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操作系統 > 單片機重要性

單片機重要性

發布時間:2022-07-04 05:11:34

A. 機械類學生學習單片機的必要性

我建議要學。兩個東西根本不沖突。單片機的外圍電路就那麼點東西,在說將來肯定不會讓你們真正設計電路去的,要那樣要電子的幹啥啊。但是單片機的這些思想你得掌握啊,做是可以別人做的,但是宏觀上你必須得清楚,這些東西可以用單片機來做,你是結果機械和電子來宏觀考慮項目或工程的方案的,如果你不懂單片機什麼,你是沒有辦法做方案的。我覺得學一下可以提高自己的視野,是很有好處的,當然不用學的非常透徹,那樣也沒有必要,那等於你轉行了。

B. 學好單片機與C語言對未來生活的重要性

近十年由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軟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數字系統集成到一片集成電路內成為可能,Altera、Xilinx、AMD等公司都推出了非常好的CPLD和FPGA產品,並為這些產品的設計配備了設計、下載軟體,這些軟體除了支持圖形方式設計數字系統外,還支持設計多種數字系統的設計語言,使數字系統設計起來更加容易,可以說數字電子技術的設計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小規模數字集成電路就要淘汰的今天,作為一個電類專業的畢業生應該熟悉VHDL語言和CPLD、FPGA器件的設計,閻石教授新編寫的教材也加入了VHDL語言方面的內容,可見使用VHDL語言將數字系統集成到一塊集成電路中是現在數字電子技術教學的重要內容。要讓同學學會VHDL,教師首先應該自己先學會,但是學習VHDL語言需要能提供文件輸入,邏輯綜合、編譯和模擬的語言環境,現在向各位推薦一個語言環境—ALTERA公司的Max+plusⅡ軟體,該軟體可以以圖形方式、文本方式和波形方式輸入數字電路設計文件,其中文本方式支持VHDL、AHDL和VERILOG硬體描述語言,該軟體中有多個元件庫(全系列TTL,宏功能,巨功能庫),可以指定MAX7000和10K10系列的兩個ALTERA器件、器件管腳和邏輯綜合方式等等,經過編譯形成的下載文件可以通過編程硬體對器件進行編程,該軟體可以進行錯誤定位和設計規則檢查,該功能使設計更加簡單易行。該軟體支持VHDL,87和93兩個版本,並具備有全部VHDL支持庫。該軟體可以幫助學習使用ALTERA公司CPLD產品,ALTERA公司CPLD產品代表著PLD的發展方向,與XILINX公司的FPGA產品水平互見高低,尤其是該公司的AHDL語言使設計數字系統更加容易。該軟體是該軟體系列中的7.2學生版(目前工業版是8.0,售價2000元,只能一個用戶使用),已經被解密,因而可以容易的安裝到任何計算機上使用,這一點特別適用於教學。該軟體可以完成輸入設計文件、指定器件和管腳、編譯,模擬和下載(需要硬體)全過程。若無硬體除下載不能進行外,其它步驟都可以進行,可見對於教學使用是非常好的一個軟體。該軟體由WINDOWS 95平台支持,占硬碟空間60兆左右,菜單精練,使用簡便,實在是一個不可多鍀的學習VHDL語言的環境。為方便各位老師使用該軟體,為軟體編寫了配套教材《數字系統設計》,該教材共170頁,其中包含VHDL語言、CPLD介紹、AHDL語言和Max+plusⅡ軟體四部分,教材中有大量的有關VHDL、AHDL語言使用的例題,特別是一步一步學習軟體、使用VHDL、AHDL語言的例題可以幫助您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教材中每一個例題都經過Max+plusⅡ軟體編譯以證明該例題的正確性,大部分例題給出了模擬結果。該軟體和教材可以幫助您學會VHDL語言並開展CPLD的教學工作,使教學更上一個台階,滿足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求。

C. 單片機 自動化

自動化中,單片機起到控制的核心的地位。可以說,沒有控制的自動化稱不了真正的自動化。

學習單片機大致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先瀏覽教科書里的硬體部分,大至了解單片機的硬體結構。如ROM、RAM、地址、I/O口等,以及看一些廠家的MCU資料(Data Sheet),來加強MCU所提供各項資源的印象。呵呵,還是得先看書。看不懂的就問老師,問知道的人。可以理解,我以前在學校也是對單片機一點兒也不理解,其實簡單點的說單片機就是一塊集成晶元,但是不同的地方就是可以通過編程來改變其引腳的電平高低。大二學了數電沒有?學過數點你就會理解高低電平的含義。另外,大一的時候學過計算機基礎了吧。你可以用計算機的原理來理解單片機。比如說 ROM 其實就像計算機的硬碟一樣,是用來裝東西的,裝你運行的程序。

第二階段:就是了解二進位數字、十六進位數和軟體方面的內容。盡管有很多高級語言可用於單片機的編程,但我覺得初學還是以匯編語言為好,更有利於和硬體結合,掌握硬體結構。知道匯編語言、機器語言、指令、 程序等概念後,從MOV指令開始,學習匯編語言和編程,在此如51的MCU匯編語言系統有11條指令,簡單又好理解它們怎樣和硬體聯系,更有助於一般學習單片機的指令整合與運用.因此其方法可先了 解幾條基本的MOV指令和它的機器語言,大致建立起單片機的硬體和軟體概念,來知道單片機的硬體是由指令控制指揮的。

