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配伺服器 > 項目不斷增加伺服器什麼意思

項目不斷增加伺服器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6-02 14:34:18

❶ 伺服器維護請更換伺服器什麼意思

伺服器漏洞太大,不能滿足日常工作運轉,會顯示更換伺服器。
一、無法提供最新功能的時候:當伺服器無法提供企業所需最新功能的時候,比如新的內存類型、更優質的散熱管理及先進的處理器擴展技術等。這些新的功能將為企業帶來更高效益,以致能抵消更新伺服器所花去的成本。如果僅是使用原有伺服器,企業運行效率可能會降低,尤其當企業啟動新的數據中心項目時,更換伺服器會更合理。
二、性能無法滿足現有要求的時候:伺服器的損耗不僅體現在硬體、設備上,對現有應用程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隨著用戶群體規模的不斷上漲,現有程序和補丁無法承受更為龐大的數據流量,工作負載性能逐漸下降。這對快速發展中的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因素,現有伺服器帶來糟糕的響應時間和性能問題,會對用戶產生巨大的體驗影響。因此,在現有伺服器無法滿足承擔更高的工作負載後,企業應該選擇更換伺服器。
三、報廢狀態的時候當伺服器硬體處於無法再維修,或維修產生的成本巨大時,更換伺服器是顯然的。
四、計算資源用完的時候在伺服器已經有沒有剩餘空間接收其他工作負載的時候,盡管能保持現有工作狀態,但隨著越來越多數據的存儲需要,現有伺服器已經無法承擔更多責任。

❷ 什麼是伺服器

什麼是伺服器
伺服器是計算機的一種,它是網路上一種為客戶端計算機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性能的計算機,它在網路操作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磁帶、列印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設備提供給網路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用戶提供集中計算、信息發表及數據管理等服務。它的高性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運行、強大的外部數據吞吐能力等方面。

目前,按照體系架構來區分,伺服器主要分為兩類:ISC(精簡指令集)架構伺服器:這是使用RISC晶元並且主要採用UNIX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Sun公司的SPARC、HP公司的PA-RISC、DEC的Alpha晶元、SGI公司的MIPS等。

IA架構伺服器:又稱CISC(復雜指令集)架構伺服器,即通常所講的PC伺服器,它是基於PC機體系結構,使用Intel或與其兼容的處理器晶元的伺服器,如聯想的萬全系列、HP的Netserver系列伺服器等。

從當前的網路發展狀況看,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的PC伺服器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

伺服器是一種高性能計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存儲、處理網路上80%的數據、信息,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做一個形象的比喻:伺服器就像是郵局的交換機,而微機、筆記本、PDA、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就如散落在家庭、各種辦公場所、公共場所等處的電話機。我們與外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電話交流、溝通,必須經過交換機,才能到達目標電話;同樣如此,網路終端設備如家庭、企業中的微機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也必須經過伺服器,因此也可以說是伺服器在「組織」和「領導」這些設備。

伺服器的構成與微機基本相似,有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它們是針對具體的網路應用特別制定的,因而伺服器與微機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存在差異很大。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網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對自己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能力、安全性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被黑客竊走密碼、損失關鍵商業數據;如果您在自動取款機上不能正常的存取,您應該考慮在這些設備系統的幕後指揮者————伺服器,而不是埋怨工作人員的素質和其他客觀條件的限制。

伺服器技術之EMP技術

目前伺服器的技術熱點主要有:IRISC與CISC技術、處理器技術、多處理器技術(AMP技術、SMP技術、MPP技術、COMA技術、集群技術和NUMA技術)、SCSI介面技術、智能I/O技術、容錯技術、磁碟陣列技術、熱插拔技術、雙機熱備份。

伺服器在網路中承擔傳輸和處理大量數據的任務,要具備高可伸縮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體系將帶動伺服器技術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處理器技術、匯流排和內存技術、容錯技術、群集技術、硬體管理介面、均衡伺服器平台技術等。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術

EMP(Emergency Management Port)技術也是一種遠程管理技術,利用EMP技術可以在客戶端通過電話線或電纜直接連接到伺服器,來對伺服器實施異地操作,如關閉操作系統、啟動電源、關閉電源、捕捉伺服器屏幕、配置伺服器BIOS等操作,是一種很好的實現快速服務和節省維護費用的技術手段。 應用ISC和EMP兩種技術可以實現對伺服器進行遠程監控管理。

伺服器技術之RAID冗餘磁碟陣列技術

目前伺服器的技術熱點主要有:IRISC與CISC技術、處理器技術、多處理器技術(AMP技術、SMP技術、MPP技術、COMA技術、集群技術和NUMA技術)、SCSI介面技術、智能I/O技術、容錯技術、磁碟陣列技術、熱插拔技術、雙機熱備份。

伺服器在網路中承擔傳輸和處理大量數據的任務,要具備高可伸縮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管理性。IA-64體系將帶動伺服器技術特性的提高,如高性能CPU、多處理器技術、匯流排和內存技術、容錯技術、群集技術、硬體管理介面、均衡伺服器平台技術等。

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冗餘磁碟陣列技術

RAID技術是一種工業標准,各廠商對RAID級別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目前對RAID級別的定義可以獲得業界廣泛認同的有4種,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無數據冗餘的存儲空間條帶化,具有成本低、讀寫性能極高、存儲空間利用率高等特點,適用於Video/Audio信號存儲、臨時文件的轉儲等對速度要求極其嚴格的特殊應用。但由於沒有數據冗餘,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構成陣列的任何一塊硬碟的損壞都將帶來災難性的數據損失。所以,若在RAID 0中配置4塊以上的硬碟,對於一般應用來說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兩塊硬碟數據完全鏡像,安全性好,技術簡單,管理方便,讀寫性能均好。但它無法擴展(單塊硬碟容量),數據空間浪費大,嚴格意義上說,不應稱之為"陣列"。

RAID 0+1綜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點,獨立磁碟配置成RAID 0,兩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鏡像。它的讀寫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構建陣列的成本投入大,數據空間利用率低,不能稱之為經濟高效的方案。

