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PLC和單片機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要搞清楚單片機與PLC的異同,首先得明確什幺是單片機,什幺是PLC。對此,我們簡要回顧一下計算機的發展歷程也許有幫助,按計算機專家的原始定義,計算機系統由五大部分--即控制單元(CU)、算術運算單元(ALU)、存儲器(Memory)、輸入設備(Input)、輸出設備(Output)組成。早期計算機(晶體管的或集成電路的,不包括電子管的)的CU或ALU由一塊甚至多塊電路板組成,CU和ALU是分離的,隨著集成度的提高,CU和ALU合在一塊就組成了中央處理單元(CPU),接著將CPU集成到單塊集成電路中就產生MPU或MCU,出現了如Intel4004、8008、8080,8085、8086、8088、Z80等MPU。此後,MPU的發展產生了兩條分支,一支往高性能、高速度、大容量方向發展,典型晶元如:Intel80186、286、386、486、586、P2、P3、P4等,速度從4.7MHz到現在的3.2GHz。另一支則往多功能方向發展,將存儲器(ROM、PROM、EPROM、EEPROM、FLASH ROM、SRAM等)、輸入/出介面(Timer/Counter、PWM、ADC/DAC、UART、IIC、SPI、RTC、PCA、FPGA等)全部集成在一塊集成電路中而成為SOC。依愚之見,這就是當今廣泛應用的單片計算機,簡稱單片機。這一分支可謂品種繁多,位寬從8位到32位,引腳數從6個到幾百個,工作頻率從幾十KHz到幾百MHz,體系結構既有CISC也有RISC,數不勝數。常用的有MCS-51系列、MCS-96系列、PIC系列、AVR系列、ARM7/9系列、TMS320系列、MSP430系列、MOTOROLA眾多的單片機等等。
至此,我們可以將計算機核心處理器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板級的CPU、晶元級的MPU和SOC。
PLC是什幺呢?PLC的全稱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序控制器),剛引入國內時,曾簡稱為PC。後來,IBM-PC獲得廣泛應用,PC成了個人電腦的代名詞,才改為PLC。PLC還有另外的一個意思是Power Line Carrier(電力線載波)。
PLC是一種產品,但這種產品有點特別,在沒有下載控製程序之前,它不具備任何控制功能,也就是說,沒有應用程序的PLC是毫無用處的。PLC實際上是專為工業環境使用的通用控制平台,它必須進行二次開發才能完成最終控制目的,因此,它還需程序編輯/調試軟體的配合。
PLC是智能產品,它的核心控制器採用什幺方案呢?板級的CPU肯定是不能考慮的,MPU也要好幾塊集成電路構成,以Z80 MPU為例,需要Z80MPU、PIO、CTC、SIO、EPROM、SRAM等,把這些集成電路安裝在一塊電路板上,這就是早期的單板計算機。這種方案體積太大,不適合現代要求。由此可見,PLC的核心控制器採用單片機是最合適的。
由此可得出結論:
1, PLC是建立在單片機之上的產品,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兩者不具有可比性。
2, 單片機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從微型、小型到中型、大型都可,PLC是單片機應用系統的一個特例。
3, 不同廠家的PLC有相同的工作原理,類似的功能和指標,有一定的互換性,質量有保證,編程軟體正朝標准化方向邁進。這正是PLC獲得廣泛應用的基礎。而單片機應用系統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功能千差萬別,質量參差不齊,學習、使用和維護都很困難。
最後,從工程的角度,談談PLC與單片機系統的選用;
1, 對單項工程或重復數極少的項目,採用PLC方案是明智、快捷的途徑,成功率高,可靠性好,手尾少,但成本較高。
2,對於量大的配套項目,採用單片機系統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優點,但這要有相當的研發力量和行業經驗才能使系統穩定、可靠地運行。最好的方法是單片機系統嵌入PLC的功能,這樣可大大簡化單片機系統的研製時間,性能得到保障,效益也就有保證。
㈡ 單片機與PLC的區別
一、區別:
1、PLC是建立在單片機之上的產品,單片機是一種可編程的集成晶元。
2、plc就是由單片機加上外圍電路做成的 ,單片機開發式底層開發,程序編寫用匯編或者c語言比如延時用單片機做程序,要從晶振來計算,而plc就不一樣,廠家都提供一個編程軟體,可以用梯形圖編程。
3、價格不同。單片機開發成本低,一個單片機十幾塊到幾十塊,但開發起來,麻煩。PLC 的價格幾百,幾千,幾萬,但是開發周期短,見效快。可靠性高 。
4、PLC有有一定的互換性,質量有保證,編程軟體正朝標准化方向邁進。而單片機應用系統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功能千差萬別,質量參差不齊,學習、使用和維護都很困難。
