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2g伺服器是什麼國家開發的

2g伺服器是什麼國家開發的

發布時間:2022-05-01 04:34:56

『壹』 什麼是2.5G移動通信技術

目前已經進行商業應用的2.5G移動通信技術是從2G邁向3G的銜接性技術,由於3G是個相當浩大的工程,所牽扯的層面多且復雜,要從目前的2G邁向3G不可能一下就銜接得上,因此出現了介於2G和3G之間的2.5G。HSCSD、WAP、EDGE、藍芽(Bluetooth)、EPOC等技術都是2.5G技術。

HSCSD(高速電路交換數據服務)
這是GSM網路的升級版本,HSCSD(High Speed Circuit Switched Data)能夠透過多重時分同時進行傳輸,而不是只有單一時分而已,因此能夠將傳輸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二至三倍。目前新加坡M1與新加坡電訊的行動電話都採用HSCSD系統,其傳輸速度能夠達到57.6kbps。
GPRS(整合封包無線服務)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是封包交換數據的標准技術。由於具備立即聯機的特性,對於使用者而言,可說是隨時都在上線的狀態。GPRS技術也讓服務業者能夠依據數據傳輸量來收費,而不是單純的以聯機時間計費。這項技術系與GSM網路配合,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15kbps。
EDGE(全球增強型數據提升率)
完全以目前的GSM標准為架構,EDGE(Enhanced Dataratesfor Global Evolution)不但能夠將GPRS的功能發揮到極限,還可以透過目前的無線網路提供寬頻多媒體的服務。EDGE的傳輸速度可以達到384kbps,可以應用在諸如無線多媒體、電子郵件、網路信息娛樂以及電視會議上。
WAP(無線應用通訊協議)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結合的第一階段性產物。這項技術讓使用者可以用手機之類的無線裝置上網,透過小型屏幕遨遊在各個網站之間。而這些網站也必須以WML(無線標記語言)編寫,相當於國際互聯網上的HTML(超文件標記語言)。
Bluetooth(藍牙)
藍牙是一種短距的無線通訊技術,電子裝置彼此可以透過藍牙而連接起來,傳統的電線在這里就毫無用武之地了。透過晶元上的無線接收器,配有藍牙技術的電子產品能夠在十公尺的距離內彼此相通,傳輸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鍾1兆位元組。以往紅外線介面的傳輸技術需要電子裝置在視線之內的距離,而現在有了藍牙技術,這樣的麻煩也可以免除了。
EPOC
由Symbian所開發的EPOC是一種能夠讓行動電話搖身一變成為無線信息裝置(例如智能電話)的操作系統,滿足使用者對於數據的需求。它支持信息傳送、網頁瀏覽、辦公室作業、公用事業以及個人信息管理(PIM)的應用,也有軟體可以和個人計算機與伺服器作同步的溝通。

『貳』 開發者選擇雲伺服器

個人建議選擇騰訊雲的,你說的這個99元的,是標准型SA2,100%CPU性能。阿里雲的那款有20%性能基線限制。


如果有幫助的話,記得採納哦!

『叄』 5G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讓這么多國家不寒而慄

中國5G牌照的發放,是2019年值得記錄的一刻。未來回顧技術發展史,中國5G牌照的發放也必然載入史書。

本次牌照發放,有兩件事情特別值得討論,第一個是時間,為什麼是現在發放5G牌照;第二個詞是應用,它將說明5G將創造何種價值。

時間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差不多每隔10年更新一代,2010年,討論的是4G,2000年,熱議的是3G。離2020還有半年,我們迎來了5G。技術雖然每十年一代,但是牌照的發放確不一定完全按照這個時間表來。這是通信技術的特質要求所致。

我們經常會說技術(Technology)這個詞,但是背後其實包了兩種技術,一種技術叫做信息技術(IT),一種技術叫做通信技術(CT)。雖然後綴相同,但是這兩種技術的發展路徑是不同的。信息技術主要關注計算,小到我們用的辦公電腦,大到用於做天氣預測的高性能計算機。而通信技術主要關注連接,小到日常用的藍牙耳機,大到隨時在線的整個互聯網。

兩種技術信仰的力量也不盡相同。

IT技術信仰市場力量,拿建立標准來說。在IT產業,哪家公司的力量強,哪家公司就可以建立標准。比如微軟打造了PC操作系統的標准,英特爾建立了個人電腦、伺服器的CPU標准;蘋果和安卓則建立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標准。IT公司發布新產品、新技術,一般是不需要其他人同意的。

多數情況下,政府也不幹預的IT市場的標准。

相比而言,通信技術就不同。它要尊重兩種力量,一個是市場力量,一個是政府力量。每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背後,也是無數通信公司研發、開發的成果,這是市場力量的部分。但是每一代通信技術的更迭,往往也包含了政府參與和政府間的博弈。

