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單片機外部擴展RAM和ROM是時,P0口,P1口,P2口,P3口各起什麼作用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單片機,如果是常用的51單片機的話,其P1口僅作為I/O,無第二功能;P3口作為I/O的同時,其第二功能是一些特殊功能,非擴展存儲.P0口用於外部擴展存儲時,用作地址匯流排或數據匯流排;P2口作為擴展存儲時,作為地址匯流排.
㈡ 典型51單片機的P0,P1,P2,P3口都有哪些功能
P0口第一個功能是數據介面,第二個功能是地址低八位,P2口第二個功能是地址高八位。另外除了P0口沒有內部上拉電阻外,其他三個都有內部上拉電阻。P1就沒多少功能,就是個准雙向I/O口。最重要的就是P3口了,他除了是個准雙向I/O口外,第二功能很重要:P3.0
(RXD)串列數據接收端;P3.1
(TXD)串列數據發送端;P3.2
(INT0)外部中斷0輸入;P3.3
(INT1)外部中斷1輸入;P3.4(T0)Timer0
計數器輸入:P3.5(T1)Timer1計數器輸入;P3.6(WR)寫外部存儲器的脈沖輸出:P3.7(RD)讀外部存儲器的脈沖輸出。
(2)51單片機p0p1口的原理擴展閱讀:
在單片機中主要包含CPU、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等,多樣化數據採集與控制系統能夠讓單片機完成各項復雜的運算,無論是對運算符號進行控制,還是對系統下達運算指令都能通過單片機完成。
由此可見,單片機憑借著強大的數據處理技術和計算功能可以在智能電子設備中充分應用。簡單地說,單片機就是一塊晶元,這塊晶元組成了一個系統,通過集成電路技術的應用,將數據運算與處理能力集成到晶元中,實現對數據的高速化處理。
㈢ MCS-51單片機P0口和P1口的區別
P0口有三個功能:
1、外部擴展存儲器時,當做數據匯流排(如圖1中的D0~D7為數據匯流排介面)
2、外部擴展存儲器時,當作地址匯流排(如圖1中的A0~A7為地址匯流排介面)
3、不擴展時,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內部無上拉電阻,作為輸入或輸出時應在外部接上拉電阻。
P1口只做I/O口使用:其內部有上拉電阻。
㈣ 典型51單片機的P0,P1,P2,P3口都有哪些功能
51單片機p0p1p2p3口,都可以當准IO口使用,也就是既可以作輸出口,也可以作輸入口。
需要說明的是,P1口、P2口只是普通IO口,無特殊功能。P0口作輸出口用時,需加上拉電阻;P0口有復用功能,當對外部存儲器進行讀寫操作時,P0口先是提供外部存儲器的低8位地址,供外部存儲器地址鎖存器鎖存,然後充當數據線,用於寫出或讀入數據。P3口是特殊功能口,所有管腳都有特殊功能,分別是:
P3.0----RXD,串列通信輸入口,不使用串列通信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1----TXD,串列通信輸出口,不使用串列通信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2----INT0,外部中斷0輸入口,不使用外部中斷0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3----INT1,外部中斷1輸入口,不使用外部中斷1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4----T0,定時器0外部計數輸入口,不使用定時器0外部計數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5----T1,定時器1外部計數輸入口,不使用定時器1外部計數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6----WR,外部存儲器寫信號,不使用外部存儲器寫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7----RD,外部存儲器讀信號,不使用外部存儲器讀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㈤ MCS-51單片機的P0、 P1、 P2、 P3口有哪些功能如何使用這些功能
P0.0~P0.7 P0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39~32號端子)。
P1.0~P1.7 P1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1~8號端子)。
P2.0~P2.7 P2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21~28號端子)。
P3.0~P3.7 P3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10~17號端子)。
P0口有三個功能
1、外部擴展存儲器時,當做數據匯流排(如圖1中的D0~D7為數據匯流排介面)
2、外部擴展存儲器時,當作地址匯流排(如圖1中的A0~A7為地址匯流排介面)
3、不擴展時,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內部無上拉電阻,作為輸入或輸出時應在外部接上拉電阻。
P1口
只做I/O口使用:其內部有上拉電阻。
P2口有兩個功能
1、擴展外部存儲器時,當作地址匯流排使用
2、做一般I/O口使用,其內部有上拉電阻;
P3口有兩個功能