第三階段按照編程環境的使用手冊,熟悉使用編程環境。現在的編程環境一般都和電腦相連,只要具備基本電腦知識的人都可很快掌握操作步驟。

第四階段是依靠實驗板,學習掌握單片機的匯編語言指令系統和簡單編程。同時和前面所學硬體知識結合組裝,起到主學軟體,鞏固硬體的雙重作用。

開始 時可用別人編的簡單程式在實驗板上進行驗證、分析,主要是熟悉該學習方法,在應用方面主要針對單片機I/O各項介面的使用,如A/D,D/A,PWM輸出的應用,LCD與VFD的控制,以及如何規范各項串列輸出入口的通訊協定等,對其所控制的各項元器件須先分析驅動能力,如電流電壓問題等。

匯編語言熟悉後,建議盡快學習C語言的編程,畢竟C語言有功能豐富的庫函數、運算速度快、編譯效率高、有良好的可移植性,而且可以直接實現對系統硬體的控制。C語言是一種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它支持當前程序設計中廣泛採用的由頂向下結構化程序設計技術。此外,C語言程序具有完善的模塊程序結構,從而為軟體開發中採用模塊化 程序設計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使用C語言進行程序設計已成為軟體 開發的一個主流。用C語言來編寫目標系統軟體,會大大縮短開發周期,且明顯地增加軟體的可讀性,便於改進和擴充,從而研製出規模更大、性能更完備的系統。

另外,我覺得一開始很多的概念可能你都不怎麼理解的,光看書也難理解,還得多問人,還有找一樣好的模擬軟體,一定要會用。在學指令的時候一條一條的驗證,那樣才會理解。
就比如一個非常簡單的 REG 0000H
AJMP 30H
MOV 20H #05H
END
看看模擬軟體的寄存器,內部數據存儲器裡面的數據有什麼改變。當你看到20H單元上的值變成了5,你就知道 MOV 20H #05H 的含義。但是光看書,可能就理解不出來。

D. 請問單片機與PLC有什麼不同我應該學習哪個比較有前途

AVR單片機是1997年由ATMEL公司研發出的增強型內置Flash的RISC(Reced Instruction Set CPU) 精簡指令集高速8位單片機。AVR的單片機可以廣泛應用於計算機外部設備、工業實時控制、儀器儀表、通訊設備、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

AVR的主要特性

高可靠性、功能強、高速度、低功耗和低價位 , 一直是衡量單片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也是單片機佔領市場、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

早期單片機主要由於工藝及設計水平不高、功耗高和抗干擾性能差等原因,所以採取穩妥方案:即採用較高的分頻系數對時鍾分頻,使得指令周期長,執行速度慢。以後的 CMOS單片機雖然採用提高時鍾頻率和縮小分頻系數等措施,但這種狀態並未被徹底改觀(51以及51兼容)。此間雖有某些精簡指令集單片機(RISC)問世,但依然沿襲對時鍾分頻的作法。

AVR單片機的推出,徹底打破這種舊設計格局,廢除了機器周期,拋棄復雜指令計算機(CISC)追求指令完備的做法;採用精簡指令集,以字作為指令長度單位,將內容豐富的操作數與操作碼安排在一字之中(指令集中佔大多數的單周期指令都是如此),取指周期短,又可預取指令,實現流水作業,故可高速執行指令。當然這種速度上的升躍,是以高可靠性為其後盾的。

AVR單片機硬體結構採取8位機與16位機的折中策略,即採用局部寄存器存堆(32個寄存器文件)和單體高速輸入/輸出的方案(即輸入捕獲寄存器、輸出比較匹配寄存器及相應控制邏輯)。提高了指令執行速度(1Mips/MHz),克服了瓶頸現象,增強了功能;同時又減少了對外設管理的開銷,相對簡化了硬體結構,降低了成本。故AVR單片機在軟/硬體開銷、速度、性能和成本諸多方面取得了優化平衡,是高性價比的單片機。

AVR單片機內嵌高質量的Flash程序存儲器,擦寫方便,支持ISP和IAP,便於產品的調試、開發、生產、更新。內嵌長壽命的EEProm可長期保存關鍵數據,避免斷電丟失。片內大容量的RAM不僅能滿足一般場合的使用,同時也更有效的支持使用高級語言開發系統程序,並可像MCS-51單片機那樣擴展外部 RAM。

AVR單片機的I/O線全部帶可設置的上拉電阻、可單獨設定為輸入/輸出、可設定(初始)高阻輸入、驅動能力強(可省去功率驅動器件)等特性,使的得I/O口資源靈活、功能強大、可充分利用。

AVR單片機片內具備多種獨立的時鍾分頻器,分別供URAT、I2C、SPI使用。其中與8/16位定時器配合的具有多達10 位的預分頻器,可通過軟體設定分頻系數提供多種檔次的定時時間。AVR單片機獨有的「以定時器/計數器(單)雙向計數形成三角波,再與輸出比較匹配寄存器配合,生成占空比可變、頻率可變、相位可變方波的設計方法(即脈寬調制輸出PWM)」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增強性的高速同/非同步串口,具有硬體產生校驗碼、硬體檢測和校驗偵錯、兩級接收緩沖、波特率自動調整定位(接收時)、屏蔽數據幀等功能,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方便程序編寫,更便於組成分布式網路和實現多機通信系統的復雜應用,串口功能大大超過MCS-51/96單片機的串口,加之AVR單片機高速,中斷服務時間短,故可實現高波特率通訊。

