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linux 伺服器 如何進行安全檢查
眾所周知,網路安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而伺服器是網路安全中最關鍵的環節。linux被認為是一個比較安全的Internet伺服器,作為一種開放源代碼操作系統,一旦linux系統中發現有安全漏洞,Internet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會踴躍修補它。然而,系統管理員往往不能及時地得到信息並進行更正,這就給黑客以可乘之機。相對於這些系統本身的安全漏洞,更多的安全問題是由不當的配置造成的,可以通過適當的配置來防止。伺服器上運行的服務越多,不當的配置出現的機會也就越多,出現安全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對此,下面將介紹一些增強linux/Unix伺服器系統安全性的知識。 一、系統安全記錄文件 操作系統內部的記錄文件是檢測是否有網路入侵的重要線索。如果您的系統是直接連到Internet,您發現有很多人對您的系統做Telnet/FTP登錄嘗試,可以運行"#more/var/log/securegreprefused"來檢查系統所受到的攻擊,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如使用SSH來替換Telnet/rlogin等。 二、啟動和登錄安全性 1 #echo》/etc/issue 然後,進行如下操作: #rm-f/etc/issue #rm-f/etc/issue 三、限制網路訪問 1(ro,root_squash) /dir/to/exporthost2(ro,root_squash) /dir/to/export是您想輸出的目錄,host是登錄這個目錄的機器名,ro意味著mount成只讀系統,root_squash禁止root寫入該目錄。為了使改動生效,運行如下命令。 #/usr/sbin/exportfs-a 2"表示允許IP地址192允許通過SSH連接。 配置完成後,可以用tcpdchk檢查: #tcpdchk tcpchk是TCP_Wrapper配置檢查工具,它檢查您的tcpwrapper配置並報告所有發現的潛在/存在的問題。 3.登錄終端設置 /etc/securetty文件指定了允許root登錄的tty設備,由/bin/login程序讀取,其格式是一個被允許的名字列表,您可以編輯/etc/securetty且注釋掉如下的行。 #tty1 #tty2 #tty3 #tty4 #tty5 #tty6 這時,root僅可在tty1終端登錄。 4.避免顯示系統和版本信息。 如果您希望遠程登錄用戶看不到系統和版本信息,可以通過一下操作改變/etc/inetd.conf文件: telnetstreamtcpnowaitroot/usr/sbin/tcpdin.telnetd-h 加-h表示telnet不顯示系統信息,而僅僅顯示"login:" 四、防止攻擊 1.阻止ping如果沒人能ping通您的系統,安全性自然增加了。為此,可以在/etc/rc.d/rc.local文件中增加如下一行:
『貳』 Linux伺服器的安全防護都有哪些措施
一、強化密碼強度
只要涉及到登錄,就需要用到密碼,如果密碼設定不恰當,就很容易被黑客破解,如果是超級管理員(root)用戶,如果沒有設立良好的密碼機制,可能給系統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很多用戶喜歡用自己的生日、姓名、英文名等信息來設定,這些方式可以通過字典或者社會工程的手段去破解,因此建議用戶在設定密碼時,盡量使用非字典中出現的組合字元,且採用數字與字元、大小寫相結合的密碼,增加密碼被破譯的難度。
二、登錄用戶管理
進入Linux系統前,都是需要登錄的,只有通過系統驗證後,才能進入Linux操作系統,而Linux一般將密碼加密後,存放在/etc/passwd文件中,那麼所有用戶都可以讀取此文件,雖然其中保存的密碼已加密,但安全系數仍不高,因此可以設定影子文件/etc/shadow,只允許有特殊許可權的用戶操作。
三、賬戶安全等級管理
在Linux操作系統上,每個賬戶可以被賦予不同的許可權,因此在建立一個新用戶ID時,系統管理員應根據需要賦予該賬號不同的許可權,且歸並到不同的用戶組中。每個賬號ID應有專人負責,在企業中,如果負責某個ID的員工離職,該立即從系統中刪除該賬號。
四、謹慎使用"r"系列遠程程序管理
