體磁場強度較大幹擾所致。

通過上述分析認為,EH-4方法在大台溝礦區能較好地反映出深部大的隱伏鐵礦的頂面邊界,以4500Ω·m的等值線作為低阻與高阻的分界線,並以此數值圈定礦體異常總體范圍,而進一步推斷出礦體的邊界。這一方法具有快速方便,對於指導深部鑽探工程驗證具有重要意義。

(四)綜合物探測井

選擇相應探管與JGS-1B型智能工程測井系統主機配合,採用下放電纜連續測量方式(點距為0.5m)。為檢驗數據的准確性,每個探管下降和上升分別測量一次。本次工作竣工10個鑽孔。現將三種方法測量結果解釋如下。

1.三分量磁測井

在覆蓋層ΔZ數值有增大趨勢,ΔH和ΔT矢量方向和大小無變化。在覆蓋層與礦體的分界面處ΔZ出現明顯異常,反映出明顯的磁性分界面(深度在1153m處),ΔH和ΔT矢量的方向和模長發生變化。從曲線特徵可以看出(圖2-2-8):磁鐵石英岩區間,ΔZ異常值為負值且產生跳躍變化,雖然形成鋸齒狀異常,但其幅度不大,ΔH和ΔT的方向、大小雜亂無章,顯示內部磁場變化特徵。在赤鐵石英岩區域(深度在1746m處)ΔZ曲線變化平穩,異常值300~600nT,ΔH和ΔT無變化。

2.磁化率

從測井曲線(圖2-2-8)上可以看出:在套管區域磁化率穩定形成干擾異常,在無礦區域為磁化率變化范圍在400~1000SI(κ)單位;在磁鐵石英岩上,變化區間20000~38500SI(κ),在赤鐵石英岩區域磁化率1200~1500SI(κ)。礦體與圍岩磁性差異明顯,以此可劃分出礦石類型。

3.自然伽馬

自然伽馬測井主要測量鑽孔中地層的天然放射性強度。地層是由不同類型岩石組成的,岩石是由不同礦物組成,而每種礦物對放射性的吸附能力也不同,往往泥質礦含量高的岩石,其吸附放射性物質能力就越強,岩石的放射性就越強。因此,可以依據自然測井曲線特徵,對地層的岩性進行分層與對比。

圖2-2-8 大台溝鐵礦ZK002綜合測井成果圖

大台溝礦區由地表向下,依次為震旦系、新元古代青白口系、古元古代遼河群和新太古代鞍山群地層。從岩性特徵上看,有砂岩、頁岩、泥灰岩、大理岩、片岩和鐵礦組成。其井中自然伽馬值最高的為黑色頁岩,其次是泥灰岩、片岩、砂岩、大理岩,最低的為鐵礦(見圖2-2-8),尤其是1750m以下的條帶狀磁、赤鐵石英岩含量接近零值。

從自然伽馬測井曲線(圖2-2-8)特徵看出,鐵礦自然伽馬值平均變化范圍在0~6API,圍岩變化較大且不穩定,變化范圍40~120API,明顯高於礦體。由此說明,大台溝鐵礦放射性極低或不含放射性,對找鐵礦作用不大。

(五)主要成果

通過大台溝鐵礦勘查物探工作,經過綜合研究和分析,做出了比較符合實際的地質解釋;在空間上論述了鐵礦體有關重磁電異常的分布特徵和范圍,為該區鐵礦勘查提供有效的地球物理依據,並取得了一定的地質成果和認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磁測量

通過高精度磁法測量,詳細地圈定了測區內磁異常的位置和范圍。根據異常特徵,定性推斷為鐵礦體引起,並進行了定量計算。推測礦體頂部平均埋深1103m,水平寬1029m,礦體走向長約6000m(Ⅰ、Ⅱ、Ⅲ號)。

2.EH-4電磁剖面測量

本區礦床橫向規模和縱向延深顯示具有良好的找礦前景,具備大型—特大型礦床的潛力。但礦床埋深較大,礦體在地下約1100m以下。

EH-4方法在大台溝礦區能較好地反映出深部大的隱伏鐵礦的頂面邊界,大致推斷礦體的邊界,且快速方便,對於深部鑽探工程布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本次EH-4電磁法測量成果看,該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受當地氣候條件變化的干擾,測量結果的重現性較差;二是在強磁礦體的上方,受地磁影響反演出低阻異常區相對於礦體的真實位置產生了「漂移」,給礦體真實位置的確定帶來了困難。

為改變上述兩種情況,建議在工作區內設置一個已知的基準點。在每天工作開始前,先到基準點上測量一次,並記錄數據,作為對照參考值,便於施工後可以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剔除干擾,正確推斷地質體。因此,在強磁性地區工作時,要結合地磁測量成果,綜合分析推斷。

四、驗證結果

一種物探方法解釋具有多解性,為了能准確地為鑽孔布設提供靶位,綜合物探方法能很好地確定異常的中心,同時又能確定異常的邊界及異常的深度延伸,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較准確地分析異常的形態結構。

本區的主要的工作方法是地面高精度磁測、大地電磁測深測量(EH-4)。大台溝工作區的磁異常在20世紀90年代通過航磁已經發現,由於礦體埋藏較深,2008年前先後布設3個鑽孔沒有發現礦體。2008年通過地面磁法檢查後,推測磁異常是磁性岩石所引起。磁法只能推測礦體的頂端埋深和底端,不能推測不同深度的地質體的物性信息;EH-4能很好反映地質體不同深度的信息。如用電阻率變化的邊界值劃分異常體邊界范圍。這樣兩種物探方法可以很好地確定隱伏的地質體的形態,可以在減少鑽孔資金的情況下又能增加發現找礦的准確性。

通過地面磁法測量、大地電磁測深測量,結合礦區的地質背景布設21個鑽孔,除309、709和水文孔沒有見到礦體外,其餘的18個鑽孔均見到礦體。綜上所述,綜合物探尋找隱伏礦體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本節供稿人:張紅濤馬力佟成野王長峰)

閱讀全文

與遼寧省航測集成伺服器雲主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文件預覽java實現 瀏覽:982
青島少兒編程 瀏覽:399
蜘蛛5音箱安卓軟體怎麼用 瀏覽:587
前公司源碼可以用嗎 瀏覽:125
單片機初始化程序編程 瀏覽:195
app流失率指什麼 瀏覽:805
抗震等級梁的加密 瀏覽:919
液壓機解壓教學視頻 瀏覽:991
fmm推薦演算法 瀏覽:849
醫保加密卡的功能 瀏覽:101
64位linux匯編 瀏覽:153
重慶差額保函演算法 瀏覽:318
android清空剪切板 瀏覽:669
word不可編輯pdf 瀏覽:6
phphttppost請求 瀏覽:608
安卓手機怎麼調手機幀數 瀏覽:176
python程序員電腦軟體 瀏覽:427
java多客服 瀏覽:606
web智能演算法 瀏覽:686
androidintentapi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