這其中一個關鍵,是通信技術要使用政府所管理的資源,叫做頻譜。無線通信技術,就是將我們要傳遞的信息編碼之後,通過無線電波傳輸的技術,而無線電波是有頻率的不同的,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頻率又有不同的用途。所以移動通信技術要想升級換代,必須要得到政府的頻譜資源配合才行。

下邊這張圖來自維基網路,說明了不同頻率的不同用途,其中超高頻,就是移動通信技術常使用的頻段。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頻率規劃需要政府同意,否則不同的服務,缺乏規劃的跑在同一個頻段上,就像馬路上擠滿了車輛一樣,會塞車,容易出事故。

牌照

當網路節點越多,它們互相之間的連接數量會成幾何基數上升。比如兩台設備,會有一種連接方式,5台電話就有10種互聯方式,12個電話就有66種連接方式。

而2/3/4G的發展,也充分證明了我們的連接數越多,網路價值確實越大。2G時代,網路還要靠撥號,那時候上網設備是PC,每年幾千萬台的出貨量,連接了每一個辦公室,當時是互聯網經濟;3G/4G時代,有了智能手機,每年上億的出貨量,連接了地球上的所有人,就衍生了市場價值更大的移動互聯網經濟。

而在5G時代,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特性就是能夠以高帶寬、低延時,連接可能千百億數量計算的萬物,這里的萬物包括一部汽車、一台電燈,一個鑰匙,一幢大樓,甚至通過「智能指環」連接一頭牛,一隻羊。

有了這樣的網路,我們將會看見什麼樣的未來?

1G時代的人很難預言iPhone,2/3G時代的人,也無法預言微信/抖音,但是我們知道,必然會有位置的殺手級應用在5G時代等著我們,因為網路規模決定一切!

問題

盡管5G意義重大,但是我們也不能對5G過於樂觀。因為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移動互聯網時代,發軔3G,但是大成於4G。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路也耗資巨大,動輒以千億計算,5G的技術復雜性,讓它的實施成本也更高了。

5G的發展,需要運營商網路。但是歷史同樣告訴我們,雖然運營商建設了網路,但是受益每一次移動通信技術紅利最大的並不是運營商,微信屬於騰訊,抖音屬於位元組跳動。

建設者,未必是收獲者,甚至一旦財務平衡不好,成為殉道者也未嘗可知。

機遇

但是歷史同樣告訴我們,這些問題,與新一代通信技術所能創造的機遇比起來,一切都是值得的投入。5G就像我們物理世界的公路、橋梁、水利、電網一樣,建設它可能成本巨大,但是一旦這個新的數字基礎設施建成,整個社會都將受益於它的網路效應。就像3G/4G而來的微信已經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溝通方式。

海外的IHS Markit和高通的一份《5G經濟》報告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

中國的中國信通院報告說,從2020到2025年,5G商用將直接帶動中國10.6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總產出,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到2025年,5G將直接為中國創造超過3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這些數字無疑將覆蓋和超越網路建設的巨大成本。

5G的真正意義就在於此,它不止是技術的升級換代,它還將決定我們未來10年的生活、工作。

5G會創造新世界。

『肆』 什麼是idc伺服器idc是什麼

你好,我來解答下你的問題.
IDC是指的互聯網數據中心的意思,也就是提供互聯網數據接入服務的行業.通俗的講.就是提供的機櫃.帶寬.伺服器租用.伺服器託管.雲主機.VPS.虛擬主機等.IDC伺服器就是指IDC公司提供的伺服器.這些伺服器是在IDC機房運行的.用戶租用以後.在本地電腦通過遠程登錄的方式來使用.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來放網站.網路應用.OA系統.資料庫服務等.
海騰數據楊闖為你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伍』 根伺服器是什麼中國擁有自己的全球根伺服器嗎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所有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這13台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Internet 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互聯網通信。由於根伺服器中有經美國政府批準的260個左右的互聯網後綴(如.com、.net等)和一些國家的指定符(如法國的.fr、挪威的.no等),自成立以來,美國政府每年花費近50多億美元用於根伺服器的維護和運行,承擔了世界上最繁重的網路任務和最巨大的網路風險。因此可以實事求是地說:沒有美國,互聯網將是死灰一片。世界對美國互聯網的依賴性非常大,當然這也主要是由其技術的先進性和管理的科學性所決定的。所謂依賴性,從國際互聯網的工作機理來體現的,就在於「根伺服器」的問題。從理論上說,任何形式的標准域名要想被實現解析,按照技術流程,都必須經過全球「層級式」域名解析體系的工作,才能完成。 「層級式」域名解析體系第一層就是根伺服器,負責管理世界各國的域名信息,在根伺服器下面是頂級域名伺服器,即相關國家域名管理機構的資料庫,如中國的CNNIC,然後是在下一級的域名資料庫和ISP的緩存伺服器。一個域名必須首先經過根資料庫的解析後,才能轉到頂級域名伺服器進行解析。

