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單片機文獻綜述
我的愛源於你的愛,親愛的人,
正如你所讀到的,一隻白熊不慌不忙地
逃吧!平原,沙漠,草原,地平線
維持得更長久一些的
湯姆·奧貝德蘭
他認為這中環境優美,哈哈
Ⅱ 單片機的測量溫度的文獻綜述
我直接把好用的程序給你得了。感測器DS18B20,十塊錢左右。用一個IO口去控制,再加上你的顯示也就三個IO口就夠用了。如果需要發網路消息給我,我給你傳過去。
溫度感測器DS18B20採集實時溫度, DS18B20是DALLAS公司生產的一線式數字溫度感測器,具有3引腳TO-92小體積封裝形式;溫度測量范圍為-55℃~+125℃,可編程為9位~12位A/D轉換精度,測溫解析度可達0.0625℃,被測溫度用符號擴展的16位數字量方式串列輸出,支持3V~5.5V的電壓范圍,使系統設計更靈活、方便;其工作電源既可在遠端引入,也可採用寄生電源方式產生;多個DS18B20可以並聯到3根或2根線上,CPU只需一根埠線就能與諸多DS18B20通信,佔用微處理器的埠較少,可節省大量的引線和邏輯電路。以上特點使DS18B20非常適用於遠距離多點溫度檢測系統。解析度設定,及用戶設定的報警溫度存儲在EEPROM中,掉電後依然保存。DS18B20使電壓、特性有更多的選擇,讓我們可以構建適合自己的經濟的測溫系統。如圖2所示DS18B20的2腳DQ為數字信號輸入/輸出端;1腳GND為電源地;3腳VDD為外接供電電源輸入端。
Ⅲ 求當前主流單片機論文綜述
51系列單片機占絕大部分市場
PIC在汽車電子和工業控制中比較常用
仿PIC的台灣單片機在玩具行業比較普遍
AVR是憑借ATMEL憑借51市場打下的市場渠道和本身的優勢迅速推廣的單片機
飛思卡爾的HC目前在國內做的推廣工作不少,但用的實在是不多
TI的MSP430憑借超低功耗+16位的處理性能以及豐富的外設,在手持設備和儀表測量應用廣泛。
鬼子的單片機很強大,如東芝,日立等,但也許由於民族情節的原因,在國內使用的范圍是越來越小了。
51目前分了很多分支:
1、傳統的Intel8051單片機,如AT89S51等,
2、對傳統單片機完全兼容又可以擴展一些新的功能,比如2倍速,帶EEPROM和AD等的SST和NXP等的單片機
3、對51單片機有一個質的改善的C8051單片機,是目前受廣大工程師推舉的一款高性能51單片機
4、目前有一款號稱國產的單片機STC也憑借著性能優異,易於申請樣品等特點也廣為人傳誦。
5、台灣的華邦單片機也是電腦主板中最常見的51單片機
對於單片機程序的開發,只要掌握了C一般所以的單片機都可以玩轉了,因為所以的單片機目前都有支持它的C編譯器了,比較常用的51一般用KEILC的人比較多,PIC用PICC編譯比較多,TI的MSP430國內使用IAR的人居多,這三款軟體一般是第三方提供的軟體,一般單片機公司自己也會推出一些C編譯軟體,就連EMC義隆都有自己的C編譯器。
當然要把單片機玩好,就得等點匯編了。對於初學者一般推薦先學一本匯編,51的匯編指令是最多的,但也是理解上最簡單,資料最全的,建議想從事單片機開發的新手,匯編至少要學到看得等,^_^,
Ⅳ 單片機的綜述
單片機是隨著電子計算機(電腦)的發展而產生的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過程。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大致已經歷了四代。
第一代——電子管時代,其發展年代大約在1946~1958年。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出來的。這台計算機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佔地面積為150平方米,重量為30噸,耗電達140千瓦,花費資金100多萬美元。它的運算速度卻只有5000每秒次。但它的發明奠定了以後計算機發展的基礎。
當時計算機軟體主要用機器語言編製程序,其用途主要用於科學計算。
第二代--晶體管時代,其發展年代大約在1958—1964年,計算機的邏輯元件為晶體管。軟體有了很大發展,開始使用各種高級語言編製程序。計算機的應用已發展至各種事物的數據處理,並開始用於工業控制。
第三代--集成電路時代,其發展年代大約在1964—1971年。此時計算機的邏輯元件為小規模集成電路(SSI)和中規模集成電路
(MSI)。軟體方面已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會話式的高級語言也有了相當發展。計算機的應用已開始用於企事業管理與工業控制。
