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tar備份linux系統

tar備份linux系統

發布時間:2022-06-23 06:41:46

linux裡面系統如何備份

對於備份和恢復來說,Linux提供了諸如tar、cpio、 mp等工具來實現。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使用該工具進行數據備份的例子:
tar czvf - /root/code > /tmp/code_bak.tgz (將/root/code目錄下的所有程序文件打包備份到/tmp/code_bak.tgz)
tar xzvf /tmp/code_bak.tgz /root/code (將備份的目錄文件恢復到指定目錄)

② 如何將linux系統完整備份出來

備份Linux系統的策略有很多,比如使用dd命令直接克隆硬碟分區:
sudo
dd
if=/dev/sda1
of=/dev/sdb1
或者,使用tar將硬碟上的文件打包:
cd
/
sudo
tar
cvpzf
backup.tgz
--exclude=/proc
--exclude=/mnt
--exclude=/sys
--exclude=/backup.tgz
/
還原系統的命令是:
sudo
dd
if=/dev/sdb1
of=/dev/sda1

tar
xvpfz
backup.tgz
-C
/

③ linux 伺服器系統怎麼備份

擼主,linux系統可以用tar打包的方式備份系統。

大概原理:

linux啟動過程,『開機』-『讀取bios設置』-『從bios指定的硬碟mbr分區找引導』-『根據引導載入內核並啟動』-『初始化內核&掛載磁碟』-『啟動其他程序』,可以大概理解為讀取引導+啟動,因此可以想辦法把系統所有文件tar打包後,還原到目標機器,再寫入引導修改相關參數設置即可

具體操作可以參考我的blog:linux系統整機備份

PS:限制條件,blog中只在centos5 6 7上測試通過,其他系統可能啟動時載入的內容不同,需要修改對應的設置

④ Linux系統下常用的數據備份方法有哪些

Linux環境下的基本備份方法

現在我們已經討論了如何調用磁帶設備,並且我們已經知道如何決定使用回卷或非回卷設備。但是如何實現將系統的文件從系統中搬移到磁帶設備上呢?這是各種備份工具的功能了。所有的Linux發布都提供了所有備份工具的祖先:tar(當然實際上dbppt和bppt, a/k/a mp and restor,才是Unix系統的備份工具的亞當)。tar命令在Unix Version 7中出現的。該命令的名字來自於"Tape ARchiver"。該命令被設計為能非常容易的實現將數據從系統備份到磁帶中或者從磁帶中恢復數據。

tar命令的基本語法為:

tar -mode -option [files]

這里c表示創建(backup),-x提取(restore)或者-t內容列表(list),選項包括如下元素:如-v表示詳細輸出,-f file表示目的(創建模式)或源(提取或者列表模式),更詳細的信息,請看系統tar命令的手冊(man tar)。

使用tar做最簡單的備份如下所示:

tar -cvf /dev/st0
lost+found/
var/
var/adm/
var/adm/LST/
var/adm/LST/log/
var/adm/LST/log/debug
var/adm/LST/log/history
var/adm/LST/log/cmd.trace
var/adm/LST/log/install.success
var/adm/LST/log/postin.failed
var/adm/LST/log/install.failed
var/adm/LST/analyse/
var/adm/LST/analyse/boot.img
var/adm/LST/analyse/boot.msg
var/adm/LST/analyse/boot.info
var/adm/LST/analyse/boot.diag
var/adm/LST/analyse/boot.params
var/adm/LST/database/
var/spool/
[...]

該命令的c選項表示創建一個新的備份(c),並且使用詳細模式(v),並且將整個系統備份輸出到/dev/st0(f)。在這種情況下,tar操作將打開/dev/st0文件(設備),將數據流以tar的數據格式的寫入到那個打開的文件,並且在所有的數據被寫入以後,關閉文件。因為我們這里選擇了回卷設備/dev/st0,文件(存儲介質)將使設備驅動在tar關閉文件以後回卷磁帶。

下一步將是驗證數據被正確的寫入到磁帶中。不幸的是,Linux環境下的tar命令僅僅提供了一種比較模式的驗證手段-磁帶內容被重新讀入,並和原始文件逐位元組進行比較。然而,這仍然比沒有驗證要好很多。因為在進行恢復時發現磁帶中有壞數據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事情。

在恢復結束並且被驗證以後,一切並沒有結束,因為系統中的數據是不斷變化的,一個保持不斷變化的系統的備份的方法是持續進行定期的對發生變化的數據進行備份。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這樣的備份,但是最方便的是增量(incremental)和差分(differential)備份。

⑤ linux系統怎麼做整個系統備份還原

1.備份
a)可以直接通過tar對整個文件系統(』/『)進行備份,但是有幾點需要注意:

i. 不能備份以下幾個文件(目錄)