面向位元組的高速硬體串列介面TWI、SPI。TWI與I2C介面兼容,具備ACK信號硬體發送與識別、地址識別、匯流排仲裁等功能,能實現主/從機的收/發全部4種組合的多機通信。SPI支持主/從機等4種組合的多機通信。

AVR單片機有自動上電復位電路、獨立的看門狗電路、低電壓檢測電路BOD,多個復位源(自動上下電復位、外部復位、看門狗復位、BOD復位),可設置的啟動後延時運行程序,增強了嵌入式系統的可靠性。

AVR單片機具有多種省電休眠模式,且可寬電壓運行(5-2.7V),抗干擾能力強,可降低一般8位機中的軟體抗干擾設計工作量和硬體的使用量。

AVR單片機技術體現了單片機集多種器件(包括FLASH程序存儲器、看門狗、EEPROM、同/非同步串列口、TWI、SPI、A/D模數轉換器、定時器/計數器等)和多種功能(增強可靠性的復位系統、降低功耗抗干擾的休眠模式、品種多門類全的中斷系統、具輸入捕獲和比較匹配輸出等多樣化功能的定時器/計數器、具替換功能的I/O埠…… )於一身,充分體現了單片機技術的從「片自為戰」向「片上系統SoC」過渡的發展方向。

PLC即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是指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新型工業控制裝置。在1987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頒布的PLC標准草案中對PLC做了如下定義:

「PLC是一種專門為在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的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它採用可以編製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運算、計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並能通過數字式或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PLC及其有關的外圍設備都應該按易於與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於擴展其功能的原則而設計。」

相關鏈接:

PLC的特點

2.1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

高可靠性是電氣控制設備的關鍵性能。PLC由於採用現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採用嚴格的生產工藝製造,內部電路採取了先進的抗干擾技術,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產的F系列PLC平均無故障時間高達30萬小時。一些使用冗餘CPU的PLC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則更長。從PLC的機外電路來說,使用PLC構成控制系統,和同等規模的繼電接觸器系統相比,電氣接線及開關接點已減少到數百甚至數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帶有硬體故障自我檢測功能,出現故障時可及時發出警報信息。在應用軟體中,應用者還可以編入外圍器件的故障自診斷程序,使系統中除PLC以外的電路及設備也獲得故障自診斷保護。這樣,整個系統具有極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齊全,功能完善,適用性強

PLC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大、中、小各種規模的系列化產品。可以用於各種規模的工業控制場合。除了邏輯處理功能以外,現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數據運算能力,可用於各種數字控制領域。近年來PLC的功能單元大量涌現,使PLC滲透到了位置控制、溫度控制、CNC等各種工業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強及人機界面技術的發展,使用PLC組成各種控制系統變得非常容易。

2.3易學易用,深受工程技術人員歡迎

PLC作為通用工業控制計算機,是面向工礦企業的工控設備。它介面容易,編程語言易於為工程技術人員接受。梯形圖語言的圖形符號與表達方式和繼電器電路圖相當接近,只用PLC的少量開關量邏輯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實現繼電器電路的功能。為不熟悉電子電路、不懂計算機原理和匯編語言的人使用計算機從事工業控制打開了方便之門。

2.4系統的設計、建造工作量小,維護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儲邏輯代替接線邏輯,大大減少了控制設備外部的接線,使控制系統設計及建造的周期大為縮短,同時維護也變得容易起來。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設備經過改變程序改變生產過程成為可能。這很適合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場合。

2.5體積小,重量輕,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為例,新近出產的品種底部尺寸小於100mm,重量小於150g,功耗僅數瓦。由於體積小很容易裝入機械內部,是實現機電一體化的理想控制設備。

3. PLC的應用領域

目前,PLC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於鋼鐵、石油、化工、電力、建材、機械製造、汽車、輕紡、交通運輸、環保及文化娛樂等各個行業,使用情況大致可歸納為如下幾類。

3.1開關量的邏輯控制

這是PLC最基本、最廣泛的應用領域,它取代傳統的繼電器電路,實現邏輯控制、順序控制,既可用於單台設備的控制,也可用於多機群控及自動化流水線。如注塑機、印刷機、訂書機械、組合機床、磨床、包裝生產線、電鍍流水線等。

3.2模擬量控制

在工業生產過程當中,有許多連續變化的量,如溫度、壓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擬量。為了使可編程式控制制器處理模擬量,必須實現模擬量(Analog)和數字量(Digital)之間的A/D轉換及D/A轉換。PLC廠家都生產配套的A/D和D/A轉換模塊,使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用於模擬量控制。

3.3運動控制

PLC可以用於圓周運動或直線運動的控制。從控制機構配置來說,早期直接用於開關量I/O模塊連接位置感測器和執行機構,現在一般使用專用的運動控制模塊。如可驅動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的單軸或多軸位置控制模塊。世界上各主要PLC廠家的產品幾乎都有運動控制功能,廣泛用於各種機械、機床、機器人、電梯等場合。