負載均衡技術概覽

當前,無論在企業網、園區網還是在廣域網如Internet上,業務量的發展都超出了過去最樂觀的估計,上網熱潮風起雲涌,新的應用層出不窮,即使按照當時最優配置建設的網路,也很快會感到吃不消。尤其是各個網路的核心部分,其數據流量和計算強度之大,使得單一設備根本無法承擔,而如何在完成同樣功能的多個網路設備之間實現合理的業務量分配,使之不致於出現一台設備過忙、而別的設備卻未充分發揮處理能力的情況,就成了一個問題,負載均衡機制也因此應運而生。

負載均衡建立在現有網路結構之上,它提供了一種廉價有效的方法擴展伺服器帶寬和增加吞吐量,加強網路數據處理能力,提高網路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它主要完成以下任務:解決網路擁塞問題,服務就近提供,實現地理位置無關性 ;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訪問質量;提高伺服器響應速度;提高伺服器及其他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網路關鍵部位出現單點失效。

對一個網路的負載均衡應用,可以從網路的不同層次入手,具體情況要看對網路瓶頸所在之處的具體分析,大體上不外乎從傳輸鏈路聚合、採用更高層網路交換技術和設置伺服器集群策略三個角度實現。

■傳輸鏈路聚合

為了支持與日俱增的高帶寬應用,越來越多的PC機使用更加快速的鏈路連入網路。而網路中的業務量分布是不平衡的,核心高、邊緣低,關鍵部門高、一般部門低。伴隨計算機處理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對多工作組區域網的處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當企業內部對高帶寬應用需求不斷增大時(例如Web訪問、文檔傳輸及內部網連接),區域網核心部位的數據介面將產生瓶頸問題,瓶頸延長了客戶應用請求的響應時間。並且區域網具有分散特性,網路本身並沒有針對伺服器的保護措施,一個無意的動作(像一腳踢掉網線的插頭)就會讓伺服器與網路斷開。

通常,解決瓶頸問題採用的對策是提高伺服器鏈路的容量,使其超出目前的需求。例如可以由快速乙太網升級到千兆乙太網。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採用升級技術是一種長遠的、有前景的解決方案。然而對於許多企業,當需求還沒有大到非得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進行升級時,使用升級技術就顯得大材小用了。在這種情況下,鏈路聚合技術為消除傳輸鏈路上的瓶頸與不安全因素提供了成本低廉的解決方案,

鏈路聚合技術,將多個線路的傳輸容量融合成一個單一的邏輯連接。當原有的線路滿足不了需求,而單一線路的升級又太昂貴或難以實現時,就要採用多線路的解決方案了。目前有4種鏈路聚合技術可以將多條線路「捆綁」起來。同步IMUX系統工作在T1/E1的比特層,利用多個同步的DS1信道傳輸數據,來實現負載均衡。IMA是另外一種多線路的反向多路復用技術,工作在信元級,能夠運行在使用ATM路由器的平台上。用路由器來實現多線路是一種流行的鏈路聚合技術,路由器可以根據已知的目的地址的緩沖(cache)大小,將分組分配給各個平行的鏈路,也可以採用循環分配的方法來向線路分發分組。多重鏈路PPP,又稱MP或MLP,是應用於使用PPP封裝數據鏈路的路由器負載平衡技術。MP可以將大的PPP數據包分解成小的數據段,再將其分發給平行的多個線路,還可以根據當前的鏈路利用率來動態地分配撥號線路。這樣做盡管速度很慢,因為數據包分段和附加的緩沖都增加時延,但可以在低速的線路上運行得很好。

鏈路聚合系統增加了網路的復雜性,但也提高了網路的可靠性,使人們可以在伺服器等關鍵LAN段的線路上採用冗餘路由。對於IP系統,可以考慮採用VRRP(虛擬路由冗餘協議)。VRRP可以生成一個虛擬預設的網關地址,當主路由器無法接通時,備用路由器就會採用這個地址,使LAN通信得以繼續。總之,當主要線路的性能必需提高而單條線路的升級又不可行時,可以採用鏈路聚合技術。

更高層交換

大型的網路一般都是由大量專用技術設備組成的,如包括防火牆、路由器、第2層/3層交換機、負載均衡設備、緩沖伺服器和Web伺服器等。如何將這些技術設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是一個直接影響到網路性能的關鍵性問題。現在許多交換機提供第四層交換功能,可以將一個外部IP地址映射為多個內部IP地址,對每次TCP連接請求動態使用其中一個內部地址,達到負載均衡的目的。有的協議內部支持與負載均衡相關的功能,例如HTTP協議中的重定向能力。

Web內容交換技術,即URL交換或七層交換技術,提供了一種對訪問流量的高層控制方式。Web內容交換技術檢查所有的HTTP報頭,根據報頭內的信息來執行負載均衡的決策,並可以根據這些信息來確定如何為個人主頁和圖像數據等內容提供服務。它不是根據TCP埠號來進行控制的,所以不會造成訪問流量的滯留。如果Web伺服器已經為圖像服務、SSL對話、資料庫事務服務之類的特殊功能進行了優化,那麼,採用這個層次的流量控制將可以提高網路的性能。目前,採用第七層交換技術的產品與方案,有黎明網路的iSwitch、交換機,Cisco的CDN(內容交換網路系統)等。

伺服器群集解決方案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某網站內部職員和外部客戶同時使用網站,而公司要將內部職員的服務請求連接到一個較慢的伺服器來為外部客戶提供更多的資源,這時就可以使用Web內容交換技術。Web主機訪問控制設備也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來降低硬體成本,因為它可以輕易地將訪問多個主機的用戶流量轉移給同一個Web伺服器。如果用戶訪問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這些流量還可以被轉移到專用的Web伺服器設備,雖然這種專用設備的成本較高,但是由於使用的是相同的Web內容交換技術來控制流量,所以網路的結構框架就不用再進行改變了。