5、於量大的配套項目,採用單片機系統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優點,但這要有相當的研發力量和行業經驗才能使系統穩定、可靠地運行。最好的方法是單片機系統嵌入PLC的功能,這樣可大大簡化單片機系統的研製時間,性能得到保障,效益也就有保證。
二、輸入單元是PLC與被控設備相連的輸入介面,是信號進入PLC的橋梁,它的作用是接收主令元件、檢測元件傳來的信號。輸入的類型有直流輸入、交流輸入、交直流輸入。
三、輸出單元也是PLC與被控設備之間的連接部件,它的作用是把PLC的輸出信號傳送給被控設備,即將中央處理器送出的弱電信號轉換成電平信號,驅動被控設備的執行元件。輸出的類型有繼電器輸出、晶體管輸出、晶閘門輸出。
(2)plc和單片機cpu擴展閱讀:
1、由於PLC大都採用單片微型計算機,因而集成度高,再加上相應的保護電路及自診斷功能,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2、PLC編程容易。PLC的編程多採用繼電器控制梯形圖及命令語句,其數量比微型機指令要少得多,除中、高檔PLC外,一般的小型PLC只有16條左右。由於梯形圖形象而簡單,因此容易掌握、使用方便,甚至不需要計算機專業知識,就可進行編程。
3、PLC組態靈活。由於PLC採用積木式結構,用戶只需要簡單地組合,便可靈活地改變控制系統的功能和規模,因此,可適用於任何控制系統。
4、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晶元,是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
㈢ PLC與單片機相比,有什麼優勢
PLC與單片機相比優勢是:高可靠性、強抗干擾能力、編程方便、使用便捷、惡劣工業環境適用強。
PLC控制系統,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專為工業生產設計的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裝置,它採用一類可編程的存儲器,用於其內部存儲程序,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與算術操作等面向用戶的指令,並通過數字或模擬式輸入/輸出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是工業控制的核心部分。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推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取代傳統繼電器控制裝置以來,PLC得到了快速發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廣泛應用。
同時,PLC的功能也不斷完善。隨著計算機技術、信號處理技術、控制技術、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用戶需求的不斷提高,PLC在開關量處理的基礎上增加了模擬量處理和運動控制等功能。今天的PLC不再局限於邏輯控制,在運動控制、過程式控制制等領域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plc和單片機cpu擴展閱讀:
PLC基本結構
PLC控制器實質是一種專用於工業控制的計算機,其硬體結構基本上與微型計算機相同。
1、中央處理單元
中央處理單元(CPU)是PLC控制器的控制中樞。它按照PLC控制器系統程序賦予的功能接收並存儲從編程器鍵入的用戶程序和數據;檢查電源、存儲器、I/O以及警戒定時器的狀態,並能診斷用戶程序中的語法錯誤。
當PLC控制器投入運行時,首先它以掃描的方式接收現場各輸入裝置的狀態和數據,並分別存入I/O映象區,然後從用戶程序存儲器中逐條讀取用戶程序,經過命令解釋後按指令的規定執行邏輯或算數運算的結果送入I/O映象區或數據寄存器內。
等所有的用戶程序執行完畢之後,最後將I/O映象區的各輸出狀態或輸出寄存器內的數據傳送到相應的輸出裝置,如此循環運行,直到停止運行。
為了進一步提高PLC控制器的可靠性,近年來對大型PLC還採用雙CPU構成冗餘系統,或採用三CPU的表決式系統。這樣,即使某個CPU出現故障,整個系統仍能正常運行。
2、存儲器
存放系統軟體的存儲器稱為系統程序存儲器。存放應用軟體的存儲器稱為用戶程序存儲器。
3、電源
控制器的電源在整個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可靠的電源系統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製造商對電源的設計和製造也十分重視。一般交流電壓波動在+10(+15%)范圍內,可以不採取其它措施而將PLC控制器直接連接到交流電網上去。
4、程式輸入裝置
負責提供操作者輸入、修改、監視程式用作的功能。
5、輸入輸出迴路
負責接收外部輸入元件信號和負責接收外部輸出元件信號。
㈣ CPU,晶元,PLC,單片機,幫我區分下他們
PLC
是一個設備。
晶元,包括
CPU、單片機、存儲器、定時器...