3.4過程式控制制

過程式控制制是指對溫度、壓力、流量等模擬量的閉環控制。作為工業控制計算機,PLC能編制各種各樣的控制演算法程序,完成閉環控制。PID調節是一般閉環控制系統中用得較多的調節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塊,目前許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塊。PID處理一般是運行專用的PID子程序。過程式控制制在冶金、化工、熱處理、鍋爐控制等場合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3.5數據處理

現代PLC具有數學運算(含矩陣運算、函數運算、邏輯運算)、數據傳送、數據轉換、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數據的採集、分析及處理。這些數據可以與存儲在存儲器中的參考值比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傳送到別的智能裝置,或將它們列印製表。數據處理一般用於大型控制系統,如無人控制的柔性製造系統;也可用於過程式控制制系統,如造紙、冶金、食品工業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統。

3.6通信及聯網

PLC通信含PLC間的通信及PLC與其它智能設備間的通信。隨著計算機控制的發展,工廠自動化網路發展得很快,各PLC廠商都十分重視PLC的通信功能,紛紛推出各自的網路系統。新近生產的PLC都具有通信介面,通信非常方便。

4. PLC的國內外狀況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PLC是1969年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研製的。限於當時的元器件條件及計算機發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規模集成電路組成,可以完成簡單的邏輯控制及定時、計數功能。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了微處理器。人們很快將其引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使PLC增加了運算、數據傳送及處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計算機特徵的工業控制裝置。為了方便熟悉繼電器、接觸器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採用和繼電器電路圖類似的梯形圖作為主要編程語言,並將參加運算及處理的計算機存儲元件都以繼電器命名。此時的PLC為微機技術和繼電器常規控制概念相結合的產物。

20世紀70年代中末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進入實用化發展階段,計算機技術已全面引入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中,使其功能發生了飛躍。更高的運算速度、超小型體積、更可靠的工業抗干擾設計、模擬量運算、PID功能及極高的性價比奠定了它在現代工業中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初,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先進工業國家中已獲得廣泛應用。這個時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發展的特點是大規模、高速度、高性能、產品系列化。這個階段的另一個特點是世界上生產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國家日益增多,產量日益上升。這標志著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已步入成熟階段。

20世紀末期,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發展特點是更加適應於現代工業的需要。從控制規模上來說,這個時期發展了大型機和超小型機;從控制能力上來說,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特殊功能單元,用於壓力、溫度、轉速、位移等各式各樣的控制場合;從產品的配套能力來說,生產了各種人機界面單元、通信單元,使應用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工業控制設備的配套更加容易。目前,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機械製造、石油化工、冶金鋼鐵、汽車、輕工業等領域的應用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我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引進、應用、研製、生產是伴隨著改革開放開始的。最初是在引進設備中大量使用了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接下來在各種企業的生產設備及產品中不斷擴大了PLC的應用。目前,我國自己已可以生產中小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上海東屋電氣有限公司生產的CF系列、杭州機床電器廠生產的DKK及D系列、大連組合機床研究所生產的S系列、蘇州電子計算機廠生產的YZ系列等多種產品已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並在工業產品中獲得了應用。此外,無錫華光公司、上海鄉島公司等中外合資企業也是我國比較著名的PLC生產廠家。可以預期,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深入,PLC在我國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天地。

5. PLC未來展望

21世紀,PLC會有更大的發展。從技術上看,計算機技術的新成果會更多地應用於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設計和製造上,會有運算速度更快、存儲容量更大、智能更強的品種出現;從產品規模上看,會進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發展;從產品的配套性上看,產品的品種會更豐富、規格更齊全,完美的人機界面、完備的通信設備會更好地適應各種工業控制場合的需求;從市場上看,各國各自生產多品種產品的情況會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而打破,會出現少數幾個品牌壟斷國際市場的局面,會出現國際通用的編程語言;從網路的發展情況來看,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和其它工業控制計算機組網構成大型的控制系統是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技術的發展方向。目前的計算機集散控制系統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應用。伴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作為自動化控制網路和國際通用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在工業及工業以外的眾多領域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1 PLC基礎知識

1.1 PLC的發展歷程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的開關量順序控制,它按照邏輯條件進行順序動作,並按照邏輯關系進行連鎖保護動作的控制,及大量離散量的數據採集。傳統上,這些功能是通過氣動或電氣控制系統來實現的。1968年美國GM(通用汽車)公司提出取代繼電氣控制裝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國數字公司研製出了基於集成電路和電子技術的控制裝置,首次採用程序化的手段應用於電氣控制,這就是第一代可編程序控制器,稱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個人計算機(簡稱PC)發展起來後,為了方便,也為了反映可編程式控制制器的功能特點,可編程序控制器定名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發展最快的時期,年增長率一直保持為30~40%。在這時期,PLC在處理模擬量能力、數字運算能力、人機介面能力和網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漸進入過程式控制制領域,在某些應用上取代了在過程式控制制領域處於統治地位的DCS系統。

PLC具有通用性強、使用方便、適應面廣、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編程簡單等特點。PLC在工業自動化控制特別是順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預見的將來,是無法取代的。