在Linux操作系統中,有一系列r開頭的公用程序,如rlogin、rcp等,非常容易被不法分子用來攻擊我們的系統,因此千萬不要將root賬號開放給這些公用程序,現如今很多安全工具都是針對此漏洞而設計的,比如PAM工具,就可以將其有效地禁止掉。
五、root用戶許可權管理
root可謂是Linux重點保護對象,因為其權利是最高的,因此千萬不要將它授權出去,但有些程序的安裝、維護必須要求是超級用戶許可權,在此情況下,可以利用其他工具讓這類用戶有部分超級用戶的許可權。sudo就是這樣的工具。
六、綜合防禦管理
防火牆、IDS等防護技術已成功應用到網路安全的各個領域,且都有非常成熟的產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需要綜合使用這兩項技術,因為防火牆相當於安全防護的第一層,它僅僅通過簡單地比較IP地址/埠對來過濾網路流量,而IDS更加具體,它需要通過具體的數據包(部分或者全部)來過濾網路流量,是安全防護的第二層。綜合使用它們,能夠做到互補,並且發揮各自的優勢,最終實現綜合防禦。
『叄』 怎麼檢查Linux安全漏洞
1、可以從測試Linux安全漏洞開始,可以使用的工具有NetScanTools Pro(支持Windows)或者Kali Linux。NetScanTools Pro可進行埠掃描,識別特定版本的Linux和運行服務,還可以執行其他一些測試,如DNS、電子郵件甚至Linux系統發送的數據包。Kali Linux可以執行幾乎所有的漏洞掃描,也可以作為滲透測試工具和取證分析工具。這兩款工具都能很好地幫助你發現和解決Linux安全漏洞。
2、還可以使用傳統的商業網路漏洞掃描器,如Nexpose和LanGuard等對Linux系統進行掃描。這兩款工具容易使用,並且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發現很多漏洞。一些好用的,老式的手動分析工具也比較推薦,如Tiger、Linux Security Auditing Tool和Bastille UNIX等等。
3、對Linux系統的安全性檢查不應該是一次性事件。相反,應該是包括所有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網路系統在內的整體安全測試程序的一部分。
『肆』 如何做好Linux伺服器安全維護
首先,這些惡意的攻擊行為,旨在消耗伺服器資源,影響伺服器的正常運作,甚至攻擊到伺服器所在網路癱瘓。還有一方面,就是入侵行為,這種大多與某些利益有關聯,有的涉及到企業的敏感信息,有的是同行相煎。
第一,做好硬體維護
當處理數據越來越多,佔用資源也隨之增多時,伺服器就需要更多的內存和硬碟容量來儲存這些資源,因此,每隔段時間後伺服器需要升級,可是需要注意的增加內存或者硬碟時,要考慮到兼容性、穩定性,否則不同型號的內存有可能會引起系統出錯。
還有對設備進行卸載和更換時,需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不要強行拆卸,而且必須在完全斷電,伺服器接地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防止靜電對設備造成損壞。
同樣,伺服器的最大殺手塵土,因此需要定期給伺服器除塵。特別要注意電源的除塵。
第二,做好數據的備份
對企業來說,伺服器上的數據是非常寶貴,如果資料庫丟失了,損失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企業需對數據進行定期備份,以防萬一。一般企業都需要每天對伺服器上的數據進行備份,而且要將備份數據放置在不同伺服器上,
數據需要備份,同樣需要防盜。可以通過密碼保護好磁帶並且如果你的備份程序支持加密功能,你還可以加密這些數據。同時,要定好備份時間,通常備份的過程會選擇在晚上10點以後進行,到半夜結束。
第三,定期做好網路檢查
第四,關閉不必要的服務,只開該開的埠
對於初學者,建議在所有的工作站上使用Windows 2000。Windows 2000是一個非常安全的操作系統。如果你並不想這樣做,那麼至少使用Windows NT。你可以鎖定工作站,使得一些沒有安全訪問權的人想要獲得網路配置信息變得困難或是不可能。
或者關閉那些不必要開的服務,做好本地管理和組管理。Windows系統有很多默認的服務其實沒必要開的,甚至可以說是危險的,比如:默認的共享遠程注冊表訪問(Remote Registry Service),系統很多敏感的信息都是寫在注冊表裡的,如pcanywhere的加密密碼等。
