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給51單片機下程序接哪幾個引腳
STC的晶元的話是用串口下載,接單片機的P3.0和3.1。
AT的晶元的話是用ISP下載,是接在單片機的P1.5 1.6.1.7 還有復位引腳。
如果有usb下載器很簡單的,下載器vcc接單片機vcc(注意單片機電壓時5x還是3.3v)下載器gnd接單片機gnd,下載器rxd接單片機txd,下載器txd接單片機rxd。
如果是STC單片機,有ISP功能,只要連P3.0和P3.1兩根線,用MAX232和電腦串口連起來就能下載程序。
如果是一般的單片機就要連P0、P2、P3口。其中兩個作地址線,一個作數據線,還要連幾根輔助線。因此沒有ISP功能的單片機要下載程序需要專門的編程器。
(1)51單片機引腳功能圖擴展閱讀:
51單片機的基本結構就可以。設備上,一般是建議購買一個模擬器,例如,的「雙功能下載線」就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較快的下載速度,上位機可擴展,可以下載更多的單片機及嵌入式晶元。
通過實驗,這樣才可以進行實際的,全面的學習。日後在工作上,模擬器也大有用處。還有,一般光有模擬器是不行,還得有一個實際的電路,即學習板,如圖,即為,單片機最小系統。
『貳』 8051單片機引腳ALE的作用是什麼
當訪問外部存儲器時,地址鎖存允許的輸出電平用於鎖存地址的地位位元組。在flash編程期間,此引腳用於輸入編程脈沖。
在平時,ale端以不變的頻率周期輸出正脈沖信號,此頻率為振盪器頻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對外部輸出的脈沖或用於定時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當用作外部數據存儲器時,將跳過一個ale脈沖。如想禁止ale的輸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時,ale只有在執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另外,該引腳被略微拉高。如果微處理器在外部執行狀態ale禁止,置位無效。
引腳功能
MCS-51是標準的40引腳雙列直插式集成電路晶元,引腳分地布請參照----單片機引腳圖:
l P0.0~P0.7 P0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39~32號端子)。
l P1.0~P1.7 P1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1~8號端子)。
l P2.0~P2.7 P2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21~28號端子)。
l P3.0~P3.7 P3口8位雙向口線(在引腳的10~17號端子)。
『叄』 MCS-51單片機P3口各引腳的第二功能是什麼
MCS-51單片機P3口各引腳的第二功能如下:
1、P3.0RXD(串列口輸入)
2、P3.1TXD(串列口輸出)
3、P3.2INT0(外部中斷0輸入)
4、P3.3INT1(外部中斷1輸入)
5、P3.4T0(定時\計數器0的外部輸入)
MCS-51單片機使用注意:
MCS-51單片機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時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計算機系統。
『肆』 典型51單片機的P0,P1,P2,P3口都有哪些功能
P0口第一個功能是數據介面,第二個功能是地址低八位,P2口第二個功能是地址高八位。另外除了P0口沒有內部上拉電阻外,其他三個都有內部上拉電阻。P1就沒多少功能,就是個准雙向I/O口。最重要的就是P3口了,他除了是個准雙向I/O口外,第二功能很重要:P3.0
(RXD)串列數據接收端;P3.1
(TXD)串列數據發送端;P3.2
(INT0)外部中斷0輸入;P3.3
(INT1)外部中斷1輸入;P3.4(T0)Timer0
計數器輸入:P3.5(T1)Timer1計數器輸入;P3.6(WR)寫外部存儲器的脈沖輸出:P3.7(RD)讀外部存儲器的脈沖輸出。
(4)51單片機引腳功能圖擴展閱讀:
在單片機中主要包含CPU、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等,多樣化數據採集與控制系統能夠讓單片機完成各項復雜的運算,無論是對運算符號進行控制,還是對系統下達運算指令都能通過單片機完成。
由此可見,單片機憑借著強大的數據處理技術和計算功能可以在智能電子設備中充分應用。簡單地說,單片機就是一塊晶元,這塊晶元組成了一個系統,通過集成電路技術的應用,將數據運算與處理能力集成到晶元中,實現對數據的高速化處理。
『伍』 MCS—51單片機的引腳EA的作用
EA引腳的作用,直接影響到單片機程序內部還是外部程序存儲器執行,EA = 0低電平動作,也就是說當此引腳接低電平後,系統會取用外部的程序代碼(存於外部EPROM中)來執行程序,51單片機,EA一般都是接VCC的。
