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單片機如何實現時鍾控制順序輸入
詳細點
⑵ 單片機運行為什麼需要時鍾信號,具體說一下
你的心臟不跳動,能把血液送到全身而讓你活下去嗎?單片機也一個道理,在單片機中存在很多寄存器和鎖存器,而數據的運算處理和傳遞(穿過鎖存器)都需要時鍾,所以沒有時鍾,就不會讓數據傳遞和運算,那單片機還有控制功能嗎?就這樣。
⑶ msp430系列單片機有哪些時鍾輸入源
MSP430單片機內含DCO晶振,若使用外部晶振,需編程啟動外部晶振並監測啟動成功,並選擇輔助時鍾源為外部晶振,軟體常式在TI官網上有。 不知你啟動晶振的程序是怎麼寫的,若是像常式那樣採用while循環監測晶振是否啟動成功,
⑷ 單片機中時鍾是指什麼
單片機是依照時鍾節拍來工作的,單片機主要是靠執行先前已經編譯好的程序來工作的,程序要一條條地被執行。這樣時鍾就給執行一條條的程序做一個標准,即時鍾的多少分頻----指令周期。
時鍾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來源於單片機的外部,由時鍾輸入引腳xtal0輸入,xtal1懸掛即可。另外一種就是來源於單片機的內部時鍾源,但需要外部接晶體振盪器(接在xtal0和xtal1端)和電容,這兩個引腳的時鍾源是可以輸出到外部的,具體的使用應該還需要先接上分頻器再使用,和一般的時鍾源差不多。
⑸ 什麼是單片機內部時鍾方式和外部時鍾方式
單片機內部時鍾方式就是不外接晶振,使用內部的RC時鍾電路產生時鍾信號,不是所有單片機都有的,STC系列單片機具備這些功能,外部時鍾就是晶振或者其他脈沖源輸入到單片機。
⑹ 單片機的時鍾電路 內部時鍾方式和外部時鍾方式有什麼不同
區別:
1、XTAL1和XTAL2引腳
內部時鍾方式:必須在XTAL1和XTAL2引腳兩端跨接石英晶體振盪器和兩個微調電容構成振盪電路。
外部時鍾方式:要求XTAL1接地,XTAL2腳接外部時鍾。
2、電容,頻率
內部時鍾方式:通常C1和C2一般取30pF,晶振的頻率取值在1.2MHz~12MHz之間。
外部時鍾方式:對於外部時鍾信號並無特殊要求,只要保證一定的脈沖寬度,時鍾頻率低於12MHz即可。
3、產生信號
內部時鍾方式:單片機的XTAL1和XTAL2內部有一片內振盪器結構,但仍需要在XTAL1和XTAL2兩端連接一個晶振和兩個電容才能組成時鍾電路,使用晶振配合產生信號。
外部時鍾方式:直接向單片機XTAL1引腳輸入時鍾信號方波,而XTAL2管腳懸空。
(6)單片機輸入時鍾擴展閱讀
晶體振盪器的在MCS-51單片機片內有一個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的輸入端為XTAL1,輸出端為XTAL2,由該放大器構成的振盪電路和時鍾電路一起構成了單片機的時鍾方式。根據硬體電路的不同,單片機的時鍾連接方式可分為內部時鍾方式和外部時鍾方式。
振盪信號從XTAL2端送入內部時鍾電路,它將該振盪信號二分頻,產生一個兩相時鍾信號P1和P2供單片機使用。
時鍾信號的周期稱為狀態時間S,它是振盪周期的2倍,P1信號在每個狀態的前半周期有效,在每個狀態的後半周期P2信號有效。CPU就是以兩相時鍾P1和P2為基本節拍協調單片機各部分有效工作的。
⑺ 51單片機電子時鍾怎樣編輯程序並輸入實現計時
如果是用單片機上的定時器的話是很簡單的。給你個代碼參考吧
#include <AT89X51.H>
unsigned char code dispcode[]={0x3f,0x06,0x5b,0x4f,
0x66,0x6d,0x7d,0x07,
0x7f,0x6f,0x77,0x7c,
0x39,0x5e,0x79,0x71,0x00};
unsigned char dispbitcode[]={0xfe,0xfd,0xfb,0xf7,
0xef,0xdf,0xbf,0x7f};
unsigned char dispbuf[8]={0,0,16,0,0,16,0,0};
unsigned char dispbitcnt;
unsigned char second;
unsigned char minite;
unsigned char hour;
unsigned int tcnt;
unsigned char mstcnt;
unsigned char i,j;
void main(void)
{
TMOD=0x02;
TH0=0x06;
TL0=0x06;
TR0=1;
ET0=1;