中國還沒有自己的根伺服器!
全世界只有13台。1個為 根伺服器架構
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

『陸』 為什麼互聯網的根伺服器在美國

這是由於所有IPv4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所有IPv4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IPv4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全世界只有13台IPv4根域名伺服器,1個為主根伺服器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台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這13個IPv4邏輯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Internet 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互聯網通信。

(6)2g伺服器是什麼國家開發的擴展閱讀:

根域名伺服器的相關情況:

1、在根域名伺服器中雖然沒有每個域名的具體信息,但儲存了負責每個域的解析的域名伺服器的地址信息。

2、2014年,美國政府宣布,2015年9月30日後,其商務部下屬的國家通信與信息管理局(NTIA)與國際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將不再續簽外包合作協議,這意味著美國將移交對ICANN的管理權。

3、「雪人計劃」由我國下一代互聯網工程中心領銜發起,聯合WIDE機構(現國際互聯網M根運營者)、互聯網域名工程中心(ZDNS)等共同創立。

『柒』 pdc是什麼意思啊

1、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 是一種由日本開發及使用的2G行動電話通信標准。與D-AMPS及GSM相似,PDC採用TDMA技術。標准由RCR(其後變成ARIB)在1991年4月制定。

2、聚晶金剛石復合片鑽頭的簡稱。是地質鑽探行業常用的一種鑽井工具。其實它的演變是從 金剛鑽演變來的。

3、PDC,即Plasma Display Chip,長虹公司自主研發的邏輯控制晶元。作為等離子屏的核心技術產物,目前長虹旗下的虹微技術公司已經自主研發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PDC晶元作為國家「核高基」重大科技項目,獲得了科技部、工信部高度重視與支持。

(7)2g伺服器是什麼國家開發的擴展閱讀

PDC鑽頭分類

1、胎體式PDC鑽頭

胎體式金剛石復合片(PDC)鑽頭是將金剛石復合片通過釺焊方式焊接在鑽頭胎體上的一種切削型鑽頭。胎體鑽頭用碳化鎢粉末燒結而成,用人造聚晶金剛石復合片釺焊在碳化鎢胎體上,用天然金剛石保徑。

2、鋼體式PDC鑽頭

鋼體PDC鑽頭,是用鎳、鉻、鉬合金機械加工成形。經過熱處理後在鑽頭體上鑽孔,將人造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壓入(緊配合)鑽頭體內,用柱狀碳化鎢保徑。

『捌』 2g伺服器能承受多大的攻擊2g是什麼樣的概念

你去黑基網了解下吧

『玖』 地球最強工作站是什麼品牌的電腦,主要用來做圖形圖像的工作站

說到BOXX這個品牌,或許很多國內用戶比較陌生,作為全球知名的超級計算機與伺服器工作站研發企業SGI的唯一代工製造商,BOXX Tech公司於2006年起開始專注於高端電腦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與Intel®, AMD®, Autodesk®, Adobe®等軟硬體廠商開展長期的合作。旗下圖形工作站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全美軍工、科研、游戲動畫製作等行業,客戶涉及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美國國防部、耶魯大學、華納、夢工廠等不同領域。

如今,BOXX終於登陸中國,並帶來了世界首創的個人化、小型化渲染農場(Renderfarm)解決方案,產品系列包括RenderPRO Series, RenderBOXX Series, RenderFarm on Wheels (ROW),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涵蓋了從最基礎的單節點到整合模塊化的渲染解決方案。

隨著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網路以及3D技術等不斷的普及與發展,渲染農場這種利用網路協同工作的模式受到了業界的廣泛應用。BOXX所提供的渲染農場解決方案不同於傳統的特殊伺服器或者獨立渲染工作室的方式,首創個人化、小型化渲染解決方案,讓渲染處理更加簡單、人性。憑借BOXX強勁的軟硬體配置以及精湛的工業設計,針對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給國內用戶帶來了兼顧性價比與效能的渲染農場解決方案。

靈活、高性價比的RenderPRO系列解決方案
RenderPRO系列按照處理器的不同配置分為RenderPRO4(單顆至強四核CPU), PRO8(兩顆至強四核CPU)以及 PRO12 (兩顆至強六核CPU),處理器主頻從2.66G擴展至3.3G,最多12條內存插槽支持高達192G內存。RenderPRO系列內建WINDOWS 7 64位專業版操作系統,搭配雙千兆網卡,可以選擇與工作站進行協同渲染或者搭配其它的RenderPRO渲染伺服器搭建渲染農場。RenderPRO主要針對個人化小型渲染處理節點,獨創的工業設計最大程度的節約安放空間並保持造型一致,以極高的性價比帶來高效、靈活以及擴展性、兼容性極強的渲染農場解決方案。