會用了,才能夠區分它們。
㈤ 單片機和PLC各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相同點 嗎
單片機是一種晶元,在一定場合,配合外圍電路,可以用來設計所需要的各種功能,大都用匯編語言、C語言等來開發嵌入式軟體,可應用於各種領域。
PLC是一種可編程的控制器,相當於一種控制設備,主要用於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大都採用梯形圖編程,也可以用組態軟體。其特點是非常可靠。
在ARM出現以前,很多小型PLC是以單片機為CPU的,我曾經看過日本和德國產的PLC就是這樣的。
應該說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由於目前它們的應用需求都不少,前景都是不錯的。不過單片機的使用偏於研發,PLC的使用偏於應用。
plc是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英文縮寫,價格高,體積相對較大,但功能豐富,可實現各種復雜的控制,運行可靠,可以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目前廣泛代替了傳統的繼電器控制方式,在工業生產上應用廣泛。
單片機是單晶元電子計算機的簡稱,也可以實現自動控制,與PLC相比,它的特點是體積小、價格低(只要十幾塊甚至幾塊錢就能買到一片,而PLC動輒上千甚至更貴),但對運行環境的要求較高。目前主要用於家用電器等不太復雜的控制。
㈥ 單片機控制與PLC控制的區別
一、功能特性不同
單片機控制器基於單片機的晶元及其他電子元器件與控制外部電路的集成PCB板組合在一起的控制器叫單片機控制板,通常它是應用於一些簡單的工業控制當中。應用C語言或者其他的控制語言來編寫控制動作流程以達到工業控制的最終目的,相比而言較為經濟實惠。
PLC控制系統是在傳統的順序控制器的基礎上引入了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訊技術而形成的一代新型工業控制裝置,目的是用來取代繼電器、執行邏輯、記時、計數等順序控制功能,建立柔性的遠程式控制制系統。
二、核心原理不同
單片機控制器是CPU的神經中樞,它包括定時控制邏輯電路、指令寄存器、解碼器、地址指針DPTR及程序計數器PC、堆棧指針SP等。這里程序計數器PC是由16位(8+8)寄存器構成的計數器。要單片機執行一個程序,就必須把該程序按順序預先裝入存儲器ROM的某個區域。
PLC內部工作方式一般是採用循環掃描工作方式,在一些大、中型的PLC中增加了中斷工作方式。當用戶將用戶程序調試完成後,通過編程器將其程序寫入PLC存儲器中。具有通用性強、使用方便、適應面廣、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編程簡單等特點。
(6)plc和單片機cpu擴展閱讀:
PLC 硬體構成:
1、電源組件
電源組件用於提供PLC運行所需的電源,可將外部電源轉換為供PLC內部與案件適用的電源。
2、微處理器CPU及存儲器組件
微處理器CPU是PLC的核心器件,CPU因生產廠商各有不同,有採用市場銷售的標准晶元,也有採用可編程序控制器專用晶元。存儲器組件有兩種:ROM和RAM。
3、輸入及輸出組件
輸入和輸出組件是PLC與工業生產現場交換數據的界面,與普通計算機不同,PLC的工作環境比較差,需要較強抗干擾能力,輸入和輸出組件既是為此設計。
㈦ 單片機與PLC的區別
簡單地講 就是 單片機應用在弱電領域 像家電行業及一些小型智能儀器 等等 PLC應用在強電領域像工業控制方面 典型的有工業生產線自動化控制 及一些大型設備自動控制 兩者相同點都需要用專用編程軟體進行編寫程序
㈧ PLC編程根單片機有什麼區別
PLC編程和單片機區別:
1、成本。
PLC的成功率高,可塑性好,手尾少。
單片機的成本低、效益高。
2、適用。
PLC比較適合單項工程或重復數極少的項目;
單片機比較適合量大的配套項目。
3、含義。
單片機即單片計算機是將電子計算機的基本環節,如:CPU(又稱中央處理器,主要由運算器,控制器組成),存儲器,匯流排,輸入輸出介面等,採用集成電路技術集成在一片硅基片上。
由於單片計算機體積很小(僅手指般大小),功能強(具有一個簡單計算機的功能),因而廣泛用於電子設備中作控制器之用.目前,大到導彈火箭國防尖端武器,小至電視機微波爐等現代家用電器,內中都毫無例外地運用單片計算機作為控制器.因此,從控制的觀點,我們也常稱它為單片控制器。