1.2 PLC的構成

從結構上分,PLC分為固定式和組合式(模塊式)兩種。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顯示面板、內存塊、電源等,這些元素組合成一個不可拆卸的整體。模塊式PLC包括CPU模塊、I/O模塊、內存、電源模塊、底板或機架,這些模塊可以按照一定規則組合配置。

1.3 CPU的構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經中樞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個CPU,它按PLC的系統程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存貯用戶程序和數據,用掃描的方式採集由現場輸入裝置送來的狀態或數據,並存入規定的寄存器中,同時,診斷電源和PLC內部電路的工作狀態和編程過程中的語法錯誤等。進入運行後,從用戶程序存貯器中逐條讀取指令,經分析後再按指令規定的任務產生相應的控制信號,去指揮有關的控制電路。

CPU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匯流排構成,CPU單元還包括外圍晶元、匯流排介面及有關電路。內存主要用於存儲程序及數據,是PLC不可缺少的組成單元。

在使用者看來,不必要詳細分析CPU的內部電路,但對各部分的工作機制還是應有足夠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讀取指令、解釋指令及執行指令。但工作節奏由震盪信號控制。運算器用於進行數字或邏輯運算,在控制器指揮下工作。寄存器參與運算,並存儲運算的中間結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揮下工作。

CPU速度和內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參數,它們決定著PLC的工作速度,IO數量及軟體容量等,因此限制著控制規模。

1.4 I/O模塊

PLC與電氣迴路的介面,是通過輸入輸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塊集成了PLC的I/O電路,其輸入暫存器反映輸入信號狀態,輸出點反映輸出鎖存器狀態。輸入模塊將電信號變換成數字信號進入PLC系統,輸出模塊相反。I/O分為開關量輸入(DI),開關量輸出(DO),模擬量輸入(AI),模擬量輸出(AO)等模塊。

常用的I/O分類如下:

開關量:按電壓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離方式分,有繼電器隔離和晶體管隔離。

模擬量:按信號類型分,有電流型(4-20mA,0-20mA)、電壓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還有特殊IO模塊,如熱電阻、熱電偶、脈沖等模塊。

按I/O點數確定模塊規格及數量,I/O模塊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數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機架槽數限制。

1.5 電源模塊

PLC電源用於為PLC各模塊的集成電路提供工作電源。同時,有的還為輸入電路提供24V的工作電源。電源輸入類型有:交流電源(220VAC或110VAC),直流電源(常用的為24VDC)。

1.6 底板或機架

大多數模塊式PLC使用底板或機架,其作用是:電氣上,實現各模塊間的聯系,使CPU能訪問底板上的所有模塊,機械上,實現各模塊間的連接,使各模塊構成一個整體。

1.7 PLC系統的其它設備

1.7.1

編程設備:編程器是PLC開發應用、監測運行、檢查維護不可缺少的器件,用於編程、對系統作一些設定、監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統的工作狀況,但它不直接參與現場控制運行。小編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編程器,目前一般由計算機(運行編程軟體)充當編程器。也就是我們系統的上位機。

1.7.2 人機界面:最簡單的人機界面是指示燈和按鈕,目前液晶屏(或觸摸屏)式的一體式操作員終端應用越來越廣泛,由計算機(運行組態軟體)充當人機界面非常普及。

1.8 PLC的通信聯網

依靠先進的工業網路技術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傳送生產和管理數據。因此,網路在自動化系統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顯著,甚至有人提出"網路就是控制器"的觀點說法。

PLC具有通信聯網的功能,它使PLC與PLC

之間、PLC與上位計算機以及其他智能設備之間能夠交換信息,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實現分散集中控制。多數PLC具有RS-232介面,還有一些內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協議的介面。PLC的通信現在主要採用通過多點介面(MPI)的數據通訊、PROFIBUS

或工業乙太網進行聯網。

2 PLC控制系統的設計基本原則

2.1 最大限度的滿足被控對象的控制要求。

2.2 在滿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統簡單、經濟、使用和維護方便。

2.3 保證控制系統安全可靠。

2.4 考慮到生產的發展和工藝的改進在選擇PLC容量時應適當留有餘量。

3 PLC軟體系統及常用編程語言

3.1 PLC軟體系統由系統程序和用戶程序兩部分組成。系統程序包括監控程序、編譯程序、診斷程序等,主要用於管理全機、將程序語言翻譯成機器語言,診斷機器故障。系統軟體由PLC廠家提供並已固化在EPROM中,不能直接存取和干預。用戶程序是用戶根據現場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語言編制的應用程序(也就是邏輯控制)用來實現各種控制。STEP7是用於SIMATI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組態和編程的標准軟體包,也就是用戶程序,我們就是使用STEP7來進行硬體組態和邏輯程序編制,以及邏輯程序執行結果的在線監視。

3.2 PLC提供的編程語言

3.2.1 標准語言梯形圖語言也是我們最常用的一種語言,它有以下特點

3.2.1.1 它是一種圖形語言,沿用傳統控制圖中的繼電器觸點、線圈、串聯等術語和一些圖形符號構成,左右的豎線稱為左右母線。

3.2.1.2 梯形圖中接點(觸點)只有常開和常閉,接點可以是PLC輸入點接的開關也可以是PLC內部繼電器的接點或內部寄存器、計數器等的狀態。

3.2.1.3 梯形圖中的接點可以任意串、並聯,但線圈只能並聯不能串聯。

3.2.1.4 內部繼電器、計數器、寄存器等均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負載,只能做中間結果供CPU內部使用。