EA=1;
while(1)
{
if(P0_0==0)
{
for(i=5;i>0;i--)
for(j=248;j>0;j--);
if(P0_0==0)
{
second++;
if(second==60)
{
second=0;
}
dispbuf[0]=second%10;
dispbuf[1]=second/10;
while(P0_0==0);
}
}
if(P0_1==0)
{
for(i=5;i>0;i--)
for(j=248;j>0;j--);
if(P0_1==0)
{
minite++;
if(minite==60)
{
minite=0;
}
dispbuf[3]=minite%10;
dispbuf[4]=minite/10;
while(P0_1==0);
}
}
if(P0_2==0)
{
for(i=5;i>0;i--)
for(j=248;j>0;j--);
if(P0_2==0)
{
hour++;
if(hour==24)
{
hour=0;
}
dispbuf[6]=hour%10;
dispbuf[7]=hour/10;
while(P0_2==0);
}
}
}
}
void t0(void) interrupt 1 using 0
{
mstcnt++;
if(mstcnt==8)
{
mstcnt=0;
P1=dispcode[dispbuf[dispbitcnt]];
P3=dispbitcode[dispbitcnt];
dispbitcnt++;
if(dispbitcnt==8)
{
dispbitcnt=0;
}
}
tcnt++;
if(tcnt==4000)
{
tcnt=0;
second++;
if(second==60)
{
second=0;
minite++;
if(minite==60)
{
minite=0;
hour++;
if(hour==24)
{
hour=0;
}
}
}
dispbuf[0]=second%10;
dispbuf[1]=second/10;
dispbuf[3]=minite%10;
dispbuf[4]=minite/10;
dispbuf[6]=hour%10;
dispbuf[7]=hour/10;
}
}
⑻ 單片機內部時鍾方式和外部時鍾方式什麼意思
一、內部時鍾方式:
利用單片機內部的振盪器,然後在引腳XTAL1(18腳)和XTAL2(19腳)兩端接晶振,就構成了穩定的自激振盪器,其發出的脈沖直接送入內部時鍾電路,外接晶振時,晶振兩端的電容一般選擇為30PF左右;這兩個電容對頻率有微調的作用,晶振的頻率范圍可在1.2MHz-12MHz之間選擇。為了減少寄生電容,更好地保證振盪器穩定、可靠地工作,振盪器和電容應盡可能安裝得與單片機晶元靠近。
二、外部時鍾方式:
此方式是利用外部振盪脈沖接入XTAL1或XTAL2。HMOS和CHMOS單片機外時鍾信號接入方式不同,HMOS型單片機(例如8051)外時鍾信號由XTAL2端腳注入後直接送至內部時鍾電路,輸入端XTAL1應接地。由於XTAL2端的邏輯電平不是TTL的,故建議外接一個上接電阻。對於CHMOS型的單片機(例如80C51),因內部時鍾發生器的信號取自反相器的輸入端,故採用外部時鍾源時,接線方式為外時鍾信號接到XTAL1而XTAL2懸空。如下圖
外接時鍾信號通過一個二分頻的觸發器而成為內部時鍾信號,要求高、低電平的持續時間都大於20ns,一般為頻率低於12MHz的方波。片內時鍾發生器就是上述的二分頻觸發器,它向晶元提供了一個2節拍的時鍾信號。
前面已提到,計算機工作時,是在統一的時鍾脈沖控制下一拍一拍地進行的。由於指令的位元組數不同,取這些指令所需要的時間也就不同,即使是位元組數相同的指令,由於執行操作有較大的差別,不同的指令執行時間也不一定相同,即所需的拍節數不同。為了便於對CPU時序進行分析,一般按指令的執行過程規定了幾中周期
單片機開發板學習有一套 單片機開發板最好,吳鑒鷹單片機開發板做得不錯,比較適合學習使用
⑼ 單片機時鍾輸入引腳FPGA直接給的沒接33歐電阻能用嗎
單片機時鍾有內時鍾,有外時鍾,小單片機,大都使用內時鍾,不要以為單片機旁邊沒有晶振,沒有RC元件就沒有時鍾了。這種情況說明單片機在使用內時鍾,
⑽ 單片機時鍾公式
如果是51單片機
時鍾周期是機器周期的12倍
機器周期是晶體振盪器頻率的倒數
1/6MHz=1/6us
51單片機的時鍾周期為12*(1/6us)=2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