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單片機水滴實驗的原理啊
你所指的水滴實驗是模擬水滴下來逐漸加快、之後是勻速的效果。是吧。如果是這個意思,那就是通過更改流水燈的移動速度(即時間長短的修改)。
⑵ 單片機滴水檢測設計
這應該是個競賽的題目吧,其實方案很簡單,但是在程序的設計和材料的購買上就要難些了,首先,要選擇很好的感測晶元,我想這個項目的話,最好是用很靈敏的壓力感測器來做,有了感測信號後,以後的就好做了,加個A/D轉換晶元就好了(10位的應該就好了),顯示部分的話,用LED就夠啦,當然了,按鍵是必須要有的啦,至於那些換算呢,就是程序的設計了,發揮部分的話,做個USB介面吧,連接列印機,當然要有存儲晶元了;要定時啟、停的話,我建議最好是用時鍾晶元來做,比如DS12C887什麼的。
⑶ 在做一個單片機的水滴效果流水燈,想問下這個電路圖裡面的兩個開關可以不要嗎
既然是開發板,那就是開發板設計就有兩個開關,可用於寫不同程序時使用。這個流水燈程序可以不用開關,就不用管唄,可以不寫開關程序。那是板上就有的,也不能去掉啊,也不用去掉的,不寫程序就得了。
⑷ 水滴鍾原理
水鍾在中國又叫做「刻漏」,「漏壺」。根據等時性原理滴水記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特殊容器記錄把水漏完的時間(泄水型),另一種是底部不開口的容器,記錄它用多少時間把水裝滿(受水型)。中國的水鍾,最先是泄水型,後來泄水型與受水型同時並用或兩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裝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壺逐漸流行,甚至到處使用。
大約在1000多年以前,希臘人首先製造了較為精巧的水鍾。
它的原理是這樣的:貯水壺上部一側有個小孔,多餘的水可以從這個小孔溢出,這樣就能保持固定的水平面,保持恆定的壓力。水從貯水壺下部的小孔流出,注入受水壺。受水壺內有一浮舟。浮舟上裝有「護鍾神」——箭竿。受水壺中的水達到某一高度時,通過虹吸管使水注入旋轉的平衡輪(它由於自身的重量而轉動),驅使一列齒輪轉動,從而按照晝夜的長短把計時用的鼓狀圓筒帶到新位置。隨受水壺水面高度的變化,「護鍾神」就在圓筒刻線上指出時辰。這些刻線是不等長的,有些還是斜的,以便指示出冬季里一天的時辰。
⑸ 51單片機水滴
這種效果需要用液晶屏才能顯示出來的,首先要有電路或模擬電路,才能寫程序的。
⑹ 51單片機 水滴實驗(LED小燈水滴變大下落,帶拖尾效果)程序看不太懂,能解釋下具體的實現過程嗎
單片機學了一圈,回過頭來才看明白這個東西
水滴變大,就是用了pwm波的占空比,亮的次數一次比一次多的話,那麼就會變的越來越亮的,,因為在252除4的63次循環中,每次都會k++,那麼下次的時候執行db0=1的時間就會比上一次的時間短,那麼就會變大了,不過這個程序這么寫看著很復雜,你實現一個燈的亮度變化和,8個燈依次的亮度從大到小就能看懂這個了,等到水滴下落的時候,在254次的循環中,每次遇到加速的時間數組的時候就要變化各個燈的亮度,來模擬下落,然後後面的64的循環就是在64次中,用占空比實現到底是哪個燈最亮,哪個比前個暗一點,然後k的15次循環就是碰到該改變P0的值的一次了,這樣就會按照a的數字改變值
⑺ 51單片機控制用繼電器控制水滴速度,是怎麼編程的,用c語言哦
繼電器是點動的,用定時器每隔一段時間就接通繼電器一次,再個一段時間再關閉繼電器。如果啟動的功率達不到,就加一個中間放大的,比如三極體
⑻ 單片機滴水檢測設計電路
如果要從高優先順序中斷程序返回主程序的話,必須執行兩條RETI指令,才可以清除高/低優先順序有效觸發器。具體的程序可以是:
MOV DPTR, #LABLE1
POP ACC ;將高優先順序子程序返回地址出棧
POP ACC
PUSH DPL ;將LABLE1地址入棧
PUSH DPH
RETI
LABLE1:
POP ACC ;將低優先順序子程序返回地址出棧
POP ACC
MOV DPTR, #LABEL2
PUSH DPL ;將LABLE2,即需要返回的主程序地址入棧
PUSH DPH
RETI
⑼ 單片機定時器是怎樣工作的它具體有哪些用途求例子
通俗的說:單片機的定時器工作原理如同一個盛水的盆子,根據不同的設定(工作模式0,1,2,3)盆子的大小不同,而接水的方式卻是相同的(時鍾周期),為一滴一滴的接水,比如,在某種工作模式下,接滿一盆水要1000滴,每滴水用時1秒鍾,此時接滿一盆水要用1000秒時間,於是,水滴數(計數值)與時間就有了相對的關系,但一定要記得,盆里的水永遠是滿的,如果我們要計時50秒,那麼我們就要先在盆里倒出50滴水,而後開始接水,當盆里的水滿了並且溢出時,單片機會提示,已經計時50秒了,請關閉水源或做其他處理。具體的找本教科書一看便知。
⑽ 水滴形成的原理
受液體表面張力影響:
液體表面附近的分子由於明顯受到液體內側分子的作用,使液體表面層具有向內收縮的趨勢,表現在液體表面總是趨向於盡可能縮小,再加上水與其附著物的吸引力,在水本身重力作用下,懸於其附著物下,水往往呈半圓球形狀。
(10)單片機的水滴實驗原理擴展閱讀:
表面張力:
表面張力是分子力的一種表現。它發生在液體和氣體接觸時的邊界部分。是由於表面層的液體分子處於特殊情況決定的。
液體內部的分子和分子間幾乎是緊挨著的,分子間經常保持平衡距離,稍遠一些就相吸,稍近一些就相斥,這就決定了液體分子不像氣體分子那樣可以無限擴散,而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和旋轉。
在液體表面附近的分子由於只顯著受到液體內側分子的作用,受力不均,使速度較大的分子很容易沖出液面,成為蒸汽,結果在液體表面層的分子分布比內部分子分布來得稀疏。
相對於液體內部分子的分布來說,它們處在特殊的情況中。表面層分子間的斥力隨它們彼此間的距離增大而減小,在這個特殊層中分子間的引力作用占優勢。這種表面層中任何兩部分聞的相互牽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