⑥ linux系統如何備份

做法是:

1、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建立一個文件 backup.sh,其內容是:

tar -zcf bin.tar.gz /bin

tar -zcf boot.tar.gz /boot

tar -zcf dev.tar.gz /dev

tar -zcf etc.tar.gz /etc

tar -zcf lib32.tar.gz /lib32

tar -zcf lib64.tar.gz /lib64

tar -zcf lib.tar.gz /lib

tar -zcf opt.tar.gz /opt

tar -zcf sbin.tar.gz /sbin

tar -zcf selinux.tar.gz /selinux

tar -zcf srv.tar.gz /srv

tar -zcf var.tar.gz /var

tar -zcf usr.tar.gz /usr

2、在需要備份的時候進入到保存備份內容的目錄執行一次命令: sh backup.sh

3、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建立一個叫 restore.sh 的文件,其內容如下:

tar -zxf /mnt/xxx/bin.tar.gz

tar -zxf /mnt/xxx/boot.tar.gz

tar -zxf /mnt/xxx/dev.tar.gz

tar -zxf /mnt/xxx/etc.tar.gz

tar -zxf /mnt/xxx/lib32.tar.gz

tar -zxf /mnt/xxx/lib64.tar.gz

tar -zxf /mnt/xxx/lib.tar.gz

tar -zxf /mnt/xxx/opt.tar.gz

tar -zxf /mnt/xxx/sbin.tar.gz

tar -zxf /mnt/xxx/selinux.tar.gz

tar -zxf /mnt/xxx/srv.tar.gz

tar -zxf /mnt/xxx/var.tar.gz

tar -zxf /mnt/xxx/usr.tar.gz

4、如果需要系統恢復,我就用光碟啟動,mount 原來的根目錄為 yyy,接著 mount 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為 xxx,接著進入到 /mnt/yyy,並在此下達命令: sh /mnt/xxx/restore.sh

⑦ linux系統怎麼備份

linux直接用tar打包整個系統即可,不必使用額外的工具。浪費錢財!浪費時間!
如果想要壓縮,可以用gzip,代價是時間!

其實不必備份全部的系統,只要將配置和數據備份即可!所有的庫和執行程序都可以日後再復制過來即可!
或許你要進行全網段的復制系統,那麼將配置單獨備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你也許有幾種不通的配置!

如果是希望連同分區一起備份,那麼使用dd命令再簡單不過了!可這樣就少了靈活的配置。到了目標機器上估計還要手工修改!
多看些關於linux對於你會有很大的幫助呢
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6.html

⑧ Linux系統怎樣備份與還原


1、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建立一個文件 backup.sh,其內容是:

tar -zcf bin.tar.gz /bin

tar -zcf boot.tar.gz /boot

tar -zcf dev.tar.gz /dev

tar -zcf etc.tar.gz /etc

tar -zcf lib32.tar.gz /lib32

tar -zcf lib64.tar.gz /lib64

tar -zcf lib.tar.gz /lib

tar -zcf opt.tar.gz /opt

tar -zcf sbin.tar.gz /sbin

tar -zcf selinux.tar.gz /selinux

tar -zcf srv.tar.gz /srv

tar -zcf var.tar.gz /var

tar -zcf usr.tar.gz /usr


2、在需要備份的時候進入到保存備份內容的目錄執行一次命令: sh backup.sh


3、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建立一個叫 restore.sh 的文件,其內容如下:

tar -zxf /mnt/xxx/bin.tar.gz

tar -zxf /mnt/xxx/boot.tar.gz

tar -zxf /mnt/xxx/dev.tar.gz

tar -zxf /mnt/xxx/etc.tar.gz

tar -zxf /mnt/xxx/lib32.tar.gz

tar -zxf /mnt/xxx/lib64.tar.gz

tar -zxf /mnt/xxx/lib.tar.gz

tar -zxf /mnt/xxx/opt.tar.gz

tar -zxf /mnt/xxx/sbin.tar.gz

tar -zxf /mnt/xxx/selinux.tar.gz

tar -zxf /mnt/xxx/srv.tar.gz

tar -zxf /mnt/xxx/var.tar.gz

tar -zxf /mnt/xxx/usr.tar.gz


4、如果需要系統恢復,我就用光碟啟動,mount 原來的根目錄為 yyy,接著 mount 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為 xxx,接著進入到 /mnt/yyy,並在此下達命令: sh /mnt/xxx/restore.sh
說明:


(1)、備份和恢復需要1個多小時,這個時間根據你電腦的CPU速度和硬碟轉速會有所不同。


(2)、上面備份與恢復沒有顧及 /home 目錄和 /root 目錄,因為我的系統主要是給學生做練慣用的,那兩個目錄的內容沒有意義。

在實際工作中,可能這兩個目錄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模仿著別的目錄添加到 backup.sh 和 restore.sh 文件中去,甚至別的目錄都不備份(以便節約備份時間)就備份這兩個目錄。