但是,使用Web內容交換技術的負載均衡設備所能支持的標准和規則的數目有限,其採用的標准和規則的靈活性也有限。另外,負載均衡設備所能監測到HTTP報頭的深度也是限制內容交換能力的一個因素。如果所要找的信息在負載均衡設備所不能監測的欄位內,那內容交換的作用就無法發揮。而且,內容交換還受到能夠同時開啟的TCP連接數量以及TCP連接的建立和斷開比率的限制。另外,Web內容交換技術還會佔用大量的系統資源(包括內存佔用和處理器佔用)。對Web內容交換技術進行的測試表明,操縱Web內容的吞吐量是很費力的,有時只能得到很小的性能改進。所以,網路管理員必須認真考慮投入與回報的問題。

■帶均衡策略的伺服器群集

如今,伺服器必須具備提供大量並發訪問服務的能力,其處理能力和I/O能力已經成為提供服務的瓶頸。如果客戶的增多導致通信量超出了伺服器能承受的范圍,那麼其結果必然是――宕機。顯然,單台伺服器有限的性能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一台普通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只能達到每秒幾萬個到幾十萬個請求,無法在一秒鍾內處理上百萬個甚至更多的請求。但若能將10台這樣的伺服器組成一個系統,並通過軟體技術將所有請求平均分配給所有伺服器,那麼這個系統就完全擁有每秒鍾處理幾百萬個甚至更多請求的能力。這就是利用伺服器群集實現負載均衡的最初基本設計思想。

早期的伺服器群集通常以光纖鏡像卡進行主從方式備份。令服務運營商頭疼的是關鍵性伺服器或應用較多、數據流量較大的伺服器一般檔次不會太低,而服務運營商花了兩台伺服器的錢卻常常只得到一台伺服器的性能。新的解決方案見圖,通過LSANT(Load Sharing Network Address Transfer)將多台伺服器網卡的不同IP地址翻譯成一個VIP(Virtual IP)地址,使得每台伺服器均時時處於工作狀態。原來需要用小型機來完成的工作改由多台PC伺服器完成,這種彈性解決方案對投資保護的作用是相當明顯的――既避免了小型機剛性升級所帶來的巨大設備投資,又避免了人員培訓的重復投資。同時,服務運營商可以依據業務的需要隨時調整伺服器的數量。

網路負載均衡提高了諸如Web伺服器、FTP伺服器和其他關鍵任務伺服器上的網際網路伺服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縮性。單一計算機可以提供有限級別的伺服器可靠性和可伸縮性。但是,通過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高級伺服器的主機連成群集,網路負載均衡就能夠提供關鍵任務伺服器所需的可靠性和性能。

為了建立一個高負載的Web站點,必須使用多伺服器的分布式結構。上面提到的使用代理伺服器和Web伺服器相結合,或者兩台Web伺服器相互協作的方式也屬於多伺服器的結構,但在這些多伺服器的結構中,每台伺服器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屬於非對稱的體系結構。非對稱的伺服器結構中每個伺服器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一台伺服器用於提供靜態網頁,而另一台用於提供動態網頁等等。這樣就使得網頁設計時就需要考慮不同伺服器之間的關系,一旦要改變伺服器之間的關系,就會使得某些網頁出現連接錯誤,不利於維護,可擴展性也較差。

能進行負載均衡的網路設計結構為對稱結構,在對稱結構中每台伺服器都具備等價的地位,都可以單獨對外提供服務而無須其他伺服器的輔助。然後,可以通過某種技術,將外部發送來的請求均勻分配到對稱結構中的每台伺服器上,接收到連接請求的伺服器都獨立回應客戶的請求。在這種結構中,由於建立內容完全一致的Web伺服器並不困難,因此負載均衡技術就成為建立一個高負載Web站點的關鍵性技術。

總之,負載均衡是一種策略,它能讓多台伺服器或多條鏈路共同承擔一些繁重的計算或I/O任務,從而以較低成本消除網路瓶頸,提高網路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高端伺服器技術

伺服器性能指標以系統響應速度和作業吞吐量為代表。響應速度是指用戶從輸入信息到伺服器完成任務給出響應的時間。作業吞吐量是整個伺服器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量。假定用戶不間斷地輸入請求,則在系統資源充裕的情況下,單個用戶的吞吐量與響應時間成反比,即響應時間越短,吞吐量越大。為了縮短某一用戶或服務的響應時間,可以分配給它更多的資源。性能調整就是根據應用要求和伺服器具體運行環境和狀態,改變各個用戶和服務程序所分配的系統資源,充分發揮系統能力,用盡量少的資源滿足用戶要求,達到為更多用戶服務的目的。

技術目標

伺服器所要求的高擴展性、高可用性、易管理性、高可靠性不僅是廠商追求的技術目標,也是用戶所需求的。

可擴展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留有富餘的機箱可用空間,二是充裕的I/O帶寬。隨著處理器運算速度的提高和並行處理器數量的增加,伺服器性能的瓶頸將會歸結為PCI及其附屬設備。高擴展性意義在於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增加有關部件,在滿足系統運行要求同時,又保護投資。
http://www.people.com.cn/GB/it/306/2087/2682/20020904/815071.html http://bbs.rzlanshan.gov.cn/dispbbs.asp?boardID=3&ID=5048