3.2.1.5 PLC是按循環掃描事件,沿梯形圖先後順序執行,在同一掃描周期中的結果留在輸出狀態暫存器中所以輸出點的值在用戶程序中可以當做條件使用。

3.2.2 語句表語言,類似於匯編語言。

3.2.3 邏輯功能圖語言,沿用半導體邏輯框圖來表達,一般一個運算框表示一個功能左邊畫輸入、右邊畫輸出。

4 STEP7程序的使用

4.1 創建一個項目結構,項目就象一個文件夾,所有數據都以分層的結構存在於其中,任何時候你都可以使用。在創建一個項目之後,所有其他任務都在這個項目下執行。

4.2 組態一個站,組態一個站就是指定你要使用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例如S7300、S7400等。

4.3 組態硬體,組態硬體就是在組態表中指定你的控制方案所要使用的模板以及在用戶程序中以什麼樣的地址來訪問這些模板,地址一般不用修改由程序自動生成。模板的特性也可以用參數進行賦值。

4.4 組態網路和通訊連接,通訊的基礎是預先組態網路,也就是要創建一個滿足你的控制方案的子網,設置網路特性、設置網路連接特性以及任何聯網的站所需要的連接。網路地址也是程序自動生成如果沒有更改經驗一定不要修改。

4.5 定義符號,可以在符號表中定義局部或共享符號,在你的用戶程序中用這些更具描述性的符號名替代絕對地址。符號的命名一般用字母編寫不超過8個位元組,最好不要使用很長的漢字進行描述,否則對程序的執行有很大的影響。

4.6 創建程序,用梯形圖編程語言創建一個與模板相連結或與模板無關的程序並存儲。創建程序是我們控制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可以採用線形編程(基於一個塊內,OB1)、分布編程(編寫功能塊FB,OB1組織調用)、結構化編程(編寫通用塊)。我們最常採用的是結構化編程和分布編程配合使用,很少採用線形編程。

4.7 下載程序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完成所有的組態、參數賦值和編程任務之後,可以下載整個用戶程序到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在下載程序時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必須在允許下載的工作模式下(STOP或RUN-P),

RUN-P模式表示,這個程序將一次下載一個塊,如果重寫一個舊的CPU程序就可能出現沖突,所以一般在下載前將CPU切換到STOP模式。

5 WINCC程序的使用

5.1 簡介,WINCC是在生產和過程自動化中解決可視化和控制任務的工業技術中性系統。具有控制自動化過程的強大功能,是基於個人計算機的操作監視系統,它很容易結合標準的和用戶的程序建立人機界面精確的滿足生產實際要求。WINCC有兩個版本RC版(具有組態和開發環境)、RT版(只有運行環境),我們一般使用的是RC版。

5.2 WINCC簡單使用步驟

5.2.1 變數管理,首先確定通訊方式安裝驅動程序,然後定義內部變數和外部變數,外部變數是受你買的WINCC軟體授許可權制的最大授權64K位元組,內部變數沒有限制。

5.2.2 畫面生成,進入圖形編輯器,圖形編輯器是一種用於創建過程畫面的面向矢量的作圖程序。也可以使用包含在對象和樣式庫中的眾多的圖形對象來創建復雜的過程畫面。可以通過動作編程將動態添加到單個圖形對象上。

5.2.3 報警記錄設置,報警記錄提供了顯示和操作選項來獲取和歸檔結果。可以任意地選擇消息塊、消息級別、消息類型、消息顯示以及報表。為了在運行中顯示消息,可以使用包含在圖形編輯器中的對象庫中的報警控制項。

5.2.4 變數記錄,變數記錄是用來從運行過程中採集數據並准備將它們顯示和歸檔。

5.2.5 報表組態,報表組態是通過報表編輯器來實現的。是為消息、操作、歸檔內容和當前或已歸檔的數據定時器或事件控制文檔的集成的報表系統,可以自由選擇用戶報表的形式。

5.2.6 全局腳本的應用,全局腳本就是C語言函數和動作的通稱,根據不同的類型腳本被用於給對象組態動作並通過系統內部C語言編譯器來處理。全局腳本動作用於過程執行的運行中。一個觸發可以開始這些動作的執行。

5.2.7 用戶管理器設置,用戶管理器用於分配和控制用戶的單個組態和運行系統編輯器的訪問許可權。每建立一個用戶,就設置了WINCC功能的訪問權利並獨立的分配給此用戶。至多可分配999個不同的授權。

5.2.8 交叉表索引,交叉索引用於為對象尋找和顯示所有使用處,例如變數、畫面和函數等。使用「鏈接」功能可以改變變數名稱而不會導致組態不一致。

學哪個都有前途,關鍵是學得精通!