關閉那些不必要的埠。一些看似不必要的埠,確可以向黑客透露許多操作系統的敏感信息,如windows 2000 server默認開啟的IIS服務就告訴對方你的操作系統是windows 2000。69埠告訴黑客你的操作系統極有可能是linux或者unix系統,因為69是這些操作系統下默認的tftp服務使用的埠。對埠的進一步訪問,還可以返回該伺服器上軟體及其版本的一些信息,這些對黑客的入侵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此外,開啟的埠更有可能成為黑客進入伺服器的門戶。
以上是伺服器日常操作安全維護的一些技巧。
『伍』 linux內核提供的能夠訪問用戶指針的api有哪些哪些是安全的怎樣檢查安全性
指向用戶區指針的用戶區指針:argv, linux把操作系統內存和用戶區內存隔離開, 用戶程序只能通過系統調用訪問系統功能, 內核態可以訪問用戶內存,但是要做檢查,因為用戶區內存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危險的。 _user就表示這個意思。
『陸』 如何對Linux或Unix系統進行安全檢查
A:第一,充分利用Linux和Unix系統中內置的檢查命令來檢測系統。
-who,查看誰登陸到系統中。
-w,查看誰登陸到系統中,且在做什麼操作。
-last,顯示系統曾經被登陸的用戶和TTYS。
-history,顯示系統過去被運行的命令。
-netstat,可以查看現在的網路狀態。
-top,動態實時察看系統的進程。
-finger,查看所有的登陸用戶。
第二,定期檢查系統中的日誌、文件、時間和進程信息。
檢查/var/log/messages日誌文件查看外部用戶的登陸狀況。
檢查用戶目錄下/home/username下的登陸歷史文件。
檢查用戶目錄下/home/username的.rhosts、forward遠程登陸文件。
用「find / -ctime -2 -ctime +1 -ls」命令來查看不到兩天以內修改的一些文件。
用「ls -lac」命令去查看文件真正的修改時間。
用「cmp file1 file2」命令來比較文件大小的變化。
保護重要的系統命令、進程和配置文件以防止入侵者替換獲得修改系統的權利。
『柒』 linux伺服器安全漏洞檢查哪些配置文件
建議你下載騰訊電腦管家,會根據您的電腦環境智能安裝您的電腦真正需要的補丁,節省系統資源,同時保證電腦安全。而如果並非自動智能安裝的補丁,不但浪費資源更有可能導致系統崩潰。,我們可以看到在電腦管家主頁面最下方的工具箱,在安全上網欄中找到修復系統漏洞按鈕並點擊打開可以進行電腦漏洞掃描和修復,完成後重啟就行了。
『捌』 新裝的LINUX系統安全工作怎麼做
桌面系統默認就行,安全加固適用於暴露在外網的伺服器系統。通常桌面系統只要如下優化:
刪除不用的帳號和組
密碼要求密碼長度大於8,口令90天過期
檢查是否存在空口令
檢查系統中是否存在其它id為0的用戶
確保root用戶的系統路徑中不包含父目錄,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應包含組許可權為777的目錄
檢查操作系統Linux遠程連接
檢查操作系統Linux用戶umask設置
檢查重要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etc, /etc/rc.d/init.d , /tmp , /etc/inetd.conf , /etc/passwd , /etc/shadow , /etc/group , /etc/security , /etc/services , /etc/rc*.d等等。
查找系統中存在的SUID和SGID程序……
查找系統中任何人都有寫許可權的目錄……
查找系統中任何人都有寫許可權的文件……
查找系統中沒有屬主的文件……
查找系統中的隱藏文件……
記錄並監視以上文件的狀態
日誌審計,對su命令使用進行限制設置,禁止telnet啟用ssh ,使系統10分鍾後自動退出不活動的Shell, 禁用不必要的服務:avahi-daemon bluetooth cups firstboot hplip ip6tables iptables iscsi iscsid isdn kudzu pcscd rhnsd rhsmcertd rpcgssd rpcidmapd sendmail smartd yum-updatesd netfs portmap autofs nfslock nfs
『玖』 如何編寫自己的Linux安全檢查腳本
腳本大致內容: 基本信息統計(IP地址、MAC地址、埠信息、服務信息等)、主機安全檢查(包括等保三級要求主機相關的檢查點)、系統性能統計(暫時未加入分析)、惡意代碼、程序檢查等檢查點。
腳本內容涉及到:
1、查看系統密碼文件修改時間
2、查看是否開啟了ssh服務
3、查看系統SSH遠程訪問設置策略(host.deny拒絕列表)