高性能集群RenderBOXX 高端計算節點
RenderBOXX系列針對高端企業化客戶的不同需求,以頂尖的集成化工業設計極具創意地在一個機箱內集成兩套主機,在4×6核CPU以及最大384G內存的配置下執行渲染處理。此外,RenderBOXX還設計了一個PCI-E插槽,通過添加QUADRO或TESLA專業級顯卡,進一步提升單節點的圖形處理性能。相對於RenderPRO系列,RenderBOXX在多節點渲染模式下擁有更強勁的性能和更突出的性價比,是集群渲染以及高性能計算客戶的最佳選擇。

RenderFarm on Wheels (ROW) 渲染農場整體解決方案
RenderFarm on Wheels (簡稱ROW)是由BOXX推出的一體式移動渲染解決方案,以模塊化的理念將渲染系統中的硬體、軟體和服務融為一體,由最少10台RenderBOXX模塊、千兆交換機、散熱裝置、KVM系統、存儲管理節點以及布線和機箱等組成,演繹極致的整合化渲染農場解決方案。作為世界上第一家推出整體式移動高性能計算機群的廠商,BOXX三位合一的高端整合ROW方案完美兼顧了圖形工作站的移動性及擴展性,日常管理與維護也變得更加簡易、高效。同時,這套ROW解決方案的整體生命周期也因為其高度的可擴展性得以有效延長,無論是基本的10節點,到20節點、30節點甚至更多都能輕松應對,廣泛適用於軍工業、科研以及大型動畫影視製作行業。

類似於當今WEB2.0時代最炙手可熱的「雲」概念,渲染農場這一集群式協同解決方案將原本低效、高負荷的渲染技術變得更加靈活高效。BOXX所提供的一整套渲染農場解決方案從最基礎的單一節點出發,通過豐富的產品線結合專業、個性化的軟體及服務,將全美公認的高端圖形工作站帶向中國市場。

『拾』 什麼是中央處理器

中央處理器

是英語「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縮寫,即CPU,CPU一般由邏輯運算單元、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組成。在邏輯運算和控制單元中包括一些寄存器,這些寄存器用於CPU在處理數據過程中數據的暫時保存, 簡單的講是由控制器和運算器二部分組成.

其實我們在買CPU時,並不需要知道它的構造,只要知道它的性能就可以了。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而且對於伺服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Intel和AMD,在這點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我們從Intel的產品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強自身主頻的發展。像其他的處理器廠家,有人曾經拿過一快1G的全美達來做比較,它的運行效率相當於2G的Intel處理器。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元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

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說白了,在台式機中,我們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匯流排介紹我們談談兩者的區別。

3.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帶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現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其實現在「HyperTransport」構架的出現,讓這種實際意義上的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發生了變化。之前我們知道IA-32架構必須有三大重要的構件:內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晶元組 Intel 7501、Intel7505晶元組,為雙至強處理器量身定做的,它們所包含的MCH為CPU提供了頻率為533MHz的前端匯流排,配合DDR內存,前端匯流排帶寬可達到4.3GB/秒。但隨著處理器性能不斷提高同時給系統架構帶來了很多問題。而「HyperTransport」構架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匯流排帶寬,比方AMD Opteron處理器,靈活的HyperTransport I/O匯流排體系結構讓它整合了內存控制器,使處理器不通過系統匯流排傳給晶元組而直接和內存交換數據。這樣的話,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在AMD Opteron處理器就不知道從何談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長
位:在數字電路和電腦技術中採用二進制,代碼只有「0」和「1」,其中無論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長: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一時間)能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叫字長。所以能處理字長為8位數據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位元組和字長的區別:由於常用的英文字元用8位二進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將8位稱為一個位元組。字長的長度是不固定的,對於不同的CPU、字長的長度也不一樣。8位的CPU一次只能處理一個位元組,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處理4個位元組,同理字長為64位的CPU一次可以處理8個位元組。

5.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樣版的Intel的CPU都是鎖了倍頻的,而AMD之前都沒有鎖。

6.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由於CPU晶元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伺服器CPU的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256-1MB,有的高達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現在的都是內置的。而它的實際作用即是,L3緩存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內存延遲,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降低內存延遲和提升大數據量計算能力對游戲都很有幫助。而在伺服器領域增加L3緩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顯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較大L3緩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內存會更有效,故它比較慢的磁碟I/O子系統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請求。具有較大L3緩存的處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統緩存行為及較短消息和處理器隊列長度。

