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單片機的捕捉功能
建議你不要加,因為電容放電過程會使得波形不標准,你如果有示波器的話就會發現。如果你想保護單片機的話可以在I/O口那裡對地加一個5.1V的穩壓二極體。
⑵ 單片機的輸入輸出捕獲的比較是什麼意思怎麼用
「捕獲」相當於一種中斷的形式,比如來一個下降/上升沿,也就是電平發生跳變,單片機就會「捕捉」到這個信號,從而產生一個信號,標志內部相應的標志位,程序查到這個標志就知道發生了某件事了,就會去處理。
如你在家裡,有客人來,會敲門,你耳朵就會「捕獲」到輸入的敲門聲了,然後你就知道是有人來了要去開門。
單片機的輸入輸出比較/捕獲
一般要配合定時器一起用,輸入比較/捕獲一般用來檢測頻率,每來一個脈沖就會自動讀一次定時器的值,這個值就是輸入頻率的周期,用公式f=1/T不就可以算出頻率值了嗎?
輸出比較/捕獲則剛好反過來,可以用來輸出你所設定的頻率脈沖,多用於PWM控制。
⑶ 單片機採集的數據如何即時顯示在電腦顯示器上並存儲
1、首先做一塊電路板(或者買一塊帶USB通訊的開發板),將PIC32的USB通訊管腳D+、D-通過USB座子引出來連接到電腦上。
⑷ 單片機—輸入捕捉
你要搞清楚一個概念,輸入捕獲的中斷和counter的溢出中斷是兩種類型的中斷,當counter溢出時,如果使能了溢出中斷,則會觸發溢出中斷,不會觸發通道的捕獲中斷,通道的捕獲中斷只有當該通道有信號觸發(比如上升沿,下降沿,或相應電平)時才會產生中斷標志置位,中斷發生。
⑸ 單片機中輸入捕捉和輸出比較什麼意思
嗯,是二個和定時器有關的運用。
輸入捕捉:如具有此功能的一個管腳,定時器在內部時鍾的作用下在運行,此時管腳來了個中斷,假如上升沿吧。在中斷的作用下,定時器停止工作,此時可以讀出定時器的數值,讀出後再開啟定時器,等待下次中斷,再讀取一次定時器數值,二次相減,就可求出二次中斷的間隔時間
輸出比較:有一寄存器先存放你要定時的數,例如50.定時器在內部時鍾下有0開始慢慢向上加,沒加一次都會和那個寄存器比較,當等於那個寄存器值時 如50,此管腳就會跳變(輸出一高電平或低電平)
⑹ 單片機採集捕捉脈沖並上傳串口
分析一下:
一、由於TTL電平只有低高0,1兩種變化,最小位寬20us,如果除去空閑時,高低電平都是20us的整數倍還好辦,問題是又存在30us的間隔,這個間隔是高電平,還是低電平,或者兩種情況都有?
二、由於要不斷採集,並且發送,如果合並8位作一個字元發送,以51單片機串口模式1發送,則至少要在0.02ms*8=0.16ms內發送一個字元,中間還要有計算開銷等,所以串口波特率建議為標准115200。但是由於有特殊間隔字元標志,除非這個間隔前後的數據位為8的整數倍,否則,只能一個數據位一個數據位傳輸(轉化為『0』,『1』字元),則波特率至少為500kbps,標准波特率為921600,這么高的傳輸速率,如果要用串口,最好使用模式0(同步方式),需要上位機能接收同步串口信號。
三、檢測TTL波形比較好辦,利用PCA實現外部脈沖捕捉,當連續高電平時間足夠長(例如>400us)後的第1個下跳沿為第1個數據位0,連續捕捉上跳沿和下跳沿的時間點,發現已經有80個數據位後,連續2個高電平為幀結束,可能會有更好的判斷依據。由於是捕捉每個上跳和下跳沿的時間點,所以每2個點的間隔時間是可以計算出來,可以判斷是單個20us的數據位還是多個20us整數倍的連續數據位,當然也可以判斷是否為30us的特殊間隔位。
四、由於實時應用,建議使用AVR單片機或增強型的51單片機,如C8051系列和STC系列單周期指令單片機。
⑺ 如何獲取單片機發送來的串口數據並實時計算、顯示出來
用上位機程序處理就行了,串口通信。單片機、電路、計算機軟體可找我。
⑻ 單片機中的輸入捕捉與輸出比較是什麼意思
輸入捕捉可以用來捕獲外部事件,並為其賦予時間標記以說明此事件的發生時刻。
外部事件發生的觸發信號由單片機中對應的引腳輸入(具體可以參考單片機的datasheet),也可以通過模擬比較器單元來實現。
時間標記可用來計算頻率,占空比及信號的其他特徵,以及為事件創建日誌
輸出比較:定時器中計數寄存器在初始化完後會自動的計數。從bottom計數到top。並且有不同的工作模式。
另外還有個比較寄存器。一旦計數寄存器在從bottom到top計數過程中與比較寄存器匹配則會產生比較中斷(比較中斷使能的情況下)。
然後根據不同的工作模式計數寄存器將清零或者計數到top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