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是從1971年以後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的邏輯元件為大規模集成電路(LSI)。軟體性能也有極大的提高,計算機應用也進入了網路時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的提高,計算機也在不斷地更新與發展。由於計算機的產生是應數值計算而產生的,因此長期以來電子計算機技術都是沿著滿足大量高速數值計算而發展的,直到20世紀70年代,電子計算機在數字邏輯運算、推理、自動控制等方面顯露出非凡的功能後,在各種控制領域開始對計算機技術發展提出了與傳統大量高速計算完全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是:面對控制對象、面對各種感測器信號、面對人機交互操作控制、能方便地嵌入工控應用系統中等。
為了實現上述要求,近年來,單片微型計算機(簡稱單片機)應運而生。單片機也被稱做「微控制器」、「嵌入式微控制器」。單片機一詞最初是源於"SingleChipMicrocomputer」,簡稱SCM。在單片機誕生時,SCM是一個准確、流行的稱謂,「單片機」一詞准確地表達了這—概念。隨著SCM在技術上、體系結構上不斷擴展其控制功能,單片機已不能用「單片微型計算機」來准確表達其內涵。國際上逐漸採用"MCU"(MicroControllerUnit」)來代替,形成了單片機界公認的、最終統一的名詞。在國內因為「單片機」一詞已約定俗成,故而繼續沿用。
Ⅳ 急需有關單片機方面的文獻綜述
要控制風扇 想辦法控制電流 可以從2個方面考慮
1 限制最大電壓
2 控制電流的占空比
第一鍾單片機似乎用不上 就算用上也不到第2種我給點意見
使用晶閘管選擇不同的通路 對風扇進行分壓 至於怎麼選擇 你自己設計了哦(晶閘管的導通有單片機的脈沖控制)
第2種就是(風扇得工作在交流電下) 直接將晶閘管和風扇連接 由單片機控制 導通 而單片機的脈沖間隔就控制了 風扇的轉速
記得單片機和強電之間要進行隔離 一般使用光電偶合
Ⅵ 單片機數據採集系統的文獻綜述
http://www.rf315.net/%BF%CE%BC%FE%C4%DA%C8%DD/chapter7/c7.8.htm
單片機數據採集系統
在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各行業中......
Ⅶ 單片機內部由哪幾部分構成各部分電路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綜述:單片微型計算機是製作在一塊集成電路晶元上的計算機,簡稱單片機。它包括微處理器(CPU),用RAM構成的數據存儲器,用ROM構成的程序存儲器,定時/計數器,各種輸入/輸出(I/O)介面和功能單元。可獨立地進行工作。其中微處理器作用讀入和分析每一條指令,根據指令的功能控制單片機的各功能不剪執行指定的運算和操作。
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缺少了I/O設備。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
歷史沿襲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單片機技術就已經發展起來,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目前該技術的實踐應用日漸成熟,單片機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現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單片機在智能電子技術方面的開發和應用,單片機的發展進入到新的時期,無論是自動測量還是智能儀表的實踐,都能看到單片機技術的身影。
Ⅷ 單片機串列通信發射部分畢業設計論文的文獻綜述怎麼寫啊
一 研究意義
二 國內外的現狀
三 我研究的實際價值
四 我的創新點
五 談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Ⅸ 需要有關於單片機的文獻綜述和外文翻譯
http://download.csdn.net/sort/tag/%E5%A4%96%E6%96%87%E6%96%87%E7%8C%AE%E7%BF%BB%E8%AF%91
Ⅹ 誰幫我寫一篇單片機或者PLC的文獻綜述,課題隨意!
你妹的,你們都沒發給我,我自己申請一個號,把懸賞拿回來不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