其實最早的L3緩存被應用在AMD發布的K6-III處理器上,當時的L3緩存受限於製造工藝,並沒有被集成進晶元內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夠和系統匯流排頻率同步的L3緩存同主內存其實差不了多少。後來使用L3緩存的是英特爾為伺服器市場所推出的Itanium處理器。接著就是P4EE和至強MP。Intel還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緩存的Itanium2處理器,和以後24MB L3緩存的雙核心Itanium2處理器。

但基本上L3緩存對處理器的性能提高顯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備1MB L3緩存的Xeon MP處理器卻仍然不是Opteron的對手,由此可見前端匯流排的增加,要比緩存增加帶來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7.CPU擴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來計算和控制系統,每款CPU在設計時就規定了一系列與其硬體電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統。指令的強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標,指令集是提高微處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從現階段的主流體系結構講,指令集可分為復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兩部分,而從具體運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擴展指令集,分別增強了CPU的多媒體、圖形圖象和Internet等的處理能力。我們通常會把CPU的擴展指令集稱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規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條命令,SSE包含有50條命令,SSE2包含有144條命令,SSE3包含有13條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進的指令集,英特爾Prescott處理器已經支持SSE3指令集,AMD會在未來雙核心處理器當中加入對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達的處理器也將支持這一指令集。

8.CPU內核和I/O工作電壓
從586CPU開始,CPU的工作電壓分為內核電壓和I/O電壓兩種,通常CPU的核心電壓小於等於I/O電壓。其中內核電壓的大小是根據CPU的生產工藝而定,一般製作工藝越小,內核工作電壓越低;I/O電壓一般都在1.6~5V。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

9.製造工藝
製造工藝的微米是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製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發展。密度愈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著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復雜的電路設計。現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最近官方已經表示有65nm的製造工藝了。

10.指令集
(1)CISC指令集

CISC指令集,也稱為復雜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縮寫)。在CISC微處理器中,程序的各條指令是按順序串列執行的,每條指令中的各個操作也是按順序串列執行的。順序執行的優點是控制簡單,但計算機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執行速度慢。其實它是英特爾生產的x86系列(也就是IA-32架構)CPU及其兼容CPU,如AMD、VIA的。即使是現在新起的X86-64(也被成AMD64)都是屬於CISC的范疇。

要知道什麼是指令集還要從當今的X86架構的CPU說起。X86指令集是Intel為其第一塊16位CPU(i8086)專門開發的,IBM1981年推出的世界第一台PC機中的CPU—i8088(i8086簡化版)使用的也是X86指令,同時電腦中為提高浮點數據處理能力而增加了X87晶元,以後就將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統稱為X86指令集。

雖然隨著CPU技術的不斷發展,Intel陸續研製出更新型的i80386、i80486直到過去的PII至強、PIII至強、Pentium 3,最後到今天的Pentium 4系列、至強(不包括至強Nocona),但為了保證電腦能繼續運行以往開發的各類應用程序以保護和繼承豐富的軟體資源,所以Intel公司所生產的所有CPU仍然繼續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它的CPU仍屬於X86系列。由於Intel X86系列及其兼容CPU(如AMD Athlon MP、)都使用X86指令集,所以就形成了今天龐大的X86系列及兼容CPU陣容。x86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伺服器CPU和AMD的伺服器CPU兩類。

(2)RISC指令集

RISC是英文「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精簡指令集」。它是在CISC指令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人對CISC機進行測試表明,各種指令的使用頻度相當懸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指令,它們僅占指令總數的20%,但在程序中出現的頻度卻佔80%。復雜的指令系統必然增加微處理器的復雜性,使處理器的研製時間長,成本高。並且復雜指令需要復雜的操作,必然會降低計算機的速度。基於上述原因,20世紀80年代RISC型CPU誕生了,相對於CISC型CPU ,RISC型CPU不僅精簡了指令系統,還採用了一種叫做「超標量和超流水線結構」,大大增加了並行處理能力。RISC指令集是高性能CPU的發展方向。它與傳統的CISC(復雜指令集)相對。相比而言,RISC的指令格式統一,種類比較少,定址方式也比復雜指令集少。當然處理速度就提高很多了。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普遍採用這一指令系統的CPU,特別是高檔伺服器全都採用RISC指令系統的CPU。RISC指令系統更加適合高檔伺服器的操作系統UNIX,現在Linux也屬於類似UNIX的操作系統。RISC型CPU與Intel和AMD的CPU在軟體和硬體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採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幾類:PowerPC處理器、SPARC處理器、PA-RISC處理器、MIPS處理器、Alpha處理器。