❸ 做項目伺服器是干什麼用的,把自己的電腦當成伺服器不行么,為什麼還用另找一台作

伺服器穩定,可以長時間開機,高計算率,數據不會丟失,等等優勢,電腦沒法比,有些工作電腦也不能勝任的。

❹ 誰能解釋下伺服器系統是什麼東西

目前,伺服器操作系統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Windows,其代表產品就是Windows Server 2003;一類是UNIX,代表產品包括HP-UX、IBM AIX等;還有一類是Linux,它雖說是後起之秀,但由於其開放性和高性價比等特點,近年來獲得了長足發展。
下面,我們就選擇其中的一些代表產品,進行逐一介紹。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3是微軟針對伺服器操作系統的最新產品,其前期產品包括了Windows NT Server和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Server 2003簡體中文版於2003年5月22日正式推向中國市場。
Windows Server 2003家族系列,包括了用戶所希望的、用以支撐關鍵任務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統提供的功能和特性,如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可擴展性。其版本包括:
Datacenter版(含32位和64位) 這是專為要求強伸縮性和高可用性的企業而建立的,它為建立用於資料庫的關鍵任務解決方案、企業資源計劃 (ERP) 軟體、高容量的實時事務處理和伺服器合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企業版(含32位和64位) 該版本適合中型與大型組織的關鍵使用。
標准版 它面向中小型企業及部門級應用,重點加強了文件服務、列印服務與協同作業服務等基本功能。
Web版 專為快速開發、部署Web服務與應用程序的用戶,提供Web託管與服務系統平台。
Windows Server 2003 是一個多任務操作系統,它在Windows 2000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它能夠按照用戶的需要,以集中或分布的方式處理各種伺服器角色。
其中的一些伺服器角色包括: 文件和列印伺服器,Web伺服器和Web應用程序伺服器,郵件伺服器,終端伺服器,遠程訪問/虛擬專用網路 (VPN) 伺服器,目錄伺服器,域名系統 (DNS)、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DHCP)伺服器,Windows Internet 命名服務(WINS),流媒體伺服器。

Windows Server 2003還能為用戶提供五大有價值的好處:

1、便於部署、管理和使用。
熟悉的Windows界面,讓Windows Server 2003的使用容易上手。有效的新向導簡化了特定伺服器角色的安裝和日常伺服器管理任務,即便是沒有專職的系統管理員,也一樣容易管理。另外,系統管理員還有一些新增和改進的功能設計,讓部署活動目錄更為容易。
2、安全的基礎結構。
Windows Server 2003使企業可以利用現有 IT投資的優勢,並通過部署關鍵功能,如Active Directory服務中的交叉林信任以及.NET Passport集成等,將這些優勢擴展到合作夥伴、顧客和供應商。Active Directory中標識管理的范圍跨越整個網路,有助於確保整個企業的安全。
3、企業級可靠性、可用性、可伸縮性和性能。
通過一連串的新功能和改進功能,包括內存鏡像、熱添加內存以及 Internet 信息服務(IIS)6.0 中的狀態檢測等,增強了可靠性。為了尋求更高的可用性,Microsoft 群集服務目前支持高達八節點的群集以及地理散布的節點,並支持從單處理器到 32 路系統的多種系統。
4、採用新技術,降低了TCO。
Windows Server 2003提供許多技術,以幫助企業降低擁有總成本 (TCO)。例如,Windows資源管理器使管理員可以設置伺服器應用程序的資源使用情況(處理器和內存),並通過組策略設置來管理。網路附加存儲(NAS)可以幫助用戶合並文件服務。
5、便於創建動態 Intranet 和 Internet Web 站點。IIS 6.0 是 Windows Server 2003 中內置的 Web 伺服器,它提供增強的安全性和可靠的結構。該結構提供對應用程序的隔離,並極大地提高了性能。

HP-UX

HP-UX是HP公司開發的UNIX操作系統,在業內享有盛譽。目前,其版本已升級到11i,並且有針對安騰處理器的11i v2和針對RISC處理器的11i v1兩個型號。
HP-UX 11i v2為使用Itanium系統的用戶提供了關鍵任務功能的完整套件。其中包括增強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維護性,Internet和Web應用服務,目錄和安全服務,系統管理,64路性能可測量性。
該系統是業內能夠向用戶提供64路Itanium處理器性能可測量性和關鍵任務UNIX性能的操作系統,可以應對市場中各種要求苛刻的應用程序。該系統還具有兩套安全性套裝工具,可以增強並簡化HP-UX伺服器的安全保護。它還提供了延伸的一系列功能,包括增強的單系統有效性和內存恢復。
該產品能夠在體系結構上實現與HP-UX 11i先前版本數據、資源和二進制的完全兼容,從而為用戶和應用程序開發商提供投資保護。HP-UX 11i v2還能夠實現與Linux IA-32程序的資源兼容,以及與Linux基於Itanium處理器程序的二進位兼容。
HP-UX 11i v1則主要針對RISC處理器,它提供了廣泛的分區、高可用性以及管理技術解決方案,並集成了Serviceguard、nPartitions、vPartitions和工作負載管理器。

IBM AIX 5L

目前可用的UNIX操作系統有很多,但只有一種包括了IBM在為全球客戶創建業務解決方案中所獲得的經驗。而且它還通過實現與Linux之間的親和關系,提供了對64位平台的支持。這就是IBM AIX 5L。
AIX符合Open group的UNIX 98行業標准,通過全面集成對32位和64位應用的並行運行支持,為這些應用提供了全面的可擴展性。它可以在所有的IBM p系列和IBM RS/6000工作站、伺服器和大型並行超級計算機上運行。
通過在AIX 5L V5.2中引入動態邏輯分區(DLPAR),IBM為p系列系統提供了高級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功能。
虛擬伺服器 DLPAR功能,使得用戶能在一個單一p系列伺服器上,運行AIX 5L和Linux的多個獨立操作系統映像成為可能。邏輯分區不需要與系統的組建模塊(資源集合)的物理邊界相一致。
DLPAR允許用戶以更小的粒度從整個可用資源池中選擇組件,從而能夠增加運行的靈活性。利用DLPAR,用戶可以在一個伺服器的內部,創建多個虛擬伺服器,並能夠從活動分區中動態地添加和刪除處理器、物理內存和I/O插槽。每個分區都與其它分區相隔離,而且每個分區都運行自己的AIX 5L V5.2操作系統。
保持控制 AIX 5L V5.2使用了多種增強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確保自己的關鍵應用,能夠滿足用戶的期望。AIX 5L V5.2負載管理器(WLM)支持基於以天為單位時間的系統資源自動切換機制,允許在多個任務之間動態分配處理器周期、物理內存和磁碟I/O。管理員可以通過使用基於Web、直觀的系統管理器圖形界面,系統管理界面工具(SMIT)和AIX命令,方便地訪問負載管理器。
集群管理 為實現快速同步和協調響應,集群環境要求節點之間能夠進行全面的協作。AIX 5L使用基於AIX 5L的Linux軟體和IBM集群系統管理器(CSM)支持和優化集群伺服器的管理。CSM為指定p系列和IBM eServer x系列伺服器的安裝、配置、維護和更新,提供了一個單一的控制點。
Linux親和性 AIX 5L與Linux之間的親和性,可以幫助以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方式,實現跨AIX和Linux平台的多平台集成解決方案。對於很多在Linux上開發或為Linux開發的應用,只需對源代碼進行一次簡單的重編譯,它們就可以在AIX 5L上運行。IBM免費為用戶提供一個用於Linux應用的AIX工具箱。
此外,AIX 5L還有一個擴展軟體包。它對基本操作系統的擴展,包括加密支持、一個用於閱讀在線HTML出版物的瀏覽器、一個用於在線出版頁服務的HTTP伺服器,以及支持基於Web的系統管理器。