除了作為I/O使用外(其內部有上拉電阻),還有一些特殊功能,由特殊寄存器來設置,具體功能請參考我們後面的引腳說明。
有內部EPROM的單片機晶元(例如8751),為寫入程序需提供專門的編程脈沖和編程電源,這些信號也是由信號引腳的形式提供的,
即:編程脈沖:30腳(ALE/PROG)
編程電壓(25V):31腳(EA/Vpp)
接觸過工業設備的兄弟可能會看到有些印刷線路板上會有一個電池,這個電池是干什麼用的呢?這就是單片機的備用電源,當外接電源下降到下限值時,備用電源就會經第二功能的方式由第9腳(即RST/VPD)引入,以保護內部RAM中的信息不會丟失。
㈥ 總結mcs51單片機p0 p1 p2 p3的功能和特性
mcs51單片機的特性:
P0.0~P0.7 P0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39~32號端子)。
P1.0~P1.7 P1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1~8號端子)。
P2.0~P2.7 P2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21~28號端子)。
P3.0~P3.7 P3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10~17號端子)。
P0口有三個功能:
1、外部擴展存儲器時,當做數據匯流排(如圖1中的D0~D7為數據匯流排介面)。
2、外部擴展存儲器時,當作地址匯流排(如圖1中的A0~A7為地址匯流排介面)。
3、不擴展時,可做一般的I/O使用,但內部無上拉電阻,作為輸入或輸出時應在外部接上拉電阻。
總結如下:
單片機(Single-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
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
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㈦ 單片機的p0,p1,p2,p3埠有什麼作用
1、P0口:真正的雙向口,輸出鎖存,輸入緩沖,輸入前要先置1(KEIL包含的頭文件已經有動作了,如果用匯編,要人工置1),輸出為漏極開路,輸出一般都要上拉電阻。輸入為高阻態,能驅動8個TTL負載。當有片外存儲器時,作數據線使用。
2、P1口:最簡單的口,輸入也要先置1,無高阻態,只能是輸出或者輸入。能驅動4個TTL負載。
3、P2口:I/O(輸入/輸出)與P1口一樣,當有片外存儲器時,作地址線使用,定址64K片外數據存儲器。能驅動4個TTL負載。
4、P3口:I/O(輸入/輸出)與P1口一樣,但無論輸入輸出都要先置1。具有很多復用功能。
(7)51單片機p0p1口的原理擴展閱讀
1、如果P1口用作輸入埠,即Q=0,/Q=1;則場效應管導通,引腳被直接連到電源的地GND上,即使引腳輸入的是高電平,被直接拉低為「0「。
所以,與P0埠一樣,在將數據輸入P1埠之前,先要通過內部匯流排向鎖存器寫」1「,這樣/Q=0,場效應管截止,P1埠輸入的「1」才可以送到三態緩沖器的輸入端,此時再給三態門的讀引腳送一個讀控制信號,引腳上的「1」就可以通過三態緩沖器送到內部匯流排。
2、具有這種操作特點的輸入/輸出埠,一般稱之為准雙向I/O口,51單片機的P1,P2,P3口都是准雙向口。而P0埠由於輸出具有三態功能(輸出埠的三態是指:高電平,低電平,高阻態這三態),所以在作為輸入埠時,無需先寫「1」然後再進行讀操作。
㈧ 51單片機關於P1口的實驗
如果實物按圖這樣接,51早就燒了。P1.5接電源,proteus里可能是算為高電平,即寫1了。你可以串一隻10K上拉電阻,這樣才真正相當於寫1
㈨ 51單片機p0p1p2p3口,到底有啥區別啊,他們的基本功能有啥
首先,51單片機p0p1p2p3口,都可以當准IO口使用,也就是既可以作輸出口,也可以作輸入口。區別在於:
1、P0口作輸出口用時,需加上拉電阻。
2、P0口有復用功能。當對外部存儲器進行讀寫操作時,P0口先是提供外部存儲器的低8位地址,供外部存儲器地址鎖存器鎖存,然後充當數據線,用於寫出或讀入數據。
3、P1口、P2口只是普通IO口。
4、P3口所有管腳運有特殊功能:
P3.0----RXD,串列通信輸入口,不使用串列通信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1----TXD,串列通信輸出口,不使用串列通信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2----INT0,外部中斷0輸入口,不使用外部中斷0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3----INT1,外部中斷1輸入口,不使用外部中斷1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4----T0,定時器0外部計數輸入口,不使用定時器0外部計數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5----T1,定時器1外部計數輸入口,不使用定時器1外部計數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6----WR,外部存儲器寫信號,不使用外部存儲器寫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
P3.7----RD,外部存儲器讀信號,不使用外部存儲器讀功能時,可做普通IO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