內部ROM和外部ROM選擇端,高電平時訪問內部ROM;低電平時訪問外部ROM。EA引腳表示存取外部程序代碼之意,低電平動作,當此引腳接低電平後,系統會取用外部的程序代碼(存於外部EPROM中)來執行程序。EA引腳必須接低電平,因為其內部無程序存儲器空間。
(5)51單片機引腳功能圖擴展閱讀:
EA為高電平時,單片機先訪問內部程序存儲器,當定址范圍超出內部程序存儲器的最大定址空間時,就自動跳向外不程序存儲器。
EA為低電平時,單片機的地址指針直接跳向外部存儲器。
數據存儲器(RAM):8051內部有128位元組數據存儲器(RAM)和21個專用寄存器單元,它們是統一編址的,專用寄存器有專門的用途,通常用於存放控制指令數據,不能用作用戶數據的存放,用戶能使用的RAM只有128個位元組,可存放讀寫的數據,運算的中間結果或用戶定義的字型表。
『陸』 51單片機各個引腳的功能
MCS-51
單片機引腳功能
MCS單片機都採用40引腳的雙列直插封裝方式。圖2-9為引腳排列圖,
40條引腳說明如下:
1、主電源引腳Vss和Vcc
①
Vss接地
②
Vcc正常操作時為+5伏電源
2、外接晶振引腳XTAL1和XTAL2
①
XTAL1內部振盪電路反相放大器的輸入端,是外接晶體的一個引腳。當採用外部振盪器時,此引腳接地。
②
XTAL2內部振盪電路反相放大器的輸出端。是外接晶體的另一端。當採用外部振盪器時,此引腳接外部振盪源。
3、控制或與其它電源復用引腳RST/VPD,ALE/
,
和
/Vpp
①
RST/VPD
當振盪器運行時,在此引腳上出現兩個機器周期的高電平(由低到高跳變),將使單片機復位
在Vcc掉電期間,此引腳可接
圖2-9
8051引腳排列圖
上備用電源,由VPD向內部提供備用電源,以保持內部RAM中的數據。
②
ALE/
正常操作時為ALE功能(允許地址鎖存)提供把地址的低位元組鎖存到外部鎖存器,ALE
引腳以不變的頻率(振盪器頻率的
)周期性地發出正脈沖信號。因此,它可用作對外輸出的時鍾,或用於定時目的。但要注意,每當訪問外部數據存儲器時,將跳過一個ALE脈沖,ALE
端可以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八個LSTTL電路。
對於EPROM型單片機,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接收編程脈沖(
功能)
③
外部程序存儲器讀選通信號輸出端,在從外部程序存儲取指令(或數據)期間,
在每個機器周期內兩次有效。
同樣可以驅動八LSTTL輸入。
④
/Vpp
、
/Vpp為內部程序存儲器和外部程序存儲器選擇端。當
/Vpp為高電平時,訪問內部程序存儲器,當
/Vpp
為低電平時,則訪問外部程序存儲器。
對於EPROM型單片機,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上加21伏EPROM編程電源(Vpp)。
4、輸入/輸出引腳P0.0
-
P0.7,P1.0
-
P1.7,P2.0
-
P2.7,P3.0
-
P3.7。
①
P0口(P0.0
-
P0.7)是一個8位漏極開路型雙向I/O口,在訪問外部存儲器時,它是分時傳送的低位元組地址和數據匯流排,P0口能以吸收電流的方式驅動八個LSTTL負載。
②
P1口(P1.0
-
P1.7)是一個帶有內部提升電阻的8位準雙向I/O口。能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四個LSTTL負載。。
③
P2口(P2.0
-
P2.7)是一個帶有內部提升電阻的8位準雙向I/O口,在訪問外部存儲器時,它輸出高8位地址。P2口可以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四個LSTTL負載。
④
P3口(P3.0
-
P3.7)是一個帶有內部提升電阻的8位準雙向I/O口。能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四個LSTTL負載
『柒』 80c51單片機的RST引腳有什麼作用有哪幾種復位方式復位後的狀態是什麼
1、RST:引導內部復位程序或電路。可以看到SFR的復位值,同時等待時鍾電路穩定工作,提高抗干擾能力,提供一種有效的重啟方式,目的就是單片機重生。
2、復位方式:要求RST保持高電平一段時間,通常上電RC電路或專用電源監控晶元做到。
3、狀態:是運行狀態,於是CPU從0000H地址開始幹活。
51單片機是高電平復位的,如果RST引腳維持2個機器周期時間長的高電平,那麼內部寄存器將會被置為合適的數值,使得系統順序啟動,正常工作時,RST 腳保持低電平。
(7)51單片機引腳功能圖擴展閱讀:
RST引腳是復位端,高電平有效。在該引腳輸入至少連續兩個機器周期以上的高電平,單片機復位。RST引腳內部有一個斯密特ST觸發器以對輸入信號整形,保證內部復位電路的可靠,所以外部輸入信號不一定要求是數字波形。
使用時,一般在此引腳與VSS引腳之間接一一個約8.2k2的下拉電阻,與VCC引腳之間接一個約10UF的電解電容,即可保證上電自動復位。復位也是使單片機退出低功耗工作方式而進入正常狀態一種操作。
『捌』 單片機引腳,單片機引腳是什麼意思
單片機引腳,單片機引腳是什麼意思
8051單片機引腳功能介紹
首先我們來連接一下單片機的引腳圖,如果,具體功能在下面都有介紹。