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

隨著 Linux 進入關鍵行業的計算環境,用戶對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了滿足這種不斷增長的要求,紅旗軟體對伺服器操作系統產品線進行了全新的優化,推出了紅旗 Linux 伺服器 4 系列產品。該產品包含了眾多的研發成果,進一步體現了紅旗伺服器操作系統在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和擴展性上的優勢。
作為紅旗Linux伺服器4系列的核心產品,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紅旗高級伺服器 4.1)的定位是企業級的網路和應用伺服器。該產品可運行在帶有2~32路CPU的SMP架構和最大64GB內存的IA架構伺服器上。它提供了標准 Linux網路服務,並能穩定運行業界主流的商業應用。此外,該產品還可以作為完整的Linux軟體開發平台。
在可靠性方面,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採用經過大量實踐檢驗的2.4.21內核,並在核心中加入了2.5、2.6內核中的一些增強功能,更新和修正了大量驅動程序,在眾多主流IA Server上通過了高負載的壓力測試。
在性能方面,4.1在繼承4.0優化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I/O性能,並使用Intel編譯器技術優化系統核心與網路服務功能,從而成為率先使用Intel編譯器優化核心的Linux廠商。
Red Flag Server 4.1還獲得 HP 全球認證支持。紅旗軟體也成為繼 Red Hat、SUSE 之後第三家獲得 HP 認證的 Linux 廠商。
目前,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支持超過500種的商業應用軟體,包括DB2、Sybase、Websphere、Weblogic、Netbackup、CA ARCServ、Openview、Tivoli、Domino等企業級關鍵應用。
增強的管理性,降低系統管理成本,是 Red Flag Server 4系列 最大的改進點。隨著Linux進入行業應用,一些系統管理員從UNIX和 Windows平台轉向了Linux。讓產品既符合傳統UNIX行家的習慣,又能吸引Windows管理員和一般技術人員迅速上手,成為4系列產品在管理方面的主要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紅旗開發了主機管理工具Rfmin1.1,它由17個工具組成,涵蓋了主機管理的方方面面。
Rfmin1.1覆蓋了主要的伺服器管理工作,實現了三大差異的消除:手工編輯配置文件和應用管理工具之間的差異、Windows系統管理和 Linux 系統管理之間的差異、本地管理和遠程管理的差異。
通過這些管理工具,無論是UNIX系統管理員還是Windows系統管理員,都能夠高效地管理紅旗Linux伺服器,從而降低了管理費用。
Red Flag Advanced Server 4.1同時支持簡體中文、英文和日文,還提供了美觀的用戶界面,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

Kylin OS

Kylin(麒麟)操作系統是國家「863計劃」的重大成果之一。它以國防科技大學為主導,與中軟、聯想等單位聯合設計和開發,具有完全自主版權,可支持多種微處理器和多種計算機體系結構,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並與Linux應用二進制兼容。
Kylin操作系統的研發項目自2002年啟動以來,已完成了操作系統內核、桌面系統及相應上層工具軟體的開發。在功能方面,通過了Open Group組織的LSB標准測試;在性能方面,進行了Oracle、Kingbase、MySQL等典型資料庫系統的TPC-C和TPC-W基準測試;在安全方面,通過了公安部安全功能測試和軍隊系統相關單位的安全攻擊測試。
Kylin操作系統主要有如下功能特點:基於UNIX國際主流標准,採用層次式、模塊化內核結構;支持x86、IA64等多種微處理器和SMP計算機體系結構;符合LSB標准,與Linux應用二進制兼容,並可充分利用Linux現有的中間件軟體、應用軟體和設備支持;全中文支持,具有類Windows風格的桌面環境;一體化、多層次、多策略安全機制,達到B1級安全認證;自主版權內核,靈活實現OS的開放性和可掌控性,特別適用於重要的應用部門;支持集群環境(並行計算、高可用)和面向網路的基礎服務。
操作系統與中間件的融合,已成為未來操作系統的重要發展方向,如微軟的.Net、Sun的Sun One等。Lylin操作系統支持動態鏈接「應用」和「服務」的構件化軟體運行環境,同時採用了面向網路基礎服務的內核加速支撐技術。
目前,Kylin操作系統經過全面而嚴格的測試,已經可以運行在多種型號伺服器上,並全面支持64位應用。

❺ 伺服器是什麼路由又是什麼

什麼是伺服器啊,有什麼用,製作網站需要它嗎?那交換機又有什麼用啊?
伺服器CPU,顧名思義,就是在伺服器上使用的CPU(Center Process Unit中央處理器)。我們知道,伺服器是網路中的重要設備,要接受少至幾十人、多至成千上萬人的訪問,因此對伺服器具有大數據量的快速吞吐、超強的穩定性、長時間運行等嚴格要求。所以說CPU是計算機的「大腦」,是衡量伺服器性能的首要指標。

目前,伺服器的CPU仍按CPU的指令系統來區分,通常分為CISC型CPU和RISC型CPU兩類,後來又出現了一種64位的VLIM(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超長指令集架構)指令系統的CPU。