4、查看shell是否設置超時鎖定策略
5、查看syslog日誌審計服務是否開啟
6、查看syslog日誌是否開啟外發
7、查看passwd文件中有哪些特權用戶
8、查看系統中是否存在空口令賬戶
9、PHP、JSP、perl、Python、HTML、以及linux下可執行文件內容的檢查
裡面列舉了一些常見webshell、提權EXP、以及Python掃描工具、嗅探工具的特徵,如果發現此類相關的文件,則會顯示出來,或者拷貝一份到/tmp/目錄下
例如:能掃描到的linux下提權工具:
一共是172個文件。都可以掃描的到。。。。
其實整個腳本相對起來比較簡單,主要用到的命令為
find / -type
if語句
awk命令
more
egrep
等命令組成。
比如說awk命令,我們用more或cat命令,讀取某個文件內容,然後通過awk進行篩選和輸出,來顯示我們想要看的東西
例如:
more /etc/login.defs | grep -E "PASS_MAX_DAYS" | grep -v "#" |awk -F' ' '{if($2!=90){print "/etc/login.defs裡面的"$1 "設置的是"$2"天,請管理員改成90天。"}}'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通過more來打開/etc/login.defs文件,並查找關鍵字 「PASS_MAX_DAYS」, 用awk命令,篩選以」為分隔符的內容,用作判斷,如果$2第二個分隔符位置的內容不等於90,則輸出該內容。
同理,任意針對文件內容做篩選的結果,都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去顯示我們想要顯示的內容。
又例如:
echo "查看系統中存在哪些非系統默認用戶"
echo "root:x:「該值大於500為新創建用戶,小於或等於500為系統初始用戶」"
more /etc/passwd |awk -F ":" '{if($3>500){print "/etc/passwd裡面的"$1 "的值為"$3",請管理員確認該賬戶是否正常。"}}'
echo ------------------------------------------------------------------------
if語句相關:
echo --------------------------------------------------------------------------
echo "檢查系統文件完整性2(MD5檢查)"
echo "該項會獲取部分關鍵文件的MD5值並入庫,默認保存在/etc/md5db中"
echo "如果第一次執行,則會提示md5sum: /sbin/portmap: 沒有那個文件或目錄"
echo "第二次重復檢查時,則會對MD5DB中的MD5值進行匹配,來判斷文件是否被更改過"
file="/etc/md5db"
if [ -e "$file" ]; then md5sum -c /etc/md5db 2>&1;
else
md5sum /etc/passwd >>/etc/md5db
md5sum /etc/shadow >>/etc/md5db
md5sum /etc/group >>/etc/md5db
md5sum /usr/bin/passwd >>/etc/md5db
md5sum /sbin/portmap>>/etc/md5db
md5sum /bin/login >>/etc/md5db
md5sum /bin/ls >>/etc/md5db
md5sum /bin/ps >>/etc/md5db
md5sum /usr/bin/top >>/etc/md5db;
fi
echo ----------------------------------------------------------------------
這里呢,對部分敏感文件的MD5值做了下驗證,大致思路是,先檢查 /etc/md5db 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的話,則將所涉及文件的MD5值入庫,並保存到 /etc/md5db文件中,當我們第二次對伺服器進行檢查時,則會對比兩次的MD5值,如果MD5值發生變化,則會進行提醒。
腳本本身沒什麼復雜的東西,我先貼出部分內容,供大家參考下。
#!/bin/bash
echo " (__)"
echo " (oo)"
echo " /------\/ "
echo " / | || "
echo " * /\---/\ "
echo " ~~ ~~ "
echo "...."Are You Ready?"..."
