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cache大小

linuxcache大小

發布時間:2022-06-19 12:59:25

『壹』 linux中的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有何區別

Page cache是vfs文件系統層的cache,例如 對於一個ext3文件系統而言,每個文件都會有一棵radix樹管理文件的緩存頁,這些被管理的緩存頁被稱之為page cache。所以,page cache是針對文件系統而言的。例如,ext3文件系統的頁緩存就是page cache。Buffer cache是針對設備的,每個設備都會有一棵radix樹管理數據緩存塊,這些緩存塊被稱之為buffer cache。通常對於ext3文件系統而言,page cache的大小為4KB,所以ext3每次操作的數據塊大小都是4KB的整數倍。Buffer cache的緩存塊大小通常由塊設備的大小來決定,取值范圍在512B~4KB之間,取塊設備大小的最大公約數。

『貳』 linux中如何更改緩存大小

不清楚你用的哪個,AS/CentOS?DEBIAN?BSD?

AS:echo <n> > /proc/sys/vm/drop_caches

n == 1 : 釋放page cache
2 : 釋放dentries和inodes佔用的
3 : 釋放page cache和dentries、inodes

dirty的inodes和dentries是沒法釋放的,所以如果想釋放更多的內存,需要先sync一下。

『叄』 linux設置cache大小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這么做, 如果你確定向的話還是可以的,當然你的linux別太老
首先運行sync把未存檔的cache都寫入磁碟,稍等片刻, 或者是直接運行sync 兩遍
然後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就可以釋放大部分的cache了
這里你可以選擇
1 釋放緩存的文件內容
2 釋放緩存的目錄信息
3 同時釋放緩存的目錄信息和文件內容

『肆』 Linux操作系統中內存buffer和cache的區別

兩者都是RAM中的數據。簡單來說,buffer是即將要被寫入磁碟的,而cache是被從磁碟中讀出來的。
緩存(cached)是把讀取過的數據保存起來,重新讀取時若命中(找到需要的數據)就不要去讀硬碟了,若沒有命中就讀硬碟。其中的數據會根據讀取頻率進行組織,把最頻繁讀取的內容放在最容易找到的位置,把不再讀的內容不斷往後排,直至從中刪除。

緩存(cache)實際並不是緩沖文件的,而是緩沖塊的,塊是磁碟I/O操作的最小單元(在Linux中,它們通常是1KB)。這樣,目錄、超級塊、其它文件系統的薄記數據以及非文件系統的磁碟數據都可以被緩沖了。

如果緩存有固定的大小,那麼緩存太大了也不好,因為這會使得空閑的內存太小而導致進行交換操作(這同樣是慢的)。為了最有效地使用實際內存,Linux自動地使用所有空閑的內存作為高速緩沖,當程序需要更多的內存時,它也會自動地減小緩沖的大小。

緩沖(buffers)是根據磁碟的讀寫設計的,把分散的寫操作集中進行,減少磁碟碎片和硬碟的反復尋道,從而提高系統性能。linux有一個守護進程定期清空緩沖內容(即寫磁碟),也可以通過sync命令手動清空緩沖。舉個例子吧:我這里有一個ext2的U盤,我往裡面cp一個3M的 MP3,但U盤的燈沒有跳動,過了一會兒(或者手動輸入sync)U盤的燈就跳動起來了。卸載設備時會清空緩沖,所以有些時候卸載一個設備時要等上幾秒鍾。

buffer是由各種進程分配的,由進程和系統一起管理.被用在如輸入隊列等方面,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某個進程要求有多個欄位讀入,在所有欄位被讀入完整之前,進程把先前讀入的欄位放在buffer中保存。

cache經常被用在磁碟的I/O請求上,如果有多個進程都要訪問某個文件,於是該文件便被做成cache以方便下次被訪問,這樣可提供系統性能。

綜上所述可以理解為cache系統管理, buffer由進程和系統一起管理.

