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城市是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市是經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Ⅱ 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哪座沿海城市
泉州
泉州是聞名中外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創造過「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歷史輝煌。
Ⅲ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在哪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與外國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與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極為漫長的發展過程,具體而言,它在先秦商周時期開始萌芽起源,在秦漢時期初具雛形,在唐朝宋朝時期達到鼎盛階段。
中國有著長達一萬八千公里的海岸線,東南沿海地區瀕臨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線長,大小港口星羅棋布。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在南海之濱的嶺南先民就已經使用簡陋小舟,從事海上漁業生產。由於中國古代的陶瓷生產技術和絲綢製造生產技術的突飛猛進,領先世界,中國出產的陶瓷製品和絲織品,在世界范圍范圍內都廣受歡迎,以此為契機,催生出多條遠跨重洋的航線和極為興盛的跨國貿易,海上絲綢之路由此一步步形成。
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成為東西方經貿文化交流往來的重要歷史途徑,動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
Ⅳ 哪個城市是狹義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又是我國的南大門
泉州泉州是聞名中外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曾創造過「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歷史輝煌。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遺產、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78處,其中國家級14處。譽稱「東方第一大港」、「光明之城」、「世界宗教博物館」,留下大量極為珍貴的「海絲」史跡。「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和「中國泉州南音」已列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Ⅳ 海上絲綢之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起點是哪裡
海上絲綢之路是從宋朝開始就使用了,在元末和明清時代得以興盛,這是一條促進了東方和西方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發展的重要道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就是在現在的廣州,在當時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還有我國的泉州,煙台在當時都是商業貿易的口岸。
當時元朝時期,義大利的馬可波羅也是通過這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從歐洲漂洋過海來到元朝的,像現在大家知道的,番茄還有菠菜以及葡萄,石榴等等水果和蔬菜,其實都是從東南亞以及西方引進的,也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才得以發現這些物種,當時有不少從福建和廣東等東南沿海的老百姓下南洋做生意,也是通過這一條路來到了東南亞地區,所以現在東南亞很多城市都有不少華僑,所以說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陸地上的絲綢之路。
Ⅵ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是哪裡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
泉州市是福建省東南沿海的一座城市,它位於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面積為11220.5平方千米。共管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區,石獅、晉江、南安3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5縣。人口654.62萬(未含金門縣),那裡通行閩南方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市是經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朝時期,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國的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宋元時期,它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
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中國輸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貨物,從絲綢到瓷器與茶葉,形成一股持續吹向全球的東方文明之風。
尤其是在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升了商船遠航能力,私人海上貿易也得到發展。這一時期,中國同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
Ⅶ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哪裡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
泉州市是福建省東南沿海的一座城市,它位於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面積為11220.5平方千米。共管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區,石獅、晉江、南安3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5縣。人口654.62萬(未含金門縣),那裡通行閩南方言。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市是經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朝時期,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國的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宋元時期,它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
泉州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那裡人文薈萃,文化昌盛,中西文化也長期在這里交流匯聚,造就了許多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還有大量世人罕見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泉州的開元寺、老君岩、清凈寺、伊斯蘭教聖墓、草庵等中世紀世界幾大宗教的寺院屬於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等傳統建築精品,又有九日山摩崖祈風石刻等都見證著宋元時期泉州與外國商人友好交往的遺址,另外,還有民族英雄鄭成功墓、著名的民間信仰宗廟天後宮、德化屈斗宮古窯址等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37處,還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到處彌漫著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那裡的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中世紀宮廷音樂「活化石」南音,被海外遊子視為最親切的鄉音。聞名遐邇的德化瓷器、惠安石雕、鯉城木偶頭、安溪烏龍茶、永春老醋等土特名產是饋贈親朋摯友的上乘禮品,這些產品還遠銷海內外。
泉州同時還是我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主要分布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達600多萬人,港澳同胞也達68萬人之多;在台灣漢族同胞中,就有44.8%約900多萬人祖籍泉州。長期以來,泉州的廣大海外鄉親和台胞愛國鄉,為該市的各項建設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Ⅷ 海上絲綢之路的途經城市是哪裡
海上絲綢之路途經之地是從廣州乘船經滿刺加(今馬六甲)海峽。到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東非。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辟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更標志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南海絲路從中國經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價值影響: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中國輸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貨物,從絲綢到瓷器與茶葉,形成一股持續吹向全球的東方文明之風。
尤其是在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升了商船遠航能力,私人海上貿易也得到發展。
這一時期,中國同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透過義大利馬可·波羅和阿拉伯伊本·白圖泰等旅行家的筆墨,引發了西方世界一窺東方文明的大航海時代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