(3)IA-64

EPIC(Explicitly Parallel Instruction Computers,精確並行指令計算機)是否是RISC和CISC體系的繼承者的爭論已經有很多,單以EPIC體系來說,它更像Intel的處理器邁向RISC體系的重要步驟。從理論上說,EPIC體系設計的CPU,在相同的主機配置下,處理Windows的應用軟體比基於Unix下的應用軟體要好得多。

Intel採用EPIC技術的伺服器CPU是安騰Itanium(開發代號即Merced)。它是64位處理器,也是IA-64系列中的第一款。微軟也已開發了代號為Win64的操作系統,在軟體上加以支持。在Intel採用了X86指令集之後,它又轉而尋求更先進的64-bit微處理器,Intel這樣做的原因是,它們想擺脫容量巨大的x86架構,從而引入精力充沛而又功能強大的指令集,於是採用EPIC指令集的IA-64架構便誕生了。IA-64 在很多方面來說,都比x86有了長足的進步。突破了傳統IA32架構的許多限制,在數據的處理能力,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可用性、可觀理性等方面獲得了突破性的提高。

IA-64微處理器最大的缺陷是它們缺乏與x86的兼容,而Intel為了IA-64處理器能夠更好地運行兩個朝代的軟體,它在IA-64處理器上(Itanium、Itanium2 ……)引入了x86-to-IA-64的解碼器,這樣就能夠把x86指令翻譯為IA-64指令。這個解碼器並不是最有效率的解碼器,也不是運行x86代碼的最好途徑(最好的途徑是直接在x86處理器上運行x86代碼),因此Itanium 和Itanium2在運行x86應用程序時候的性能非常糟糕。這也成為X86-64產生的根本原因。

(4)X86-64 (AMD64 / EM64T)

AMD公司設計,可以在同一時間內處理64位的整數運算,並兼容於X86-32架構。其中支持64位邏輯定址,同時提供轉換為32位定址選項;但數據操作指令默認為32位和8位,提供轉換成64位和16位的選項;支持常規用途寄存器,如果是32位運算操作,就要將結果擴展成完整的64位。這樣,指令中有「直接執行」和「轉換執行」的區別,其指令欄位是8位或32位,可以避免欄位過長。

x86-64(也叫AMD64)的產生也並非空穴來風,x86處理器的32bit定址空間限制在4GB內存,而IA-64的處理器又不能兼容x86。AMD充分考慮顧客的需求,加強x86指令集的功能,使這套指令集可同時支持64位的運算模式,因此AMD把它們的結構稱之為x86-64。在技術上AMD在x86-64架構中為了進行64位運算,AMD為其引入了新增了R8-R15通用寄存器作為原有X86處理器寄存器的擴充,但在而在32位環境下並不完全使用到這些寄存器。原來的寄存器諸如EAX、EBX也由32位擴張至64位。在SSE單元中新加入了8個新寄存器以提供對SSE2的支持。寄存器數量的增加將帶來性能的提升。與此同時,為了同時支持32和64位代碼及寄存器,x86-64架構允許處理器工作在以下兩種模式:Long Mode(長模式)和Legacy Mode(遺傳模式),Long模式又分為兩種子模式(64bit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該標准已經被引進在AMD伺服器處理器中的Opteron處理器.

而今年也推出了支持64位的EM64T技術,再還沒被正式命為EM64T之前是IA32E,這是英特爾64位擴展技術的名字,用來區別X86指令集。Intel的EM64T支持64位sub-mode,和AMD的X86-64技術類似,採用64位的線性平面定址,加入8個新的通用寄存器(GPRs),還增加8個寄存器支持SSE指令。與AMD相類似,Intel的64位技術將兼容IA32和IA32E,只有在運行64位操作系統下的時候,才將會採用IA32E。IA32E將由2個sub-mode組成:64位sub-mode和32位sub-mode,同AMD64一樣是向下兼容的。Intel的EM64T將完全兼容AMD的X86-64技術。現在Nocona處理器已經加入了一些64位技術,Intel的Pentium 4E處理器也支持64位技術。

應該說,這兩者都是兼容x86指令集的64位微處理器架構,但EM64T與AMD64還是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AMD64處理器中的NX位在Intel的處理器中將沒有提供。

11.超流水線與超標量
在解釋超流水線與超標量前,先了解流水線(pipeline)。流水線是Intel首次在486晶元中開始使用的。流水線的工作方式就象工業生產上的裝配流水線。在CPU中由5—6個不同功能的電路單元組成一條指令處理流水線,然後將一條X86指令分成5—6步後再由這些電路單元分別執行,這樣就能實現在一個CPU時鍾周期完成一條指令,因此提高CPU的運算速度。經典奔騰每條整數流水線都分為四級流水,即指令預取、解碼、執行、寫回結果,浮點流水又分為八級流水。