一、CISC型CPU

CISC是英文「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的縮寫,中文意思是「復雜指令集」,它是指英特爾生產的x86(intel CPU的一種命名規范)系列CPU及其兼容CPU(其他廠商如AMD,VIA等生產的CPU),它基於PC機(個人電腦)體系結構。這種CPU一般都是32位的結構,所以我們也把它成為IA-32 CPU。(IA: Intel Architecture,Intel架構)。CISC型CPU目前主要有intel的伺服器CPU和AMD的伺服器CPU兩類。
(1)intel的伺服器CPU
(2)AMD的伺服器CPU

二、RISC型CPU

RISC是英文「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 的縮寫,中文意思是「精簡指令集」。它是在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指令系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人對CISC機進行測試表明,各種指令的使用頻度相當懸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指令,它們僅占指令總數的20%,但在程序中出現的頻度卻佔80%。復雜的指令系統必然增加微處理器的復雜性,使處理器的研製時間長,成本高。並且復雜指令需要復雜的操作,必然會降低計算機的速度。基於上述原因,20世紀80年代RISC型CPU誕生了,相對於CISC型CPU ,RISC型CPU不僅精簡了指令系統,還採用了一種叫做「超標量和超流水線結構」,大大增加了並行處理能力(並行處理並行處理是指一台伺服器有多個CPU同時處理。並行處理能夠大大提升伺服器的數據處理能力。部門級、企業級的伺服器應支持CPU並行處理技術)。也就是說,架構在同等頻率下,採用RISC架構的CPU比CISC架構的CPU性能高很多,這是由CPU的技術特徵決定的。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普遍採用這一指令系統的CPU,特別是高檔伺服器全都採用RISC指令系統的CPU。RISC指令系統更加適合高檔伺服器的操作系統UNIX,現在Linux也屬於類似UNIX的操作系統。RISC型CPU與Intel和AMD的CPU在軟體和硬體上都不兼容。

目前,在中高檔伺服器中採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以下幾類:
(1)PowerPC處理器
(2)SPARC處理器
(3)PA-RISC處理器
(4)MIPS處理器
(5)Alpha處理器

從當前的伺服器發展狀況看,以「小、巧、穩」為特點的IA架構(CISC架構)的PC伺服器憑借可靠的性能、低廉的價格,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在互聯網和區域網領域,用於文件服務、列印服務、通訊服務、Web服務、電子郵件服務、資料庫服務、應用服務等用途。

最後值得注意的一點,雖然CPU是決定伺服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沒有其他配件的支持和配合,CPU也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性能。

什麼是交換機?交換 switching
是按照通信兩端傳輸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設備自動完成的方法,把要傳輸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應路由上的技術統稱。廣義的交換機switch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交換和交換機最早起源於電話通訊系統(PSTN),我們現在還能在老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場面:首長(主叫用戶)拿起話筒來一陣猛搖,局端是一排插滿線頭的機器,戴著耳麥的話務小姐接到連接要求後,把線頭插在相應的出口,為兩個用戶端建立起連接,直到通話結束。這個過程就是通過人工方式建立起來的交換。當然現在我們早已普及了程式控制交換機,交換的過程都是自動完成。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概念的提出是對於共享工作模式的改進。我們以前介紹過的HUB 集線器就是一種共享設備,HUB本身不能識別目的地址,當同一區域網內的A主機給B主機傳輸數據時,數據包在以HUB為架構的網路上是以廣播方式傳輸的,由每一台終端通過驗證數據包頭的地址信息來確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說,在這種工作方式下,同一時刻網路上只能傳輸一組數據幀的通訊,如果發生碰撞還得重試。這種方式就是共享網路帶寬。
交換機擁有一條很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使用交換機也可以把網路「分段」,通過對照地址表,交換機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通過交換機的過濾和轉發,可以有效的隔離廣播風暴,減少誤包和錯包的出現,避免共享沖突。
交換機在同一時刻可進行多個埠對之間的數據傳輸。每一埠都可視為獨立的網段,連接在其上的網路設備獨自享有全部的帶寬,無須同其他設備競爭使用。當節點A向節點D發送數據時,節點B可同時向節點C發送數據,而且這兩個傳輸都享有網路的全部帶寬,都有著自己的虛擬連接。假使這里使用的是10Mbps的乙太網交換機,那麼該交換機這時的總流通量就等於2×10Mbps=20Mbps,而使用10Mbps的共享式HUB時,一個HUB的總流通量也不會超出10Mbps。
總之,交換機是一種基於MAC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路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並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交換機的應用
作為區域網的主要連接設備,乙太網交換機成為應用普及最快的網路設備之一。隨著交換技術的不斷發展,乙太網交換機的價格急劇下降,交換到桌面已是大勢所趨。
如果你的乙太網絡上擁有大量的用戶、繁忙的應用程序和各式各樣的伺服器,而且你還未對網路結構做出任何調整,那麼整個網路的性能可能會非常低。解決方法之一是在乙太網上添加一個10/100Mbps的交換機,它不僅可以處理10Mbps的常規乙太網數據流,而且還可以支持100Mbps的快速乙太網連接。
如果網路的利用率超過了40%,並且碰撞率大於10%,交換機可以幫你解決一點問題。帶有100Mbps快速乙太網和10Mbps乙太網埠的交換機可以全雙工方式運行,可以建立起專用的20Mbps到200Mbps連接。
不僅不同網路環境下交換機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同一網路環境下添加新的交換機和增加現有交換機的交換埠對網路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充分了解和掌握網路的流量模式是能否發揮交換機作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使用交換機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和過濾網路中的數據流量,所以如果網路中的某台交換機由於安裝位置設置不當,幾乎需要轉發接收到的所有數據包的話,交換機就無法發揮其優化網路性能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數據的傳輸速度,增加了網路延遲。
除安裝位置之外,如果在那些負載較小,信息量較低的網路中也盲目添加交換機的話,同樣也可能起到負面影響。受數據包的處理時間、交換機的緩沖區大小以及需要重新生成新數據包等因素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簡單的HUB要比交換機更為理想。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認為交換機就比HUB有優勢,尤其當用戶的網路並不擁擠,尚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間時,使用HUB更能夠充分利用網路的現有資源。
交換機的三種交換方式
1.直通式(Cut Through)
直通方式的乙太網交換機可以理解為在各埠間是縱橫交叉的線路矩陣電話交換機。它在輸入埠檢測到一個數據包時,檢查該包的包頭,獲取包的目的地址,啟動內部的動態查找表轉換成相應的輸出埠,在輸入與輸出交叉處接通,把數據包直通到相應的埠,實現交換功能。由於不需要存儲,延遲非常小、交換非常快,這是它的優點。它的缺點是,因為數據包內容並沒有被乙太網交換機保存下來,所以無法檢查所傳送的數據包是否有誤,不能提供錯誤檢測能力。由於沒有緩存,不能將具有不同速率的輸入/輸出埠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丟包。
2.存儲轉發(Store & Forward)
存儲轉發方式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它把輸入埠的數據包先存儲起來,然後進行CRC(循環冗餘碼校驗)檢查,在對錯誤包處理後才取出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轉換成輸出埠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與低速埠間的協同工作。
3.碎片隔離(Fragment Free)
這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位元組,如果小於64位元組,說明是假包,則丟棄該包;如果大於64位元組,則發送該包。這種方式也不提供數據校驗。它的數據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交換機分類
從廣義上來看,交換機分為兩種:廣域網交換機和區域網交換機。廣域網交換機主要應用於電信領域,提供通信用的基礎平台。而區域網交換機則應用於區域網絡,用於連接終端設備,如PC機及網路列印機等。從傳輸介質和傳輸速度上可分為乙太網交換機、快速乙太網交換機、千兆乙太網交換機、FDDI交換機、ATM交換機和令牌環交換機等。從規模應用上又可分為企業級交換機、部門級交換機和工作組交換機等。各廠商劃分的尺度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來講,企業級交換機都是機架式,部門級交換機可以是機架式(插槽數較少),也可以是固定配置式,而工作組級交換機為固定配置式(功能較為簡單)。另一方面,從應用的規模來看,作為骨幹交換機時,支持500個信息點以上大型企業應用的交換機為企業級交換機,支持300個信息點以下中型企業的交換機為部門級交換機,而支持100個信息點以內的交換機為工作組級交換機。
交換機功能
交換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編址、網路拓撲結構、錯誤校驗、幀序列以及流控。目前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擬區域網)的支持、對鏈路匯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防火牆的功能。
交換機除了能夠連接同種類型的網路之外,還可以在不同類型的網路(如乙太網和快速乙太網)之間起到互連作用。如今許多交換機都能夠提供支持快速乙太網或FDDI等的高速連接埠,用於連接網路中的其它交換機或者為帶寬佔用量大的關鍵伺服器提供附加帶寬。
一般來說,交換機的每個埠都用來連接一個獨立的網段,但是有時為了提供更快的接入速度,我們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網路計算機直接連接到交換機的埠上。這樣,網路的關鍵伺服器和重要用戶就擁有更快的接入速度,支持更大的信息流量。

