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51單片機的復位電路
分析:先看右邊部分電路,由於復位時高電平有效,當剛接上電源的瞬間,電容C1兩端相當於短路,即相當於給RESET引腳一個高電平,等充電結束時(這個時間很短暫),電容相當於斷開,這時已經完成了復位動作。
1)把左邊的電路加上,就是帶手動復位的復位電路,當按鍵按下去的時候,即給予一個高電平,同樣可以完成復位動作。
2)上電復位,顧名思義可以理解成加上電源就復位了,至於其他復位當然還有很多了,不同的系統對復位的准確性和可靠性要求不一樣嘛。
㈡ 什麼是時鍾振盪,單片機為什麼要有時鍾振盪什麼是復位單片機為什...
不單單是計算機,所有的數字化的設備都是要有時鍾振盪的!你想呀,所謂數字化的電子電路那就是要計數呀。高電平為1低電平為0對吧。那麼如果連著都
是1或者0那怎麼辦呢?!所以要有個衡量尺度,這個尺度就是時鍾的脈沖!一邊測量著電平的高低,一邊計算著脈沖的數量。按照寫好的時間間隔就知道二進制的數碼了!特別要說的是計算機的CPU等等所有的數字化設備的集成電路,也都是由時鍾脈沖來驅動和同步的。關於要復位之事,那是因為數字化設備當中所使用的片了中都在存儲器。存儲器在接電後的狀態是不確定的,可以是1,也可能是0.如果你不在工作前把它清除,那麼計算出的結果氷不對了!
㈢ 單片機復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
單片機復位是單片機上的復位電路的復位操作,作用是使電路恢復到起始狀態。
單片機復位電路主要有四種類型:微分型復位電路;積分型復位電路;比較器型復位電路;看門狗型復位電路。
為確保微機系統中電路穩定可靠工作,復位電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復位電路的第一功能是上電復位。一般微機電路正常工作需要供電電源為5V±5%,即4.75~5.25V。
由於微機電路是時序數字電路,它需要穩定的時鍾信號,因此在電源上電時,只有當VCC超過4.75V低於5.25V以及晶體振盪器穩定工作時,復位信號才會撤除,微機電路開始正常工作。
(3)單片機震盪負載導致復位擴展閱讀:
復位方式: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2、上電復位
對於CMOS型單片機,由於在RST端內部有一個下拉電阻,故可將外部電阻去掉,而將外接電容減至1uF。如果系統在上電時得不到有效的復位,則程序計數器PC將得不到一個合適的初值,因此,CPU可能會從一個未被定義的位置開始執行程序。
3、積分型上電復位
常用的上電或開關復位電路如圖3所示。上電後,由於電容C3的充電和反相門的作用,使RST持續一段時間的高電平。當單片機已在運行當中時,按下復位鍵K後松開,也能使RST為一段時間的高電平,從而實現上電或開關復位的操作。
㈣ 單片機運行 復位是什麼情況
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單片機運行時復位,常見的原因有:
1,掉電或電壓過低(我用STC單片機的時候遇到過因為電源電壓過低而導致自動復位的情況)。
2,程序跑飛或者死機後,由看門狗引發的復位。
3,復位引腳接收到復位信號(人工產生或者外部看門狗等電路產生)。
4,STC89C52RC單片機在使用匯編語言編程時,出現類似C語言中函數遞歸的語句時,可以自動復位。這個我在實驗時看到過這個現象,但具體原因不明,我沒有使用看門狗。
5,有些單片機可以在程序控制下自動復位。
㈤ 51單片機控制帶光耦合繼電器,加負載情況下單片機反復復位
「將單片機和繼電器分開供電」是很好的思路,建議就具體做法做一些試驗找到問題所在:
電機採用容量足夠大的獨立電源供電。
兩組電源 互相隔離,不共地
單片機的電源入口和靠近單片機晶元處加電容
暫時停用單片機的看門狗功能
如果有可調門限電源檢測復位電路,調整一下復位參數。
㈥ 請問51單片機晶振不起振會導致復位引腳一直為高電平嗎
不會的,復位電路只是開機一瞬間,通過電容充電給一個高電平的信號給單片機,之後電容充滿電就變成低電位了。晶振如果不起振,復位就算變低電平也無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