超標量是通過內置多條流水線來同時執行多個處理器,其實質是以空間換取時間。而超流水線是通過細化流水、提高主頻,使得在一個機器周期內完成一個甚至多個操作,其實質是以時間換取空間。例如Pentium 4的流水線就長達20級。將流水線設計的步(級)越長,其完成一條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適應工作主頻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線過長也帶來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Intel的奔騰4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雖然它的主頻可以高達1.4G以上,但其運算性能卻遠遠比不上AMD 1.2G的速龍甚至奔騰III。

12.封裝形式
CPU封裝是採用特定的材料將CPU晶元或CPU模塊固化在其中以防損壞的保護措施,一般必須在封裝後CPU才能交付用戶使用。CPU的封裝方式取決於CPU安裝形式和器件集成設計,從大的分類來看通常採用Socket插座進行安裝的CPU使用PGA(柵格陣列)方式封裝,而採用Slot x槽安裝的CPU則全部採用SEC(單邊接插盒)的形式封裝。現在還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裝技術。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裝技術的發展方向以節約成本為主。

13、多線程
同時多線程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簡稱SMT。SMT可通過復制處理器上的結構狀態,讓同一個處理器上的多個線程同步執行並共享處理器的執行資源,可最大限度地實現寬發射、亂序的超標量處理,提高處理器運算部件的利用率,緩和由於數據相關或Cache未命中帶來的訪問內存延時。當沒有多個線程可用時,SMT處理器幾乎和傳統的寬發射超標量處理器一樣。SMT最具吸引力的是只需小規模改變處理器核心的設計,幾乎不用增加額外的成本就可以顯著地提升效能。多線程技術則可以為高速的運算核心准備更多的待處理數據,減少運算核心的閑置時間。這對於桌面低端系統來說無疑十分具有吸引力。Intel從3.06GHz Pentium 4開始,所有處理器都將支持SMT技術。

14、多核心
多核心,也指單晶元多處理器(Chip multiprocessors,簡稱CMP)。CMP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提出的,其思想是將大規模並行處理器中的SMP(對稱多處理器)集成到同一晶元內,各個處理器並行執行不同的進程。與CMP比較, SMT處理器結構的靈活性比較突出。但是,當半導體工藝進入0.18微米以後,線延時已經超過了門延遲,要求微處理器的設計通過劃分許多規模更小、局部性更好的基本單元結構來進行。相比之下,由於CMP結構已經被劃分成多個處理器核來設計,每個核都比較簡單,有利於優化設計,因此更有發展前途。目前,IBM 的Power 4晶元和Sun的 MAJC5200晶元都採用了CMP結構。多核處理器可以在處理器內部共享緩存,提高緩存利用率,同時簡化多處理器系統設計的復雜度。

2005年下半年,Intel和AMD的新型處理器也將融入CMP結構。新安騰處理器開發代碼為Montecito,採用雙核心設計,擁有最少18MB片內緩存,採取90nm工藝製造,它的設計絕對稱得上是對當今晶元業的挑戰。它的每個單獨的核心都擁有獨立的L1,L2和L3 cache,包含大約10億支晶體管。

15、SMP SMP(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對稱多處理結構的簡稱,是指在一個計算機上匯集了一組處理器(多CPU),各CPU之間共享內存子系統以及匯流排結構。在這種技術的支持下,一個伺服器系統可以同時運行多個處理器,並共享內存和其他的主機資源。像雙至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二路,這是在對稱處理器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至強MP可以支持到四路,AMD Opteron可以支持1-8路)。也有少數是16路的。但是一般來講,SMP結構的機器可擴展性較差,很難做到100個以上多處理器,常規的一般是8個到16個,不過這對於多數的用戶來說已經夠用了。在高性能伺服器和工作站級主板架構中最為常見,像UNIX伺服器可支持最多256個CPU的系統。

構建一套SMP系統的必要條件是:支持SMP的硬體包括主板和CPU;支持SMP的系統平台,再就是支持SMP的應用軟體。

為了能夠使得SMP系統發揮高效的性能,操作系統必須支持SMP系統,如WINNT、LINUX、以及UNIX等等32位操作系統。即能夠進行多任務和多線程處理。多任務是指操作系統能夠在同一時間讓不同的CPU完成不同的任務;多線程是指操作系統能夠使得不同的CPU並行的完成同一個任務

要組建SMP系統,對所選的CPU有很高的要求,首先、CPU內部必須內置APIC(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單元。Intel 多處理規范的核心就是高級可編程中斷控制器(Advanced Programmable Interrupt Controllers–APICs)的使用;再次,相同的產品型號,同樣類型的CPU核心,完全相同的運行頻率;最後,盡可能保持相同的產品序列編號,因為兩個生產批次的CPU作為雙處理器運行的時候,有可能會發生一顆CPU負擔過高,而另一顆負擔很少的情況,無法發揮最大性能,更糟糕的是可能導致死機。