『伍』 怎樣查看linux cache內容

一、Linux下查看CPU Cache級數,每級大小
(1) 第一種方法:
dmesg | grep cache
(2) 第二種方法:
[root@gc15 ~]# ls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
index0/ index1/ index2/ index3/
一級cache, Data cache
index0和Index1是一級cache中的data和instruction cache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0/level
1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0/type
Data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0/size
32K
一級cache, Instruction cache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1/level
1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1/type
Instruction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1/size
32K
二級cache,共享的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2/level
2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3/type
Unified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2/size
256K
三級cache,共享的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3/level
3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3/type
Unified
[root@gc15 ~]# cat /sys/devices/system/cpu/cpu0/cache/index3/size
12288K

『陸』 Linux內存中的 buffer 和 cache 到底是個什麼東東

細心的朋友會注意到,當你在linux下頻繁存取文件後,物理內存會很快被用光,當程序結束後,內存不會被正常釋放,而是一直作為caching.這個問題,貌似有不少人在問,不過都沒有看到有什麼很好解決的辦法.那麼我來談談這個問題.
先來說說free命令
[root@server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9 163 86 0 10 94
-/+ buffers/cache: 58 191
Swap: 511 0 511
其中:
total 內存總數
used 已經使用的內存數
free 空閑的內存數
shared 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
buffers Buffer Cache和cached Page Cache 磁碟緩存的大小
-buffers/cache 的內存數: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的內存數:free + buffers + cached
可用的memory=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有了這個基礎後,可以得知,我現在used為163MB,free為86,buffer和cached分別為10,94
那麼我們來看看,如果我執行復制文件,內存會發生什麼變化.
[root@server ~]# cp -r /etc ~/test/
[root@server ~]# free -m

『柒』 Linux中內存buffer和cache的區別

ffer Cache和cached Page Cache 磁碟緩存的大小
-buffers/cache 的內存數: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的內存數:free + buffers + cached
可用的memory=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有了這個基礎後,可以得知,我現在used為163MB,free為86,buffer和cached分別為10,94
那麼我們來看看,如果我執行復制文件,內存會發生什麼變化.
[root@server ~]# cp -r /etc ~/test/
[root@server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9 244 4 0 8 174
-/+ buffers/cache: 62 187
Swap: 511 0 511

『捌』 Linux中buffers、cache的大小固定嗎

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一直以來是兩個比較容易混淆的概念,在網上也有很多人在爭辯和猜想這兩個cache到底有什麼區別,討論到最後也一直沒有一個統一和正確的結論,在我工作的這一段時間,page cache和buffer cache的概念曾經困擾過我,但是仔細分析一下,這兩個概念實際上非常的清晰。如果能夠了解到這兩個cache的本質,那麼我們在分析io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更加得心應手。

Page cache實際上是針對文件系統的,是文件的緩存,在文件層面上的數據會緩存到page cache。文件的邏輯層需要映射到實際的物理磁碟,這種映射關系由文件系統來完成。當page cache的數據需要刷新時,page cache中的數據交給buffer cache,但是這種處理在2.6版本的內核之後就變的很簡單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cache操作。

閱讀全文

與linuxcache大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4v電動駐車空調壓縮機 瀏覽:840
老程序員編程步驟 瀏覽:303
物理去除加密軟體 瀏覽:225
匯編語言可調試編譯器 瀏覽:447
jpeg如何轉成pdf 瀏覽:841
微機室為什麼有伺服器 瀏覽:657
安卓手機怎麼打語音電話不斷網 瀏覽:458
單片機匯編頭文件 瀏覽:946
juniper命令行 瀏覽:68
程序員咨詢銷售工作怎麼樣 瀏覽:782
蘋果文件伺服器是什麼 瀏覽:180
企業透明加密軟體有監視功能嗎 瀏覽:494
桌面的運行命令 瀏覽:10
主流廠商伺服器維護流程是什麼 瀏覽:807
壓縮棉的被子先洗洗在用 瀏覽:242
批處理bat代碼和文件夾 瀏覽:298
怎麼交叉編譯tslib14 瀏覽:494
致程序員生產力飆升 瀏覽:762
程序員害怕下班嗎 瀏覽:108
鐵路漢宜線加密網實景效果圖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