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選通信方向的人較多,但在選任選課時選通信原理這門課的很少而選單片機原理與應用
單片機相對簡單,實際應用性強,通信原理理論性強,我覺得如果想學好,學通原好,因為有老師指導的時候通原可以學的比較好,如果自己學比較困難,而單片機不同,如果學過8086之類的微機原理其實單片機本質上區別不大(一般來說就是精簡指令的U),而且自己學起來容易,老師不是講組成原理就是講實例,相對於通原來說單片機自己學都沒什麼問題。而且不知道你以後想做什麼,通信電子類考研,專業課通原考的很多,單片機可能以後工作比較容易,但一般工程師都會搞單片機,前途不大了,中國會這個人太多。
Ⅱ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可編程邏輯器件及應用學哪一個比較好
通信的話學可編程邏輯器件好點,可編程邏輯器件現在主要是指FPGA,速度可不是單片機能夠相比的,現在我們做通信原理的課程設計主要就是用FPGA做的。不過單片機也很重要,因為FPGA的缺點是運算能力強,但控制能力稍微弱了點,單片機剛好相反。建議稿通信的話用FPGA+AVR
Ⅲ 單片機相同通信原理控制不同晶元讀寫的控制方式都一樣嗎,例如用spi通信
就是相當於擴展了IO介面,每片595有吧個埠,595可以級聯,然後SPI對595寫數據,對應的595埠電平就會對應寫入的數據,SPI是串列介面,因此控制器只要用較少的IO口就可以實現很多IO輸出的功
Ⅳ 單片機串口通信原理
1.RS232介面
RS232-C介面連接器一般使用型號為DB-9的9芯插頭座,只需3條介面線,即"發送數據"、"接收數據"和"信號地"即可傳輸數據,其9個引腳的定義如圖11-3所示。
圖11-3 RS232-C介面連接器定義
在RS232的規范中,電壓值在+3V~+15V(一般使用+6V)稱為"0"或"ON"。電壓在-3V~-15V(一般使用-6V)稱為"1"或"OFF";計算機上的RS232"高電位"約為9V,而"低電位"則約為-9V。
RS232為全雙工工作模式,其信號的電壓是參考地線而得到的,可以同時進行數據的傳送和接收。在實際應用中採用RS232介面,信號的傳輸距離可以達到15m。不過RS232隻具有單站功能,即一對一通信。
2.RS485介面
RS485採用正負兩根信號線作為傳輸線路。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V~6V表示邏輯"1":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V~6V表示邏輯"0"。
RS485為半雙工工作模式,其信號由正負兩條線路信號准位相減而得,是差分輸入方式,抗共模干擾能力強,即抗雜訊干擾性好;實際應用中其傳輸距離可達1200米。RS485具有多站能力,即一對多的主從通信。
在串列通信中,數據通常是在兩個站之間傳送,按照數據在通信線路上的傳送方向可分為3種基本的傳送方式: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如圖11-4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11-4 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通信
單工通信使用一根導線,信號的傳送方和接收方有明確的方向性。也就是說,通信只在一個方向上進行。
若使用同一根傳輸線既作為接收線路又作為發送線路,雖然數據可以在兩個方向上傳送,但通信雙方不能同時收發數據,這樣的傳送方式稱為半雙工。採用半雙工方式時,通信系統每一端的發送器和接收器,通過收發開關分時轉接到通信線上,進行方向的切換。
當數據的發送和接收,分別由兩根不同的傳輸線傳送時,通信雙方都能在同一時刻進行發送和接收操作,這樣的傳送方式就是全雙工。在全雙工方式下,通信系統的每一端都設置了發送器和接收器,因此,能控制數據同時在兩個方向上傳輸。全雙工方式無須進行方向的切換。
串列通信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同步通信,另一種是非同步通信。採用同步通信時,將所有字元組成一個組,這樣,字元可以一個接一個地傳輸,但是,在每組信息的開始要加上同步字元,在沒有信息要傳輸時,填上空字元,因為同步傳輸不允許有空隙。採用非同步通信時,兩個字元之間的傳輸間隔是任意的,所以,每個字元的前後都要用一些數據位來作為分隔位。比較起來,在傳輸率相同時,同步通信方式下的信息有效率要比非同步方式高,因為同步方式的非數據信息比例比較小。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同步方式要求進行信息傳輸的雙方必須用同一個時鍾進行協調,正是這個時鍾確定了同步串列傳輸過程中每一個信息位的位置。這樣一來,如果採用同步方式,那麼,在傳輸數據的同時,還必須傳輸時鍾信號。而在非同步方式下,接收方的時鍾頻率和發送方的時鍾頻率不必完全一樣,而只要比較相近,即不超過一定的允許范圍就行了。在數據傳輸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非同步通信,非同步通信的標准數據格式如圖11-5所示。
(點擊查看大圖)圖11-5 非同步通信數據格式
從圖11-5所列格式可以看出,非同步通信的特點是一個字元一個字元地傳輸,並且每個字元的傳送總是以起始位開始,以停止位結束,字元之間沒有固定的時間間隔要求。每一次有一個起始位,緊接著是5~8個的數據位,再後為校驗位,可以是奇檢驗,也可以是偶校驗,也可不設置,最後是1比特,或1比特半,或2比特的停止位,停止位後面是不定長度的空閑位。停止位和空閑位都規定為高電平,這樣就保證起始位開始處一定有一個下降沿,以此標識開始傳送數據。
Ⅳ 試述MCS—51單片機的多機通訊原理
用串口連接,其中一個為主機,其餘為從機,所有從機的RXD都接到主機的TXD端,TXD接到主機的RXD端,所有通信都有主機來發起,從機不能主動發起通信操作,只能等待,而且從機之間通信要通過主機中轉。串列埠控制寄存器SCON要做相應的配置。
Ⅵ 關於單片機
個人感覺,單片機不是學會的,而是玩會的,光有單片機是沒什麼玩頭的,需要用單片機來做一些事情,那麼你就需要一些外部設備,通過單片機程序的自動執行,它們發生了變化,你就從這些變化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更加促進你進一步的學習單片機.