路由器是什麼

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路或網段的網路設備,它能將不同網路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

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數據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數據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調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體來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軟體來實現,包括與相鄰路由器之間的信息交換、系統配置、系統管理等。

多少年來,路由器的發展有起有伏。90年代中期,傳統路由器成為制約網際網路發展的瓶頸。ATM交換機取而代之,成為IP骨幹網的核心,路由器變成了配角。進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規模進一步擴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網又成為瓶頸,路由器東山再起,Gbps路由交換機在1997年面世後,人們又開始以Gbps路由交換機取代ATM交換機,架構以路由器為核心的骨幹網。

附: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協議
近十年來,隨著計算機網路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型互聯網路(如Internet)的迅猛發展,路由技術在網路技術中已逐漸成為關鍵部分,路由器也隨之成為最重要的網路設備。用戶的需求推動著路由技術的發展和路由器的普及,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僅在本地網路上共享信息,而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各個地區、各種類型的網路資源。而在目前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有一定規模的計算機網路(如企業網、校園網、智能大廈等),無論採用的是快速以大網技術、FDDI技術,還是ATM技術,都離不開路由器,否則就無法正常運作和管理。

1 網路互連
把自己的網路同其它的網路互連起來,從網路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網路發布自己的消息,是網路互連的最主要的動力。網路的互連有多種方式,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網橋互連和路由器互連。

1.1 網橋互連的網路

網橋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二層,即鏈路層。完成數據幀(frame)的轉發,主要目的是在連接的網路間提供透明的通信。網橋的轉發是依據數據幀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來判斷一個幀是否應轉發和轉發到哪個埠。幀中的地址稱為「MAC」地址或「硬體」地址,一般就是網卡所帶的地址。

網橋的作用是把兩個或多個網路互連起來,提供透明的通信。網路上的設備看不到網橋的存在,設備之間的通信就如同在一個網上一樣方便。由於網橋是在數據幀上進行轉發的,因此只能連接相同或相似的網路(相同或相似結構的數據幀),如乙太網之間、乙太網與令牌環(token ring)之間的互連,對於不同類型的網路(數據幀結構不同),如乙太網與X.25之間,網橋就無能為力了。

網橋擴大了網路的規模,提高了網路的性能,給網路應用帶來了方便,在以前的網路中,網橋的應用較為廣泛。但網橋互連也帶來了不少問題:一個是廣播風暴,網橋不阻擋網路中廣播消息,當網路的規模較大時(幾個網橋,多個乙太網段),有可能引起廣播風暴(broadcasting storm),導致整個網路全被廣播信息充滿,直至完全癱瘓。第二個問題是,當與外部網路互連時,網橋會把內部和外部網路合二為一,成為一個網,雙方都自動向對方完全開放自己的網路資源。這種互連方式在與外部網路互連時顯然是難以接受的。問題的主要根源是網橋只是最大限度地把網路溝通,而不管傳送的信息是什麼。