⑨ 如何用tar備份整個linux系統

備份linux系統不像Windows許可權限制很嚴格,Linux不限制根用戶存取任何東西,因此,完全可以把一個分區上每一個的文件放入一個TAR文件中,方法如下:
1
2
3
4
5
sudo
su
#接著去文件系統的根目錄
cd
/
#用來備份Linux系統的完整的命令
tar
cvpzf
backup.tgz
/
--exclude=/proc
--exclude=/lost+found
--exclude=/backup.tgz
--exclude=/mnt
--exclude=/sys

⑩ 如何備份linux系統

使用dd命令
找一個linux
live
cd的
u盤,然後U盤啟動,進入U盤上的Linux系統,打開命令行,執行:
sudo
fdisk
-u
-l
來查看硬體的分區情況。
然後執行dd
if=/dev/你的linux分區
of=你要保存的地址/img.iso
要想恢復只需要執行
dd
if=你保存的鏡像地址/img.iso
of=你要恢復的分區
同樣,此命令也適用於非linux的系統,你可以把你的windows分區備份下來
dd命令詳解:
dd命令是非常強大的命令,簡介如下:
dd

Linux/UNIX
下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dd
的主要選項:
指定數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元結尾乘以相應的數字:
b=512,
c=1,
k=1024,
w=2,
xm=number
m
if=file
輸入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入。
of=file
輸出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出。
ibs=bytes
一次讀入
bytes
個位元組(即一個塊大小為
bytes
個位元組)。
obs=bytes
一次寫
bytes
個位元組(即一個塊大小為
bytes
個位元組)。
bs=bytes
同時設置讀寫塊的大小為
bytes
,可代替
ibs

obs

cbs=bytes
一次轉換
bytes
個位元組,即轉換緩沖區大小。
skip=blocks
從輸入文件開頭跳過
blocks
個塊後再開始復制。
seek=blocks
從輸出文件開頭跳過
blocks
個塊後再開始復制。(通常只有當輸出文件是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
count=blocks
僅拷貝
blocks
個塊,塊大小等於
ibs
指定的位元組數。
conv=conversion[,conversion...]
用指定的參數轉換文件。
轉換參數:
ascii
轉換
EBCDIC

ASCII。
ebcdic
轉換
ASCII

EBCDIC。
ibm
轉換
ASCII

alternate
EBCDIC.
block
把每一行轉換為長度為
cbs
的記錄,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
使每一行的長度都為
cbs
,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
把大寫字元轉換為小寫字元。
ucase
把小寫字元轉換為大寫字元。
swab
交換輸入的每對位元組。
Unlike
the
Unix
dd,
this
works
when
an
odd
number
of
bytes
are
read.
If
the
input
file
contains
an
odd
number
of
bytes,
the
last
byte
is
simply
copied
(since
there
is
nothing
to
swap
it
with).
noerror
出錯時不停止。
notrunc
不截短輸出文件。
sync
把每個輸入塊填充到ibs個位元組,不足部分用空(NUL)字元補齊。
由於
dd
命令允許二進制方式讀寫,所以特別適合在原始物理設備上進行輸入/輸出。例如可以用下面的命令為軟盤建立鏡像文件:
dd
if=/dev/fd0
of=disk.img
bs=1440k
有趣的是,這個鏡像文件能被
HD-Copy
,Winimage
等工具軟體讀出。再如把第一個硬碟的前
512
個位元組存為一個文件:
dd
if=/dev/hda
of=disk.mbr
bs=512
count=1
來自http://www.cnblogs.com/redsty/p/4746091.html

閱讀全文

與tar備份linux系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彈性雲伺服器配置流程 瀏覽:304
android交叉編譯linux 瀏覽:988
金聖嘆水滸傳pdf 瀏覽:501
安卓官換新機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922
java如何分頁 瀏覽:558
如何查找加密的視頻 瀏覽:742
單片機lcd漢字顯示 瀏覽:878
能夠識別中文的編譯器 瀏覽:63
androidlayout注釋 瀏覽:959
重啟手機命令 瀏覽:838
程序員那麼可愛男女主是誰 瀏覽:492
文件如何上傳到自己的伺服器 瀏覽:401
你用什麼app 瀏覽:224
安卓平板用什麼優化軟體 瀏覽:747
centos重新編譯程序 瀏覽:335
cocoapods命令 瀏覽:906
androidusb卸載 瀏覽:143
linux解壓縮軟體 瀏覽:144
ppt及備注轉pdf 瀏覽:564
ssh下載文件命令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