所以你還要掌握很多常用的單片機外圍設備的使用.
比如:
需要做一個實時時鍾,你就需要了解DS1302或者DS12C887實時時鍾晶元.
需要做一個碼表,你就需要了解數碼管的編碼原理和動態掃描原理.
需要做一個溫度計,你就需要了解DS18B20或者AD590,其中DS18b20你又要去了解單匯流排通信原理等等.......
建議你去選購一塊價錢不低於300的單片機的實驗板,能實現的功能比較多的,然後你把那些功能統統玩一遍,單片機的初級課程你也算基本上學玩了.這是大多數人選擇的學習方式.
如果想學到更多東西且不怕麻煩的話,實驗板最好自己做!自己做實驗板沒譜的話就從核心板做起,核心板總會做吧,一個單片機+穩壓模塊+復位電路+程序下載介面+所有IO引出介面+一些按鍵開關和LED(可選,直接和某幾個IO相連),剛開始驅動那些LED玩玩流水燈什麼的,玩熟了就去了解以下外圍器件的使用,然後每個外圍設備做一塊小板,想驅動哪個就做哪個,用杜綁線將其電源介面和數據介面與核心板相連即可,也非常方便,這樣從底層硬體開始做,到程序的編寫,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中,更加有玩的感覺,而不是被實驗板固定的IO和功能牽著鼻子痛苦的學,另外,也不用一次投入那麼多錢^^.
想精通單片機的話,建議你先去研究一下匯編語言,不是因為編程一定要用匯編,而是因為匯編離機器碼更近,而單片機的工作是建立在機器碼上的,通過解讀匯編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單片機的工作過程.
Ⅶ 簡述at89s51單片機主從結構多機通信原理
簡述MCS-51系列單片機主從結構多機通信原理,設有一台主機與三台從機通信,其中一台從機通信地址號為01H,請敘述主機呼叫從機並向其傳送一個位元組數據的過程。(請給出原理圖)
答:
原理圖如上圖所示,假設主機呼叫01H從機,首先呼叫:主機發送地址幀0000 00011(TB8)此時各從機的SM2位置1,且收到的RB8=1,故激活RI。各從機將接收到的地址與地機地址比較,結果1#機被選中,則其SM2清零;0#、2#機不變。接著傳數;主機發送數據幀,×××× ××××0 ,此時1#機SM2=0, RB8=0 則激活RI,而0#,2#機SM2=1,RB8=0則不激活RI,然後數據進入1#機的緩沖區。
Ⅷ 單片機對於通信專業重不重要啊
模電、數電屬於基礎課程,這個學好對以後學其它電子器件都很有用。現在用的所有電子器件都屬於模電、數電的范疇,沒有這個基礎,你其它高級的東西就只會用,而不懂它的底層原理。單片機屬於控制器的一種,類似於電腦裡面的CPU,當然僅僅是類似。用單片機可以做很多事情,通信的控制也可以用單片機來做,比如說RFID。以後還要用到很多控制器,比如ARM,DSP,FPGA。但是它們都是以數電模電為基礎的。如果你是大二,建議你先進模電數電實驗室,把基礎打牢,把底層的東西搞懂了,再進單片機實驗室,那樣就很容易了。以後再學其它的控制器知識也可以觸類旁通。
Ⅸ 單片機雙向通信原理
這個主要是通過單片機的通訊模塊具備的接收中斷和DMA功能實現的,在沒有通訊外設模塊使用時,也可以使用軟體模擬多種通訊埠的信號,如SPI,I2C,UART等。
Ⅹ 網路工程專業學單片機和通信原理有用嗎
有餘力和興趣的情況下多學點知識總是有用的,尤其是單片機還是很有用的,如果能學好找工作還是蠻容易的,不過網路工程專業里單片機和通信工程應該都屬於選修課,並不是主修課程。現在一般院校的硬體本科生找工作普遍有難度,我們老師一直推薦考研。網路工程專業基礎課可以看一些 『計算機原理』 『網路操作系統』 』現代交換原理『的書。更基礎的就是線代、高數等等了。實踐只能自己找公司實習了,也不一定要找網路工程方面的啊。總之,找個興趣學點實在的東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