16、NUMA技術
NUMA即非一致訪問分布共享存儲技術,它是由若干通過高速專用網路連接起來的獨立節點構成的系統,各個節點可以是單個的CPU或是SMP系統。在NUMA中,Cache 的一致性有多種解決方案,需要操作系統和特殊軟體的支持。圖2中是Sequent公司NUMA系統的例子。這里有3個SMP模塊用高速專用網路聯起來,組成一個節點,每個節點可以有12個CPU。像Sequent的系統最多可以達到64個CPU甚至256個CPU。顯然,這是在SMP的基礎上,再用NUMA的技術加以擴展,是這兩種技術的結合。

17、亂序執行技術
亂序執行(out-of-orderexecution),是指CPU允許將多條指令不按程序規定的順序分開發送給各相應電路單元處理的技術。這樣將根據個電路單元的狀態和各指令能否提前執行的具體情況分析後,將能提前執行的指令立即發送給相應電路單元執行,在這期間不按規定順序執行指令,然後由重新排列單元將各執行單元結果按指令順序重新排列。採用亂序執行技術的目的是為了使CPU內部電路滿負荷運轉並相應提高了CPU的運行程序的速度。分枝技術:(branch)指令進行運算時需要等待結果,一般無條件分枝只需要按指令順序執行,而條件分枝必須根據處理後的結果,再決定是否按原先順序進行。

18、CPU內部的內存控制器
許多應用程序擁有更為復雜的讀取模式(幾乎是隨機地,特別是當cache hit不可預測的時候),並且沒有有效地利用帶寬。典型的這類應用程序就是業務處理軟體,即使擁有如亂序執行(out of order execution)這樣的CPU特性,也會受內存延遲的限制。這樣CPU必須得等到運算所需數據被除數裝載完成才能執行指令(無論這些數據來自CPU cache還是主內存系統)。當前低段系統的內存延遲大約是120-150ns,而CPU速度則達到了3GHz以上,一次單獨的內存請求可能會浪費200-300次CPU循環。即使在緩存命中率(cache hit rate)達到99%的情況下,CPU也可能會花50%的時間來等待內存請求的結束- 比如因為內存延遲的緣故。

你可以看到Opteron整合的內存控制器,它的延遲,與晶元組支持雙通道DDR內存控制器的延遲相比來說,是要低很多的。英特爾也按照計劃的那樣在處理器內部整合內存控制器,這樣導致北橋晶元將變得不那麼重要。但改變了處理器訪問主存的方式,有助於提高帶寬、降低內存延時和提升處理器性

製造工藝:現在CPU的製造工藝是0.35微米,最新的PII可以達到0.28微米,在將來的CPU製造工藝可以達到0.18微米。

CPU的廠商

1.Intel公司

Intel是生產CPU的老大哥,它佔有80%多的市場份額,Intel生產的CPU就成了事實上的x86CPU技術規范和標准。最新的P4成為CPU的首選。

2.AMD公司

目前使用的CPU有好幾家公司的產品,除了Intel公司外,最有力的挑戰的就是AMD公司,最新的Athlon64和閃龍具有很好性價比,尤其採用了3DNOW+技術,使其在3D上有很好的表現。

3.IBM和Cyrix

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IBM和Cyrix公司合並後,使其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晶元生產線,其成品將會日益完善和完備。現在的MII性能也不錯,尤其是它的價格很低。

4.IDT公司

IDT是處理器廠商的後起之秀,但現在還不太成熟。

5.VIA威盛公司

VIA威盛是台灣一家主板晶元組廠商,收購了前述的 Cyrix和IDT的cpu部門,推出了自己的CPU

閱讀全文

與2g伺服器是什麼國家開發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隱藏不顯示文件夾軟體 瀏覽:823
linux雙通道 瀏覽:236
word中如何選擇一個文件夾 瀏覽:438
pdf紡織 瀏覽:439
在哪裡app可以免費看英超 瀏覽:235
想找個程序員公眾號 瀏覽:637
更改cpu名稱批處理命令 瀏覽:395
app物理b和c有什麼區別 瀏覽:202
歡樂頌程序員買包子 瀏覽:391
安卓鎖屏如何禁止使用 瀏覽:762
鏈路聚合配置命令 瀏覽:100
qqforlinux軟體 瀏覽:203
java的主方法嗎 瀏覽:789
androidarraymap遍歷 瀏覽:956
群里聊程序員 瀏覽:467
東京塔pdf 瀏覽:579
解壓版怎麼玩兒 瀏覽:186
底部極限指標源碼 瀏覽:853
14位ad單片機推薦 瀏覽:281
網路引導linux 瀏覽: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