單片機的40個引腳大致可分為4類:電源、時鍾、控制和I/O引腳。
⒈ 電源: ⑴ VCC - 晶元電源,接+5V;
⑵ VSS - 接地端;
⒉ 時鍾:XTAL1、XTAL2 - 晶體振盪電路反相輸入端和輸出端。
⒊ 控制線:控制線共有4根,
⑴ ALE/PROG:地址鎖存允許/片內EPROM編程脈沖
① ALE功能:用來鎖存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
② PROG功能:片內有EPROM的晶元,在EPROM編程期間,此引腳輸入編程脈沖。
⑵ PSEN:外ROM讀選通信號。
⑶ RST/VPD:復位/備用電源。
① RST(Reset)功能:復位信號輸入端。
② VPD功能:在Vcc掉電情況下,接備用電源。
⑷ EA/Vpp:內外ROM選擇/片內EPROM編程電源。
① EA功能:內外ROM選擇端。
② Vpp功能:片內有EPROM的晶元,在EPROM編程期間,施加編程電源Vpp。
⒋ I/O線
80C51共有4個8位並行I/O埠:P0、P1、P2、P3口,共32個引腳。P3口還具有第二功能,用於特殊信號輸入輸出和控制信號(屬控制匯流排)。
〈51單片機引腳圖及引腳功能〉
拿到一塊晶元,想要使用它,首先必須要知道怎樣連線,我們用的一塊稱之為89C51的晶元,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如何給它連線。
1、 電源:這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單片機使用的是5V電源,其中正極接40管腳,負極(地)接20管腳。
2、 振蒎電路:單片機是一種時序電路,必須供給脈沖信號才能正常工作,在單片機內部已集成了振盪器,使用晶體振盪器,接18、19腳。只要買來晶體震盪器,電容,連上就能了,按圖1接上即可。
3、 復位管腳:按圖1中畫法連好,至於復位是何含義及為何需要復要復位,在單片機功能中介紹。
4、 EA管腳:EA管腳接到正電源端。 至此,一個單片機就接好,通上電,單片機就開始工作了。
我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要用單片機點亮一隻發光二極體LED,顯然,這個LED必須要和單片機的某個管腳相連,不然單片機就沒法控制它了,那麼和哪個管腳相連呢?單片機上除了剛才用掉的5個管腳,還有35個,我們將這個LED和1腳相連。(見圖1,其中R1是限流電阻)
按照這個圖的接法,當1腳是高電平時,LED不亮,只有1腳是低電平時,LED才發亮。因此要1腳我們要能夠控制,也就是說,我們要能夠讓1管腳按要求變為高或低電平。即然我們要控制1腳,就得給它起個名字,總不能就叫它一腳吧?叫它什麼名字呢?設計51晶元的INTEL公司已經起好了,就叫它P1.0,這是規定,不能由我們來更改。
〈單片機接線圖〉圖1
名字有了,我們又怎樣讓它變'高'或變'低'呢?叫人做事,說一聲就能,這叫發布命令,要計算機做事,也得要向計算機發命令,計算機能聽得懂的命令稱之為計算機的指令。讓一個管腳輸出高電平的指令是SETB,讓一個管腳輸出低電平的指令是CLR。因此,我們要P1.0輸出高電平,只要寫SETB P1.0,要P1.0輸出低電平,只要寫 CLR P1.0就能了。
現在我們已經有辦法讓計算機去將P10輸出高或低電平了,但是我們怎樣才能計算機執行這條指令呢?總不能也對計算機也說一聲了事吧。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有幾步要走。第一,計算機看不懂SETB CLR之類的指令,我們得把指令翻譯成計算機能懂的方式,再讓計算機去讀。計算機能懂什麼呢?它只懂一樣東西——數字。因此我們得把SETB P1.0變為(D2H,90H ),把CLR P1.0變為 (C2H,90H ),至於為什麼是這兩個數字,這也是由51晶元的設計者--INTEL規定的,我們不去研究。第二步,在得到這兩個數字後,怎樣讓這兩個數字進入單片機的內部呢?這要藉助於一個硬體工具"編程器"。如果你還不知道是什麼是編程器,我來介紹一下,就是把你在電腦上寫出來來的代碼用匯編器等編譯器生成的一個目標燒寫到單片機的eprom裡面去的工具,80c51這種類型的單片機編程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必要要先裝到編程器上編程後才能在設備上使用,而目前最新的89s51單片機居然在線編程(isp)功能,不用拔出來利用簡單的電路就可以實現把代碼寫入單片機內部,本站有詳細的at89s51編程器製作教程
我們將編程器與電腦連好,運行編程器的軟體,然後在編緝區內寫入(D2H,90H)見圖2,寫入……好,拿下片子,把片子插入做好的電路板,接通電源……什麼?燈不亮?這就對了,因為我們寫進去的指令就是讓圖2
P10輸出高電平,燈當然不亮,要是亮就錯了。現在我們再撥下這塊晶元,重新放回到編程器上,將編緝區的內容改為(C2H,90H),也就是CLR P1.0,寫片,拿下片子,把片子插進電路板,接電,好,燈亮了。因為我們寫入的()就是讓P10輸出低電平的指令。這樣我們看到,硬體電路的連線沒有做任何改變,只要改變寫入單片機中的內容,就能改變電路的輸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