單片微控制器的工作離不開軟體,即固化在存儲器中的已設計好的程序.所有帶單片微控制器的電子設備。
4、原理。
單片機的工作原理當然與具體設備有關。但它的最基本的原理是一樣的,即:從輸入介面接收來自外界的信息存入存儲器。這些信息主要包括二部分:來自諸如溫度壓力等感測器的信息。來自人工干預的一些手動信息,如開關按鈕等操作。單片微控制器中的CPU根椐程序對輸入的數椐進行高速運算處理。
將運算處理的結果通過輸出介面送去控制執行機構,如繼電器,電機,燈泡等.當前這個過程不斷重復著,即系統中的微電腦不斷監視著各種信息,並及時作出不同的處理使系統正常運行。
PLC就不一樣,個廠家都提供一個編程軟體,可以用梯形圖編程,延時只需在時間繼電器里送一個數字而已 。PLC目前大量地用單片機製成.可以說,PLC是單片機在繼電控制系統中的一種應用.PLC所採用的梯形圖類似於繼電器線路圖,易於為廣大電氣工程技術人員所接受。
(8)plc和單片機cpu擴展閱讀:
PLC編程和單片機聯系:
1、PLC是建立在單片機之上的產品,單片機是一種集成電路,兩者不具有可比性;
2、PLC更加適合於工業惡劣環境下使用 使用比較穩定 而單片機的工作環境要高一些;
3、在程序語言上單片機多採用匯編語言,PLC採用梯形圖語言;
4、單片機可以構成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從微型、小型到中型、大型都可,PLC是單片機應用系統的一個特例;
5、不同廠家的PLC有相同的工作原理,類似的功能和指標,有一定的互換性,質量有保證,編程軟體正朝標准化方向邁進。這正是PLC獲得廣泛應用的基礎。而單片機應用系統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功能千差萬別,質量參差不齊,學習、使用和維護都很困難。
㈨ PLC與單片機的區別
單片機可以做成PLC ,PLC裡面由單片機,
區別:單片機成本低 可以量產化(就是批量化大規模的生產:比如各類電子產品)可是單片機對電路保護要求高,抗干擾能力弱,容易受外界各種原因影響。
PLC成本貴,穩定性比單片機強 有很多種類 模塊多,(IO/模擬量/溫控/高速定位)等等
㈩ PLC的CPU和普通單片機有什麼區別
其實際,PLC就是一個完整的單片機系統,你可以把它形像化為一個功能專一的單片機開發板.
這個單片機開發板由電源+單片機+繼電器或MOS管+端子等等組成.
現在的PLC,多用32位單片機,也有16位,早很多年前的PLC,還有用8位的,比如西門子曾經用的是51單片機.
而梯形圖燒錄到PLC後內正常運行,是因為PLC的開發軟體,把梯形圖通過電腦運算,轉換成了二進制的機器語言,然後燒錄的PLC內部的單片機或者PLC內部的Flash里去了,這點,和你用單片機編程沒有什麼特別區別.
而你在編寫單片機的時候,一般來說是需要硬體圖的,我說的是一般,有一種情況不用,那就是,有人把單片機的底層給編寫好的,你不需要關心底層驅動是怎麼實現的,只需要知道怎麼用就行了.在這種情況下,你不需要知道硬體如何實現,就不需要看硬體電路.
舉例:
unsigned char Output_Y00 = 0,Output_Y01 = 0;
//-----這是底層函數-------------------------------------
void Output_Process(void)
{
if(Output_Y00) P1_0 = 0;//---打開第一路輸出
else P1_0 = 1;//---關閉第一路輸出
if(Output_Y01) P1_4 = 0;//---打開第二路輸出
else P1_4 = 1;//---關閉第二路輸出
}
上面的例子,在編程的時候,如果是分層編程,即一個人寫邏輯,一個人寫底層,你是看不到那個
Output_Process()的存在的,因為編寫底層的人給封裝起來了,你可能只看到一個庫.
但是他同時也給你留下了介面,就是 Output_Y00,Output_Y01,你通過這兩個變數,就能操作
輸出口的驅動,同樣的道理,什麼AD,DA,串口,都是一個樣,把底層封裝起來,然後由另一個人操作介面變數就行了
這就是單片機分層編程的概念.
而PLC也是基於這種概念,PLC廠商已經把底層做好,並且封裝起來了,你在電腦上的梯形圖,只是做邏輯控制,等你做好了,翻譯成特定的代碼,再聯合廠商做好的底層,一直編譯成二進制機器碼,下載到PLC的單片機里.