E. 學習單片機的必要性

單片機是計算機的一種,對其內部結構的學習可以讓你了解計算機的工作機理,單片機不是計算機專業才學的,它又叫微控制器,自動化和通信都有學。單片機原理與介面技術是很實用的一門學科,拿它來找工作還是蠻好找的,單片機作為可編程器件只能用匯編和C來編程,C語言由於可移植性好,方便易懂現在被廣泛使用,漸漸取代匯編,如果要學還是先看看C的相關知識,但如果你說的電腦硬體是指的我們的個人電腦硬體知識的學習,那學習單片機不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建議要學。兩個東西根本不沖突。單片機的外圍電路就那麼點東西,在說將來肯定不會讓你們真正設計電路去的,要那樣要電子的幹啥啊。但是單片機的這些思想你得掌握啊,做是可以別人做的,但是宏觀上你必須得清楚,這些東西可以用單片機來做,你是結果機械和電子來宏觀考慮項目或工程的方案的,如果你不懂單片機什麼,你是沒有辦法做方案的。我覺得學一下可以提高自己的視野,是很有好處的,當然不用學的非常透徹,那樣也沒有必要,那等於你轉行了。

F. 學完51單片機有什麼用啊

有用!其實你學了,不一定你一定得用上,有時候培養的一種思維一種意識,干技術的慢慢會走向管理,你技術不懂,好多東西你根本無法決策,思維還受限制!
提前學了很好,比我都學的早!呵呵
你學了,現在你就可以找工作了,但是還需要很多經驗,比如你做一個項目,你還得考慮它可行性,項目可能需要的費用等等,還有就是你不要以為寫幾個程序你就變厲害了,其實還的學很多,興趣很重要,你學了說明你對它感興趣,那麼你就會越走越遠,你搞的是自動化,你想想怎麼和機械的結合,慢慢來,如果意識不到它的用處,那你就報個電子競賽的項目,找幾個人合作,你就會越來越有激情,當你給別人做個項目,別人給你幾萬塊錢的時候,或許你開始有點意識你自己到底在做什麼了……,如果你還有精力,你就繼續學ARM,更有挑戰性……
c++主要是面向對象的語言,和c語言是兩碼事,用它可以編寫應用程序和可視化界面窗口,比如你用的單片機下載軟體,用它就可以做,有精力就可以學,我知道一點,其實我也不會,當時想編一個上位機軟體,然後和單片機通信,可是不會!就連VB也不會,所以好多東西都有它的用處,等你用到時你才意識到,可能就晚了!像電路板製作軟體Altium designer,還有Autocad,photo都會點,相信你會更適應社會!當你走向管理的時候,你會更有決策權……
best wishes!!! smally(南陽師范學院)

G. 單片機的意義是什麼

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矽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缺少了I/O設備。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單片機的使用領域已十分廣泛,如智能儀表、實時工控、通訊設備、導航系統、家用電器等。各種產品一旦用上了單片機,就能起到使產品升級換代的功效,常在產品名稱前冠以形容詞——「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機等。

H. 求單片機高手指教:如何學好單片機,以及學好單片機在以後工作中的重要性

很多想學單片機的人問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怎樣才能學好單片機?對於這個問題我今天就我自己是如何開始學單片機,如何開始上手,如何開始熟練這個過程給大家講講。

先說說單片機,一般我們現在用的比較多的的MCS-51的單片機,它的資料比較多,用的人也很多,市場也很大。就我個人的體會怎麼樣才能更快的學會單片機這門課。單片機這門課是一項非常重視動手實踐的科目,不能總是看書,但是學習它首先必須得看書,因為從書中你需要大概了解一下,單片機的各個功能寄存器,而說明白點,我們使用單片機就是用軟體去控制單片機的各個功能寄存器,再說明白點,就是控制單片機那些管腳的電平什麼時候輸出高,什麼時候輸出低。由這些高低電平的變化來控制你的系統板,實現我們需要的各個功能。至於看書,只需大概了解單片機各管腳都是干什麼的?能實現什麼樣的功能?第一次,第二次你可能看不明白,但這不要緊,因為還缺少實際的感觀認識。所以我總是說,學單片機看書看兩三天的就夠了,看小說你一天能看五六本,看單片機你兩三天看兩三遍就夠了,可以不用仔細的看。推薦一本書,就這一本就足夠,書名是《新編MCS-51單片機應用設計》,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的的,作者是張毅剛。大概了解一下書上的內容,然後實踐,這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說學單片機你不實踐那是不可能學會的,關於實踐有兩種方法你可以選擇,一種方法:你自己花錢買一塊單片機的學習板,不要求功能太全的,對於初學者來說你買功能非常多的那種板子,上面有很多東西你這輩子都用不著,我建議有流水燈、數碼管、獨立鍵盤、矩陣鍵盤、AD或DA(原理一樣)、液晶、蜂鳴器,這就差不多了。如果上面我提到的這些,你能熟練應用,那可以說對於單片機方面的硬體你已經入門了,剩下的就是自己練習設計電路,不斷的積累經驗。只要過了第一關,後面的路就好走多了,萬事開頭難,大家可能都聽過。方法二:你身邊如果有單片機方面的高手,向他求助,讓他幫你搭個簡單的最小系統板。對於高手來說,做個單片機的最小系統板只需要一分鍾的時間,而對於初學者可就難多了,因為只有對硬體了解了,才能熟練運用。而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的高手,又找不到可以幫助你的人,那我勸你最好是自己買上一塊,畢竟自己有一塊要方便的多,以後做單片機類的小實驗時都能用得上,還省事。