read key
echo "警告:本腳本只是一個檢查的操作,未對伺服器做任何修改,管理員可以根據此報告進行相應的設置。"
echo ---------------------------------------主機安全檢查-----------------------
echo "系統版本"
uname -a
echo --------------------------------------------------------------------------
echo "本機的ip地址是:"
ifconfig | grep --color "\([0-9]\{1,3\}\.\)\{3\}[0-9]\{1,3\}"
echo --------------------------------------------------------------------------
awk -F":" '{if($2!~/^!|^*/){print "("$1")" " 是一個未被鎖定的賬戶,請管理員檢查是否需要鎖定它或者刪除它。"}}' /etc/shadow
echo --------------------------------------------------------------------------
more /etc/login.defs | grep -E "PASS_MAX_DAYS" | grep -v "#" |awk -F' ' '{if($2!=90){print "/etc/login.defs裡面的"$1 "設置的是"$2"天,請管理員改成90天。"}}'
echo --------------------------------------------------------------------------
more /etc/login.defs | grep -E "PASS_MIN_LEN" | grep -v "#" |awk -F' ' '{if($2!=6){print "/etc/login.defs裡面的"$1 "設置的是"$2"個字元,請管理員改成6個字元。"}}'
echo --------------------------------------------------------------------------
more /etc/login.defs | grep -E "PASS_WARN_AGE" | grep -v "#" |awk -F' ' '{if($2!=10){print "/etc/login.defs裡面的"$1 "設置的是"$2"天,請管理員將口令到期警告天數改成10天。"}}'
echo --------------------------------------------------------------------------
grep TMOUT /etc/profile /etc/bashrc > /dev/null|| echo "未設置登錄超時限制,請設置之,設置方法:在/etc/profile或者/etc/bashrc裡面添加TMOUT=600參數"
echo --------------------------------------------------------------------------
if ps -elf |grep xinet |grep -v "grep xinet";then
echo "xinetd 服務正在運行,請檢查是否可以把xinnetd服務關閉"
else
echo "xinetd 服務未開啟"
fi
echo --------------------------------------------------------------------------
echo "查看系統密碼文件修改時間"
ls -ltr /etc/passwd
echo --------------------------------------------------------------------------
echo "查看是否開啟了ssh服務"
if service sshd status | grep -E "listening on|active \(running\)"; then
echo "SSH服務已開啟"
else
echo "SSH服務未開啟"
fi
echo --------------------------------------------------------------------------
echo "查看是否開啟了TELNET服務"
if more /etc/xinetd.d/telnetd 2>&1|grep -E "disable=no"; then
echo "TELNET服務已開啟 "
