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MSP430單片機的調試流程(越詳細越好)
我想首先是要知道你想實現什麼功能,使用IAR軟體調試是挺方便的(至少我個人是這么覺得),首先你得建立一個工程,選擇好你的控制晶元,比如MSP430F149,再把你的程序文件加進來,接著就編譯和下載調試,當然,這時候得連接好硬體和模擬器。調試期間可以利用IAR軟體中的中斷、設置斷點、觀察數據等功能,看是不是實現你要的功能了
我有一些資料
QQ:1040251207,歡迎交流!
⑵ 單片機調試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
首先,了解硬體介面以及功能,以便於配置IO埠;
第二,根據硬體設計以及功能需要,編寫單片機程序;
第三,編譯程序,把程序燒寫到單片機中,或者鏈接debug調試器,在線對單片機進行模擬;
第四,在線模擬可以支持單步調試和斷點調試,測試單片機的軟體功能;
第五,如果出現問題,首先分析是軟體邏輯的問題,還是硬體方面的問題,以便於對症下葯;
最後,將軟體寫入單片機的flash中,將單片機加密,防止其他人竊取單片機內部代碼。
⑶ 單片機調試的方法和步驟
你是指什麼單片機?51的話就比較簡單了,如果是arm的話用jlink在開發板上調試其實更好。
⑷ 單片機、硬體調試
出來的樣機也要調試的。如果你設計的原理圖,和PCB一次成功,沒有任何缺憾----你是神仙~月薪2W等著你
⑸ 單片機程序調試方法
通過模擬器連接模擬埠,在IDE中運行並設置斷電既可以控制整個單片機運行過程,觀察指令分支,DMA等模塊不直接受控但是可以掌握。
⑹ 單片機調試串口是什麼
1、串口是一種通信方式介面。其數據一位一位地順序傳送,一般使用3條線(TX、RX、GND)連接。一般電腦的COM口(9針D形介面)也稱它為RS-232介面不能與單片機機直接相連,需要通過電平轉換模塊轉換為TTL電平方可通信。主要設置有波特率、數據位數、奇偶校驗、停止位等。單片機通信一般採用96n81配置,即波特率9600、數據位:8位、奇偶校驗:n(無)、停止位:1
2、電腦和單片機通信一般使用《串口調試助手》》軟體進行調試。
沒有串口的電腦一般採用usb轉串口(TTL)與單片機的TX、RX管腳直接連接即可調試。
⑺ 單片機的軟體調試中,硬體連線與程序的關系
單片機的軟體程序是針對硬體電路編寫的(比如晶元的初始化、參數的預置、輸入輸出的設定和數據的傳遞等),所以必須完全清楚硬體電路的原理和結構才能編程和調試。
⑻ 求 51單片機與 NRF2401的調試 過程(心得)
無線收發晶元nRF2401調試心得
我個人認為調試射頻對於我們這代單片機開發人員來說真的是件頭痛的事情,當然也不乏高手存在。前段時間調試工作在2.4G的無線收發晶元nRF2401,在沒有DEMO板,僅一個數字示波器的條件下折磨了幾個星期也沒完全搞定,最終只能完成近距離收發,且空中的速率只能達到250Kbps(nRF2401 內部可設置成250Kbps或1Mbps兩種速度)。最終公司綜合多種因素考慮不得不暫停該方案。本來也沒什麼,但大家都知道,對於我們做技術的,當出現一個問題,而沒有將它解決掉,心裡總不是滋味!況且已經在上面花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因此在這發此帖,牢騷一下!也希望能給沒有無線調試經驗(和我類似情況的)且正想要選擇無線收發方案的朋友一些借鑒或我的教訓!!!下面就是讓我感觸很深的,也很菜的幾點,可能不對, 懇請指證與討論。
1、速度。當初為什麼要選擇nRF2401呢?因為推廣商堪稱它的速率能達到1Mbps,且外圍器件很少。實踐上1Mbps,只是空中的速度,真正的傳輸速度還要取決於收發雙方的MCU與nRF2401之間的SPI介面速率及其它因素,最理想情況下估計也只能有400Kbps。
2、外圍電路。nRF2401的外圍器件真的是很少,但高頻就是高頻,我認為沒有調試好的最大原因應該出現在外圍器件與電路上,可能是PCB沒有做好,也可能是元件參數不精確等。因為系統已經可以通信了,只是速度上不去,和距離不夠。所以不要認為它的外圍器件與電路很簡單而小看它,如果沒有經驗與設備,最好是買個DEMO板且要找個好的技術支持方。
3、技術支持。起初從深圳的一家公司買了10片樣片,後來在調試過程中出現問題想請他們技術支持,但他們居然說自己沒有技術支持人員。
4、51單片機的硬體SPI介面時序問題。由於希望能讓通信的速率更高,故選擇帶硬體SPI介面的單片機。最初選擇了STC89LV516RD,但在測試時發現SPI的時序有點問題(在發送的最後一位總是提前半個波頭就結束了)。原本以為是STC的單片機質量有問題,後來就買了PHILIPS的 P89LV51RD2,專門對它的SPI進行了測試,結果出現同樣的問題。這時如果再認為是單片機本身的問題,那還不如認為是自己使用的問題!於是就請教了ZLG的技術支持,經他們進行測試後,所得結果與我所反映的一致。當ZLG向PHILIPS那邊說明該問題時,PHILIPS的回答是這個時序就是這樣的。當時我就很是吃驚!因此找了SST89V554和PIC16F877對它們進行測試,SST的還是出現上述問題,但PIC16F877則沒有該問題。如果各位有空且有好奇心,可以對上述提到的單片機進行測試一下。
5、硬體焊接。因為它的體積很小,所以很不好焊。起初自己拿烙鐵焊了幾個都不能用,後來拿到工廠去焊了,結果好點。
6、調試(非常的土,可能不對哦!)。當焊完硬體後,第一步,用示波器測晶振是否起振,如果起振且在1V左右,則說明其各種電源與振盪電路都已經無誤。另外當晶元處於關機模式(PWR_UP=0)時,振盪器也會停振。第二步,將晶元配置成發送模式,測量ANT2、ANT1、VDD_PA是否有幅值在 1.9V左右的方波輸出,而且是每發送一包就會有一個方波。如果沒有方波輸出,一方面請檢查IREF的方波是否正常,該端的22K電阻是否有虛焊等。另一方面則是軟體配置的問題,當CE=1,CS=0為收發模式,然後將CE拉低則激活發射。第三步,將另一個板子配置成接收狀態,用示波器測DR端,當一方發射數據時,接收方如果有數據收到,DR端就會產生方波。我一般都用示波器的一路接發射方的ANT端,另一路接接收方的DR端來判斷發射與接收是否正常,當然這可能會對高頻部分引起干擾。
一個不懂高頻,且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單片機愛好者在調試無線收發模塊失敗後的胡言亂語,不對也請不要拋磚!!!謝謝!
⑼ 單片機開發過程中硬體調試有哪些技巧
硬體種類很多,關鍵是熟悉其工作原理和運行流程,才能在恰當的位置設置斷點或者測試語句,一句話就是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