有了單片機學習板之後你就要多練習,最好是自己有台電腦,一天少看電影,少打游戲,把學習板和電腦連好,打開調試軟體坐在電腦前,先學會怎麼用調試軟體,然後從最簡單的流水燈實驗做起,等你能讓那八個流水燈按照你的意願隨意流動時你已經入門了,你會發現單片機是多麼迷人的東西啊,太好玩了,這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玩,當你編寫的程序按你的意願實現時你比做什麼事都開心,你會上癮的,真的。做電子類的人真的會上癮。然後讓數碼管亮起來,這兩項會了後,你已經不能自拔了,你已經開始考慮你這輩子要走哪一行了。就是要這樣練習,在寫程序的時候你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而這時你再去翻書找,或是問別人,當得到解答後你會記住一輩子的,知識必須用於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才能發揮它的作用,你自己好好想想,上了這么多年大學,天天上課,你在課堂上學到了什麼?是不是為了期末考試而忙碌呢?考完得了90分,哈哈哈好高興啊,下學期開學回來忘的一干二凈,是不是?你學到什麼了?但是我告訴你單片機一旦學會,永遠不會忘了。另外我再說說用匯編和C語言編程的問題。很多同學大一二就開設了C語言的課,我也上過,我知道那時天天就是幾乘幾,幾加幾啊,求個階乘啊。學完了有什麼用?讓你用C語言編單片機的程序你是不是就傻了?書上的東西我們必須要會運用。單片機編程用C語言或匯編語言都可以,但是我建議用C語言比較好,如果原來有C語言的基礎那學起來會更好,如果沒有,也可以邊學單片機邊學C語言,C語言也挺簡單,只是一門工具而已,我勸你最好學會,將來肯定用得著,要不你以後也得學,你一點匯編都不會根本無所謂,但你一點C語言都不會那你將來會吃苦頭。匯編寫程序代碼效率高,但相對難度較大,而且很羅嗦,尤其是遇到演算法方面的問題時,根本是麻煩的不得了,現在單片機的主頻在不斷的提高,我們完全不需要那麼高效率的代碼,因為有高頻率的時鍾,單片機的ROM也在不斷的提高,足夠裝得下你用C語言寫的任何代碼,C語言的資料又多又好找,將來可移植性非常好,只需要變一個IO口寫個溫度感測器的程序在哪裡都能用,所以我勸大家用C語言。

總結上面,只要你有信心,做事能堅持到底,有不成功不放棄的強烈意志,那學個單片機來說就是件非常容易的事。
具體的你可以到http://www.zytxs.com/web2/mj07b22289.html去下載學習資料跟視頻

I. 信號與系統課程對嵌入式單片機方向的重要性

一句話:單片機是大腦,信號是各個感觀器官,沒有了信號,單片機就是一個廢物。
單片機的作用就是把採集到的信號進行處理,再把處再結果給執行機構。信號與系統課程就能教你如果處理各種信號,如何把信號給單片機,學好它是學好單片機的基礎,好好加油。

J. 現階段單片機開發工程師必需的技術和技能是什麼呢, 需要注意的是什麼呢

單片機的重要性在後PC時代逐漸加重了,現在更多的電子設計者和愛好者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嵌入式系統的設計,C51、VHDL、RTOS、CPLD、FPGA、DSP、ARM已是當今掛在電子工程師嘴邊最多的幾個詞,由於工藝的進步,家庭智能化已不是空中樓閣,其中功能越來越強大、體積越來越小、成本越來越低的MCU出現正是這場革命的推動者。下面就由福州卓躍教育具體介紹。

總結現階段單片機開發工程師必需的技術和技能,學單片機之前先把C語言弄透,以後會少走好多彎路。

至於實驗初學者可以先學流水燈、矩陣按鍵、數碼管掃描,完後玩一點更稍級的18B20、DS1302、LED屏幕、液晶等,這些都會瞭然後往更高層次發展。

單片機是工具,它需要你具備一定的模擬、數字基礎知識,學這些都不難,最難的是堅持學下去。手機上、MP3上的控制晶元現在用的是ARM,這算是一種更高級的單片機,這就是單片機和電子的關系。單片機是一種潮流,推動電子往更高層次發展的潮流。

閱讀全文

與單片機重要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堵車如何緩解壓力 瀏覽:15
喜鵲快貸app怎麼了 瀏覽:263
海龜編輯器積木編程怎麼安裝 瀏覽:185
程序員理發店生意怎麼樣 瀏覽:603
程序員羅技 瀏覽:180
軟考初級程序員課程2021下載 瀏覽:491
杭州程序員奶奶 瀏覽:880
不聽命令造成錯誤 瀏覽:981
kool系統源碼 瀏覽:610
流氓app在哪裡看 瀏覽:98
域名購買了怎麼指向伺服器 瀏覽:121
安卓手機如何讓照片顏色反轉 瀏覽:859
怎麼下載卓睿安手機版 瀏覽:514
h3crange命令 瀏覽:468
php前景和python 瀏覽:338
php壓縮圖片內存大小 瀏覽:495
在哪裡可以查看雲伺服器的信息 瀏覽:70
python讀取非txt文件 瀏覽:799
艾莫迅用什麼編程軟體好 瀏覽:227
android文件存儲讀取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