else
echo "TELNET服務未開啟 "
fi
echo --------------------------------------------------------------------------
echo "查看系統SSH遠程訪問設置策略(host.deny拒絕列表)"
if more /etc/hosts.deny | grep -E "sshd: ";more /etc/hosts.deny | grep -E "sshd"; then
echo "遠程訪問策略已設置 "
else
echo "遠程訪問策略未設置 "
fi
echo --------------------------------------------------------------------------
『拾』 如何檢查Linux系統伺服器的安全性
但由於該操作系統是一個多用戶操作系統,黑客們為了在攻擊中隱藏自己,往往會選擇 Linux作為首先攻擊的對象。那麼,作為一名Linux用戶,我們該如何通過合理的方法來防範Linux的安全呢?下面筆者搜集和整理了一些防範 Linux安全的幾則措施,現在把它們貢獻出來,懇請各位網友能不斷補充和完善。 1、禁止使用Ping命令Ping命令是計算機之間進行相互檢測線路完好的一個應用程序,計算機間交流數據的傳輸沒有 經過任何的加密處理,因此我們在用ping命令來檢測某一個伺服器時,可能在網際網路上存在某個非法分子,通過專門的黑客程序把在網路線路上傳輸的信息中途 竊取,並利用偷盜過來的信息對指定的伺服器或者系統進行攻擊,為此我們有必要在Linux系統中禁止使用Linux命令。在Linux里,如果要想使 ping沒反應也就是用來忽略icmp包,因此我們可以在Linux的命令行中輸入如下命令: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ore_all 如果想恢復使用ping命令,就可以輸入 echo 0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ore_all2、注意對系統及時備份為了防止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生以外情況而難以正常運行,我們應該對Linux完好的系統進 行備份,最好是在一完成Linux系統的安裝任務後就對整個系統進行備份,以後可以根據這個備份來驗證系統的完整性,這樣就可以發現系統文件是否被非法修 改過。如果發生系統文件已經被破壞的情況,也可以使用系統備份來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備份信息時,我們可以把完好的系統信息備份在CD-ROM光碟上,以後 可以定期將系統與光碟內容進行比較以驗證系統的完整性是否遭到破壞。如果對安全級別的要求特別高,那麼可以將光碟設置為可啟動的並且將驗證工作作為系統啟 動過程的一部分。這樣只要可以通過光碟啟動,就說明系統尚未被破壞過。 3、改進登錄伺服器將系統的登錄伺服器移到一個單獨的機器中會增加系統的安全級別,使用一個更安全的登錄伺服器 來取代Linux自身的登錄工具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安全。在大的Linux網路中,最好使用一個單獨的登錄伺服器用於syslog服務。它必須是一個能夠滿 足所有系統登錄需求並且擁有足夠的磁碟空間的伺服器系統,在這個系統上應該沒有其它的服務運行。更安全的登錄伺服器會大大削弱入侵者透過登錄系統竄改日誌 文件的能力。 4、取消Root命令歷史記錄在Linux下,系統會自動記錄用戶輸入過的命令,而root用戶發出的命令往往具有敏感的 信息,為了保證安全性,一般應該不記錄或者少記錄root的命令歷史記錄。為了設置系統不記錄每個人執行過的命令,我們可以在Linux的命令行下,首先 用cd命令進入到/etc命令,然後用編輯命令來打開該目錄下面的profile文件,並在其中輸入如下內容: HISTFILESIZE=0