1.2 路由器互連網路

路由器互連與網路的協議有關,我們討論限於TCP/IP網路的情況。

路由器工作在OSI模型中的第三層,即網路層。路由器利用網路層定義的「邏輯」上的網路地址(即IP地址)來區別不同的網路,實現網路的互連和隔離,保持各個網路的獨立性。路由器不轉發廣播消息,而把廣播消息限制在各自的網路內部。發送到其他網路的數據茵先被送到路由器,再由路由器轉發出去。

IP路由器只轉發IP分組,把其餘的部分擋在網內(包括廣播),從而保持各個網路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樣可以組成具有許多網路(子網)互連的大型的網路。由於是在網路層的互連,路由器可方便地連接不同類型的網路,只要網路層運行的是IP協議,通過路由器就可互連起來。

❻ 區域網中伺服器作用是什麼

這個要看你公司的網路結構,現在一般的公司是對等網,伺服器的作用不大,和普通的客戶機一樣。
但由於網路結構不同,有些伺服器就擔負著一些網路控制功能。比如,文件共享、路由上網之類的。如果你公司有60台機器,伺服器24小時不關。那伺服器可能就擔負著文件共享、路由上網、控制其他電腦等功能,也可能對外提供服務,如遠程式控制制、網站服務等。

❼ 關於java項目發布,伺服器的問題!

如果你上線的網站想提供給互聯網所有人訪問的話,伺服器由第三方提供,不用關心這塊。只管買空間,然後綁定域名,解析成功後即可訪問。當然了,第三方提供的伺服器肯定要支持java和MySQL這些的。選擇相應的支持這些的空間即可。
如果你想自己搭建伺服器,那你開發環境有的那些程序框架的運行環境都必須安裝好。除此之外就是網路上的了。

❽ 什麼是伺服器,伺服器是什麼意思

伺服器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通常是指那些具有較高計算能力,能夠提供給多個用戶使用的計算機。由於伺服器需要響應服務請求,並進行處理,因此一般來說伺服器應具備承擔服務並且保障服務的能力。

在網路環境下,根據伺服器提供的服務類型不同,分為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應用程序伺服器、WEB伺服器等。

伺服器與主機不同,主機是通過終端給用戶使用的,伺服器是通過網路給客戶端用戶使用的,所以除了要有擁有終端設備,還要利用網路才能使用伺服器計算機,但用戶連上線後就能使用伺服器上的特定服務了。

和普通的個人計算機相比, 伺服器需要連續的工作在7X24小時環境。這就意味著伺服器需要更多的穩定性技術RAS,比如支持使用ECC內存。並通常會有多部連接在一起運作。

(8)項目不斷增加伺服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之後,隨著數據機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由窄帶的電話撥接,升級成為寬頻數據,這代表著以信息高速公路為象徵的網路新時代來臨。

互聯網普及同時改變了計算機用戶習慣,更大大普及網路聯系傳訊的方式,從文字到圖片,再到視頻,伺服器所能完成的工作也越來越復雜;

而雲端、大數據時代造就了各種新類型行業,如網路商店、網路電商、網路拍賣、網路銷售、網路游戲、網路設計及架設,以及越來越普遍性的雲端資料庫或備份庫。標准伺服器(Server)及文件伺服器(NAS)的普及正在時時優化及改變現有人類的生活。

❾ Linux的項目擴容方案:只夠放置10台伺服器,對外服務網的伺服器增加到100台伺服器怎麼

這么簡單的事情,擴啊,業務擴展了,公司規模自然就要擴展,除非說你這個項目不做,現在不都是這樣。

❿ 伺服器擴容什麼意思

就是指伺服器在不停機維護的情況下擴充容量,增加存儲空間吧。

伺服器的功能相對於PC機來說復雜許多,不僅指其硬體配置,更多的是指其軟體系統配置。伺服器要實現如此多的功能,沒有全面的軟體支持是無法想像的。但是軟體系統一多,又可能造成伺服器的使用性能下降,管理人員無法有效操縱。所以許多伺服器廠商在進行伺服器的設計時,除了在伺服器的可用性、穩定性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外,還必須在伺服器的易使用性方面下足功夫。

伺服器的易使用性主要體現在伺服器是不是容易操作,用戶導航系統是不是完善,機箱設計是不是人性化,有沒有關鍵恢復功能,是否有操作系統備份,以及有沒有足夠的培訓支持等方面。

(10)項目不斷增加伺服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對於計算機網路伺服器來說,運行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所指的環境主要包括運行溫度和空氣濕度兩個方面。

網路伺服器與電力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電力是保證其正常運行的能源支撐基礎,電力設備對於運行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要求通常來說是比較嚴格的,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網路伺服器與其電源的整體溫度也會不斷升高,如果超出溫度耐受臨界值,設備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嚴重者甚至會引發火災。如果環境中的濕度過高,網路伺服器中會集結大量水汽,很容易引發漏電事故,嚴重威脅使用人員的人身安全。

閱讀全文

與項目不斷增加伺服器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程序員專業畢業的 瀏覽:356
ipod源碼輸出 瀏覽:993
資本之王pdf 瀏覽:363
創10次新低公式源碼 瀏覽:694
股票基礎入門pdf 瀏覽:972
中國更改a股指數演算法 瀏覽:403
web網頁加密 瀏覽:128
源碼編輯器編故事模塊教程 瀏覽:386
華為5g演算法的突破 瀏覽:561
中級程序員必須畢業才能考嗎 瀏覽:112
方舟游戲安卓怎麼放篝火 瀏覽:636
雲主機phpini 瀏覽:453
java介面怎麼調用 瀏覽:52
搭建web伺服器時使用什麼協議 瀏覽:652
人教版高一數學演算法 瀏覽:326
用友自帶的解壓縮 瀏覽:75
單片機steb 瀏覽:919
安全解壓神器 瀏覽:192
it架構設計pdf 瀏覽:448
泉州程序員找工作 瀏覽: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