HISTSIZE=0當然,我們也可以直接在命令行中輸入如下命令: ln -s /dev/null ~/.bash_history5、為關鍵分區建立只讀屬性Linux的文件系統可以分成幾個主要的分區,每個分區分別進行不同的配置和安裝,一般情況 下至少要建立/、/usr/local、/var和/home等分區。/usr可以安裝成只讀並且可以被認為是不可修改的。如果/usr中有任何文件發生 了改變,那麼系統將立即發出安全報警。當然這不包括用戶自己改變/usr中的內容。/lib、/boot和/sbin的安裝和設置也一樣。在安裝時應該盡 量將它們設置為只讀,並且對它們的文件、目錄和屬性進行的任何修改都會導致系統報警。 當然將所有主要的分區都設置為只讀是不可能的,有的分區如/var等,其自身的性質就決定了不能將它們設置為只讀,但應該不允許它具有執行許可權。 6、殺掉攻擊者的所有進程假設我們從系統的日誌文件中發現了一個用戶從我們未知的主機登錄,而且我們確定該用戶在這台 主機上沒有相應的帳號,這表明此時我們正在受到攻擊。為了保證系統的安全被進一步破壞,我們應該馬上鎖住指定的帳號,如果攻擊者已經登錄到指定的系統,我 們應該馬上斷開主機與網路的物理連接。如有可能,我們還要進一步查看此用戶的歷史記錄,再仔細查看一下其他用戶是否也已經被假冒,攻擊者是否擁有有限權 限;最後應該殺掉此用戶的所有進程,並把此主機的IP地址掩碼加入到文件hosts.deny中。 7、改進系統內部安全機制我們可以通過改進Linux操作系統的內部功能來防止緩沖區溢出,從而達到增強Linux系 統內部安全機制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安全性。但緩沖區溢出實施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入侵者必須能夠判斷潛在的緩沖區溢出何時會出現以及它在內存 中的什麼位置出現。緩沖區溢出預防起來也十分困難,系統管理員必須完全去掉緩沖區溢出存在的條件才能防止這種方式的攻擊。正因為如此,許多人甚至包括 Linux Torvalds本人也認為這個安全Linux補丁十分重要,因為它防止了所有使用緩沖區溢出的攻擊。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這些補丁也會導致對執行棧的 某些程序和庫的依賴問題,這些問題也給系統管理員帶來的新的挑戰。 8、對系統進行跟蹤記錄為了能密切地監視黑客的攻擊活動,我們應該啟動日誌文件,來記錄系統的運行情況,當黑客在攻 擊系統時,它的蛛絲馬跡都會被記錄在日誌文件中的,因此有許多黑客在開始攻擊系統時,往往首先通過修改系統的日誌文件,來隱藏自己的行蹤,為此我們必須限 制對/var/log文件的訪問,禁止一般許可權的用戶去查看日誌文件。當然,系統中內置的日誌管理程序功能可能不是太強,我們應該採用專門的日誌程序,來 觀察那些可疑的多次連接嘗試。另外,我們還要小心保護好具有根許可權的密碼和用戶,因為黑客一旦知道了這些具有根許可權的帳號後,他們就可以修改日誌文件來隱 藏其蹤跡了。 9、使用專用程序來防範安全有時,我們通過人工的方法來監視系統的安全比較麻煩,或者是不周密,因此我們還可以通過專業 程序來防範系統的安全,目前最典型的方法為設置陷井和設置蜜罐兩種方法。所謂陷井就是激活時能夠觸發報警事件的軟體,而蜜罐(honey pot)程序是指設計來引誘有入侵企圖者觸發專門的報警的陷井程序。通過設置陷井和蜜罐程序,一旦出現入侵事件系統可以很快發出報警。在許多大的網路中, 一般都設計有專門的陷井程序。陷井程序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只發現入侵者而不對其採取報復行動,另一種是同時採取報復行動。 10、將入侵消滅在萌芽狀態入侵者進行攻擊之前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端號掃瞄,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和阻止入侵者的端號掃瞄 行為,那麼可以大大減少入侵事件的發生率。反應系統可以是一個簡單的狀態檢查包過濾器,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入侵檢測系統或可配置的防火牆。我們可以採用諸 如Abacus Port Sentry這樣專業的工具,來監視網路介面並且與防火牆交互操作,最終達到關閉埠掃瞄攻擊的目的。當發生正在進行的埠掃瞄時,Abacus Sentry可以迅速阻止它繼續執行。但是如果配置不當,它也可能允許敵意的外部者在你的系統中安裝拒絕服務攻擊。正確地使用這個軟體將能夠有效地防止對 端號大量的並行掃瞄並且阻止所有這樣的入侵者。 11、嚴格管理好口令前面我們也曾經說到過,黑客一旦獲取具有根許可權的帳號時,就可以對系統進行任意的破壞和攻 擊,因此我們必須保護好系統的操作口令。通常用戶的口令是保存在文件/etc/passwd文件中的,盡管/etc/passwd是一個經過加密的文件, 但黑客們可以通過許多專用的搜索方法來查找口令,如果我們的口令選擇不當,就很容易被黑客搜索到。因此,我們一定要選擇一個確保不容易被搜索的口令。另外,我們最好能安裝一個口令過濾工具,並借用該工具來幫助自己檢查設置的口令是否耐得住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